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半封闭式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半封闭式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范文1

【关键词】学校封闭式管理;利弊;因素

学校封闭式管理是一种崭新的学校管理思想,是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特点,针对这一学生群体自控能力差、不具备足够的分辨能力的特性,由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中,把封闭式与军事化、半军事化、准军事化等词连起来使用,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的一种精神“特区”,以免受外界不良风气、思想的侵蚀,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来说,学校封闭式管理学校封闭式管理或军事化(半军事化、准军事化)管理,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学校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模仿军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一种方式。

一、学校封闭式管理产生的原因

学校封闭式管理是学校的一种看似为学生着想的却又霸道的管理方式,企图以这种管理模式来解决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教育界对学校这种管理模式赞恶参半,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近期中国社会矛盾交织,多元化文化进程加快使各种思潮泛滥,使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一些对学生不利的有害信息,对学生思想造成片面看法和过激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学业。其次,社会治安好坏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现今仍然有一大批无业游民到处晃荡,给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产生不安全因素。在家长和学校的提供导向上,学校由开初的半封闭渐进发展成全封闭的管理。

(二)家庭因素

首先,在社会化竞争越来越尖锐下,消费逐渐升高,而作为生存的本源“工资”却无上升。工资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导致家长致力于上班工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而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出现似乎是解决了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最简单、最快捷的难题。其次,某些家长始终觉得学校封闭管理队学生是极大地好处,认识到学校封闭管理的有利方面,觉得封闭管理能促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忽视孩子也是需要自由空间。这也为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提供条件。

(三)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学生心智在幼稚向成熟期过渡时期,看法大多是固抒己见,对家长看法不赞同、不理解,对认识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特征,致使和家长“唱反调”。学校封闭管理模式的出现,使学生有了“远离”家长的条件。其次,在幼稚向成熟期过渡时期,团体对学生行为有较大影响,导致学生逐渐疏远父母订立的行为规范而接受伙伴的行为方式、其特征表现为猎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等。

二、学校封闭式管理的优点

(一)“封闭式”管理能够控制社会不良因素对学校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行为都在对学生潜移默化,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处世观。学校封闭式管理能够对这种不良影响进行消除,使学生行为几种在学校范围内,对学生的安全必定的起到保护作用,使学生与社会不谅接触减少。从这点看,学校封闭式管理也未必是“坏事”。

(二)学校“封闭式管理”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题,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髓表现,是顺应时代、人民的需要。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教育界及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校“封闭式管理”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三)学校“封闭式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

虽然国家教育局提倡学校学生八小时学习时间,但由于未来社会激烈竞争剧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是学校和家长共同期望的。

(四)学校“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当今中学生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的不占少数,自理能力极其低下,再加上优越的环境,富裕的家庭,生活不能自理者比比皆是。但是,学校封闭式管理可以为培养学生自主个性,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时机和轻松氛围。使学生在校生活一切都靠自己,让他们不得不自己的问题自己去思考、解决,久而久之,娇生惯养的习气逐渐被克服,自主性格慢慢会树立,自理能力也会渐渐提升。

(五)学校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优良作风,形成团队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存在的娇气、霸气,慢慢形成自负、自私、孤僻等不良性格,在学习与活动中不合作、不团结。而学校封闭式管理会慢慢克服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学生集体观念增强,意识到自己是集体大家庭中一员,时间一长,在加正确引导,团结合作作风必然形成,综合素质必然提高。

三、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弊端

(一)限制了学生的思想自由

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学生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它需要三者共同承担。对学生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性质一样,只是生活场所之一。而这一场所只有与其他场所保持密切联系,实现互补,才能保障学生生活的完整和人格的健全。从学校角度看,校园是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它是学生展示才华和塑造自我的基地。封闭式的学校必须严守一大堆学习和生活制度往往与严厉的惩治直接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在宿舍—食堂—教室来回旋转。学生在这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学习和生活,就会逐渐丧失主动求知的欲望,禁锢其思想自由。

(二)加强了学校管理者负担

封闭式管理使学生吃住在校,加大了管理者负担。管理者不得不对学生的住、行、言词等方面进行规范,加大了学校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相对而言,非开放式管理则相对减少管理者的管理难度。

