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篮球课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篮球课教学计划

篮球课教学计划范文1

摘 要 基于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在初中足球课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足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与参与意识;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潜力,更好的掌握足球运动技能;通过挫折教育,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承受力,加强心理健康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对实现初中足球课程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兰州华侨实验学校 运动教育 初中足球课 研究

运动教育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类似于培养运动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以来自于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教师以教学单元为形式进行教学,一个单元3-4个课时,同时结合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和热情的运动者[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兰州华侨实验学校七年级、八年级各随机选出4个班,进行男女生分班足球课实验教学,其余2个班采用正常教学。实验班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每组6-8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信度采用重测法;结构效度采用评判者评价法、内容效度采用专家审核法。采用集体发放的方式,实验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18份,回收51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502份,问卷实施时间2016年3月-2006年12月。

2.教学实验法

(1)初中足球课运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中学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时间,将足球课按运动教育的一个运动季(一个学期)模式分为三个赛期,分别是季前期、季中期和决赛期。季前期主要是对足球教学内容介绍、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诊断评价、合理分组和角色分配,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固定教学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班3个组,每组6-8人,比赛时每组轮流做裁判记录成绩。在季前期最关键的是对足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团队合作关系的建立。季中期的主要任务是对足球技能的学习,更多的是小组自主练习、巩固传、射技术和小组间比赛,增强学生对足球技术技巧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同时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扮演。决赛期可划分为经验交流和最终比赛两部分。经验交流主要是小组之间的友谊比赛,最终比赛是根据之前制定的赛程表进行比赛,比赛中要创造轻松快乐的比赛气氛,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并有照片录像记录提供回顾和评价;最后通过庆祝活动来结束整个赛季(学期)的教学。

(2)实验控制及实施

①实验前对8个实验班及2个对照班7项指标测试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均没有参加过足球项目的训练及学习,上课条件相同。

②对照班由其他教师按传授动作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周1学时,完成20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它的教学目标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并掌握相关知识、技术。实验班按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以实现足球课程多元教学目标为依据。每周1学时完20学时的教学任务。实验日期:本实验从2016年3月开始,开始前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共7项指标进行测试,2016年7月结束实验,持续20周。

(3)效应指标

①选取身高、体重、脉搏、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运球绕杆等7项指标检测,测试方法及仪器均按照国家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要求进行。

②技术技评、技术达标,参照《中考足球考试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③依据《课程纲要》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行分析评价。

3.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当前足球课程目标实现的现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53%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38.23%学生认为体育课单调、枯燥,缺乏娱乐性。10.36%的在校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8.12%的学生没有参与课外体育锻炼,25.11%的学生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较差,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在肺活量、脉搏指标上与普通班相比有显著提高,这说明由于运用运动教育模式使学生在集体利益驱使下,竞争意识增强,在互相帮助下自我锻炼能力增加,课余锻炼的时间明显增多。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机能。

2.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在50m跑、立定跳远指标上与普通班相比有显著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模式能够促进课堂内外的更好衔接,通常以最终比赛来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在教学初期就将比赛规程制定出来,使学生们为了最终比赛而积极备战,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并且能够主动在课外进行学习;而且以小组形式进行集体练习,更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致,能够很好的使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衔接起来。运动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效果更明显。

3.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运球绕杆技术指标上与普通班相比有显著提高,这是由于运动教学模式是以比赛始终贯穿教学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团队意识增加,差生已不能代表自己个人了,个体的落后代表着小组的落后,差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以维护小组的竞争能力,使学生拼搏意识增强,主动学习机会增多,互帮互学的学习气氛更为浓烈,所以实验班在课外小组练习较频繁,技评、达标成绩优于对照班。说明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4.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教W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锻炼意识上有明显提高这是由于运动教育模式把运动看成是一种游戏,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强调学习的主体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决策者,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相对差的学生不仅可以享受教师的指导同时还有同学之间的帮助,以及课后小组练习时的单独辅导,同学之间以强带弱,增加了学生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在竞争中承受着失败的痛苦,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有激情。并在学习中尊重运动规则、礼仪、传统习俗有欣赏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的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将足球课进行教学改革后,以比赛为引导,使学生学习、练习的目的更明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高,自我锻炼的意识及能力得以提高。学生课余小组进行足球练习的时间明显增多,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足球技能的提高。

(二)运动教育模式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每个人都得到了重视,参与意识增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明确自己的定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三)运动教育模式对教学条件、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男女生分班教学的学校。

(四)运动教育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Daryl Siedentop. Sport education: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J].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1994.

