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1
“激发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是主席在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新课程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重大,基础教育必将肩负这一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创造性思维,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主要成分进行研究,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促使学生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一、思维的创造性与再发现
“创造”通常指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广义下的创造性思维中的“创造”是指对人类而言首次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
严格意义下的创造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再发现”式创造性思维的积累和发展。就其“再发展”本身来说,它是指相对于思维主体而言,而且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只有当这种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方可能产生从量谈到质变的飞跃,达到真正具有“创造性”的高度。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正常人来说都可能产生,对于数学教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其实质就是对同一知识来源进行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重组、加工和再发现,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形象及直觉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成果或效果。由于创造性思维富于联想,思维宽广,因而它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灵活变通等特征。
三、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或结果的思维。它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进而形成新的信息。其质量的高低,可从短时间内发散量的多少、灵活应变能力的强弱、思维成果新颖独特程度的高低等方面加以衡量。
如:在一节练习课上,我出示了如右敞口饭盒,求其面积,由于学生已具备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很快得到下述二解:
解1:(长×宽+宽×高+长×高)×2-长×宽
解2:(长×高+宽×高)×2+长×宽
上述两种解法,学生都是以饭盒的面为基础,以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为依据的常规解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就会搁止,而我倒是用一句:“你能换个角度思维,或者你是一个解剖师”,启动学生思维的巅峰再次出现,唤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经过讨论,思路各异、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方法接踵而来。
解3:(图2)即阴影+空白
(高×2+长)×宽+长×高×2
解4:(图3)
(高×2+宽)×长+宽×高×2
解5:(图4)两个大长方形面积减一次重叠部分
(高×2+长)×宽+(高×2+宽)-长×宽
解6:(图5)用大长方形面积-4×小正方形面积
(高×2+长)×(高×2+宽)-高×高×4
学生在这次创新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也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聚合思维是依据自己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针对已有信息的理解的运用,寻找唯一正确结果。其目标是将问题进行科学的简化和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分数的小数混合运算,常常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或分数转化成小数,或部分转化,或进行简算、巧算。显然,学生要从如此多的解题策略中确定正确、合理、迅速计算的设想,针对这些策略进行可能性比较、逻辑推理,作出判断,这个过程就是聚合思维过程。
然而,当思维者知识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又会出现非逻辑思维,直接凭个人的直观知觉对事物和现象作出某种判断,如此,直觉思维开始产生。每当这时,思维的“常式”被打破,思维地过程压缩、简化且变迁迅速,往往透过事物表现现象直接涉及事物的本质,产生出乎意料、新颖独到的结果。
四、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问题,而且与一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人格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启发创造旅因,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和培养。
1、夯实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准备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小学数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思想方法。只有夯实基础,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这系统、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2.问题情境,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
创造性思维始于困难和问题的认识,是围绕解决问题进行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义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所以,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必常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诱因,促使学生有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
3、注重引导,使学生学会“再创造”。
所谓“再创造”,费赖登塔尔是这样说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他强调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出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组织和布题,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工作。一句话,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4、注重独创,为学生创设“好平台”。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育 幼儿教育 创造性思维 培养
音乐艺术不但可以为人类提供音乐审美视听享受,而且也能够对人类的生活情趣和道德修养以及情感抒发等产生影响。对于思想纯真并且容易被美好事物感染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不但能够为他们提供优雅高雅的音乐艺术熏陶环境,而且也可以作为他们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艺术媒介。因此,作为幼儿第二启蒙老师的幼教工作者应该重视在音乐教育中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更深入的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并且为提高幼儿综合素仰奠定基础。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也是幼儿未来音乐素仰的启蒙和基础教育。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很多幼儿园在音乐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教育水平都还比较低;一些幼儿老师仍然以教学任务的完成为目标,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如果针对活泼好动的幼儿音乐教育都只是一味灌输专业知识或者一些德育化的歌曲,课堂上幼儿无法自由发挥,也感受不到音乐艺术的浪漫和魅力,那么孩子们就会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也就更不可能实现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幼儿审美和情感发展
