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1
关键词:作文;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64-01
初中学生写文章,正如到深山探秘,到风景区游览,不让他们自己操作,自己走路,他们如何晓得“妙笔生花”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再者,文章是带有极强的个体性的精神产品,是不能用同一模式去规范的,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作文,若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同一种语言风格去修改,又怎能符合每篇作文的要求呢?学生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又怎能不被淹没呢?所以,我们不能以教师的批改来代替学生的修改,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临摹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临摹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临摹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眉毛、红红的脸庞”等。这就不是“临摹”,而是“照搬照抄”.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
二、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的日子”、“我的内心深处”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的情景。教师只有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增加课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每个人,仅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这样,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阅读书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这样,写作时可以很自然地信手拈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生动、完美。所以,多阅读文学作品是一条通向写好作文的成功之路。
因为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必须每天阅读,获取信息,使胸中有素材。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可见获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难写作文了。
当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学生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开始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采取多种评改方式
传统作文教学,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欣赏者和评价者,个人主观性特别强,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后,学生对各种文体创作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掌握,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仍然会把握不住,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首先教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修改作文。因为朗读,要读出字音就必须看清字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同时,通过朗读,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作文是否通顺流畅,文笔是否优美等。
其次作文修改前,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修改的目标,然后,让同桌间交换或组内交换,也可男女互换,让学生自由选择交换对象进行评改。通过交流过程可以取长补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2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写作 缺乏写作兴趣 教学模式陈旧 文字缺乏感情
1、概述
写作是自我情感的流露,是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感悟和经历的表达和升华。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炎黄子孙,作文写作是我们必须的技能,所以作文的教学应该从学生时代开始。但是现在中学生对于作文写作面临着种种问题,对于文章写作没有激情和兴趣,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苍白无力,情感空白匮乏,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尤其是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更应该去花费时间和经历去研究如何发现中学生们的作文写作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来提高我们的写作教学质量。
2、中学生作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分析
2.1没有写作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中学生对于写作没有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归根到底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入门的指导老师的引领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了学生们在第一次接触作文写作的时候不知道这样的题目是什么作业或者不知道怎么去写,而指导老师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现学生们的问题而是听之任之,导致了学生们不会写作文,最终发展到谈作为色变的地步。在以后的学习中,由于基础的缺失,对于更复杂的写作知识更是敬之远之,积重难返,导致了中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不得不绞尽脑汁去敷衍老师布置的写作训练甚至考试,也使他们更不可能去主动些坚持日常自己的写作训练,对于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的环节更是缺失。
2.2作文教学模式陈旧
对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开发拓展新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得好奇心强烈的学生们对于老师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将本来传授写作知识效率低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当成耳旁风,从而导致写作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中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到作文写作的方法。即使有部分同学采用了老师讲授的写作知识的讲解,由于老师重结果轻写作过程的态度,着重批评学生们成品中的不足和符合要求的地方,而忽略了何如去写才能符合写作要求的写作过程,依旧在下一个课堂讲解要求,阅读优秀作文,使中学生们对于作文写作不会的依旧不会,不好的依旧难以提高。
2.3文字缺乏情感
当前中学生写作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文字表述平淡,内容表达缺乏情感。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们对生活的感知与过程的享受逐渐减少甚至缺乏,一方面由于家庭生活的标准的提高,使得学生们经常性地忽略生活的细节,不留心生活中细微的事情,从而观察不深入,感悟不深刻,很难在写作过程中找到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另一个方面就是由于学业太重,作业太多,学生们从早到晚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没有了生活的色彩,缺少了情感的享受,从而与生活脱节太大,也就没有了鲜活的文章。此外,课外阅读量的匮乏也是导致学生们作文情感缺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课余时间的不足导致课外阅读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就是对于语文写作丧失兴趣,阅读不积极,最终使得个人的素材积累不够,在作文写作时只能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写作质量低下。
3、中学生作文写作的问题策略
