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1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技巧;应用

一、引言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在于让小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只有掌握了速算和巧算的运算定律,才能够在实例中灵活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快速计算。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到的速算和巧算方式主要有凑整先算、拆数凑整、符号搬家、等值变化、去括号、同尾先减、找基准数、提取公因数等。小学生熟练运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速算巧算方式,不但能够加深对数学定律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计算技巧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如果数学没有学好,就会不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大脑处于快速发育期的小学生来说,利用数学规律训练逻辑思维,有利于其大脑发育。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速算和巧算等计算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熟练地运用数学基本原理和定理,掌握计算技能。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计算技巧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速算与巧算的主要算法

(一)加法中的巧算

1.补数

所谓补数,即两个数相加,如果能凑成10、100、1000……则将其中一个数叫作另外一个数的补数。例如3+7=10,那么3就是7的补数,同样7也是3的补数;又如89+11=100,那么89是11的补担11也是89的补数。那么对于一个较大的数来说,怎样快速计算出它的补数呢?正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凑数的方式,即从数字的最高位凑起,到最后的个位数字相加等于10,例如78651的补数是21349。利用这一方式进行加法,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互补数先加,即将算式中能够相加得出整数的互补数优先计算,计算完毕之后再去计算其他数。例如计算89+25+75的时候,可以先计算25+75得出整数100,再用100+89得出得数189,与正常计算方式相比更加简便。又如在计算1561+852+439+148的时候,可以先计算1561+439,得出整数2000,再计算852+148,得出整数1000,两个整数相加得出结果3000。新旧计算公式对比如下:

旧算法:1561+852+439+148

=2413+439+148

=2852+148

=3000

新算法:1561+852+439+148

=(1561+439)+(852+148)

=2000+1000

=3000

通过以上对比可见,利用互补数先加的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不可能每一个计算中都有互补数,遇到算式中没有互补数的时候,可以利用拆出互补数先加的方式。例如在计算873+188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188+12=200,再计算出873-12=861,最后计算出200+861=1061。又如在计算出965+221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965+35=1000,然后计算221-35=186,最后计算出1000+186=1186。在遇到多个数相加的时候,可以利用竖式的方式寻找互补数先加。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在计算减法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补数的方式进行计算,先将互为补数的数相加,再用被减数减去整数。如在计算578-69-31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69+31=100,再计算出578-100=478,这样一来计算就简便快速了很多。又如在计算1000-90-28-72-10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90+10=100和28+72=100,然后计算出1000-100-100=800。

2. 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不可能所有的算式中都具有互补数,这时可以先减去与被减数尾数相同的数字,凑成整数,再减去其他减数。如在计算2356-159-256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2356-256=2100,再计算出2100-159=1941。又如在计算出5725-189-725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5725-725=5000,再计算出5000-189=4811。

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在遇到被减数或减数接近整数的时候,可以先用减数或者被减数加上其补数凑成整数,计算完毕再将多减去的补数减去。例如在计算323-189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189+11=200,再计算出323-200=123,最后把多减去的11加上,123+11=134。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依旧可以使用巧算的方式。如果小括号前面的符号是加号,那么不论这个小括号是否存在,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会有变化,例如a+(b+c+d)=a+b+c+d。但如果小括号前面的符号是减号,那么在去掉或者添加小括号时,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需要改变,例如a-(b-c)=a-b+c,100-(30-20)=100-30+20=90。

2.带符号“搬家”

在遇到加减混合式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符号“搬家”的方式。例如在计算出327+59-27+41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327-27=300,然后计算出59+41=100,最后计算出300+100=400。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除了上述巧算方式之外,混合运算中还可以利用相同数字相反符号互相抵消的方式。例如在计算10+2-10+6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10-10=0,然后直接计算出2+6=8。又如在计算出96+87+73+88+72+85+79的时候,可以发现这些数字都在80上下,那么我们可以直接计算80×7=560,然后依照每个数字的不同适当加减:80×7+16+7-7+8-8+5-1,其中可以将不同符号相同数字的+7、-7以及+8、-8互相抵消,得出结果为560+16+5-1=580。

