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培养;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学科和教学方式出现,已成为北美和欧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众多大学纷纷设置相关课程以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早在1999年,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999:26)。本文试图从操作层面入手,结合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特点,着重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罗伯特・恩尼斯教授是最早对批判性思维做出定义的学者,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Robert Ennis1962:81)。具体说来,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技能,二是情感意向。前者又称批判性思维技能,后者又称批判性精神。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认知方面往往具有如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证据的能力;二是鉴别事实与个人主张和逻辑判断之间差异的能力;三是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严密程度的能力;四是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的能力。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偏见、歧视的存在,并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等。

一般来说,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得分为两类:直接习得与间接习得。前者指学生经由专门的思维课程而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逻辑学、科学方法论等;后者指学生经由具体专业的学习实践以合作讨论而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在间接习得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自于对知识以及知识习得过程的领悟与归纳。本文着重研究间接习得,即如何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批判性思维教学

1.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目前,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置专门课程,直接向学生传授批判性思维的策略、规则与实施步骤,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另一种方法是把学科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结合,主张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质疑与批判精神。在我国现阶段的英语专业教学中,无疑第二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在课堂教学中中,不是单纯地由教师将事实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而是请学生自己批判地思考课题、教材、学习过程和他们所处的社会。教师应结合本课程选择一些具体的方法,如辩论法、会议法、案例法等,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内容

在批判性思维教学时,教师应该传授什么?这要求教师把握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实际上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通过反思提出问题和假设、通过逻辑论证验证假设、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把学科内容与日常生活及具体情境的需求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并逐步让学生把事实、概念、方法、价值和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分析出课程之间的关系。但是,很多教师经常把问题“格式化”在课堂上,这样问题就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要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特点,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教材知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打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积极打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处理好思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与笃行充分结合起来。批判性思维注重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与敏感性,不是单纯地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的英语知识,而是积极鼓励学生去开展有意义的怀疑,使其能够主动提出一些好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其假设,寻找合理性。

20)加强过程性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常常用测试来控制课程和教学。在成绩责任制要求下,终结性评价成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工具。教师和学生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内容上,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记住信息分类的规则和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导致“表层式学习方式――低层次学习结果――表层式学习方式”的恶性循环。过程性评价恰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学习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上来。所以,过程性评价很好地填补了上述评价的死角。在过程性评价中,如果教师不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就不会担心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吸收的思维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其结果是形成“深层式学习方式――高层次学习结果――深层式学习方式”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信息能力的提高,还是未来个性的发展,都离不开反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环境,不要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而要用过程评价的课程方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Robert H. Ennis.Critical Thinking: A Streamlined Conception[J] .Teaching Philosophy,1991(1) .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2

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个体对各种相关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相信什么和选择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信息时代个体生存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对已有的数学表述和论证提出的见解,能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教学,才能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对知识理解先从整体掌握,再局部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克服知识理解时遇到的困难,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激励他们求知的欲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理解是先难后易、由复杂到简单,这才能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小学生愿意参与课堂讨论,打破学习数学的陈旧思维模式,激发数学思维系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增强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问题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引发的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在学习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对知识提出问题,即质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这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合理的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能用批判性思维觉察到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他们在寻找答案过程中多角度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巩固知识;有利于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模式下对小学生注入式教学的模式,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无论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小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知识进行思考,能够较全面地把握其实质,获得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新知识的理解。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对知识理解不断地置疑反思、推理,这使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影响小学生以后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改变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促使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批判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难于对小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批判意识的前提。在小学,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自己当年接受知识所用的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很少有给小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不会提问。在课堂上,有些教师认为个别小学生一直提问,是不认真听讲破坏课堂纪律行为,对提问小学生的批评会导致其他小学生不敢问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认为教师是神圣的、权威的,不愿意质疑发问,形成思维定势,难以培养批判意识,从而对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了阻碍作用。

(二)教师缺乏一定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难以贯彻对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使得有些小学教师本身缺乏理解批判性思维的知识,他们想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没有这方面知识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不知如何入手。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本身知识储存量小、经验少,对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榜样。

对于教师而言“身教重于言传”,在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上也是如此。小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很自然地会模仿教师,如果教师的数学教学思维也是盲从的,就很难指望小学生会有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做好榜样:首先是不照本宣科,不迷信课本。其次要勇于做自我批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难免要出点差错,但只要谦虚地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完全无损于教师的形象,反而会使学生更佩服、更尊敬。

