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

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文1

关键词 跨界;平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94-02

科技类媒体相对于时政类媒体无论从发行内容上,还是到广告经营上都存在先天缺陷,科技类媒体的受众和客户人群相对要窄。故而在科技传媒类报业集团在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步履维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旧体制下依靠发行和广告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开发出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的跨界模式作为新的盈利模式,使得企业的经营不能与市场接轨。但是,科技类媒体在科技领域内的专业报道、科技人才资源、科技信息、科研院所资源相较于时政类报纸更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急剧增加,中小企业成为民营经济中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庞大的数量俨然成了各类媒体争相抢占的广告客户资源。想去抢夺客户,必须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目前,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风险,企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既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科技类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开发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来跨界接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实现科技类媒体新的盈利模式。

1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能否中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是否完善,然而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一直是困扰着政府和中小企业的一道难题。

1.1政府扶持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对中小企业管理实行的相关制度相对滞后,相关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目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还处在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所有制关系划分方法,把中小企业划分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类型,各种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由各类政府部门来管理。例如,乡镇企业多数由企业所在低的政府部门监管;科技类企业由政府相关科技部门监管;私营类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监管;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合资企业和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企业都由政府外贸部门监管。此类状况的出现让企业无所适从,也造成了政出多门,管理制度分散,政策不统一。除此之外,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外部因素很多,例如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科创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缓慢等问题。非国有中小企业是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行业准入门槛高、地方税费偏高、申请政府扶持资金难、社会融资渠道窄等诸多实际问题。

1.2公共服务不到位

中小企业在激烈地竞争中一直处于比较弱势地位,在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技术人才和先进技术,以及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文化、对外贸易业务等多方面都面临诸多难题。诸多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类技术研究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帮助。由于政府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多数比较注重管理,为中小企业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有限,使得企业在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时没有想享受到实惠。而随着中小企业对技术支持的需求,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商业性、盈利性的中介服务机构,收取的中介服务咨询费价格普遍偏高,中小企业大多都难以承受这些偏高的咨询服务费用。中小企业也缺乏寻找中介咨询公司的经营意识,致使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的中小企业缺少必要的创新途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产品缺少创新突破逐步被市场淘汰,企业运行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倒闭。

2三大问题凸显中小企业科创能力症结

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以下几大症结。

2.1资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数量飞速提升,但是诸多中小企业很难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单一,无力研发新产品。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大部分中心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都没有预留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即使有研出新产品,也因资金等问题而无法最后形成产品。就我国中小企业现状而言,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不清晰,融资渠道窄,市场变化快,企业的科技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人的5%以上,一般企业应在2%以上,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每年研究与开发费用一般只有1%的低水平投入,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举步维艰,使技术创新活动无法开展。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规模小,自身内部融资能力有限,外部融资融资渠道窄,企业资信等级低,无法得到大额贷款。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寄希望于政府的资金扶持,但是受体制的制约,政府很多资金向国有大型企业的项目倾斜,导致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融资方面遇到瓶颈,既无力出资研究开发新产品,也无法聘请科研人才,更无法保证新产品的生产和推广资金。虽然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对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逐步青睐,各类基金、天使投资人等社会融资渠道的介入为有潜力中小企业带了一部分科技创新资金,但是也很有限。此外,政府近几年出台的多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政府对中小企业从科技创新资金、科技人才引进、项目等多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虽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投融资渠道窄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数庞大,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冷门行业的中小企业依旧无法有更好的改变。

2.2人才问题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国际之间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化,现在的企业已经不止是在和本国的同行业竞争,现在更多的竞争是在国际之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科技人才更是企业所要掌控的核心资源。就我国科技人才的分布情况来看,现行体制下我国优秀的科技人才资源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体制内单位,企业里并没有足够多的优秀科技人才,企业现有人才无法支撑企业的创新体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这些科技产出部门无法与企业的沟通渠道有限,致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无法形成产学研平台,企业无法使用大量的科技人才资源。另外,中小企业受自身诸多现实条件影响,无法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社会地位、充沛的科研经费以及良好的上升空间等条件,其企业发展前景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故而无法吸引和挽留优秀的科技人才。