篮球课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校体育 篮球 分层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在篮球课程中的表现形式

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教师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合理划分学生的篮球水平层次。

如在学期开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必要的篮球技术测验项目。首先对学生进行测试,可安排三人对角互传球、运球折返跑、1分钟投篮以及教学比赛4个项目进行技评考核评分,通过评分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技术水平的小组,每组16人左右(可视人数多少而定)。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场地和教学内容安排的实际情况将每大组分成若干小组,又如在教传接球时可以将每大组分成四个小组进行4人练习,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篮球的基本技术、技能。在讲授篮球的运球技术时,教师先引用NBA的某个球员的运球技术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勤奋是基础,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然后通过示范讲解动作,分析动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巡回指导并进行点评。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教师给予不同技术层次的小组评分,这样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评价每一位学生,并及时反馈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育教师负责管理和调控的学习方法。体育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会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与制定教学计划。在制定水平教学计划前,需要先做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聆听他们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要求与想法,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课题和可以达到的目标。

(二)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方法。建议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主动了解教学内容,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授新知识,而是让学生作简单的反馈,形式不限。这种强化课前预习的尝试,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一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三)是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启发学生进行自由组合的互助练习,互促互进,相辅相长。

(四)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教授新技巧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摸索要领,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和活跃其创造性思维。如篮球简单基础配合的技术练习的设计,教师提出在半场3打3的分组后,让学生把教师所讲过的配合战术如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等,进行实战运用。

二、采用比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但是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因此,如果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能够穿插运用一些比赛教学法,无论从生理学或教育学方面来说,都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将比赛教学法运用到学校篮球课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和班级之间的友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意志品质,以及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笔者在教学之中,有如下尝试:在教运球技术时,采用直线运球比赛:全班分4组,每组排头各持一球站于端线,比赛开始,排头运球到端线运回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按同样方法进行,依此类推,按完成的先后顺序决定名次,先完成者名次列前。与之相似的半场往返运球或半场和全场交替结合起来往返运球比赛可以照此法进行。还可采用弧线运球比赛,环形运球比赛,混合型运球比赛等形式。又如在教传、接球时采用迎面跑动传接球比赛,全班分5组,每组10人,每组又分成人数相等的2队相对站立,相距5米,相互传球后跑到对队队尾,每组派一名裁判员。比赛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按失误的先后顺序决定名次,后失误者名次列先。第二种是按规定的时间(6分钟),看哪组传、接球的次数多。次数多者名次列前。第三种是每组完成100次传、接球,按完成时间的先后决定名次,先完成者名次列前。还可采用三角移动传、接球比赛等。每节课都应留2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半场和全场比赛,轮流赛将作为教学比赛的重点;将全班分成水平基本相等的若干个三人小组,在4个半场进行三对三的比赛,5球为一局,胜者继续与下一组比赛,负者等到本半场各小组比赛一轮后继续练习。当人数较多,场地较少时,可以4人一组。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比赛时,可以采用负者继续比赛,胜者休息的办法来迫使他们加强进攻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比赛教学法是篮球课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选择得当,运用及时,安排合理,组织严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高校篮球课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以及比赛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全面激发他们篮球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使每一位学生的篮球技战术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进步。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毛武陵,李培.高校篮球选项克"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江西教育

篮球课教学计划范文3

论文摘要:体育类高职院校专项实训课在课程体系中属于职业技能课类型。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1前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发展速度迅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只主力军,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也非常重视,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近几年有一大批原来的中职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这些已升格的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与教学体制上已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但由于思想认识,教育理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及主管部门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的限制,与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教育部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目的、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前提,培养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加强学院自身的内涵建设、积极开展订单式的培养。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实训课是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有关文件,结合地区体育的特点和地区体育项目优势在结合体育运动训练规律的基础上开设的。教育部2号文件规定:职业技能类课是以熟练掌握行业职业技能为目标,训练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要为前提,有效针对工作岗位,实现开设课程与就业为岗位的“零缝隙”对接。为了提高专项技能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熟练掌握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质量的整体提高,使职业技能教学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在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内蒙体育职业学院、安徽体育职业学院等六所体育高职院校进行调查。以我院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学院实训课教师的走访、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亲身的工作经历、经验体会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就影响体育类高职院校实训课教学质量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为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实训课教学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采用访谈、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

