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1

奥数的学习要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上进行,换言之就是奥数是要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学习的知识。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在没有分析自己家孩子学习的具体情况下就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去学习奥数知识,这样不但不会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而且会物极必反。学生在过大的压力下学习会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会使学生厌恶数学,讨厌学习数学,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地影响。

奥数学习是一把双刃剑,选择对了就会使学生拥有灵活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超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错了,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我们想要让奥数知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学习服务,就需要我们家长和教师正确地看待奥数。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一、不要把是否学习奥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

当很多家长和教师听到某家的孩子在学习奥数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并且不论实际情况如何就夸奖这个孩子学习好。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家长、教师以及孩子在脑海里形成错误的观点——只要是学习奥数的学生都是学习特别好的孩子。在这样错误的观点下,学生及家长就很容易盲目地选择学习奥数。而很多孩子也就因此扭曲了学习奥数的实际目的,用奥数学习这件事来显示自己的优异。

在我的学生中就有诸多这样的孩子,当我课下和他们交谈时,不难发现他们会用自己的奥数学习达到了哪个级别来显示自己学习的优异程度,而不去用平时考试成绩和表现来衡量自己的学习程度。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分不清楚学习的主次程度。在颠倒了主次之后,导致学生出现了很多基础性的错误。例如:在很多试题中,很多学习奥数的孩子确实能列出解答的式子,但是却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缺乏计算能力而计算不出结果。

鉴于如此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一定不要把奥数学习作为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深入掌握基础知识情况下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奥数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使非奥数学习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

奥数学习无非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到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使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生学完大数的除法和简便运算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然后给学生出示一些能够简算,但是又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运算律就能达到简算目的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习题的规律或是教师给出解题实例,经过思考和对比得出习题的答案。例如,在学完“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条性质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600÷25=(600×4)÷(25×4)=2400÷100=24,并找出相应的规律,然后让学生阐述自己得到的规律,最后教师学生共同总结其规律: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4,目的是将除数变成100,这样再除就很简单了。然后教师给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这种方法。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奥数中数学的发散性思维。

三、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度,摆正对奥数的态度

近几年,很多考试都是100+10分制,在100分的基础知识测试后会有10分的奥数培优题。它的出现也使很多孩子和家长对奥数学习更加重视。当然,对于那些基础知识相当好的同学来说,学习奥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要让学生因在乎那附加的10分去盲目地学习奥数。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叮嘱和教导学生,100+10分重头在前边基础知识的100分上,而奥数部分只是附加的10分,两者比起来还是基础知识比较重要。基础知识和奥数培优好比一棵大树,基础知识是树根,奥数培优题好比是繁枝茂叶,如果大树的根须不旺盛牢固,枝叶再怎么旺盛微风轻轻一吹也会被吹掉。只有我们有了坚固牢靠的根须,才能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出更加茂密的枝叶。

例如,四年级学生用尝试法解决奥数培优题: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120,求出这三个数?解答过程:第一步:假设这三个数是2、3、4,则2×3×4=24,24

四、巧用数学广角,渗透奥数思想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中新增了“数学广角”版块。本人认为这个板块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广角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奥数培优思想的传授,使学生在普通课堂教学中就能感受到奥数的解题思维。

例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广角“排列组合问题”,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对于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成握手的游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得出3个人握手的次数2+1=3次;4个人握手的次数3+2+1=6次;5个人握手的次数4+3+2+1=10次,6个人握手的次数……以此类推,得出多个人握手次数的计算规律。通过这个握手游戏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奥数培优中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奥数培优与课本内容的紧密联系。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2

一、注重提升品质,发散性培养,以趣塑人推进趣味数学教学

1.培养优良的数学思维习惯

从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教辅可以看出,趣味性强、思维性强的奥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分支,可以起到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如速算与巧算、找规律、归一归等趣味性奥数题,对这些趣味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育学生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

2.培养优良的数学学习品质

趣味性的奥数题更多的是“弯弯绕”,在未了解题意、题干,没找准解题思路时,往往无从下手,但通过教师的指点辅导,往往是“一点即透”“一学就通”。这样的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的积极探索解法,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切实增强学习品质,为更好地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优良的数学审美观

数学是有美感的,在许多的趣味性奥数题目中可以出现很多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特别是对一些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较为聪明的学生来说,这些趣味性的题目就是一种考验,就是一种乐趣,可给予学生在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审美感受。