四、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技巧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笔算和估算的前提。任何一道混合运算题都是由几道不同的口算题综合形成的。小学生口算的速度如何,准确率如何,直接影响到其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题的时候,应具有针对性,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提高,从最基本的简单运算题逐步深入训练,一步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方式,充分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用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二)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引导小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十分重要。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大脑发育不成熟,思考问题简单抽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在教“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这种形象的教学方式更有益于小学生接受。又如在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图解的方式,让小学生直观看到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过程,即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同理,在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减的时候,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通过让小学生感受这一计算过程,引导其体会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的抽象法则。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算方式较多,稍不留神就会计算错误,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要求小学生使用计算技巧的时候,要让学生先看清楚算式的数字与运算符号,然后按照计算技巧确定数字的运算顺序,判断题目是否能够使用巧算方式。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之外,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特殊的辅导,找出学生计算的弱项,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加强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式培养其计算能力。并且,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小学生运用计算技巧进行计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云.“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技巧[J].小学生学习指导,2015(29):24-25.

[2]方冬敏.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6(05):39-40.

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2

新课标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62-02

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编制并指导学生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和学习”的作业,有别于传统的纸质作业。实施“实践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

下文笔者从“设计策略”角度阐述对“实践性”作业的探索与思考。

一、综合化策略――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一)课内外结合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知识,有利于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编写“数学手抄报”,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外作业,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自己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数学手抄报一般包含下面四类内容:

1.创意展示类――发表学生的一已之见、奇思妙想;留存稍纵即逝的灵感,让智慧的火花点亮更多的学习伙伴;让“做中学、学中做”的意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田。

2.学科辅导类――交流学习经验的平台。针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为同学释疑解难。

3.交流互动类――读编互动,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广泛传阅,使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4.课外拓展类――开拓学生视野的数学之窗。数学幽默笑话、数学童话、数学谜语、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等,展现数学的丰富性和独特韵味,趣味盎然。

(二)学科间融合

淡化学科界限,把数学与其他学科亲密融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综合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周记,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周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类:

学习感受类:记录学习收获,抒发学习情感。

生活数学类:记叙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用途及学生用数学的一些感悟。

思辨分析类:针对学生思维展开辨析,提升认知水平。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后,笔者拟定下面问题供学生在周记中进行辨析:

计算36+24=,4位学生的做法分别如下:

请回答:4位同学是怎么想出答案的?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方法反思类:记述学习中的反思心得,突出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展示。

如“单元学习反思记录卡”:

数学周记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情感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自主发展。

(三)校内外沟通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数学学习的渠道。

1.观察记录,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种蒜苗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活动要求:

①把蒜瓣串起来,泡在盘中。

②每两天观察一次蒜苗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③画一条线段,在线段上表示出蒜苗的变化情况。

说说你的收获:

①你种的蒜苗两周共长了多少厘米?

②估一估,蒜苗第三周、第四周大概有多长?在线段上做出标记,到时验证。

③你记录的结果和别的同学一样吗?你认为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④测量蒜苗高度时,怎样测量更准确?

⑤通过观察记录,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实际体验,在生活事件中掌握技能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后,笔者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一次超市购物活动。让学生经历选择物品、付钱、找钱的完整过程,在真实的体验中,掌握初步的购物技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巩固数学知识。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撰写《生活中的可能性》调查报告的作业,对摸奖、有奖销售、买彩票等现象进行分析,得到“不贪小便宜”“理智消费”“爱心献公益”等结论。

二、层次化策略――让学生成为成功的实践者

人的能力有先天的差异,承认并尊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重要特点。教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层次化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发展自身的能力,让他成为成功的实践者。

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用“自助”式作业让学生学会选择。在中高年级的“自助”式作业中,笔者设计了“数学乐园”的学习卡。

这种作业既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又赋予学生人文关怀,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作业成为学生探索与实践的广阔天地。

三、多样化策略――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

实践性作业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一)“说”数学

把课堂上研讨过的数学问题说给家长听。如在学习《三角形》之后,让学生回家考家长:“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大多数家长的答案只有一个(3个、4个、5个这3种答案的其中一种)。然后,学生通过折纸、画图或语言解说等方式给家长说理。这样的作业能提高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和理解图形之间变换的关系。