中学生没有兴趣写作的主要原因是在学生心中写作文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需求刺激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写作文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写现实生活中需求的作文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比如,大家都感兴趣的班级要向学校申请活动许可,老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让他们知道“需要”他们写申请书才能进行,而学生们通过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需求来提高自己写作热情。其次用成功刺激写作兴趣,老师可以通过推荐学生优秀作文到校报、文学社等实际的成功来刺激学生们,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奖励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最后是通过好奇心来发展兴趣,老师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用新事物、有趣的课题或者书籍来拓宽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他们的写作素材积累,最后通过班级交流来实现知识共享的目的,从而保证了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和旺盛的写作兴趣,并且让中学生的写作得到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此外,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作文写作理念,在写作课堂中,老师应该将文不对题的写作失误清淡化,如果学生写作过程好,表达感情清晰,即使跑题也要算成好作文,而作文的应题教学应该在常规课堂中去讲解,作文写作课堂上注重的是学生们如何去表达自我情愫,炫示内心情感,从而使学生们真正学会如何去写作文。
最后,老师应该放松对学生们时间的管理,让学生们有时间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学生们亲身经历了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感受了身边发生的真真切切的事情,才能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表达出真实的自我。针对经典的写作主题,老师应该安排相关或者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们亲生经历之后,表达出自己内心真的感情,才能避免作文内容华而不实,没有可读性。另外还应该应道学生们多读些课外刊物或则会上网阅读,从而扩大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贯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写作真理。
中学生的语文写作,不仅仅是口头上提出写作中的问题和应对方法,还需要我们在现实教学中去实施去磨合,在反复的挫折和教训中总结不足和经验教训,进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教学,解决他们在写作遇到的阻碍和问题,从而真正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孟玉华.随笔化作文,让写作宁静而从容地前行[J].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0年04期.
[2]党会娟.作文教学误区浅析[J]. 陕西教育(教学) 2010年11期.
[3]李荷儿.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 科学教育 2011年03期.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3
关键词:教师 中学生 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但是,有些同学惧怕作文,“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要注重作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作文表达能力。
一、何谓作文兴趣
作文兴趣是学生从事作文活动的积极态度倾向,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对作文就会表现出一种特殊情感,写作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写之下无负担”。看来,弄清学生为什么对写作缺乏兴趣,如何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乃是克服中学生“写作难”的关键。
二、中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分析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解,发现学生中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作文训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制订一个详实的计划,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应包括整个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包括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这个计划还要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据了解,很多语文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制订整个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
(二)作文指导不到位,命题缺乏新颖性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作文教学的原理,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语文教师要立足结合实际,走一条具有特色的作文教改的道路。然而,有不少老师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技巧+思维方法的产物,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意志、个性、情趣的投入,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导致学生写作动机缺失。由于缺乏良好的写作动机,许多学生写作时兴味索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应付,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生搬硬套,就是空洞无味,毫无新意可言。
(三)课外阅读贫乏
阅读课外书是搜集处理信息、熟悉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课外书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调查发现,初中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很少鼓励学生看课外书。为了应试的需要,他们只让学生读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和范文之类的书,更不用说名著了。
三、关于提高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建议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计划
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此外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
(二)作文指导要有创新性
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举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4
小兔子学本领
刘炳会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小兔子和其它小动物,小兔子想学到一种本领。
它听说猫会爬树,可以保护自己,它听了非常高兴,它坐船过了一条小河便到了猫家。猫说:“学爬树要每天练,你能坚持住吗?”小兔子迫不及待地说:“我一定每天练,快教我吧!”猫教给了它重要的知识,并给它做了一下示范动作。小兔子爬了很长时间,终于爬了上去,可是站在树上下不来了。大象看见了,急忙把鼻子伸上去,小兔子终于得救了,它又说:“这种本领不适合我。”
小兔子又向老鼠拜师,老鼠也教给它一些重要的知识。为了让小兔子相信这种本领很好,便出去偷了一大堆东西,让小兔子吃了个饱。小兔子试了好几次,有好几次差点被人类抓住,但是它成功地逃脱了危险。它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去,小兔子终于成功了。
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指导教师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5
赢了自己
李震宇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三,在英语测验中,我超越了自我,得了第一名的宝座。
这一天,老师说要进行第四单元测试。同学们一听,对老师投去了诧异的目光,议论纷纷:不是已经考过了吗?怎么又考,简直是没玩没了了。
老师并没在意大家的议论,将试卷递到我们手中,说道:“85分以下的重做,要认真细心地做,不要马马虎虎。”开始做卷了,我每个题都考虑得非常周到,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脑子里只想着一个信念:第一名的宝座一定属于我,这是不可更改的!
