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校园物业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校园物业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学校校园物业管理方案

关于学校校园物业管理方案范文1

根据教育部关于产业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积极对学校的产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初步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产业管理体制,迈出了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坚实步伐,为学校科技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发展状况

到2005年末为止,全校所投资企业的总数为34家,其中科技型企业20家、占学校投资企业总数的58.8%非科技型企业14家。占学校投资企业总数的41.2%;学校对校办企业的长期投资总额为20653万元,负债总额6579.9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2120万元。 科技产业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出现学校、学院、产业、后勤、农场等多头管理企业的局面,权责不明,各自为政,事企不分;二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防火墙,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独资企业,学校直接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经常是企业的事情,却要学校来出面解决或处理,即所谓的“企业生病,学校吃药”:三是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清,没有完全建立起企业的法人财产地位,企业的账面资产较大,而实际资产很小,无法进行借贷、融资和资产运作。

产业改制思路

学校以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明确了改制目标,即通过改制,明晰校办企业产权关系,夯实企业注册资本,构建学校产业投资防范体系成立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资产剥离和资源重组,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企业产权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调动学校各类人员参与产业工作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校办企业的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法规,改制要以促进发展为原则,适应市场、遵循因企制宜、彻底改制,并且坚持职工参与原则,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改制范围包括:学校及其直属单位、各学院(系、所)办的经营性实体或企业,以及对外投资形成的对外合作企业。

改制内容

1、设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

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名,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国资的副校长担任,成员有国资处、财务处、人事处、科研处、推广处、后勤处、资产公司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资产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代表学校行使产业经营性资产所有者职能对资产经营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经营性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督与管理,确保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农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经教育部批复,学校投资1000万元现金注册成立“杨凌农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学校以投入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性资产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并行使股东权利。资产经营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学校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3、校办全资企业改制

在对学校企业家底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资源重组、吸引投资、资产处置等方式,一企一策地实施改制工作,使全资企业逐步在2~3年内全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在资源重组方面,一是将从事种业经营的三家企业进行整合,成立种业公司,采取联合经营、独立核算的方式实现种业的产业化经营;二是将现有的房地产公司为基础,重新对学校周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将原服务于校园周边房屋租赁的物业管理、广告装饰工程分公司、经营性房屋管理等机构与房地产公司合并,重建房地产开发公司,加快校园周边土地开发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在吸引投资方面,以学校天然营养品厂和仲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基础,吸收社会资本和科技人才加盟,组建学校集生物制药、植物提取物加工为一体的生物制药公司。

在资产处置方面,对印刷厂等些长期亏损,与学校学科优势无关,且无发展潜力的企业,在无法吸引投资的前提下,采取整体打包出售或资产处置的方式逐步予以改制或关停注销。

对学校及直属单位、各学院目前直接投资的对外合作企业股权全部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由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享有出资人形成的权益。建立国有资产投人、增值后退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逐步采取全部或部分出售股权的形式收回资金,盘活学校资产,为学校科技产业的发展积累资金。

5、取消企业中的学校名称冠名

逐步取消企业名称中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或其简称“西农大”、“农林科大”冠名的企业字号。

管理体制

学校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清晰的校办产业母子公司型管理体制。资产经营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资产经营公司以宏观管理、资本运作为主,不搞具体经营,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下属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建立起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者之间的制约关系。

资产经营公司组建时,学校现有的企业及经营性资产全部以投资方式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公司成立后,学校不再以事业单位法人身份直接对外投资或从事经营活动。学校的直属单位和院、系、所等也不得再从事企业投资与经营活动。

财务及人事等问题

财务管理:资产经营公司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建立严格的企业财务制度,实行统财务管理,全成本核算,业务上接受学校财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成果产业化及收益分配:学校的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等及无形资产的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以其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出资的,均由资产经营公司进行投资、转化。资产经营公司转化学校成果收益,除提取管理费外,收益按照学校、学院和专家4∶3∶3的比例

分配。

劳动人事管理:资产经营公司实行“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用人制度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企业分配制度。职工管理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干部实行聘任制;劳动用工实行合同制。

