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文1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

一、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教师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下,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多是经典名篇,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注释经过许多专家学者审订。但相信不等于迷信,名家作品中也会有一些不合语法习惯表意不明的句子,或注释不准确的条目,也有不少篇章受到特定时代和地域的影响而有所局限,同时文学本身往往带有多义性,任何权威、典籍、大师都有可能出错。因此,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如有学生指出《〈指南录〉后序》中的“指南”,课本注为“指南,向着南方”。显然,这样解释仅是就字面意思而言,并未讲清此词的深层含义。文天祥以“指南”给他的诗集命名,有更深刻的含义。据其《扬子江》中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来推究。“指南”不仅是“向着南方”,而且是面向祖国,忠于祖国,誓死不屈的意思。这些看法很有见地,也是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结果。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提出: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你是怎样来看待信陵君这个人物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这是信陵君情义的表现;有学生反对,认为信陵君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这种行径的本质意味着为一了个人的亲情和所谓的“信义”可以置对国君、对国家的忠诚于不顾;也有学生认为要联系战国时背景来理解。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由此可见,如果教师有意识放开手脚,引导学生大胆反思与批判,我们就会常常惊喜于学生耳目一新的见解。

二、鼓励学生挑战思维定式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打破思维的定式,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力求得到合理而又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思维结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对愚公为什么不移屋的思考,就是对思维定式的一种挑战。《愚公移山》是通过“移山”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当大家都围着“移山”与“不移山”两个观念打转转时,有些学生却能跳出这个圈子另辟蹊径,提出是“移山”还是“移屋”的问题。当然,愚公“不移屋”而“移山”是有他的道理的。从历史角度看,环境不允许,还有“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念的影响;从题材看,本篇是神话故事,只是表明古代人民崇尚“见难思变”,鄙视“见难思迁“的思想意识。但这毕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深入理解课文也大有好处。善于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考虑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阅读课真正起到锻炼思维、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挑战从众心理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回答问题,一个或两个学生回答了以后,再让后面的学生回答,老师满怀希望地想听到不同的答案,但后面的学生往往会说:“我和某某是一样的看法”。这就是思维的从众定式,即从众心理。在语文学习中,老师应该有意无意地弱化学生的从众心理定式,要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从众,不人云亦云,不要强求学生答案的一致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出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态度,应如何评价和应如何看待“入世”与“出世”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认知心理研究表明,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是以处理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正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质疑的前提,学生才有机会磨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然而,目前很多学生还不具备向教师提问的勇气。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和时间。“提问的空间”指的是教师不要什么事都把答案过程给学生讲得一清二楚,而要重在指导科学思维方法,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提问的时间”指的是每一节课都要留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质疑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等引发学生的质疑心理,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如新教材将《荷塘月色》中原来删去《采莲赋》这段内容补全。在教学时,请学生思考哪一种选文好。有学生认为,对采莲人和采莲生活的描写都是自由快乐的,而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不宁静”的“淡淡的哀愁”,两者不太吻合;也有学生认为作者引用《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生活,本身就说明他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反衬出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因此,此段不该删去,与课文中心是吻合的,更体现了一种暂时的愉悦。一个巧妙的问题,就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索,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伯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文2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言:

批判性思维自杜威(J.Dewey)在倡导反省思维以来,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多种领域的研究。在我国《思维发展心理学》指出“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由此可见,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所以,开展对思维批判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批判性(Critical)其意思是提出本质、弄清楚、进行分析,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的知识的真实性、精通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

2.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2.1时展的必然选择

时代不断地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已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的多种多样,但即便互联网能快速地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提供无数的答案,如果人们不知道答案的确切含义,无数的答案只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人们要学会选择。只有具有足够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不会被信息时代浩海如烟的知识所淹没。

2.2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都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批判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引导学生在主动地思考为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2.3化学教学的必然体现

化学作为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化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并设计了很多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验证或推导有关化学规律。设计思路本身就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确定这些化学规律的正确性,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空间。

3.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3.1批判性精神的特点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品质,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精神,根据批判性精神所包括的内容概括具体以下几个特点:

3.1.1真理性

批判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事物的否定、再否定,然后上升到肯定。要否定某一东西,必然要受到被否定方的反对和经受由此产生的压力。因此,追求真理的精神、性格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水平,更能促使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3.1.2独立性

独立性特点体现在思维中的抗压因子是力破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向旧的习惯传统挑战。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坚持独立思考。这样,有助于批判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3.1.3开放性

开放性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精神影响较大, 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可以克服学生在过程中的“教学必有固定的模式”的思维定势。教学的开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式的不确定性, 不去一味追求固定的方式, 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形成开放的头脑。

3.1.4过程性

教学的设计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完整思考的过程。学生必须经过多次的思考才可以把所有知识点和条件都考虑周全。这种反复的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过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乐于思考的批判性精神。

3.2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的特点

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能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与思维精确性,使学生能及时纠正思维中不符合事实的情况。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对作业、试卷中答题出现的错误,不是先进行反思调节,寻找错误的原因,而是急急忙忙对照正确答案进行修正,以致屡错屡犯。这是缺乏思维批判性的表现。对思维进行反思调节,就是能积极主动地严格检查、挑剔、甚至否定思维过程和结论。因此,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强的人,不但思维精确度高,而且学习的效率也高。

4.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4.1做个“笨”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让学生独立去思考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要鼓励学生一起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动手做过的,印象更加深刻,做个“笨老师”,把主动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学”,你会发现你变“笨”了,可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4.2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思考,进行开放性教学

有了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学生就容易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大家的讨论。经过辩论,其实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3充分利用化学试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技能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试验教学中的有利因素,锻炼学生的辨析对比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4.4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文3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应用型高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02-02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国民人口中所占比例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目前我国的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读写分离模式,依然存有很多缺点。由此可知,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怎样做到有效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定义有很多,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角度纷纷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批判性思维之父约翰・戴维将批判性思维等价于深思,也就是依据支持其某一结论的原因,对知识的假定形式进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思考。罗伯特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采取缜密的怀疑态度从事多种行为活动的能力。而斯柯雷文等人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智力的训练过程。

批判性思维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利用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技巧指导行动的能力,二是处理信息与形成信念和处理能力。擅长批判性思维的人,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通常具备以下能力:一是甄别理性判断和情感主张与鉴别事实间相互差异的能力;二是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与评估数据的能力;三是准确迅速地进行推理,并提出合理解释和结论的能力;四是善于发现总结规律,并对其逻辑的严密程度做出科学评价的能力。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通常具有很多典型特点,如不盲从、认真,习惯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具有好奇与质疑精神;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并及时做出补救,进而克服这些偏见对做出准确判断的不利影响;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理性对待各方观点,。

二、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格特质与批判精神,二是批判性的思维技巧。其中批判性的人格特质包括自信心,使命感,好奇心,开放先进的思想和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批判性思维技巧包括自我校准、评估、解释、推论和说明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应用型高校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以上的批判思维精神与技巧。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莫斯科大学校长在俄联邦议会上的一次讲话《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也曾提道“教育应是能接受它的人更独立地从事学习、工作与继续深造。”若是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要求大学生具有思考独立性、公正性,求真务实,大胆破除迷信,勇于创新。然而,在我国高校的传统教育中,主要是以教授知识为主,多是理论性的,一般采取灌输的方式,将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时间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大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使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不会质疑与批判权威,只能盲目迷信。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知识信息加快了更新换代的步伐,且数量与日俱增,若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必然丧失驾驭信息的能力,最终迷失在海量信息中。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灵活运用批判性思维,也很难具备信息的归纳、分析与认知能力,便也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更何谈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所以说,应用型高校应借助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在繁杂的信息中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分析,最终做出正确选择,进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全面的人才。同时,英语读写教师也应恰当处理“渔”与“鱼”的关系,通过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应用型高校,是指以应用型作为办学定位,而非以科研为定位的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应用”二字上,是以体现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的质量观、人才观以及教育观为宗旨,在全新的高校教育大趋势下,建设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课程体系、专业结构及学科方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更加具有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应用型高校要求各专业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对于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决定了“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关键性问题。这两个“什么”都来源于实践,前者指前人或周围人的实践活动;而后者指运用批判性思维这一主体本身来进行实践活动。然而,针对不同的实践,所用到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作为进行有效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英语读写课堂,其具体实践内容必须紧扣“争议性”和“多样性”这两个中心来展开。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低能够反映其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成效。那些具备优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较敏锐地发现问题关键,并且尽快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造充足锻炼机会,以便更好地掌握批判性思维方式。