(二)加强基础教学,突出数学思维训练,树立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的,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想要提出批评、发表见解就会成为空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特点进行基础性数学教学。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掌握了数学学习方法,才能在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与数学学习任务发生矛盾时,有信心进行思考和分析,也不会轻易地相信和服从别人。

(三)引导小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认识,加强对数学思维的自我监控。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3

护理教学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护理人员通过判断人们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并评估其结果。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能够及时准确判断疾病特点,并处理相关护理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又称为评判性思维,是评判某一现象及事物的利弊关系。要求对事物有独立、综合的见解。护理中批判性思维是对护理决策有目的额自我判断和反思推理的过程。这样才能满足临床病人需求,个性化地解决病人问题。而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护校学生容易全盘接受书本上知识,同时在临床上习惯机械性地进行护理工作。护士批判性思维的缺乏不利于临床工作的进行,常常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矛盾,甚至纠纷。因此,加强护士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必要的和紧迫的。

一、鼓励护理学生质疑,加强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

习惯性提问质疑是批判性思维者具备的基本素质。任何活动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进行,培养护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要从提出疑问开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对学生存疑的问题进行细心讲解。组织全班学生在问题的重要点上进行广泛讨论,对提出问题和给出自己见解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给予精神上安慰和表扬,对其提出问、思考问题的行为予以肯定。老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具有趣味发散的问题,开拓其思考的范围和程度,对于偏离主题的学生,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为学生批判性思维教育做铺垫,使其最终找到合适满意的答案。如讨论“化疗药物的静脉外渗应如何进行处理”问题时,老师可以问:“是进行热敷还是冷敷?”有同学回答“进行热敷”,而有同学说“进行冷敷”。通过同学们给出答案的依据,进行分别的专业解释和指导,深入讨论为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问题

传统教学法使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自学能力是学习知识的基本素养,学生应主动学习知识。要求和督促护理学生进行课前自学,通过给予学生护理案例,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护理计划。在该方法刚应用时,对护理学生不知如何处理案例及做出计划,应给予方法介绍,增加学生自我学习兴趣。通过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培养其推理和思维技能。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开放个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个性的,学生应该是以自有及开放的心态接受课堂学习。由于护理学生年龄偏小,习惯于被肯定和服从。教师的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其好奇心和学习的信心。老师应主动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想法,以学生或朋友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和相处,鼓励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老师应允许护理学生发表与老师观点不同的想法,同时提倡学生提出与课本知识不相同的看法,对于课间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进行共同探讨。老师的肯定及耐心讲解,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护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老师适当地降低权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合作者,来发扬民主,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若有错误及不准确的地方,及时向学生解释和说明,勇于承认。对于学生尝试的新方法,若无特殊不适和违反规程,应予以鼓励和表扬。民主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护理学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不断尝试和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国外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复杂技能,不可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传授,而需要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亲自实践体会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及回顾性探讨法,是我们在护理案例教学中尝试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个案的展示,使护理学生评估资料,探讨可以改变的部分。运用和综合相关护理专业知识,启发学生应怎样对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采取护理干扰。以学生为主题的新型教学方法有助于鼓励护理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其护理案例中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临床上学习中,要求学生将护理活动及体会记录下来,再通过回顾记录本,从新进行思考、总结。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老师通过记录本也可以了解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五、深入改革教学评价的方法

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可引导和激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传统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通常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习惯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没有将知识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不能打开学生思路。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必须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应该注意观察和培养学生特长,对其特长进行鼓励,对其基本课程学习加以肯定,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批判思维。例如,既要求学生按标准制订护理计划,同时对护理个案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对应相关的护理措施。对通过批判性思维提出的合理措施予以加分,对与教科书上一样的观点则给予及格。改革评价方式后,学生能够联系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满足病人病情需要的护理计划,能够发现病人潜藏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这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又能够提出一些新颖的护理方法。不妄加评论学生得出结论的对错,而是重点看学生的推理及判断过程是否存在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只有在护理教学中不断渗透批判性思维,才能提高其在专业知识上的理解和应用,才能面对临床复杂的护理健康问题,满足临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简雅娟.重视高等职业护生批判性思维及自学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5,19 (11):3-4.

