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宣传红色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宣传红色文化范文1
红色旅游资源是开展红色的载体,也蕴涵着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所谓红色旅游文化,是指革命老区的历史、革命故事、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地方文献等等一些增加红色旅游色彩和价值的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即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涵的“文化,它是一种精神的承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
一、当前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化发展使红色旅游文化认同受到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整个社会经历着市场化、全球化过程。市场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流动,也带来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流动。个人文化、炫耀文化、过度消费文化、金钱文化等对当代旅游者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旅游者在很大程度上排挤了红色旅游文化历史记忆的空间。同时,红色旅游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忘又进一步导致当代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的陌生。在当代旅游者的眼里,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遥不可及,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
(二)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缺乏新意
在不少红色旅游景区,“一桌一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的尴尬现象屡见不鲜,红色旅游文化有“名”无“实”。红色旅游发展中有重硬件、轻软件现象,部分红色旅游景区产品陈旧、功能单一,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一些红色旅游文化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等,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三)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过于功利化
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人曲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质,导致红色旅游文化在个别地方沦为实现世俗的功利需求的工具,一些人为了追求商业利润,片面追求“卖点”,不惜走向庸俗、低俗与媚俗。如黄山一景区推出一红色旅游项目,重现时期“鬼子进村”场景,游客可以购票扮演鬼子、汉奸、“花姑娘”等角色。红色旅游的过程,不仅是游山玩水的过程,更是人们学习知识、感知历史、提高修养的过程。文化是需要沉淀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直接影响到当代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吸纳。
二、增强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心理认同的思考
心理认同是指人们在认知、情感及行为方面对事件所要表达的意义的认同程度,主要包括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在开展红色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旅游建设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旅游者心理认同的重要性,最大程度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心理认同度,增强红色旅游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理性认同:打造精品
打造红色旅游文化精品,是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心理认同的基础。然而由于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模式雷同,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承的效果。因此,各地在开展红色旅游文化时,要追求主题化的发展,打造精品。譬如江西瑞金――共和国的摇篮,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等等都有明确的发展主题。为了使不同主题的红色旅游文化深入人心,得到有效传承,在开发红色旅游文化时还须不断创新,借助重大历史事件和特殊纪念日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定期举办红色主题会展或表演活动,宣传红色文化,从而极大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触及旅游者的心灵深处,促进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心理认同。
(二)感性认同:增强体验
红色旅游文化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但毕竟当代旅游者与那个历史年代相距久远。加之红色旅游又常常以橱窗展示、静态观赏等为主,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较少,游客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知缺乏。为了激发游客对红色旅游热情,扩大传承群体,应将红色旅游文化开发与体验参与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还能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扩大宣传范围。江西卫视举行的“中国红歌会”这一大型电视活动,不仅唤起了人们的红色记忆,而且有力宣传了红色旅游,为其发展开辟了新的形式。如果在红色旅游地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使得作为主体的旅游者始终都在积极参与,那么其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旅游者得到积极地情感体验越强,对红色旅游文化的认同就会越深刻。
(三)行为认同:创新传播
创新传播方式,跟进旅游者的时尚潮流,是增强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心理认同的媒介要求。对于旅游者而言,在一定意义上,传播方式是否新颖,是否贴近旅游者的日常生活,是否符合旅游者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决定了内容对旅游者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决定了红色旅游文化的效果。因此,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教育贴近旅游者思想实际。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旅游者获取各类资讯、抒发感想、分享体会的虚拟的个人空间。旅游景区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qq、微信、微博等方式,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是红色旅游文化贴近旅游者生活,贴近旅游者思想实际的最便捷、最有效的信息途径。
如何宣传红色文化范文2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境内,少部分位于宁冈、遂川等临县内。被誉为是“中国革命摇篮”的井冈山,是我国红色旅游的名片之一。依托“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壮大,全力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旅游品牌。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开发时间相对较长的景区,虽然已经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营销方式上仍比较呆板。为了在激烈的旅游竞争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文化营销在经营中的应用,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井冈山旅游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一)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旅游竞争浪潮,各个风景名胜区都在争取最大的利益与客源市场。江西省的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的三清山、道教72福地之一的龙虎山、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等等。这些景区不仅在江西,而且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井冈山风景区如何在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景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虽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较快,但部分景区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景区的同质化严重,景观建设、游乐项目基本相同,没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如何来区别其他景区突出自己的特色,景区的文化因素是关键之一。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在建设和开发中应充分挖掘景区的文化资源,突出景区的独特文化特点,实现景区的文化差异性,从而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二)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的要求
