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文1
摘 要:大多数初中篮球运动员由于缺少系统性的基础训练,且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形成基本功不扎实,使不扎实技术水平影响到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比赛规律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要使运动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比赛中做到传球、接球、运球等技术动作发挥自如,以至最终投篮得分,除了要求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个人基本功技术。
关键词:经常失误;不够灵活;战术配合;身体素质
当前初中篮球队的基础训练中,许多运动队出现了重技术,轻意识;重战术,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形成一定运动水平后却不能互相互合,发挥整体战斗力。篮球运动以投篮为中心,以投篮得分多少判定胜负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是集传球、接球、跑动运球、抢截球、闪躲、跳起传递和投篮等技术动作于一身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对于培养人的灵敏、机智、勇敢顽强、团队合作精神、磨练意志、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就个人的做法浅谈一下。
第一、课余篮球训练的情况。①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好。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某队员接球后匆匆忙忙将球传出去,好像球会烫手一样,另一种情况是传球不果断以至球在手中时间过长,不但延误了战机,而且常被对手夹击,使其惊慌失措,最后不是盲目传球,就是被判违例。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队员的心理素质不足造成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足表现情况较多,最主要的状况是比赛中发挥失常,如比赛中经常失误,被对方气势所吓住等。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不强。所谓“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称。简而言之,是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比赛规律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在课余篮球教学和训练中,主要有以下现象显示出篮球意识不足:进攻与防守处于被动状态、技术运用不够灵活、战术配合领悟不足、场上跑动不到位、不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本队队员的特长和利用对方的薄弱环节实施战术变化等。③篮球运动员基本功不扎实。要使运动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比赛中做到传球、接球、运球等技术动作发挥自如,以至最终投篮得分,除了要求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个人基本功技术。一个连基本的传球技术都没有掌握好的队员很难想象能与同伴打出漂亮的传球配合。我在课余训练中感到一些运动员平时技术尚可,可是在比赛中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较差,是一种基本功不扎实的体现。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初中篮球运动员由于缺少系统性的基础训练,且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形成基本功不扎实,使不扎实技术水平影响到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第二、主要对策。①注重战术训练。篮球比赛十分激烈、瞬息万变,没有扎实的技术规格要求,就不可能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然而,每个动作在运用中从结构特点到运用方式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同一动作在球场上不同位置,不同时间、不同制约条件下都可能造成动作结构、形态上的变异,实质上就是要求在正确动作“规格”基础上做到更具有实战性、合理性和实效性。欧美国家许多教练员们认为,以技术训练中既练动作方法又练运用应变意识,这对形成良好篮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教学训练中要抓住技术内容进行运用与应变意识的渗透,把学、练与用、变结合,并坚持反复强化,使运动员有正确的反射性行动。并在战术背景下练习各种技术,使队员在技术训练的点点滴滴中,不断进行意识积累和加工提炼,逐渐产生和形成一种正确的“潜意识”,正是这种“潜意识”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出许多平时训练中不可想象的高难度技术动作,并打出一些非常巧妙配合。②个体技术的专门训练。篮球比赛是一种集体行为,依靠集体的战术配合取胜。一个篮球代表队具有明确的分工位置,每个位置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如果某个位置出现薄弱环节,造成防守、进攻、战术配合的失误,导致集体力量的发挥。因此,课余训练中应加强个体技术的专门练习和配合训练。③突出篮球技术综合能力训练: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个人特点,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速度,快速完善训练内容的衔接与转移,尤其是采用循环训练法时,更应该注意这些问题。为了保证运动密度,训练中要尽可能的利用篮球场的全部空间,比如两侧篮板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和器材。要尽可能的使全体运动员在训练中获得最充分的活动,在准确地完成各项技战术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疲劳。当然在每个训练中也要安排一些诱发性和恢复性的练习,使肌体放松和休息,这也是高强度、高水平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④基本功训练。逐步提高应用与实战中传球的应变能力,消除传球方法简单,变化少的弱点。对于教练员来说,应该设计并掌握一整套专门的训练方法,应预先针对不同的训练任务,分类选出目的、重点都非常明确的综合性练习,并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上采用。