[2]李惠玲,乔美珍,孙志敏.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书写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3,9 (1):57-58.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4

[关键词] 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38-03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思辨的、反思的和自主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1]。20世纪90年代末期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的第一条就确立了高等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即“培养批判性和独立的态度”;第五条又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2]。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今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大多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探索[3-5],且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借助量性和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以期提高学生批评性思维能力。

1 对象

研究生657人,收回有效问卷641份,有效率97.56%,平均年龄26.7?.96(21~41)岁,其中男性397名,平均年龄27.1?.94(21~41)岁;女性244名,平均年龄26.2?.95(21~39)岁。

2 方法

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既要从内在因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分)着手,又不能忽略外在因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因此,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就需要从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分及影响因素出发进行探究。

采用开放式问卷(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哪些因素影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分和影响因素,将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获得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分95个,影响因素96个;编制成半封闭式问卷,进行调查,取赞成率50%的项目,舍去赞成率< 50%的项目,合并类同项目,获得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59个成分和60个影响因素,共119个条目;将这些条目编制成封闭式问卷,调查研究生,借助SPSSWindow17.0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建立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标准化回归方程和路径模型,由此提出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3 结果

3.1 主成分分析

取负荷大于0.5和特征质大于1的主成分[6],得到21个条目,共3个主成分,解释了主成分总方差的62.349%(>50%),见表1。KMO抽样适度测定值是0.927(>0.5,说明本数据可用作主成分分析),且从Bartlett's球形检验的x2值为8765.673,呈显著水平(P

第一个主成分有10个条目,与适宜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条件有关,因此命名为“培养条件”;第二个主成分有8个条目,描述的是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出发,进行推理判断,由此命名为“逻辑推理”;第三个主成分有3个条目,与对现实保持质疑的态度有关,所以命名为“质疑”。“培养条件”是核心,它解释了主成分总方差的33.968%。

3.2 回归分析

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成分总分为因变量,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2),同时建立了标准化回归方程:批评性思维能力培养=0.760着嘌跫?0.372茁呒评?0.172字室伞?

三个预测变量(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预测校标变量(批判性思维能力)时,以“培养条件”层面的预测力最强,其解释量达77.5%,其次依次为“逻辑推理”和“质疑”,其解释量分别为20.5%和2.0%。

3.3 相关分析和描述性统计

对三个主成分(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分析,将相关分析结果中的协方差整理为协方差矩阵(表3)。在协方差矩阵中,对角线的数字为变量本身的方差,对角线以外的数字是两变量的协方差[7]。

以多元回归分析和协方差矩阵为基础,建立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模型(图1)。括号上的数字是两个变量的协方差,自变量右上方的数字为每个自变量的方差(表3),单箭头符号上的数字是自变量(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对因变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路径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表2)。

4 讨论

从回归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模型看,培养条件、逻辑推理和质疑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均有影响,且彼此之间有交互作用,另外培养条件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预测力最强,有77.5%。可见,要以改善学生的培养条件为核心,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激发质疑为导向,构建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图2),提高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5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15-02

随着高中生不断的成长,他们的知识积累也逐渐增加,思维方式也日渐成熟,主要表现在思维和对现实的批判等方面。学生往往在观察事物环境时都带有批判性的目的,不满足于现状,仅仅学习教材上的内容。为什么高中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会出现定向的思维模式?是由于教学时对高中生采用不成熟的教条主义,而且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不足。本文在物理化教学的基础上对提高高中生批判性思维方面提出以下几种观点。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在学生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全面,规律掌握不充分,同时不能进行综合运用。我们通常把物理概念理解为反映在人们脑中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并不是事物真实存在的形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思考得到的客观事物。物理规律体现出物理运动本身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总结推论出来的。由此可见,物理思维是基于实验观察,将物理定律抽象总结而成的。

学生在系统的学习物理之前,已经通过经验储备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尽管他们了解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但其中一部分知识是错误的,很多经验也不够全面。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许多公式,很多人会肤浅的认为他们之间没有联系。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人来说,学习公式一定很困难,因为他们不能区分这些公式的差异。能把相关公式统一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物理的系统知识植根于学生脑中,只需要掌握重点公式就可以推出其子公式。例如,高中力学的学习只需记住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其它公式便可推导出来了。

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应该经常停下来想一想物理知识的来源和它的发展史,这可以充分理解物理概念,全面的掌握物理知识。不断的思考它的发展过程,有助于看清物理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高中学生需要加强对物理批判性思维的扩展,其中批判精神和批判技能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发展高中物理教育的批判性思维性教学策略

