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

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文1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一支粉笔一节课、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课改后的新课程已经显示出它明显的不足,信息的获取仅仅局限于书上已满足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而且现在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在教学模式上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备课创新,启发提问创新,课堂教学教法、教学手段创新,学法指导创新,从一点一滴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老师有创新的意识,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导入要新,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对象,还可以作为我们新课的引入。新课的引入,影响着这节课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没有求知欲,老师的教学就很被动,伏打没有好奇心,原电池的发现就要推后。例如:NH3 的新课教学序幕我们就可以直接用NH3的喷泉实验。 学生在一刹那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色差”现象留下很深的印象,求知欲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思维也激发了,学生通过观察“喷”的现象, 强烈地想象到瓶内压强减少程度之大,从而得出NH3极易溶于水的结论;通过“无色变红色”的现象观察,也顺利成章地认识到NH3溶于水后溶液成碱性。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改变学生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思考的内容,被动地进入学习。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主动得出答案,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例1、学习“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时,学生看完课件后,就产生了好奇:人遇到雷雨要躲,而庄稼为什么却喜欢雷雨?这样学生在好奇中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主动讨论去寻求答案。

例2、学生是很有兴趣做实验的,但如果不正确的引导,那么实验的价值就不会得到体现,所谓的活动与探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学习NO2与水的反应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完成实验,观察现象

2、如何验证所得无色气体及无色溶液即验证NO2与水反应的产物

3、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所得酸为什么是HNO3而非HNO2

4、改进实验使NO2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硝酸,并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5、如果4中NO2改为NO呢?同样要求

在这样几个递进的问题中,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不仅自己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还从最后两个问题中联系到了工业生产硝酸,思维也有了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很好地引导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要肯定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与赞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地淋漓尽致。

四、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学生的知识容易产生误解时,课堂讨论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讨论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便于集思广益。例如喷泉实验后学生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误解——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可以设计成喷泉。氨气的喷泉实验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物理学原理。所以每到这个新课时,我都会安排一节课作为一次研究性课题《喷泉实验的条件与设计》的探讨。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透过氨气喷泉实验的现象进行群体讨论发现喷泉实验的实质,在讨论中我主要安排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1、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联想到与我们生活中、自然界中产生喷泉

的原理是一致的,形成压强差。

2、氨气的喷泉实验利用了氨气的什么性质形成压强差的?学生已经知道是利用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所以趁势引导,在实验中把氨气换成哪些气体也可以同样形成喷泉。在这一步学生已经可以归纳出不同溶解性的气体,感觉到溶解度不同的气体对喷泉实验的影响,意识到吸收液的作用。

3、在2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溶解性气体,利用不同吸收液形成喷泉的实验设计,同时也完整归纳出形成压强差的条件。

4、设计有色喷泉,如黄色的、黑色的、兰色的。在这4个步骤中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挑起,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激发。

5、最后以几个以往高考中能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挥的有关习题来巩固喷泉实验的原理,在训练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敢大胆联想、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对立与统一,一个是求异,一个是求同,两者往往相互联系,在问题的解决中也往往的同时运用这两个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讨论和研究的思维训练,得出不同的答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集中性思维也可以说是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的提供的各个信息或各个条件朝同一个方向集中,得出一个最正确或最优化的解决方法。发散性思维可以提供一个问题解决的不同设想,但不是代表每一个设想都可行,它还必须通过集中性思维的提炼,得到有价值的结果。事实上归纳与总结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训练,所以在单元结束后或复习阶段,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找出规律,比如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是既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从该单质至各类化合物之间横向联系进行小结,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更强,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实在繁多。教师习题课上分析的内容也基本围绕这两者的统一,例如下列等物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哪一个这样的题目讲解时,老师不可能就题解题,肯定都会设计一些拓展和归纳,培养学生解题中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文2

关键词 能力培养;逆向思维;解题方法

逆向思维是指与正常思维正好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逆向思维是指从结论逆向一步步找出结论需要具备的条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逆向思维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推理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着大量互逆关系的数学知识,如互逆公式,互逆法则,互逆定理等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深学生对互逆关系的理解与分析,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灵活性,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的持续能力。

平时与数学老师交流和本人三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正向思维从习惯上可牢记和掌握,在头脑中有正向模式,而逆向思维的形成对学生是一个难题。教学时需对所学的运算知识,形成逆向模式。所以,教学前要精心设计,让学生从正向接受逆向的思维的基本训练。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呢?