二、注重趣味切入,多途径引导,以趣诱人推进趣味数学教学

1.问题切入法

大凡是教学,时间长了就会枯燥,就会乏味。教学趣味数学就要考虑从多方面入手,以长时间地吸引学生,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教学可以从问题切入,如一些城区里的孩子可能没见过农村养的鸡、兔等家禽,可以启发性地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没见过鸡和兔呀?”“鸡和兔长什么样子呀?”“你们知道鸡、兔都长了几只脚呀?”慢慢可以引出“鸡兔同笼”的趣味性奥数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头就高了,学习起来自然就更容易一些,掌握得也就更快一些了,记忆也比较深刻。

2.故事切入法

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故事,如曹冲称象、高斯算数等,如课堂上以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大家知道高斯是谁吗,谁能告诉老师呢?”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了高斯是著名的数学家,知道了高斯的“1+2+3+4+…+99+100=5050”的故事,这时,再适时引出题目,大家算一算“1+2+3+…+1999=?”通过教师指导分析,引导大家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了等差数列。得出: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从而推出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切入法

情境切入法主要是可以通过多媒体、课堂游戏来进行教学。如教学“数字迷”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写有1、2、3、4、5、6、7、8、9的数字卡片,把1~9这九个数字填到九个方框里,组成三个等式,让每个学生都将卡片填写进去,多试多验算,同学之间还可以分成多个小组,可以相互交流,看谁算得最快。如果从加法与减法两个算式入手,那么就会出现多种情形。如果从乘法算式入手,那么只有下面两种可能:3×2=6或4×2=8,所以应当从乘法算式入手。因为在加法算式+=中,等号两边的数相等,所以加法算式中的三个内的三个数的和是偶数;而减法算式-=可以变形为加法算式=+,所以减法算式中的三个内的三个数的和也是偶数。于是可知,原题加减法算式中的六个数的和应该是偶数。若乘法算式是2×4=8,则剩下的六个数1,3,5,6,7,9的和是奇数,不合题意;若乘法算式是2×3=6,则剩下的六个数1,4,5,7,8,9可分为两组:4+5=9,8-7=1(或8-1=7);1+7=8,9-5=4(或9-4=5)。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是:7+1=8,9-4=5(其中1和7,4和5,2和3可以对调),2×3=6与4+5=9,8-7=1(其中4和5,7和1,2和3可以对调),2×3=6。

这样教学可以有效地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奥数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感觉到趣味奥数的奥妙。

三、注重课堂铺垫,差异化辅导,以趣育人推进趣味数学教学

1.去繁从简

数学的教育是简练的,是点拨式、直接性的,在趣味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拖泥带水、拖拖拉拉。在教学思想上,要讲究科学指导,在搞清题意、题干、思路等方面,做到重点突出,结合学生年级、特点、习惯,针对性要强;在教学中,要尽量删除繁文缛节,多采用剥除法,层层剔除题中多余的“旁门左道”,尽量直奔主题,减少歧义;在教学课后总结时,要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直白语言对题目或题型进行总结,让学生迅速明白,避免走弯路。

2.趣味语言

趣味数学的教学重在趣味中学,在乐趣中领会趣味数学的魅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趣味些语言,避免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多做课前准备,平时多注意收集一些生活或学习中的趣味知识,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运用,通过这些趣味知识,让学生们学得快乐、提高兴趣,从而让趣味数学充满吸引力。

3.个别辅导

不可否认,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入门快,接受能力强;有的理解慢,思路差,接受能力差一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差别化教育,对接受慢一些的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慢慢引导,从简入难:对接受快的尖子生,可以单独辅导,注意多用概括性语言,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对不同题型的多种思路进行拓展性补充,好让学生不断提高。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3

“如杨乐等许多数学家所言,这种重在解难题、怪题,所谓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与提高数学素养毫不相干(正如会全套的脑筋急转弯并不意味着高智商);相反,只能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的原因。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谋取私己的暴利!”