一张美丽的图画让观看的人会觉得心旷神怡,而一首能够打动人心的美妙音乐旋律则能够让人产生直接的情绪波动,或愉悦,或忧伤……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在于能够直接触发人的情绪或者情感。幼儿时期是人们情感发展成长的最初阶段,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情感积极健康的发展,让幼儿通过音乐体验感知真善美,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增强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通常包括唱歌、音乐节奏、音乐欣赏和音乐游戏等。幼儿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之中渐渐潜移默化的奠定了审美能力,拥有了感知美和表现美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向往,同时也让幼儿在音乐艺术的感染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实现美育教学目的。
(二)影响幼儿听觉和记忆能力发展
幼儿对音乐的学习主要是依靠听觉,他们通过对音像资料进行聆听和欣赏不但能够充分感受和表达音乐,而且同时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提高听觉能力。活泼好动的幼儿们通常都会边听边模仿着唱或者跳,渐渐记住了所听音乐的旋律或者歌词,这样的音乐学习既动手又动脑,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记忆能力发展。
(三)影响孩子创造想象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语言交流能力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思维活动都具有比较鲜明的形象性,一般其想象力都会经过再造想象再渐渐转变成其独创想象,而音乐活动则可以让幼儿运用其丰富想象力进行再创造。例如,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在学弹钢琴曲目《越过山坡》的时候,当听完老师的示范演奏以后会根据想象描述音乐旋律表现像爬山一样先上后下,甚至还创造性的想象出音乐旋律就像帆船冲浪一样也是先上又下。幼儿在想象和创造音乐的时候会用语言描述他们对音乐旋律的感知并和周围的人分享自己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样无疑也会增强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
(四)有益于幼儿的身心与个性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能够对孩子身心和个性发展产生有益影响。例如幼儿在学习打击乐的时候,不但能够充分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的身心特征,而且还能够让他们通过清脆悦耳的打击乐发出的声音和节奏产生更加愉悦的情绪从而消除音乐学习的紧张感让身心更加轻松快乐。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人,就仿佛一片树林里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因此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可避免的存在于音乐教育中。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独特的个性特点,不一样的个性差异让音乐活动展开的时候有可能会有一些孩子并不是很愿意参与,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音乐老师耐心巧妙的进行引导。因为幼儿如果经常参与音乐活动,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通过音乐表现增强自信,形成勇敢乐观的健康心态,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幼儿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友谊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独立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
三、音乐教育中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标和意义
(一)幼儿音乐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目标
1.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让幼儿通过音乐想象和创作体验感觉到音乐创新的乐趣,进而对音乐学习引起自主的兴趣;
2.鼓励幼儿简单音乐创作:让幼儿尝试性的使用一些很简单的音乐元素自由甚至没有规则的创作音乐,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幼儿主动创新精神;
3.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涵:幼儿音乐教育不但应该让孩子获得音乐知识简单基础,还应该在音乐的熏陶感染中给予正确引导,促进孩子对音乐表现情感和内涵的理解。
(二)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1.提升幼儿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观察感知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并且有利于幼儿开阔视野;
2.丰富幼儿想象力的同时也增强幼儿创造能力;
3.突破传统幼儿教育中的不合理部分,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积极创新精神;
4.通过幼儿对音乐简单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视唱练耳以及听音记谱等基本训练,增强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四、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因为幼儿尚处于很低的年龄阶段,所以其实并不需要非常专业化和技能化的音乐知识学习,但是也不能忽视最基本的简单音乐知识学习,因为那也是创造性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不能缺少基本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只有通过基本音乐知识技能的扎实学习才能为幼儿创造能力培养和音乐创作素材丰富奠定最牢靠的基本功。
幼儿音乐老师在为幼儿传授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音乐作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分析和方法,引导幼儿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体会不同的音乐艺术之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例如幼儿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幼儿在音乐感染形成的愉悦情绪中唱唱跳跳,潜移默化的接受基本音乐知识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可以用幼儿音乐欣赏《狮子王进行曲》举例来说明。幼儿音乐老师可以在开始欣赏音乐前,先安排学生模仿狮子的动作或吼声或者画出狮吼的线条。通常动物都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因此可以通过模仿和表达让孩子们尽情创造发挥同时也很快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然后再让幼儿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反复聆听深化音乐作品对狮子的形象表现和理解。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幼儿对音乐的内涵表达更加容易感受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幼儿音乐教育要鼓励和提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就必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幼儿不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的配合音乐老师发挥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幼儿的天性都会喜欢音乐,尤其是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因为环境的陌生会和其他小朋友以及老师在心里产生距离,音乐的感染力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快融入集体环境,同时也得到音乐的艺术熏陶。