一、利用初中数学课本中大量的互逆知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文3

关键词:逆向思维 培养 推理意识 解题技能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当前,初中数学教材和其教学过程多强调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学生遇到正向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慢慢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体会不到数学思维的乐趣,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看待事物,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知识结构①②。

一、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

逆向思维就是不按常规的针对某一问题,按其反方向从结论开始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③。解题时,我们一般都习惯采用正向思维进行思考和解答,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当遇到非常规性的题目时便会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运用正向思维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转换思维方式,从其反面也就是逆向思维来思考则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当对某个问题通过反复思考仍然无解时,改变思维方式用逆向思维,可让学生顿开茅塞,绝境逢生。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尤其是在证明题的解答过程中,逆向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不是简单地将正向思维过程颠倒,它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是改变思维方向的思维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另辟蹊径,从不同的方向思考,多端输出,灵活变化,思路宽广,考虑精细,答案新颖,它反映了思维的间断和突变性④⑤。在运用惯性思维方式――正向思维遇到困难时,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开辟思路,转换方向,变换角度,开拓认识到新领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运用,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三、逆向思维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人们发现新的事物。例如,数学家在研究思考加、乘、乘方、求导的逆运算――减、除、开方、求不定积分时,由于这些逆运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值性,也就是发散性,因而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的事物⑥。比如由减法发现了负数,由开方发现了无理数,由负数开方发现了复数,由不定积分找到了不是初等函数的原函数,这些成果都是逆向思维的产物⑦。逆向思维的数学教学法是: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时,先从问题结论开始进行逆向分析,在经过系统分析后推导出结论的中间结果,然后找出这些中间结果和已知条件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如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秀的思维品质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性素质,而且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路,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唤起学生的逆向推理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推理训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理性分析,让学生应用反向逆推,独立思考,通过逆向推理来质疑发问,理清思路,从而准确理解知识点。对定理和命题要多运用反证法进行推理,反证法运用的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可增强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训练学生的逆向解题技能

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能力训练,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习题训练上,要着重于学生的思维过程,活跃其逆向思维,通过对习题进行一题多变,变换已知条件和结论,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活跃他们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只有真正去思考,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假设结果、分析验证,整理自己的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就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中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王维花,王永红.对小学数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②方雪芬.例谈逆向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Vol,6(No3):79-81.

③李新兴.逆向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Vol,27(No1):86-88.

④张国发,李日华.浅谈逆向思维法在数学中的应用[J].高等数学研究,2006,Vol,9(No3):13-14.

⑤许丽华,刘伟.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

⑥胡佑增.在高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J].交通高教研究,1995(2).

⑦郑忠阳.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⑧郑文晶.数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Vol,9 (No3):83-85.

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文4

【关键词】逆向思维 结构定势 功能定势 状态定势 因果定势

教育承载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创新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从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来看,和正向(常规)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很容易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格外注重“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力与知识(包括隐性的)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数学内容中,很多知识都与“逆向思维”有关,如分析法、逆运算(如对数就是指数的逆运算)或逆命题(三垂线逆定理等)、充要条件、反函数、反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中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等,只要揭示“逆向”本质,不但能让学生将新知识合理建构在原有知识体系上,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能让学生不断认识逆向思维的过程和方法。

但是,仅凭这样,还是难以具有逆向思维能力。因为“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正向而言的,它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小概率思维,就在于“正难则反”的一种策略观,如果不经过真正的逆向训练,着实难见成效。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正难”,但却不习惯也不善于“则反”,其原因是学生的大量训练往往是“类型+方法”式的,学生在大量的思维定势中尝到的是甜头,而不是苦头。一旦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只会怪罪于问题太难,技巧性太强,不能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层面。其实,运用逆向思维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也有其一定的方法,合理逆向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成功克服思维定势的过程。在逆向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克服常见的思维定势。