在旅游的发展初期阶段,旅游者对旅游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的描述:“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下车拍照,上车睡觉”。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旅游景区的经营思维局限在自然资源、旅游硬件的开发上,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偏向于走马观花式的风景欣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已逐步由低层次、单一化、雷同化向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当消费者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高层次的需求又都折射出文化的内容,旅游者消费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具有“文化性”,旅游者旅游目的不仅在于欣赏旅游自然风景,更重要的希望是体验当地风俗文化,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也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旅游硬件建设为中心的经营思想,适应旅游消费的需求变化(由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加强景区的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旅游品牌建设的必然选择
品牌以其蕴含的独特价值(品牌附加价值)而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品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是心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品牌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识,增强满意度。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品牌的识别功能非常重要,不同的旅游景区往往通过品牌来展示自身的独特性。文化是旅游景区创建品牌,区别于其他景区的关键要素。要加强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文化营销是必然选择。文化营销针对消费个性化的客观要求,利用文化的强大渗透力来适应不同顾客的心理需求,对其消费欲望进行有效影响,赢得顾客对旅游的文化认同,确立并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提高附加价值,突出品牌特色。因此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要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应该思考如何来挖掘自身的文化,如何有效的开展文化营销,通过文化和品牌来展示井冈山自身的独特性。
二、井冈山文化营销策略
(一)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可以有多种文化,但在众多的文化中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等一批老革命家来到井冈山创建了千秋伟业。井冈山因为历史的光辉,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气候湿润、风景宜人,是避暑疗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之地。当年郭沫若游览井冈山时曾感慨万千,挥毫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井冈山孕育于千年历史的古“庐陵文化”之中,古村、小桥、流水,文天祥纪念馆、陂古村落群,“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的江南文明水乡……处处都有着古色旅游的独特魅力。井冈山中心景区茨坪,是一座宁静、典雅的花园式小山城。洁净的街道,参天的大树,悠闲的步行街,静静的挹翠湖……有趣而雅致的婚礼习俗,别具特色的风味饮食都让人印象深刻。对于井冈山的多种自然与文化资源,井冈山景区确定以“红色文化”作为主要文化特色,以“绿色观光”、“蓝色休闲”、“金色成功”、“古色民俗”四色来支撑“五彩井冈”的文化营销宣传。
(二)旅游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井冈山景区为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差异化营销:首先,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第四届“江西省红色旅游博览会”在井冈山博物馆广场举行,博览会为游客呈现了一场旅游产品盛宴,让到场的每位游客着实体验了一次。南瓜汤、红米饭、小米加步枪……让游客忆苦思甜,重温革命路。这让每个来井冈山的游客都不忘此行,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具有切实的促进作用。其次,利用实景演出进行宣传营销。大型户外实景演出《井冈山》是由近600名农民演员组成的一台用大场景、大场面营造震撼、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的红色文化演出,悠扬的音乐、炫目的灯光、冉冉升起的巨旗、硝烟弥漫的战场让游客在现代表现中重温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三)文化资源整合化
旅游景区的某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丰富性、多样性的优势,也有旅游资源市场面较窄的劣势。为了能更好地营销旅游产品,将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优劣势互补,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也是很好的办法。旅游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从单一依靠风景转变到依靠文化、进而依托整个旅游景区文化资源进行发展,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活动相互融合,适应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文化旅游格局。红色旅游是井冈山旅游的优势,全国革命圣地屈指可数,西柏坡、延安、湖南韶山、嘉兴、遵义等地虽然也是国内有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但是其资源与井冈山不能相媲美。井冈山旅游线路的开发可以整合井冈山独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开展“五彩井冈游”。另外井冈山的景区开发中以“红色文化”中心,整合景区的“绿、蓝、金、古”资源,建设绿色观光、蓝色休闲、金色成功、古色民俗的“五彩井冈”景区格局,促进景区的全面发展。笔者以为,应该把井冈山的由来、独有的资源及历史人物故事制作成音像影像制品,在景区游客中心内不间断地向游客播放,或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宣传,让游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查阅多媒体资料,并制作成一系列出版物(书籍、画册等),向游客免费提供,加深游客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四)旅游产品精细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欣赏品味普遍有所提升。其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每位游客到达景区之后都希望得到不同于以往生活或者其他景区的旅游体验。井冈山不仅通过灯光、舞台、高科技手段使历史活了起来,还通过引入观光、休闲、娱乐、生态等旅游产品来弥补红色旅游的不足。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要真正做好文化营销,必须立足于“红、绿、蓝、金、古”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让景区充分认识到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这种文化附加值应该是基于该企业文化的,面向目标市场的各个文化阶层的消费群体而且能给这些消费群体带来效益的文化附加值。这样,在文化差异存在的前提下,让企业文化理念凝结在产品中,渗透于促销中,表现在品牌或者商标中,满意于消费者需求中,这样的文化营销是真正成功的文化营销。
三、结论
如何宣传红色文化范文3
关键词 网络营销 都市农业 黄陂区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Urban Agriculture Network Marketing in Wuhan Huangpi District
WANG Jing, GUO Daomeng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100)
Abstract Taking Wuhan Huangpi district as object, analyze in the Huangpi district urban agricultural network marketing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discussion on how to carry on marketing promot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to improve visibility through the Internet, mainly including building propaganda platform, website optimization, brand promotion strategy, promotion strategy, etc.