例如幼儿入园的时候可以用欢快热情的音乐迎接他们;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弹奏一些特定音符向幼儿问好;午饭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老师可以为幼儿弹奏一些类似《蜗牛与黄鹂鸟》等轻松愉悦的儿歌曲目;午睡的时间老师可以轻声哼唱《摇篮曲》;放学的时间可以播放抒情音乐……实践证明,其实幼儿即使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感受却能够从内心和情感上明白音乐表达的感情。所以当老师播放轻音乐的时候他们就会相对安静,而老师弹奏欢快的音乐的时候他们肯就会开心的跟着手舞足蹈。幼儿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中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不会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因为学习而被压抑天性,也才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幼儿音乐教育的课堂学习,必须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实现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良好教学情境的创建过程中技能和创造表现应该和谐统一,这需要幼儿音乐老师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且勇敢表现,同时也需要老师的耐心示范和精心教学设计。
幼儿音乐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天性贪玩的特点,在教学情境设计的时候将音乐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或者活动来展开。例如在为幼儿上音乐活动课学习《摘果子》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设计幼儿们去果园摘果子的教学情境。首先,老师引导孩子们将教室的一块空地假设成一片果园,将提前已经用彩纸做的一些孩子们熟知的水果放到地上。接着再让孩子们排队到“果园”里面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种水果以后根据选择水果的种类分成不同的小组。最后让每个小组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水果代替原来的歌词重新唱《摘果子》。通过不同的歌词变换演唱,幼儿们不但能够更快的掌握这首歌曲的音乐旋律,而且也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在玩耍中领会到歌曲表达的意境,同时也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幼儿的年龄虽然很小但是却已经有了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而且心灵承受能力都相对较弱,对自我的认识基本都是建立在同伴或者他人的评价当中。尤其是老师和长辈的肯定或者否定、支持或者鼓励都能够直接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幼儿音乐教育当中无论孩子们的表现优良差劣都应该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这样才有益于展开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例如一个老师在教幼儿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的过程当中,为了增加幼儿音乐活动课堂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一圈分别扮演洋娃娃和小熊的角色唱歌,如果能够唱完整首歌曲就可以得到老师提前准备的小熊气球或者洋娃娃气球。所有的孩子们都欢欣雀跃的积极参与。但是其中一组有一个平时就非常胆小怯懦的小女孩整首歌一直都不敢开口只会跟着其他孩子转圈。课程结束的时候这个老师依然给小女孩奖励了气球,并且表扬她的坚持。下次音乐活动课程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就有了提高,并且渐渐随着活动的更多参与变得开朗大方了很多。幼儿们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程度很高,幼儿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善待每一个幼儿学生,细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点,及时给与他们支持和鼓励。
(五)培养幼儿的创造素养
1.培养兴趣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在音乐艺术感染营造的环境中重视幼儿学生最直接的音乐感受,让他们充分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这样才能不的引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给幼儿学生欣赏《狮子王进行曲》这首音乐歌曲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们自由扮演角色,启发他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制作表演道具协助角色演出。幼儿们在角色表演的乐趣中不但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在兴趣的提升中培养创造性思维。音乐教学还可以同时结合类似击鼓传花等趣味性的游戏来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多幼儿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例如晚上散步的时候如果有月亮就会问“为什么月亮总是跟着我啊”暴雨的时候听见雷声会问“为什么下雨的时候会有雷声啊为什么会下雨呢”……这都是因为幼儿天生就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也是他们不断认识生活的过程。幼儿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耐心解答孩子们的“为什么”,满足我们在和小孩接触时,会发现孩子们总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比如:一小孩儿见到笼子里喂养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便会问身边的长辈:“小兔子只有白色和灰色吗为什么没有花色毛绒的小兔子”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解答他们的“为什么”外,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更应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探讨性的启发问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注意根据幼儿独特的身心和思维特点,以轻松自然的音乐教育方式让幼儿在获取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发幼儿的音乐潜力和对音乐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在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中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亚男.利用音乐欣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青年文学家,2010,(19).