(三)减少了学生与家庭联系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部分学生是由家庭因素导致学习下降,有些家长只顾打工挣钱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绩、在校表现不闻不问,使学生对父母产生反抗心理。由于学生思想存在感性认识,对父母做法虽然短时间不满,但长时间就使得学生思念父母,导致心理抑郁,自然也就对其它事物不感兴趣。

(四)走出校园后与现实社会环境不适应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曾指出:“不运用社会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而强行割裂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封闭管理使学生如生长在温室的花草,在温室里长得枝繁叶盛,但一拿到室外,便很快枯萎。学生在学校接触的大多都是一些正面的东西,走出校门以后,环境一变,由于不适应社会环境,一些学生为此不知所措,容易被腐朽思想影响,走上了违法犯罪或者上当受骗。

五、对封闭式管理看法

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不是把学生放开不管,也不是要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而是要研究新的教育方式,更加充分地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学校教育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复杂的环境中,在各种思想行为的碰撞中,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矫正不良思想和行为,增长能力,使之适应于未来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韦忠茂-浅析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2009(04)

[2]宁家瑶-封闭式管理浅析-《中外教学研究》-2008(03)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范文2

[关键词]校园外卖;丢失;取餐柜

《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2019年上半年)》表明2019年中国外卖产业交易额有望突破6000亿元,外卖销售场景前三名分别为住宅区、企业和写字楼、学校。[1]点外卖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校园外卖与住宅区和写字楼外卖存在一个显著差异,就是外卖投递困难。校园外卖没有可靠的寄存地点,随意的摆放在宿舍楼大厅,经常丢失,消费者满意度受到很大影响。校园外卖丢失情况如何,为何丢失以及如何解决,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群体的餐饮安全和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针对校园外卖丢失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范围为青岛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02份,覆盖2016级到2019级四个年级的本科生,收回问卷171份,有效问卷163份,有8人从未点过外卖被视为无效问卷。

1校园外卖点餐现状

大学生使用外卖平台进行点餐服务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次调研有95.32%的同学有过点外卖经历。“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餐饮外卖平台是大学生使用的主要的外卖平台,餐饮店的范围既包括校内食堂的档口,也包括校外附近的餐饮店。在收回的163份有效问卷中,有95%的同学在校内餐厅或者餐馆点过外卖,38%的同学在校外餐馆点过外卖。同学们点外卖的频率比较高,每天都点外卖的同学占到12.27%,每周点1~3次外卖的同学占比最高,占到36.2%,其次是点外卖每周不到一次的同学,占到33.13%。

2校园外卖投递现状

在校大学生进行外卖点餐的平台主要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按照是否使用外卖平台的配送服务,与外卖平台合作的商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外卖平台进行配送服务的餐饮店,每单配送费1~7元不等,外卖平台会承担此类商家外卖丢失的损失,然后从骑手的工资中扣除,校外商家基本属于这一类型。另一类是不使用外卖平台进行配送的餐饮店,校内餐饮店基本上属于这一类,他们采用自己雇人配送的方式,每单1元,外卖平台不承担此类商家外卖丢失的损失。

2.1校园外卖丢失情况严重

外卖点餐服务给同学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风险,这就是外卖丢失的问题。根据调研,有38.65%的同学有过外卖丢失的经历,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外卖丢失之后,74.85%的同学会找卖家协商处理,其中得到卖家赔偿的占到77.05%,其余则不会得到赔偿。19.02%的同学会再点一份外卖,而13.5%的同学选择去食堂就餐,另外有22.7%的同学选择其他方式解决就餐问题。尽管有的外卖商家会对丢失外卖的同学给予赔偿,但是依然影响同学们的就餐体验,重新去食堂排队点餐或者重新点外卖都会花费很多时间,有31.29%的同学对外卖投递不满意,这一数字与外卖丢失的比例基本相同。说明外卖丢失是同学们对外卖投递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2.2校园外卖丢失原因多样

由于外卖配送的方式是把外卖摆放在宿舍一楼大厅内的地面上,所有外卖混在一起,难以辨认,外卖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外卖丢失的原因有很多,根据调研中同学们的反馈,外卖丢失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被人拿错、被人偷走、配送错误、被校园动物叼走。有66.26%的同学认为外卖是被人错拿了,因为外卖混放在一起难以分辨,而外卖单容易遗失,所以取外卖容易拿错;有35.58%的同学认为是外卖配送员送错了,因为不熟悉学校的宿舍楼送错了地址,却通知同学下楼取外卖,同学因此接收了不属于自己的外卖;有73.01%的同学认为是在校生或者校外人员偷拿了外卖,学校的校园是对外开放的,很多校外人员在学校里活动,加大了外卖被盗的风险;有22.09%的人认为是校园里动物作案,比如校园内的流浪狗会把同学们的外卖叼走;还有3.68%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不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外卖丢失的深层次原因是外卖无法直接送达点餐人,外卖存放混乱,缺乏存放管理。要解决外卖丢失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送餐上门;另一种是对外卖的存放采取有效的管理。