每个练习都要与实战相结合,都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练习程序,合理地运动量及保证措施。通过对这些综合性训练的经常重复,使运动员形成比赛所需要的技巧和习惯。使某些动作在比赛和练习中形成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同时练习方法要多样化,讲究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借以激发运动员的练习动机。同时还要提高运动员篮球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规则的理解,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再创思维,使队员明确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强调掌握基本技术规格要领,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经验,明确对基本攻防战术套路的特点和相互制约的原则。教练员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和特点树立起切实的训练指导思想。⑤自信心的提高。篮球的投篮是篮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提高篮球队员投篮的自信心尤为重要。投篮时的自信心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运动员在不断变化和情况复杂的比赛中,能排除杂念和干扰,专心做投篮的动作,是自信心在起作用。体育教师除加强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之外,还要经常利用各种不同的环境培养运动员的投篮意识和自控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文2
想让学生在基本战术上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能力。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忽略了自身的体育锻炼,基本功不扎实。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战术和训练,学生不仅难以掌握战术内容,还可能在战术演练的过程中受伤。因此,教师要先让学生加强体质锻炼,并让他们对篮球运动产生足够的训练兴趣。
2.丰富篮球战术教学手段,为战术教学铺路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战术内容不同于理论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内容,学生还需要身体力行地对战术内容进行实践。教师不能只进行单向的战术内容灌输,而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利用直观而形象的方法进行讲述,让学生对基本战术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战术教学,能让学生对战术有较多的感性认知,并在实际运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在战术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并通过灵活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战术运用战术。
在篮球教学课堂上关于基本战术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战术。首先,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寻相关的战术讲解视频,让学生对战术阵势、各个配合位置、需要移动的路线、动作时机和行动顺序等内容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对战术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其次,在球场上进行实际训练时,教师也不要仅仅依靠口语来进行教学,可以准备一个“篮球战术教练板”,当学生出现战术演练错误时,教师通过“篮球战术教练板”演示,为学生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明白出错点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具体的篮球运动情况,将他们合理地编为训练小组,以实现对战术内容的练习。每组人数可以设定在4~5人,一个小组担任进攻组,另一个小组担任防守M,双方协同对基本战术内容进行演练,并且在演练结束后,根据各自的表现对战术发表一些看法,巩固理论,以丰富教师的战术教学内容。
3.结合篮球实际训练,为战术教学搭台
篮球基本战术的教学难点在于战术内容的多样性及随机变化的复杂性。如一个简单的“掩护配合”,就有“前掩护”“侧掩护”“定位掩护”“连续掩护”,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根据双方球员的不同位置、不同对抗态势来进行调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每种基本战术的教学都面面俱到,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基本战术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深度掌握战术内容,在球场上能随机应变,与队员配合默契。
如在快攻战术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培养他们整体快速反击的能力,牢牢抓住任何一次可能发动快攻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形成快攻意识,提高他们长传快下的配合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在半场内两攻两守的活动,让担任防守的学生对后场的篮板球进行拼抢,另一名学生则快速地向前场跑去,抢到篮板球后,迅速长传给篮下的同伴,让其上篮得分。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学生建立快攻战术的意识,让他们掌握快攻的具体运用要点。而在区域联防这项基本战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不同技术特长,综合各项因素对学生的防守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防守能力,让他们跟随球的运动积极移动自身位置,用擅长的防守动作来相互照应,提高防守效率。
