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大学体育 体育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70-01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就是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体育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教学目的。对大学生而言,参与社会以及今后的发展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身意识是非常有效的。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是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获得,而是要通过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体育技能促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 系统分析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依然是进行竞技体育的教学,具体的教学标准是体育达标率和考试分数。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之后,进行体育成绩的评定依然采用的竞技体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对学生个体的竞技水平和能力进行相应的考核。在如此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没有充分注重学生间的个体体能体质差异,采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无法促使学生获得长足的体育发展,无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的整体效果。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选择的体育内容大多与竞技项目有关,只是强调体育分类,没有注重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性。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也只是考虑全体学生,没有针对性和个别性。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没有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而重复,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评价的时候注重相应的达标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基础的差异和主观能力,从而无法符合学生对运动的情感要求,无法促使学生个人体育能力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的大学体育教学,最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相应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学习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结合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使教学有效性生成

在400米的短跑教学中,我曾经做过对比教学。我让一个班的学生在跑道上进行个人400米的短跑训练,学生没有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同时有点排斥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时,我让另外一个班进行100米的往返跑竞赛,依然是400米的距离,学生跑起来明显感觉兴趣大增,并且学生对这样的跑步非常感兴趣。从中可以看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可以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通过相应的策略进行,最常用的兴趣方法采用成功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进行成功激励法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从而将相应的体育兴趣激发起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个体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竞争激励法。上面400米教学中应用的就是竞争激励法,通过竞争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产生浓郁的兴趣。

从大量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知,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校水平。若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1 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科性质进行恰当安排

大学体育这门必修课程主要是进行身体练习,从而增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性质进行安排。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没有完全摒弃,学生从小到大都是不断进行考试,主要追求的学业分数,对于体育这门课程,只是应付了事。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就算学业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成绩也显得不够优秀,甚至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体育成绩不能及格。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可供自己利用的时间非常多,但是他们在体育课的态度依然如初中或者高中一样,就算教师讲得再多、讲得再好,学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进行恰当的教学安排。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逐步转移到学的层面,与学生共同学习,从而可以会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大学构建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相应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群体的体育热情,最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2 创设教学情景,开发出有效的体育教学资源

教学情景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有着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表现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面等,同时这些因素也是体育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大学体育课程的相关标准,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发出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从而让学生在合理的教学环境中,轻松、自由地进行体育学习。在创设体育教学情景方面,一定要遵循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要对学生的情感和动机进行有效激发,创设相应的体育教学情景要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进行相应的出动,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第二,有利于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确立,在创设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不能只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动作技能,同时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自我实现成功教育,培养成就感;加强体育活动兴趣教育,培养参与感,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对大学体育教学而言,每种体育教学理念都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对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都提供了相应的方法。但是,在大学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每种理论都有着它相应的适应范围和局限性。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科性质进行恰当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积极自主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皋华.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跳绳教学;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29-01

1.激励教学策略的概念

激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目标。激励教学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激励、二是负激励。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正确使用激励教学法,充分发挥正激励的作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根据激励的效果,可以把激励教学法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按照激励教学的渠道,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激励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目标激励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小学体育跳绳的数目进行规定,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比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跳到125个,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跳绳的参与度。二是言语激励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以跳绳活动的特点用言语的激励让学生可以自主开展跳绳活动。三是竞争激励法,主要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竞争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跳绳中,营造出良好的跳绳氛围。

2.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应用

2.1 榜样示范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激励学生。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可以选取跳绳最规范、个数跳的最多的学生。把他在跳绳中的表现在同学中进行表扬,让学生可以向他学习。通过榜样示范,激励学生都向他学习。

榜样示范法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争心理,每个人都想要被老师表扬,所以在体育跳绳中就会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

2.2 因材施教、个性化激励。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体质不一样,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合理的跳绳数量,让他们可以根据教师规定的数量进行练习即可,在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让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体魄。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多鼓励他们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跳绳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跳绳能力强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方位的激励。

