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巴黎协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巴黎协议范文1
哪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文本具有多义性,因为这意味作家本身的丰富性,可马叙显然没有这种企图,他在跋里用了一个叫“平庸”的词语,概括了《别人的生活》中14个中短篇的主题,很单一,可这是否意味着更为重要的专注呢?现时代没有哪个小说家如此坦白写作的主题,我无法越过这个词奢谈别的什么,我只有在对这个词的“专注”中通向当下的文学世界。
“平庸”首先是一个词,进入词汇系统里的一个词,那么就意味着有个不平庸的词义与这个词的意思对立存在,比如当我们说这个人平庸时,我们的意识里是有一个不平庸的人存在的,似乎语言决定了人有比较的癖性。从《观察王资》开始,到与集子同名的小说《别人的生活》结束,都有丰富的对平庸的描绘,《观察王资》中王资的虚无是一种典型的在平庸中的挣扎,《焰火之夜》并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王开,王开》中的王开打破平庸的冲动令她自取其辱,《陈小来的生活有点小小的变化》中的陈小来起了小小变化的生活又归虚无……《别人的生活》里的刘光斗终于那么彻底地认同平庸。这些小说的潜台词至少有这两方面意思:其一,平庸是普通人不可抗拒的命运,任何不平庸的举动反而显得虚假与造作,到头来无一不是伤人又伤己。陈小来下意识里不愿平庸,却只能创造新的平庸,最终妻子要离婚;黄大豆对马新花不平庸的期待,只能使他的生活更加无聊与虚空。其二,社会或他人促使一个人不平庸,必是多么荒诞与不合理,《沿着公路逃跑》跑出了真正的犯、抢劫犯和杀人犯;《别人的生活》荒诞所在是不平庸并非主体的品质,而恰恰是别人生活的装饰。
通过对平庸的描写,小说成功地进行了生活还原,现时代没有神话,也不需要神话,将不平庸打入词义系统的冷宫(因此本文不打算给不平庸找个对应的双音节词),生活反而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质感,这就是作家“平庸”写作之愉悦感的源泉。
整个集子的基调是抗拒平庸:一边戳穿不平庸的神话,一边为不平庸的失落唱挽歌,包括《观察王资》、《焰火之夜》、《艾波的一次失败的剧本写作》、《广告时代》、《王开,王开》、《对一次画展的出席》、《陈小来的生活有点小小的变化》、《摇晃的夏天》等。
而更为可贵的是集子中还有另一种基调抗拒不平庸:一边指出不平庸的荒谬,一边唱着献给平庸的挽歌,那就是《别人的生活》和《沿着公路逃跑》。不平庸就像幽灵一样破坏着正常人的生活,刘光斗被迫活在别人的生活里,女同事小鲜、老同学王深平、王深平的女人石芳,他们以各自的需要左右他的生活;《沿着公路逃跑》里“我”在派出所里出于对等待的恐惧而逃跑,一逃反而成了罪大恶极的真正逃犯,多么不平庸,而又多么荒唐!我们不能不佩服小说家对社会和人之间关系本质的深刻揭示,这是高于人性的抒写,带点黑色幽默和难言的伤感。
二
小说写到了城市文化人:“他们那一拨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离婚、辞职、买电脑、喝茶、酗酒、通宵写作。”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不平庸的冲动行为,同样受到现实的无情嘲弄。大城市的那些先锋诗歌与小说、前卫绘画和行为艺术,无不在解构现代性,客观效果却是标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位置,行为的现代性与艺术的后现代立场之间的固有矛盾,导致他们追求不平庸的虚妄。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对着干,试图创造不平庸,其虚妄可以引一则短信来说明:“大海啊,它全是水;骏马啊,它四条腿。”后半句都使前半句的期待落空,造成抒情落差,“大海”与“骏马”轻松地脱去了沉重的文化内衣,回到词的概念意义的某一点上来。没有比这更彻底了,也没有比抽象掉一个词的历史内涵更容易的了,多像一个莽夫挥舞着棒子说,长江就是一条江,其他什么都不是!而这在网络时代里是多么平庸的一件事。他们在干着解除文化负累的工作,却意图创造自己的不平庸,其行为的荒唐决定了他们在文学上不可能有承担的勇气,无法彻底,也不可能建构新鲜之物。《重返南京》以荒诞的手法写了一桩五年前的女生谋杀案阴魂不散,直到这些南京人物全部被牵连进去,而外来者“我”几乎是逃离了南京。这篇小说无疑对作家或艺术家的创作立场和生活姿态有所嘲讽,同时也映射出作者本人的写作立场。
马叙小说里不平庸或崇高给人的印象是语义上的想象,所以它无须解构崇高,它直指平庸,而又坦然承认写作的平庸,让不平庸迟迟不来,或者永远不出场如戈多,如是把本质意味显示出来。这样写来也可以说是欲盖弥彰,百分之九十写平庸,那百分之十的不平庸更能揪住读者的心灵,如小说故意让刘光斗平庸,他在现实中本可以不平庸的,他有这条件,但却莫名其妙地守着平庸,实在耐人寻味。是不是可以说对平庸唱的挽歌仅为摆设,为的是让不平庸的虚假与荒唐表现得更加强烈?