2.3缺乏中介和协作网络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的社会化活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行为的主体,在与其他部门形成协同关系之前,要有一个寻找、被寻找、选择、被选择的过程。大部分中心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例如疑难技术的无科技人才攻关,技术无特种设备的检测等问题,需要一些技术部门的协作或者中介机构搭建平台为企业和科研部门牵线搭桥。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诸多经济理论和各类企业的实践证明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集智力支持、高端咨询、综合中介服务的重要经济运行主体之一,它们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较少,专业化程度低,服务行为不规范,水平参差不齐,相互独立,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未形成跨行业之间的协作。此外,各类中小企业相互之间合作或协作程度低,未形成一个协作体系,缺乏相关企业、行业之间的交流,技术和信息未能达成共享平台。

3 科技传媒三大平台可跨界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按照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和媒体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科技类媒体应在整合资源、拓展业务的基础上,延伸服务链条,打造全媒体科技传播平台、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和大科普公益服务平台来跨界服务中小企业。新形势下的科技类媒体要在传统的传播平台有所创新,还要依靠自身资源开发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这三大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科技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跨界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此形成新服务、新产品、新平台,实现新的盈利模式。

3.1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问题是阻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前行一个壁垒。科技类媒体可以通过整合自身资源寻找合作对象,建立中小企业综合融资体系,以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缺口。以山西科技传媒出版集团的投融资资本运作平台为例,山西科技传媒出版集团结合当地实际省情,从外省引进投融资公司,创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等手段,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既满足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求,也实现了与投融资公司共同的盈利。

3.2科技服务平台

现代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各类企业实践证明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是拥有综合、互动和集成优势的重要经济运行主体之一,它们在市场运行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科技类媒体在寻找创新人才和产学研合作沟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技类媒体对于科技人才和科技新成果的信息来源很广阔,是科技类媒体常年积累来的渠道,如常年为媒体提供信息的科技职能部门,采访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发明人等。科技类媒体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渠道优势开辟出新的科技人才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寻找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以及需要转化的科技成果。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行为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科技媒体搭建的科技服务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取得联系,达成合作意向,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到科技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科技媒体在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起到中介服务作用,努力促进多家中小企业形成某行业的产业链,加强产业链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以此促成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借助科技媒体搭建的科技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可以让产品得到更好地创新提升空间和更多来自市场的用户体验信息。此外,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科技媒体的宣传还可以让企业走出去,让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进军海外市场,获得更大市场空间,还可以展示中小企业的形象,并吸引拥有相关新技术的外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引进与合作。

3.3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科技类媒体的改革,已经将大型科技类传媒集团变成了报网一体、多媒体数字报、手机报、App客户端、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网络电视、视频网站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媒体的科技信息是中小企业获取创新资源信息的重要途径,相较于大企业,由于科技创新资金短缺、科技人才不足和流失以及难以得到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关咨询服务,以致于在获取科、搜集、处理和利用科技信息的能力较低。由于以上的原因,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很难把握与企业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科技媒体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所独有的优势是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最新、最快的科技创新信息,让中小企业在第一时间选择自身所需要的有效信息。中小企业在此平台上能够获得所处行业最直观的专业意见,包括所处行业最前沿科技创新信息、最全面的行业市场资讯以及得到各类专家的专业咨询服务。科技媒体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商品贸易会、科技博览会、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会等各类专业会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J].参政议政,2009(3).