3.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营造教学情境。激励策略可以增强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利用游戏的方式、合作的方式,可以开展对跳绳活动有关的学习。激励教学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3.2 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教学法是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跳绳教学的激励,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当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跳绳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通过激励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激励教学法主要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教师的激励策略是辅助教学的,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强调是实践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激励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教师在跳绳教学中,首先自己先进行示范,然后会告诉学生在进行个人跳绳中需要注意的技巧,比如:"在跳绳的时候,要轻落地这样可以减少落地时带来的痛感,还可以提高跳绳的速度"。教师在跳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言语鼓励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激励教学法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体育跳绳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给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跳绳活动中运用奖励策略是正确的。教师在运用奖励策略时要学会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跳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树森. 小学跳绳教学策略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73-174.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范文3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现代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通常简称为网络,是解决距离范围的信息传送的新兴技术,它将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电子通信。这样,通过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与信息资源,可以提高它们的效益。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综合利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和过程,并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能够采集、存储、处理以及重新组织播放视听信息及文本信息的一种新兴技术。计算机所提供的人机界面的会话能力,能够使信息传送成为一种交互作用的人机会话过程,即由人向计算机提出要求,计算机根据人的要求传送各种媒体的组合信息,然后再根据人们对于所传送信息的进一步要求,再传送更进一步的信息,即要求传送信息再要求再传送信息。这种过程十分符合人类使用工具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表现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与教育媒体和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讲,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的发展水平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表现

1.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代中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既符合学生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出叫好的情景和情趣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可以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通常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形式,将教师难以表达的理论、需要模拟的微观世界编制成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演示,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从多角度展示相同的信息,辅助教师讲解,使学生容易形成概念,理解原理与法则。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易如反掌。

3.运用多媒体教学,建立正确而清晰的动作表象。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技术动作,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动作表象。

(二)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表现

1.计算机网络的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正受到国际上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目前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可以说,协作式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学技巧 技巧分析

一、导入技巧

导入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上课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其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体育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体育教学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形式:

1.直接导入

这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即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地宣布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让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2.示范或直观演示导入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做示范或技术动作挂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观察中及时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为授课内容做好准备。

3.提问式导入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或技术动作的情况,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通过提问或回答导入新课。

二、讲解技巧

讲解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利用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掌握要领的教学行为。教师要提高讲解技巧,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讲解准备要充分,要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讲解的重点和关键,讲解重点和难点时要加以提示或停顿;第二,讲解过程要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第三,讲解针对性要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认识能力进行讲解;第四,注意语言技巧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言简练、生动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富有变化;第五,注意讲解与示范技巧合理配合;第六,注意人体语言机能的运用,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提高记忆效果。

三、动作示范技巧

教师要提高动作示范的质量,提高动作示范技巧,使其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动作示范要正确、规范、优美,通过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示范动作的目的要明确,重点突出,要让学生明确示范的是什么,如何观察、怎样观察;第三,示范的时机要适当,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示范时机,充分发挥动作示范的直观作用;第四,示范的位置和距离要便于学生观察,教师要根据所授技术动作结构,选择适当的示范位置和距离,或是面对学生,或是侧对学生;第五,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动作的难易程度,注意示范动作的速度和节奏;第六,示范与讲解要统一,教师在示范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视听结合地接受知识,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组织技巧

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学组织技巧,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为了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要熟练掌握口令技巧;第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组教学;第四,分组教学时,教师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新授教材的小组,适当照顾复习旧教材的小组,安排教材转换顺序时,应照顾体弱组和女子组;第五,教师要选政治思想好,又有一定体育基础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他在课中起到助手作用。

五、人体语言技巧

人体语言指人的动作、姿势、表情、举止等,它是一种非文字符号的通讯手段。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人体语言类型有以下几种:

1.身体的移动或位置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变换自己的位置,以便及时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

2.肢体局部动作变化

教师要经常运用手、臂、头、腿等局部动作,引起学生注意,提示、评价动作,组织教学,演示动作等。

六、诊断纠正错误技巧

诊断纠正错误技巧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技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指出不足,进行评价,提出纠正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技术的行为方式。

教师要提高诊断纠正错误的技巧,就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动作概念,正确的动作标准,熟悉动作过程和动作结构,知道技术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要诊断及时、确切,纠正手段得当,要综合分析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第三,要善于观察,注意观察的位置、观察的时机、观察的部位;第四,要提高自己的表象再现能力和逻辑分析归纳能力。

七、结束技巧

结束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使学生身体机能逐渐过渡为正常状态,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所采用的一系列行为方式。体育课如何结束,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练习方式和运动负荷等,一般常采用以下结束类型:

1.调整呼吸、恢复机能

如授课内容是发展学生速度素质或耐力素质,学生机体负荷量大,课结束时一定要调整呼吸,使心肺机能尽快恢复正常。

2.放松肢体、按摩肌肉

当授课内容是发展力量素质,学生肌肉较疲劳时,课结束时要采用按摩等手段恢复肌肉疲劳。

3.通过游戏、调节身心

当课的运动负荷较大时,教师可通过游戏来调节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恢复正常。

4.简短回忆、提示重点

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学生认识的思想,同时指出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巩固和强化。

八、教学设计技巧

教设计技巧是指体育教师经过分析和研究,对每次教学进行构思并确定最佳教学方案的能力。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从宏观规划到微观实施的构思过程,它不仅决定着课的组织形式,影响着课的质量,而且是教师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的表现。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动作技能;示范;实验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以传授体育运动技术为主。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问题是运动训练领域中的本源性问题,更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美国的《国家体育标准》强调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要一展示出完成各种不同身体活动所需的运动技能和动作模式的能力。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提出运动技能目标,且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也成为其他四个学习领域达成的先决条件。因此,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效率、开发运动技能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领域的核心问题。羽毛球受场地、器材限制较小,易于开展,且普及程度较高,因此羽毛球成为趣味性、健身性体育教学内容。在学校体育课堂上也是学生较为青睐的首选体育教学内容。毫无疑问,在运动技术传授过程中体育教师最常用的基于教学技能就是示范。也许问及体育教师为什么进行示范或者是什么时候进行示范的时候,回答是:“多年来的教学习惯”。在羽毛球项目教学中怎样更合理的运用示范教学技能使之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和效率更佳呢?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示范效果分析

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示范教学法进行羽毛球运动项目的技能示范,让学生通过模仿进行相关动作技能的学习。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并不了解示范教学法的适用范围。确定示范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应该从学生从示范中“看到了”什么为基础。这里使用的是“看到了”,而不是“看”。因为学生从体育教师的示范中所获得的信息不一定是学生正在看或者想要看的信息。比如:体育教师做一个正手击后场高远球的技能示范,全班的学生都在观察这位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但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看到这位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看”是过程,而“看到”说明一个看结果。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研究专家威廉姆斯(Willuams)先生的一项很有影响力的实验证实了这个假设:80名成人(18-25岁)和80名儿童(14-15岁)观察某个静止个体用单臂向目标投掷塑料球的标记点演示录像,录像仅仅演示个体投掷手臂的肩、肘、腕三个关节标记点的运动;实验向被观察折放映三遍录像,并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结果显示,66%的儿童和65%的成人报告他们看到了投掷动作,另外25%的成人和23%的儿童再多看一遍录像演示后也报告了同样的内容。从这一突破性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学生不需要看到整个身体或肢体的运动,就可以快而准确地辨认出不同的运动形式;第二,学生用于区别不同运动形式的关键信息并不是某个运动的具体特征,而是运动形式组成部分中相对不变的时机关系。也许这样的技能还不能代表所有体育技能,尤其是像羽毛球这样的复杂体育运动技能。时隔四年,在施库费得―如迪(Schoenfelder-Zohdi)实验,障碍滑雪模拟器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模拟器有两个刚性、表面隆起的平行轨道构成,轨道上还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平台可供被试者站立,被试者双脚站在平台上,要求他们将平台移至右侧,然后像障碍滑雪运动、有节奏地以最快速度移动到左侧(两侧距离为55厘米);被试者分别在观察熟练者操作和关于任务目标的语言提示后,练习数天之后,运动肢体的运动分析显示与没有观察熟练示范的被试者相比,观察熟练示范的被试者更早的形成协调的运动形式。通过实验可以推论:出现示范有利于学习效果情境都具有一个特征,即学习任务要求获得一种新的协调模式。