巴黎协议范文2
1、阿里巴巴集团本家产业: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口碑网、阿里云、中国雅虎、一淘网、淘宝商城、中国万网,聚划算、云峰基金、蚂蚁金服。
2、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产业:UC浏览器、菜鸟物流、一达通、高德地图、恒生电子、虾米音乐、优酷土豆。
3、阿里巴巴集团投资产业:(1)电商行业:苏宁(第二大股东)、饿了么(第一大股东)、LBE安全大师、、宝尊电商(第一大股东)、汇通物流、美团网、墨迹天气、拍拍贷、穷游网。(2)传媒行业:第一财经传媒(第二大股东)、虎嗅网、华数传媒、华谊兄弟(第三大股东)、天天动听、文化中国(现在的阿里影业)、新浪微博、大麦网。(3)金融行业:众安保险、浙商网上银行、天弘基金。
(来源:文章屋网 )
巴黎协议范文3
1、狐狸的尾巴歇后语下一句是藏不住。
2、解释: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3、出处: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尾长三尺似狐尾。岩惧而出之。”
4、示例:但是他的话未免说的太露骨,已经明明白白把他的~显露出来了。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一章。
(来源:文章屋网 )
巴黎协议范文4
关键词:例题开发;编写意图;挖掘价值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如何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例题的教学价值。
一、让例题动起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常常以一个主题图的情境呈现,静态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呈现例题,采用单一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例题,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知识的实际情况可以使例题在合适的环节动起来,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
如:执教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40页的加法(如图),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例题动起来,先呈现了3个小朋友在浇花,然后又来了2个小朋友,最后一共是5个小朋友。通过这样的三个动态画面,让学生看到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的过程,在合并的过程中抽象出加法算式,利于学生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非每一幅例题的主题图都要动,只有在准确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让例题动起来,才会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让例题藏起来,让学生自己生长出知识
在教学例题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生长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首先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在第2课时学习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商是三位数的情况,还有什么情况?有的学生想到,还有商是两位数的情况?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算式商是两位数?让学生自己找到例题,然后再去进行相应的研究。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加深了对于过去学习过程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沟通了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灵活地运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让例题活起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例题的学习不仅是获得相应的知识,还要通过这一个例题的研究为下面的例题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这样才能够达到学一点、会一片、懂一面的目的。
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一个数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还是0”的除法时,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在黑板上直接出示0÷4这个算式。
师:你能够计算出0÷4的结果吗?
生1:可能是0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猜测的。
师:有时候根据第一感觉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好办法!你有良好的数感!
生2:0÷4的结果肯定是0。举个例子来说吧:一棵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0个桃子,就用算式0÷4=0表示。
生3:还可以这样说:我身边有0个溜溜球,平均分给我的四个朋友,每人分到0个溜溜球,所以,0÷4=0。
生4:还可以这样想:把0÷4=( )想成4×( )=0,根据以前学过“0和任何一个数相乘结果还是0”的知识,括号里应该填0,所以,0÷4=0。
师: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是个好办法。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写了一些算式:
0÷4,0÷5,0÷1,0÷2,0÷6
生5:0÷0=0
师:非常有创新的算式。你能够说出为什么0除以0的结果还是0吗?
