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形象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形象设计范文1
关键词:人文化 审美性 个性化 情感化
相对于工业发展初期的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设计的众多作品有着更吸引人新东西,那就是代表当代文化和生活特征的人文的东西,表现为设计成为一种对人性自由的诉求方式。其实,企业形象设计也经历过设计纯粹功能性的“现代主义设计”阶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追求标准化的CI设计是一种极为有用的设计方法,它可以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提供统一的标准,规范化的标志、标牌设计也可以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设计语言。但如果这种风格成了世界统一的标准和纯粹功能性需求的话就远远脱离了现代设计“以人为本”的发展轨道。设计不能只是技术标准和功能需求,它还应当表达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复杂的文化现象。
企业形象设计发展到现在,其战略已经成为对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整体性的、系统性的设计规划,并体现为企业的人文化进程,包括以企业自身为重点整合员工的意识,强调人文化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体现社会的文明成果和进步要求。从文化的广义上说,人文化的CI设计就是强调设计的文化理念,并通过外在文化符号的合理运用,展示企业形象的文化品位和对文化的传承。从以人为本的人性角度上说,CI设计人文化围绕人的需求展开,体现为以人的自我发展为核心,给人以极大的关怀,关注人的共性与个性,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表现为企业形象设计的审美性、个性化、情感化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审美性
工业时代表现出来的忽视人类情感和审美要求的态度正在接受社会的反思,人们呼吁人文的回归,并声称人类的审美方式不能只是一种认知方式,而应该转化为一种生存方式,审美的东西应成为人们生活中自上而下不可或缺的东西。企业也在这个呼声中将审美要素自觉地体现出来,无论是视觉形象的设计表现还是企业内在文化和精神,我们处处能够感受的到。
企业形象设计的审美性体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其中,MI是企业审美性的内容,表现为企业崇高、美好的价值追求。如百事可乐公司从“新一代的选择”到“渴望无限”一直在倡导年轻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也代表了公司新颖独特、积极创新的价值追求。BI是企业审美性的活动形式,表现为企业行为中的道德美。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道德风尚是长久支撑企业的精神力量,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美的体现,如麦当劳公司用一套行为准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小到洗手消毒的程序,大到管理手册,严格保证行为规范的贯彻。VI是审美对象的存在形式,表现为和谐、优美的视觉美,是将图形、色彩和文字等企业视觉形象要素按美的形式规律加以组合,以其美学艺术价值唤起公众丰富的联想和美好的情感。
从美学的角度讲,CI战略就是一种企业美学,是企业按照美的规律对一切外在可视因素进行美化,对一切内在经营理念进行美的提炼,整合成企业美好的形象,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创造的过程。艺术形象是一种美,企业形象也是一种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审美性是合乎客观规律、合乎人本思想、合乎形式美法则的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它既体现在企业对产品形象的设计上,也全面地体现在企业识别符号、服务、广告等等各个方面,表现为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
事实证明,CI向审美性的方向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它可以减弱企业作为经济性质的社会单元带来的以利为先的效应,并且可以作为载体更广泛地传播精神文化的特质。所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既属于经济学范畴,也属于美学范畴,它所做的是将经济与美完美的结合起来,是企业与社会同步发展的体现。
二、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个性化
企业文化形象设计范文2
【关键词】士文化 企业文化 民族企业形象设计 谋划以道
一、古士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缩影的崇生爱人意识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根基,同样也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根基与生命。为此,对中国士文化的理解也影响着形象设计,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所谓文化,一般都认为,作为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实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所创造的‘包罗万项的复合体’”。[1]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观念中则多指以“由孔子集大成的儒家学说”为“核心”[2]的精神体系,而这实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存在”。[3]
为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与核心的士文化,同样是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存在”,但更是凡能事其事者之崇“生”爱“人”的意识。这是因为,在中国,所谓“士”春秋战国以前多指“耕作”之“男子”[4]及征战之“武士”;春秋战国以后则转为专指“文士”即那些没有做官的读书人[5]亦即“通古今,辨然否”者; [6]再后来则回复至泛指“凡能事其事者”。[7]然而无论何种“士”人,不是注重“吾善养吾浩然之气”[8]和崇尚仁、智、礼、义、信的修身为人之道,就是追求入则“兼济天下”出则“善保其身”[9]处事之法。显然,这些“凡能事其事者”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的象征和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者,[10]所创造和秉承的实以儒家思想为圭臬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由于儒家思想又不外乎一个 “仁”,即包括所谓“人己等视”之类“公心”[11]的“爱人”,而这种“仁者爱人”实即作为“仁之端”的那种“见孺子”而“皆有”的“怵惕恻隐之心”,否则,即“非人也”。 [12]
显然,这种士文化不仅是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存在”,更是凡能事其事者之崇生爱人的意识,然而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的崇生爱人意识时下并未得到应有重视。
