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范文1
上海股交中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报价系统,其服务对象主要面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是为实现其份额的流动而设计。为满足基金管理人寻求专业投资人的现实需求,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业务的中介结构,是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或其认可的第三方可参与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份额报价业务。该系统上线为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多方位服务,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信息登记、报价信息、意向信息、意向信息交互、交收服务和过户信息登记等。在该系统启动上线首日,即实现了爱皮基金等两家基金的三笔份额转让报价,其中两笔份额转让在紫槐投资、合金资本等两家中介机构撮合下达成交易。
根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业务指引的相关规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报价业务的基本流程可分为八个步骤:投资者注册、投资者认证、份额登记、报价信息、意向信息交互、见证交收和过户登记等。出让意向方和受让意向方均需向中介机构登记受让意向,中介机构协助确定最终出让方和最终受让方。双方就协议条款达到一致后,签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协议。上海股交中心为保证双方的份额、资金安全,依据双方申请,提供见证有效。
此外,上海股交中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报价系统可向投资者提供7*24小时份额转让报价,并支持定向推送转受让信息;能够依托于上海股交中心现有“一市两板”格局引入更多实力投资者;还可保证私密性等。
兴业银行聚焦并购融资
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未来企业兼并重组的生态环境将发生重大变革。
从 2013年开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开始重视并购业务并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始布局并购业务,依托商业银行的资本优势、网络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客户 提供全方位的并购融资服务,在这方面兴业银行走在了市场前列,以并购融资为特色的财务顾问业务被确定为兴业银行投资银行三大核心业务之一。
兴业银行综合性的一站式并购融资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得到了市场和媒体的广泛认可,先是在2014年1月《融资中国》年会上被评为“2013年度 中国最佳并购融资综合服务银行”,又在近期的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并购市场最佳融资服务银行”。
兴业银行始终坚持“真诚服务,相伴成长”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范文2
2009年将是中国PE大规模“扩军”之年,有消息称,商业银行直接投资业务(银行系PE)、保险机构直接投资业务(保险系PE)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开闸。如此,则银行、保险、社保、政府引导基金、券商、信托、企业(含上市)、个人等将形成我国LP(基金投资人)完整版图。
银行直投业务或将上半年获准
2月10目,据权威人士透露。商业银行直投业务有望在上半年开闸,至少试点工作可以进行。目前尚未推出商业银行直投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政策的先后问题,尤其是对政策风险的谨慎态度,风险小的政策先推,风险大的留在后面谨慎推出。
上述人士还预测,在推出的进程上,可能也会采取先试点再放开,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再其他商业银行,先规模控制再逐渐放开的程序。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说,国开行在2008年传出拿出60亿元设立了子公司进行直投业务,这可能是未来银行系PE可供参考的模式。
目前开展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业务还有两道门槛需要跨越:一是《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投资企业股权;二是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业务还需经过银监会的同意和协调。“跨越这两道门槛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国务院专门发文规避《商业银行法》的相关内容;二是商业银行设立直投子公司。以目前的情况分析,后者的可能性更大。”郭田勇介绍。
事实上,在商业银行直投业务政策尚未开闸之前,对股权直投业务早已摩拳擦掌。而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借道信托发行理财产品,在股权直投市场热身待发。
深圳华富银创投资公司总经理陆玮表示,银行对直接股权投资市场已垂涎多时,早在去年9月份他就参加过国内一家银行组织的信托和私募三方产品推介活动。据了解,在这种银行发起的私募股权产品中,银行组织自有高端客户购买产品,信托则担当委托投资机构,私募基金作为投资顾问提出投资意见。当时这样的活动并不多见,但现在这样的产品已经很多。
相对于自有资金投资,商业银行为客户进行的推广看起来像是热身运动。作为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对直接投资的渴望当然不会局限于此,直接进行投资将是最终动作。2000亿元险资股权投资即将开闸。
保险直投传出即将开闸的消息在商业银行之前。据悉,国务院已经批准允许至多8%保险资金用作股权投资。按照截至去年年末305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规模计算,这部分资金大约有2000亿元。
国内某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这笔高达2000亿元的试点额度中,基础设施领域的股权投资和其他领域股权投资计划各占1000亿元,主要倾向于能源、资源等产业的龙头企业项目。据他透露,今年2月份保监会还将召开一个资产管理会议,专门讨论股权投资的相关事宜。目前保监会对保险机构股权投资的总体思路是,除允许保险公司开展直投外,鼓励保险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不过,除国务院特批的金融类投资外,保险机构不得参与经营和控股。
据了解,目前中国保监会等部门正在议定保险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具体办法,包括投资主体、投资对象、投资比例等,以健全相关风险控制机制。该办法很可能将会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早在去年10月,国务院就首次批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未上市优质企业的股权。不少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因此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研究投资股权,以应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审查。
目前,各保险公司尤其是持有大量长期资金的寿险公司,都在积极向保监会申报相关投资项目。
据了解,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都在积极备战股权投资。中国人寿高层不久前表示。在这个经济调整时期,对于行业优势企业来说,将会出现较好的并购重组机会。目前中国人寿正积极研究许多基础设施领域股权投资项目和一些未上市商业银行投资项目,有些已上报给保监会;中国平安更是在旗下平安信托、平安资产管理和平安证券分设股权投资团队,计划未来3年在基建、物业和股权投资领域投资1000亿元;新华人寿则表示,新华资产管理公司一直在研究新能源、航空航天和化工等领域的大中型国有主干企业的股权投资项目,并已作好相应准备。