[2]荷花,胡玉婷.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3]张芳芳,张裕明.谈谈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文2

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风向标

新兴产业是随着新的科学发现和生产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一些部门和行业,最初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产业化,最后成为一种产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前沿科技突破和长远发展需求为基础,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和全局引领作用,技术知识密集、成长潜力巨大、物质资源消耗更少、综合经济效益更好的产业。

新兴产业反映世界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昭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方向。它之所以能够成为“风向标”或“领头羊”,不仅在于它本身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它能够在发展中逐步形成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优势。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处于时代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

科学发展辉煌路,新兴产业迈大步。十年前,江苏新兴产业寥若晨星,十年后的今天,江苏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蓬勃发展,已经初具体系雏形。2011年,江苏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2.61万亿元,同比增长26.4%,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4.4%,部分产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有的产业技术水平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可以相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成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和新的增长极。

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育成长的内生力

新兴产业潜力大、附加值高、爆发力强、前景广阔,但是,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发育和培育过程。新兴产业唯其“新”,因此一开始没有显性的市场需求,没有成熟的上游产业链,没有定型的设备、技术、产品和服务,没有国内外现成的技术参照系,因而完全要靠一系列的创新,才能内生驱动其发育和成长。

当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扬弃。一个时期之中,我们追求增长的主要做法是:资本靠招商、技术靠引进、产业靠转移、生产靠加工,消耗自己的资源、能源、土地还加上劳动力,污染自己的环境并破坏生态平衡,然后把价廉物美的产品大量出口……。在此过程中,我国当然也较好地解决了就业、增加了税收,特别是扩大了外贸、换取了外汇、盘大了GDP,同时也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因此,要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坚决地从以往过于依赖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以新兴产业为主要标志的创新型经济,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既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又加速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今后发展经济不再需要消耗资源、投入资本,而是通过创新来带动要素和资本的投入并大幅度提高效率效益,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疾步奋进的阳关道

江苏对“创新驱动”认识得比较早,行动也比较快。最近几年,江苏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切实制定和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构筑江苏发展的长远优势。2011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达到1070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提高到2.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2%,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万件,达到11043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5.3%,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按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来测算,到2015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要达到10%和18%;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分别达到18%和25%。

然而,江苏新兴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内外部的制约因素,如:有些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高端产业、低端环节”比较明显,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真正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不多;产学研合作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有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仍要依赖进口,部分国产化设备的质量、性能及技术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尚有差距,不少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令人纠结:2011年,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中,苏南5市占66.4%,苏中3市占21.9%,苏北5市只占11.7%。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江苏驱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须高度重视以下两条:

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文3

一、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紧紧抓住在危机中崛起的关键。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借助科技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度过危机,实现新的崛起。江阴经济开发区正在把科技创新与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

近年来,开发区以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为龙头工程,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导战略,着力打造四大创新体系。一是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导,加大研发投入,先后建立起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区域总部研发机构。二是产学研合作体系。通过设立院士工作室等形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通过建立境外“创新驿站”等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更多的创新资源。三是产业化“一条龙”体系。按照“入驻、入孵、入股”的递进式服务思路,完善扶持创业的投融资机制,组织实施“种子资金计划”,对在未来有引领作用的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四是人才集聚体系。大力引进国际前沿领域的博士团队、海归团队,形成以人才引进项目、以项目集聚人才的新机制。

经过努力,江阴经济开发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建立起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为重点的生物医药科技孵化平台,累计引进49个“530”计划(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项目,在全国县级市率先启动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成功引进了中科招商、美国湾区风投、新加坡lCH、硅谷天堂等风投基金,建立起以各类风投基金为重点的投融资运作平台。二是创新成果实现新突破。全区90%以上的大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2008年全区累计申报专利252件,比前年净增100件。新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22个。兴澄特钢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今年一季度开发新产品76个,成为全国运行最佳特钢企业之一。三是产学研合作实现新突破。2008年,开发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落实1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与美国康明中心孵化园、伍斯特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建立起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去年10月,开发区和中关村海淀园、上海杨浦区等一起被评为首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试点单位。四是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先后引进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近62个创业团队,2008年新引进博士、硕士超过100名。

科技创新使开发区不仅拥有全球同行业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超硬复合新材料生产企业贝卡尔特,组建“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企业长电科技,还有江阴第一家技术出口企业迈康升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澄集团以科技立厂,在纺织服装行业大幅下滑的趋势下,去年出口增加40%,利润增幅达60%以上。2008年,开发区工商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4%;财政收入34.5亿元,增长50.3%。在开发区的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增加值已经占到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8%,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开发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8.07亿元,同比增长14.36%,一般预算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8.7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2.2亿元,同比增长177%。

