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92-01

幼儿教育纲要在数学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及游戏中理解数量关系,并由此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目前幼儿教学中趣味数学教学的开展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如何将数学知识寓于幼儿的游戏、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在满足幼儿游戏及其他方面需要的同时,又能轻松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结合幼儿日常活动,渗透趣味数学教学

在幼儿一天的生活中,活动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幼儿家长尤其重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老师精心的护理,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视,因此,如何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寓于幼儿日常活动之中,需要教师结合家长及幼儿的心理特点,做出精心的设计和实施,以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带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感受事物的数学特性。

比如,在分生日蛋糕时,小朋友们对“吃”的兴趣比较浓厚,笔者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每一个小朋友,让大家吃到分量相等的蛋糕”。问题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他们想出了很多“妙招”:有的说,可以用小勺,每人分一勺;有的说,可以用刀子把蛋糕切成和小朋友一样多的相等的小块;还有的说用秤称一下,每人分重量相等的蛋糕……这个过程让小朋友们了解了等分的数学知识。在平时活动中,笔者喜欢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渗透趣味数学的学习。如在校园散步时,让幼儿数数周围有几棵树,有几颗柳树、几棵杨树等,强化幼儿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事实证明,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渗透数学教学,可以找到非常丰富的切入点,也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不可分,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趣味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数学兴趣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愉悦地发现问题、激活思维,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强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比如,在认识“1”和“许多”以及3以内的点数这一教学中,笔者结合“踢毽子”这一游戏,引导幼儿在踢的过程中,加深“踢一次”“踢了许多次”“踢了三次”的印象;又如,在教学“5”的形成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游戏开始时,播放歌曲《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歌声激发了幼儿找朋友的激情,笔者下口令让幼儿开始来找朋友,在恰当的时候笔者喊出5,1个小朋友找朋友,就必须立即找来4个小朋友和他在一起;如果3个幼儿找朋友,就立即找2个幼儿和他站在一起……在熟悉的歌曲声中,幼儿很顺利地完成了游戏任务,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三、结合幼儿思维特点,创设趣味生活情境

幼儿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幼儿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创设趣味化的生活情境,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10元购物”活动,让幼儿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去“超市”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去付钱、去计算一下自己的钱减去购物的钱还剩下多少。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的角色也转变为幼儿购物中的陪伴者、参谋者,笔者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幼儿所购商品的质量、价格,帮助他们计算剩下的钱还能买什么商品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数学的学习融入了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使用钱币、如何进行合理消费等,使数学知识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激发了幼儿的数学兴趣。

四、整合幼儿教学内容,开展趣味数学教学

幼儿新纲要明确要求,幼儿教育活动要充分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生活体验和年龄特点等,各个教学领域的内容要相互联系和渗透,突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由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有效渗透数学教学,形成一个相互渗透,共同提升的有机整体。

比如,在手工、美术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感受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在幼儿科学常识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如何称重、测量、算数,让幼儿明白相关物体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等;在艺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欣赏美丽的大自然表现出数学之美的作品,如翩翩飞舞的蝴蝶、水中游弋的金鱼、南飞的大雁等,让幼儿体会到数学中所蕴含的和谐之美、秩序之美、对称之美。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专;数学课改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的探讨与改革中。自我2007年从事教师职业以来,我看到了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变化,社会与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伴随着我的职业成长,高等职业教育也在这7年中不断成长,我们在一年又一年的学习培训探讨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获得了很多的更为实用的课改成果和经验。同时,作为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掌握了更多的职业教育的技能与方法。

在职业教育各专业中,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改革最早拉开序幕,也是探讨最久的一个,而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数学这一门课程又该伴随着哪些相应的改革,这也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难题和讨论的热点。我们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作改革,教育者就应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

(1)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学生毕业后会成为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幼儿教育。在我们的职专阶段,必须教于他们一些必要的教育理论,让他们有教育理论基础,将来成为幼儿教育家。

(2)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正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学生他们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如何去教这些幼儿,用什么方式去教。

(3)《高等教育法》中规定了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这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幼儿园工作能力,还要有能适应幼儿园发展与变化的能力。

(4)对数学知识的要求: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其中,科学领域中的数学认知部分,目标1要求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要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要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因此,要求幼师对生活中的形状、数、数字信息、规律排列事物及“量”“加”“减”及简单的几何体有更多更深的认知。

