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发展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测绘技术;科技;影响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整个测绘领域带来了很大推动作用,也带来了整个测绘科技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到来。尤其是“3s”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了空间地学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它的服务范围很广泛,包括民用、军用、地下和空间等行业,以及服务类的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测绘技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不仅包括规划(选址)测量、控制定位放线测量,也包括工程施工测量及设备安装、变形监测等方面。

一、现代测绘科技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表明在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很好的促进了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振兴与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的普及,“3S”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研究深入,使得现代测绘科技体系中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两大部分。经典的测量中应用数据采集的特点是对离散式和分离式的野外测量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测算。如控制测量的以下方面主要以三角测量为主:踏勘、选点、造标、测角、量边、平差,高程,其中的水准测量起到的是算高程的作用。

地形测图主要以大乎板仪测图为主,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或航空摄影相片调绘,内业成图,其工作强度大,有外业、内业2个工作环节。外业观测数据需专门的后处理,从观测到获得空间三维坐标有一定的时间滞后。观测目标是建立在“不动”或固定的基础上的。测绘成果、成图建立在纸质或薄膜胶片上,精度不高,更新缓慢。现代测量是集成测绘技术,表现为外业、内业、成图一体化,集成化的数据处理在测绘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现代电子测绘仪器,如全站仪、GPS接收机、电子水准仪等,能够直接测量空间三维坐标的集成化仪器,数据存储电子化、信息化、可视化、实时化,数据信息建立在自动瞄准、自动读数、自动记录、自动存储、管理、分析、交换数据,用绘图仪自动绘图的基础上。可以这样说:“没有现代科技的进步,就没有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因此,现代测绘科技实质上是现代高新科技与地学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完美结合与渗透,进而将空间问题从整体上予以解决。

二、现代科技创新对测绘仪器的影响与促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先进的测量仪器陆续问世,并且很快在测绘领域广为应用。目前最为普及的测量仪器——全站仪。就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结合光电技术和精密光学、机械技术的产物,它是一种集自动测距、测角、计算和数据自动记录及传输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是一种当今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工程测量、工业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测量结果自动记录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上,使用专用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实现了测图工作向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以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为代表的国内测绘仪器厂家,坚持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开发,在近10年时间里,历尽艰难,掌握了先进测绘仪器的开发制造核心技术,开发生产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终于实现了大批测绘仪器的国产化。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同时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出口量逐年攀升,中国成为世界测绘仪器制造王国的梦想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而国外的徕卡公司、蔡司公司和索佳公司等率先推出了TCRA全自动全站仪和TCA全自动跟踪全站仪,以及powersat-R系列无目标全站仪和Ehas系列马达驱动自动跟踪全站仪等,能对一系列目标实现自动测量,即所谓的“测地机器人”。这类仪器已在精密工程测量和大型工程变形监测以及工业自动测量中得以应用。

数字电子水准仪在1990年推出,它的问世革新了传统意义的水准测量。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标尺上(条形码)得到的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电子图像并加以处理,避免了测量员目估分划值带来的误差,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生产效率,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使用方便、劳动强度低和实现内外业一体化的优点,使工程几何水准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迈进。还有专门用于施工与安装测量的高精度激光扫描仪、激光准直仪、激光铅直仪,亦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施工、深竖井及高塔架的铅直定位测量与变形监测测量。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问世和发展,导致了传统的控制测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对大地测量,而且对工程测量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测绘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现代科技创新对测绘技术的影响与促进

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测绘技术在内容、方式、手段上越来越丰富,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成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ns)。

遥感的优点在于不接触物体就能解译物体的性质和数量,可以从客观上解决矿产资源、国土资源、森林资源、农业估产、地图制图等一系列问题的勘测和监测;GPS则是美国国防部实施的投资仅次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重大空间工程项目,可以实时、精确、自动、全天候地进行空间定位,克服了多年来种种常规定位方法的不足和缺陷,而GPS,GIS,RS的有机结合使得地学问题的定量、定性、定位得以解决,也就是迅猛发展的“3s”技术。