二、生、死境遇:当前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机遇与生存挑战
如前所述,作为崇生爱人意识的士文化,对企业文化形象设计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对此所持的不同态度而让民族企业面临着生死不同的境遇。
(一)天时地利:中国现代民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应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而成功的民族企业又无不有赖于其士文化形象的建设。这是因为:
首先,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并拥有了更强的购买力。为此,企业如能及时地打造以诚、信等士文化为核心企业形象,既有利于赢得新老客户的信赖,又有利于企业在发展中抢占先机并占有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长沙有家大型企业就曾借机会进行以“和”文化为主旨的企业形象设计,而所谓的“和”文化无疑是一种士文化的体现。
其次,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企业发展在制度上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为此,企业如果能利用好政策上的这种便利并以士文化为核心及时确立自己的企业形象,那么就能够在发展中更顺利地实现异军突起。
再次,新世纪之初中国的顺利“入世”,意味着在海外也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为此,民族企业如能高瞻远瞩并能及时铸就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形象,就能更从容走向世界,从而跻身于世界企业之林。
此外,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显著,民族企业如果能够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及时树立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品牌形象,那么既能得到国家支持,也能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并得到世界关注与认可。
(二)见利忘义:中国民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生存挑战
与成功的民族企业得益于其士文化形象的建设相反,近年来发生更多则是由于对士文化的某种漠视,以致使不少民族企业面临生存挑战乃至陷入困境和绝境。细究起来有以下因素。
首先,消费者比以前拥有了更自主的选择权,意味着大凡以诚、信等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形象出现并且口碑普遍看好的企业自然会成为消费者首选。不则,一如前些年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等就让企业最终陷入自毁长城境地,这不能不让人扼腕。
其次,企业群“雄”并起而陡增的风险,为此,民族企业如不能及时地树立诸如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形象,就很有可能因小利而背信弃义,从而最终葬身于商海。所以,近年来有报道称不少餐饮企业采用地沟油或添加罂粟壳进行非法经营,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
再次,中国入世后,海外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这不能不对国内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为此,民族企业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如果不能及时打造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象,最后市场份额难免不会丧失。比如,中国老字号曾盛极一时,然而时下却在诸如麦当劳、肯德基之类外国企业的围攻下几乎全军覆没。
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本身的局限性也存在一定的腐蚀性甚至是致命性危险。
由上可见,当前一些民族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绝境的原因复杂,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象塑造的漠视所致。为此,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象建设已成为民族企业走出困境或绝境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谋划以道:以士企合一方式进行现代民族企业形象设计
如前所述,当前一些民族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绝境的原因多与对以士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形象设计的漠视有关,为此,重新审视这种以士文化企业形象进行设计的意义重大,至少如下方面不容忽视:
一是明确民族企业形象文化,实即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基础上的一种以士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存在。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其实不只是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是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存在”,[13]企业形象文化即当被视为人时的企业在市场行为中的文化同样也是一种精神存在。
二是企业形象设计的本质实为一个文化系统工程。就是说,企业形象设计实为对传统士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建设,同时又是其重要内容和组成。因为企业形象设计就是对企业形象所进行的计划和谋划,这对于首先通过推销在社会中所树立的企业形象间接来实现产品营销的现代企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决定整个现代民族企业的前途。就意味着,应该明确文化是“人类‘生活’和‘存在’的一种特有方式”,[14]而以士文化为核心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所采取的企业形象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面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当下所能做的就是“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而使它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15]而对于一个被视为“人”的企业在传承发展士文化和重塑民族企业形象文化问题上也莫不是如此。
四是谋划以士企合一方式进行整体的民族企业形象设计。为此,应努力处理好如下问题:首先是以人为“本”,在观念上应该坚持士、企合一;言信行果,在行动上要树立君子风范;感性传达,在图像上最大限度地视觉化。
参考文献:
[1]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林非.鲁迅和中国文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3][13]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4][5][10]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6](佚名).周易译注[M].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
[7]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孟轲.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11]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张翔龙.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维克多・埃尔.文化概念[M].康新文,晓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企业文化形象设计范文3
1.公共空间的信息
人在公共空间的行为,即为空间信息传达和接收的过程。空间信息传达是空间应用特有的视觉语言,向身处其中的人表达信息的过程,其本质是以人的视觉来传达符合人的认知和体验规律的空间样态和信息符号。这种视觉信息可分为功能信息和文化信息。“功能信息”属于“显性信息”,是在人们需要确认方位、寻找目标时所需要借助的一切空间中可以通过视觉认知的信息介质,比如建筑体形态、外观装饰、标识广告牌等功能性信息;而“文化信息”属于“隐性信息”,是相对内在的,属于一个特定空间的信息品质,它负责提升空间的文化意义,需要通过深层认知和体验才能获取。这说明,如果一个城市由于环境构造的多方因素,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而减少提供公共的空间所场,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缺失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媒介。
2.公共空间的信息可视化
依据信息传播的理论,在空间中传播信息是通过人的认知与体验的视觉化过程来完成的。认知(cogni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词义为“gettingtoknow”,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人对空间的认知,就是将视觉感官收集的信息输入到脑中,经过编码、加工、储存、转化和再输出的表现过程。而所谓的体验,即是用心去感受信息、沟通情感,实现文化的传递。空间体验不仅是指人的感觉刺激,而是针对特定的空间信息,如主题书店、概念商店、娱乐园等具有特指信息承载与传播的公共空间。当然,认知与体验在人的意识状态上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分,但在空间的信息传达中,二者又不是单独进行的。良好的空间认知会帮助人们深入体验,而深入空间体验也给人的认知贡献完整的宽度和强度。二者相互依存和推动,为人在空间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提供条件。因此,公共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可分为感知空间、认知空间和符号空间。而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空间认知方式,分为空间特征感知、空间对象认知、空间格局建立三个层次。其中空间特征和空间对象则是空间认知模式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3.公共空间的信息传达
公共空间的信息传达,首先有相对应的环境空间结构和视觉空间载体。环境空间结构,包括营利性组织(如城市建筑空间)和非营利性组织(自然景观空间),视觉空间载体包括有形的(如建筑装饰立面、环境装饰墙面、特定空间识别平面等)和无形的(如空间载体的功能性、文化性信息等)。这种系统的内容是需要预期做出分析和策划,并通过公共空间的表达方式来完成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公众的行为内容和方式已经被“符号化”,或者说被“品牌化”。因此,公共空间信息传达的视觉形象表现,不仅是一个学术或者商业的概念,在今天已作为一种消费印象和欣赏偏好,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比如选择哪个城市建筑、哪家企业环境、哪所商业空间或者哪所学校环境,实际上就是选择一种空间功能的形态和文化意义的载体。“公共空间信息形象”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说这形象是原空间所没有的而被拓展而来的。无论是商业的还是企业的空间,它们的独特性与现代“空间”的性质是一致的,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视觉化。它们传播的目标性也是与信息视觉传达的目的性一致的。这是公共空间信息传播的根本性和立足点。
二、公共空间与文化形象
公共空间的信息传达,是由于空间形象本身的信息给公众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众二次走入空间的可能性,驱使内部形象的信息赋予公众互动流连而产生文化审美的交流特征,告诉人们这儿是什么,让人了解并产生记忆。因此,公共空间的信息功能格局决定着不同形象的表达。
1.公共空间的信息格局
(1)空间外观的信息格局。
公共空间环境往往错综复杂,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共空间,外观形态的载体包括建筑外观、引导地标、文化墙等设施的集合形象,有一种大容量、多信息的传播格局,体现人与社会交流的信息传播方式。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这些外观区域的识别,来确定基本的活动方式和产生认知的意义。如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是一栋“绝对现代”的建筑,它的建造使用了最前卫的营造技术、结构和釉料立面,铝材装饰覆盖的结构局部,突出传统阿拉伯建筑的原型成份,建筑外观则用类似照相机光圈易变的控光装置变换一系列阿拉伯文化中常见的几何图形,使人能够对其做出清晰的认知。
(2)室内空间的信息格局。
公共室内空间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核心区域,因此内部空间的信息配置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公共室内空间的信息种类,需要按照空间的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人的行为方式来设置不同的信息载体,而信息可视化的形象设计就是立足于人与环境交流的视觉形态创制的。
(3)个体空间的信息格局。
如同商业公共空间主要划分为大型超市、大型电影城、品牌零售店等空间业态一样,个体的信息传达方式是通过个体形象的设置,将人引入不同的功能区域,吸纳消费者聚集活动,并通过垂直路线(自动扶梯、楼梯)连接次级功能空间以及辅助空间,使信息形象的组织让人产生文化好感和记忆来提高消费的持续力。因此,个体公共空间的信息格局呈现出视觉传达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也体现出人与事物交流信息的个性化视觉语言的创新。
2.公共空间的信息形象