Key words network marketing; urban agriculture; Huangpi district
1 都市农业涵义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服务城市、依托城市的农业,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提供优质的鲜活农产品可以满足都市消费需求,并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都市农业为都市居民提供亲近大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与娱乐的场所与机会;都市农业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充当都市的绿化隔离带、为都市人们提供宁静的生活环境。①
2 黄陂区农业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善
黄陂位于武汉市北郊,是武汉市耕地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区。该区依靠农业大区优势,努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举措,着力构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黄陂区以资源为依托,构建乡村休闲产业体系:有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武湖农场、福地山庄、胜天山庄等区域;黄陂区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构建农产品加工体系:有“天种”瘦肉型出口牲猪种子繁育基地、小龙虾特色水产板块、木兰品改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罗汉兆丰科技农业园等特色基地。
3 网络营销滞后制约该区都市农业发展
(1)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宣传黄陂都市农业信息的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例如武汉农业信息网、黄陂新闻网、木兰胜天,黄陂区新闻网更新都市农业信息还是2009年的,信息很陈旧,网站维护没有做好。(2)网站百度权重比较低,百度收录数量少,反链数少。据分析,黄陂区都市农业网站90%百度权重在3以下,65%百度收录数在1000以内,表明网站优化没做好,致使网站访问量低,从而会导致订单量也少。(3)网站信息不全面、网站知名度小、客流量少。旅游网站信息还比较全,但是农庄网站缺少吸引人的图片,有的对黄陂区都市农业的具体情况介绍较少,不足以吸引消费者点击、预定,进而参观、宣传。(4)有的网站过于花哨,让人眼花缭乱,进入网站,会有很多移动广告,对消费者浏览网页造成很大影响。例如黄陂旅游网,铺天盖地都是移动图片,这会影响网站浏览速度,降低消费者网站体验满意度。(5)针对黄陂农庄、田间超市的独立服务网站或是专门信息提供网站比较少,很多都是从武汉网站或是其他网站进入。网站对木兰系列的特色景区宣传比较多,但是黄陂的殷商盘龙文化、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不被人们熟知,其他休闲农业宣传力度不大,影响力蛮小。
4 黄陂区都市农业网络营销策略
4.1 构建黄陂区都市农业宣传平台
(1)建立独立站点来宣传黄陂区的都市农业,包括黄陂概况、黄陂都市农业发展状况、黄陂田间超市、黄陂休闲观光农业、地图导航、黄陂特色景区等信息。子栏目包括产品信息、用户服务信息、促销信息、销售信息包括网络销售,网上定购和售后服务、公众信息。②让客户进到网站能够详细了解黄陂的都市农业状况及特色服务,并产生预定,参观的消费行为。在首页设计上采取虚拟实境的手法设立虚拟农场,使消费者如同进入实际的农场一般同时农场的农场品、观光风景可顺应时间、季节、促销活动、经营策略等需要轻易快速地改变设计。③
(2)在网站建立好的基础上,可用传统媒体宣传网址,即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进行广告促销,同时通过官方认证微博、微信、博客、论坛、贴吧、邮件等展开营销活动,建立黄陂都市农业社区,方便消费者了解黄陂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播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网络营销要很好的跟传统营销结合起来。
4.2 做好网站的维护和优化、提高网站排名
(1)网站做好以后要注重网站优化工作。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运用组合关键词,防止关键词堆砌,例如黄陂区特色都市农业观光旅游胜地。不仅要在标题中使用关键词,还要充分利用keyword和描述增强关键词的组合,提高网站的搜索率。增加网站的外链数、外链来源网站。网站需要相应的图片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但不能太花哨,尽量减少移动网络广告的投放。(2)网站建好之后要注重网站维护,及时更新农业信息,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色农产品推出,特殊节日更新促销信息,对黄陂区的都市农业的各个特色景点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信息更新。
4.3 以宣传特色文化旅游的内容策略打造黄陂网络品牌推广
(1)以木兰文化为依托打造“一线八景”旅游特色,即: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古门山、清凉寨、云雾山、大余湾、天子山,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网站知名度。由于人们对黄陂木兰很熟识,但对其他景点不一定熟知,所以采用这种产品组合策略对品牌特色进行宣传营销,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木兰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一线八景以其极度集聚的特色可以吸引到不少的观光旅游者。网站可以通过虚拟实景的方式让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体验,从而产生实地游览的欲望。
(2)利用黄陂的殷商盘龙城文化、“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红色的土地文化这些特色文化来吸引游客观赏,体验黄陂的农家山庄和特色景点。网站上可以设置一个版块来介绍黄陂的特色文化,介绍殷商盘龙城文化、“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和红色的土地文化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应的特色景点和服务。这些特色文化将会是黄陂光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品牌推广可以增强网站的知名度,增加网站点击率,提高网站的排名和权重,进而提高转化率。
4.4 以特色活动为依据的促销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点击浏览
建立会员制,对会员实行优惠折扣。建立农园俱乐部,吸引消费者的亲戚朋友加入,针对特殊节日举办各种活动,如“桃花节”“劳动节采摘活动”。④让顾客参与,使其加强对网站的了解;如网上竞赛、问题征答、抽奖活动、销售产品排名、申请优惠卡、成立网上俱乐部等。实行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摘农家果、游农家园、享农家乐”的一条龙农业观光旅游链促销活动。⑤黄陂区在利用互联网展开网络信息服务时要将节日活动与农业产品相融合,注重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借助活动的高质量来吸引消费者。
注释
① 赵涤非,闰正平.都市农业的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6):48.
② 郭萍.惠东制鞋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网络营销问题,2007:47.
③ 甘伟,周卫华.我国汽车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网络营销问题,2009(2):256.