(二)“听”数学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每分钟口算做对8~10道题。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仅凭课堂练习,他们的口算水平是达不到要求的。笔者设计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系列家庭实践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要求是:听算天天练。第一层次要求学生每分钟听算6道题,如果全对可以获得奖励一次,如看少儿节目一次或奖五角星一颗等;第二层次每分钟听算8道题,如果全部做对可获得父母的奖励一次;第三层次要求每分钟听算10道题,全部做对可获得教师的奖励,如发一张“计算小能手”的优秀卡等。实践证明,听算训练能促进学生快速口算的能力,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很有帮助。

(三)“玩”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把网络技术引进家庭作业的设计,如建立班级QQ群,教师设计与当日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数学游戏上传到群,学生可以在家上网参与,玩中学、学中玩,轻轻松松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针对性辅导

小学教育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具有有效性,这个有效性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数学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有效的发展,从而使数学教学到达预期的效果。由此,有效性教学成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追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而不是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目前,小学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并不高,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也不容乐观,没有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层次和类型上的差异,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以下就简要分析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一、针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辅导

1.采用类比迁移的方式,增强数学思维方式的深刻性

数学思维方式的深刻性指的是数学思维活动达到一定的抽象程度,表现在学生能够通过数学问题的表面现象抓住这类数学知识的规律。要想增强数学思维方式的深刻性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辅导学生增强概括能力。老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利用教学工具将数的组成部分和组成方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了解数的大小和排列顺序,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组合、分解训练,从而概括出这类问题的规律。这就为他们掌握所有整数加法运算的规律打好基础。

(2)辅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辅导学生在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比推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教授乘法口诀时,先以“2×2=4、2×3=6”为例,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原理,再推导出整个乘法口诀表。

(3)辅导他们掌握应用题结构。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数学知识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且有章可循。换句话说,就是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结构性。针对应用题辅导来说,老师应辅导学生掌握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减少应用题外在形式的干扰。老师应为学生总结出应用题的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就有不同的结构,老师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题目举出具有针对性的例子,在学生掌握这道例题的解题方式之后,就会渐渐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及时发现数学问题中的新因素,在解题受阻时能够及时改变策略,及时更正错误的解题思路,从而一步步找出正确、简便的解题方法。换句话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广、方法多、跨度大,这就是数学思维灵活的外在表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辅导学生发挥联想、举一反三。

二、针对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辅导

1.重视引导学生亲手操作,了解计算原理,寻找解题规律

下面以30以内加减法口算为例进行讲述,在教授这个知识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这个数中数字的含义,如“26”这个数,十位上的数字是“2”,个位上是“6”,告诉学生加减运算就是对同一位置的数字进行加减,然后再向他们介绍“凑十法”,“凑十法”是小学数学口算中的有效方法,学好“凑十法”可以为3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好准备。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计算方法

数学学习不应脱离生活,因此,要将生活作为例题库,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算理。例如在教授进位算法时,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小猪要请客,他为客人准备了两盒糖果,第一盒中有9颗糖,第二盒里有7颗糖,那么小猪一共有多少颗糖?”学生都能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出计算方法做好了准备工作。

3.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形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性,而且较为零碎,学生在口算时经常会出现很多细节上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这类题的口算方式,而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因此,老师要多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在利用“凑十法”口算时,一定要注意细节。

三、针对数学后进生的辅导

由于数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他们因为数学成绩差而不受重视,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明白学生心里对数学的看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健康的数学情感。除此之外,还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呈现出的数学成绩是参差不齐的,但这并不代表成绩差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就差,他们只是缺少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因此,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明白他们学习数学的问题所在,还要掌握数学知识和学生自身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辅导。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是过分注重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武友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于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4

1. 在教学中开展阳光评价课的必要性

阳光评价课为小学数学教学及其教学活动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实现了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 该课程模式集中体现新课改倡导的多元评价,改变单元复习模式. 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评价过程及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长期受选拔评价方式影响,没有养成评价和反思的习惯,阳光评价课在每个环节安排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单独表达、相互沟通交流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该章节数学知识学习后的全方面感触并对自身进行评价.