信息形象,广义上就是信息的视觉形象,包含着信息理念的视觉转换和传播价值的视觉形式和符号。信息形象的认知关键是“信息的形象”,有别于“任意的形象”,是一种特指信息的形象表现。信息所指是与人视觉相关联的形象、符号、色彩和立体的肌理形态以及光构成的运动形态等。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公共空间的信息形象包括建筑空间视觉立面形象、公共环境中的装饰形象和特定空间的识别形象等。由于公共空间的信息传达具有高度的视觉性和文化性,当人们对其信息视觉形象发生联想时,形象内在的信息意义和视觉品质受特定空间形态的识别引导,就会产生特定意义的联想和记忆,从而构成公共空间视觉形象的信息传播效应。在此意义上,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传达也就是信息形象的传达。对建筑空间而言,除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实体形态外,建筑内外的立面装饰形象,不仅是附加和延伸意义的空间信息形象,更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艺术产品,即是对特定空间形象注入消费功能与观赏品质的理念,形成创意空间的信息形象设计,达成与观者在空间导视中的信息沟通和审美。如建筑的外部立面形象设计、公共环境的景观形象设计、企业文化的装饰形象墙设计等。因此,公共空间信息形象,包含着视觉信息与文化意义同构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文化的视觉形象。
3.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
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是公共环境中公众想要看到并感受得到的形象,是人们对空间信息形象的文化认知和评价。文化形象是公众在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一文化意义的看法,具有影响公众生活经验的倾向。因而是公众直接透过空间形象本身,了解其意义信息所拓展的文化和价值所在。公共空间的文化信息形象设计必须按照确定的文化理念,来进行一系列的形象构成、包装和推广的创造过程,也就是通过塑造一个特定空间拓展形象的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生活空间的设计过程。这说明,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是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空间之间的视觉信息交流,并通过空间媒介将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仅要完成简单的视觉信息传递,而且要给人以生理和心理上的感染和满足,实现视觉的文化信息沟通。因而文化形象的信息元素就必须表意清晰,具有很强的可观性与可读性,才有可能为受众理解和接受,并积极地对其做出回应,实现文化信息的互动理解和交流传播。如荷兰埃德的“维曼印刷”是一座艺术印刷企业的大厦。建筑立面的底座呈深色,立面是白色玻璃体,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就像是公路边上一个巨型广告牌,建筑立面装饰是荷兰诗人施博尔(K.Schipper)的诗“Maskerade”。
三、公共空间的形象设计
公共空间信息是依据视觉形象来传达,而传达是由一个信息系统向另一个视觉形象系统的意义传递,从设计学的意义上讲,传达就是一种设计。理解这一点,会使设计思考更加清晰。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设计,是用以呈现公共事物的标识及其相对应的形态、符号、色彩和综合材料的形象设计,是显示其个性并与其他形象区分开来的视觉识别样式。任何空间的视觉形象,之所以成为信息的形象载体能够被记忆和区分,首先因为它是原空间中不存在,要通过设计而成为具有独特识别的符号形态,以整合和强化人们对一个或多个特殊信息予以认同。当人感知到某种空间拓展的形象符号时,就会产生相关的“意义联想”。而认知程度的不同,所产生的意义联想也就不同。因此,公共空间的形象设计实质上是由各种信息传播的空间格局决定设计的成败。设计的思考必须是同时把空间属性、文化信息与受众意象三方面具有个性的要求联系起来,使设计行为成为设计师、设计物和受众互为沟通信息的视觉形式,才能使设计与受众达成“通而会心,感而知意”的审美体验。有三种对应性设计的方式:
1.公共空间形象的识别性。
在公共空间中要完成一系列活动,首要解决的是空间形态的认知特征。一个没有“可识别性”的形象,无论怎样的形态都无法赢得公众的青睐,原因在于公众没法在不同空间形态中寻找识别出具有文化意义吸引力的形象来。从公共空间的整体形态来看,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留住人,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文化形象的识别作用。公众能够在空间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才能带动更多、更持久的消费行为。识别信息的文化形象,既包括城市建筑外观形象,也包括环境景观、公共场所的识别形象等,都是通过不同的文化识别形象来构成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如法国的蓬皮杜艺术馆。
2.公共空间信息的体验性。
体验信息与识别信息的区别,在于形象传达作用于更深层次的认知。体验信息在公共空间的传播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同空间的区划,因而所转换的视觉形象也是不同的。尤其在大型的公共空间中,不同文化信息的传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形象的建构,是否促进人群在空间中获取深层次的体验经历,并记忆空间所传达的理念意义。如在商业公共空间中,对品牌体验的空间信息理解,就是将二维的品牌演绎为立体文化活动的认读,通过某一特定的名称与概念来营销商品和服务,借助人们对其个性生活方式、素养和兴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来体验品牌信息的定位特征和个性,由此完成商业的营销目的。
3.公共过渡空间的象征性。
基于公共空间信息传播的作用,将过渡空间,即承接空间的形象设计特征归纳为过渡空间的象征性形象表达。当人们需要从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转换时,过渡信息作用于人们转换需求的表达,形成象征性的形象样式,为下一个状态的发生提供时间和信息传达的停留和预言,针对的是人在空间中的信息接受度。而过渡象征性形象表现出两种形象语言:一是作为空间过渡的“连接形象”,连接空间的内部与外部、动态与静态、私密与公共,从而实现公共空间信息传达的连续性,避免不同性质的空间信息之间在形象塑造上的相互矛盾;二是作为心理过渡的“告知形象”,告知人们接下来另一种空间的体验感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确定了过渡空间形象表达的象征性特质。如世界博览会场馆中具有鲜明民族告知形象的中国馆。这样的对应性设计形式,能使形象设计的思考脉络更加明晰,而不同的设计形式根据其特点、性质和目标,所表现出的创意重点不尽相同。这就说明在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设计,必须要针对特定信息概念与视觉表现语言的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信息诉求和受众心理的接受度来进行设计,这应是设计创新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企业文化形象设计范文4
工业企业品牌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整体价值为依托,突出企业层面的大品牌,弱化甚至不做产品品牌。工业企业的客户是组织,其购买决策是流程化、组织化的,需要供应商在技术、供货、价格、售后和行业口碑等方面提供完整的信息和保障。
在国内,工业企业品牌塑造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摆脱关系营销、灰色营销,把企业发展建立在战略可控化的基础上,是工业企业品牌的核心目标。然而,与普通的消费品品牌不同的是,工业企业品牌的价值结构更为复杂和综合,它包括了以下三个层面:以四种信任为基础的品牌核心价值、以工业造型为依托的产品形象价值、突破行业局限性的社会影响力价值。