3校园外卖投递方案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两种解决思路,本研究提出三种具体的校园外卖投递方案:第一种是送餐到门;第二种是设立开放式外卖柜;第三种是设立封闭式取餐柜。对以上三种方案进行调研见图1。送餐到门方案:有15.34%的同学选择送餐上门服务。这种服务通常会产生额外的送餐费用,因为要花费更多的送餐时间,因此,这种方案更适合校内餐饮店的外卖配送。因为校内餐饮店可以雇用本校学生进行送餐服务,本校学生方便进出宿舍楼,而且有兼职的动力和时间。对于选择这一方案的同学,收费是可以接受的,有68%的同学可以接受每单0.5~1元的收费,有20%的同学可以接受每单1~3元的服务收费,12%的同学可以接受每单3~5元的收费,对于更高的收费则无人能够接受。开放式取餐柜方案:有35.58%的同学选择设立开放式取餐柜。这种取餐柜没有锁,只是给外卖提供一个有序放置的空间,并不能杜绝外卖丢失的情况,但是所需费用较少,预计学生基本不需要对此付费,是一种折中方案。封闭式取餐柜方案:有60.74%的同学选择设立封闭式取餐柜。封闭式取餐柜是带锁的柜子,类似丰巢外卖柜,结合了电子显示屏和软件系统,同学们可以扫码开锁或者输入取餐码开锁。封闭式取餐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外卖的安全,但是这种方案的费用可能较高,谁来付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商家和平台方的调研表明:首先,校外商家不愿意对取餐柜付费;其次,校内商家愿意为取餐柜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校内餐饮店众多,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限,缺乏运营封闭式取餐柜的能力;最后,平台方认为购买和维护取餐柜将增加成本,但是可以降低投诉率和赔偿率,而且取餐柜本身是一个广告平台,可以产生一定的广告收益。因此,封闭式取餐柜方案的关键是能否设计合理的收费方案,建立可行的商业模式。根据调研,在选择这一方案的同学中,不想付费和接受付费的同学占比相当,分别是46.46%和53.53%,其中有44.44%的同学可以接受每次取餐支付0.5元的费用。其实,其他学校已经有成功的先例,比如“爽提”外卖柜引入校园符合消费者需求,受到学生广泛欢迎,被认为是使消费者、学校、外卖商家三方受益的。[2]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范文3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2-0015-05

民办高校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乃至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一次次飞跃给予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更大的信心与契机,然而民办本科院校新一轮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伴随着经济的转型,中国正在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对文凭的过度依赖在弱化,教育消费越来越理性。在此背景下,现代化的校园和低廉的学费不再是民办本科院校竞争的优势,学士乃至硕士学位授予资格也不是其赢得竞争的资本,招生与就业的营销策略更不再是民办本科院校独领的有效手段。在高等教育变革的时代,人们对高品质民办大学有了更多的期待。民办高校生存的政策环境也在改善。例如,陕西省从2012年起政府每年设立3亿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浙江、上海等地也都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建设提供着各种财政支持。民办本科院校只有真正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新的跨越,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才能真正形成。

一、比较优势与民办本科院校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性选择

比较优势原本是贸易经济学所使用的概念,是指在经济交往中利用自己的要素禀赋优势寻求最佳发展方向和获取最大利益。在民办高校发展战略中,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指民办学校凭借自身的民营机制,不断寻求最适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通常来说,负债经营、盲目扩张规模并非学校组织发展的最有效策略。但是,在高等教育供不应求、公办高校改革又十分滞后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利用了教育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求学者的盲目,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负债经营和规模扩张等商业模式运作化“危”为“机”,凸显了比较优势,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1、通过负债经营方式凸显办学条件优势

