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范文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创新;有效性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这无疑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一项新的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探索研究,而中,主要在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品质训练呢?

一、教师教学思想的突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应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

首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是否别人解决过,而是关键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创新,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程度。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能力

所谓思维灵活能力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决问题过程作一个跟踪,经过观察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优等生对一道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应用各种方式进行分析遐想,然后就每一种可能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思维受阻,能马上改变思维方式。而中,差生则不然,不但想法单一、缓慢,而且思维一旦受阻,就会停止思维。

通过观察研究表明,上述学生的数学思维遵循这一规律。因此,要求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发散性问题。例如在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三月份我校三、四年级参加学雷锋活动。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你能提出三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这时学生就会自主灵活地发现问题、提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三年级参加活动的比四年级多多少人?”等问题。这样一来,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易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思维活动得到强化。通过反复大量地实践,做到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最终上升为多解归一,使学生逐步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材中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层次要求,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列的迁移。学生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成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是指能够从大量而复杂的数学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基本特征。数学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者仔细地研究探索,设计多方位的变式训练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范文2

【关键词】:导向目标 思维训练 创设情景

1、导向目标思维训练法:

体育教学的导向目标思维训练是指在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明确导向目标、作用,让学生了解体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是人的第一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单元教材导向目标思维训练。即每一单元的教材目标、任务、考核标准让学生了解,启发学生思维如何学,达到教学目的及创新。如校本课程——剑舞:在剑舞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动作,并在课堂中播放剑术和舞蹈以及校本自编教材剑舞的录像,然后由小干部及有艺术特长的同学担当训练任务,教师则作指导,做到引而不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的思维及创新能力,努力达到单元(剑舞)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完成基础上,再让学生编排新的动作及练习队形(三角形、圆形、菱形等)这样练习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队列练习动作的兴趣爱好,为终生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时导向目标思维训练方面,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自锻——启发思维——导向目标等三步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实心球投掷中,我们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动作要领进行多次反复练习,在自锻练习中启发学生思维,如何能使实心球投的远,尽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投掷的角度。双手用力的初速度及上肢爆发力、腰部的发力及工作距离等,同学们通过教师的提问及思维逐渐掌握投掷的要点,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动作,使学生的动作及投掷成绩导向目标。

2、想象思维训练法

想象思维训练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它在运动技术训练中起着一种强化技术动作的作用。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使练习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和艺术的体验。根据高中生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想象性和概括性,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教材内容的想象思维训练。在前滚翻、后滚翻教学中,学生往往团身不够,动作不能协调完成,这时我在正确讲解(一蹬三靠,动力加速度)示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象车轮、皮球滚动的现象,让学生想象自行车轮子,皮球不圆是否能滚动,另外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进行分析,使学生领会滚翻要领在于缩短人体的半径,利用人体重力加速度和减小摩擦力,这样进行想象及仔细琢磨并进行练习,最后同学们都能以准确的较完善的动作滚翻过去,动作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同学作通过想象训练及联系,改进了动作提高了运动成绩。为终生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意念思维训练法

意念思维训练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正确讲解及动作示范,学生在练习前或在练习后在头脑中默述复映动作的过程,而后进行练习的一种训练方法。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成熟的这一特征,我们开展了有地方矢的教学工作,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在教武术太极拳这一项目时,教师正确讲解示范,并把动作要领编成口诀,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的要点。在教白鹤亮翅时,先编出:“一个西瓜胸前抱,一分为二上下带,沉肩坠肘护住腋,左脚前伸中间坐,犹如白鹤落枝头”。而后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在每个动作练习前,让学生默述动作两遍,而后进行练习。在练习完毕后请同学们继续复述动作要领以及自我练习感觉,存在问题进行自我分析,以使大脑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促使动作的完善与提高。在分阶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动作意念复述并进行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要求重点复述动作要点(如动作的连绵不断,运动路线的准确,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则对动作做出简明的提示,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表象。由于在教学中采用了意念思维训练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创设情景思维训练法

创设情景思维训练法,即在中学的教学中,寓教材内容于情景中,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自锻能力及组织能力的一种方法。