常见的思维定势有以下四类:结构定势、功能定势、状态定势和因果定势,它们分别为相对于结构逆向思维、功能逆向思维、状态逆向思维和因果逆向思维。为了克服长期正向思维对逆向思维的影响,减低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教师在各类数学问题解决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思维瓶颈所在,积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一 克服结构性定势,培养结构逆向思维

结构定势最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就是数学哲学中的结构主义(构造主义),它认为要证明一个数学对象存在就必须把它构造出来。这显然与我们的数学主流思想是不吻合的。过度依赖结构,有时会造成一定的思维障碍。看到“ ”,就想到里面一定是平方式;看到“-α”,就觉得一定是负角;看到“α+β”就觉得一定是两角和;无视题解目标,僵化地认为变形形式就应符合一般化简要求。比如,在判断函数f(x)= 的单调性(题1)中,学生很少会想到分子有理化(分母无理化),因为代数式分母不能是无理式的结构定势僵化了思维,束缚了学生思维的逆向转换。

二 克服功能性定势,培养功能逆向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有着强大的功能,大到学科分支或重要的思想与方法,小到某个小知识点或某种数学技巧。正因如此,数学学习中,也往往会产生各种功能性定势。

比如,在本文题1中,不但是结构定势,也是关于有理化技巧的功能定势(认为只能对分母实施有理化)。又如,在“积、商、幂的对数公式”初步学习中,学生对形如“loga(x3y)分解成loga x 和loga y”的要求易如反掌,但对简单的“lg2+lg5=?”却一时拐不过弯,究其原因,由视觉连带造成了从左到右的结构性定势,又进一步造成了公式(等式形式)运用从左到右的功能性思维定势,这种定势相当普遍,阻碍了学生对公式的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时强调公式有其逆用的功能,并配以一定的练习。

再如,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中,往往已知函数和求指数函数的各类性质(定点、单调性等)不同,但事实上,利用数形结合,不仅可以探求性质,也可以根据函数的具体性质,去求它的解析式,这是相当重要的。克服函数性质学习中的这种功能定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功能性逆向转换,在培养逆向思维的同时,又能为学生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奠定基础,因为根据曲线性质求曲线方程以及根据曲线方程求曲线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两大中心任务。这种功能性逆向思维的正向迁移无疑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 克服状态性定势,培养状态逆向思维

在数学中经常遇到状态性定势。比如,已知f(x)=(x+2)/(4-x),求f -1(-2)的值,学生的常见方法是:先求反函数,然后再求值。学生的主要思维障碍就在于对f -1(-2)中的-2存在着状态定势,总认为它是一个自变量,对应的是x,如果对这个状态不存在定势,那么就容易想到它其实就是原函数的一个函数值。故此,教师应点破实质,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定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学生真正能“吃一堑长一智”。

函数、方程、不等式是数学的三大代数形式,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转换,在许多题目中,都需要克服状态性定势。

比如:在求 的值域中,我们就需要克服状

态性定势,将由函数转换成方程来进一步解决。只有不断联系并转换,才能克服状态性定势,从单一的逆向反转走向多维的逆向转换,并开拓逆向思维,培养出较高的逆向思维品质。

四 克服因果性定势,培养因果逆向思维

数学是注重逻辑的学科,因果关系是数学学科中表现最为普遍的一种关系,但是,若学生只会想当然地将“已知”看成“因”,将“未知”看成“果”,或者始终将命题的条件看成“因”,将结论看成“果”,那么,就会形成学习中的因果定势,阻碍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听老师讲或看别人做觉得不难,但是自己却不会做,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成的解答往往是从因到果进行演绎的,而问题解决思路的得出却又常常依赖于“执果索因”的分析。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进行因果反转式的思维训练。

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证明就是一类很好的例子。又如,在学习单调性及反函数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反函数的单调性与原函数的单调性有何关系,这里就有着典型的因果逆向思维特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不仅是告诉学生或与学生共同推导这个重要推论,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因果逆向思维的自觉意识,让学生知道突破思维定势,就犹如突破了思维瓶颈,让学生感受到逆向思维是创新的一种新源泉。

综上所述,这四种逆向思维定势并不总是单独存在,教师多方位、多角度的关注,定能使教学处处体现出独到魅力,启发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在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上突飞猛进。