3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发现实训课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的建议。

4调查对象

对我院的35位实训课教师和其他几个同类院校的教学专家进行访谈。对我院的06,07,08,09届毕业生共224名学生先后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

调查问卷一共发放224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30Ioo

5研究与分析

通过调查与统计反映出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训练场馆与训练器械、教学计划与大纲、学生的训练态度、学生基础差、实训项目发展不均衡、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实训项目盲目随意等方面的问题。

5.1训练场馆、器械

5.1.1训练场馆

100%的被调查教师和94.6%的学生都认为目前的实口“课场馆数量较少,不能保证教学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致使有些项目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训场地狭小,上课十分拥挤,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训练。以山西体育职业学院为例:散打实训项目由于训练馆面积原来只有一百五十多平米,实训课只能放在田径场训练,被人戏称为“田径场的散打队”;健美操专选项目百余人,挤在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场地练习,根本达不到训练所要求的量和强度;篮球项目由于室内场馆少而学生人数多,遇上阴雨天气、天气寒冷室外场地无法使用,正常的教学训练无法进行。全院只有一个不到五十平方米的力量房供全院的上千名学生训练使用,根本不能满足教学训练的要求。

5.1.2训练器械

由于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学院在训练专用器械购置方面的投人较少,有的实训项目缺乏必备的专项和素质训练器械。导致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很多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不能使用,影响了实训教学训练的正常进行,由于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单调枯燥,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大降低了教学训练的质量。

5.1.3训练场馆、器械的利用率不高

训练场地缺乏固然有经费投人不足、数量少等因素。但安排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差、科学合理的使用训练场馆也是造成训练场馆器械紧张的一个主要因素。一般的实训课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八点至十点一刻;下午:两点三十至四点四十五时间段,这样就出现了场馆的使用时间过于集中,出现用的时候拥挤不堪,不用的时候空无一人。

5.2教学计划与大纲

5.2.1教学计划大纲与实际情况脱离

94.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现行的教学培养计划中把实训课作为一门职业技能课,教学时数占有的比重较大,希望学生通过训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满足将来就业的需要;教学大纲中表现出来的是一门职业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硬性规定了每个学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内容及所用的学时数,使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训练过程中丧失了应有的灵活性。如果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训练就使该课变成了职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如果要按照技能类课程进行,就必须要脱离大纲,教学训练过程又变得不严肃。

5.2.2教学计划违背了运动训练的规律

一般高职学制为两年,实训课大都安排在第1-3学期。一学期的上课时间为16周,一周4次,一次3课时,一学期合计172课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根本不能熟练掌握专项技术。调查中,90.4%的学生认为训练时间短、间隔长、训练不系统。对学生技能掌握熟练程度调查中,只有 33.5%的学生认为已熟练掌握技术,44.5%的学生认为不好说,22%的学生认为没有。结果表明:由于训练的时间不够,学生不能系统训练,导致专项技术熟练程度不高,不能满足将来的就业需要。

5.2.3教学计划重视了“学”忽视了“用”

实训课缺乏实践环节安排也是教学计划中一个比较突出问题。有些实训课的教学计划只规定了实训时间,没有对实训教学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只掌握基本技能,缺少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没有实际应用的经历,有些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甚至没有亲自参与或者观摩过一次正式的比赛,这就更谈不上把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5.2.4考核标准值得商榷

许多实训课程的考核项目多而杂,有些课程制定的考核项目多达十几项。这样就造成训练人数多、考核项目多,如果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考试,考试的时间就需要2-3周时间,与教学计划要求严重不符。83.9%被调查学生认为考核标准制定得过高;68%的被调查老师反映,如果按照大纲规定的标准考核,每学期将有50%以上的学生不及格。这其中虽然有学生专项基础较差,训练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因素,但考核标准制定过高的确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

5.3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5.3.1学生的专项基础差

85.7%老师认为大部分学生的专项基础差,严重影响教学训练大纲的执行和完成。这一现象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得到印证,通过调查人学前经过系统训练有一定专项基础占调查总人数的30.7%、参加过业余训练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2.4%、根本没有练习过的调查总人数的56.9%。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基础,一切的教学训练从零开始给实训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5.3.2学生学习态度