中国民办高校很多是从“三无”起步的,经历了艰难的创业历程。从自学考试助学机构、学历文凭试点校到本科院校,民办高校实现这一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自负盈亏的办学机制。这种机制促使举办者敢于承担贷款风险,征地建设校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上,1998年扩招以后,高等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教育资源(资金、校舍、设备、师资)配置出现严重短缺,其中校舍紧张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公办高校存在着很强的“等、靠、要”的心理,“大学强大的惰性在于它是长期发展起来的完备体系。”民办高校则不同,它们通过实行长期租赁、贷款买地、政府赠用、置换重建等方式快速做出反应,“百亩甚至是千亩校园”和“万人民办大学”横空出世。据调查,西安翻译学院在创建时抵押贷款4000万元,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时贷款3000万元。客观地说,很多民办高校当时的举措在大众眼里无疑是一种冲动的、非理性的选择。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让这些学校超越了危机,获得了发展的机遇。这些学校在筹资扩建过程中满足了众多求学者的需求,促进了学校经营状态的改善与管理效能的提高,推动了学校资本的增值,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利用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

学费收入几乎是民办高校生存的唯一支撑。中国民办高校学费与国外私立大学学费相比十分低廉。但是,就人们的接受程度来说,学费提升的空间有限。从1989年到2006年,公办大学学费从200元上涨到5000元以上,增加了至少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民办高校学费始终仅仅略高于同层次公办学校。据统计,目前公办大学学费在2000-12000元,民办高校在3500-20000元。在学费无法提高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只能通过降低成本和扩张规模来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首先,重视规模扩张。截止到2000年就有10多所万人以上民办本科院校,目前有78所民办本科院校平均学生规模在8000人以上。其次,充分利用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尽可能地降低开支。从经济学上讲,兼职人员的边际成本远远低于专任教师的边际成本。民办本科院校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依靠部分退休教师的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利用公办高校教师工作的闲暇。第三,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投入。100-200人集中授课的场面随处可见,也有的学校依靠网络远程教育或多媒体手段降低劳动力成本。

3、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

市场是瞬息万变、极不稳定的,而人才培养的周期与市场波动的周期相比是漫长的。民办高校利用自身决策与用人机制的灵活,抢占着招生与就业市场。民办高校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需求服务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例如通过举办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创办创业孵化器等方式尽可能地贴近社会;另一方面,利用随时聘请的兼职教师应对专业的快速调整。

4、凭借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保障教学秩序

相对公办高校开放甚至有些松散的学生管理而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是极其严格的。就成本而言,与教学改革相比,举办者与办学者更加重视学生日常管理的投入。应该说,民办本科院校在规模急剧扩张和生源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有序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严格的学生管理体系。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民办院校学生不仅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往往有很多不良习惯。民办学校为了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与秩序、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不得不强化各种规章制度,甚至限制学生的一些活动,形成了封闭或半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根据调查,采用封闭式管理的民办高校占总体的71%,陕西省占到89%,甚至更高。有的民办本科院校以“准军事化”或是“军事化”的管理作为一种管理优势吸引家长和学生。较为庞大的专职辅导员团队牢牢地监控着学生的行为,维护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应该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民办高校的追求应该是不同的。民办本科院校的上述选择受制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民办本科院校一度以现代化的校园、可承受的学费、封闭式的管理、节俭的办学和多样化的服务抢占了市场,可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这些院校原有的优势在逐渐削弱,面对的挑战更为艰巨。

二、民办本科院校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形成

民办高校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的办学层次提升是基于其自身机制的相对优势。民办本科院校新的跨越则需要通过建立核心竞争力以保持自己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以波特的理论为代表的西方企业战略理论强调追求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指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战略时形成的优势。民办本科院校在充分发挥已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优化组织结