生5:可以想这样一个算式:0×( )=0括号里填0,所以,0÷0=0
生6:括号里不仅可以填0,还可以填1,2,3,4,5,6,7,8…,可以填任何一个数。
生7:是呀!也就是说0除以0的结果有无数个。
生8:所有的数都是0÷0的结果。
生9:这么多的数,怎么写在算式里呢?
师:0÷0从乘法的意义来想,有无数个答案,没有确定的结果。数学家们,特做此规定:0不可以做除数。
师:你还能够再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又写出了一些算式:
0÷44,0÷15,0÷100,0÷88,0÷56…
师:你能够用一句话概括这么多算式吗?
生9: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10:这个任何数不能是0,这句话可以这样说:0除以任何数的结果都等于0(这个数不包括0)。
师:也就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还是0。
…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撤除了主题图,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根据已经有的经验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结果,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养成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及习惯。
总之,例题的开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只有做到在准确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数学心理基础上开发例题,这样的开发才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效益,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巴黎协议范文5
关键词:《流动的盛宴》;海明威;回忆录
1. 作者和回忆录介绍
1.1 海明威和他的写作风格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一书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简洁明了却富有力量的语言风格,他提出“冰山原则”(Iceberg Theory)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2 本书介绍
一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巴黎以其艺术上的活力和自由以及对艺术实验和创新的容忍吸引着英美的诸多艺术家、作家。当时尚未成名的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回忆了当时的巴黎,人才荟萃,文人沙龙、歌台舞榭,年复一年而岁岁不同,像一席流动的盛宴。本书20个短篇中,海明威回忆他和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一段艰辛而又愉悦的生活:初涉作家生涯、窝咖啡馆写作、与文友闲扯、赌马、忍饥受饿、逛塞纳河畔旧书摊、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与菲茨杰拉德邂逅并和乔伊斯、庞德等人的交往。
2. 多角度解读
2.1 海明威和第一任妻子哈德利
海明威于1920年在芝加哥和哈德利相遇,这个比海明威大8岁,有些严肃,处事成熟的女子很快吸引了年仅20岁的海明威的注意。婚后不久他们便来到巴黎,租住在一间便宜的小公寓房,就是在这间阴冷狭小的屋子里,海明威完成了他从一个旅居记者到知名小说家的蜕变。《盛宴》一书中海明威回忆了他同哈德利新婚燕尔,在巴黎度过的清苦朴素(有时甚至忍饥耐饿)但又充满青春欢乐和爱情:他们一同去瑞士滑雪,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一起赌马,生育了他们的儿子邦比。表面看,这样清贫但不失幸福的婚姻很稳固,但这一些都随着女记者宝琳・费孚的出现而破裂。海明威在书中充满憎恶的讽刺作家多斯帕索斯为“饮水鱼”,由于他,引来了有钱人,才导致他的第一次婚姻破裂。海明威、哈德利、宝琳甚至曾经尝试过共同生活,表面春风和煦,实际却各自煎熬。1926年,哈德利终于提出离婚。
而在海明威的晚年,海明威对哈德利的愧疚和亏欠,经历时光的过滤变得愈发浓烈。他在书中写道:“等火车终于在一堆堆原木旁驶进车站时,我又见到了我的妻子,她站在铁轨边,我多希望在还只爱她一个人的时候就死去。”在海明威风华正茂,声名未起的岁月里,有这样的一个女子,曾对他不离不弃,而他最终没能珍惜。
2.2 海明威和朋友们
2.2.1 海明威和埃兹拉・庞德