二、以集聚集约为发展重点,增创竞争新优势,提高在危机中崛起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江阴经济开发区把加快推进开发区集聚集约发展作为应对危机以谋求崛起的战略。

强化产业集聚功能。江阴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档纺织等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其中,金属新材料产业为开发区第一大产业,建立了以兴澄特钢为龙头,由贝卡尔特钢帘线、华新钢缆、法尔胜特钢制品、川电钢板等企业组成的金属新材料生产基地。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江阴经济开发区将着力打造扬子江国际科技产业园、扬子江电子信息产业园、扬子江新材料产业园三大先进制造业平台。同时,依托长电科技、瀚宇博德,做大IT、IC产业:依托兴澄特钢、贝卡尔特、法尔胜,做强精密机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依托扬子江国际生物孵化园、高新技术创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瞄准科技创新,注重培育未来行业冠军。目前,江阴经济开发区正在加快建设具有江阴特色、彰显地域特色的扬子江盈智城、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扬子江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扬子江科技孵化产业园、创业园等“一城五园”扬子江系列“三创”载体。其中,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于2008年6月建成,至今年3月底,开发区引进的49个“630”项目中50%以上为生物医药类,我们的目标是全力打造华东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百亿生物谷”。2007年入驻创业园的远景能源,在丹麦风电之都Aarhus设立研发中心,今年预计销售将超过15亿元人民币。

提升内涵,力求集约发展。一是在空间上加快实施“腾笼换凤”计划,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低效益的产业和落后产能,给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发展腾出资源。二是在供地上遵循“三最”原则:供地给最符合需要的项目,用地面积最符合项目的实际需要,用地产出实现最大的效益。更加注重“单位亩产”和财税贡献率,新引进项目投资强度应达到每亩50万美元以上,引导企业进一步增资扩产、“零地招商”。三是在环保上努力实现建设省级生态示范园区目标,以l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行中水回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生态治理步伐,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任务。四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大胆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加快建设“新九通一平”体系,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推动开发建设从自在走向自为,练好在危机中崛起的基本功。

从危机中崛起,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强大思想武器,增强总书记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开发区科学发展的能力,首先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提高这四种能力。

树立国际眼光,善于战略思维。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地方的经济体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只有具有国际眼光,才能及时把握和化解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江阴经济开发区从这一点出发,把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把科技创新、提升

产业结构和集聚集约开发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科学应对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辩证思维。金融危机一方面是危,另一方面是机,辩证思维使我们看到危中藏机。江阴经济开发区正是运用辩证思维,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产生了强烈的机遇感,去年以来重点抢抓了五大发展机遇-一是枪抓政策调整的机遇。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功组织了10大项目同时开工,总投资达18.4亿元:加快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兴澄特钢技改项目、总投资3.3亿元的中粮物流、总投资2.3亿美元的贝卡尔特超硬复合新材料项目和总投资2亿元的德和生物的竣工投产;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和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二是抢抓产业升级的机遇。开发区充分利用危机形成的厂房和土地的闲置,实施“腾笼换凤”计划,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成功投运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扬子江信息软件园,促进了产业集聚。灵活、有序、高效推进存量资产的“二次开发”,也推动了开发区的集约发展。三是抢抓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欧美等国家的资本、产业和技术欲在危机中寻求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的机遇,组织了赴日韩、欧美招商活动,加快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仅在今年3月份,开发区就签定21个项目,总投资达30.7亿元。四是枪抓重组整合的机遇。危机使市场优胜劣汰加剧,为优势企业提供了兼并重组、发展壮大的机遇。为此,开发区鼓励有实力的骨干企业“走出去”兼并重组,推动实施长电科技并购新加坡封装实验室等跨国经营战略,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五是抢抓人才富余的机遇。充分利用美国硅谷“创新驿站”等海外基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去年6月投运的扬子江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园引进了32个海归创业团队。建立科技人才领军城,推动开发区从人力资源大区向人力资源强区转变。开发区始终注重使自己形成这样的能力:世界经济处于发展期时,善于趁势而上,世界经济处于危机和萧条期时,善于寻机而上,总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寻找机遇使自己得到发展。