新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测绘仪器向自动化、小型化、数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测绘仪器的变迁是浓缩的测绘史:既是历史的延伸,又是现实的折射。现代测绘仪器总是同现代高新科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光电测距仪、80年代的全站仪到90年代的GPS接收机,无疑是现代新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习、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测绘仪器研制经验,已能成功地批量生产各种现代测绘仪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传统模拟测图的局限性是众所周知的,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优点已为测绘界所公认。如何从模拟解析制图转向数字化测图,靠的是信息技术。正是现代信息技术使空间测量数据从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变换、输出成为可能,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存储处理大量的空间测绘数据。

参考文献:

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2

一、科技宏观管理的顶层机构权威性:科技涉及到各行各业,显然不是一个部门机构能统一管理的。部委管理机构职能设置重叠,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管理,各部门的政策目标不一致,政策难以相容协调,甚至部门规章与法律条款相左。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和运行体制:中科院、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卫计委等部委都有自己部门的科研体系,大量的科学事业费用于养人养机构,没有真正用于科研投入。

三、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以国家为主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科研与经济脱节,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匮乏,知识生产者和潜在使用者之间“人为”隔离,彼此之间仅有有限的沟通和协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68-01

19世纪,德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德国成为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的科学中心。1840年以后,德国重大科学发现超过了世界同期重大科学发现总数的25%;1850开始进行了产业革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发明并开始应用内燃机等大量的新技术;1895年各种工业在产品上、产量上均压倒了英国,工业跃居欧洲第一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德国的科学技术在19世纪发展得如此飞速呢?关键,在于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德国政府、社会各界人士都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他们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振兴国家的主要手段。在复兴时期, 德国的社会名流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振兴德意志民族就要振兴高等教育。当拿破仑占领德国大片领土,德国人在法国的下痛苦挣扎时,德国知识界首先燃起复兴之火,并且把希望寄托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上。同样,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三世也在诏书中写道:“联谨誓以最大热诚,特别注意我国公共教育。国家所有从物质力量失去的,我们必须从精神力量补回来。”1808年德国设立公共教育部开始创立具有集权性质的国家教育领导体制,把高等教育改革作为复兴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新型大学的创建

德国的大学从经院型到现代型的变革,经过了数百年的时间,到了1810年,时任德国教育厅厅长的威廉o冯o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创建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可以说是第一所现代的新型大学。

新型大学的第一个“新”就表现在:洪堡提出的必须遵循“教学与科研统一”(Unity of Teacher and Research)的重要原则,使教学与科研双轨并重。19世纪以前,大学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不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研究机构,大学内部组织基本上没有明显分裂为教学和研究这两大系统,因此,19世纪以前的大学也被人称之为“教学型大学”(teaching university)。而洪堡指出“大学的任务仅仅是教学和传播科学,科学院则是发展科学,这对大学显然是不公平的。”于是明确提出大学应当肩负两种职责,即传播科学(教学)和发展科学(科研)。通过师生共同研究来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人,他指出,“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大学学生的任务也不是'学';大学学生必须要独立地自己去从事'研究',至于大学教授的工作,则在于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再进一步去指导并帮助学生去作'研究'工作”。在柏林大学,教师不仅是传递知识者,更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学者,学生不是为了接受知识,而是为了学习如何自由地、创造性地探索知识前沿。