过了几天后,试卷发了下来,一个闪闪发光的100分展现在我的眼前,啊!又是一个突飞猛进,我挑战了自我,并获得了胜利。我感到真是太自豪了!
我今天赢了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
指导教师
中学生作文指导范文6
人数 百分比 理由说明
喜欢 6 10% (1)能表达感情,抒发感受,反映
作文 生活,锻炼思想。(2)受到鼓励。
又喜 15 26.6% (1)想表达思想,但无从下手。
又怕 (2)喜欢写作,但写不好。
害怕 24 43.6% (1)下笔无物。(2)不知如何写。
作文 (3)总也写不好。(4)太浪费时
间。
无所 10 18% (1)没兴趣(2)考试分值大,不得
谓 不练习(3)写了好不到哪,不写也差
不到哪。
据了解,这个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面对实际,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 症结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何在?
一
写作能力,归根结蒂,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须具备两个条 件:即丰富的思想感情(包括思想认识、生活素材)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前 者是内容,是核心;后者是形式,是载体。内容统审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要提高写作能力须从这两个方面 努力。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列为 文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又突出了思想感情的作用。因而,研究中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 的最重要的途径。
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个规律呢?
1.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德育教学大纲》也 明确提出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所以,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须把培养学 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使写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起导向作用。
事实上,提高学生德育修养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思想健康,中心 突出”;古人强调“文章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又说“气大则声宏”。这“意”和“气”都是指思想修养。 思想水平提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自然就高了。近年高考、中考命题对考生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进行考查的 意旨也是十分明确的。
当代中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改革大潮带来的万千气象令他们惊诧不已,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阴暗面又 使他们幼稚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在作文中都时时有所表现。教师应结合具体作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使学生提高认识,从而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这要比空谈审题技巧有效得多。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正确观点和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受教于课堂,得 益于作文。
2.扩大生活积累,培养观察能力,解决“没写的”的问题。
“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调查表却告诉我们: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仔细分析, 中学生“无物可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对有些作文题实在是无话 可说,是为“真缺米”。对这种情况,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 界。第二种情况叫做“假性无米”。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每每作文瞪着 眼睛干着急;另有一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觉得身边小事与写作无缘,宁可绞尽脑汁编胡话。这两种 学生的共性是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 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讲读和写作结合,教给写作技巧。
现行教材是综合型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在具体体例上,又以文体相同或类似的范文组成 单元为基本结构,以单元知识来体现单元重点,以单元知识中的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这种体制的优点是 便于讲读和写作相结合,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使课文和写作两大语 文肢体合为一个整体。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除细心体会教材单元意图外,应以课文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 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可以运用的技能,进而真正 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教材的设计落到实处。如教师可以在讲读的同时,让学生依照课文进行仿写、续 写、扩写、缩写等多种训练,以提高技能。这样教学,通过作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学习又为写作提 供了借鉴,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4.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加强综合训练。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写日记,无疑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方法。就内容而言 ,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可书写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的一种好方法 。就形式来看,小小日记,既可以是具体而微的大作文,也可以是片断训练,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经常记日记 ,可以促进中学生观察、思考、认识生活。日记是大作文的灵活机动的变形,是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好方法。
二
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正确的指导仅为作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能否写好文章关键在学生一方。所以, 教师在研究作文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还须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秀的文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智力因素得以开掘和发挥的 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应始终把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放在写作指导的第一位。在具体操 作时,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捕捉学生心理,别出心裁巧命题。
命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陈旧的命题,远离生活的材料,往往因 直接违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他们的创作欲望,故而教师应在命题上巧用心思,在写作之初就把学生 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使之以愉悦、好奇的情感进入写作境界。为此,教师命题应把握三个原则:(1) 新鲜,满足学生好奇心。(2)使学生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创作的热情。(3)题目要 求宜宽。
2.注意动机意志培养,激发写作内驱力。
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 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地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写作也不例 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这种意识就会在其心底变为练笔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策他调 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
3.养成快速作文的习惯,提高效率激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