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文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将推动国内市场需求,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可错失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内需市场空间巨大,如何在解决劳动力高成本压力的同时得到市场利好?产品开发如何做才更贴近市场需求?企业如何发现新机遇、探索新路径抢占市场?2013年末举行的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 “成员日”活动,汇集多位行业专家、多家国内实力面料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分享了未来产品开发的新思路、新设想、新方向、新趋势。

贴近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行业专家预计,2014年国家外需不振的情况将有所好转,同时内需将进一步扩大,备受争议的棉花问题也将得到政府关注,棉花收储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参加成员日活动的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产品开发要对准市场需求,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跟紧形势,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代表们对下一步产品的开发方向十分期待。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松才告诉记者,岱银集团是集纺纱、牛仔布、服装、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纺织企业,2013年棉花市场的国内外差价和大量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纱进口纱的增加,对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纺织企业影响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是避开常规品种,以客户定制特殊结构纱线和新型纤维纱线为主导,以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的方式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赢得了国内众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客户。虽然生产管理难度加大了,但通过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用可靠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保证了订单的衔接和生产线的满负荷。因为是订单式生产,成品无库存,既加快了资金周转,又节省了仓储成本。同时公司加大技改力度,刚启动的全自动纺纱生产线使人工成本大幅下降,因此企业效益与去年相比还有所增长。”谢松才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鲁丰织染有限公司也抓住了市场机遇,开发全新型技术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回报。公司副总经理张战旗介绍说:“2013年我们公司整体情况好于去年,公司将研发的重点放在了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全棉液氨免烫面料的品质提升上,开发出的超级免烫面料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公司免烫产品的比例达到70%以上,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让产品有自己的DNA

“国内面料公司竞争激烈,面料公司产品开发整合有大众的趋势,但是缺少主体性的研发,产品缺少自己的DNA。”马克华菲(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瞿创在成员日活动中分析道。

很多企业在面料设计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张战旗在谈到面料设计时说:“我们公司根据客户终端市场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开发思路。注重内在品质的同时,实现流行与个性的完美结合。比如我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状组织饰条面料’,广州乔治白、大连创世等公司使用这种新型面料进行了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据张战旗介绍,鲁丰织染成立了专门的设计部门来负责面料花型创新设计。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花型创新方面的投入。先后与著名的意大利面料设计师Paolo Cante 、法国流行趋势机构Style-vision合作,共同进行面料花型方面的创新设计。现在除每年两季推出流行面料花色外,还与许多大客户建立了设计桥梁,定期为其提供设计服务。鲁丰公司的设计团队在平时非常注重流行趋势、流行色等方面的咨询与研究,不断走出去开拓眼界,参加各种展会。

“我们曾参加过米兰的意大利第一纺织品展Milano Unica、法国巴黎国际面料展TEXWORLD、法国巴黎第一视觉面料展PV等,定期去香港拜访各国际著名品牌服装面料设计师,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及设计动态。同时不断将专家请进来给我们设计部门授课,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比如每年欧美专家主讲的流行趋势培训、色彩搭配培训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的面料设计师培训等。”张战旗说。岱银作为一家面料生产企业,谢松才也介绍说:“传统的牛仔多数是纯棉的,面对国内外棉纱价格差,在产品开发的创意思路方面,我们认为符合大多数人消费心理的产品,才会有市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今天,作为大众消费品的牛仔,只有向优质低价方向努力,才能最终取得市场认可。”

据介绍,岱银纺织积极寻求棉纱的替代原料,开发了很多原液着色化纤与棉混纺面料,在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时,也避开了传统牛仔的同质化竞争。另外,通过对功能性面料的开发来增加产品卖点、提升附加值这一经营战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长丝与棉复合纱开发的吸湿排汗夏季专用面料,一经问世,就得到很多用户认可。