从国际上看,优质企业股权是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领域,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是国际通行做法。据中国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庄汉平介绍,在欧洲,保险资金对企业股权、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高达40%以上,整体投资收益比较稳定。
从此前国内保险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试点的数据来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年收益率为62%左右,而保险资金近5年来简单算术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26%。因此,专家认为保险资金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进行股权投资。加大对重要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不仅能增加收益,对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也有重要意义。
LP才是银行保险系PE之路的最佳定位
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曾公开呼吁“应允许银行拿出资本的1%-2%来做股权投资”。商业银行拥有30万亿的资产,是我国最大的金融资源,如能按照这一比例开展股权投资,将有3000-6000亿的资金可用于直接投资或作为LP投入PE基金间接开展PE业务。
而我国的保险机构资产也在3万亿左右,根据国务院批准的8%比例可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这一资金将达到2000亿元。这两大资本的加入将极大地丰富我国PF资金池。这一方面将有利于金融机构安排好不同风险的投资组合,同时也有利于解决PE基金的融资难题。而在国外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都是PE基金的资金来源。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范文3
2010年9月《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出台,险资投资私募股权首度开闸,对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内股权投资的资质条件、投资标的、投资规范、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
真正的险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是在2012年。时年7月25日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了可进行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的范围,将并购基金、成长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纳入其中,但不允许投资天使、创业投资基金。
直至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新版“国十条”,其中明确扩大了险资可涉足的投资领域。同年12月15日,保监会下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开闸。至此,保险资金参与VC/PE的步伐逐渐加快。
日前,《融资中国》记者就险资如何看待私募股权市场、未来投资趋势等话题专访了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尹嘉。
《融资中国》:您对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现状怎么看?有什么样的掘金机会?
尹嘉:总体来说,我们觉得市场分化进一步加剧。整体经济增长趋缓,原有经济增长模式亟待改变,因此,迫使VC/PE领域也在寻求新的突破和改变,投资风格更谨慎、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逻辑,VC/PE领域也会进一步迭代,会出现“大而不倒”与“小而美”的机构,淘汰平庸和无差异化机构。
关于可能的投资机会,我们想以“投资四象限”模型来简单说明:
依据当前存量资产和新增资产发展趋势来看,比较看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重组机会;健康医疗、移动互联网等高速成长机会;以及私募与公募相结合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上市公司+PE、PE投资+证券化公开退出)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机会。
《融资中国》:在您看来,中国市场上LP的构成趋势将是怎样的?
尹嘉:如前述,LP更为关注GP的纪律性和差异化策略,会逐步形成“大而不倒”与“小而美”的机构,淘汰平庸和无差异化机构。此外,资金来源更为丰富,原先做直投的上市公司、富有个人家族也在逐步由自己亲身参与向委托专业机构过渡;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管制逐步放开,或许有更多GP奔赴资本市场上市募资。
《融资中国》:作为LP,贵机构的投资目标是怎样的?在投资风格上,是相对激进还是相对稳健?
尹嘉:作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受保险资金属性的影响,显然我们趋向于稳健,追求投资收益的相对确定。除在保监会允许和鼓励的行业领域进行投资外,也比较关注历史业绩优异的机构,以及整体信用等级高的交易对手或基础资产。
《融资中国》:从贵机构的经验来看,具体怎样的投资配置比较符合投资目标?
尹嘉:短期内还是会更关注成熟型投资机会,过于具有创新性、早期VC型项目及基金,暂不会是我们首选。我们会更乐意关注历史业绩优异的机构以及整体信用等级高的交易对手或基础资产,例如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上市公司等。
在投资领域上,以保监会建议的领域为大方向,同时考虑整体经济发展周期和阶段。比较看重大健康、大消费及传统制造升级中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尤其是与保险产品结合领域,比如健康医疗、养老服务、农贸流通等,同时也会关注移动互联、金融服务创新领域投资机会。
《融资中国》:如何选择投资机构?评价基金管理人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尹嘉:对于投资机构的选择,首先基于我们对当前可能投资机会的判断,其次就是筛选适合此类机会的投资机构类型,再就是全面评估其核心策略及业绩效果;其他就是机构一般标准,比如该机构的历史业绩、主要合伙人的稳定性、团队文化、项目储备及储备的可落地性。具体要求针对不同GP会有不同。
《融资中国》:老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新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各有优势,更青睐哪个?
尹嘉:究竟更倾向于新或老机构,其实并无定论,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原则是团队稳定性、历史业绩、投资主张、项目储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评判。
《融资中国》:在选择基金管理人时,风险控制因素不得不考虑,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
尹嘉:作为专业金融机构,风控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内部一直有较为完善的风控体系和一系列合规制度,通过制度和路径全面覆盖全部对外投资行为,并规范投融管退各个环节。资金使用方面,会在LPA中有规范,包括Capital Call的时点规范及定期汇报。另外,落实知情权、监督权等委托人监管权利,并定期就受托机构风险管理、团队稳定和已投项目等进行信用评级,如评级下降或没达到预定标准,会提出整改意见或启动/触发委托合同中保障性条款。
《融资中国》:LP资金委托给不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而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对于这一点,怎么看?是否有相关的应对机制?