构,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型。

1、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

自负盈亏的机制让民办高校选择了负债经营,经营带给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却不是无止境的。随着原有公办高校的置换后重建和新建高职院校的涌现,民办高校校舍和设施的优势变得不明显,相反,维护庞大校园的沉重经济负担和运营成本接踵而来。同样,规模扩张带给民办本科院校的并非是持续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总是与学校规模呈正比,在同等质量投入水平下,当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规模对生均成本的影响就会变小。也就是说,办学效益不会永远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同步提高。依靠规模扩张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是中国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阶段性选择。根据调查,78所民办本科高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其本科生数不足生源总数的50%。民办院校利用本科办学层次的优势,通过招收各类生源以及开展各种资格证书培训等方式稳定收入。然而,盲目扩张所导致的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缺失和教学管理的粗放,一定程度上正在束缚着学校的发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Messiah学院已有90年历史。作为一所排名靠前、录取分数较高、生源充足的私立本科院校,多年来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3000人以下。该校校长强调,“坚持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才是本校一贯的经营策略和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上,虽然民办高校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是快速敏捷的,但是课程内容的建构远远没有与之同步,更不用说职业的规划与专业的引领。面对越来越理性的求学者和越来越实际的招聘方,一纸文凭、一个专业符号很难成为学生就业竞争的优势。封闭式的管理虽然约束了学生的行为,但是并不等于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现代社会,比“管理学生”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心灵的呵护和人生的导航。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对他们充分的信任,需要用正面的、肯定的、激励的方式代替压制的手段,让学生自我管理。一个同学动情地说:“我们不需要同情,更需要尊重;不需要怜悯,更需要信任;不需要教训,更渴望交流;不需要管制,更希望拥有自理。”㈣可以说,民办高校在原有竞争中呈现的优势虽然带来了学校的跨越,但它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的产物,民办本科高校原有的优势不再是其新一轮竞争的强势。

2、利用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

民办高校自负盈亏的民营机制与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始终是不能摈弃的优势,但不能局限于在一定阶段相对公办高校的优势,而需要积极培育和创造竞争优势。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迈入了大众化时代,民办本科院校不再处于一种拾遗补缺的地位,而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的环境在变,竞争对手也在变,竞争的方式自然需要转变。通过教育市场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到,民办本科院校作为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质的民办高校的佼佼者,既要应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追赶,也想撼动老牌公办大学的地位,同时还要时时迎接其他民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以及公办高职院校的挑战。此外,国外大学已经抢滩登陆,中外合作院校更是来势汹汹。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源的争夺,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挑战。面对新建公办本科院校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和“211”、“985”工程大学的雄厚实力,民办院校既不能趋同于原有的公办院校,更不能固守原有的优势,而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寻求大学内生增长的新动力。

三、民办本科院校竞争优势策略的选择

1、办学定位的调整与内在价值的重构

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经历了盲目扩张期、规范调整期,现在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构建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民办学校办学初期的粗放是时代的选择。在民办高等教育的激烈变革与振荡中,民办大学的办学者无法也无暇顾及长远的战略规划,为了扩建校舍、争夺生源、提升办学层次、增设新专业放弃了对学校自身更深层次、更系统的思考与审视。民办本科院校今天已经跻身于“大学”行列,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学后教育机构。应该说,人们对“大学”的期许是一样的,无论是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都应该注重内涵发展。民办本科院校的竞争优势最终应该来自于其作为大学的品质。民办本科院校不仅仅需要在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之间做出选择,还需要在提供优质的本科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追逐研究型大学还是局限于教学型大学等两难局面中做出自己的选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亨利・莱文教授指出:不同大学的资源配置策略可以造成成本效益的天壤之别,不是2%或3%的差异,有时是400%或500%的差异。能否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取决于大学发展战略。美国既有最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有袖珍型的私立文理学院。美国私立高等教育之所以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原因在于学校非常重视自身的发展定位。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上任伊始就设计了一个清晰的、雄心勃勃的愿景,以此来改造哈佛。此项改造计划具体由三个关键部分组成:改革本科生课程体系,让学生自由选课;力主开展研究生教育,为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提供探索高深知识领域的机会;在哈佛建立更高标准的专门学院,包括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等,专门招收研究生。艾略特不照搬德国大学模式,而是强调美国大学的独创性,适应美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同样,地区性州立学院通过优等班课程来树立自己的形象。私立的凤凰城大学从未把研究型大学作为自身追逐的目标,而是定位于服务低端高等教育市场,培养社会领域最实用的专业人才。无论哪一种选择,对于民办本科高校最为重要的是把学校当作教育来办,而不是当作企业来办。办学校需要企业家精神,这不等同于把学校当作企业来办。民办本科院校要想走向卓越,必须回归教育本原,也就是要关注学生,关注人的成长与生命的价值。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这一关于教育发展人的能力、完成人格的两大教育功能是对传统“大学”理念的现代诠释。然而,现代的民办高校太注重所谓技能的养成,导致教育“目中无人”。有一个媒体采访西安欧亚学院胡建波院长,问“您觉得中国民办教育最缺的是什么,最不缺的是什么?”他回答说:“了教育工作快30年了,教育最缺的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不缺的是急功近利。这就是我对现今教育的一种看法。所以我理解的民办学校实力首先是看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