1、利用提问的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采用问答的形式使学生选择一种方式的理解物理概念,老师则是他们连接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 3C模式是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具体应用。它是说批判性能力的概念。将内容、意义和批判思想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在练习内容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时要有一个大体的概况。批判性思维技能,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内容和掌握相关学习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性。它使学生在掌握概念方面找到快捷的途径,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

2、通过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试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使其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能得到综合应用。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选择适当的研究方向,能主动在研究过程中总结知识,运用知识,并处理相关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着重强调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可靠性,正确的批判性思维的理性思考以及对物理概念的探索。例如,在对摩擦力作用的研究时,先让学生研究摩擦作功的情况,然后再深入的探讨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为一种思维功能,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在碰撞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的是碰撞产生是因为什么,规律是什么,其类型应该怎样划分以及如何在一个给定的情况下筛选出真实的碰撞情况,其选择依据又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积累和完善知识经验,使所学知识变得更加可靠和牢固,学生可以用批判的眼光来理解分析总结知识,通过用自己给自己提问的方式来弥补在知识上的漏洞,有意识逐步对思维模式进行调整,提高思维批判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批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批判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3、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如果学生缺少运用批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团结合作方法,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达到他们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大家一起探讨的时候,要有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对其技能学习的态度,学生要不断的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最后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和学生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交流。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加深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团结合作这种学习方式使大家对知识都有一个反思和怀疑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想法。

4、利用物理学史实,让学生理解批判性思维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物理的发展史换句话说其实就是物理学家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的历史,通过对物理学史的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例如,哥白尼质疑地心说;伽利略亚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的说法;卢瑟福质疑汤姆逊原子模型的观点,从而发现了正确的原子模型,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玻尔依据其原子模型发现它与原有的电磁理论相互违背,继而发现原子量子模型。爱因斯坦通过探究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指出缺乏协调机制的电动力学,对牛顿力学的基础产生了疑问,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完美无缺又促使他开始进一步的探索,所以就又有了后来他对广义相对论的探索和研究。

科学家质疑了先前得出的的结论从而全面选择批判的对象,并前人的研究成果,物理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常会出现新理论与旧理论背道而驰的现象,科学家和权威人事之间的争论。科学家敢于质疑权威,并不断对科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批判。他们这些英勇事迹都应该会使学生们受到鼓舞。

总而言之,国外通常用两种方法教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种是单独开展批判性思维课程,另一种是结合其他科目进行教学。如果我们单独采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增加学校的教育压力,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教育减负。因此,我们应该将其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德儒.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0(1).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6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培养;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78-04

一、概要

当今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方向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一直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近几年,教育部开始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创新拓展班,创新实验班。这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特点为“按类招生、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转变了以往进校就选择专业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为专心的打好基础。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社会国家输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目标,创新实验班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活动开展、教员配备和学习模式上与一般本科班有着巨大区别。这样的创新实验班包括国防科大的“钱学森班”、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中山大学的“逸仙班”和湖南大学的“李达班”等等。其中,所有实验班在选拔学生时都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坚持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是人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工具,还因为英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造财富。随着国家的发展繁荣,教育也随之枝繁叶茂。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它更加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和发展。由于信息系统的高度发达,信息和知识也体现出全球化的特点。各国为了抢占知识和信息的高地纷纷出招,从教育入手推出教育改革,提出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建设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开始参与研究工作,美国更是在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上下大力,要求高校必须开设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同志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高等学府进行深造,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都是国家经济的推动力,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不同于大众教育,精英教育是一种“质”的教育,以培养少数专业顶尖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为追求。这种采用高水平、高规格、高标准的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活动,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新事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然而如此快速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日新月异,还暴露出了中国教育的短板。中国的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是进校选专业,公共课和专业课同时开设,课堂授课以老师所讲为准,课后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业,最终用考试验收学习成果。这样的课堂不利于激发学生创造的活力,也不利于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人才思维模式僵化,则会引起一连串蝴蝶效应,在未来的工作科研中,思路打不开,光有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自用,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别人的理念思路,事事受制于人,更不可能同人竞争。所以培养中国自己的拔尖创新人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对“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定义是众说纷纭。如认为批判性思维泛指人类对某一事物与现象长短利弊、真伪对错的剖析和评析,即:通过对认知对象的分析、质疑和论证,形成独立、异同和正确的见解。美国畅销书《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Critical Thinking)中提到: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无论怎样定义我们都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要带着疑问去看问题,要独立地看、辨证地看,而不是照搬照抄,全盘接受。如果不能批判地思考,就只会浮于知识的表面,问题的表象,事物的表层。无法洞察到事物之间真正的规律,找不到问题的症结,那么所做所想也就无法得到拓展和延伸。批判性思维是既依靠知识,有掌控知识,在批判地思考中知识不再是书上呆板而毫无生气的文字,而是变成了人探索未知和控制已知的利器。如今在美国等在教育上独树一帜的国家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相当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判断能力。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现在的教育模式。美国的教育理论界十分重视对“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的研究。批判性思维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批判性思维以清楚、正确、关联和逻辑标准为基础、并可以形成准确的判断;其次是这些标准可以连续运用到“自我纠正”过程中,并有利于学生在动态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第三是,学生利用自我评价标准可以自觉地提高思想行。