四、批判性思维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批判性思维在我国其实古已有之,如孔子所提倡的“学而不思则罔”,孟子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不指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然而,一直以来,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仍然较多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偏重语言点、词汇、语法的讲解,关注篇章结构的分析,这样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读写方面的批判性思维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如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育?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给出了三个建议:用积极的、对话式的、批判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用组合式的教学手段。

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和核心课程,读写课程在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它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改变。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相对于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讨论式也许更适合阅读课的教学。授课方式可以由教师引导及总结、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环节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学生思考、质疑、讨论,对所读内容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作为文章阅读理解的延伸,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和讨论,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就能得到更为有效地结合,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激发。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信息的提供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

(二)转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理念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训练思维。”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批判性思考、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写作,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阅读、写作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将写作看作是一项与阅读分割开来的孤立的技能。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仅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思想,也包括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改变。此外,开展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结合的相关学科教育;开设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等都对学生的学有裨益。

通过有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当然,批判性思维还能影响学习者的作文质量,这是因为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更好地把控文章结构、内容及写作过程,他们可以建立更加合适的信息选择标准并有效进行选择。能够辨证的看待问题,并做出合理分析、评估并对后果进行科学准确地预测,从而在整合与组织学习材料方面也较占优势。

五、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Dewey(1933)指出,只有当经验与反思相伴才能带来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我们如何思考》一书中,Dewey用批判性思维给反思做了注释。另一个学者Farrell(2007)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常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在课堂上要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根据前面问题所收集的信息,下一步会改变什么?对于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批判性思考,Farrell也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我如何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如何保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如何开展大班授课?我如何检查学生的进步?我如何指导学生?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能让教师更好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师从自身已有的教学惯性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依据,教学目标也更清晰。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任何一个行为细节都将有可能成为学生观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自身也应注意要不断补偿在心理学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深入全面地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与深层次的内涵,掌握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及时进行大胆质疑和反思,一方面培养教师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从而为更有效地教学工作服务;另一方面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以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习惯。

六、结语

为适应时展新变化,应用型高校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反过来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符合英语读写教学理念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要求,能够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应该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契合了未来合作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也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本身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当然,批判性思维作为当前英语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陈福祥.反思与超越:成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之转换[D].郑州:河南大学,2008.

[3]保罗.弗莱雷.批判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魏薇.大学媒介素养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建构[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7.

[5]张绍杰.读写危机:当今英语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1-6.

[6]Dewey,J. How We Think [M]. Madison, WI: University of Wi-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社会的发展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我们的基础学科,在对我们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进作用。我们认为可以从培养批判性思维出发,因为批判性思维本身就是使人们对于问题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们从古至今潜移默化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制约,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改善教学现状。

一、批判性思维在现代教育中绝不可忽视

在高中教育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人”的地位,学生得不到话语权,教师在讲台上谆谆教导,学生在讲台下细细聆听,久而久之,班级的氛围再也不是一片活跃,学生援疑质理,教师耐心解释的场景,而是死气沉沉,因为这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教学中是致命的,它将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教学方式学生不喜欢,学习成绩上不去,更不要提学生会发现问题,建立批判性思维了,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将过去的旧的教学方式抛之脑后,建立批判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教育蓬勃发展。

二、时代的发展推进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我们现在要面临的是一个需要改革的时代,创造性的教育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重中之重,21世纪人们都开始重视创新,具有创造性的力量将会使国家发展得更快、更远,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必须做出选择,在教育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对批判性思维加以利用,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更加完善,使时展的更加牢靠。

三、高中语文教学应与批判性思维相融

想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不枯燥,时刻都保持着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消除依赖性,在初次接触一个信息时,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层了解,在分析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对其进行部分否定或推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思考能力,更加容易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综上所述,在这个需要创新的年代我们不仅要看清现在,还要面向未来,使高中的教育成为你未来生活工作的奠基石,高中语文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正适用于未来国家培养创造性道路,它可以使我们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变化,并且将推动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文5