总之,战术是活的,想有效提高大学篮球基本战术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灵活掌握篮球战术,教师不能死板地进行基本战术的灌输,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篮球基本战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体育公开课;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091-02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师就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并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新的教育形势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各类的体育公开课为广大的基层体育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体育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阔了视野,教育教学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对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在公开课的前期准备阶段,教师要重温教材和各种相关的专业书籍,以便在公开课理论考试时占得先机,在课程设计上推陈出新,在各项基本功比武中实现较好地发挥,这些本身就是体育教师自我充电、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
然而,近几年来的各级各类体育公开课却出现了作假的现象,比如,由过去现场随机抽取内容备课变成了做课,没有理论考试和基本功比武;教师备课中安排的器材大多不切合实际,高奖项和参赛教师过分集中,参加公开课的教师不管表现如何获奖证书人人都有份;更有甚者出现了评委现场评自己设计、指导的公开课,在对参赛教师的选拔和优劣评判等方面都存在太多的人为因素。这些弊端严重背离了举办公开课的初衷,致使体育公开课裹足不前。具体说来,现行的体育公开课在实际操作和实施中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在公开课考查的内容上减少了项目。过去要从体育理论、教学基本功、现场备课、教学展示等方面全面考察参赛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公开课真正起到展示、导向、推动、提高的作用,同时也树立了对比的榜样,使广大体育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并通过不断钻研,推陈出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现行的体育公开课考查内容片面,手段简单,标准宽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效果,制约了体育公开课的健康发展。
其次,教学展示中有些教师占用的场地太大,使用的器材太多,严重脱离了基层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既然是展示课、做课,准备充分、追求新颖、体现教法、力求达到实效本无可厚非,但必须符合基层体育教学的实际。笔者2010年参加了一次市级公开课,在观摩一节小学教学展示课时发现,上课教师占用了将近一个足球场的场地,使用了80个自行车外胎、80个易拉罐、40条小长凳,还有其它大量的辅助器材,使用的器材整整装了一车。且不管其教学效果如何,单是这场地设计和器材使用就不符合教学实际。一般学校,一节体育课操场容有四个班、八个班,甚至更多的班级,如果一名教师占用的场地太大,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教师的教学,另外,一节课配备这么多的器材也不现实。众所周知,由于绝大多数基层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器材一直是制约体育课教学的难题,使用这么多的器材既不现实,同时,课前课后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清点也会花费不少的精力。
同样是体育公开课,笔者对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教学观摩课印象深刻,且深受启发。在现场教学中,授课教师在场地中央树立起两根木杆,中间用一条铁丝连接,铁丝上面均匀地悬挂着装有排球的网袋,以之作为标志物,让学生练习上手发球的动作,练习效果相当不错。这种因陋就简,简单新颖且切合实际的教学思路得到了评委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所以,笔者认为,本着快乐体育、求新求变的原则,吸引学生参与和投入体育锻炼的教学手段值得提倡,但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
第三,参赛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趋易避难。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现场做课中,因为要在坚持健康第一,在快乐体育原则的基础上,求新求变,突出亮点,体现水平,所以参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偏重于那些趣味性强、简便易行的项目,如篮球、足球、健身操、身体素质练习等,而一些锻炼价值更高、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教学内容则基本被冷落,如单双杠、跳马、武术等。这就直接导致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项目的发展不平衡,使学生失去了接受全面锻炼的机会,其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受到制约。
第四,东道主教师“受益匪浅”。因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授课教师主观的教学水平外,还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东道主教师恰好在场地、授课学生等方面占据有利因素。例如,球类等项目,虽然趣味性强,学生练习的热情高,但是要真正上好却并不容易。而东道主教师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以提前与上课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并组织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一遍遍地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地步。仍以2010年的市级公开课为例,在这次公开课中,笔者有幸观摩了东道主教师展示的一节篮球球性练习课,一下子被学生高超的篮球水平所折服:学生前转身运球、变向、背后、胯下运球熟练自如,有的甚至还玩起了花式篮球,期间学生们练习有序,队形变换整齐利索,让身为篮球教练的我自愧不如。但后来才得知,原来上课教师为了准备这节课,提前挑选篮球水平好的学生进行反复演练,并多次改进。如此,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东道主教师一般都会获得较高的奖项。