新型大学的第二个“新”则表现在建立了大学实验室,它是科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主要形式。德国是世界第一个创立“导师制”的国家,由大学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立为数不多的正教授席位,开设数理化等大学科的科学教育。在实验室里,教授经常同讲师和学生在一起,进行科学交流和研讨活动,探讨全新的科学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专业研究所的雏形。在吉森大学的德国第一个最好的化学实验室――李比希化学实验室,实行的就是新的科研教育体制。李比希精心开设化学课和实验,使学生受到系统、正规的科学训练和良好教育,从而达到进行独立研究的水平。李比希的学生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化学家,形成了科学史上的李比希学派。从1824年到1851年,李比希培养的学生遍及整个德国,他们又以李比希为榜样在德国各个大学建立了新型的实验室,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2 工科大学的出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传统的大学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培训各种专门人才的学校开始发展起来。德国大多数的工科大学都是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如当今世界排名43位的柏林工业大学建立于1799年,卡尔斯鲁尼大学建立于1825年。卡尔斯鲁尼大学是一所工科大学,创办人特弗里德o土拉曾在被称为“欧洲工业大学最早的模范”的巴黎多科工艺学院深造过, 回国后利用他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成功地控制了上莱茵河的流量,成为著名的工程师。卡尔斯鲁尼大学就是他仿照巴黎多科工艺学院创办的。他主张工科大学要和传统大学分别设立,他认为这样才能办得更有特色,使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分别符合各自的需要。他主张把工科教育建立在自然学科,特别是数学和物理的基础上。这类学校在工业迅速发展的19世纪后期建立得特别多,其中有1831年建立的汉诺威工科大学、1868年建立的慕尼黑工科大学、1870年建立的亚琛高等工业学校、1895年建立的达姆斯塔特高等工业学校等。

3 高等教育的三大自由的形成

受洪堡思想的影响,德国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它特有的风格。这种风格表现在大学有较大的自治权,也就是高等教育三大自由:学习自由、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就是既保证教师在科学研究与探索真理上的自由,又保证学生学习的自由。洪堡认为,科学研究“不能由政府下令规定,只能任其自由发展。科学研究的目标和对象以及方法和途径,必须留给科研工作者去自主地解决。”

19世纪的德国大学,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自由,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他们选学课程也不受限制,实行了一种“自由选修”的原则,即只规定最低限度的必修科目,学生可以自由选学其他各种课程,学生可以选择教师,也可以随意转到别的大学去学习。马克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年级在波恩大学,二年级在柏林大学,三年级在耶拿大学,最后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高等教育三大自由使德国的大学成为科学的摇篮。这种模式不仅通过大学把各地的学术机构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统一体,而且把科学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传授给社会中受教育的阶层,使科学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在整个19世纪,乃至今后都回荡在社会生产各个领域。

19世纪以前的德国与英国、法国等国家相比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科学技术总体上比较落后,但在 19世纪初经过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改革运动,到19世纪中期,德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已领先于其他国家,拥有多所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柏林大学更是独领近百年,几乎无校可与之匹敌。1851年至1855年,德国境内在校大学生为12400人,1913年增加到77484人,平均每万居民的在校大学生11.6人。德国大学的发达,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1801年到1900年的100年间,英国和法国取得的重要科学成果分别为198项和219项,而德国却有356项。在19世纪末一位法国学者谈到:“在科学的各个领域,德国毫不例外居领先地位。德国一国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已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的总和。这是不争的事实。德国在科学上的优势可以和英国在贸易和海上的优势相媲美。”一位德国教授在1900年说到:“在宗教或是艺术等其他领域,其他民族或许胜过我们,但德国精神在本世纪的科学领域凯歌高奏,胜过其他国家。科学是我们的荣耀。”

参考文献

[1]潘迎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

[2]林进成.德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些特点[J].世界历史,1982.