民办院校办学层次的提升给予其最重要的反思就是要回归到人的教育上,而不是“把每一个学生训练成能胜任某一个岗位的技师”。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关注学生的心智成长,注重培养学生广阔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完善。这是大学的理想,也是大学品质的一部分。诚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创建学校的目的,

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民办本科院校不是不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是不能让教育的内涵局限在实用的技术教育。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做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哈佛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大学,之所以被看成是美国国家历史的象征,是因为它所展示的既有教育上的意义,也有文明、文化、历史的意义。能否找回民办本科院校应有的价值定位、重塑大学之魂是当下民办高等教育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课堂的转型与学习的增值

关注学生很容易成为办学中的一句空话。民办本科院校对于学生的关注也并非意味着从学生的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其竞争优势的形成要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突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中的教学一直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法将教师置于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记忆而忽视他们的反应,注重答案的一致性和标准性。过分强调一致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和学术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体。公办大学的鼓励教授上讲台、设立各种优秀教学奖项等举措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现状。因为教授们已经习惯于讲授制,突破这样的瓶颈很难。即使在行政权力泛化的公办大学,想让课堂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或是“以问题为中心”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情。民办本科院校则不同。民营机制让民办院校不仅在教师选聘上更加灵活,在教学管理上也更加富有弹性。民办本科院校只要从学校决策者到教师都高度重视教学,就可以选聘更能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养成的行业精英,同时创建教学改革支持平台,审查培养方案,支持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奖励优秀教学成果,创建有效教学评估系统。西安欧亚学院已经与美国杜肯大学合作创建了卓越教学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或者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转型需要教师个性化的指导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兴趣的课外学习。这与其说是教学方式的转换,不如说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更高的人生目标。这样一来,学习才真正有了价值。

3、制度的创新与教师精神追求的提升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范文4

【关键词】藏区;寄宿制学校;历史;现实性

藏区地广人稀,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教育基础薄弱,相对集中办学的寄宿制学校成为藏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民众素质的必然选择。由于藏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特殊性,生源的复杂性、多样性,给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学生长期寄宿在学校,情感教育、家庭教育将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以及现实必要性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寄宿制学校的长足发展提供依据。

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于2011年以“集中、规模、优质办学”的理念率先在甘孜州实施了标准化寄宿制建设,其办学的理念以及成效在全州有着典型意义。下面以该县为例,对其寄宿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望能为藏区的寄宿制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乡城县寄宿制学校历史沿革

乡城县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气候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教育基础薄弱。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慢,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较为落后,这曾经是乡城教育事业的真实状况。但为了让孩子们都有学上,不得不全面开发普及教育发展,数以百计迅速建起来的村小,成为山里孩子读书的唯一选择。虽然解决了山里孩子有学上的问题,但是一到虫草、松茸等的采挖季节,学生大量流失,这样做的结果是,入学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却严重下降。在想办法转变农牧民子女接受现代教育的观念、农牧民支持教育发展后,教学资源与教育需求的矛盾开始凸显。在资金有限、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走寄宿制教育办学路子。因而相对集中的寄宿制学校成为发展乡城县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民众素质的首要选择与必然选择。

1984年,乡城县开始率先探索民族地区寄宿制办学路子。教育部门将那些简陋的学校撤并,整合师资和设备,确保乡小学和重点村小的教学条件得以改善。由于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匮乏,学校依然不能留住孩子。1986年乡城县城学高年级重点寄宿制班开办,每年择优录取来自全县各乡镇的五年级寄宿制学生40名,其余乡镇学校开办1―4年级教学班。随着各乡(镇)中心完小的完善,逐步开办半寄宿制办学模式。1995年城小停招高年级寄宿制班,各乡镇学校开办1―6年级教学班,继续实施半寄宿制办学。同年,全县第一所全寄宿制学校(1-6年级学生无论远近,全部实行寄宿学习)在洞松乡中心校启动,率先在乡城县开启了全寄宿制办学模式。从2004年开始,乡城下定决心撤并那些规模小、条件差的校点,将当地原来的42所学校撤并为16所学校,将适龄儿童集中到乡中心校寄宿就读。