针对以上的幼师专业特性和要求,而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在在幼儿园从教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有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已在幼儿园稳定的工作,但园长也有反映过毕业生质量不高。我有对部分毕业生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有部分学生在园里工作认真积极,并且不断学习进一步深造,这些学生她们认为在职专的数学学习对于她们的幼师工作还是有用的上的,有很多的帮助。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里工作一般,不懂得去思考在职专学习的数学到底是否对他们现在的工作有帮助,工作无忧患意识,不会了解政策在不断变化,幼师要求也不断在提高。

因此,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和现今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我们的数学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我自己在7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特点,过去在制定教学内容及备课时,我尽量把难度降低,删掉难度较大的题型及内容,适当添加初中的计算知识,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我也尝试过在平时的上课内容中添加一些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模块和趣味数学题目,让学生上数学课不会太枯燥。例如,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艺术的关系等内容。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也很感兴趣。在多次的尝试中,我也深知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改必须是长期坚持的事情,并非只是短期或是一时激起的热情,我们还应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改革。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

过去,学生在学校学的和在单位用的完全是两回事,这直接致使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最后导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我们的数学课程设置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1.1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与职专其他专业的特点差异较大,该专业学生在数学教学目标上,与其他专业也显然不同。因他们以后面对的是幼儿,数学课在教材、教学内容上应降低难度,不会使得学生学的数学与其他专业一致难度。但我认为难度可降低,基础的知识不可以删。即使是幼师,他们也必须掌握这些基础数学知识。

1.2按照实用性原则,数学课程也应专业化,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相结合。我们应根据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重新制定教材。可以趣味数学的形式加入到数学课程中,利用趣味数学,可实现课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化,培养学生具有全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运用基础知识巧妙、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适当的加入一些与幼儿园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数学课上,增加对更多的数学中的图形与数字的认识,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数学有更多感性的认识。

1.3数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这样热门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还应为其他专业课服务。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叫学生如何去认识那些几何图形,可为美术专业课服务。

1.4平时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幼儿园数学活动示例,幼儿园数学上课教案及上课视频,优秀案例等,让学生进行评议。放一些以前学生在幼儿园开设数学公开课的案例视频,增加学生对园里数学课的认识和想象。使数学教材更具有具体性、实用、科学性。

1.5多补充一些数学史料、有趣的数学阅读材料,或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数学名人轶事,自己讲名人的数学故事。一方面增进了他们对数学历史的了解,另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1.6把课程与当代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社会在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应不断地关注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变化,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同时,多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幼儿园里对儿童的数学要求在哪个阶段。

2.教学方法上

2.1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大都是女生的这个特点,除了要将我们的课程设置的简单化以外,我们的数学老师在上课时,也应多注意上课的方法和技巧,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学习我们的数学,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由于幼儿的上课多以游戏的方式,我们的数学也可以适当的以一些游戏的方式涉入课堂。

2.2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注意与幼师专业特色相结合。在上课时,注意往教会学生如何教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幼儿园要如何教会幼儿学习数学。

2.3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如在立体几何部分,可让学生利用美术技能自己去动手做立体模型,再进行评选,更能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品质:

3.1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尤其需要创造意识。因此,在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例如:数学教师可结合现在所学知识与幼儿数学课的内容,设一些竞赛题目,或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上台板演,并讲演,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2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经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幼儿教育的数学课中,这种发散思维训练题有很多。因此,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要求学生:用集合的思想创编一个物体分类的游戏教案;用比较的方法创编一个游戏教案,使幼儿能区分物体大小、长短、轻重等。在数学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展开想象。

3.3注重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逻辑思维的传授。在对学生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教会他们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他们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前提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必要的数学知识上,不能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仍要抓好基础知识,坚持基础文化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发展专业素养和品德素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因为未来的新时代的幼师们他们应具备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我们必须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出思维敏捷,有创造力、思维活跃的智慧群体,才能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幼儿教师,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因此,要真正把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改落到实处,我们责任重大。对学生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教师也必须学习更多的信息与幼儿园变化要求,及时掌握国家幼儿园政策变化,从而及时反映给学生。

总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改进的还有很多,各方面还需不断完善,教材改革和教师教法改革都需要继续深入的进行。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对数学尤其是对数字的敏感性,让学生能把对数学中的图形、数字的兴趣放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为今后的幼师教育工作做各种准备。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3

摘 要:幼儿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以上各方面仅是我个人在总结了实践经验一些浅见,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幼儿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25-01

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受教育者的数学能力。所谓数学能力就是其学习数学的能力,它包括计算能力、逻辑能力、空问观念能力、创新能力等。实践证明,数学能力的培养,只能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所以,幼儿阶段数学能力的培养既是基石,又是保证。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我们非常重视幼儿数学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汇集如下:

一、激发幼儿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一点通常是指幼儿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是幼儿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前提,也体现了幼儿对学习的态度和主观愿望。那么,应如何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定幼儿接受能力,制定合适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的教育,重点是让他们理解数学的一些简单规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现今的数学教育,绝不是“1十1=2…”这么简单,主要是能力的培养。

2、创设情境,教师不再是教授,是要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总结。幼儿对数学的理解是从具体事物开始的,而不是从抽象的式题开始的,所以,组织活动,创设情境是必要的。例如,组织一些活动、游戏,同时渗透要教授的内容,并有层次的提出重点同题,引导幼儿有步骤的思考、有步骤的活动。从而使幼儿的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顺序性。这样,既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又使我们的活动达到了目的。我们曾经对幼儿掌握“加、减应用题”情况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将近90%以上的幼儿能够口头回答出答案,而落笔表达的还不足50%,说明一多半的幼儿分析问题能力差。他们只凭生活经验,计算出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深入,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下,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例如:“小小售货员”的游戏。幼儿在角色体验的同时,感受到了数的增减。此时,教师从中引导,让幼儿说出为什么少了?少了几个?……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其数学能力。

3、指导幼儿探索和发现规律,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当幼儿初步的理解了“数”的概念,以及“加、减”甚至算式的含义之后,教师应指导他们,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和发现一些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4、激发幼儿参与讨论、共同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成为主角,同时,也要培养幼儿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教师不给予过多的指导,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或几名幼儿,甚至幼儿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意见,并让他们说出理由。不同的意见越多,说明幼儿的思维越活跃。

5、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一种必备武器,已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广泛使用。在新世纪的教育浪潮中,计算机也被广泛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中,计算机以它图文并茂的特点更应该为广大幼儿所接受。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形成中,我们制作了大量的幻灯片,结合幼儿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下载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创编适合幼儿涌读的儿歌、故事,结合自制幻灯片、动画片。

二、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幼儿对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1、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强化一些难点、重点。

2、利用一些可逆因素1启发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再进行归纳总结和发展。幼儿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幼儿数学能力初步形成的过程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循序渐进的,把它渗透到幼儿的大脑中,再把幼儿脑中的表象事物转化为抽象的具体数学概念。在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让幼儿进行片面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留在头脑中的表面现象也是模糊的。幼儿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如果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就容易使幼儿形成较清晰的表象。先引导幼儿观察形状、高低、大小及颜色区别等,这样的对比观察法,从视觉发散性思维等方面培养幼儿对空问物体结构的认知能力,使幼儿容易掌握事物的特征。

三、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4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学;生活;游戏;知识迁移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作为描述和解释事物存在方式、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渗透在幼儿生活之中,它帮助儿童认识世界,给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而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的真谛,正是趣味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和追求的。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数学知识抽象学习起来单调枯燥,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教师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等特点,在数学活动中渗透艺术手段和各种游戏,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如:在探索数、量、形的过程中教幼儿用儿歌的形式概括其特征及规律,并指导幼儿用对歌的形式来回答,既能渲染气氛,又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如,多给幼儿操作机会,在认识序数活动中,采用送小动物回家的方式“小白兔的家住在第一层第二间,请你送它回家吧。”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地接受了序数的概念。教师在使用数学游戏时,应注意将活动目标在玩的过程中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并掌握游戏的难易度,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

二、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的事物都能给我们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如班级里有多少小朋友,有几位老师,摆放了几盆花,水彩笔中有几种颜色等等。这些信息都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但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们去体验,去关注,体验的过程是孩子们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过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将会对数学产生最初的兴趣,建立最初的科学概念。我们从生活中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因为越贴近生活的东西幼儿就越喜欢,有利于帮助儿童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幼儿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

三、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

没有探索,幼儿掌握的知识就没有实际意义,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在探索式的学习活动中,儿童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创设多彩的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因此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境,如幼儿在玩“开商店”的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同时提出适当的规则,那么幼儿在游戏中就会练习用分类的方法摆放商品,顾客运用排序的方法购买商品,营业员自然而然地运用加减法来收取钱款,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应运而生,活动后要留给幼儿充分的尝试、讨论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大胆尝试、求异、求新、敢于提出问题,并也敢于去解决问题。