77.1%的被调查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主动性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14.2%的学生选择该项目是自己的兴趣爱好;53.2%的学生根据项目在社会的流行度,也就是赶时髦。这部分的学生刚参加训练时积极性挺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激情锐减学习态度也发生变化。22%的学生选择项目盲目随意。训练的目的:10.1%学生是为了提高水平、参加比赛取获得成绩。16.4%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高达49.1%的学生训练为了完成学业。

5.3.3学生选择的盲目随意使实训课程发展不平衡

87%的被调查老师认为学生在选择专项时盲目随意,完全不考虑自身体条件和项目特点,违背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轻率盲目凭一时冲动选择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项目。比如身高不足一米七的学生选择篮球。学生选择实训课时,追求时尚的现象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前几年足球市场火爆,上足球实训课的人数就多,随着近几年足球市场的低迷,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目前有些学校足球实训课由于人少已经不开设这门课。

5.4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68.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部分教师缺乏职业道德,业务上不钻研、不求上进,给学生上课的态度极不认真,迟到早退现象屡有发生;33.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态度、方法需要改进提高。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一学期一份教案都不写,上课不按教学计划进行,并且个人修养差、言行举止粗鲁、随意处罚学生。这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虽然很小,但在学生中间造成的影响很坏,并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6建议

学院在训练馆、器械方面要加大资金投人,保证实训课的教学高质量完成;在运行与管理上借鉴其他同类高水平院校,制定科学合理运行管理办法。

教学计划大纲在认真贯彻2号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教师与学生的意见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

篮球课教学计划范文4

授课班级:初二XX班

班级性质:男女混合班

授课人数:50人

单元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跳远的积极性;

(2)学习与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

(3)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培养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

二、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分析

1.单元教学计划编制技能的判断

该案例的制定者基本熟悉“蹲踞式跳远”的整个过程,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师素养与教学技能,但该计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重点学时不足,单元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教法过于简单,教学手段较为缺乏等。总之,该教师对单元教学虽然有一定的理解,但其技能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单元教学计划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1)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过于泛化。体育课程目标中存在各个层次的目标,主要有体育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目前制定以上各个层面教学目标的格式很不统一,有的按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来仿制,如模仿体育课标的四大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有的则模仿教育学的布鲁姆分类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到底按怎样的方式来表述目标?笔者认为,若完全按教育学的布鲁姆三大分类目标来表述,不是十分适合,因为其中的“技能”目标并非只指“运动技能”;其次,体育学科必然要体现学科的特性,“促进体能发展”则是其中的特征之一。若完全按体育课程标准的四大目标来表述,也有不当之处,即缺失了“运动认知”方面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以体育课程标准的四大目标表述方式为主体,这样不会偏离体育课程总体目标;其次,增加“运动认知”方面的内容,把运动技能目标一词调整为“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三,在表述目标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显示个性化特色,即有的目标可以重点写、详细写,有的目标可以略写。至于“目标”如何准确表述,近年来研究较多,还望早日出台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统一的目标制定方案。

结合以上实例,笔者认为,该单元教学目标缺失了一个“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或“情感”)目标。其次,运动技能目标“学习与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过于笼统,只说明一个过程,没有说明应达成的具体标准。“运动参与目标”写的过于简单化,没有说明通过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等。

(2)有关单元学时大小的问题。如何确定一个教材的单元大小,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要科学确定某教材单元教学学时,必须依赖于科学实验研究:其实验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该项目运动技能,同时这个实验必须要做到可重复性、可推广性。但其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否由同一个教师任教、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只有把这些因素都控制好,才会有一个相对科学的结论。但要做到这点,基层教师难度较大。以往我们有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当然其中的教材学时也不全是科学的,因为曾造成了很多教材的低水平重复现象),不需要考虑单元学时,而现今,体育课标中只有目标,没有内容,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广大的基层教师需要考虑教材单元学时的大小问题。

就以上案例而言,既然这个教材出现在初二年级,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学生之前没有学过这个教材(有的学生即使接触了,也是业余自练自学的),学了之后也不再出现这个教材(否则就造成了低水平重复现象,浪费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认为5课时是不能达到“比较熟练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程度的。至于需要多少学时才能掌握这个运动技能,我们期待更多的实验研究作为支撑。