2008年乡城县在全州率先开始了集中办学模式的探究,创造性提出了“集中、规模、优质”办学路子并得到实施,“集中优势办优势教学”成为乡城办学的特色。2011年在乡城县城关、尼斯乡、青德乡创办高规格的寄宿制学校。在乡城各乡镇办起“3+3”精品学校,同时启动农村学前教育。乡城县寄宿制学校从弱到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半寄宿制阶段(创办起到1994年),即完全小学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第二阶段为普及寄宿制学校阶段(1995年到2010年),从完全小学普及到各乡中心校、村小,农村学生全部寄宿,国家补贴生活费;第三阶段为寄宿制规模化阶段(2011年至今),即将全县各乡镇4―6年级学生集中到城小、德、尼斯三所寄宿制学校,实行规模化、现代化、规范化管理。各乡中心校逐步向“3+3”精品学校转化。几年时间下来,全县学校学生就由20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5000多人,不仅使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整体教学水平进入全州前列。

二、寄宿制办学的现实性

(一)寄宿制办学的优势

1.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学生上学难、距离远的问题,为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工作作了铺垫。

2.寄宿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调查中,100%的学生肯定学习时间多于非寄宿制学校;95%的家长对这种办学模式持支持态度。

3.寄宿制学校一般采用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有利于优化学生管理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84%的学生家长在访谈中对学校管理表示满意。

(二)寄宿制办学的弊端

1.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普及的进度加快了,可是在改善、健全寄宿制小学软硬条件等方面缺乏了相应的力度,如:学生宿舍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量;生活教师在数量以及质量上的欠缺;在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

2.在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下,学生难以接触到外界,致使学生消息闭塞、思维狭窄,对新事物的理解力、创造力差,因此在学习上也存在一些困难。

3.78%的学生家长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的期望,尽管学生因整日在学校按照学校安排的作息时间生活与学习,但往往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与家长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4.调查中发现,在寄宿制小学日渐成为民族地区主要的办学形式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无奈远离父母、寄宿于学校之中,93%的农村孩子家庭亲情关怀也正面临缺失的危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重视“知识学习”、“技能传授”的管理和运行体制下,寄宿小学生的情感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被疏略了。此问题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范文5

关键词:学生日常管理 军事化元素 重要性 制度设计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至关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琐碎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这要求辅导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则整个管理活动将变得事倍功半。辅导员只有在工作中讲究方法,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学校全方位管理的重点,是确保学生安全和校园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营造和谐校园,建设文明校风、校纪的重要手段。因此,引入军事化元素,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着必然的选择。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也被称为准军事化管理.是指非军事单位仿效军队正规化管理的模式,按照学校全面建设的需要,对内部工作实行的规范化管理。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必须从学校工作的实际出发,消防军队正规化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校推行半军事化管理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做到管理服从、服务于教学,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本文从军事化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引入军事化元素进行探讨。

一、军事化元素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半军事化管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引进军事化与元素,就是将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优良思想和优良传统有效的应用在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借鉴军队的管理方法,以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为切入点改变学生精神面貌,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的日常生活制度化,日常作息军事化,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环境状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借鉴军队严格的管理模式.坚持以德立校,从严管理,重细化、促养成,对学生严格实行全程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促使每个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下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他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1]

(二)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就是要按照部队的要求来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规范行为,这样就明显的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做操要排队,有事提前打报告,请假要及时等,都加强了学生自觉性。同时,学生的课外活动以班级为集体,每天晚上对一天的生活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树立集体利益最大,为集体争光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表1:军事化元素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学生日常管理中军事化要素的引入

(一)制度设计

引入军事化管理,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教育制度,其主要内容就是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制定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统一,在各项工作都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引导,培养学生向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引导全校师生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按照这种思想,制定出一系列的军事化管理制度,例如《学生军训手册》、《学生日常行为规则》等。

(二)方案设计

1.军训。要求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活动,时间一般在10-20天之间,将军训内容与军体课内容相结合,常年坚持训练。

2.封闭式校园的建立。进行封闭式管理,要求住校学生除周六、周日,不得随意进出校门,有事外出需辅导员批准。对于走读的学生,规定特定的时间点离校和返校,严格控制开放时间。

3.严格作息时间。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学生的起床、早操、早中晚饭以及就寝时间。[2]