尹嘉:我们会考虑配置问题,即不同投资方向或领域会做区隔,如果出现同属性的品种配置,会考虑相关防火墙的设立。
《融资中国》:贵机构如何看待PE二级市场中的投资机会?
尹嘉:这个市场正在形成,属于我们前述的PE市场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会有好的投资机会出现,关键还要看信息对称与否、基础资产质量如何、交易对价。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范文4
保费收入继续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保监会的保费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保险机构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039.11亿元,同比增长33.19%,环比增长13.01%。其中,财产险2337.73亿元,人身险6701.3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2.90%和33.30%。
从保费增长速度看,1-7月全行业累计同比增长33.2%,依然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增速较6月底的33.6%略有下滑,但增速下滑的趋势有所缓解。其中产险的增速下滑相对明显,这主要是受汽车销量增速下滑的影响。
从三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来看,1-7月份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等的寿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147、1010和5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3%、21.9%和47.8%;1-7月份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等的产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49和3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4%和45.6%。
从保费收入上看,财产险1-7月累计同比增长32.9%。维持超过30%的业务增速在主板市场特别是金融行业中相对突出,即使相对于中小板、创业板也并不逊色。
这样的增速在承保正利润的背景下益发可贵。从保监会公布的半年经营数据看,财产险公司实现承保利润39.6亿元,实现承保盈利的公司2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3家,车险业务扭亏为盈,承保盈利22.7亿元。车险业务的改善迅速带来产险价值的提升。
而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发展超越行业平均。1-7月份,平安、太保累计同比增长60.4%和45.6%。作为行业第二和第三大公司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说明两家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承保理赔能力在行业中表现出众。
中信证券认为,年初以来寿险行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左右,维持多年以来较快增速,中国寿险行业处于高成长时期。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均负担加重、中国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显著,寿险行业在产品组合、销售模式等方面或将面临重大发展机会,(家庭)保险消费时代爆发增长的时间窗口或将来临。
居民高储蓄率和银保业务转型可保证业务可持续价值增长:1、我们认为大部分中国居民的储蓄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银行和保险公司做大做强银保业务的意愿日益强烈,预计未来3-5年内银保市场仍将维持高速增长;2、三家上市公司中,国寿和太保的银保新单占比约70%,且两家公司积极发展银保期缴业务,银保业务利润率有望提升;3、平安寿险在银行高端客户群中力推IC销售模式,尽管试点以来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但我们看好这一模式下高利润保单销售和潜在的发展空间。
股权和不动产投资拓展保险产业链价值
继公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后,9月5日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投资上限分别为不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5%和10%,期待已久的细则终于出台,出台速度快干我们预期,细则出台后只要满足细则要求的保险公司就可以批量投资PE和不动产。毫无疑问,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细则办法的出台将长期有利于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正式进入多品种投资的操作阶段。
对此,国泰君安认为,细则的意味着保险资金对不动产和未上市股权的投资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虽然5月底就出台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和项目储备,但由于细则未出台,不便操作;而现在随着细则的,下一阶段,投资项目将陆续实现。值得注意的是:1、不动产投资范围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允许投资的不动产主要是指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商业性房地产,也包括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不动产。不能投资商业住宅,不能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不允许控股房地产企业,也不允许投资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2、不动产投资比例相对比较宽松。投资比例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10%,其中REITS等金融产品不超过3%,有海外投资的,与国内投资合并计算投资比例;3、不动产投资可以采用债权、股权和物权等方式。其中,政府土地储备项目只能采用债权方式,物权投资的不动产必须达到可预售状态或已经取得产权、它项权证的状态;4、未上市股权投资以间接投资为主,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可达4%(总投资比例为5%),直接股权投资仅限于保险、金融企业以及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与保险相关的企业;5、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进行的间接投资只能是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股权,不得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也不允许保险公司自己投资设立或者参股股权投资机构。总体上,这两个细则的内容与之前的普通预期基本一致,随着保险投资项目的展开,投资渠道放开对保险公司的实质利好将持续体现。
而中信证券则重点提醒投资者注意,保险资金投资企业股权和不动产,不仅仅能改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和投资收益率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为保险资金进入与保险产品开发和售后服务有密切关系的领域提供法律依据,主要是与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领域相关的企业股权和不动产,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相关产品开发和服务的能力,并能更好的控制业务流程不同环节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能够更好的发挥保险产品的消费功能属性,支持保障类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符合行业转型的需要。
安信证券则认为,两大细则的明确了投资主体与投资标的的要求,从而打造了保险行业的另类投资制度框架。这一框架的形成,将对保险行业产生长期影响:另类投资的各项制度规定已经落实,后续保险公司还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建立起人才队伍、内部流程和风控制度,然后才是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此对行业的影响偏中长期,但对保险公司对抗低利率周期和减少对股市的依赖从中长期来看有着重要意义。从上市保险公司来看,平安在这两个另类投资领域积累的经验应该是最丰富的。平安集团通过平安信托这个平台控股了两家公司,分别是平安创新资本公司和平安置业,按照2009年年报披露两家公司注册资本分别达到了40亿元和18亿元。我们认为在另类投资业务正式开闸后平安将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