截至完稿前,该博文的点击率已经超过48万,评论则有近7000条,绝大多数网友对杨教授的意见给予支持和肯定。同时该文被各大媒体转载,引发讨论热潮。

背后的利益

对此,“黄河新闻网”刊登的文章《别再让“奥数”竞赛扼杀我们的天才》分析奥数背后各方利益博弈指出,奥数培训班,图了经济效益;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也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作祟;孩子,除了极少数有兴趣以外,大部分是为了无条件服从家长;学校,还是以各种名义在升学时将二者挂起钩来。算计来算计去,谁是牺牲品?恰恰就是我们祖国的花朵。青春年华,每天在不属于自己的痛苦中徜徉。

《北京科技报》的记者则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了此种现象,刊发了《奥数经济黑幕》,文章指出:查询了北京市某培训学校奥数培训班的收费情况,其中小学3、4、5年级的奥数培训为1950元,16周,每周六上课;6年级为1600元,13周,同样也是每周六上课 。如果一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参加该培训学校的奥数培训,不考虑价格变动和重复学习的因素,到六年级其培训费用就要达到7450元。有的培训学校由于把奥数课程延伸到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其培训费用加起来更是高昂,将会达到万元之上。

虽然奥数培训的价格不菲,但是为了让孩子在“小升初”时能够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众多的家长还是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专门的奥数培训学校,有的家长甚至专门请家教到家里为孩子进行单独辅导。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中国众多的奥数教练得以产生。目前,奥数教练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不少教育培训机构依靠众多奥数教练让奥数教育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甚至培训奥数教练员也成为了一种赚钱的手段。一位在北京市做了十多年的奥数教练坦言,奥数带火的就是奥数经济,目前在中国从奥数培训教材、电子课件到奥数培训、竞赛消费,奥数经济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奥数培训市场有两三亿元的市场规模。

但是,大部分培训机构并不是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在这里学到的只是解答奥数题的技巧,并没有增长自己钻研数学问题的能力。

很多地方媒体针对当地的奥数教育情况也提出了相同的质疑声音,如《江西日报》的《奥数不能因“财”施教》,《常州日报》的《奥数根本没必要!》,《信息时报》的《奥数教育造就一批“仲永”》等等。

被异化的奥数教育

事实上,无论是最早发端于1894年匈牙利的中学数学竞赛,还是后来在罗马尼亚的推动下被确立下来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其遵循的核心宗旨――“激发青年人的数学才能、引起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发现科技人才的后备军、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目的都是非常纯粹的。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中国奥数国家队领队、主教练熊斌在接受《解放日报》专访时表示:奥数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充分激发起你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日常教学比较按部就班,非常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规范性、系统性,当然这更有利于知识的普及,但会折损掉不少主动学习的乐趣。而奥数题恰恰打破了这一拘泥。有不少题目,你乍一看不大能马上判断出应该从哪个知识分支入手,但随着解题过程的深入,你会在那些新颖而有创意的题干的启发下,用上各种分支上的知识和方法。这对锻炼一个人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增强他对于数学的好奇心、想象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只是一味做些按部就班的题,就很难有机会享受沉思的乐趣。只要引导得当,奥数能使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学数学的层次由“做”提升到“悟”。

《镇江日报》发表文章《别全盘否定奥数教育》提出:奥数教育带来一系列危害,主要原因不是奥数教育本身有问题、有危害,而是奥数教育的严重泛滥,不管什么素质的学生不问时间的拼命地去学奥数,做奥数题目。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南昌二聘名师左福士在《江西日报》上呼吁:“学奥数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培训机构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对一些孩子来说无异于拔苗助长。”

针对“奥数旋风”将一些本不适合学奥数的孩子卷入,左福士说,奥数不是数学补习班或者提高班,孩子如果对数学没有浓厚的钻研兴趣,强行让他学奥数,只会让他越来越厌恶数学,扼杀他本有的数学才能,沉重的压力甚至会摧残孩子们的身心。

让左福士更为担忧的是,现在一些培训机构因“财”施教,唯利是图。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培训机构可能根本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就开设奥数培训班,赚取辅导费,误人子弟。左福士说,奥数老师必须有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

社会该如何面对?

其实,叫停奥数已经不算是新闻了,这些年,网络以及媒体关于“停办奥数竞赛”、“讨伐奥数”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人民网”分析指出:国人怎么会对奥数教育这么感兴趣?按理说,家长、学生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无限的分数中去才为常理,但是在高考中,奥数并没有相应的位置。现实却并不奇怪。这是因为今天高考的竞争早就走向了低年龄化,在小升初、中考当中,很多学校为了体现自己的“名校”境界,都毫不例外地对奥数获奖学生开了绿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高考竞争中获得一些胜算,无数的家长只能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走上奥数这条路。

停止奥数是一个大问题,靠政府强制执行吗?《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评论:靠什么打到万恶的奥数教育》指出:事实上,针对奥数在中国的盲从状态,教育部早在2005年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随后又逐步取消了奥数加分、免试入学等政策。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