创设情景思维训练法即要求我们中学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为今后的终身体育观的培养打下扎实基础。例在我校的校运会入场式编排训练及教学课中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运动会入场式进场编排训练,过去都是由教师统一编排,统一操练入场式。而最近几年里,校运动会入场式则采用各班体育干部、班长、文艺委员带领同学自编自创入场式节目。在主席台前设立表演区,要求每个班级在相同音乐指导下,编排出个性彰显的内容进行表演。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大大丰富了入场式节目,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指挥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使运动会的入场式丰富多彩,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5小结:

通过对思维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初探,使我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因为高中生正在处于思维发展的敏感期,心理特点已从起伏状态迈向稳定,是人体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抓紧这一敏感、成熟期、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为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综上所述,我觉得思维训练在职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方法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发展需要知识量的积累,可是学生的发展并不等同于知识量的积累。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量的获得只是一个学生能力发展的外在展现,学生真正的发展需求更多、更复杂、也更内涵化。通过不断观察、探索、反思、总结,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发展需求归结为知识需求、情感需求、思维能力提升需求、创新探究能力养成需求等几方面。而学生的这些发展需求要想得到满足都离不开我们的学校教育,也离不开数学教学。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发展学生思维就要构建兴趣课堂

数学课堂是思维的课堂,但是如何在小学阶段就实现数学课堂“思维化”呢?首先就要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心底里感兴趣了,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迎难而上,坚持到底,对于小学中思维训练也是一样的。就现在的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自己身心发展的问题,本身思维能力就很薄弱,小学生习惯性的进行直观思维,而此时老师针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进行思维训练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口头文字,还需要老师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的兴趣上的吸引。比方在教授乘法口诀的时候,不要简简单单的直接进行,而首先需要的是吸引学生的兴趣,思考为什么老师会算的比较快,让他们思考一些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思考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老师再利用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一种渴望,只有在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兴趣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相关的思维训练才是有效的。

二、发展学生思维就要构建导学课堂

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获得者,但是,教学中教师要肯定一点,那就是即使是小学生他们也是充满智慧的,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传承者,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不过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人翁的地位,并不是说老师是没有作用的,相反的,老师仍然对于整堂课进度起到了一个掌控的作用。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的组织,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所以说,教学环节的设定是老师进行整个思维训练的框架,让老师明白,应该在什么方式对于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当然了,老师在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的方式,不仅仅依靠老师的一个多年的教学的经验,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整体学生的一个思维发展的状况,能够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训练。小学生整个思维能力的锻炼,最为有效以及直接的方式便是进行相应的课后的练习,特别是一些课后习题的选择,应该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不应该进行一些盲目的训练,这种情况,不仅仅对于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一种限制,更有可能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阻碍。

三、发展学生思维就要构建创新课堂

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个单一的累积过程,学生的能力提升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构建过程。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因为思维能力包含了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也是目前打击都比较重视的一种思维能力,这也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的一种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的深入,老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越来越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生一个多向的探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对于问题的解决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应该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不要给出唯一的答案,让学生在整个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问题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方式,对于圆柱进行一定的分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或者是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利用的点,而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远远比老师进行枯燥的讲解有效的多,同时还能够在某一种程度上对于学生进行一定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发展学生思维要有明确目标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范文4

新课标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内在修养、思维品质、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导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这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也开始走出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注重通过知识的传授与转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没有可资借鉴的模式,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广大教师都是在学中干,干中学,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可避免走了许多弯路。语文教学中否定传统,单求形式,急于求成的思想在漫延,不能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契合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在技术层面上小打小闹,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根本无法进入语文的真正天地。语文教学要踏踏实实地培养语文能力。在高中阶段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踏踏实实抓好思维能力的训练才是关键。要力求避免下面几种做法:

1.重教师导引,轻学生主体的做法 新课标很鲜明地提出了将教学归于学生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织组者。但在语文课堂上仍然有相当多的教师对学生极不放心,过于注重教师导引,惟恐没有了教师导引,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学生在训练时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从而缺乏了独立的观察分析、质疑思考、想象创新的机会和精力。思维训练中似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可课后问学生,其实什么也未学会。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如何作引导必须关注学生主体的需要,教师的导引不能只仅仅停留在扮演角色上,而应该深入到学生主体实际中去,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获取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可从多角度去导引学生,多创造学生质疑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能力。

2.重创新能力,轻一般能力的做法 新课标鼓励学生要有创意地表达。但不能错误地认为,创造能力是超越一般能力的,于是刻意地去追求创造力的训练。笔者有次前去听一位老师的诗歌赏析课,这位老师不是从语言文字、诗歌的形象出发,运用形象思维,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内容,体会思想内容,体悟诗人情感,而是大作分析,意象是什么,意境是什么,主题是什么。其实,语文学习要点是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创新发展积累感性素材,着重一般能力的培养,像这种超越学生思维水平的训练无疑是有害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与一般能力应是相辅相成的,其训练更应注重在一般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一般能力是基础能力,不能脱离它去谈创造力的培养;舍去这个基础,是舍本求末。最好的方法是在训练学生一般能力的过程中开发其创造力。

3.重创新结果,轻创新过程的做法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思维训练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如果只注重得到学生思维的最后结果,那么严重忽视了如何进行思维训练的“阶梯式”过程。这是教学中的一大败笔。如有教师在利用课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直奔主题及预设的启示而去。结果,许多学生课后仍然很茫然,这就是缺乏层次性指导过程所带来的后果。

思维结果是训练效能的体现形式,思维过程则是学生思维的“阶梯”。缺乏“阶梯”,就不能抓住事物内在的联系进行联想、想象、创造,其效能可想而知。因此,既要注重思维的效能,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质疑、联想和想象,这样创造力才会大大提高。

4.重统一训练,轻主体差异的做法 任何班级的学生在智力上、思维上都有差异,因而学生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爱好兴趣就有差异,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都不同。可有些教师未认识到这点,不分层次地“一窝蜂”训练,岂料适得其反。如利用古诗词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就有教师要求学生人人搞品味意境、联想想象。而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连诗句都读不懂,哪里还能品味其意境呢?在训练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并针对差异开展工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5.重训练实践,轻总结经验评估的做法 毋庸置疑,思维的训练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其配套的检测评估体系尚未完善。因此,很多教师只注重训练,而忽视评估检测。孰不知,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应该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当然也应在总结评估检测中体现出来。否则,也就丧失了其对学生创造思维习惯的约束力。没有了激励机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越来越小,直到熄灭,训练也就会慢慢地搁浅。

6.重学生训练,轻理论指导的做法 在训练时,有些教师盲目进行,随意性大,内容上无整体安排,缺乏序列性、层次性、科学性。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脱节的、支离破碎的内容,这种训练只会是百害而无一益。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范文5

1新课程高中生物实验的高考考试要求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经典实验紧密相连。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其中最基本的是要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另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初步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对教科书中基本实验内容的考查题目,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解决,而在新情景中运用一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试题常常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哪下手而造成严重失分。要想提高学生在高考中实验题的得分,教师还得从最基础的实验课做起,把实验课上好,通过课堂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实验方面的各项能力。

2“叶绿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中如何聚焦解题思维

下面以“叶绿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一起探讨新课程改革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及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历程。

2.1教学内容处理

“叶绿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必做实验中器材较多、操作复杂,困难较大的一个实验。在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一章中,学生已经用高倍镜观察过叶绿体,光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呈现绿色,学生能够推测出叶绿体内部具有色素。因此。本节课关于色素的提取是对已有的推测的一个验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色素的存在。另外,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还要搞清楚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及其吸收光谱、基粒片层结构的垛叠形式、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与基质的关系,才有可能深刻理解光合作用和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笔者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验证色素存在——提取叶绿体色素;探究色素的种类——分离色素实验。