[2]陈欣.音乐教育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影响[J].音乐天地,2012,(11).
[3]杨吉红.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01).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3
一、异步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异步教学的目标就是现代教育的目标。黎世法教授指出:“现代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具有科学思维头脑和个体发展优势,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智能化的开放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再仅仅是一般地传授知识或一般地培养能力的教育,教育所传递的内容是创造和发现的总和,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异步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头脑的人,最终是要学生“学会创造”。黎世法教授在他的多部著作和大量的学术论文中,多次提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异步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紧紧扣住了时代脉搏,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创造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可以说,异步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教学模式。
科学教学模式应该能够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封闭陈旧的传统教学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异步教学构建了一个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现代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能够“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学会自学;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学会创新;让学生在科学思维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学会科学思维;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过程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做人。”在异步教学中,学生是进行创造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尊重学生,不是以权威者的角色出现,而是以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加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课不是照本宣科的“传声筒”,而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鼓励学生探索和选择新途径,学生好问而不迷信权威。异步教学符合创造性教学的多种条件,因而能有效地实现全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异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较项目
异 步 教 学
传 统 教 学
教学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培养接受能力,掌握现成知识
本质特点
学生学习个体化,教师指导异步化
班级授课,同步教学
教 师
指导者,教为学服务
主宰者,以教代学
指导自学,启发研究
灌输知识,传授经验
学 生
学生是主人
知识的接受者
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被动接受,死记硬背
教学方法
六步学习,五步指导
满堂灌,一刀切
举三归一,以一反类
机械模仿
教学内容
“八个基本”
“双基教学”,限于书本
人的创造性才能和创造性的教学是由思维与个性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把创造性思维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精密性、独创性)与创造性个性品质(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结合起来,综合训练,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异步教学正具有这样的优势。异步教学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个体化的自主学习,才有利于养成创造性个性,一刀切的同步教学怎么可能培养个性?只有教师因材施导指导的个体学习,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满堂灌的同步教学怎么可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异步教学方式能够完整地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目标。
二、“六段教学”是一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体系
异步课堂教学结构即“六段教学”(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异步课堂教学程序是学生的“六步学习”与教师的“五步指导”密切配合并有效统一的教学程序。这种教学模式,不但适合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规律,而且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六段教学”的每一步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策略。
“提出问题”是异步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能有三个好处。①激发认识兴趣。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一条重要策略。教学由“问题”开始,揭示认识的对象和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向导,当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②确定学习和创造的方向。每一次有效的创造训练必须先定向。这样,学生学习活动和创造性思维活动就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能够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和创造训练的有效性。③引导“暴露思维过程”。同步教学“以讲代学”,以教师的思维过程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异步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思维活动的教学。这种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暴露思维过程的教学,暴露教材中的思维体系,暴露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暴露教师指导的思维过程。异步课堂教学由提出问题开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解决一个一个的学习问题,就是典型地再现一个一个的创造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各种思维的互相影响和碰撞中,能够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指示方法”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步的作用是:开拓知识领域,促进迁移和联结。“指示方法”也称作“启发思维”。启发就是为新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有效的联系,给学生指出寻求解决问题的恰当的认识条件的途径、思路和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开拓学生的认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产生迁移和联结,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的新的飞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这说明,一要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二要促进学习的正迁移。这两条,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异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的指导程序以学生的学习程序为基础。与同步教学在教学结构上明显不同的是,异步教学专门安排了“学生学习”这一环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策略:训练创造主体,培养创造个性。学习的本质特点是学习的个体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通过学生的个体学习实践培养起来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要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把学生作为创造的主人,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自学,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会创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创造思维能力,又发展了创造个性。