投资策略
展望全年,我们认为,在寿险业务发展方面,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仍然有望延续。投资业绩方面,债券收益率已降至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位置,而通胀的压力仍然挥之不去,未来收益率上行的概率大于下行的可能性;股市在经历了在7月的反弹和8月的窄幅震荡之后,未来股指相较二季度末水平出现上涨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而投资渠道放宽至不动产和企业股权投资将显著改善国内保险资金期限错配和投资收益率受低利率和疲弱股市不利影响等问题,并能有效延伸保险产业链至养老机构、医院、汽车服务等相关领域,有利于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业务风险控制,凸现保险的消费属性,为保险公司资金配置的优化和投资收益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为上半年股市最坏时候已经过去,下半年股市会显著好于上半年,且三家保险股目前估值仍十分有吸引力。我们维持对寿险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维持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买入”评级,给予中国人寿“增持”评级。重申继续最为看好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估值较低,若继续下跌建议慢慢买入。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范文5
[关键词]资产管理,机构投资,多元化,风险控制
一、保险资金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1.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快速扩大
保险行业可运用资金增长迅速。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28亿元,同比增长23.6%,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54.5%,投资类资产增速明显,同比增长66.6%,特别是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快速增长。
2.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多元化
2006年,泰康资产成为中国保监会指定的四家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试点单位之一后,积极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各项相关业务。2007年9月13日,由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主办的“泰康——上海水务债权计划”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该计划定向募集20亿元资金,投资于上海新水源地——青草沙原水工程,并在香港设立寿险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继投资建行后又投资于中行和中信,认购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投资渤海产业基金,并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则先后控股了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也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华泰发行基金型投资产品。各家保险集团及其资产公司推出多种战略部署,努力提高竞争力。
3.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快速提升
在总保费规模中拥有绝对占比的寿险业,盈利状况持续改善是一个突出亮点。从2000年~2004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在2.5%和4.5%之间,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年均收益率在8%-12%之间。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至今的牛市行情,带动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涨船高,在加息通道下,占据保险资金运用最大份额的债券投资和仍然保持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都为保险业带来不错的收益。2006年,保险业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率5.8%,实现盈利130多亿元,较上年增长71亿元,提高2.2个百分点。
4.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初步完善
面对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资产管理公司不断提高创新研究能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研究体系。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加盟,满足投资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优秀的投资管理团队,进一步加强公司内控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包含内控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投资管理体系建设在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上迈上了新台阶。
二、保险资金运用处于最有利的发展时机
1.宏观经济和投资市场总体向好为获取稳定的资金收益提供了有利空间
在权益市场方面,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和所得税并轨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仍将保持偏快的格局,同时行业分化会比较明显。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资金充裕仍将是2008年股市上升的主要动力。总体上,2008年的国内股票市场在趋升的同时风险将明显加大,因此,把握结构性机会、寻找估值相对偏低或能够持续高成长的公司进行重点投资非常重要。
椐分析,2008年国内投资市场总体向好。在固定收益市场方面,在国际市场利率下行和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可能在2008年小幅攀升后出现下行,基本面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压力逐渐趋于缓和。从中长期看,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例将逐步降低,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逐步上升,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不平衡、政府债权融资与企业债权融资不平衡的局面将会得到明显改观,公司债券市场将加快发展。适时把握投资机会,大力挖掘企业债、公司债投资产品是2008年固定收益投资的重点。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长期债券的替代品,稳健的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2.市场环境和投资政策得到前所未有的优化,资本市场进入持续的活跃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以股权分置改革为重点的基础性工作的稳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不断放宽。2003年以来,寿险公司投资资产主要配置在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上,占比均在90%以上,相比而言,股权类投资占比明显偏低。2004年以来,政府逐步放开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特别是2006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保险资金主要投资渠道几乎同时开放,提高投资资本市场比例,允许参股商业银行、境外投资、投资资产证券化,投资不动产、投资创投企业等等。“国十条”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定,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瓶颈已全部打破。这也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多元化运用新时代的到来。
