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1
0~3岁:动作思维为主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们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能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4~6岁的孩子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多加利用。所以,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也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等,使逻辑思维灵活而敏捷,有目的的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见多识广,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利用想象打开思路: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生活中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善于抓住时机,就一定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当看到小汽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长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义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长们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不可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了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所以,在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家长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较快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当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谈、过于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应该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讲解和引导才行。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2
乐高教育给孩子的改变:
1、当孩子的手在做一些尝试时,大脑也在积累更多经验,乐高课的“动手”活动,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乐高教育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亲自动手操作,并与现实进行对照,最后探究原因,孩子的观察力便会提升,同时也能够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立体纸模制作正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的活动,有利于全面开发孩子大脑,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立体纸模制作帮助孩子达到“智力全能”。这种全能表现为:第一,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思考,锻炼手的协调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第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立体纸模都是特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制作时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剪、折、贴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第三,制作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质。做立体纸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按规则进行制作。要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按先后顺序一步步地来进行,否则就会失败。在各种各样的制作实践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一丝不苟、不慌不忙、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第四,享受到自己的动手成果,增强自信心。孩子们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并且特别喜欢在成人和小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成果,孩子自己制作纸膜有利于培养自信心。
折纸,最经济、简易可行的全能动手游戏
玩纸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折纸是最经济、简易可行的一种儿童动手游戏。通过折纸活动可使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物体的概念,发展手的动作,培养目测能力,所以,折纸活动是一项有利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折纸简单但是作用全方位。第一,折纸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能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第二,它能培养我们按步骤有顺序地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第三,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第四,由于折纸的可塑性极强、千变万化,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第五,好的折纸作品造型优美生动,折叠过程中孩子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第六,折纸辅助孩子理解抽象的分数、几何图形等,空间想象能力也在一次次地折叠过程中得到提高。第七,折纸时常常需要交流,交流中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增进孩子之间和亲子之间的交往,协作中增强感情。
贴纸,动手性认知益智游戏
贴纸是一种以认知为主、培养孩子动手的益智性游戏,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孩子在玩贴纸的过程中能达到对事物认知、看图思考、手脑配合等目的。玩贴纸游戏对孩子的五大好处: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三,贴纸融入了日常生活的认知内容,能够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四,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五,激发孩子的创意神经元,提高孩子的创造性。
在家中创造新鲜有趣、构思巧妙的场景,让孩子在玩粘贴纸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简单有趣的知识,将快乐游戏和轻松学习完美结合。
涂色,促进孩子的美感发育