如何宣传红色文化范文4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在市场化运作,高校品牌的塑造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竞争力成为重中之重。一个良好的形象和校园文化是高校实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是赢得社会的肯定和信任,赢得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喜爱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围绕着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和校园视觉形象设计上的定义、内容、特点等方面阐述笔者的一些看法,以求和读者一起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形象建设的思路和过程。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形象设计;视觉艺术;设计研究
一、高校形象设计的现状分析
高校是一个有形和无形的要素综合体,有些学校的建筑外观设计和风格、教学理念、学生质量等能给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有的学校注重办学精神、校风学风等无形要素的挖掘和提炼,然后进行整合设计,塑造出能够打动人,让人能记住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百色学院形象设计现状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市场的运行机制对高等学校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同时为了实现“十三五”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关键时期,深化教学改革、加快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百色学院正处于转型阶段,那么打造百色学院形象也是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而高校的办学定位、内涵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百色学院坚持“老、少、边、山、穷”的地区办学,处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上,应打造出百色学院自身的新形象,以赢取更多的优势机会。学校的形象设计直接的把第一印象展示在公众的眼前,让社会大众了解学校,提高学校的名气,创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最终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因此,重视高校形象设计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目前,百色学院正处在转型和发展阶段,区域竞争和国内竞争一直存在,面对竞争,学校要不断加强形象设计。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百色学院校园中开始重视形象宣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校园内已经增加了一些富有色彩的引导牌,完善了各部门、各科室、各教室等地方的引导牌。但这些视觉元素的设计上并没有结合百色学院的办学定位及特色进行设计,且每个部门或者其他地方的公共视觉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理念,这样给受众的印象不会深刻。值得高兴和一提的是,在2017年,由宣传部和招生就业处及美术与设计学院共同承办了学校的招生录取通知书、招生简章等设计,要求从百色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着手,体现学院的精神,从这一举动,就说明比起以往更加重视学院的形象设计。
(二)百色学院文化建设现状
一个浓郁、优美的育人文化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能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积极、富有正能量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而高校校园文化包括了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学校的办学精神、学术文化、校风和学风建设等。同时,还包括了物质层面上的建设,如校园环境、学科科研仪器、建筑风格等物质要素。另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包括了学术水平、师资水平、学术活动等行为层面的内容。因此,一个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校园绿化和人文景观的建设都需要走特色化道路。
二、百色学院形象设计分析
打造百色学院形象设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的问题,是学校留给社会大众的第一印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更是一张蕴含了学校文化的名片。为了更好地诠释百色学院整体宣传形象、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内涵,提升师生的自豪感,让学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应导入CIS系统(COrporateIdentistySystem),通过对大学的办学理念、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将办学理念、办学精神等文化思想融入到设计中去,用视觉元素进行体现,突出学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一)形象设计的由来
形象识别系统的提出源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德国的AEG公司,在系列电器上使用统一商标作为CIS的发端,于是CIS战略从60年代在欧美盛行之后,传入日本,而我国的CIS是在80年代企业开始导入,先从台湾开始,后引入大陆,最早由太阳神、健力宝等企业导入,受到大众的认可,企业形象提升迅速。百色学院处在边疆民族地区,有着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在百色学院的院徽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如壮锦、绣球、铜鼓等文化元素作为造型元素,设计一套辅助纹样,辅助纹样将运用在百色学院所有的应用系统中,如文件袋、信封、邀请函、大会汇报PPT模版、名片、教职工服饰、学校导向牌、证件、档案袋、网站宣传、宣传标语、校车等等。形成一套完整的VI(ViSualidentity),是把反映企业内在理念标志转换成企业员工和广大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符号系统,如企业的标志、图案、广告语等,形成视觉形象的视觉化、符号化。目前,百色学院的标志相信大家都眼熟了,但是学校的形象图案没有形成一个固有的,具有传播力度大的元素,这是进一步要设计的成果。
(二)百色学院实施形象设计要因地制宜
