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1
摘 要:学生思维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国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结合了小学数学教学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外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国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曾经说过,我国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由此我们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对学生个人发展以及民族进步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数学是学生思维能够得到训练的主要学科,这取决于数学教学本身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的教学成功与否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教师教学思想的突破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前提
教师教学思想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严肃的乌鸦式的教条学习,还是一种自由交流,自由思考,大胆想象,善于发问的学习情境。前者是应试教育的有效方法,但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并相互交流,积极主动去追求知识才是当前小学老师应该做的。正确的小学教学思想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1.创设善于发问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不严肃,不呆板。老师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应注重问题结果的对与否,应当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难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颠倒以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注重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没有严格的对与错,只有简单还是复杂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片面去追求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因此问题的多样性解决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求不规则的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我们通常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将不规则多边形切割成2个或多个规则的四边形或三角形,算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然后求出总和。另一种思维就是可以将不规则多边形补成一个规则的多边形,算出总面积,最后再减去多加的面积。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应该让学生们去学习去接触。至于怎么去“割”,怎么去“补”又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孩子们去大胆思考,大胆提出来,哪怕显得有点麻烦,但对孩子们创新思维的锻炼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注重实践,让学生动起手来
思维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因此思维来自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几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当多让学生们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大胆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实践中的学习往往印象较为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能力。因此注重实践,也是正确教学思想的内容之一,教务工作者应当多注重实践,多让学生动起手来。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
所谓思维灵活能力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却不会解决同一类问题。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略加改动,却又无所适从,这些都是反应了学生思维灵活能力弱。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让他们懂得“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举一个例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出一个题干,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不同的学生去解决,在该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会被调动起来,去想问题去解决问题,问题的多样性以及解决方法的多样性都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思维灵活,是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它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习不呆板,可以更有利于接受其他的思维训练。因为思维灵活不仅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内容之一,也是必要条件之一。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训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墨守成规,能独树一帜,能从新的角度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正因此创新思维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务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能力
探索是学生寻求新知的生命线。学生学会探索就象征着学生们接受新知由被动的教学转变成积极主动的追求知识。探索属于创造性的思维,而这些创造性思维的锻炼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在不断的探索中锻炼自己的探索能力。例如在讲解数学“通分”内容时,我们比较3/4与4/5的大小时,我们有很多种途径去解决这个数学问题:(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1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先自己探索,先不讲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去自由思考,最后去总结去对比,哪个方法更有效更快一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上,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努力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从大量而繁琐的数学材料中总结出问题的本质所在。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我们教务工作者慢慢引导,慢慢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只有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才可以得以形成,否则总会摸不到事物的本质,即使思维发散,思维创新,也是徒劳无用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宏伟的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国的教务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相信随着我们大家的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训练,全方位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一个有效的训练。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与民族的进步贡献他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2
一、巧妙设计,让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首先要开放数学教学,以人为本让思想开放.学生是需要发展的人,教师心中必须要以人为本,正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情感个性的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或教学过程的运作等,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有问题让他们问,有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
1.用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即通过合理设计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多角度的发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 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因此,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
2.以变化求得思维的发展
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班上有49个学生,我可以作一次惊人的宣布:“班里一定有人的生日是相同的!”让学生不可置信,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生日不全相同的概率又是多少.达到变化问题促进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以恰当的评价激励思维的发展
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梯形吗?有个学生认为不可能是梯形.老师此时要反问学生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可能得到平面图形有哪些呢?由学生思考后规纳正确的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所以这位同学回答是错误的,因为梯形本身就是特殊的四边形.
二、精心组织,让思维发展
1.让思维在兴趣中发展
教师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后,通过巧妙的引导,就会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新课之前,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然后用游戏中的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主题,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探究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点拨与促进就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序发展.
2.让思维在情境中发展
相应的情境会孕育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火花往往是在问题中绽放的,个人的智慧就是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的.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疑和问的产生实质上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产生.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做些开放性的习题.所谓开放性题目,就是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或者解决的方法不唯一的习题,它对于激发创新意识,拓展发散思维有独特的作用.在中考题中,也有不少这例型的题目.教师在数学活动课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材料或开放性题,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自由讨论,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受传统的束缚,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科学引导,让思维形象
1.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教材对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应用题解答等基础知识,基本上都只给出一种操作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吃透教材,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操作学会解决同一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智力.