海明威在书中对庞德不吝赞美之辞,称庞德是“我所知的人中最慷慨最公正的”。海明威在书中写到庞德贡献了大量时间给诗人,画家,雕塑家和作家,他帮助他们找出版,写书评,他帮他们到处找付房租的钱,只要他认为他们需要帮助就会伸出援手,他为每个人操心。海明威刚认识庞德时,庞德告诉海明威他正在为一个年轻的银行职员操心,因为小职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创作修改诗歌,因此庞德帮助他删去诗稿的三分之一,这就是T.S.艾略特和《荒原》。一次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由来。庞德的慷慨,无私和大爱赢得海明威的尊敬和友谊。
2.2.2 海明威和F.S.菲茨杰拉德
海明威在书中如此描述菲茨杰拉德的外貌:“他长着一张介于英俊和漂亮之间的脸…带着爱尔兰人风格的纤巧的嘴,要是长到姑娘脸上,肯定会是一张美人的嘴…”。
从此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海明威觉得菲茨杰拉德长相不够男子气概。书中海明威还略带高傲的姿态记录了他和菲茨杰拉德的一桩轶事。因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抱怨他的“尺寸问题”,菲茨杰拉德向海明威求证,两人进入厕所观察之后,海明威安慰菲茨杰拉德“仅仅是角度问题,你从上面往下看自己,就显得短了。”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可靠,海明威还建议菲茨杰拉德跟自己一起去卢浮宫,看希腊的雕像。
不过,对于菲茨杰拉德的才华,海明威也非常认可并惋惜,《盛宴》中有这样一段“他的才华是那么的自然,就如同蝴蝶翅膀上的颗粒排列的格局一样。最初,就像蝴蝶从不注意自己的翅膀,他丝毫没注意到自己的才华,也不知道何时起他的翅膀遭到洗刷和破坏。直到后来,他开始注意到了他破损了的翅膀和翅膀的结构,他开始明白不可能再次起飞了,因为对行的热爱已经消逝,他唯一能够回忆起的是,当初在天空中的翱翔是多么的轻而易举啊。”
2.2.3 海明威和格特鲁德・斯泰因
斯泰因这个名字和“迷惘的一代”一词的关系紧密相联。海明威在回忆录中写到斯泰因女士的车发动不了,年轻的修理工没能成功修复,斯泰因大为光火,指着修理工说“You are all a generation perdue.”(注:法语perdue意为迷失)。斯泰因在后来向海明威转述这件事时说:“这就是你们这代人,你们这些参加过一战的人都这样。”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指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故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
2.3 海明威早年写作经历
在回忆录里,年轻的海明威这样勉励自己:“别着急。你一直在写作,今后也一定能写下去。你惟一要做的事情是写出一句真实的句子。写出你所能写的最真实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不要雕琢,不要任何装饰,是一句“简单而真实的陈述句”。写一句真实的句子,一句简单而又真实的陈述句……海明威在这样的磨炼中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他从写一句话起步,进而发展成段落:有气氛、有人物、有故事的段落。书中,海明威还透露一个小细节:“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3 结语
中国人有句古话,“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在作者眼中,巴黎就是这样一道华美的盛宴,而且不会散去。《流动的盛宴》一名,源自于海明威的一段话:“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待过,那么,在此后的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巴黎都会在你心中。因为,巴黎就是一席流动的盛宴。”那段在巴黎生活,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个人生活上,都深深影响了海明威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Baker, Carlos. Ernest Hemingway: A Life Stor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1969.
[2] Hemingway, Ernest and Hemingway, Séan. A Moveable Feast: The Restored Editio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9.