CIS对企业理念与形象的总体策划与设计,是企业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CIS能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能最大限度的让受众认可并记住该企业。企业CIS的策划与设计,越是民族的越能在民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民族特色走向世界。百色学院如果能在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效的结合起来,做到信息统一化、标准化,能体现学校的个性,形成高校独特的风格,通过学校的活动进行传播,最终在广大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来,从而百色学院的文化建设也随之树立起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设计要素与百色学院的精神融入在一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设计简洁明了、能清晰的识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二是导向体统要完整,现在只有标志,这以上阐述的设计元素间设计出整套的符号,但是各二级学院又有整体又有自己专业的特色,把各二级学院和整个学校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小到教室的功能牌都要有统一性;其三是要有层次结构,任何系统都会有层次感,把学校、二级学院、部门、教室等以及楼与楼之间的功能牌,有序、有层次的展现出来;其四是设计的趣味性,有生活区、教学区、办公区、娱乐区等区域,这些区域的校园导向系统可以加一点趣味性,让整个校园充满青春、活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每所高校都在建设、都在提出这个概念,且都在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专家和学者也提出了很多观点,包括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文文化四个方面。学校都在思考如何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的文化互动来凝聚大学精神去构建和谐的校园。百色学院以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活跃、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如“红城讲坛”学术活动,百色学院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用社会和时展的需求,精心和组织开展了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红歌比赛”“千人书法”活动,再如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2017年组织的坡画艺术节等等,通过特色的活动,以弘扬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为主题,促进专业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四、百色学院导入形象识别系统UIS战略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校中迅速发展,学校之间的竞争加大,视觉形象设计成为高校塑造自身形象的武器,不同的大学有自身的视觉形象设计的特点和个性。独特和富有个性的视觉形象,能唤起人们对学校的记忆和关注。而高校的视觉形象设计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应该在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管理、专业等特点的体现。
(一)提升学校的文化价值
纵观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发展历程,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把学校推广出去。百色学院经过79年的成长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的“石墨精神”,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也是我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审美价值的提升
一个好的视觉形象符号,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审美需求基于马斯洛的人性需求论也是人必须的要求。如我校的有精心设计的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景观、绿化,能让师生员工在其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审美教育。如百色学院融入红色、民族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也是国内唯一的一个设计角度。楼牌的设计同样可以借鉴壮族民间的艺术手法,让视觉符号特色化,提升审美功能。
(三)加强教育功能
高校本身的环境就是一门教育的隐性课程。审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全面,学校的建筑、人文景观应该是教育的载体,反映学校的历史,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如雕塑、文化墙等等,这些自热与人文融合的景观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内容,是独特的课程资源。就好比现在百色学院的校史馆,成为课程资源,当然这只是学校的一个局部,应从整体上把人文景观塑造出来,让教育功能实现的更加好。
(四)赋予学校独特的神韵
学校处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百色的革命精神随之也感染着百色学院的每个人,学校的视觉符号结合这些元素融入其中进行展现,百色学院的精神神韵能有效的体现出来。
五、结语
从企业管理中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转化到高校形象提升基础理论建设中,为高校形象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高校形象建设研究可以增强教育管理机构的导向力,使高校的形象建设有理可依,有律可循,从而增强学院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此次的阐述使百色学院视觉形象研究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详细设计思路。同时,为学术界探讨特色文化如何通过UIS理论来传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和领域。一来有助于推动地方传统文化和革命性的传承保护;二来研究百色学院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帮助学院理清形象塑造思路,找准形象建设的方法,增强竞争能力,突出个性,彰显特色;三来使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福阳.校园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意蕴[J].福建教育,2013,(Z8):29-32.
[2]何俊强.校园视觉系统设计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3,(22):98-99.
[3]王福阳.安德烈亚斯于贝勒导向系统设计[M].出版信息不详.
[4]陈晓环.大学校园品牌形象设计的整合策略研究[J].设计,2015,(04):138-140.
如何宣传红色文化范文5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提升策略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决定力量,而且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Soft Power)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流行关键词,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位于江西南部的赣州是国际历史文化名城,先辈们在开拓赣州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是当前赣州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坚持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大力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是其必然选择。
一、赣州文化软实力现状