二、示范的时间和频率分析

通过之前的突破性实验研究的成果我们得知,示范传递了体育动作技能的相对不变的特征。那么,示范出现在学生练习体育动作技能之前还是之后学习效果会更好?是不是观察示范越频繁,学生作为运动技能的初学者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这一运动形式呢?让我们通过一个突破性实验成果说明此问题。威克和安德森(Week,Anderson)以熟练的排球运动员发飘球为示范动作,被试排球运动员没有发飘球的前期经验,观看10次示范动作的录像,并操作30次发球;预练习组在操作30次发球之前观看所有的示范,散布组观看一次示范后练习3次发球,按顺序的完成全部练习,联合组观看5次示范后操作15次发球,之后在观看5次示范,并完成剩余的15次发球,所有被试者在练习后5分钟和48小时进行两个部分的保持测试。结果显示:预练习组和联合组比散布组表现出更好的动作形态,操作准确性的分也比较高。通过这个实验成果我们可以肯定的推论练习前应进行示范。示范频率问题目前还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论题,通过上述实验并不能反映示范频率与学习效果成反比这一结论。因为散布组虽然进行了频繁的示范,但是每次示范的练习次数确实很少,可以假设学生不能同足够数量的练习次数去巩固和模仿示范动作。因此,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的示范频率与练习次数比例问题也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大课题。

三、示范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关于示范的突破性实验成果,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征,得到在羽毛球教学中运用示范应的几点启示:

第一,学生观察示范往往会看到示范技能的相对不变的时机关系。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非常注重时机把握与运用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多初学者即使可以熟练的操作某个技术,但也不一定能在比赛场上以正确的时机展示出来。比如:正手击后场高远球这一技术经常作为很多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技术,体育教师在做示范的时候,转身引拍、蹬地转体、手腕内旋击球等关键动作的时机连贯非常重要,也是观察者观察示范动作的重点。此外,把握示范动作技能中身体部位中相对不变的特征。比如,在示范正手后场高远球这一技能时,脚、胯、肘、手腕等部位相对羽毛球来说都是唯一不变的部位,示范时要保证观察者可以看到从侧身准备动作到击球完毕之后各个部位的变化,这才是示范时观察者应该看到的,示范者重点展示。

第二,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之前进行示范,其效果最好。也许体育教师早已形成一种习惯,只要需要教技能,就一定要示范,且学生有不正确的动作也要进行示范,这样做显然可能做出很多无用功。也许让学生看过正确的技能师范之后的练习过程中使用言语讲解和言语反馈效果会更好。但是,通过上述实验的成果得出的当学习者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时,之前示范效果最好。还以羽毛球运动中的正手击后场高远球这一技能为例,当学习者从未接触过这一技能之前也许体育教师用语言描述的再多、在生动,学习者依然不能在大脑中形成这一技能的表象,想象不出这一技能是如何操作的。这时进行的示范,首先可以使学习者在大脑中形成这一动作技能的表象,之后去进行模仿。

第三,在保证一次示范之后的练习次数前提下,观看正确、熟练地示范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熟练技能。上述实验练次数都是一样的,一次练习之前观看的熟练、正确的示范次数越多的组别操作技能越熟练。这就提醒体育教师,在练习之前的示范要尽可能的全面,避免简单的一次示范,观察者没有看清楚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后面示范、镜面示范、同侧示范要合理的运动确保示范的效果。依然用羽毛球运动的正手击后场高远球为例,在进行示范时,要尽可能的确保观察者看到脚部、转髋的过程、手肘的运动轨迹以及手腕内旋法力的动作示范,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运用。

常用的体育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体育教学 特征 激发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1.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活动情境

以学生为主体是指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铺垫,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1.3适时启用激励法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

(1)表扬激励法,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于在活动中经常落后、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经常性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感乃至畏惧感,进而使他们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中要经常对学生说“你真棒”、 “做的不错”之类鼓励的话,在课程结束时的点评中,要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学生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而当他们能在体育运动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要大力加以表扬和鼓励。

(2)希望激励法。应用希望激励法使学生朝教师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常以“我希望你……”、“你可以,加把劲就成功了”、“试一试,老师会帮助你的”“你的勇敢值得大家学习”等,如果再适当地加上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如竖大拇指、鼓掌)等暗示或鼓励学生,会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教师创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2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1注重智力开发,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直立式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但运用时不宜先点学生的名字,提问在先,每一个学生必然要认真思考,并且做好回答的准备,教师此时的短暂期待正是学生思考之时,不点名这样有利于启发全班学生开动脑筋,尽管最后回答问题的只能是一个学生,但这样做却使群班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学习上的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

2.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在了解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天生的、强烈的探索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这种本能和需要是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2.3注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若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体育教学的课堂犹如学生的小社会、小天地,能较为充分地满足保护学生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

2.4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应注重教法创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之力。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使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学会并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打下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