3.资金运用和保险业务销售实现良性互动
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且不断壮大的投资资金。同时,良好的投资收益也带动业务经营进入新的时期。中金公司首席保险分析师周光飞认为,与中国不同,欧美市场已处于支付阶段,需要为此承担大量的后期给付。相比之下,中国寿险市场刚刚起步,正迈入黄金期。根据保险深度测算,这一阶段将持续10~15年。资金收益的快速增长使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并改变了新生公司的赢利周期。投资收益开始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并推动保险公司资产总额快速增加,特别是改善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使快速发展中的偿付能力压力大为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保险公司从注重负债管理向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同时并重,协调发展转变。而且,推动了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产品的价值链得以延伸,增强了保险理财产品的销售能力,保险公司的综合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4.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有着相对安全的获利空间
新股发行成为机构投资者的盛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级市场丰厚的利润空间是吸引诸如tcl等众多实体产业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拥有两大优势,一是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配售,保险机构无疑是优先选择的对象之一,这种优先权是其它机构很难与之相提并论的。此外,充足的现金流使保险公司可以快速调配巨额资金参与网上申购。
目前,市场管理层已经明确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高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股改以前我国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仅为3%左右,股改之后这一比重明显提升,达到了20%左右。在资本融资发达的市场,这一比重在50%以上。由此可以想象,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投资品种有望继续稳步增长。这一趋势下,只要国内一级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有根本的变化,新股申购的获利空间将依然充裕,充分参与一级市场基本仍然是机构投资者稳赚不赔的投资选择。
三、强化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回顾国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透视花旗和美林在次贷上的巨额亏损,我们能够十分清晰地廓清出保险行业在资产管理水平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1.现实压力: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高估值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波动加大
据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虽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世界经济增长5%,世界贸易增长7%.由于美联储迅速大幅度降息,全球通胀压力稳中趋升,经济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增大。从国内来看,中国国内经济可能继续快速增长,gdp增速在10.5%左右,通胀压力高位趋缓。2008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将达到1.8万亿元左右。中国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过热风险,宏观调控力度趋紧,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波动风险加大。
从2007年初到10月底,流入股市的资金超过1.3万亿元,在过剩资金推动下,上证指数从2700点一路上涨到6000多点,上涨幅度超过一倍。与国外公司相比,上市公司估值过高。如今,连崇尚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也承认,蓝筹股估值过高,存在回调的压力。快速上涨的股指,也使市场波动加大,2007年以来,每月都出现了一次超过4%的市场回调,市场波动的风险不断集聚。
2.中期压力:资金运用多元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业务的连销反应问题
在资金运用多元化,金融产品和衍生品不断创新的同时,新的风险也不断发生。最近一段时期,在创新业务领域,各种风险不断显现。由于次贷风波、国际油价飙升、美元暴跌等影响,美国股市和亚太股市均受到剧烈影响,股市出现巨幅下跌,多个基金qdii问世之初即跌破面值。资金运用的多元化风险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银保业务盈利模式越来越依靠规模,且利润的增长速度会低于规模的增长速度,而银保业务利润对投资收益的依赖越来越强。2006年以来随着中国股市的火爆,投连险已经改变了银保市场的格局,引起各家保险公司特别是全国性寿险公司的高度重视,纷纷跟进推出,投连险占比迅速提高。而从该产品的国际经验看,投连险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与投资账户投资收益率紧密相关。投资方法和投资收益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盈利模式的改变,使银保业务的风险更加复杂。利润更依赖于投资,也使银保业务盈利能力对利率及资本市场变化更敏感。
我们也看到,投连资金性质与传统保险资金性质有明显差异,对投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连与股票型基金产品比较在机制、资源上存在劣势,销售成本较高,与一流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产品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在市场高位销售的投连产品大规模推广期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必须提前准备充分的应对措施。
3.长期压力:急剧增加的资产管理规模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提出挑战
成熟的资产管理队伍是在复杂市场中锻炼出来的。和庞大的并迅速增长的可运用资金,日益开放的金融领域,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更趋多元化的资金流动,更为强烈的盈利压力和投资冲动相对应的是年轻的资产管理公司、年轻的资产管理队伍。今天,快速发展的资产管理队伍还没有对资本市场的深刻经历就匆匆走上了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战场,风险管理意识难以有效形成,风险控制手段不完善也时有显露。即使在今天的行情中,风险误判和误操作也可能发生。数据表明,股指越过4000点以后,不少保险公司进行了减仓操作,这也是上市保险公司三季度的盈利出乎市场预期的原因之一。面对资本市场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国内资本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就愈明显,也将使年轻的保险资产公司面对更为强烈的竞争压力。
四、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1.继续坚持价值投资的总体思路,在市场收益率相对较高时加大对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力度。
2.权益投资量力而行,严把风险控制。对投资品种的把握坚持风险收益全面评判的原则。根据风险承担能力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传统账户的权益投资额度。对待由客户承担风险的投资连结产品,也必须关注账户的整体风险控制。