2.拔尖创新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密不可分。创新要求的是人对未知的探索,甚至创造未知,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能够灵活多变,不受惯性思维模式影响,多角度的探索新事物。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其中的核心影响因素。人怎样才能打破束缚,用新的视角看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呢?这就需要人能够剖析研究对象的真伪,去伪存真,通过分析、质疑和论证的方式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因此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学生如果不能独立地、批判地看问题就不可能真正的创新。拔尖创新人才本就是经过层层选的精英中的精英,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素质上都略高人一筹,培养这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各行业专业培养领军人物,而批判性思维则是这类人物必不可少的能力素质之一。在培养人才的批判性思维方面,中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而不是照搬照抄国外的教育模式,可以从借鉴开始,一步步摸索适合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那么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方式上就应与这些特点相适应。拔尖创新人才由于基础扎实,所以在接收知识上比一般学生花的时间要少,其理解力是不成问题的,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强调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自由运用知识,学会带着质疑的眼光看问题。

四、英语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英语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语言的构成方式上就不同于汉语,这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语言的构成方式的不同反映了其上层认知模式的不同,这也就影响了人思维的模式。此学习外语本身便是对思维的一种锻炼,使人有机会从已经形成惯性的汉语模式中跳出来,以一种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组织语言,传递信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就具有神秘性和未知性,语言内部的奥妙并非像数学公式那样清楚明了,因此在语言学习中就更加可能激发出学生探索的兴趣,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以往的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法的灌输,教授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的技巧,并没有探讨到更为深层的问题,因此,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时,其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应有一定的创新和调整。

1.教学理念。中国在推行大众化的英语教育之初的目的便是为了与国际接轨,适应全球化。因此英语教学从小学便开始就会教一些简单的语法,并且主要依靠练习加强英语的学习,直到大学,英语语法的基本体系已为大部分学生所掌握。如此填鸭和题海的战术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打好基础。然而,在大学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精英的教育中,再以这样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则是对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拔尖人才都是基础牢固的学生,无需再开专门的课程巩固其语法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应将这些基本能力贯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去。但是有不能完全对学生放任自流,老师除了上课传授知识,还应当有充分的时间来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因此,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当改变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成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启发者、引导者,要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的能力。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宽松的思考讨论空间,鼓励学生接触语言更深层次的问题,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老师的批判性思维。英语从教学的理念上就应致力于改变学习英语“思辨缺席”这一综合症。