2. 阳光评价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1 提供范例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简约化的表达形式,构建评价课教学时刻充分考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动态和静态以及师生关系和测评内容的难度程度,以此构建以谈话引入至记录数学日记及总结评价的数学阳光评价课教学模式. 首先给予学生教学范例,本文研究运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评价课分析范例,教师要先出示投影仪,在评价纸中打印合作攻关题、笔试题、数学日记及自我评价. 具体操作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教师揭示题目,班级学生以4人为一组形成单位对本单元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分析,完成知识整理后由小组组长汇报. 设计该环节目的在于预习知识,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掌握本章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 2.组织面试;由小组组长主持组内面试,成员从题目信封中抽选到问题后马上回答,之后小组成员进行互评. 若不能及时问题可求助组内其他成员,该成员准确回答问题后除了自己获得一颗星星后,请求帮助的同学也能获取星星. 评价题都是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编题,教师和小组组长则从题库中抽选学生编好的题目. 前提要求题目易于口答,有一定的基础性,给小组成员一定的自主权,既能评价他人,还能接受他人评价. 3.组织笔试;该环节要求同桌交换评价并反馈汇报,小组成员独立解答.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应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及敏捷性. 4.组织小组合作攻关;该环节要求组内成员共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成功解决后小组成员每人均可获得星星.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他人合作意识. 5.数学日记指导;教师在小组成员展示作品后对其进行总结评价,数学日记中可写通过这节课活动掌握了什么本领,还有哪些地方存有疑问或学习了这章内容有何感想等. 6开展总结评价;其中包括行为评价,即说、听、写、答、检查,教师在回收自我评价后对学生错误题目和其解决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哪些题目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课后教师可发挥推迟判断功能分层辅导学生,让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2.2 提炼教学重点内容

阳光评价课以相对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以此评价学生单元学习后效果,体现出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合作意识评价,同时积极探索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和方法,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积极摸索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及态度评价有效方法.

2.3 拓展教学内容

阳光评价课的基本模式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变化成如“学习命题反思课”、“试卷评奖课”及“错题订正课”等不同的课型. 学生命题是命题反思课的主要方式,在命题后教师可让学生展示自己所设计的题目,教师和学生可以对该题目进行解答和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厌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基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模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学习时间,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一、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集体才是教育的真正工具。”很多著名教育专家的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的教授更多地来源于其他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同龄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为了摈弃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师绝对论”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和积极的探究者,从而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合作性,切实达到“1+12”的效果。

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是合理分组,其中,“合理”尤为关键。小学生在性格、爱好、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在分组时没有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而是为了方便,按照座位随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由于没有切实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很容易造成一些小组讨论热烈而一些小组讨论效率低甚至抵触讨论等情况,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教学效果更糟。因此,小组分组应强调“”,即小组之间应该“求同”,而小组成员之间要求“存异”。所谓小组之间的“求同”,是指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要差不多,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正常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要求“互异”,即成员的搭配要有层次感,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为避免小组合作出现优秀生成为讨论的“独场秀”而学困生走过场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分组后,在学生正式讨论前要向学生讲明白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以切实做到“人人参与”。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表内乘法”教学为例,很多学生之前已经在家长的辅导下会背诵一些简单的算式,因此笔者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按照4-6人分为一组,先让学生共同回忆并整理所学过的乘法口诀:“同学们首先想一想自己都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句?都在纸上列出来,看看谁学得多,学得好。”小学生都有好胜心理,如此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通过让学生自主分析整理学过的乘法口诀表,更进一步理解其中的一些规律。然后,再以相互背诵的形式,让小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学习,并互相监督将乘法口诀写在卡片上,进行班级展览。最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让部分小组成员向大家交流小诀窍和心得。如此,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大大提升了乘法口诀的理解能力,小组成员在互相合作中获得知识技能与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内容枯燥乏味,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好玩心较重,面对单调的数字与运算符号经常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小学生年纪幼小,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理。教师根据学生的@种好奇心理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探究的状态。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也需要创设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热情的目的,以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从而达到认知与情感统一的过程。此过程不但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和合作意识形成的过程,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奖励,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度的提升。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这一单元中,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图形的拼组四小节,属于几何和图形领域,内容较为枯燥,却是教学重难点。在教授第一小节“三角形的特性”时,笔者先创设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吗?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状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知道的三角形物品,然后由小组长进行班级展览。如此既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对“三角形”这一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这之后笔者再创设一个情境:一起合作用三角形来建造房子。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小木棒发给学生后,所有学生都兴趣激昂,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尤为活跃。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毕竟年纪较小,自主探究能力也较弱,因此,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切忌完全置身事外。此外,在学生完成好“建造房子”这一环节后,笔者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有效评价,并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自行车的支架为例指出:“三角形的东西比较牢固,三角形不易变形,除了自行车的支架以外,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物品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呢?”通过如此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探究生活中所蕴含的更多的数学原理和问题,从而将三角形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问题中,方便了学生对三角形内容的掌握,且印象深刻,知识掌握程度十分牢固。