“明了学情”和“研讨学习”都是因材施导的有力措施。“明了学情”是教师实现指导异步化的关键。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实事求是,有力防止了教师指导活动的主观盲目性。教师的异步指导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学情来进行的。“明了学情”的过程也是了解学生创造能力发展水平的过程,没有这一步也就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创造能力。这一步是“研讨学习”的准备,实际上这一步常常与“研讨学习”交织在一起。“研讨学习”实质上是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分类指导或全体指导,这是因材施导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个性差异(认知的、情感的),采取不同的创造教育策略会使学生创造能力有普遍提高。“研讨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师生双边活动。创造教育是通过教与学的师生以边活动来实现的。美国创造教育家托兰斯指出:“教师和学生的密切交往是创造性教育的前提”。
“强化效应”教学阶段是对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总结和鉴定的阶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办法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异步教学的强化,是对学生学习的正确的学习结果给予肯定,以达到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强化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六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六段教学构建了一个学与教既能结合又能分开的教学结构,这是教学结构研究史上的一大突破,是对教育科学的宝贵贡献。
三、“举三归一,以一反类”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创造力包括多方面的心理因素,如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异步教学旗帜鲜明地指出“现代教育要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头脑的人”。具有科学的思维头脑的人,就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异步教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是“举三归一,以一反类”。黎世法教授指出:学生按照六因素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举三归一,以一反类”的过程。
“举三归一,以一反类”的思维过程指的是:学生通过少量典型(有代表性)事例(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的分析研究[举三],而归纳(概括)出一个基本(一般的、本质的、带规律性的)认识[归一],然后,运用这个基本认识[以一],去解决这个基本认识所覆盖的一类问题[反类]。(黎世法《异步课堂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第41页)
学生六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举三归一,以一反类”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分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决定方向,积累知识和经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②酝酿阶段。消化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产生新的联想和观念;③顿悟阶段。处于“恍然大悟”的时机,一种新的关系突然被觉察出来,新观念、新形象“突然”涌现;④验证阶段。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程序进行校核,检验其功效,证明其科学性。目前,世界上对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还有多种阶段分法。我们认为,六步学习中的“自学”,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准备阶段,“启发”是酝酿阶段,“复习”是顿悟阶段,“作业”、“改错”、“小结”是验证阶段。
“举三归一,以一反类”是一个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总的思维训练框架。在这个总的框架中,各种具体思维训练都可以并应该开展。“举三归一”是归纳思维,“以一反类”是演绎思维,“归纳与演绎”是两种不同目标的思维活动,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对立统一于比较之中。“归纳”与“演绎”两种思维都是培养创新能力所需要的。黎世法教授说:“每一个学习问题的解决,每种新的认识都来源于“举三归一”。“举三归一”在本质上是创造的推理过程,“以一反类”论证“举三归一”的正确性,而“以一反类”又可发展新的认识。“举三归一”与“以一反类”多次循环推进,就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异步教学构建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异步教学环境非常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说,异步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化环境是由以个体化学习为基础的问题化教学的异步教学结构创造出来的。
异步教学是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民主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创造力的表现,都是一种非常自主的自由活动,它把外在压力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教学民主。学生只有充分利用和体验其能力和环境的自由,才能自主学习,自由创造。在异步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方式完全适合学情,师生关系和谐,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异步教学方式创设了一种既不放任,又不专断的气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有利。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英语写作 思辨能力
一、英语写作与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要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英语写作与创造性思维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相辅相成。
一方面,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促进写作,写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运用发散和集中思维,灵活主动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而写作本身就是把灵感写实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学生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考事物间的本质和联系,探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思维的成果。写作的核心就是创新,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写作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
另一方面,写作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就理应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过程。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顺应情景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收集资料,构思并成文。毫无疑问,英语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高级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英语写作过程是学生思维逐步成熟的过程,合理的写作教学法将有利于刺激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缺乏的原因
就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情况来看,现状令人堪忧。许多大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结构模式化,语言缺乏条理性,内容空洞,缺乏逻辑思维。造成大学生英语写作创作时思辨能力缺乏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即从学生本身思考。一方面,中国学生深受文化传统影响,从小就学会服从,而不是创造。这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强,平时也不注意扩大知识面,以至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束缚。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应试压力和作业负担普遍较重。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才会动笔写作,交差了事,对于教师的批改也置若罔闻。学生不会注重知识的积累,到了考试之前或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会死记硬背一些写作模版,突击应试作文。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低。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一件枯燥的任务,创新思辨能力受到束缚,而得不到开拓和发展。