3.关注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主动调整,以产品影响市场,以营销教育客户,合理引导市场的方向,在负债方加强开发、销售稳健型的分红、万能等产品,使客户充分享受债券市场高收益时期的稳健回报,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参与权益市场的长期增长和收益。在分红、万能等产品账户的管理中,关注市场退保等因素,强化账户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避免在市场低位时减持资产而给公司及客户造成损失。
4.恰当把握产品设计的利率水平,一方面我们应主动迎接利率上升时代提供的机会与挑战,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利率的基本走势和资产负债匹配的能力和水平,避免争相提高产品的定价利率带来新一轮的利差损风险。
五、完善资产管理政策方面
1.尽快推出基础设施股权、非上市股权、境外投资等领域的管理细则
在基础设施股权投资方面,优质的基础设施股权计划具有期限长、收益稳定、收益率显著优于债权工具等特征,适合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投资。目前,在股票市场估值已经较高、股票投资的风险逐步积累的背景下,基础设施股权计划的相对价值逐步显现,是保险资产配置的战略品种。建议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支持经营稳健、研究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出基础设施股权计划,满足寿险行业的资产配置要求。
在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方面,目前保险公司只能投资银行类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然而,按照当前市场行情,非上市银行类股权的价值普遍被高估,投资价值有所降低,并且单一的银行类非上市股权投资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当前市场上还存在大量具有投资价值的非银行类企业,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可为保险公司提供超额回报,建议保监会放宽对非上市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
在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方面,从增加投资品种、分散投资风险及提高投资能力的角度出发,建议加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细则的出台。目前,银行、基金的海外投资均已开闸,在a股市场投资风险显著增加、全球利率处于阶段性高点的背景下,放开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时机不应错过。
2.适当放宽对保险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担保要求
目前银监会已经出台办法限制银行对保险收益计划提供担保,如果仍严格要求银行担保的话,则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相关业务的开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会限制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空间和能力。从国内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方向来看,发展信用产品是大趋势。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自行设计和发行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有利于信用风险控制的前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设计征信措施、安排交易结构和控制交易流程从源头上降低信用风险。
3.允许保险资产公司投资设立基金、信托机构,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保险投资力量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范文6
2015年7月以来,宝能系多次举牌万科,超过华润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3.52%,离成为控股股东只差6.48%的持股比例。12月18日,万科管理层选择停牌应对。在宝能增持的过程中,安邦保险也在逐步增持,12月17日和12月18日,安邦保险两次增持万科,持股比例成为7.01%。
2015年12月23日晚间,万科声明称,“万科欢迎安邦保险成为万科重要股东,并愿与安邦共同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广阔未来,以及在养老地产、健康社区、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安邦保险也声明称,“看好万科发展前景,会积极支持万科发展,希望万科管理层、经营风格保持稳定,继续为所有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2015年12月29日,万科公告称否认三方和解且安邦受让宝能系股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目前,围绕着万科股权的争夺战已暂告一段落,但在这一过程中,以前海人寿、安邦保险为代表的险资举牌新趋势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并不是新鲜事,但在保险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近几年开始的险资举牌,除了为获得投资收益外,还有出于寻求渠道拓宽或为大股东完善产业链布局等诸多因素的考虑。
宝能万科博弈背后
资料显示,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 年,是一家以综合物业开发为基础,同时涉足物流、酒店餐饮、文化传媒、金融、健康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等多项产业的综合集团公司。此次持续增持的行动方主要是宝能投资集团控股的钜盛华和钜盛华控股的前海人寿,前者耗资约400亿元,后者耗资约100亿元。
前海人寿是钜盛华的融资平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宝能集团旗下钜盛华联合深圳市深粤控股有限公司、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凯诚恒信仓库有限公司、深圳市健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起成立。在此次收购万科股权的过程中,前海人寿是钜盛华的一致行动人。
钜盛华成立于2002年1月,其主营业务为实业投资与投资管理,以金融为纽带,涵盖现代物流、健康医疗、绿色农业等多种业态。钜盛华投资兴办实业,并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以及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同时也进行企业营销策划和信息咨询,在建材、机械设备、自有物业租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也有所涉猎。此次增持万科的过程中,钜盛华凭借股权质押、资管计划等高杠杆获得大量资金。
为什么万科会成为此次险资竞相举牌的对象呢?首先,万科股权过于分散,容易被资本举牌。万科长期以来倡导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华润持股比例也仅在15%,管理层持股比例在4%左右,分散的股权比例为举牌提供了良好契机。
其次,万科现金流稳定,且二级市场估值较低,是举牌的优良标的。万科20年来发展稳定,万科从1994年的净资产10.9亿元到2015年上半年的1177亿元,20年间,万科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达26%,每年都能取得近20%的ROE回报。截至2014年年底,万科账面现金超过600亿元,而与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相反的是,二级市场万科估值持续低迷。
在宝能系持股比例已达23.52%的前提下,眼下万科宝能股权争夺的焦点在于股东大会的投票权。
根据万科《公司章程》第九十三条,选举董事由股东大会以普通决议通过;根据《公司章程》第九十二条,股东大会做出普通决议,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包括股东人)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目前宝能系和万科管理层同盟持股比例都未到半数,争取其余股东的支持成为双方未来共同努力的重点。