虽然赣州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相比还相对落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与赣州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相比还不相匹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具备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
赣州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是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然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没有转化成现实影响力,没有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较为明显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赣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也还尚有差距。赣州已进入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作为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赣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强、文化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比较突出。2010年,赣州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6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57%,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程度偏低,这已成为提升赣州文化软实力的重大瓶颈。
二、提升赣州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1.科学确立和实施赣州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整体规划和战略
现阶段,很多省市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努力发展壮大本地区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纷纷提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战略构想和文化兴市、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赣州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发展对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在全市树立“文化兴市”和“文化强市”理念,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扶持和投入,引导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要以规划为龙头,统筹考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构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平台。
2.积极培育有赣州特色的文化产业理念
文化理念支配着文化行为。从总体上看,赣州缺乏内生的文化发展理念。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他们将中国各地区文化活跃程度划分为高活跃地区、一般活跃地区、不活跃地区和沉寂地区四类,而赣州属于不活跃地区。作为江西第二大城市,赣州有必要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更应该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3.倡导改革创新,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动赣州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的转变,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文化产业,增强赣州文化总体实力,精心培育具有赣州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脐橙文化和民间文化等赣州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4.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推进文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技术基础,开发和掌握一批对文化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品牌,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技术在网络报刊、电子出版、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中抢占先机,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电子化、网络化。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提升和展示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表现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5.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为赣州文化发展提高人才保证
文化人才是文化创意的源泉,是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第一资源。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快形成有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培养、选拔、引进、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机制,突破文化发展的人才瓶颈,吸引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前来发展文化事业和兴办文化产业。
6.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对外宣传,增强赣州文化的影响力 (鄱阳湖)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播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市政府应加大投入,运用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和高新技术,不断提高赣州各色文化的影响力。互联网是新型的传播手段和载体,具有高新、快捷、形象、受众面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我们应加强互联网建设,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赣州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熊扬勇.论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战略路径[J].理论导刊,2010,(2):26-29.
[2]睿.南昌文化软实力基础分析与途径选择[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6):112-114.
[3]杨忠华,唐勇.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9,(10):76-78.
[4]温焜.以文化软实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J].农业考古,2011,(6):6-8.