(3)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众所周知,就“蹲踞式跳远技术”而言,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而以上各个环节的重点环节应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检验这两者结合效果的指标是“腾空步”),也就是说,只要“腾空步”做得好,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就比较成功,否则,反之。既然“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是单元教学重点,那么我们在单元教学中就应该安排较多的学时。而上述的单元教学计划,其问题在于:“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环节只有第四次课才出现,而且把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割裂开了,并把起跳技术安排在先,助跑技术安排在后,这明显没有突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这个教学重点。

(4)该单元教学计划第一次课的内容与教法安排不够合理。第一次虽然是引导课,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与概念上,教法也不能仅停留在原地蹬地起跳,连续蹬地跳、单足跳、双腿跳等,简单复习这些内容也是可以的,但整整安排一节课则有些多余,因为该教材本身的学时不多,直接进入学习“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环节,这样就可以省事省时。

(5)该单元教学计划有关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当。在“蹲踞式跳远技术”中,分解教学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但我们在处理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时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解教学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形成分解动作做得较好,但完整动作不会做的现象。上述例子中,完整练习只在第四次课的最后环节中出现,而第五节课就考试了。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学会吗?因此,要妥善处理分解与完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分解、后完整,并把完整安排在分解之中,这样就把分解与完整有机结合起来了。

(6)该单元教学计划中没有安排与注明辅助教材。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而言,主教材当然是“蹲踞式跳远技术”,但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每一节课上安排一些少量的较短时间的辅助教材,这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调节初中学生运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安排辅助教材的原则应根据该校学生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并针对一些测试结果较差的身体素质来选择相应的内容;其次,还要注意每节课学生身体各个部位活动的搭配,如上下肢练习的搭配等。

(7)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法没有体现男女生性别差异。由于初中学生采用的是男女混合班授课,而男女生在初二阶段开始明显表现出性别差异性,特别是在运动能力方面,其差异性更为鲜明,因此,在安排教法上可体现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这样有助于分层教学,有效实施“因材施教”。

三、单元教学计划研制的建议

1.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

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很多,有文字陈述式、表格式、文字与表格结合式等,从观摩者角度而言,表格式看起来一目了然,因此,建议用表格式比较清晰。

2.单元教学计划编制技能发展建议

(1)单元教学计划有时是针对一个教材的,如上例就是一个教材;有时是针对混合教材的,如小学体育单元教学,可以按活动类单元教学进行设计,例如,跳跃单元教学中可以安排单脚跳、双脚跳、立定跳等,其活动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明确单元教学与模块教学之间的区别,模块教学可以是某个教材各项运动技术的组合,如篮球教材的模块教学计划,可以由运球、投篮、传球等技术组成。但模块不等于单元教学,单元教学是模块教学的下位概念,如篮球模块计划可以由运球单元教学、投篮单元教学、传球单元教学组成。

(3)处理好“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次教学目标”的关系。各课次教学目标不是单元教学目标的简单分解,而是把单元教学目标根据不同课次的要求合理地编制到各课次之中。

(4)在安排单元教学各课次目标与内容时,要遵循教材运动技术的要求与学生运动学习的规律,要突出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处理好单元教学重难点与课次教学重难点的关系,且单元教学的重点要有充足的学时作为保障。

(5)注意各课次之间的衔接性与逻辑关系,重点处理好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的关系,把各课次有机的衔接起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

篮球课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女生篮球 兴趣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掌握和素质的提高,又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参与意识,为实现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在各类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男学生当别受欢迎。但是女生确潜意识的认为篮球是男生的专利,所以大多数女生是不会把篮球作为第一选择,很多选择篮球选项的女都是非不得以的。要如何提高她们对篮球的兴趣呢?本文根据现在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现状和女生的心理特征做了比较细致的调研工作,为提高高职院校女子篮球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一、影响高职院校女生篮球选项课的因素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体育教师对女学生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体现在实际教学时没有专门安排适应女学生的教学任务和运动量,只是按照男学生的标准来安排女学生的教学任务。这样做的结果造成女学生的体力跟不上,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同时,耽误了课程的学习进度,进而降低了对篮球的兴趣。

(二)学生本身没有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女生在选项课的学习时。由于她们本身没有兴趣,导致第一志愿选篮球的少之又少,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对篮球无兴趣或兴趣一般的学生进入了篮球班。而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是优化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1]。篮球运动是对抗性强、技术动作相对复杂的运动项目。女生在潜意识认为篮球是男生的专利,所以女生应该选一些没有身体接触、技术动作简单的运动。而被迫选择篮球专项班的女生对篮球就更加提不起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的产生。