2.课程设置。培养批判性思维必须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其地位,这不仅仅是提高人们对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更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并且有利于成果的验收。在课程设置上应有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创新实验班就开设了批判性思维课程。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邀请加拿大国际知名批判性思维专家戴维·希契柯克教授为创新实验班“DIAN团队”的种子班学生讲授批判性思维。武汉大学也开设了全校通识选修课《批判性思维导引》。还有北京大学和青年政治学院开设了“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除此之外,根据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可以适当开设带有思维训练性质的课程如文学或语言学的课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正式颁布了《课程要求》,作为各高校等学校组织非英语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课程设置要求高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比如文学本身就是作家创新思维的结晶,西方的文化、各流派文学产生的背景都可能引发学生探索性的思考,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背景、情节和潜藏的历史因素展开大胆的推测和论证,对其做出批判性的评价。这也就提高了其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语言学更是如此,如批评话语分析就是要求学生用批评的态度看待话语,从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话语。在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时,我们大可不必过分强调设置类似大学英语这类基础课,而是本着为拔尖人才提供更多专业学科知识的原则,适当开设英语专业类的课程,从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材选择。选择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材应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和启发性,要避免教条和灌输式的编排,文章结构应多样,并且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从事例中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教材的信息量要大,并且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材可以是教科书、也可以添加多媒体教材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现在市面上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书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一个特点,大量的进行案例的分析,然后话少量篇幅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的《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Critical Thinking),这本书到今年已是第九版,是美国最畅销的大学教材。类似这样的书还有很多,比如说斯特拉·科特雷尔(Stella Cottrell)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Critical Thinking Skill)理查德·保罗(Richard W.Paul)和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所著的《思考的力量:批判性思考成就卓越人生》(Critical Thinking:Tools for Taking Care of You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毫无疑问,论权威性,国外的教材略胜一筹,因为其开设时间早,教材是经过一次次完善过的,虽然是全英文的,但是对于拔尖人才来说,读懂内容不会是难事。当然,除了选择国外的教材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著英语教材。利用英语授课则可以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4.教学方法。当前的英语教学较以前已有了一定的改革,教育界都普遍认识到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不仅不能很好地锻炼思辨能力,还可能使“填”进去的知识在短时间内流失掉。目前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置专门的课程直接想学生传授批判性思维的策略、规则与实施步骤,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另一种是把学科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相结合,主张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质疑与批判精神,把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与批判性品质培养相结合。课堂内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比如进行课堂演讲或者分组讨论的活动。要坚持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的课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质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思考中去。长期的模式化教育和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不善于辩证的看问题,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任务型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倡导的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任务型即老师依靠教材设计任务,并将任务交由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到思考、得出结论,最后每个小组进行汇报。这样的形式已经运用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育中,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在效果上不免就打了折扣,老师难以完全掌握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而且小组内多少存在浑水摸鱼情况,个别同学对学习任务的态度消极。由于拔尖创新班人数较少,而且学生基础牢,思维敏捷,这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的跟踪观察。

5.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应有针对性,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思想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思想性就是教学内容要有深度、广度,在内容编排上有逻辑性,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而多样性则是内容丰富,有新鲜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多样性还保证了学生能吸收各类信息,从不同的视角思考,能够提高师生和生生互动的质量。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多样性,但是老师依然应当根据学生的层次来选择教材,可以在一门课中使用多种辅助教材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以阅读为主的课程,可以鼓励学生读报、小说、诗歌等。新闻报道所涵盖的信息量大,而且具有一定的评价性质,大多是针对现实世界中发生事件的评述,这样体裁的文章有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容易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小说和诗歌也具有同样的特质,其体裁不同,流派不同,风格迥异,所宣扬的思想也是各有千秋。文学作品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点,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特定体裁的作品,这一点就十分值得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总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再是一个个单列的信息点,而应该是启发性和思考性很强的内容。

6.活动与讨论。活动与讨论往往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方式。西方国家在大学本科阶段便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研究课题,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那么在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英语课堂可以更多的采取以讨论和学生自己上台授课的方式,引发学生在思考问题上的热情。一般来说,学习上的惰性可能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中国学生总是认为每堂课的主要任务都在老师身上,老师在上面讲,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坐在下面听就是了。而这样往往使得老师在提问时,大家也都很难去思考。而在课堂中或者课堂外,开展活动与讨论则是将学习和思考的“掌控权”交到了学生手上。活动和讨论加强师生和生生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思考,去分析、质疑和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性或逻辑性,这也就是对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培养培养。而是用英语进行表述,则是对学生运用另一种知识结构进行信息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必然要参与其中。因此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开展讨论活动,更加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语

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而没有创新人才,就没有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创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就导致了中国将在许多领域受制于人,与他国竞争就会后劲不足。中国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固化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是紧密结合的。所以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英语由于其特殊的外语地位和与汉语截然不同的构成方式,也使学生需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才能恰当地使用。因此我们应力求英语教学的创新改革,并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投入力度,改变对英语的传统认识,使学生能在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得到批判性思维的锻炼,而不仅局限于将英语作为一门使用工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M].朱素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付永庆,王伞,于蕾.论创新型精英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8-13.

[3]甘丽华.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实验班开授批判性思维课程[N].中国青年报,2011-06-24.

[4]顾颖.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2(14):137-138,144.

[5]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30(6):67-70.

[6]黄源森.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7]王建平.批判思维教学方法在美国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兼评保罗(Paul)的批判思维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5):47-50.

[8]吕慈仙,杨桂珍,程鹏,张大吉.综合实验班: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2011,33(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