在累计投票制下,中小股东的决定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根据万科《公司章程》第九十五条,公司保障股东选举董事、监事的权利。股东大会在选举董事、监事时,实行累计投票制。累计投票制下投票数=持股数×所选举的董事或监事人数,中小股东可根据自身意愿集中性的进行投票,大股东的优势大幅减弱。
华润集团曾经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为15.25%,虽然是二股东,但是在表决时依旧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近年来,安邦保险曾多次增持万科,所持股份已达7.01%。惠理集团于2015年12月15日增持万科港股331万股,持股比例增至5.03%,是万科可能的盟友。
而如果万科管理层选择定增,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股东大会的投票率达到股东持股70.56%以上;2.在上述投票率下,支持方的持股比例须不低于47.04%。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提案能否通过股东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将由中小股东决定。
因此,此次万科股权争夺,未来股权究竟花落谁家,只能拭目以待。
长期股权投资双刃剑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险资举牌是保险行业高速发展下的大趋势。由于寿险业处于景气周期,保险业资产规模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从2010年至2014年,保险行业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速均达到19%,预计到2020年,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有望达到25万亿元,保险密度有望达到3500元/人,保险深度有望达到5%。
随着居民财富结构的转型,保险资产在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中比重也逐步提高。央行的《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对保险产品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2004年保险产品在居民金融资产中占比为7.8%,2010年提高至11.3%,同期存款及现金的占比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居民金融资产中保险占比一般在20%以上,英国的保险资产比重超过50%,美国基本上保持在28%至29%之间,与中国临近的韩国、日本保险资产比重也都超过20%。预计未来保险资产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有望超过20%。
而在利率下行过程中,保险产品的吸引力较以往更加凸显。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短期理财产品利率受此引导下行,截至2015年10月底,余额宝利率已降至3%以下。由于险企投资收益率仍处于高位,且产品收益结算存在滞后,保险产品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此外,人口老龄化催生保险需求,养老险、健康险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按照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该地区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按此标准,中国自2001年起就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逐年提高,提高的速度也呈上升的趋势,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65岁及人口占比同比增长都大于或等于0.25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06%,未来5-10年间,中国老龄化趋势暂时还看不到有所缓解的迹象。健康险税优产品及养老税收递延政策的落地将明显拉动医疗、健康、养老等相关产品的需求。
对保险行业而言,资金的大量流入提高了大类资产配置的压力。经过央行的多轮降息,协议存款和债券收益率持续下滑,资产配置比例也逐步下降,从2015年年初的64%下降至2015年10月的57%,预计在降息周期中,存款和债券配置比例还将进一步下降。而权益类投资则成为险企投资收益提升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其平均收益率能够达到18%,能够稳定险企投资收益率。与银行理财等其他理财产品相比,保险资金具有长期稳定性,久期较长,能够跨越行业景气度周期,更加适合进行长期股权投资。
而公司层面来看,近年来,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崛起,改变了保险行业主体的格局。长期以来,负债驱动资产型险企一直是市场的主流。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为代表,其以保障型产品为主,主要依托个险渠道,负债成本较低,进行较稳妥的投资,追求利差的锁定,但是前期投入巨大,一般要成立7至8年后才能够实现盈利。对于民营资本来说,投入资本大、回报周期长的负债驱动资产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实现其快速盈利的目标。
近年来,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发展迅速。以安邦保险、生命人寿为代表,其以投资型产品为主,主要依托银保渠道,通过销售高收益率的产品迅速积累保费规模,并进行较为积极的投资,以高投资收益反哺负债端的高成本。一般而言,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产品成本及渠道成本较高,投资型产品和银保渠道成本都相对较高,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基本上还保持在5%以上。
较高的产品成本和渠道成本推动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负债端成本高企,由此整体投资策略较为积极。以安邦保险为例,其资产负债表中甚至没有险企常见的“持有至到期”科目,而“长期股权投资”占比达到39%,远高于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为代表的负债驱动资产型险企。
从业务层面分析,寻求渠道拓宽或为大股东完善产业链布局等是险企在转型大背景下的全新的战略方向。险企频繁举牌一方面是出于通过财务投资获得更高收益从而反哺负债端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有拓宽银保渠道、为大股东完善产业链布局等多方面的原因。
银保渠道是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重要销售渠道,而通过举牌银行,成为银行的重要股东,能够有效地拓宽银保渠道,降低渠道成本,如安邦保险举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另外,险企作为重要的资金通道,能够为大股东完善产业链布局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宝能前海举牌万科。
还有一点,民营险企通过举牌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渗透,进而寻求相对优惠的政策条件,如生命人寿举牌浦发银行。
从政策层面来看,监管和会计政策的调整成为险企举牌的催化剂。这主要表现为险资投资渠道的逐步拓宽以及投资蓝筹股能提高资产认可的比例。
2012年以来,监管层相继放开了优先股、创业投资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十多项投资领域的放开,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全面对接,奠定了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公募私募、信托相比,保险资金成了一个投资范围最宽泛的主体,目前能够投资的领域达到二十余个。2015年7月8日,保监会《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提出保险资金投资在境内主板发行上市,市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且具有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和稳定的股息率的蓝筹股能够适度提高资产认可比例,从而提升偿付能力。
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记账有利于规避股价波动风险。险企提高持股比例后,能够将投资按照权益法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从而避免了短期股价波动对险企的净资产和投资收益的不良影响,实现了投资收益的平滑。而且,在“偿二代”资本标准下,长期股权投资能带来资本的节约。根据“偿二代”,持有沪深主板的股票,基础风险因子为0.31,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股权投资,基础风险因子为0.15。