4.行为准则。要求学生除了要遵守学生守则外,还要遵守“六不准”和“六禁止”。六不准是不准迟到、不准早退、不准随地吐痰、不准染发、不准化妆、不穿奇装异服。六禁止则是禁止打架斗殴、禁止吸烟喝酒、禁止进三厅、禁止加入帮派、禁止赌博、禁止欺骗。

5.寝室要求。要求寝室要每天打扫,定期检查,保持室内卫生,被褥要整齐、干净。禁止带外来人员进入寝室,做好寝室的安全防盗、防火工作。

图2:军事化元素的引入

三、结语

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不断被推进,如何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成为每个学校研究的重点,军事化管理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引进军事化管理制度,加强军事化管理措施,提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学校半封闭式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开放式图书馆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54-01

一 当前高校开放式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乱放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实行开放式阅读、借阅的方式后,一般学生进入图书馆内都会想立刻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尽管图书管理员在书架上进行了分类,也写了标号,但面对庞杂的馆藏,要想找到想要的那本书还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学生存在着随意地抽取,再放回,导致了书架被摆乱的情况。

2.学生损坏图书的问题

由于借阅的学生非常多,加上找书时可能存在乱翻、随意丢弃的问题,导致图书的磨损增加。有些可能进入馆藏没多久就出现了掉页、条形码被磨掉的情况,虽然事后进行了处理和修补,但由于高校采取了开放式借阅,学生可以随意从馆藏中挑选图书,就加重了图书的损害率。有些学生乱插、乱放图书的现状更加严重,还有些学生为了收藏自己喜欢的图片和文字,就随意撕下图书的页面,对图书损害严重。

3.偷盗图书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学生对喜爱的图书可以不需要花钱就可以阅读,但有些学生出于喜爱图书的原因,就想私自留存,于是就趁管理人员不注意,将图书的条形码撕下,然后将图书偷出借阅室。而高校图书馆有些购进的图书一般都是造价高、时代新,且较为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基本没有复本,还有一些是珍贵馆藏,一旦被学生偷盗,就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损失。

4.秩序混乱

高校图书馆运用开放式借阅的方式,让学生在有需要的时候进入图书馆,给了他们更多更自由的空间,但有些学生没有重视学校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制度,在馆内随意走动,说话声音大,甚至大声接打电话,扰乱了图书馆的秩序,也影响到其他同学。

二 解决高校开放式图书馆管理问题的策略

1.及时调整、整理书架

高校开放式图书馆管理员应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对学生乱放乱摆的图书要及时发现,将图书放到应有的位置,完善图书馆的管理规定,督促学生在阅读完图书后不可以将图书随意摆放,或随意码回,要按照图书上面贴的标号正确摆回,或放置到图书管理员指定的图书摆放车上,然后再由图书管理员进行整理。避免学生对图书借阅的盲目性,培养学生文明借阅图书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高校图书借阅规范。

2.加强对新生的入馆教育

在大一新生入学初,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图书馆管理的教育,主要可以分成两个方面:(1)告知学生合理运用图书馆的方法,并发放学校图书馆管理规定的小册子,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情况,以及图书馆内的图书分类和排架方式,讲解排架的基本知识。(2)要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让新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让学生体会到图书货架管理人员的辛苦,并在此过程中熟悉馆藏图书的情况,以及图书陈列、编码的情况,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就会更加热爱图书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借阅图书习惯,避免错乱架的发生。

3.教会学生怎样使用检索机

学生检索出来的书目信息中包含了题名、责任者、出版项、索取号等。还可以查到该书的详细信息,包括条码号、状态、馆藏地点、是否配磁带光盘等;可以进行个人借阅情况和馆藏书目的查询;可以查看学生当前的借阅、预约情况,如所借书的借与还的日期、书名等;可以查看自己在图书馆以往的借阅、预约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借阅信息一目了然。

4.提高馆员的素质

高校图书馆员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文化、思想和业务素质,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热爱图书馆事业,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坚持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以主动热情的态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5.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

学校可以配备双频显示的借阅系统,学生在借还图书时,可浏览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书名、条码号、证件号及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与工作人员沟通,最大限度地避免图书开架借阅后出现错借和漏还的现象。

三 结束语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式阅读、借书方式符合现代化高校管理的需求,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开放式图书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图书管理员充分、及时做好图书整理工作,加强对新生的入馆教育,提升管理员的素质,再充分结合计算机管理系统,相信通过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开放式管理模式就能更加完善,真正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