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文4
1.1篮球课程理念的创新。1.1.1突出娱乐,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挖掘篮球运动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性,摒弃传统单一以技术为主的教学,建立以篮球游戏,轻松娱乐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娱乐,以“游戏性”和“广泛性”,设置丰富多彩的篮球课堂教学内容、课外竞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独特魅力;也可通过电视、现场观看比赛、书刊和教师教学手段等途径使学生了解篮球教学所带有的文化内涵。1.1.2建立和谐的教学平台,师生和生生平等教学理念。在未来的篮球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实施篮球教学保证。对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需求什么,教师应该怎样建立和谐的教学平台,同时加深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传统的篮球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教模式,如今教师已经成为和受教育者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平等教学关系。学生在受教育时变得更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之间的这种新型平等合作的教学关系既增强了师生间融洽的教学关系,又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1.3知识和情感教育并举,构建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知识和情感,构建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在篮球教学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在师生平等合作的教学关系之下,学生是有生命和情感的受教育个体,他们具有丰富的个人情感,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与沟通的教育平台。师生间以合作为基础,以交流沟通为纽带,帮助并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对教学目标、任务和知识点深入的学习探究,师生之间这种良好的知识和情感教育并举,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1.1.4以篮球健身教育文化引领,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在篮球教学中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以身体锻炼为主,不仅传授篮球的各项技术,而且传授利于身心的锻炼方法,使以篮球运动技术为主的运动教学向以健身教学为主的方向转变发展,重视篮球运动与教育文化相互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篮球运动中的健身文化、强身文化和娱乐文化,做到篮球健身教育、篮球理论和技术教学有机结合,丰富篮球文化内涵,使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及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奠定基础。1.1.5发展体能,加强学生“三育人”教学理念(重复)。在篮球课堂教学中,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了解和解决自身所存在的三基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自我意识能力、积极主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及克服困难等各项素质及能力,以便使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从容的面对和迎接更大的挑战。1.2篮球课程内容的创新。1.2.1篮球理论知识的讲解。体育教育篮球理论教学往往也是枯燥无味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时进行创新,应在课程和教材的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兼顾发展个性、篮球运动终身化,开发和扩充教学内容。当前高校篮球教学现有情况下,尽量使用最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进行辅教学,补充传统的教学法,以此类比让学生有一个从新的认识,达到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经典的NBA篮球比赛,并对其中的一些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里面的篮球比赛规则、裁判技巧、攻防技战术。1.2.2篮球教学实践与应用型相结合。(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可以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安排对抗练习或无对抗练习;还可以理论讲解或加强练习;把篮球比赛的实际战况、讲评技巧与篮球战术有机结合,“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掌握篮球技术和战术的要领,并了解在使用这些技术和战术时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从而指导自己今后在篮球课上的学习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篮球运动的真谛,使学生掌握课程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理解篮球精髓,以此推动篮球技、战术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2)因材施教,发挥个体优势。