改制费用:学校承担产业改制中发生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企业重组等各项费用。

具体的做法

首先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了加快校企改制步伐,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学校及时予以转发,并专门组织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学习,以期在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尽快形成校办产业改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2006年3月15日,学校成立了产业改制领导小组,负责产业改制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后制定了改制方案,最终形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改制方案》,明确列出了改制的时间和内容要求,为改制工作提出了任务和目标。最后,学校产业改制办公室进一步对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并将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任何部门或人员没有落实好工作任务将会被追究责任。同时,由改制办安排专人按照产业改制的日程安排,对各部门的任务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保证了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

工作成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已经完成了资产经营公司的注册登记及首批改制企业的划转工作,资产经营公司已经接收企业17家,接收企业账面资产总计16232.83万元,其中净资产10576.91万元,负债5655.91万元,资产负债率34.84%。接收企业人员480名,其中学校正式职工157人(在岗110人,内退40人。待岗5人,离岗2人),大集体工7人,外聘人员51人。临时工265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成立资产经营公司较早的学校之一,是陕西省高校中第二家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成立,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学校产业改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表明,学校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产业管理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经验与体会

统一思想是前提

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实践再次证明,高校只有统一了思想,才能痛下决心,坚决改制。若全校上下思想不统一,就会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产业规范化建设的任务落实就会落空走调,“企业生病学校吃药”的怪事就永不会消除。加强领导是关键

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成立,仅是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校办产业规范建设工作迈出的第一步,距离教育部的要求差距较大,后续资产的划转、资产的重组与企业关、停、并、转、人员安置等一系列的任务还很最艰巨,若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一个综合协调的机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产业改制的任务将很难推动,据统计,从2006年3月改制小组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的问题中,产业改制方面的议题是最多的。

检查落实是保障

监督检查是保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的根本措施。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实践工作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就会形成“千斤担子众人挑,个个肩上有压力”工作长效机制,产业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就能提早实现。

困惑与难点

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是新生事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组建事业法人独资的一人有限公司的实践中感觉到有许多的困惑,如:

工商登记的手续问题

资产经营公司工商登记中,工商局需要出示国资部门同意投资的批文,而高校都是依据教育部关于组建资产经营公司的批复来登记,对此工商部门不予认可。虽然后来学校通过做工作勉强登记,但影响了改制工作的进度。另外。目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都注册的是法人投资一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较小,下一步划转资产经营公司的企业资产较大,如何确立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的投资关系,资产如何过户,过户是否需要挂牌等,这些具体情况都需要予以明确。

产业改制的人事问题

人员问题始终是企业改制的关键问题,由于各个学校的各自认识和经济实力不一样,对人员的处理政策也不一样。很容易引起矛盾,影响改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教育部能否出台关于产业改制人事问题处理的指导性意见。技术成果转化管辖权属问题

关于学校校园物业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科技产业发展;校办产业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146-02

目前我校资产公司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共31家,主要产品领域涉及土木设计及建筑、出版、机械、汽车、电子、新材料、仪器仪表、计算机软硬件、生物医药、光电一体化等诸多产业,产业工作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几年,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1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破解制约科技企业发展难题,谋划科技企业发展方向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深入校办企业,就有关校办产业重大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查找校办产业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及时与兄弟院校同仁交流调研成果,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校办产业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学习调研成果自觉地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围绕“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这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资产公司领导班子形成四点共识:

(1)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高校产业发展方针,加速校办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工作。以规范化建设工作为校办产业的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尽快建立校办产业的新型管理体制,提高校办企业经营与法律管理能力,规避校办产业运营风险。

(2)坚持以学校的优势学科为依托,促进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实现科技成果持续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办好科技企业,是学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的重要渠道,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3)坚持改革创新,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产业的重大改革创新,是理顺学校资产关系、消除学校经营风险的基础,同时也是校办产业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4)处理好“稳定、规范、发展”的关系是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规范是为了更快地发展。本着有利于校办企业发展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精神,在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兼顾学校、企业、职工的利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校办企业的改组、改制。