2.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从生活和已学知识中,对叶绿体色素种类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比如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过有关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知识,但没有提取和分离过各种叶绿体中的色素。因此学生对亲自从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不但可使学生学会有关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2.3教学中聚焦解题思维的训练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训练,首先要把握好高考对各个实验的考查特点,其次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2.3.1把握该实验的高考考查特点

通过对近些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例如,(2005年广东卷)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最下端的原因是什么?(2007年上海卷)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是什么?(2008年江苏卷)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是否相同?(2012年海南卷)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是否能吸收光能?有关该实验的考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基本实验步骤的考评,同时也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该实验教学时,首先把握好高考对该实验考查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步骤,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训练。

2.3.2开展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

教师在开展该实验教学之前,心中已经对该实验的特点有了整体的把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基本步骤三方面开展思维训练。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重在对“问题”的设计,把“问题”作为贯穿思维训练的主线。“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起到引导和启发作用。

(1)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

每个生物实验都有实验原理,在该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围绕实验原理进行理解和辨析。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要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与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能够把握整个实验的原理,包括色素的提取原理以及色素的分离原理。由于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在整个实验开展的起始阶段,因此问题的设计不要太多太复杂,综合分析能力的思维训练可以在做完实验后进行。

(2)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的思维训练。

对该实验的实验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可以贯穿于整个实验步骤的思维训练过程中。学生没有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是不深刻的。在该实验中,笔者将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分别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处理。

①验证性实验环节一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对实验方法给予简要说明。如,在研钵内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少许的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在研磨的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在该部分实验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叶片、试剂的量,过滤时应该注意避光保存等事项。待学生进行完色素的分离实验后,让学生将色素滤液进行比较,从色泽上比较不同学生提取出菜色素滤液的差异。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进行原因分析,观察学生能够想出哪些可能的原因,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思维的开阔性进行训练。

②探究性实验环节——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学生在提取完绿叶中的色素,得到了滤液后,就要进行色素的分离实验。在该实验环节中,笔者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训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该实验的实验方法是“纸层析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领会该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在该环节的思维训练中,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开展探究性实验:①你探究的课题是什么?②描述探究实验结果。③根据实验结果,描述叶绿体色素扩散情况。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强调。例如,画滤液细线时不能太慢、不能停顿,待滤液干后再反复多次;分离色素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等。待实验完成后,学生得到了分布有不同色素带的滤纸。教师让学生表达和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小结时,可以借助问题的提出来进行,如:4种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颜色分别是什么?4种色素中含量最少的是什么?滤纸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有效的训练。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范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思维能力;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23-01

如何使学生达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跑步中的思维训练

跑的基本练习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为练习而练习,不明确该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好。我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100米跑时,如果学生甲、乙的步频一样,学生甲步长2米,乙步长1.5米,哪么谁先到终点?答案是甲先到终点。如果学生甲、乙两人的步长一样,学生甲的步频比乙的步频高,请问谁先到终点?答案也是甲先到终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的速度的关键。然后在进行跑的基本练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练习是发展步长或步频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跑的基本练习时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中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或学生的示范,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比较自觉、认真,效果也有提高。同样,我也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常常点一下,为什么要跑直线;手臂为什么要前后摆动,而不要左右摆动;比较脚掌向前蹬地与外八字蹬地的效果好坏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2 单杠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在进行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时,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好动作。这中间除了一些心理上的恐惧感外,主要还是对动作的技术原理不清楚,我就启发学生的思维,想一想物理课中学过的力偶原理。我就用力偶转动的原理来分析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原理。两腿积极前摆和上体的主动倒肩是力偶中的一对方向相反的力。腹部贴杠是身体在回环的过程中有一个支撑点。在动作练习时,如回环力量不够,就必须做好两腿经后摆后的有力前摆和上体的积极主动的倒肩。如在回环时,身体落下,就必须掌握两腿经向后预摆后腹部要及时贴杠。然后在学生练习时,要求他们先想一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的要领,再接下来做动作。我加强对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及时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形学生,如“摆、贴、倒、抬、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较快掌握动作要领,并且进一步改进动作。原来一些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促进,我就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特别注意要做好保护和帮助。在他们动作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敢果断的品质。

3 前滚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