因材施教是体育教育篮球教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群体的篮球运动天赋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教学,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分组并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发现学生技术水平的优势,根据不同学生掌握的程度和个人优势进行教学,让他们重点突破,摒弃劣势,在训练和比赛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释放他们学习与锻炼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3)进攻与防守技术并举。在传统的体育教育篮球技术教学中,其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练好基本功,掌握技术动作。在教学内容方面偏重于单个技术的教学,忽视攻防技术练习,因此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守技术的练习尤为重要,篮球比赛从来都是依靠良好的防守体系作为基础,加之以丰富的进攻技术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所以在篮球教学中,可以进行分组练习,让攻防技巧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4)组织形式多样化。实践证明,在篮球教学中加强比赛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运球、投篮技巧的熟练运用,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打球,在赛场上培养勇猛、顽强的心智,果断处事、灵机应变的作风,还能增加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同时也能使他们感受到打球所带来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无疑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比赛形式可以是全场,可以是半场,人数相等例如5对5、4对4和3对3;人数不相等3对2和2对3等多种形式,在比赛中,要合理搭配人员,大部分时间应让实力相近的队员进行比赛,偶尔也可以让两组实力有较大差距的队伍进行比赛,以使实力稍差的队伍挑战自我,然后提升自己运球、传球、接球和投球等各项技术的能力,并在比赛中不断获取裁判知识和技战术的知识。1.3课程考核的创新。1.3.1课前考核方法。学生选择体育教育篮球课程前,将该课程的考核内容、方式和方法公布出来,让学生了解篮球课的考试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坚持锻炼、主动意识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1.3.2考核内容灵活自主。在体育教育课上考核时,可根据学生平时的课时分配和学生授课时间进行考核,教师可以按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灵活的安排考试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考试内容的方式,鼓励学生更多的融入篮球运动中,使学生娱乐身心的同时,达到培养篮球兴趣和投稿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从而提高篮球课堂教学效果。1.3.3布置宽松考核时间。根据学生的考试内容及具体情况灵活的安排考试时间,在课程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生的意愿进行考核,同时参照学生各种技战术能力、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品德和与他人的合作学习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
2建议
(1)正视篮球课程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坚强的意志力等各项当前社会所需的相关能力得到增强,以迎接社会大熔炉的检验。(2)当前篮球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同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等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并发挥篮球运动所包含的文化功能。这就要求在篮球教学中注入新的思路;强化基本技术动作训练,把实践操作与基本动作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动作实际运用能力,适当安排一些教学比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篮球技战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传统的篮球教学方式和方法基础上增加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篮球课堂充满生机,增强篮球课堂的娱乐性,健身性,发挥学生的本体优势,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4)篮球课程教学应为篮球教学目标服务,加强学生在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性和促进性作用,完善考核评价系统,建立多种评价内容和方法,考核方法既要有点对点的检测也要进行全面的检测,这样,才能实现考核的应对效果,使篮球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文利.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0):55-57.
[2]王珏.高校体育共同课篮球课程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77-79.
[3]张辉明.篮球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56-58.
[4]杨楠.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6):17-19.
[5]贾智丰.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河南科技,2010(24):81.
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文5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剖析脚步移动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脚步移动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求对这项基本技术的教学有所受益。