2.让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并展示图形、抽象知识等的变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通过看与想,形象的理解知识的生成与变化过程.让学生用语言表述看到的现象,再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笔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问题如何破局浅谈管见,仅供商榷。
一、明确数学教学重要任务 提升创新力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如是明确。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内容虽简单,无严格推理论证,然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贯穿数学教学过程 强化再生力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注重计算练习教学 催生驱动力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需要,且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4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很多问题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获得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使其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数学技能完美地结合,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提出一些观点,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数学综合能力。
一、从自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从学生的自学中进行。开始时,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在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问问老师或同学。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自学要求和思考问题:(1)自学课本第100页例1(从顺数第三行到倒数第五行),边看边思考;(2)例1中的两个图形各是什么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比比看;(3)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互相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议论、质疑、操作,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二、在探讨中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新知阶段,教师重视加强操作感和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七册52页例2“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在结合计算这道题复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教师把板演竖式中的积擦去,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2,如下式:使学生呈现新问题。接着,教师提出自学探讨问题:(1)现在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应该怎样继续乘下去?(2)乘数的百位上的数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乘的,它是怎样去乘的?(3)它和用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百位对齐?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在展开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议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从说理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启发学生看图用准确简炼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两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四、从训练中培养灵活思维能力
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课堂练习。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过一个新知识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这几个方面精心设计练习:(1)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2)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3)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4)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从评讲中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学了例题后,教师都要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学生练习完后还要组织评讲,让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基本原理对每种问题先作出肯定或否定,然后再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有根有据地说明理由,这与引导学生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一样,都是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
六、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选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2]张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思维方法;思维脉络;动机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3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18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坚持和训练的过程。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始终将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因为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内在动机。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思维动机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联系学生自身具备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主动提高的内在动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自然会全身心地投身到各项数学教学活动中。因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帮助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渗透于他们知识发展当中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除了考虑它原有的知识重点,还要联系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做到新旧连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起点,也是转折点。
(一)引导学生抓住数学思维发展的起点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其中包含的知识脉络前后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在数学教材的编排当中,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的每一个单元的知识,它们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因此,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由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开始投入到数学思维的发展当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思维训练的起点,设计适合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的思维起点,逐步促进学生各个层次的思维发展,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初始就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思维起点,以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设置不同的思维起点,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有条理。
(二)引导学生抓住数学思维发展的转折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学生思维的障碍点。教师要在这个关键点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困惑与不解进行疏导和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转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找准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并施以援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克服他们自身在关键点的思维障碍,从而起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发展。因此,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思维的脉络,准确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和转折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时,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然后转化为已经掌握的数学问题,从而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个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比如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
(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或者综合来进行的。分析就是将已经掌握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自己的知识体现中分解开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分析一般是由数学问题本身入手,逐层剖析,依次递进,指导分解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条件为止。综合就是要把单一的数学知识整合到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当中,由提出的条件入手,发现单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清晰的数学思维脉络。当然,在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分析、综合,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思维效果。
(二)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41-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训练是重头戏,教师要重视结合教学不同环节流程渗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思维更加拓展、学习更加高效。
一、注重培养学生课前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课前环节的作用,一味地将教学局限于课堂40分钟之内,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预习方面的要求,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鼓励学生对照教材例题,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发掘其中解题规律、蕴含定律,尝试自己通过独立的思考来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一方面的训练,先让学生尝试在教师没有讲解的情况下突破学习难点,这对思维训练具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独立思维摸索出解题的初步思考路径与解决方法,养成较为独立的思维习惯,这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探究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学习内容。由此可见,课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抓手,也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学习内容,为课堂探究打下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课堂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思维发散程度如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教学实际效果息息相关。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其中较为常用的是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分析题目,从不同切入点着手开展解题,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最终同样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尤其要重视这一方面的训练。例如,两支工程队参与同一项工程,工作效率不同但是在相同时间内合作完成了工程量这样的题型。题目中要求工程总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两个工程队每天的工作量乘以天数这样的常规方法入手,也可以通过两个工程队各自完成多少工作量,然后相加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工程队每天工作效率之比,从一个工程队工作量推算出另一个工程队工作量的方法。不同的解题方法都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解题思路,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与拓展,这对于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训练思维敏捷程度和拓展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后环节的引导,通过布置书面作业、能力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多种方式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后开展作业或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一方面要回顾课堂上所学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充分优化与调整,选取最为恰当的解题方法。世上成功路有很多条,对于数学学习也一样,关键是寻找效果最佳、最能够实现学习目标的路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创新,鼓励他们在现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较快。
四、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迁移思维的能力
数学学习规律源自于生活,也可以用来指导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抱着课堂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将数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情境问题与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生活运用的探究与尝试。例如,在学习了比例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木棍投影计算两者比例的方式,在生活中寻找一些较高的物体计算其高度。如楼房、大树、电线杆等等。运用正常的方法难以测量其高度,而运用比例的知识,这些物体的高度测量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学生可以通过同比计算的方式很轻松地算出这些物体的高度,这是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有效运用的典型案例。像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思维、积极尝试,使数学成为生活的数学、有用的数学、身边的数学,进一步提高实际掌握效果。
五、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梳理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理念提出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其中总结梳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点拨,让他们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与归纳学习经验。无论是提高计算准确率方面,还是解决一些运用问题的思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讲解的方式方法上总结出更多的方法,梳理出自己是如何高效学习掌握的。这些方面的经验技巧对学生而言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学生还要结合具体学习体会在班级进行经验交流,在探讨中相互借鉴、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形成总结梳理的思维能力,既可以不断提炼学习的技巧方法,也能够从他人经验中消化吸收,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促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思维能力训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提高思维敏捷程度、全面性和深入性,同时也让良好的思维习惯伴随学生成长,这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