1、立足“四种信任”,构筑品牌核心价值
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信任都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工业品通常属于深涉购买,牵涉到的决策人数和层级较多,购买的风险相对较大,使用过程中的好坏有明显影响到客户的生产经营,所以客户对企业信任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这种信任对工业品企业的品牌价值影响巨大。
对于价值低、容易判断的产品,简单的试用就可以解决信任的问题了;对于价值高、技术复杂的产品,现场演示、技术交流和专家评定,都会起到一定的信任建立的作用,但远没有达到让客户决定购买的程度。
经典的AIDS模型,属于快消品的购买过程解构,更多涉及到的是浅层的购买动机和决策心理。而工业品购买,除了直接重购之外,调整重购和新购买都要涉及到一个多价值链(多评估角度、多组织层级的交叉评估)的购买决策阶段,要赢得客户组织的信任,就不会像快消品那样简单、直接了。
深涉购买的多价值链,从产品开始,上升到品牌,再到企业组织以及行业圈,有时甚至是社会影响力层面。因此,信任是一个立体结构,有点像金字塔的形状,从产品的直观信任,到最抽象、最重要的社会认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信任塑造过程。
通过多年的工业品营销传播实战经历,本人总结出工业品信任营销的四个阶段,其关系是金字塔关系,从最底层开始依次往上,分别是产品信任、风险信任、组织信任和社会信任:
1、产品信任比较直观,技术性能、演示效果、综合比对、证书报告以及技术答疑,基本上可以评判出产品的品质优劣。评判的主导者,主要是客户组织的技术部门和使用部门,他们的权限主要是引导权、比较权和评价权。
2、基于风险的信任,是源于国际通行的一种计算公式:成功概率x可能收益-(1-成功概率)*可能的损失。结果若大于零,说明收益大于风险,可以进入到购买清单中;若小于零,说明是收益小于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3、组织信任,是一个综合考量因素。销售人员的能力与形象、销售服务团队的能力与形象、组织的声誉、规模、实力、行业口碑等,都是客户组织切身感受的信任来源,也都有一定的物质支撑和直观表达方式,属于硬实力的范畴。若是重大购买,还要有企业文化、品牌积淀、企业家品牌和雇主品牌等软实力的展现。
4、社会信任,是一个企业品牌最高端的价值源头。融资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甚至社会大众,都是重要的品牌接触点和信任评判者。一个工业品企业,特别是同时进行消费品市场营销的企业,更要超越传统的供应商、客户、行业的小圈圈,把企业品牌置身于一个更为互动的大众环境。环保类、民用兼顾类、重大科技进步类、重大民生类企业等都有很多大文章可做。即使从销售的角度来看,构建社会信任也是值得的,因为客户组织成员也是有情感的,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供应商的社会品牌能更快进入到他们的视野,降低了决策的风险,也让他们的购买增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
理顺产业的价值链,嵌入到社会的广阔价值链中,是工业品品牌立足于市场的不二选择。考虑到企业的品牌传播实力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比如高科技类工业企业,立足于产品信任的优势,积极跨入到社会信任的营造重;而老牌的大型企业(比如电力、钢铁、电信、交通等),则可以重塑企业文化、改进运营流程,在基于时间积累的组织信任基础上,焕发出品牌活力,成为社会生活的重大参与者和推进者。
2、塑造产品差异化形象,增进品牌感知价值
工业品要赢得四大信任并不是全部,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在产品本身以及超越产品的服务方案上做文章。其中,产品价值提升就可以有多种途径:工业化设计引导的产品形象系统、定制化研发和生产、新老产品系统的通配方案等。
产品形象系统简称PIS,是Product Identity Systems的缩写。PIS产品形象系统,是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简要版。中小规模的工业品企业,若要在全面导入CIS之后,再逐步建立PIS,会耗费大量时间和钱财,难以承受。而如果从PIS产品形象系统为起步,直接落脚在产品本身的形象设计上,简单直接,花费不多,而带动产品关注和销量的作用却比较明显。
产品性能和功效是内在价值,而良好的包装设计,则是外在的感知价值,一个好产品,穿上了合身的漂亮外衣,回头率当然就高了,毕竟,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嘛。包装设计只是PIS的一个部分,产品定位、商标策略、形象设计、销售终端、推广方法等,构成了产品形象系统的核心部分。
企业通过对零部件、半成品、机械设备等工业产品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形象设计,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和销售卖点,可以构建起企业的技术形象和品牌形象,不仅增强了产品的感官体验,赢得更多的溢价空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工业品,从制造到创造,首当其冲地就要注重产品的品牌化形象设计,做到产品好、卖相好,逐步摆脱价格低廉、产品一般的制造型品牌。品牌形象创新的空间大,投入不多,难度要比技术创新要低得多,适合很多实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可以算是品牌塑造历程中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捷径。
产品形象设计,从产品的技术文化和消费文化开始,纳入到企业文化体系中,增进了企业品牌的展示机会。卡特皮勒的大型工程机械,以其高水平的设计概念打破了庸常的工业品设计局限,成为建筑工地上的一抹亮色。不仅如此,其工程机械的内部构造和技术水平虽然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但许多基本造型和设计要素却仍然被保持了下来,让用户对其品牌产生一种恒久、值得信赖的感觉。令人称奇的是,CAT品牌也成功地延伸到服装行业,成为坚固耐用、风格独特的时尚品牌。
反观国内,与某些消费品的过度包装截然相反,很多工业品缺少有效的形象设计系统,裸奔式销售非常普遍。企业一般只有企业建设的规划和市场销售的策略,很少关心设计方面的长远规划,这使得其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突然性,缺乏整体感和延续性,很难形成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明确的产品形象,更难以在客户心中形成品牌忠诚度,品牌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所以说,导入合适的PIS,从产品功能实用性和外观美观化双管齐下,将会有效地塑造产品品牌形象差异性,增强产品的直接感知价值,减少客户购买的心理风险,创造务实的品牌价值。
3、打破工业企业品牌的行业局限性,打造社会影响力品牌