《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的开头,作者就提出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作者根据分析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批判性思维有三个维度—分析、评估、创造性,本书的主要内容正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批判性思维的两个不同方向:自我中心和公正,这两种不同方向在《学会提问》一书中被称为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作者理所当然地支持强势批判性思维,也即本书中所强调的公正的思考者。作者认为,这种批判性思考者应该具备七大特质,包括思维正直性、思维自主性、思维换位思考等。

批判性思维发展是个渐进性过程,从最低级的鲁莽思考者到完善的思考者经历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是批判性思维的初级阶段,进入高级的思考者才能真正进入批判性思维的殿堂。在认识思维公正之前,则需对大脑的功能有所认识,作者认为大脑具有三个功能—思维、感受与需求,这三大功能控制人的思维方式。那么人的思维如何形成呢?作者在第四章提及这个问题,之后以思维标准(第五章)应用于思维元素(产生目的、提出问题、使用信息等8种),以便发展出公正性的思维特质(第一章)。

接下来,在本书第六章中提出了如何培养良好思维的方法。作者首先分析问题的三种类型,然后根据这些类型提出五种培养批判性思维方式的提问方法。关于这些方法在课堂上的具体案例可见本书的第七章至第十章。

在本书开头,作者提及批判性思维的两个不同方向:自我中心或公正。自我中心思维是一种弱势批判性思维方式,同样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元素,但这种方式从动机上是一种失败的自我中心思维。自我中心思维有先天和后天形成两种,也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即控制和服从,在作者看来都是人类心理的病态倾向,进而可能提升到社会中心倾向,因此需要以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方式甄别这些非理性的自我中心思维。在本书的第十二、十三章就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最好的解答。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文6

1.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尚不统一,有学者[3]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发生在人们人际沟通及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并运用各种知识,主动提出并思考问题,通过调查、论证、评估、判断,从而做出决策,最终形成利于个人成长,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思维方法。也有学者[4]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境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进行取舍。批判性思维包括智力因素,认知技能因素和情感态度因素。

2.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初,批判性思维方式被逐渐引入护理领域,越来越多的护理专家认为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一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将会对护理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教育重要的职能之一。护士的工作复杂多变,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只有运用批判性思维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对患者表现的各种情况加以辩证的思考、分析潜在问题、找出主要矛盾、做出恰当决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不受个人偏见的影响,进行逻辑推理。面对复杂的临床情景,护士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才能批判性的理解各种资料的意义,进而相应的做出恰当的临床决策。

3.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3.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5]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的形式,使护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能够帮助护生提高社交技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护生在多学科护理实践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2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运用模拟临床案例,训练护生在真实临床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引导护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假设、推理、反思、讨论,探究事实,挖掘护生潜能。在创设的案例情境中,激发护生的自主提问的意识,以护理程序为基准主动建构护生的知识框架。实践证明[6]案例分析教学法能促使护生积极主动地反思学习,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3.3 循证模式:循证护理的实践过程是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的过程使护生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护生获取知识、临床决策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7]。用评判的态度分析问题、寻找证据、查阅文献、理性思维、正确判断、采取措施。循证护理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同时评判性思维也是循证护理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4 概念构图教学法:概念构图教学法是以命题的形式将概念做有意义的联结,借助组织、分类、分析、评估以及推理的过程来进行思考,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描绘成一幅树状结构图。建构此概念图的过程即称为概念构图。在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让护生以描绘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即是概念构图教学法[8]。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步骤:①列出概念。②排列顺序。③连接有关联的概念,写上连接词语。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无方向的,连接词语应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④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写在概念旁,完成整体的概念图。该方法可使护生获得丰富、有效、结构合理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使护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真正理解抽象的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3.5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PBL是通过理解或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学习[9]。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以问题为中心来选用问题解决策略、推理技能,最终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PBL包括自我定向的研究和把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两个基本过程。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PBL已经被护理教育者广泛应用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中。

3.6 写反思日记:反思日记的写作能促使护生在学习中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反馈,使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事物过程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10]。