(三)学生对篮球运动项目的了解不够相对男生而言,女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比如看比赛只知道进球就得分,不知道得分是有一分球、两分球、三分球;不知道什么是带球走;什么是球回半场等等。在教学实和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在学院篮球赛时有些女生拿着球满场跑,还浑然不知道已经违例。

(四)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很好的掌握基本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了解到,大部分女学生在中小学上体育课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和篮球打交道的,更谈不上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了。就连最简单的运球,她们都是像拍排球一样拍篮球。对于一个连基本技术都没掌握的运动项目来说,要提起兴趣是比较难的。

(五)硬件条件不足篮球场地是否充足也是影响女生选择篮球课的重要因素。如果仅限于教学,场地是可以满足需求的,但是教学延伸到课外的话,篮球场地绝大多数都是给男生占据,女生基本上是没有场地去做课外练习。甚至有些院校的篮球场被男生占用来踢足球。所以缺少课外练习的场地也是影响女生选择篮球选项课的原因。

二、提高高职院校女生篮球课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一)制定女生专项教学计划由于男女个体差异,我们要按照女生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量,制定适应于女生的专项教学进度。使女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锻炼效果。特别是对抗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尽量不安排。这样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主动与学生沟通,准确抓住学生选课的心理课前可以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她们选课的原因和目的,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对于一些选课只是为了完成学业,拿学分的学生,要多沟通,让她们认清选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掌握一种体育技能,为以后在社会交往打下基础。因为当今社会,体育是社会交往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

(三)实践教学中适当加入理论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把篮球规则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纳入实践课的教学之中,学生在理论课上,听讲的能力一般,况且,女生对于篮球的热爱程度本身就不是很高,所以,理论课讲完后,能记住的很少很少。那么,我们就要在实践课的时候适当的插入一些篮球规则的教学。比如在分组比赛的时候就可以一边实践一边讲解规则。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篮球的兴趣。因此能够更好的掌握规则,而又不会很枯燥。

(四)加强基本技术练习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于基本技术,我们一方面要丰富它的内容,另方面要使这些内容适合女学生学习,而且要适当加入理论教学。有理论教学的支持,学生们才会更好地掌握基本技术。只有掌握好基本技术才会真正对篮球产生兴趣。

(五)设置女生课外练习场地由于课外练习时,基本上是男生霸占了绝大多数的篮球场地。而女生则很少会课外练习的场地。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划分少部分场地给女生作为课外练习的专用场地。专用场地可以由学生自己监管,有特殊情况可以向体育教师汇报,由教师去协调。有了专用场地,女生课外练习的硬件条件得以解决,有利于课程的延伸练习。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有促进的作用。

三、结论

(一)由于大部分女生对篮球基本的了解很少,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大篮球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她们更深层的了解篮球运动,这才有利于提高她们对篮球的兴趣。

(二)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多沟通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学生对篮球课兴趣的其中一个途径。

(三)提高女生对篮球选项课的兴趣,必须清楚了解她们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建辉.探析提高高职院校女生篮球选项课积极性[J].体育与艺术教育,2008.

篮球课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 篮球 教学 方法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

(1)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由各种各样的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所组成,以积极争夺控球权为手段,以投篮为目的进行运动,篮球比赛的双方队员既是同场竞技,又是攻守交错。

(2)篮球运动有较强的集体性,它要求队员在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相互帮助,发挥集体力量,以争取比赛胜利。

(3)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过程激烈紧张、千变万化,给人以各种启示,从而充满着教育因素的丰富内容。它对提高道德、人格的素养,增进国家与民族的自尊自强,都有一定的社会综合素质教育价值。

2.作用。

(1)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拼搏精神。

(2)能促进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各感知的功能和内脏功能。

(3)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既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又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篮球可能是他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所以,学生希望在体育课上从体育老师那里学会、学精打篮球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如何巧妙地布局,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克服不利因素,完成技术教学。

二、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课多,理论课少。

篮球教学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实践课多、理论课少的问题。教师在仅有的几次理论课上难以将寓意深刻、需要发散性思维的篮球运动进行拓展性的讲述。久而久之,篮球技战术理论变得枯燥乏味,就必然限制了学生对篮球运动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而且,篮球课的技术教学和理论讲解也因此局限于讲授,学生自己练习、比赛,难以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度融合。