三、把握时机,指导合作灵活化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但并非合作次数越多越好。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一有问题就让学生合作讨论,短短四十分钟的课时学生合作讨论次数高达七八次,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长此以往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其实就笔者结合实践经验看,小学数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中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并不是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的数学认知,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切忌盲目地开展。只有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综合把握:①学生个人思考无法完成时;②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意见时;③解答开放性问题时;④需要几人活动游戏时;⑤教学内容是重点、难点时。

如,一年级上有一些开放性练习题“+=10”“8-=”等,这些题目答案多样且解题思路众多,很多学生都能又快又好地独立写出若干个答案。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几乎都可以从同组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另外的答案。同时,学生很快在小组讨论中发现如果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规律,很容易就能说出所学范围内的所有答案,如此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寻找规律、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很好地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教学效果良好。

又如,“圆锥的体积公式”堪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很多小学生因个人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有限,很难记住该推导公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圆锥体积的推导运算过程。教学时笔者先抛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圆锥的体积公式,同学们先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什么体积有联系?”有学生很快答出圆柱,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讨论:“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探索出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拿出材料袋一一进行操作,包括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等。同学们经过观察、比较、分析,顺利l现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如此,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对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善于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误区,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能的。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更大作用和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224-225.

人教版小学数学辅导范文6

一、试题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题量适当,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试题以课本内容为基本依据,采取填一填、判断、计算、看图列式、画一画、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进行重点考查。注重培养学生根据情境分析处理数学信息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向深入迈进。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总体情况

本次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共101人参加考试,合格率100%,四班比三班好一些。

2、典型错误举例:

第一大题填一填。第5小题,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部分学生填写不完整。

第二和第三大题计算,口算题掌握的较好,学生计算能力还有待加强,竖式计算出错比较多,主要是对进位握不好。主要因为部分学困生失分太多,出错的情况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橫式上忘记写得数②加减混合计算出错较多,如第一步出错而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对③有的学生不认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四部分比较题和第五大部分判断题错误较少。

第六大部分看图列式属于乘加和乘减题,多数学生由于不细心,形成思维定式,将最后一幅小猫图中的小猫数量看错一个,导致出现数量上的错误,所以算式列错。

第七部分是画一画,考察学生对对称轴的理解以及对角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准确画出,小部分学生画五角星的对称轴画斜了,导致出错。

第八部分解决问题,题目图文并茂,但也能看出逐渐向文字过渡的特点。题型上考虑较全面,但是没有乘加,乘减混合问题。

三、 存在问题

1、极个别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没有养成,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够整齐。

2、个别孩子计算粗心,性情浮躁,不能认真地进行计算。尤其是在计算中不认真,导致错误。

3、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及方式有待提高,理解、分析应用题能力相对薄弱。本次试卷中的“解决问题”的题型难度并不大,但个别学生分析能力差,出现的错误较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样化的方式。

4、缺乏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没有弄清题意就盲目答题。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因此,试卷上原本可以得到的分数却丢失了。

四、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巩固,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2、平时要让学生多读、认真读,指导学生会读题,有条理地读、完整地读。培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分析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及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4、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针对性辅导。对优生要拔高要求,对学困生要多鼓励、多辅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