巴黎协议范文6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 全面风险管理 EKM
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在使银行客户需求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让银行不得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银行管理者必须能以一种更全面、更清晰的视角来审慎某些事件究竟是机会还是风险。因此。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Framwork,ERM)迅速纳入世界主流商业银行的议事日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应由单纯注重信贷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重、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模式,并于2004年6月26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志性事件更意味着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自此迈入了全面风险管理时代。本文以解读《新协议》中全面风险管理思想为切入点,着力探索国内商业银行实现ERM管理的路径。
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概述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包括这些风险的资产或资产组合纳入统一体系中,依据统一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量,同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比较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含8个要素: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制定、风险监测和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内部控制、风险信息处理和报告及监控追踪和持续改进。要素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种关系借助图1将有更直观体现。
二、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首先,微观层面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商业银行运用适当风险评估方法对所有风险做出一致、准确、及时的度量。根据度量结果借助一定工具和程序进行风险定价,并在不同部门之间合理配置资本。针对其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三大环节又都同时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计量信用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建议采用由易到难的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IRB);市场风险计量则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IM)的要求,操作风险的计量要求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内部测量法(IMA)。
其次,宏观层面的全面风险管理可从其提出的三大支柱展开。资本充足率作为第一大支柱,计算公式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在199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其分母反映的主要是银行信用风险。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分母同时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层面,因而是对银行全面风险数量状况的监管。监管当局检查作为第二大支柱。重点是监督银行资本金与其风险数量、风险管理水平相匹配,是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行业监督。市场纪律作为第三大支柱。重点要求银行公开信息披露必须强制合规,是对全而风险进行的社会监督,是监管当局监管的有效补充。
三、解读《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巴塞尔委员会对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规定经常散落在其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如《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健全银行公司治理》等。经过对文件的研究笔者发现,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几方面的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由于ERM功能是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健康环境,而非障碍业务发展。所以银行在制定ERM框架时,应确保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二)全面性原则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银行应确保其ERM框架能涵盖所有业务和环节的一切风险,同时能准确加以识别。
(三)独立性原则
ERM框架的构建要求在银行内部建立起一个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机制。重点包括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独立的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其职能发挥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四)互通性原则
这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而在内部形成一个有效信息沟通渠道――包括信息上报、信息下达及内部信息的横向流动。这是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进而保障ERM各环节正常运行的关键。
(五)分散与集中原则
为提高ERM效率和水平,新协议要求不同类型金融风险应由不同部门负责,即实行风险分散化管理。与此同时,不同的风险管理部门最终都必须直接向高层的首席风险官负责,由首席风险官统筹规划,实现风险的集中管理。这样能在充分调动各部门加强风险控制积极性的同时,又有利于从整体上对风险进行掌控。
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在我国的适用性
新资本协议中有关ERM框架的使用范围,官方的表述是国际活跃银行。而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尚不属国际活跃银行范畴,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非国际活跃银行就不适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ERM框架。因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为全球一体的“游戏规则”,在我国金融市场已实现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以国际“游戏规则”参与全球竞争日益被提上议事日程。不仅如此,在新资本协议“促进公平竞争”目标的引导下,它应该对国内包括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所有竞争主体一视同仁。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风险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又是不争事实,如果忽略这种差别,简单采取“一刀切”做法则又可能“欲速则不达”。因此,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综合考量薪资本协议中ERM框架的可适用性。
五、基于ERM框架,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
根据笔者对ERM框架的描述,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由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因此,笔者认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同样应该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思路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风险管理环境塑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与搭建垂直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环境因素中,人始终处于第一位,没有强有力人才的支持,一切目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在搭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时可行做法是在总行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首席风险官。在职责、权限划分清楚的前提下,下设专职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
(二)风险目标设定过程中应注意将目标细化。而这一点可通过制定分层目标得以实现
该目标层次主要包括最高层面目标比如年度不良贷款率,中间层面目标比如各大风险管理目标及微观层面目标比如单一客户或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目标等。
(三)风险识别方面
可考虑引入并优化差异化的风险识别技术和工具,比如通过引入VaR、损益表敏感度分析、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技术工具,实行对风险的高效识别。
(四)风险评估方面
有必要改变面对风险时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的局面。为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评估,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组织实施“风险内部评级工程”,综合客户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分析的量化评估技术,提高风险量化指标的准确性。
(五)风险处置方面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优化风险应对决策程序,提高风险应对过程的科学性。其次需要根据各类风险的特征,明确各风险处置措施的适用范围,并通过对既往经验的提炼,形成对不同情境下风险处置都有指导意义的方法体系。
(六)内部控制完善方面
国内商业银行应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控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内控体系。在控制活动中应重点关注控制活动是否与风险应对相结合。同时,在为既有风险选择控制活动时应适当借鉴针对该项风险采取多种控制活动。
(七)风险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应在借鉴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经验的同时,考虑国内市场环境,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历史数据,构建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与风险处置等风险管理环境的风险管理系统。另外,国内商业银行还需逐步建立起风险损失数据库,以便为风险量化技术的推广运用打下基础。
(八)风险监测和持续改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