产品内涵需要人才支撑

目前,市场产品研发依然十分注重内涵的挖掘,尤其在市场个性化追求卓越发展的时代,能否挖掘深层次产品内在品质,赋予产品丰富的内涵魅力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筹码。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将丝绸文化巧妙地运用到高档丝绸礼品定制当中,开发了丝绸家居用品、丝绸字画、丝巾等门类的丝绸工艺礼品,其中丝绸书画精美的做工和栩栩如生的外观倍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收藏和馈赠的上佳礼品。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寇勇琦表示,达利依靠自身的产业链和所处地域的产业集群优势,通过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整合,以产品创新为中心,积极构建高效创新与服务平台,以一条龙开发、一站式服务和快速市场反应机制,为顾客创造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不断巩固企业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达利公司注重人才技术队伍的建设,注重与各权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它企业技术中心的合作,以信息化管理和人才战略发展为载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寇勇琦表示:“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今市场上,企业对面料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挖掘产品内涵还需要人才支撑。”

谢松才十分赞同达利丝绸的观点,他表示,一个优秀的面料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颜色搭配、组织设计、流行趋势,还要对企业的设备能力、质量保障、新型纤维特性、新型纱线特点等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保证质量的新产品。对面料设计人员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一个长期计划和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高水平设计师。

“我们对面料设计人员在收集信息、参加培训、试验条件等各方面都提供充足资源,在管理上积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环境。对取得协会中高级面料设计师资格的,所有费用全部报销。对设计的产品取得较好效益的人员,公司每年都有新产品开发奖励。宽松的政策、优良的工作条件,能发挥个人能力的环境,是打造一个优秀设计团队的基本条件,如果企业不能提供这些,不要说打造团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留都留不住。”谢松才说。

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最大砝码

做产品开发要重视市场研究,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与把握是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推行,国内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因此,面向中低端收入人群的个性化产品开发值得企业挖掘,这对企业产品开发来说十分关键。城镇化的发展对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市场选择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谢松才说:“2014年对纺织企业来说注定还是一个困难之年,国家政策的调整有一个过程,大的经济形势也不会立马改变,企业靠量的扩张来发展,已是不明智的选择,只有在创新上做文章,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大砝码。我们明年的创新重点还是围绕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新技术应用几个方向来开展。通过产品创新来获取订单,通过管理创新提效率,通过新技术应用提质量、降用工、降成本,这些工作虽然一直在做,但投入精力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效果,我们明年会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让企业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保持平稳增长。”

张战旗也同时表示:“明年我公司将建立以天然纤维面料为主线,以多组份功能纤维面料为引领,以洗可穿超级免烫技术为核心,以功能性和健康型开发为目标的产品体系,进一步满足了个性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互动平台带来新思考

“基地企业活动日是基地企业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我们搭建了合作共赢的平台。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需要掌握新的信息,新的理念,我们每次参加活动都有新收获。明年的基地活动日我们期望能认识更多新的朋友,接触更多与纺织有关的跨领域的信息,包括服装方面、新原料方面、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现在的创新需要跨界,相关领域的创新会给我们纺织行业的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谢松才如是说。

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文5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物联网

当前,世界已迈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不断显现, 智慧地球 (Smarter Planet)发展方兴未艾,世界各国及各城市都在围绕智慧地球发展谋求新的突破。这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围绕智慧地球发展,美国已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欧盟宣布包括14 点行动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提出 i - Japan 战略2015 ,韩国通信委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新加坡正在推进智慧国计划,智慧地球最有可能从城市建设开始及实现。智慧城市 (Smarter City)建设将为城市转型发展及新一轮社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即智慧地球赢在城市。自从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讲话中将物联网列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随即掀起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热潮。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无锡、宁波、佛山等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方向。这一切预示智慧城市时代正在来临。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主动权。

一、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从功能角度看,智慧城市体系可以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对应以下三方面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二、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1.“重项目,轻规划”。城市之间盲目攀比而一哄而起