3~4岁孩子的眼球已经发育完整,他们对美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阶段开始通过玩涂色来训练孩子的审美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妈妈,青蛙是什么颜色的?”“花朵都有什么颜色?”等一连串的问题,看似幼稚,其实都是孩子观察平常生活所思考的。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光。
对于初接触涂色的孩子,家长要给孩子选择内容丰富、动手简单的材料,循序渐进让孩子能够很轻松地掌握技巧,很快地完成作品,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走迷宫,培养孩子的逻辑判断能力
3岁及3岁以上的孩子,常常对迷宫游戏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为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分析、辨别能力,善于发现新事物,且能注意到事物的微妙变化,并能对事物的不同反应做出很好的判断。迷宫游戏能很好地益智健脑、提高多种能力的游戏。父母可以通过孩子们最喜欢的走迷宫游戏,培养、提高孩子运笔、观察、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简单的迷宫探索游戏作用不简单,培养孩子的方向感、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能力。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将得到快速提升。
认知卡片,熟能生巧的益智游戏
从学会认知身边常见的灯、花、猫、狗等物名开始,鼓励孩子在听到物名后用眼睛看,用手去指、用嘴说、用笔画,要经过逐件反复温习物品孩子才能记牢学过的东西。
认知卡片要从孩子熟悉的物品开始,从孩子喜欢的东西开始,让孩子听、说、读、写、画多种动作共同应用,达到熟能生巧的记忆。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语言能力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是最强的,若能利用好这段时期,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将帮助孩子在智力、思维和语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语言教育是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但是现在的许多幼儿园在语言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问题
1.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虽然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视,但对教学的真正含义认识却不足。幼儿园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培养他们会说话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在理解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若是仅把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当做教育的目标,那么幼儿园教育就会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没有必要了。
2.语言教学教材不适用
虽然现在有些幼儿园对孩子语言教育的认识加强了,但教学内容却始终没变,许多幼儿园的教材都是从教师如何教的层面上入手编排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真正需要,部分教材空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而那些供学生学习的内容虽然押韵好记,却不好理解,很多孩子虽然记得住教材的内容,可以应付老师的检查,但对内容的真正内涵却不甚了解,不利于孩子理解力的培养。
3.幼儿园教师能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许多幼儿园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有所欠缺,许多老师没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经验,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上的素质不高,甚至将幼儿园教育单纯地理解为陪着孩子玩,教育方式也只是游
戏,利用游戏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游戏后孩子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远远达不到需要。此外,许多老师对孩子语言掌握能力的检测方式单一,通常是通过一次考试进行衡量,所得到的也只是表面的成绩,而看不到孩子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
二、寻找更佳方法,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质量
幼儿园肩负着开发孩子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重担,肩负着家长的重托,责任重大,幼儿园及其老师应该正确对待,认真调整教学方式,使幼儿园语言教学更能适应孩子的实际情况。
1.提高教师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掌舵者,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模仿者,
对孩子影响重大。对于幼儿园内来说,要聘请合格的、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同时加强在职教员的继续培训,不断适应不同阶段孩子的教学要求。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形式。对于幼儿的教学,不能仅靠游戏形式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仅靠书本上那些孩子难以理解的儿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于孩子掌握能力的监测,要通过日常的观察,在学习中真正了解他们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对孩子有针对性的培养。
2.改变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方式
这需要教师认真分析、认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的,不要专注于让孩子背诵儿歌、诗词,记住词语的解释,而是要注意让孩子掌握日常交流的能力。教师可以试着解放孩子的教学环境,不要将孩子禁锢在狭小的教室空间里,可以带他们走出去,在广阔的操场或游戏场所让孩子放下包袱,自由玩耍,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交流。如此方式下养成的说话习惯比在教室里老师强制学生进行交流会更让孩子接受,孩子会将交流看作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而不会将其当作任务,产生心理阴影。同时,在孩子进行自主交流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并教育孩子学会倾听,对于出错的地方,教师不要急于打断、改正,要等孩子慢慢说完,循序渐进地引导,使孩子自己或相互发现错误,加深对错误的理解,避免
再犯。
3.要注意对孩子读写能力的训练
对孩子读写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将他们逐渐向书籍上引导,进而对书籍产生兴趣,对于他们培养说话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眼界的开阔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教育关系重大。现代社会对人的语言能力要求严格,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而语言能力,包括说话、交流、阅读及写作等,都是在幼儿园时期打下的基础。因此,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影响重大,幼儿园老师肩负如此重担,需要自觉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孩子和家长,乃至祖国的未来做好交代。