2.教学方法陈旧。

篮球教学大多以教师亲身讲解示范和图解为主。在室外教学往往受天气影响,环境相对比较差,教师的讲授就受到限制,授课质量不高,想要将正确的动作概念建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很困难的。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动作,教师除了采用示范讲解外,还会利用挂图等相应手段,但是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很难把动与静有机地联系起来,动作示范也只能是瞬间的;全静态挂图,没有视听效果,讲解给学生的动作表象是孤立的,使学生不容易理解或产生误解,最终难以掌握技术和战术。

3.“放羊式”教学法。

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篮球课教学活动场地大、自由空间大,学生自律意识薄弱,往往难以控制自己。如上篮球课时,学生有着强烈的投篮欲望,而忽视一些基本动作练习,不喜欢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去做一些教师要求以外的练习,随意性很大,导致了教学氛围差,组织教学非常困难。这时责任性差的教师往往会“放羊式”教学,让学生随意玩。

三、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多种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体育课每学期都有它的工作计划,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学期的工作任务,重点、难点,以及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标准。

1.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按要求进行练习。

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活动场地大、学生自律观念薄弱等原因都导致了教学氛围的难以控制。在球类课上尤为明显,学生往往更难以控制自己,去做一些教师要求以外的练习。如篮球课上,学生有着强烈的投篮欲望,而漠视一些基础动作练习,不喜欢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形成不了完整的动作体系。教学目标的完成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解决此问题,还得依靠教师积极创新,选择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2.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途径。

我们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对篮球有兴趣、有一定基础,没有兴趣,有兴趣但无基础。第一类型的学生虽然有兴趣,但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他们往往会消极对待。教师要去引导他们再学习,同时要加大对他们的技术要求,让他们感到有不足,并努力提高。对第二类型的学生,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和考试很好地集合起来,特别是技术部分。对学生合理而恰当地提出技术要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保护和引导不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的兴趣。第三类型的学生乐于学习。所以,兴趣和技术两者都很重要,要兼顾。

3.多媒体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1)战术的学习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篮球战术的学习和应用变得极为方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术的演示,二是战术的配合。应用多媒体技术练习战术,可以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用操作方式练习战术,可以使战术练习达到最大程度的逼真效果。

(2)新技术、新战术的创造。篮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中经常要进行新技术、新战术的创造。多媒体技术是最好的创造工具,能改变用学生、运动员亲身做实验的局限,可以更加方便地用组合、拼接、创意、改造等方式进行创造。由于可以随意改造动作的幅度、重方向、速度等,使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加,并可以在理论上快速地给予新战术、新技术以完整的概念,使学习者一看就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微机模拟测试可进行模拟训练,学习效果可及时反馈,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4.音乐篮球结合练习法。

选择音乐创编一套篮球球操,使音乐和篮球融为一体。在准备活动练习时,既新颖,又增加学生愿意学习的兴趣,在音乐的节奏下结合行进间的一些基本练习,学生在音乐和篮球融为一体时,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增强篮球基本功的练习。

5.加强徒手动作练习方法。

学生喜欢自由练习,许多动作不规范,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来看,这既影响了掌握正确技术,又潜在地影响了该运动的长远效果。所以,篮球技术教学开始阶段,应该加强徒手动作的练习,如原地徒手练习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投篮等动作,让学生了解技术关键、投篮的概念。对学生的徒手动作要进行逐一检查,强调技术熟练、协调、连贯很重要,确定大部分学生已掌握技术,并比较熟练后,再进行持球练习。

6.手势提示法。

手势是身体语言的一种,它是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手势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的方法,直观、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完成动作。教师手势要果断,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运用手势要掌握好时机和效果,在学生容易出现问题和难点的地方,提前向学生发出准确信号,如击掌、口头提示,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给予手势提示。

7.课堂教学比赛法。

比赛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获得优良成绩。篮球教学比赛的种类多种多样,可采用教学比赛、检查比赛、测验比赛等等,不论采用哪种比赛法,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来决定,必须注意运动负荷的调节,按照篮球裁判法规则进行。有意识地加强裁判理论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裁判规则,同时促进技术动作的进步和良好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激情,有助于体育教师顺利地完成篮球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代永胜,徐宣.大学体育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