资本监管提示风险
虽然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随着投资范围和投资渠道的放开,蕴藏其中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2015年12月29日,在保监会召开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防范工作会议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宣布,“偿二代”将于2016年一季度正式实施,这对险资在二级市场上股权争夺进行了最高层面的风险提示,未来一段时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热潮会逐渐趋向冷静。
从资产端看,目前保险投资渠道已经全面放开,而大类资产监管却给予保险公司极大的自由度,偿付能力监管明显落后于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改革步伐。
保监会从2010年开始显著提升和放开各明细类别资产的投资比例上限;2014年2月改为大类资产监管,只需满足权益、不动产、其他金融产品、境外投资四大类别资产分别不超过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30%、25%、15%;2015年7月,保监会提升蓝筹股投资比例上限至40%,给予保险公司集中持股带来极大的自由度。
从负债端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经放开。预定利率放开催生了高现金价值、资产拉动型产品。保监会2013年放开了传统险的预定利率,2015年分别放开了万能险和分红险的预定利率。定价的自由化,给予保险公司更多的空间设计和改造保险产品。
从产品的透明度和灵活性来看,最容易设计成类固收短期理财产品的是万能险和传统险,其次是投连险和分红险。万能险提供按月结算的保底收益,缴费灵活;传统险提供固定的预定利率,形态简单。而投连险不提供保底收益,股东无法分享投资收益;分红险账户不透明,按年结算,一般只能设计成中长期储蓄产品。
偿付能力体系改革进度缓慢,无法为改革保驾护航。理论上讲,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资本监管的核心,也是资产负债管理遵循的总纲,是投资端和产品端改革可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目前执行的偿付能力一代体系始建于2003年,保监会2012年启动偿付能力二代的建设,目前处于过渡期安排,按照保监会最新的会议精神,有望于2016年一季度正式实施。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与保险公司较大的险资投资自由度相比,偿付能力监管的独立性却没有体现出来。
认可资产核算以会计报表为基础,权益法核算对会计和资本都有正面影响。被增持股票股价上涨带来一次性投资收益。在由可供出售类资产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时,可供出售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
以安邦财险为例,2014年长期股权投资资产由上年同期的83.8亿元增加至736.5亿元,为当期带来一次性投资收益达184.3亿元。在被增持股票转换为权益法核算的当期,股价上涨得越多,意味着为保险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投资收益越多。
在被增持公司维持稳定盈利的前提下,权益法核算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改成权益法核算后,被增持股票的账面价值 = 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不再受后续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未来会计期间则按被增持公司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只要被增持公司维持稳定盈利,会计上即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未来主要风险来自于股价大幅下跌或长时间下跌、公司盈利显著下降等因素带来的资产减值风险。
再来看“偿一代”和即将执行落地的“偿二代”,由于资产和负债端不是完全的市场估值,按权益法和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不需要调整为市值估值。
对于认可资产,中国“偿一代”以会计报表资产为基础,对账面价值打折认可;偿二代仍然以会计报表资产为基础,仅做适当调整。而欧盟偿付能力二代体系则采取完全市场一致性原则,对资产负债进行价值评估,按权益法和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需要调整为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对于认可负债,“偿一代”以保守的法定准备金为基础。“偿二代”下的负债为最优估计负债加上风险边际,等同于把未来的利润在零点释放;负债折现率采用加权平均,不是完全的市场基础。而欧盟偿付能力二代体系采取的估值方式为现在退出值,即保险公司将其所有合同权利义务在当时转移所需支付的数额。
实际上,在偿付能力一代监管体系下,客观上是鼓励保险资金集中持股。集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虽有利于提升认可资产的比例,但偿付能力监管的审慎性没有体现出来。保险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时,资产按账面价值的95%作为认可价值。如果持股比例达到符合联营企业、控股子公司的标准,则持有的上市股票按权益法核算账面价值的100%作为认可价值。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投资资产》的规定:“保险公司持有的未被证券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的上市股票为认可资产,保险公司应当以该类上市股票账面价值的95%作为其认可价值。”
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0号: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则规定:“如果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股票在境内或境外公开、规范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保险公司应当以权益法核算的账面价值作为其在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中的权益的认可价值。如果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股票未在境内或境外公开、规范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保险公司应当以权益法核算的账面价值的95%作为其在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中的权益的认可价值。”
“偿一代”和即将执行落地的“偿二代”以各自不同的维度对风险量化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总体来看,量化的市场风险因子没有包括集中度风险。
“偿一代”在资产认可比例上不仅未体现集中持股风险,而且按联营公司、控股子公司核算的股权投资反而可以提升认可比例至权益法下账面价值的100%。而在“偿二代”下,量化的风险因素包括保险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而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权益风险、房地产风险、境外资产风险、汇率风险等;欧盟偿付能力二代则在市场风险项下包括了资产集中度风险。
向价值转型是保险公司未来坚持的方向,严格资本监管、回归保障本位是保险行业的当务之急。保险保障基金是用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的非政府性行业风险救助基金。如果保险公司资产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保障基金有义务救助保单持有人和保险公司,救助成本将由保险行业和全社会来承担。保险公司出现的局部风险,有可能扩散和传染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利率下行周期和利率逐渐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下行不可避免带来利差收窄压力、市场下跌带来资产端严重损失、经济下行带来系统性信用风险。在投资自由度逐渐放开的背景下,风险的防范成为险资投资监管重中之重。根据保险的特殊属性,只有严格资本监管,回归保障本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