1.脚步训练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中的脚步动作有多种形式,在运用中更灵活多变。总的可分为:平移、转身、跳跃。篮球运动中的脚步动作有自身的特点。比赛时,要想具有良好的控制力和各个方向移动身体的能力以及快速有力的起动、起跳能力,必须有扎实的脚步动作基本功。脚步动作不仅有选择位置、摆脱防守、防守对方的作用,而且与持球、运球、投篮等每项技术的完成都有密切不可分的联系,影响着每个技术动作的效果。赛场上,队员在快速激烈的情况下,要完成急停,控制身体平衡,改变方向,转体,重心移动等,为得球、突破、投篮、协防等创造条件,阻止对方得分,无论是防守或进攻,都与脚步动作和身体平衡相关。在实际训练中,对手上工夫和脚下工夫训练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普遍较重视手上技术,而对脚步动作训练不严格,上下肢不协调,很多队员因缺少突然性与灵活性训练,在快速对抗中表现稳定性与协调性较差,影响了技术的正常发挥,甚至失误。为此,必须强调脚步动作的重要性,使教练员、运动员真正认识其重要地位,在脚步动作上多下工夫。
2.脚步技术特点分类及其分析
篮球运动的脚步包括的内容很多,它们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与其他技术结合运用。而脚步动作掌握正确与否以及熟练程度,又与打好篮球有直接关系。在讲综合篮球脚步的技术特点时,我们将它归纳为平移、转身、跳跃三种技术类别。
2.1平移技术。平移技术包括的内容很多,诸如像变速,变向,侧身跑,起动,急停,滑步,交叉步等等都属于平移技术之类,它的技术特点是能较好地保持正确的基本姿势,便于移动,使动作能迅速达到所需要的状态,重心转移有直线和曲线,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和应变,从而保证了迅速启动(也包括动态的变速)和协调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2.2转身技术。转身技术是运动员以一脚做中枢脚和另一脚蹬地向前,向后跨出改变自己身体的站位方向与对方位置关系的一种方法。它可分前转身和后转身。
2.3跳跃技术。跳跃是运动员在球场上争取高度和远度,有效地利用腾空时间扩大控制面,取得空中优势的方法。篮球运动的跳跃有多种,但无论是双脚起跳(无助跑起跳)或是单脚起跳(有助跑起跳),还是向上,向前,向侧,向后不同方向的起跳,以及投篮,抢篮板球,跳球,传接球,断球,封盖等技术动作的跳跃,都存在起跳要迅速、及时的问题。
3.脚步技术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与训练的形式单调,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手段,科学地安排训练。单纯的脚步动作训练,技术单调,重复多次,枯燥无味,运动员易产生疲劳厌练的情绪,影响技术训练的质量。因此,训练中,要根据篮球运动规律及每个队员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训练方法不断变换,激发队员的积极性,使他乐学多练。
3.2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在日常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偏重于实践教学训练。而忽视对技术动作规格原理的分析研究。应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训练中,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理论结合实际,通过教练员的辅导和简明扼要的阐述,帮助运动员明确动作,技术结构与运用原理,引导他们去钻研和实践。这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有意的。
4.教学与训练方法
4.1与基本技术相结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在每堂课的教学训练中要把脚步移动技术融会到各项基本技术的传授运用中,无论是防守的移动步法还是进攻的移动步法都是由准备姿势、控制身体平衡及全身各部协调用力相结合而成。这是掌握移动基本技术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不同的情况下防守的准备姿势与进攻的准备姿势是有所区别的。在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中学习掌握基本技术更为重要。控制身体平衡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用力,有利于完成各种进攻移动步法与防守移动步法,做到快速,实效。
4.2 2~3人攻防对抗中的教学与训练。现代的篮球比赛节奏加快,穿插移动频繁,攻守对抗激烈,各项技术的发挥都是在2~3人之间的强对抗中完成,美国职业联赛中球员各具单打独斗的能力。首先从一对一的对抗练习、二对二的对抗练习、三对三的对抗练习进行教学,而这些技术能力的发挥都是靠平时强对抗磨炼而成的。教学中应注意这种能力的训练,让运动员通过2~3人之间的强对抗练习,适应比赛。二对二,三对三的教学训练可以从半场攻防教学训练——全场的二对二,三对三的对抗训练,这不仅能提高个人的单独攻防能力,同时还强调了2~3人之间的攻防配合意识,对集体配合能力的培养及全场奔跑能力的提高有较深远的意义,更切合实战的要求。
5.建议
5.1重视脚步动作的训练,特别注意改变那种只重视脚步动作训练数量而忽视质量的训练方法。如果说一堂训练课安排的脚步动作内容仍就作为开始部分“热身”或是素质练习的“加量”,那是不会有多大训练效果的,久而久之运动员也会产生厌倦情趣和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就谈不上保证动作质量了。因此在脚步动作训练中,应当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并且要有一定时间的保证,使运动员自始至终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不断地强化和训练,使其动作技术得到巩固、发展和提高。
5.2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提高脚步动作技术,必须加强身体素质训练,除着重发展技术、战术所需要的速度、弹跳、力量和耐力等素质外,还要抓好脚步、腰腹、手臂的伸展、协调性以及腰胯的灵活性、视野等方面的训练和意识的培养,才能保证脚步动作的质量。
5.3加强脚步动作与持球、运球技术结合的训练,在练习中进一步对脚步动作提出具体要求,不断改进和提高脚步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稳定性,促进篮球技术的全面提高。
5.4教练员必须细致研究分析脚步动作的技术原理,结合不同的训练对象,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要多样化,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建东.试述篮球脚步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上海体育学院报[j],2003,4(11).