有人认为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令不行”。对此《新京报》发文《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比监管奥数管用》指出:平心而论,对于奥数教育,政府的监管,只能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公办初中和小学,不得直接或变相举办奥数班。校外培训机构举办奥数班,只要收费按照标准、教育组织规范,没有违反《教育法》,政府根本无法“监管”。二是义务教育学校招收学生,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这对于实行就近免试入学的公办学校管用,而对于招收特长生的学校,可跨地区招收新生的学校,也很难监管,不考试,反过来,看证书就变成了重要的选择依据。

这并不是单凭行政命令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所引发的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少业内人士都持相同观点。

均衡教育资源才是出路

令人厌,但停不了,改不动。这就是奥数教育在我国的生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新京报》撰文阐述:因为有择校,所以才有众多家长送孩子上各类培训班,以获得可在择校中派用场的各种竞赛成绩证书。就如整治择校热最好的办法,是抓住源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样,让奥数回归理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数学素质――也只能是让每个初中、小学办学质量均衡。

所以,与其呼吁政府“监管”奥数等培训班,还不如监督政府切实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有办好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出现在义务教育中的培训热、考证热,才可能真正降温。“万恶”的奥数教育,不用打倒,也会走向平静,在学生培养中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元也认同此观点,在接受《北京科技报》专访时表示:美国只有3亿人口,却有众多优秀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资源比较均衡,孩子们和其家长很少有浓厚的择校情结。但是,中国目前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基础教育资源极不平衡,在大中型城市,学校众多,中小学生和家长选择的空间很大,他们不由自主地就被绑架到了“择校升学”的轨道上,奥数竞赛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砝码也成了很多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加以利用的工具。

回归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

“新华网”的《素质教育莫沦为“应赛教育”》文章,则从注重素质教育的角度对此提出了思考。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上海某校常务副校长蒋建平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本应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兴趣的阶段,却被应试培训占据了,美育、德育被搁置,教育资源被浪费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荒废的问题。急功近利化的教育是该悬崖勒马了!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指出:“归根到底,现在很多学校的教育还是落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现在升学主要还是看考试、看分数,于是什么东西有加分就考什么,导致各类竞赛教育泛滥。”

杨小微所长认为,与硬件知识相比,软件知识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现在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都已经积累得不少了,学校要更侧重对他们兴趣的引导,要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志愿和目标,重点在于“育人”,在于孩子们的主动性。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4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儿童思维训练的好处,希望能帮到你。

儿童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儿童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训练可以通过游戏、专门的课程来进行,但是也可以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来进行思维训练。家长应当关注儿童的每一个细节来引导儿童进行思维训练。

1、全方位观察。

对于任何问题,都要认真考虑它的利和弊。更深一层的思考能使儿童认识到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就是最佳答案。

2、找出规律。

教育的基础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聚沙成塔。把知识分类之后,我们就可以避免反复不断地学习同一内容。

3、养成质疑好习惯。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推翻定见成规的历史。儿童在许多方面尚未定型,总喜欢质疑以往的做法,为人家长应当鼓励他们养成终身质疑、不满现状的良好习惯。

4、说话准确。

准确的用词不仅能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思维敏捷。

5、倾听他人的意见。

儿童们往往只管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这不利于他们扩展视野。家长们应当培养儿童学会考虑他人的观点,请儿童旁边的人或其他小朋友对同一件事发表意见,是训练儿童倾听的好方法。

6、写日记。

鼓励儿童坚持写日记,因为写作也是一种思维。

7、提前思考。

鼓励儿童对短期、中期、长期的后果进行提前思考,虽然这并不容易。不过,今天对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准备,还是可能的。

8、学习。

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学习能使人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

9、坚持不懈。

儿童并不能一夜之间就养成逻辑思维的好习惯,应鼓励他们坚持不懈。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数学是学习其他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好数学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极为关键。小学生正处于各项认知技能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受兴趣的影响较大[1]。若是学生因为学习兴趣不足,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就会严重阻碍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2.1适应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应遵循适应性原则,用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知识给予学生引导,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当前在小学阶段,奥数竞赛十分流行,然而奥数竞赛与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知识结构不相符,许多题目并不在他们所能理解的知识范围内。但奥数竞赛在小学中却依然很流行,这种不正确的风气使许多学生受到打击,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十分困难。因此,不应再大力推广奥数竞赛,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十分不利。