如何宣传红色文化范文6
始终高唱主旋律。红色经典革命歌曲承载着光辉历史,塑造着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英勇奋斗。许多歌曲都成为不朽的经典、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红歌会”坚持演唱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导演组严把曲目关,使红歌会始终高唱主旋律。而且“红歌”的概念也有所拓展,除战争年代经典红歌外,也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各类昂扬向上、进步健康的歌曲,如《爱我中华》《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等。据统计,红歌会共演唱各类红歌近三百首,其中包括重新编配、不同版本的经典红歌。
群众参与广泛。红歌会参赛方式灵活,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只要爱唱红歌,都可以报名参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歌会丰厚的底蕴、怀旧的色彩使许多中年人参与进来,成为忠实观众。很多观众都反映,全家人一起观看红歌会,既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又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在很多地方,工厂、农村、社区的基层组织都自发地组织收看。看红歌、谈红歌、唱红歌,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红歌会像一个巨大的心灵磁场,使各阶层的人汇聚在红歌舞台,一起激动,一起欢呼,起到了给人鼓舞、催人奋进的作用。
“红色”主题突出。红歌会不是简单的歌唱选秀,而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对红色文化的发扬。尤其是最后6场晚会与红色主题紧密相连,使晚会内容更加厚实,教育意义更加深刻。第一场“红色摇篮”以老区时期革命歌曲为主打;第二场“红色征途”,10位选手分赴井冈山、韶山、遵义、泸定桥、延安5个革命圣地,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感受红色精神的内涵;第三场“红色军旅”以军营歌曲和军民鱼水情的赞歌为主,红歌选手深入军营,体验军人生活,感受军人的豪情;第四场“红色浪漫”主要歌唱英雄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第五场“”以歌唱祖国、歌颂人民为中心;最后一场“红色英雄”紧扣主题,以歌唱英雄为主。从兴国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到6位老亲历生死的现场讲述;从感天动地的瑞金八兄弟烈士的空坟,到军嫂吴新芬对断臂爱人的忠贞爱情,以及未发出的84位烈士阵亡通知书的故事,每个主题故事都催人泪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评委权威,点评到位。江西电视台“中国红歌会”在评委的选择上坚持德艺双馨,绝不靠评委制造话题,引发议论。从2006年至2007年,连续在两届“中国红歌会”中担任过评委的有:傅庚辰、吴雁泽、滕矢初、阎肃、牟玄甫、李双江、雷蕾、王佑贵、郭兰英、耿莲凤、谢芳、张目、郭颂、万山红等。他们中有些是红歌的创作者,有些是红歌的原唱者,有些自己就是从炮火纷飞的年代走过来的,他们的点评权威公正、令人信服。这也是红歌会最受观众赞誉的看点之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俞虹说,红歌会的评委回到了评委应该做的原点,他们的专业扎实、知识广博、语言幽默,以及真正发自内心对选手的欣赏和关怀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
歌手形象健康。红歌手的演唱、比赛是红歌会节目的主体。纵观整个“中国红歌会”活动,红歌手的形象都比较健康。从服装、化妆、发型、台风上,都与所演唱的红歌内容相吻合。另外,选手们无论是舞台上的比拼,还是外景地的活动、幕后的排练,都体现了团结友爱、努力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最后成功晋级的红歌手,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庭状况都比较贫困。正是由于生活的磨砺和艰苦的锻炼,这些红歌手才具有了超过同龄人的宽容、坚强、执着等优良品德,这也是理解红歌内涵、唱好红歌的基础。
可以说,正是这些特点,才让“中国红歌会”有了不同于其他选秀节目的魅力,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情,和广大观众产生了共鸣,开闯了一条以主旋律引领时尚、以红色精神弘扬先进文化的新路子。“中国红歌会”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紧扣时代脉搏,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日益富裕,但人们更渴望精神文化产品的享受,红歌恰好满足了广大观众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需求。许多歌曲都被公认为是不朽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许多观众认为,通过唱红歌、听红歌,让歌手和观众共同追忆过去那些艰苦又充满激情的岁月,给人鼓舞、催人奋进。红歌会播出后引起的巨大社会反响说明主流价值、主流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关键是如何满足大众的主流审美需求。
――坚持不断创新,才能繁荣先进文化。“中国红歌会”从创意的提出,到井冈山的玻璃红歌坊,再到五个以根据地命名的分唱区;从活动的组织到节目的排播、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创意的思想。“中国红歌会”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对红歌进行了再包装、再传播,把优秀的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喜爱的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色精神,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真正被张扬,被观众接受,使观众感受一种激情,汲取一种传统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