参考文献

[1]唐庆华.新课标环境下克服思维定势负迁移之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8(1)

[2]龙必增.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3]赵维波.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2010(17)

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 实验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97-02

创新思维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结合的结果。因此,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产生创新思维的思维方式入手。就化学实验而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从事化学课程的基础,是接触现代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大部分放在证明化学理论的正确性,增强学生对典型化学设备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实事求是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但是,对于21世纪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师们还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该文将对化学试验中学生立异思想能力的培育进行深化的探究,主张教员们培育学生的发散思想、批判思维和联想思维,并提出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1 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1.1 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思想的高级方式,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新思维指,在提出难题和处理难题的过程中。大家对创新效果起作用的全部思想活动。狭义的创新思想指,在立异活动中,大家直接构成创新效果的思想。化学试验的创新才能培育主要是培育学生“自我实现”的立异才能。在化学试验中,凡独登时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难题;独登时描绘并完结新的化学试验,处理化学难题等等,都可视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 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思想,思想空间的开放性、思想方式的反常性、思想效果的独创性、思想过程的辨证性和思想主题的能动性,是立异思想独特的特征。

2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应遵从的原则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理,遵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般原则。

2.1 师生平等的原则

师生平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般原则,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民主、合作的关系,培养创新的民主氛围,充分体现师生之间合作的友好性。在师生平等的良好环境中,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敢想敢做,敢于实践,容易发散思维,提出更多创造性的问题。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化学实验课程气氛较为活跃,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2 树立自信的原则

树立自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自信可以驱动学生积极、大胆地完成化学实验。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认为每位学生的潜力无穷,某些学生目前在化学实验中较为落后,这说明该学生的潜力尚未被挖掘,此外,教师还应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恰当的时分,教员还应给予学生必定的鼓舞和必定,使学生建立自信。

2.3 学习知识与学会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学会怎样学习,学会怎样思想是学生在学生进程中最根本的使命。常识是思想的根底,若缺少体系的根底常识,大家就缺少剖析难题的根据,难以形成正确的观点,思维过程就会受阻。而创新立异是以常识的传承为根底,厚实的根底常识是学生把握专业常识,了解专业技能,以及构成立创新异本质的条件。因而,教师应注重学生根底常识的学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创新教学中,将学习知识与学会思维相结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点抓起,将学生创新立异本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常识点的教学上。学生在化学试验学习过程中,既要勤勉地学习基础常识,又要澄清各常识点之间的联络,运用概括与归纳等创新立异办法构建化学的常识结构,构成个人共同的常识网络。

2.4 主体主导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在创新立异思想的培育过程中,学生只要经过他们个人的学习理论才干非常好地培育个人的创新立异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地信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创新。因此,主体主导性原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3化学实验中创新思维训练的内容

3.1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以形象思想为根底,它不着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寻求难题解决的仅有正确答案,它企图就同一难题沿不一样视点考虑,提出不一样的答案。培育学生创新立异思想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教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现有题目的条件、情境和方法,触类旁通,使一题多变,然后战胜学生的思想定势,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养成发散思想的良好习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和一题多变的教育方法的立异也会培育学生关于化学试验的酷爱,开阔学生的视界,培育他们思想的灵活性。

3.2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换一个完全相反的角度,从反常规思路去思考问题。“欲擒故纵”、“以毒攻毒”便是我们日常典型的逆向思维方式。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从逆向思维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事物和实验进行逆向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打破已有的常规,挖掘学生逆向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比如,若是制取氧气的设备不是先撤导气管而是酒精灯,成果会怎样;化学方程式的核算、各种不一样浓度的互算、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办法的挑选等依照逆向思想会怎样等等。教员经过运用逆向思想设问的办法,启示学生逆向思想,这样能够较好地推进学生逆向思想能力的培育。