2.客观因素。究其客观因素,则主要是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影响。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对于他们来讲,写作文就是背背写作模版,写出作文就行,自己的思想一点都不重要。英语写作课堂缺乏思辨的引导,特别是有的教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单一,不能为学生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教师要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该合理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要改革,教学内容要调整,师生互动要加强。不要满堂灌输语法句型等基本语言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篇章结构及内容逻辑,大量介绍并培养评判性思维的写作风格。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然后启发学生集中思维将材料整理归纳,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进一步合理充分论证,使得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同步提高。
第二,学生要学会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思辨能力。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边反思边学习,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善于从教师评改和同伴评阅中学习,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修改完成写作的每一稿。学习优秀作文的篇章结构和逻辑论证,而不是死记硬背好词好句和篇章模版。不要束缚自己的手脚,不要禁锢自己的头脑。
四、结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当以培养思辨能力为首要任务。英语写作能力要与创造性思辨能力共同发展。英语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教授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展现个性,发展心智。
参考文献:
[1]刘萍.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03(8).
[2]文秋芳.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5
一、立足“双基”,注重能力培养
能力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积累并升华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制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有丰富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并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这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双基”的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掌握公式、定理的条件和应用范围;理解推理过程,弄清各部分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吃透记牢用活,同时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要展开讲解,完善其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充分而系统的知识、足够的能力,去形成创制性思维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1.精心设疑,提高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又叫创造性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它总是从问题开始,学生只有感到疑惑,才会开动自己脑筋去分析、去思考,从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从“疑”入手,设法造成学生思维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学生解惑动因和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我讲“求线段和的最短距离”的问题时,我为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l表示草原上的一条河,一少年从a出发,骑着马去河边让马饮水,然后回村庄b。怎样走,路程最短?”此时,让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五分钟后,上边的问题在你争我辩的氛围中得以解决。这样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合作探究,预留创造性思维空间。《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一理念指出:我们教师在平日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相互沟通的时间与创造思维的空间。只有这种在探索中求异,在交流反思中的活动,才能充分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合理引导,教授创造性思维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容授人以渔”。那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讨论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往往思维十分活跃,但有时可能缺乏思维的条理而来回乱碰。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势利导,通过小小的提示,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去寻求探究问题的结论,让学生逐渐理清思路,进而向独立思考发展。这样教学,不仅完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且还教给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猜想、分析、交流的创新思维方法。
4.强化训练,提高创造性思维。《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因此,问题的设计、练习的安排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以下方式:
⑴训练学生由同一题设联想到多种结论的发散思维习惯。目的是学生要克服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寻求解题方案,既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这些结论的得出过程,充分揭示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⑵训练学生根据同一结论联想到多种题设的发散性习惯。例如:abc中,e、d分别在边ab、ac上,要使abc∽ade,只准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这样做学生认为是自己出题自己解答,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觉得可以一试。同时,这种训练还可以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培养了他们善于创制的思维能力和习惯。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6
1、什么是思维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①概念的特征与分类;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③概念与词语。
(2)判断
(3)推理
3、科学概念的掌握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三)问题解决
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特点
(1)问题及其特点
(2)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2、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3、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启发式方法与算法式方法
(2)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
(3)目标递归策略与目标递进策略
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加强言语的训练
(4)发挥定式的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