2. 创设互动空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来说,数学知识是幼儿在亲身感知、主动探索的操作过程中获取的,我们应借助各种有趣的操作活动和数学智力游戏,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如在认识图形活动中,我们利用七巧板这种玩具来让幼儿拼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案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用多块七巧板来组图,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去观察、探索,改变原有组合,去进行新的尝试,从而不断找出新的方式使思维更灵活独特。又如,在认识数学活动之前,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可以采用语言、游戏或桌面互动游戏来引导幼儿积极动脑,使幼儿的思维活动一环扣一环,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幼儿一旦学会将数学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观察,许多新问题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如:如何请6只小鸡乘坐3辆车呢?如何将一盒饼干分给一组小朋友呢?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利用数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数学抽象概念的确立,也使幼儿完全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而伴随着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而来的成功和喜悦,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1. 循序渐进地安排数学内容,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只是周围环境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但这些简单的内容也有着由易到难的内在联系,如:先要认识数字,掌握数字的实际意义,才能理解数的分解组成,进而进行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在认识形的过程中,则要先认识平面几何图形,进而过渡到立体几何图形。在学习分类的过程中也存在从一元分类逐渐到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的过渡关系。教师应充分精心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合理地按着循序渐进的顺序将教学内容提供给幼儿,引导幼儿用己知经验去探索新知识找到答案,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学教学;生活游戏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幼儿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很容易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幼儿数学教学艺术,以期对幼儿数学教学的提高有所裨益。

1 实际操作中进行幼儿数学教学

幼儿好动,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操作,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要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空间,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学生操作材料的存放地,如积木、天平、七巧板等。当幼儿操作这些东西时,教师可以发问,你可以用这些东西做什么,你怎样去做。如幼儿用积木搭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问:“这些积木除了能搭平台外,还能做什么,做给我看看?”教师不能简单的告诉幼儿方法,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反复操作,试验。当幼儿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后,教师给予鼓励与支持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再如,教幼儿认识时钟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时钟的结构,整体上感知,然后用画笔画出钟表,在画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区分时针和分针,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不断地让幼儿变化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教幼儿认识时间。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幼儿很快学会了认识时钟。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使幼儿在形象中主动去发现、探索,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但是操作不是随心所欲的,有些教师认为操作材料越多越好,越接近生活越好,越新奇越好,这些认识是带有偏见的,教师要建立对操作的正确认识。

2 幼儿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游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幼儿爱玩,爱游戏,因此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到本领,发展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知识本身很枯燥,要运用游戏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游戏要精心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掌握知识的游戏活动,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解决出现的数量关系。这样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获得游戏的答案,还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游戏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分注意游戏中的花样,而忽视学习数学的内容。游戏的设计要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游戏教师也要做出评价。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仔细观察,表现好的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并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的生活实际来渗透教学,这样能让幼儿轻松地获得知识又能使幼儿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教学必须是简易的、直观的内容。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术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那些以幼儿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掌握的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性思维,要借助于具体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数学教学尤其要做到这点。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增加教材份量,以免让幼儿感觉难度大,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内容也不能过于简单,太简单提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生活性。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幼儿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在数字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页码,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系统性。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如数的教学,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然后可以适当的让幼儿接触加法和减法。

4 幼儿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自觉观察的习惯,在通过积极思考,获得粗浅的认识。如,安排幼儿玩商店买卖活动时,要牵涉到钱币的兑换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加减运算,并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数学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特点,所以教师在选择幼儿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知识水平,在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上,适当的增加一点内容,让幼儿去探究,才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会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周围的每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幼儿吃点心、水果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来进行分配,可以让他们进行运算以及等分等思维。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家位于第几层第几间,班级在第几层,操场在班级的哪个方向,能使幼儿区分方向、了解序数。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通俗易懂的知识,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适当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家荣.让学生在操作中快乐学数学.幼教园地,2004,(11)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6

关键词:活动;培养;创新;认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37-01

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这些年我在大班数学领域中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尝试来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为此,我在现行的各种数学教育途径中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与做法,在实践中探索儿童的认知能力。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幼儿的数学活动实际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4-6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中,我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目前在组织组成教学中也存在教学误区。这些误区让幼儿在学习组成中出现很多的偏差,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对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和理念上的偏差。数学具有抽象性、精确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且强调必须遵循幼儿思维活动规律和年龄特点。因而教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教育目标的把握显得至关重要。

二、幼儿对数学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幼儿期的孩子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闻、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幼儿天生就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但如果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另外,通过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创造,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三、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认知能力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好奇心便会逐渐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对问题的淡化的重要原因。爱因斯坦回忆自己的幼儿时代时,曾批评强迫式的灌注教学方法。:“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置疑,就无问题可言。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置疑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操作在先,自主体验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