3.3 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训练

纵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有顺序地、可预测地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线索,谨慎地用一种逻辑的直线进行推理。横向思维是指人们会对难题的周围广泛思索,使用局外信息,从其他领域中取得启示,即经过联想、类推等方法进行思想。有研究人员标明,纵向思想对创造性思想解决难题的协助不大。横向思想更可以进步思想的速度,更有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3.4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抽象思维一般是借助语言和文字进行逻辑推理,而与抽象思维不同,形象思维是运用具体形态的物质或图形进行思考。在普通人看来,创新是依靠思维主体,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实现。实际上,创新不仅要通过逻辑推理,而且还要借助一些具体的物质图形或形态,引起想象来发现问题。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也是借助形象思维,然后进行研究,经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才得出结论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化学实验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措施

4.1 营造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而言,只要学生个人着手动脑成为试验的自动参加者,才干活泼自动地参加到化学试验进程中来,也才干确保化学教诲目标的有用施行和执行。对教员而言,全部教育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实践和开展作为起点教育中教员应充任导游、参谋和同伴的人物,断定学生的主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泼发扬学生的自动精神,使学生自动地投入到试验进程中去;坚持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坚持情绪高涨、活泼思想的状况。教员在课堂上应尽能够地为学生营建一个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的学习环境将有利于他们的立异才能的开展。

4.2 创设实验条件,指导自主实验

试验教育中,教员除了开展学生的感知爱好操好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探究爱好进行培育。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若是教员在学生在遇到疑问时能鼓舞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进行试验,那么试验中他们会体验到个人着手的高兴,当最终试验获得成功时后,他们会真实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在这种成就感的驱动下,学生的思想也会变得十分活跃,然后发生进一步探究的爱好。所以教员在化学试验教育中应活跃为学生创造条件,活跃培育学生的探究爱好。化学试验教育中,若是学生能在教员教育常识的一起及时方便地着手试验,那么学生就能够经过个人观察到的试验表象验证所学的常识,充沛、自由地发扬想象力,对准必定的难题选用新的试验办法去进行一些探究性试验,这样很大程度上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将化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化学教育中,教员能够在讲义内容的基础上供给新信息,辅导学生斗胆想象,并对个人的想象自行设计试验进行验证。

4.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的教学情境,具体的情景,小实验、小问题、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试图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例如在教盐类水解时,就可以创设以下多种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可以试问学生,碳酸钠溶液和氯化氨溶液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学生认为它们不是酸和碱,紫色石蕊试液不会变色时,老师可以演示,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完毕,学生则会质疑,进行创新思维。

(2)创设实验情境。比如在盛有氯化铵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试液的颜色分别变成红色、蓝色和紫色。对此,学生则会产生思维冲突,探索盐溶液呈显中性、酸性和碱性的原因。

(3)创设事件情境。比如某工厂因工作不当造成失火,工人拿着泡沫灭火器使火焰逐渐熄灭,学生认为灭火器里喷出的是二氧化碳,老师则告诉学生,灭火器里的化学药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学生则会质疑,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怎么会生成二氧化碳。

4.4 联系教学实际,训练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想是一种逆向性的发明思想。教育中教员应该依据教育实践对症下药,对遇到的难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尽力创设求异思想的情境,活跃引导学生重新的视点去考虑难题、提出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起教员要尊重和注重学生的见地,在课堂上活跃鼓舞学生对所学常识斗胆质疑,别具一格,启示学生广开思路,从多方面多视点去考虑解决难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求异思想的习气,不断提高求异思想的才能。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可将H2、O2、CO2的装置和收集方法进行类比、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大,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例如一瓶不知浓度的硫酸,如何对它进行鉴别,可要求学生尽可能提出多种方案。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途径,营造一种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诱发与培养他们的创新动机,激发其创新意识。

4.5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化学试验是多种学科常识的归纳运用,比方,对化学药品的质量浓度等会使用数学常识进行核算;喷泉试验碘提高等试验中会用到物理常识;一些联络平常出产日子的试验如氧气的效果光合效果等都会用到生物常识。所以,化学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合理交融穿插学科常识,尽力培育学生归纳使用常识的才能,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思路,推进学生立异思想的构成。

5 结语

逆向思维和方法训练范文6

兄弟俩便骑着马出去了,一直溜达到太阳落山,谁也不肯先回家。最后,两个人都停在离家不太远的地方,下了马等对方先走。一个牧童看他们站着不动。觉得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家,兄弟俩便把老翁的吩咐告诉了牧童。牧童听了,跟兄弟俩说了一句话:兄弟俩立刻跳上马,使劲鞭打马,飞快地往家里跑去。

你知道这个聪明的牧童给兄弟俩出的是什么主意吗?