工业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具备深远的价值影响力,但是在塑造品牌价值的时候往往畏手畏脚,这也算是营销近视症的表现之一吧。不少工业企业往往把品牌影响力局限在行业内,因为他们只考虑目标客户的现实购买,还没有去关注那些影响客户决策的社会大环境。所以,一些知名的工业企业也许已经在业内拥有了一定品牌影响力,但是品牌的社会价值却不尽人意。是时候了,工业品企业该跳出行业圈,在更宽广的环境中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并非没有可能,我们身边不乏优这样的优秀工业品企业,华为、远东、三一等等,都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熟知的品牌,虽然普通百姓并不直接购买这些工业企业的产品,但是这种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对于企业来说确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它将大大提升品牌的价值。当电视和广播里不断播放着“徐工、徐工,祝您成功”的口号时,徐工这个工程机械企业变得家喻户晓,而客户也会钟情于这种人人皆知的名牌,徐工的产品销量自然节节攀升。
其实,在依靠品牌社会化提升品牌价值的修炼中,军工企业无疑是佼佼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了打造“神州七号”这款产品品牌,动员社会力量,借用大量社会资源:在“神七”发射之前,通过媒体的一系列跟踪报道,内容包括装备过程、航天员选拨、火箭升空、飞船飞行、返回舱着陆等,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神七”,特别是对宇航员出舱等惊险任务的展望更是吸引了海内外无数人的眼光;另外,与各大非航天系统内部的企业实施战略合作,例如飞亚达为航天员提供航天表、爱国者为飞船提供录音设备,蒙牛为航天员提供专用乳制品等等,实现大品牌利益链的串联。看似是这些供应企业沾了飞船发射的光,其实“神州七号”也借助了这些名牌的力量,让自身成为社会舆论焦点中的焦点,二者互为所用。
企业文化形象设计范文5
关键词:丝绸品牌 形象设计 本土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42-02
美国营销学专家菲利普柯特勒认为,品牌就是一个名字、名词、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这不仅体现了品牌所传达的视觉独特性,也使消费者有了更直观的记忆方向。
消费者认识并记忆一个品牌的首要途径就是品牌视觉识别元2。因而在建立品牌过程中,视觉形象的塑造是其重要环节,包括品牌标志、产品形象及包装、空间设计等一系列可看见的识别部分,这些部分相互融合后形成受众对品牌形象的整体认知。然而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也使地方企业开始思考和探索怎样在同类品牌中突出差异化,因此采用本地元素融入到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1 本土元素在苏州丝绸品牌中的认知情况
1.1 本土元素的概念
所谓本土元素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风俗习惯等,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累积的产物,是在本土文化基础上提炼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符号元素。苏州文化底蕴深厚,使得本土元素多种多样,最终组成了苏州别具一格艺术氛围和民俗环境。在这样的历史时代和地域背景下,传统的艺术文化沉淀成一种独特的本地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如何挖掘苏州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将其符号化,从而打造出全新的本土元素视觉效果,应是未来丝绸品牌形象设计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之一。
1.2 苏州丝绸品牌概况
通过搜集和整理归纳,目前苏州已有的丝绸品牌主要有太湖雪丝绸、羿唐丝绸、乾泰祥、绣娘、上久楷,吉素,慈云,吴绫,辑里丝绸,山水丝绸等,这些丝绸品牌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品牌主要经营常见的各类服装及配饰丝绸制品,另一类主要研发品牌床上制品。而这些丝绸品牌形象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运用本土元素。有的丝绸企业为了突出品牌的地方属性和本土化特征,直接挂上“苏州十大丝绸知名品牌”的牌匾,使消费者一看就知道是本地优质产品,这种很直观化的视觉解读,使信息得以迅速传达,很容易吸引外来消费者的注意。利用本地的传统视觉符号或店内环境的烘托,来展现具有本地特色的丝绸也是苏州丝绸品牌常见的一种手段。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比较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罕见令人印象鲜明深刻的品牌,因此传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苏州丝绸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2 本土元素在苏州丝绸品牌视觉形象中的表现
随着地域界限的模糊,越来越多商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苏杭地区由于有着类似的地域环境和风俗习惯,对于丝绸类的品牌,消费者很难从外在形象上或内在结构上区分出它们之间的地域文化差异。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今天,差异化本身是企业经营的有效策略,而将地域文化元素引入设计语言中,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诸如与实际生活脱节甚至是过度抽象化的弊端,从而达到审美情趣并实现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2.1 以标志性的景点或建筑物作为设计出发点
从地域特色出发,突出产品生产地别致的景点和标志性建筑,是一种相对具象化的表现方式,是目前苏州丝绸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当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手法。如苏州慈云蚕丝制品,它的“慈云”商标(图1),就是以当地名胜景点慈云塔命名,在商标设计上直接将具象的慈云塔风光进行平面化处理,寓意品牌悠久历史和桑蚕文化的发源地。不过在商标中我们很难有这样的联想,让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是西湖的风光,本质上是由图形的含混性(模糊性)所造成的多义。
因此需要在此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展开桑蚕文化的发源地印象,在旗下系列包装或产品图案设计中不断延伸。如羿唐丝绸(图2)创作出一系列的丝绸图案都融入了大量的苏州本土元素,将苏州的园林、虎丘、平江路、沧浪亭等著名景点和一些苏州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都整合到一起,使其有着区别其他品牌而散发出浓郁的地域性特征。这是苏州丝绸品牌中罕有的比较系统化,有创造性地运用本土元素的成功案例。
2.2 以传统图案作为出发点