参考文献:
[1]赵雅兰.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新思路[J].教学研究,2009-03.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5
各种成功者的经历证明,相比单一技能,综合素质才是确保其事业辉煌的内在条件。可见,提高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期待成才的孩子成长环节中的大问题,必须从源头解决。而素质的提高,的确有章可循。
一、重视校内教育
国内学校大多侧重于教学计划内与应试相关的课程学习。为应对标准一致的考评,实行着严格、统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学校来说,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应试评价体系下获得认可,以这种方式施教是必要、且无可厚非的。对学生而言,通过全部课程学习,也是对自身基本学习能力的印证。
随着社会进步、国家开放,国际化竞争已经波及到用人及人才培养领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弊端凸显(成才率低),改革已成必然。
基于教育规律,改革成果不会短期凸显。现行的教育模式仍会在今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继续沿用,通过应试教育体系的评价依然是学生成才路上的必闯之关。如果家长不重视校内教育,孩子的成才难度就会被无限放大。
二、正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指一切针对未来成才必备素质和能力所进行的扩展教育——不包括任何延伸校内教育的补课。就教育现状及成才需求而言,其价值远比人们想象的大。
家庭的教子过程,是一个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孩子成才,除了要通过当下学校应试评价体系的认可,还必须得到未来社会人才评价体系的承认。如果说,学校强调智商(处理学习问题的智慧)的话,社会则更注重情商(与人交往的智慧)、美商(自我展示的智慧)、逆商(抗击挫折的智慧)。前者与课程学习有关,后三者与知识域、阅历、生活技能、身心健康等既综合素质有关。
学习能力有三要素:记忆力、模仿力及理解力。储存知识靠记忆,记忆力与天赋和后期训练有关;记忆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造成脑力伤害并殃及后来的学习。掌握、运用知识靠理解,理解力与知识域和阅历有关;理解力是无限的,知识域越宽、阅历越丰富,能力就越强,正所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语言的学习靠听力和声音模仿力、技能的学习靠肢体模仿力和身体协调性。学习能力决定了学习(包括课程学习)的效果,而决定学习能力的要素中,后两项是与综合素质有关的。
熟悉学习内容(课程深度和广度)靠输入能力,验证学习效果(考试)靠输出能力。输入能力与记忆力有关,而输出能力与理解、应用力有关。单凭应试教育并不能培养真正的应试能力,而是相反。
常态下,即便只想取得课程学习的好成绩,单靠目前的校内教育也是很难做到的。更何况,家庭教育不仅是让自己的孩子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而且是要在未来的社会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三种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当下,要获得这些能力,更多的还是靠素质教育。
三、两种教育互补
现行应试教育模式是统一的,以学生能被上一社会层面认可为目标,宜于以量产化的方式培养应试人才。而素质教育模式却是多样化的,不同家庭可依照各自的成才目标、针对子女的应备素质进行选择,宜于以个性化的方式培养社会人才。两者各有特点、互为补充。
面对应试评价体系,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校内教育、没有相应的应试经验、不清楚应试范围,就无法得到成色好的敲门砖。面对社会人才竞争,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符合岗位个性化用人需求,想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也是很难做到的。
可见,为实现家庭教子的最终目标,必须同时利用好两种教育,实现全方位的提高。否则,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可能被未来社会看成是一个竞争资质缺失的闲人,或是一个素养、能力匮乏的书痴。
为避免恶果,家长不应一味让孩子围绕学校课本内容无休止地补课,而是应该有的放矢地让孩子选学一些与课程学习互补的课外知识、技能,以提高其在当下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的社会竞争力。
通过校内教育,使孩子熟悉应试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掌握相应的课程学习规律与应对考试的通关法则,拿到装有“敲门砖”的保险柜钥匙。
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综合鉴赏水平,丰富孩子的生命色彩,激活孩子的求知兴趣、求知欲望和求知潜力。确保孩子在进入社会后的人才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
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校内尚在实行的模式化教育历史久远,受其影响,家庭的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被转化为未来子女成才的负能量。
“好老师必以学生好为己好”。许多家长据此把孩子全权托付于老师,教子问题更是唯老师马首是瞻。遗憾的是,长期处于应试体系下的老师,已经习惯了体制的评价标准。
升学率带来的“荣誉”、体现出的“自身价值”,会诱导着老师专注于学生课程学习的成绩,而不会顾及获得成绩的代价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专注于学生是否达到应试评价体系的考核标准,而不会考虑如何缩短孩子相距未来成才的差距。为了达标,老师可谓殚精竭虑,其代价,甚至是“竭泽而渔”。
家长不应以“孩子交给学校”为借口来省略孩子成长中素质教育的环节。切记,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校内系统的课程教育,也包括课余的兴趣爱好和素质培养。
多数家长尚未觉醒,盲目跟风、追捧课程学习,不断将孩子的校内教育延伸至校外,痴迷于“恶补”。无度地挥霍、浪费着包括孩子的时间、精力在内的教育资源。这种付出,对孩子未来的成才来说,最多是“锦上添花”,更可能的是“助纣为虐”——最大限度地摧毁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降低了课程学习的效率。在糟蹋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后,换来的却是孩子成长梦想的泯灭、未来社会竞争力的下降。
素质教育承载着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任务。对此,当前的校内教育力所难及。家长必须对校内外教育给予同样的重视,结合两者,努力找到适合孩子的求学途径,让孩子的现在所学,更多地转化为成长正能量和孩子未来的成才保障。
五、牢牢把握大方向
家长要明晰子女的培养目标,学会善待家庭的教育资源,因为钱是没有白花的,没花到正面,就一定花到反面去了。无益则害,没有折中。
通过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调查显示,家长普遍对这样的培养结果感觉满意:一是当孩子进入社会时能获得一个不低于家长当年的起步平台,二是拥有建立在普世价值观基础上的幸福。
凡是有助于实现上述结果的家庭教育过程,都是有效、有益的,相反则是无效、有害的。
事实证明,综合素质越高的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越强,越容易达到上述状态。可见,利用好校内外教育,不断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才是确保家庭教育成功的王道。