领导班子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对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并深刻剖析其原因。并根据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要求,明确工作思路、制定校办产业发展目标。针对长期制约学校产业发展的难题,寻找破解良策,重点从两方面有所重大突破。

(1)重新全面理解校办产业的社会定位和在大学功能中的重要地位,着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制定学校关于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2)结合学校倡导的“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大学生创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与质量、服务社会的广度与深度。

2 以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为抓手,提升科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领导班子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对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艰巨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校办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机遇,看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强化学校企业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抓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推进校办企业改制过程中,一方面充分估计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始终坚定信心,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扎实深入地开展工作。抓重点、突难关、见成效。正确核准了我校企业的基本户数;正确核准了校办企业投资不到位、产权归属不清的企业户数和资产总量;全面核准了多年来校办企业所积累下来的不实资产状况;对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中所披露的学校与企业之间产权不清、投资不到位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根据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学校于2005年组建了资产经营公司,学校74.6%经营性资产已划转到资产公司,学校80%的全资企业已改制。2009年成立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学校主要领导任主任委员。行使以下职能:履行资产经营公司出资人职能,行使资产经营公司股东权限。审议决定学校产业改革与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对学校所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学校国有经营性资产归口统一管理制度。确定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向资产经营公司派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从组织体制上保证了学校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在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制定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明确工作内容与要求;制定了《资产公司议事规则》、制定了《校有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考核办法》、制定了《全资(控股)企业管理控制办法》;完成了《物业管理制度汇编》、《财务制度汇编》和《产业政策汇编》。通过政策措施的制定与细化,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企业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般规律;通过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科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 发挥学校行业特色,提升学校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中的作用

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要阵地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源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肩负起推动产业更新换代、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任。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的核心,是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生力军。依托人才和科技优势,培育、兴办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是高校实现综合性人才培养、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我校长期以来重视发挥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突出应用性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为主线,明确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技工作方针。让一切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以科技的最新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造福社会。积极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推动并形成了鲜明的科研和产业特色。

近年来,我校依托优势学科的主要科技成果组建了一批科技企业:

(1)依托建筑与艺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水利工程学院相关学科,进一步推进土木建筑类企业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打造以建筑设计研究院为龙头的土木建筑类产业。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持有多项甲级资质证书,被国家建设部确认为全国76家骨干设计单位之一。以设计院为龙头,带动岩土院、监理公司等相关单位,2007年产值过亿,利税近千万元。在承接并完成的大量工程勘察设计与监理项目中,许多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全国建筑方案竞赛、投标中也多次获奖、中标。

(2)依托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优势学科,打造以安徽江淮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合肥邦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汽车制造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

安徽江淮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试验装备、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系统等研究开发和销售,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全国的汽车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现正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创造条件。

合肥邦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是科技部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企业、合肥市首批科技创新视点企业,公司主导产品是汽车电子传感器及各类控制器。2007年公司在柏堰科技园区购置了24.81亩土地,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300万套汽车电子传感器及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生产基地。

(3)依托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优势学科,打造以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矿井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和铁路信息化建设产业。

工大高科先后取得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安徽省软件企业、省级科研单位、安徽省建筑业企业、安徽省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设计、安装、维修资格等资质认定,产品主要面向我国煤炭、冶金、石化、矿山、军工等大型企业的铁路信息化建设及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改造,已形成以企业地面铁路运输安全调度和矿井移动目标监测与控制两大系列产品,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公司现正在做上市的准备工作。

(4)依托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相关优势学科,打造以合肥齐美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工业管道安全系统研究和检测设备制造企业。

合肥齐美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信号高速精密无损检测与安全评估及工业管道安全系统的研究,现享有大口径钢管漏磁高速检测技术国家发明专利和其它管道检测技术专利多项,是我国唯一以钢管漏磁高速检测设备生产单位参与国家漏磁检测标准GB/T12606制定的成员。

通过多年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我校逐步走出具有鲜明行业背景高校的特色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向科技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能更加便捷地将高新技术转移、辐射到科技企业,为行业技术进步服务;科技企业为学校科研工作提出了工程技术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科研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同时培养育了年轻教师的工程化经历,丰富其教学和科研经验。我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