当前,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门性规划尚未出台,现有规划主要对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智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做出了原则性和纲领性指导。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已与320多个城市合作建设智慧城市,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哄而起”的过热现象,很多城市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就竞相上马立项施工,城市政府在建设中决策随意,智慧城市发展缺乏长远的制度保障,可能陷入“人走政息”的怪圈。

2.沿袭传统建设思路,“千城一面”格局显现

我国以往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由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建筑工程设计替代艺术设计,造成当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空前的创造,全球都缺乏可供参照的成熟模式。因此,作为主导者的政府容易沿袭以往的城市建设经验和思路,进而演变成路径依赖性,制约了城市的创新发展,导致各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同小异、功能重复,城市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补关系。再者,城市同质化还将导致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沉沦,限制城市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

1.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

智慧城市之所以具备智慧特征,首先是智慧城市借助以 RFID 为主的传感器,它能够更全面地感知整个城市的动态信息,从而为城市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以往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搭建信息传输通道和建设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但这种数字城市大多只是部门内部的数字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融合较为松散,造成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低;而智慧城市则不同,从智慧城市的三层结构可以看出,通过在城市基础设施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负责收集来自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各方面的信息,信息统一由先进的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分析与结果传输分发,使得城市能够更全面感知和深入智能化。

2.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和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智慧城市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技术和标准的创新,有效的技术创新系统对发展智慧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共识,因此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集中区域及城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在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研发与教育的资源,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和专门的物联网工程学院,以 RFID 芯片、智能卡、读写器、RFID、集成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北斗卫星定位应用为重点,通过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之间产学研模式,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企业等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大量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当今传统的城市发展及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为城市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路径,很多国家与城市不约而同地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发展不同于以往城市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更先进、更全面、更综合、更高效、更便捷、更互通和更安全的现代技术之上,预示着城市文明新阶段的到来,同时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EB/OL),2009. 02,http:/ / ibm. com /cn/services/bcs. iibv.

[2]杨清霞. 怎样迈向智慧城市[J]. 决策,2009.12

[3]李虹. 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张福生. 物联网:开启全新生活的智能时代[M].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范文6

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历史上都是几起几落,目前无一不是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改革,在娱乐消费多元化的新时代,电影企业纷纷与传媒企业合并,既增强自己的市场份额和传播能力,又使美国文化产业能够继续领跑全球。20世纪福克斯在1985年被美国最大的多媒体传播娱乐公司NewsCorporation收购;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AmericanOn-line)于2001年合并成为美国第二大多媒体娱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原为单一卡通制作公司的迪士尼1995年以185亿美元吞并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现已变身成为集动画制作、影视制作、游乐场等一体的美国第三大综合性多媒体娱乐公司。以科技为引擎的信息革命是美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巨大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世界信息技术高地的硅谷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新媒体企业,如雅虎、谷歌、Youtube(视频网站)、Facebook(社交网站)等,加州成为美国新媒体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州。硅谷IT技术也为美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美国暴雪娱乐公司开发的《魔兽世界》全球付费用户数达1020万,玩家群体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曾创下百万人同时在线纪录,大量服务器设备搭建起性能惊人的基础设施,确保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玩家都能获得流畅的游戏体验。高新技术引领下的美国文化产业在创造惊人利润的同时,也使美国价值观长驱直入,渗入世界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传统媒体迎合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不同的是,硅谷新媒体企业是通过创造需求来创造价值。例如,以生产硬件而著称的苹果公司,实际上是创造出了一个将音乐、图书、视频、游戏、应用软件等几乎全部数字内容整合于一身的数字媒体新业态,毫不夸张地说苹果是以新的产业业态的创新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再者:谷歌公司宁可冒法律风险,也要去做地图、做图书、做语音服务,他们不断根据客户需求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服务新产品,其口号是“工程师改变世界”。现在的谷歌已完全颠覆了几年前搜索引擎公司的概念,其广告盈利模式开创了互联网媒体新纪元。在硅谷,这些企业被称为“需求追寻者”,非常注重积极与客户接洽以了解他们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和渴望,然后率先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如今的美国新媒体文化企业,既引领市场需求和潮流,又通过影响人们的观念来进一步培育消费市场,这,已成为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法则!美国新兴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使美国式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很快得到普遍的传播。美国政策咨询专家SimonAnholt曾说,在塑造国家品牌方面,“电影、音乐、艺术和文学相当重要。它们使国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色彩更鲜艳,细节更丰富,内容更充实,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指出,如此打造出的美国品牌,“让全球无数人年复一年地接近、探索、了解和信赖美国”。可见,美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也是在利用文化在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理念。