传统图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表,可谓从意到形都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而如何在表现形式上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具有时代感。乾泰祥丝绸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就直接利用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统元素,由于桃花坞木刻年画题材丰富,寓意吉祥,色彩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一语双关,既能体现对消费者的祝福,叉强烈表达了企业的愿景。然而,这种未经过加工的形象既与品牌主题缺少联系,也不能表现丝绸产品的特质,而且又具有大众普遍性,很难对消费者产生深刻印象。纵观国内外一些优秀的设计大师,他们在进行作品创意时,先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解构和重构,而不直接使用传统图形元素。经过重新思考设计,形成丰富而不同的崭新符号。因此在进行图案选择时必须跟产品存在着文化和精神上的契合,即要符合商品的诉求点,然后再以同构共生的设计形式,将图形语言映射到有着本质联系的事物上,烘托出一种心理联想的氛围,进而引导人们去亲身感受。相比乾泰祥在包装中直接运用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图案,山水丝绸和上久楷在传统图案上有着新的创造。山水丝绸的真丝婚庆床品利用手绘形式对木刻年画“百子同庆”进行重新表达,以此来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上久楷的产品设计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借鉴了传统图形符号,但在具体表现中又存在某些变体形式,而这些变化形式也源于传统图案母题,以及母题衍生出来的多种样式。将表现吉祥寓意的花纹,如“缠枝莲花”、“鹤舞祥云”、“如意纹”――这一符号母题,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以全新方式运用在宋锦箱包上,以此来体现上久楷悠久的文化内涵。
3 本土元素挖掘方式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然而在我们身边很多企业在进行品牌形象设计过程中,由于缺少对本地元素深刻的认识,完全将当地特色的元素进行单纯删减、拼接与组合,这样做不仅没有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反而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和歧义。
3.1 当地文化认识基础上的挖掘
本土文化包括有形元素和无形元素。有形元素指我们的感官可感受到、触摸到的具体形态,比如苏州园林的花窗、桃花坞木刻年画,水巷风貌等,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无形元素则是能够代表当地人的精神文化,情感记忆等,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这些有形无形元素的分析,能够挖掘出其中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为丝绸品牌形象设计创造更多可利的价值。
文化应该是―种“相对主义”,文化符码的基本功能乃是在借以区辨不同的文化特色。要创造新的文化符码,释放与解构老旧的文化系统并进行建构。如中国老字号品牌化妆品“双妹”新的品牌形象设计(图3)基于对上海本土文化认识的基础之上,将品牌与海派文化及上海风情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品牌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品牌从内在个性到外在的包装广告形象都紧密地和当地文化联系在一起:精致的旗袍、体现品质的生活器皿,这些形态经过再创造令人印象深刻,使其品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韵味,传达了双妹百年传承“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文化内涵。这种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品牌形象设计,使品牌在累积的旧传统上衍生出新传统,保持文化发展的渐进性,这就是品牌构建的灵魂。而苏州丝绸品牌大多正是缺乏了这种灵魂,以至于他们在进行品牌设计的时候,由于没有对本土元素有着深层次的认识,最终只能落入肤浅的表层元素借鉴之中。从乾泰祥的包装设计中,本土元素运用的情况可以看出,企业并没有细心地考量图案所具有的自身含义,纯粹只要求形态易于辨识和记忆,能够凸显本地特色,使得品牌的外在形象和企业的属性、文化内涵分割开来,因此消费者很难将包装与丝绸的特质联系在一起。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加入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元素,而是在对于本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有目的地使苏州丝绸品牌体现地域文化。
3.2 在充分理解品牌内涵基础上的挖掘
将本土元素运用在丝绸品牌形象中也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或是“形”的叠加应用,而是在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本地元素的精髓融入进去,延其“意”,并结合自己的目标市场,树立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大部分企业在品牌形象设计上过于主观意识,游离在设计的表层,设计过程中缺乏考虑企业理念、文化内涵等因素,很容易落入俗套的形象设计中。
每一个品牌追溯根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是品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法国著名的丝绸世家玛可罗尼(图4),在整合自己品牌形象同时,出于对品牌文化内涵的重视,将具有代表性的本地元素法兰西玫瑰运用到品牌形象当中,从品牌标志到它的专卖店设计都散发着浓郁的法兰西玫瑰浪漫气质,体现了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底蕴。苏州羿唐丝绸在探寻本地元素的基础上,挖掘自身品牌的优势,将苏州文化特点象征化、符号化传播给社会大众,这些形象不仅引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和认知,传达了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也使品牌的视觉形象显现出明确且统一的完整文化印象。每个品牌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个性魅力,苏州丝绸品牌的形成必须要依靠品牌独特的内在文化特点,挖掘其独特的精神文化气质,将本土元素恰当地融合在企业形象当中,才能开发出具有苏州特色的丝绸品牌。
3.3 注重系统化的本土元素形象挖掘
品牌视觉形象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系统化是关键因素。在苏州众多的丝绸品牌当中,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然而很多企业脱离自身品牌文化个性,盲目跟风,只是把本土元素当成一个代表性符号随意的使用,或者是将元素没有规划性地放置在单一的包装形象当中,缺乏系统性,给人一种没头没脑的形象。纵观目前国际知名品牌的视觉形象运用,都非常注重系统化的元素的挖掘。
系统性要求视觉形象的所有元素,风格形式相互和谐统一,以及在不同载体上的运用都要呈现统一的视觉状态,体现品牌视觉形象传达的一致性。万宝路品牌的成功依托于准确有力的品牌系统化表现,使品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视觉形象。从它独特的口味作为出发点,将品牌定位为拥有男子汉气质的香烟,围绕着这个定位,将本土元素――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西部牛仔”融入整个品牌形象当中,无论是产品包装,还是广告宣传,这种牛仔形象―直贯穿于整个品牌形象当中,显然它并不是单一的牛仔形象进行简单复刻,而是从西部牛仔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考虑,提炼出不同的元素,将西部风光,牛仔的生活印迹等生动的展现在产品包装装潢中或广告传播中,通过这些系列化元素的组合,使消费者认识到了品牌并不是单一抽象的形象,而是具有系统性,叙事性。这种完整的系统性确保了万宝路品牌的清晰焦点,使它有别于其他的竞争对手,最终取得胜利。因而只有将一个品牌的视觉形象运作当成一项系统化工程,找到这个系统当中最核心的价值,围绕着这个核心价值,运用各种手段来整合展开,使品牌创建强烈的持续印象,才能反复增进消费者的印象和记忆,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企业文化形象设计范文6