即便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如果家长能处理好校内外教育的关系,合理调配家庭教育资源,伴随孩子的成长,采用因才、因时施教的动态培养方法,提高积累效率,即可保证孩子课程学习的成绩,又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家庭教子成才的理想目标。
在课程学习方面,家长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在应对课程考试时有无“爆发力”。一用心就能考好,说明爆发力强,学习处于良性状态,须继续保持;一补课成绩就好,说明孩子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应强化归类总结能力;怎么努力也不行,说明学习的强度过大,有弹簧被压到底的可能,必须调整,不然会出大问题。
家长切忌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每一次小考和测验的成绩上,因出题者的原因,校内考试的排名,大多与考生“恶补”的频度有关,本质上与日后的社会大考(中高考)并无直接关系。所取得的成绩再好,相对社会大考也只能是“虚高”。
家长要把视野更多地投射到孩子进入社会后的时段。不只是在物质和体力上不惜付出,更要在思想、能力上与时俱进,像汽车拉力赛中的领航员一样,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效帮助孩子制定符合其特点的竞争策略。规避方向错误、控制前行节奏,顺利完成赛程,最终取得好成绩。这也是教子过程中最考验家长智慧的。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特殊成长期,防患于未然。通过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来拓展孩子的心理减压渠道、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增加处理各类问题(包括课程学习问题)的智慧,以避免子女因早恋、痴迷、青春逆反等成长中的问题转化成极端事件。即便不能将这些隐患消灭于无形,也会在出现问题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六、素质培养有章可循
培养综合素质,以丰富阅历、扩展知识域、强化生活技能为手段,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开发思考角度、完善思维方式,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层次的目的。综合素质是综合能力的内在基础,综合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其中包括课程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越觉得好学的知识,就越容易学得好。凡是觉得好学的,都是与自己习惯性思维相近的。习惯于逻辑思维,就会觉得理科不难;习惯于发散思维,就会觉得文科好学;语言模仿力强的,就会觉得外语好玩;肢体模仿力强的,就会觉得体育有趣……
可见,只要知道孩子的学习弱项,就能发现其不习惯的思维类型,找到并学习对应的课外学习科目,就会使孩子在这方面课程的学习能力得到改善。对人来说,想法最重要。会这么想了,其他都是手段问题,通过正常的课程学习,大多可以解决。
对孩子来说,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参与课外学习、旅游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丰富阅历、扩展知识域、提高综合素质、提高鉴赏水平;所增长的知识、增加的能力,会给孩子带来自豪、幸福感;提高对学习生活的兴趣,激活了进步的原动力,使“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素质教育科目选项的基本原则。例如,利用学习书法美术,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提高其文科学习能力;利用学习围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提高其理科学习能力;利用学习声乐,培养孩子的听力及语言模仿力,提高其外语学习能力;利用学习舞蹈或相应的体育项目,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及形体模仿力,提高其外在气质、运动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选择素质教育科目,最忌“以战养战”!用补数学来培养逻辑思维,会使原来不爱学理科的孩子产生更深层度的厌倦,也把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彻底赶跑了。
综合素质积累,利在当代,功在未来。以“子女成才于社会”为目标的家庭教育,只要从提高子女综合素质入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解决了孩子课程学习的问题,治标治本、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6
我们都知道想象力对于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自己的宝贝具有非凡的想象力,该是一件多么让人欣慰的事情!那么什么是想象?“想”是动词。意思是要求我们努力去思考。“象”是形象、图像或画画的意思。简单地讲,想象力就是开动脑筋,在头脑中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幼儿期是大脑想象力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最容易形成大脑的思维模式,并可永久保持,所以是孩子智力形成的最关键的阶段。
做好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然而智力开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把一些成人的知识和观点过早地灌输给天真的孩子。从生理上讲,儿童时期孩子的左大脑还未发育起来,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过多过深的知识是他们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的,自然不会感兴趣。让孩子去做一件他不喜欢,也不明白的事情将是多么愚蠢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右大脑发展比较快,儿童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他们的头脑中天生就充满了各种幻想,如果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右大脑进行及时地开发,恰恰符合了儿童智力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活动,这种智力开发更能使孩子的右大脑与左大脑形成融会贯通的状态,使他的思维更加活跃,头脑更加灵活,也就是越来越聪明,这将为孩子长大以后的成才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有利基础。
开发右脑,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象本身。而且只有美术教育才能很快地将孩子引入创作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这里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是其他学科(音乐、英语、书法等)的训练所无法比拟的!孩子在了解了一定技法以后,就能很快地进行独立的自由创作了——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和内容、或是固定规则的限制。或许他还能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来,而儿童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无拘无束,想象丰富。其实艺术领域最重要的本领,就是想象。从某种意思上来讲,儿童最具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