2.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2]。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符,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要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感到有挑战性,同时还能体验到学习的趣味性。如此,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还能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3.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若是在数学教学中过于注重计算和说教,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排斥数学学习。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化。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顺利突破重难点知识,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先把实物长方体展示在学生面前,然后告诉学生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cm、3cm,让学生把物体的面积计算出来,然后教师把长方形的一组对角按住向外拉,长方形立刻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长方形的面积是否发生了改变?”一位学生说道:“它的面积仍为18cm2。”另一位学生回答:“它的面积小于之前的面积。”这时,教师不用马上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必定会想方设法地探寻答案,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探索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寻答案。如此,便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相较于教师的一味灌输,这样的学习方式效果更好。

3.2联系生活,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和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贴近,加强生活数学和课堂数学的联系,融合生活和数学。但数学教材篇幅有限,教材通常并未联系现实生活,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事先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道题:“学校要重新粉刷教室的墙壁,同学们可以把我们教室的面积计算出来吗?学校所有教室一共有多少面积?”学生们听完后十分兴奋,为了可以把这道题解答出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后又仔细观察和测量了教室的门窗和墙壁,了解了需要粉刷和不用粉刷的地方。如此便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既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表面积的相关知识,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3在教学中设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悬念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3]。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巧妙设置悬念,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其在自己的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探寻、发现、认知和掌握。充分借助活动课以及课余时间开展趣味十足的活动,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予学生引导,让其经历观察、推理、操作、交流、调整等过程,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三角形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若是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一半’和‘两倍’的关系?”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后得出答案:如果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它们之间不存在“一半”或“两倍”的关系。但当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当它们的面积和高一定时,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的几倍。通过引导和讨论,学生充分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

3.4引进游戏元素,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让学生自主发现,若是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注重灌输知识,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那么既不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竭尽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游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基于此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可能性”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游戏:教师把一块巧克力拿在手中,然后让学生对巧克力是在左手还是右手进行猜测。这样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相关定义。之后,教师再把双手打开,证实刚才学生们猜测的正确性,于是又把“一定”和“不可能”两个概念引出。在充满疑问和趣味的游戏中引入知识,将学生的创新性和想象力发挥出来,可以获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3.5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作为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动手操作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构建表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动手操作需要学生多种感官的投入,进行积极思考和表达,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觉、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还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4]。以“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此问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名组员,每人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之后用量角器把自己所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测量出来,比较测量的结果。学生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均为180度。然后,教师让学生撕下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再拼在一起,学生发现三个角均能组成一个平角,还是180度。这时,学生便会深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一结论。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操作和口头讲述效果要好很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

如何培养奥数思维范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功能等各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方式能否真正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变和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转变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数学领域,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甚至有的学生奥数比赛屡屡夺冠,但是,当学生走出校门,在数学研究成果方面却并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教出来的学生是记忆型。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教材、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从台前转向幕后,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博采众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也要改变依赖别人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教学思路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逐步完善和成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和小学生不同,有时候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又不好意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悬念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利用开放的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抽象的问题激发理解和想象。有效的设置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导入得新颖、独特,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问题的难度和密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努力后达成目标;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让学生意识到学知识是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是唯一的目的,习惯搞题海战术,学生永远有做不完的数学题。现在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都取决于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递进和交融,通过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有为了热闹而过分追求形式的现象。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效率

在一些国际性奥数比赛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中国学生非常优秀,这和传统教学模式功能是分不开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全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找到知识生成和双基训练两者的平衡点,应把传统教学和主体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训练。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了数学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数学教学所运用。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时候,表面上看学生讨论热烈,也有多方互动交流,但是合作学习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有很大关系。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框内,否则就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热情。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精心选择探究的问题和内容,比如,让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形成,或者是习题课教学,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要多加巡视,一方面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防止一些学生产生惰性,并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只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要对思路活跃、见解独特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其不断完善,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带兵”的良好效果。

(三)实施有效提问、板演

课堂上提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认真研究,充分考虑,而不是随意的。学生的回答也不是对问题的简单复述,应答到关键点上,突破难点,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问题加以总结,对知识进行创新。对于板演,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堂上板演,有利于及时发现常见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常言道: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是不知不觉的。学生的成绩优劣和他们习惯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应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积极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课堂内容结构的设置,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和成熟。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对每一节课深入思考,思考教学目标的设置、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考重点和难点、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更是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际教学中也找到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和尝试,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7).

[2]孙红艳.改革中职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3]边巴次仁,强巴卓玛.浅谈改革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

[4]吴列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理念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