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有“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独特的经营理念。虽然没有体现出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它起着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功能和集成能力。后来,作为一个客观的认识,人们对精神刺激和物质激励的使用作用,导致这些企业文化逐渐下降。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在国有企业中滋长。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氛围。
一、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第一,注重形式,忽略内涵。
这是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中哲学和文化层面是位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它是最高级的核心、最关键的环节、法规和制度层面的中间层、最日常的执行层面。位于最外层的是物理和技术方面。水平代表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表象。因此,文化活动、口号、法规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形象设计都只是表面表现。如果只是表面上的形式而没有表现出内在的价值和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只能被写在墙上,挂在嘴上,并没有实际意义的,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能为促进企业文化力的形成而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第二,片面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管理。
在我国现有的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表现在领导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只是把企业文化作为党委宣传部门、工会或行政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不仅没被集成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而且还将其与企业的中心工作区别对待,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将它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看,也不可能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任务,使其缺乏统一规划。企业文化往往喊一件事,特定的管理又另外干一件事,以此覆盖了文化所喊之事。从而导致外部宣传口径、选拔和任用机制、激励考核体系与企业文化相违背的情况。事实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渗透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激励机制、起着企业战略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与企业的环境变化相适应,是不可以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的。
二、国企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确立国企企业文化战略目标。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创造独特的企业文化,精益求精,以达到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而提高凝聚力和行动机制。在外商投资品牌资产的内部形式中,企业已成为全国领先的品牌,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
在国有企业文化中,创建战略规划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计划。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助于确立一个明确的目的感,可以提高其有效性。国有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的原则应该是尊重客观事实,将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创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统一实现计划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文化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做到具体化。首先,确定企业文化的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目标和意义,提出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调整到文化建设的趋势;二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定位,系统地分析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值,它是既要体现企业的特点和时代精神,同时也要为所有员工和社会所接受;三是提出的想法和文化目标的建设,以企业价值观为中心的业务在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文化和其他精神信仰和文化目标;四是建议文化目标的进行,优化和整合现有的企业行为和规范;最后,图像文化的目标,结合企业战略目标,清晰明白图像文化要达到的目标,使公司的品牌资产增值。
第二,优化企业形象文化。
在我国不断优化的企业文化中,要求一个好的企业精神是可以在服务和办公环境中得以体现的,同时好的办公环境和服务态度是展示企业风采、宣传企业形象的两个重要渠道。在商业服务和办公环境建设中,必须依靠企业视觉识别元素。并加强公众对企业视觉的识别力,传达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塑造整体统一,内外一致的企业新形象。
第三,综合性企业行为文化。
加快内部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资源分配机制及其监督和评估机制的效率。为了有效地实现统一的价值目标、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服务集成和过程管理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等。达到改造、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