篮球各项基本功练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篮球教学 游戏 学生
篮球游戏是一种以篮球为主要工具,有特定目的、任务,并在特定规则和范围内实施的某种活动形式和方法的总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说明,在中学段的篮球教学实践活动中,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和体验其特征价值和乐趣为主线,不过分追求其技战术细节。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奋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各项技术与技能,对篮球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游戏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游戏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过程中就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情感、需要、意志、信念等诸多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对这些因素的发展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篮球游戏教学中应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以培养学生懂得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掌握团结协作、尊重、忍耐、服从等人际交往间的心理准则与社会情感,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例:体侧、头上、胯下的传球练习游戏,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思想。
2.目的性原则
采用篮球游戏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篮球技能,提高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并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意志品质。
3.健康性原则
具有教育意义的篮球游戏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规范的技术动作的形成。教学者要严格禁止采用那些有损学生身心、过于复杂而又违背卫生原则的游戏。游戏的选用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
4.趣味性原则
所运用的体育游戏,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应该富有趣味性,对学生具有吸引力,难度适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选用的游戏在具有趣味性的同时,不能缺少竞争性,因为竞争是体育最大的魅力。
二、在篮球教学中应突出游戏特点
所谓突出篮球教学的游戏特点并不是不要篮球教学的基本方法,关键是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游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项目特点,形成教学合力,挖掘隐藏内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篮球游戏,可以把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有机结合起来。没有一定方法的游戏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的,方法过于复杂也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学篮球技术教学方法,对促使学生篮球技术的掌握和规范动作的形成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缺乏足够的兴趣或者没兴趣。比如学习传接球技术,如果教师对传球技术规范性要求过高,抠动作细节多,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没有足够的教学时数做保证,是无法完成的。如此一节课,单个动作的反复练习,学生即使对篮球有一定的兴趣,对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会失去兴趣。结果可能是这样的,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小队背着教师打起比赛。
在篮球教学中突出游戏的特点,从学生心理活动出发,注意按照激发兴趣――引导兴趣――主动参与――积极发展――有所追求的教学程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达到爱学――会学――学会。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要围绕突出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重在实际效果,方法由易到难,要求从低到高。对于不同性别、年级、基础水平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机会。教学方法要突出特点,练习方法重在实效,学生参与性高,知识、能力、兴趣、技术同步协调发展。
由于是游戏,而不是正式的篮球运动,这样就给师生在游戏活动中提供了可创造的条件,因此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更容易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乐于接受和主动要求发展。比如无板篮球,这种玩法不仅没有篮板,也没有篮网。它是一项7人制的篮球赛。这种篮球只有篮圈而无篮板,学生将球投中悬挂在3m高、30cm直径的篮圈内便算得分。球场长30m、宽15m,双方各有7人上场,其中3人为前锋,1人为中卫,3人为后卫,只有2名前锋可以进入对方篮下的投球区内投球,其他球员不能投篮得分,队员持球不得超过3秒钟,不得运球,只负责在本活动区域内传球和防守。规则限制不允许身体接触,深受女同学的喜爱。如此根据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规则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进行篮球教学,在提高学生对篮球游戏兴趣的基础上,使他们对篮球运动产生向往,向着更高的运动目标追求。
三、小结
“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发挥篮球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到篮球运动的快乐,应当有针对性地创编适合实际情况的篮球游戏;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而使篮球游戏的运用得到成功。
参考文献:
[1]马振洪.跟专家练篮球.
[2]篮球教学改革中的基本功教学初探.体育教学.
[3]陈尚忍.浅析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1999,(2).
[4]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