4.护理临床教学中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只是一种理论,重要的是实践者自身的思维方式,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才是落脚点。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具有接受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研究表明[11],临床护理教师往往具有较好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下面将以一个临床教学情景案例,阐述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

4.1 护理临床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如何避免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时药液溅出。情景设置:进入临床实习6个月的护生,在实习中期阅读护生实习周记发现许多实习护生对“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一操作掌握不佳,表现在操作时会有药液溅出的情况发生。现计划一名输液中心的老师向护生讲解演示“如何避免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时药液溅出”。

4.2 教学过程:

4.2.1 护生课前情况。将护生按4-6人分成一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一操作教科书上[12]的操作步骤是怎么样的?②在进行“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一操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药液溅出的情况发生?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④你是怎么解决的?

4.2.2 课堂引入教学内容。实习周记对师生交流起了很大作用,老师们注意到很多同学在周记里记录,“某天刚刚洗干净的工作服又被有颜色的药液溅了很多黄点,很难清洗……”在平常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同学在药液配置过程中会有药液溅出的情况发生,药液溅出不仅使药液用量减少,浪费了药物,还会污染环境,对一些具有抗肿瘤或特殊作用的药物,会损伤护士自身。

4.2.3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避免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时药液溅出”。教科书上是如何叙述“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一操作的?同学发言,最后老师总结,步骤为[12]①开启密封瓶盖并消毒,待干;②注射器内抽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将针头插入瓶内,注入空气;③倒转药瓶,使针尖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4.2.4 分析问题,引导讨论(参见图一)。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以设问、引导为主。遇到护生无法回答的问题予以适当提醒,避免直接给出答案。遇到护生回答偏离主题、不符合逻辑时不直接给予否定,应与护生探讨:“如果按你给出的答案,会逐步导致偏离主题的什么后果?”。逐步培养护生科学辩证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老师设问时,应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太过简单使护生丧失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避免难度太大,使护生失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应尊重护生,积极引导。

4.2.5 解决问题,总结示范。讨论最后应由老师给予总结,按照总结出的方法,准确示范。让每一名护生能看清、理解、记住每一个操作步骤的要领。通过讨论的过程,护生明白了操作中每一步的做法都是有据可依的,可以加深护生理解和记忆能力。课程近结束时,布置作业,要求护生以后临床操作中按本次课程教授的方法操作,反复运用,熟练掌握。同时应提出新的问题,供护生实践。如“在临床工作中,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项操作中,向自密封瓶内注入溶媒时,有没有遇到特殊情况?怎么用今天学到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4.3 评估教学效果。此次课后,通过阅读护生的实习周记和临床观察,发现护生“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项操作技能有所提高,表现在护生自从讨论学习过新方法后再也没有药液溅出的现象发生。同时护生思维方式有所发展,表现在护生能运用所学到的思维方法,解决向粉剂药品密封瓶内真空时注入溶媒的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护生不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了,在记忆、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时,往往会问更多的为什么,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5.总结

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种理论或方法能完成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发护生自身潜力,提高护生辩证批判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同护生平等地位的心境,积极引导,帮助护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只有护生有主动接收的意愿,教学方法得当,才能更好的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Catherine MW,Seldomridge LA.Critical thinking:Back to square two[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6,45(6):212-219.

[2] 王斌全,孟艳君.护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4):1127.

[3] Ennis RH.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M].Edecational Leadership,1987:43-48.

[4]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129.

[5] Metcalfe SE.Behaviorism to humanism:The case for philosophical transformations in nursing education[J].Nursingconnections,1998,11(4):41-46.

[6] Tomey AM.Learning with cases[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03,31(4):34-38.

[7] Callister LC,Matsumura G,Lookinland S,et al.Inquiry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 foster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5,44(2):59-64.

[8] Baugh NG,Mellott KG.Clinical concept mapping as preparation for student nurses’ clinical experienc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8,37(6):253-257.

[9] Tiwari A,Lai P,So M,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J].Medical Education,2006,40:547-554.

[10] Plack M,Santasier A.Reflective Practice:A Model for Facilita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ithin an Integrative Case Study Classroom Experience[J].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Education,2004,18(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