关于数字时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的思考

从美国加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还是文化传播的需要,我们都要积极地研究和智慧地应对时代对文化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创新性和前瞻性不够,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有限等问题。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数字为王的时代,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传播如何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创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一)要把握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新方式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普及和覆盖来势迅猛,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传统媒体已日趋网络化。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席卷而来,许多民众因上网浏览新闻而减少了报纸订阅。世界报业协会(WAN-IFRA)发表的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报纸总发行量减少900万份,降幅为2%,而发行量减少最多的是北美地区,剧减11%。比尔•盖茨2003年就曾预言:在其有生之年将会看到纸质图书的消失!而这并不完全是天方夜谈,短短几十年间,我们看到了磁带对唱片的淘汰;CD对磁带的颠覆;MP3的问世挤占了CD的市场,如今,ipad等平板电脑将使音乐及出版业市场重新洗牌,我们还看到:电子书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阅读器价格的下降使图书市场萎缩,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电子阅读的行列。新媒体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与设计、软件、游戏、广告、动漫与电子信息相关的新兴行业有着越来越多地联系,而这些行业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数字经济的时代引领文化创新及传播的重要平台。当下,很多舞台艺术表演中都通过运用虚拟影像、3D等高科技技术,创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交融的氛围,这充分说明,文化艺术,要在创意为先的前提下,借助数字技术将其完美地表现出来方能取得更良好的传播效果。当前,在保护传承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同时,应重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来包装和宣传江苏的文化艺术精品,面向全球打造全新的“江苏印象”,提升江苏的国际影响力,获得宣传效益最大化。

(二)要把握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主动权

新媒体是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整合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版块的协调发展、同步发展的极好抓手,更是江苏新一轮转型创新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例如,平板电脑从诞生起就被认为是最好的展示报纸与杂志图片的载体。美国电视台网,如CBS、NBC等,均开始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Flash格式转换为HTML5格式,以适应像苹果、谷歌这样的新媒体视频运营商,去争取锁定越来越多的移动媒体客户群。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ofAmericanPublishers)统计,美国电子书产业在过去三年里呈现井喷式增长,销售额在整个图书产业中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0.05%上升至2010年的9.03%,预计至2012年底,这一比例将提升至20%-25%。数字文化、多媒体、新媒体等概念不仅是技术的革命,也是生活方式的革命,文化传播方式由传统的“一对一”变为“多对多”;从过去“被动接受”到随时随地“自由”等有了质的飞跃。鉴此,关注新媒体快速、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及互动形式;促进文化交流的大众化与社会化;推进基于爱好及兴趣的互利与分享等,是当前把握文化传播主动权的战略要求。只有富于先见之明、敢于创新的文化企业家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在国际舞台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把握数字时代文化发展新潮流

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迅速、多元、融合、互动几个方面。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促进了传统文化生产的革新也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当下火热的新媒体形态如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视频、博客、播客及微博、社交网站等,均是新媒体技术所催生的新型的传播形态,具有平民化、开放性、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对扩大文化影响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010年,美国Inc.杂志评价美国发展最快的60家媒体公司中,有89%是以宽带互联网、电信网和有线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兴媒体,其中以信息传播为主的高达76%。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绝不是数字技术对文化的生硬介入,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技术与内容的持有者均是积极主动地为对方提供了有效的展示平台,这种结合给传统文化产业带来生死挑战,也给新兴产业创造无限光明的前景。面对这样的潮流,我们再也不能静观,必须迅速出击。

努力提升江苏文化产业的创新力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