这个牧童对兄弟俩说,这有什么难的?比赛的规则是“谁的马后到家,谁赢”,又没有说你们必须骑着自己的马回去。你们现在应该骑上对方的马,抢先回到家的人,自己的马自然就后到家,胜出。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功劳。

认识逆向思维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1~3岁的宝宝思维发展正处于初始阶段,此时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是必要的。但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往往用一个模式去引导宝宝,这种思维模式叫做单向思维。只对宝宝进行单向思维训练会使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势必影响其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对宝宝进行单向思维训练的基础上,日常生活中也应重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倒过来想”。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如果单向思维从顺向揭示对象,那么逆向思维则以反向揭示对象。让宝宝进行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宝宝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判断事物,利于提高宝宝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的3个切入点

引导宝宝进行逆向思维,必须要考虑宝宝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爸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不同年龄和认知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1 看顺序

可以是空间顺序,如上变下、前变后、左变右、内变外等。问宝宝东西在哪里的时候,可以说鱼缸在水壶的左边,也可以说水壶的右边是鱼缸;还可以是时间顺序:早变晚、先变后、快变慢等。引导宝宝发现路上的汽车比自行车开得快,自行车比汽车行得慢等。

2 看属性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属性,如软与硬、高与低、圆与方、多与少等。当您教宝宝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不妨鼓励他去观察、触摸,如捏捏矿泉水瓶子和玻璃瓶子,比较哪个软,哪个硬;把小板凳跟小椅子放一起,比比哪个高,哪个矮……

3 看过程

有些事物经过相关作用会变成另外一种状态,如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纸可以折成风车也可以再拆成一张纸等。和宝宝一起来个“神奇之旅”:往水杯里倒上开水,观察腾腾而上的热气,然后盖上杯盖儿,过一会儿再掀开,看看杯盖儿上的水珠。

爸妈具体这样做

培养宝宝的逆向思维,完全可以与宝宝的语言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1 故事引导

学龄前宝宝都爱听故事,您可以选择一些宝宝喜欢的经典童话或寓言故事,引导宝宝思考故事内容,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如“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的嘴巴不够长,没法够到水,也没有办法把瓶子中的水倒出来喝。那么它最终是怎么喝到水的呢?聪明的它往瓶中放了一些小石子,瓶中的水面慢慢升高,就能轻而易举地喝到水了。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运用。

2 句式转换

在和宝宝的日常对话中,可以有意去训练宝宝的思维转换,比如采用句型转换的方法,将“宝宝,你刚吃了一个苹果”转化为“宝宝,一个苹果刚被你吃了”,让宝宝知道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一起来做小游戏

4岁前。逆向思维培养的起步阶段

4岁前的宝宝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宝宝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今后的思维发展打下基础。

这一阶段,对宝宝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宝宝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宝宝萌发思考的兴趣,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中。推荐游戏:反口令

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宝宝思维的逆向性及敏捷性。

玩法:你说“坐下”,宝宝要站起来;你说“左脚往前一步”,宝宝要“右脚往前一步”;你说“前进”,宝宝要“后退”……总之,动作和口令要“反着来”,如果做错就算输了。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家庭游戏哦!家庭成员可以一起玩。妈妈说口令,宝宝和爸爸来做,谁先做错谁输,三局两胜。

4~5岁。逆向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

4~5岁是宝宝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宝宝逆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此阶段的宝宝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宝宝的知识,发展语言,帮助宝宝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

推荐游戏:反义词

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宝宝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根据宝宝实际掌握的知识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他短时间内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你说“白天”,宝宝要说“黑夜”;你说“快”,宝宝说“慢”;你说“高”,宝宝说“矮”……

5~6岁逆向思维培养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宝宝的理解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为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宝宝开始尝试用判断、推理等方式进行思维活动,他们在了解了事物的现象之后,更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他们能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并根据这些特点来概括、分类。

针对宝宝的这些特性。爸妈可以从相反的视角去看那些固有的观点和习惯性的做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性活动为宝宝的思维开辟一片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