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网球;科学技术;网球设备

科技在网球赛事上的应用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大型网球赛事上已经离不开科技的介入,如网球拍、鹰眼、传媒、网球场地,网球鞋、甚至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喝的饮料都是科技的展现,可以说这些高科技因素已经成为网球比赛的必须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型网球比赛。更重要的是网球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网球运动激烈程度,提高了观赏性,能让更多的人同步观看精彩的比赛,科技进步在促进网球的发展和普及方面影响深远。

1 网球装备的科技发展对网球运动的促进作用

1.1 网球的材质的科技发展

网球运动起源于12世纪时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通过手掌击球的游戏。最早的球是用布或者皮革包谷的果核或者是用线捆布料而成的布球,这种球很容易使运动员受伤。然而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比赛用球也是随着网球运动发展而发展和革新的,追溯历史发现最先发生改变的也是比赛用球,最开始的网球是布裹球。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球的外表逐渐由布改为毛皮和绒布。然而由于古代科技水平的有限,网球在几百年的变化都没有太大。在18―19世纪由科技引发的工业革命,为网球的材料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使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橡胶制作的网球。从根本上改变了网球的弹跳,旋转和速度等技术性能。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增长,如今,纳米材料也被应用到了网球的制作中,橡胶中可能漏气的细孔被纳米材料牢牢堵住,网球保持弹性的时间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倍。网球内球胆加压使用电脑控制,则使得网球弹性准备均衡。随着球的改变使得网球场地,比赛规则,技术打法等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同时球的颜色也是随着需求发展而来的,网球最开始的颜色是白色。然而在1968年公开赛中,球场上出现了彩球,这种彩球比传统上的白球更容易辨认,但导致网球变成彩色的并不是参赛的选手,而是那些不用去球场看比赛而是选择在家里看转播的人,随着更多的网球赛事的转播,为了在电视屏幕上容易让人看清球,经研究数种颜色后,“醒目黄”被选定,1972,ITF批准这种球在职业赛中使用。直到今天网球颜色的使用也一直都是“醒目黄”。

1.2 网球拍材质的科技发展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网球运动员的武器就是网球拍,因此运动员对网球拍的要求特别严格。所谓有需求就有供给,为了满足网球运动员对器材的需要,设计师才会去寻求新的材料。网球拍由笨头笨脑的木质拍,发展到制作精细的圆头拍,因此网球球拍的发展经历了从木质球拍――铝合金――碳纤维――玻璃纤维――高级航天航空材料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研究、设计、制造网球拍,网球拍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可以预测随着材料科学、物理科学的进展,网球运动中球拍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 如HEAD 公司发明的球拍“压垫”、“镏金”技术,PRINCE 公司基于力学、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原理研制的03系列网球拍,以及“水滴形”、“方头形”网球拍的发明与应用等等。所有这些科技的目的是差不多的:增大甜点,加固拍身,提高稳定性和舒适性,并能减少运动伤害。另外还有一种智能网球拍,它内置EDS动力芯片,能够有效将网球撞击拍面所产生的力量转化为动能在击球的瞬间,芯片的电子减震系统可以减少超过50%的初始震动,将震能转化为细微电流释放,并将余震以传统球拍两倍的速度减掉。网球球拍科技的发展给网球技术带来了飞跃的发展,网球已朝着力量化、速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网球技术肯定向着更快更准的方向发展。为网球选手提供了更为优秀的武器,也推动了网球运动的普及。

2 网球场地辅助设施科技进步对网球的促进作用

2.1 网球场地的发展

如果说网球拍是是武器,那网球场地就战场,不同的战场就有不同的战术策略,同时网球场地的不同也影响着网球选手在比赛时对技,战术的发挥,场地的不同主要是材质的不同,一般把网球场地的分网球地毯场地、草地、硬地、软性场地,网球场地自网球的长生而应用而生,发展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2 网球服装的发展

网球运动服也是伴随着网球运动应用而生,从1877到现在的网球发展历程,最开始对服装的要求还不是很高,但是在19世纪晚期,已经有专门为了比赛而穿着的服装了,从男子比赛开始穿的长裤,长衫,并且戴着帽子到现在男子网球选手的服饰舒适,清爽。例如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费德勒所穿的POLO衬衫采用的是超声波焊接,凉快布料之间没有针线连接。而这种超声波焊接可以减少衣服上的缝头和西线,从而达到减少衣服重量的目的,使其在比赛时以清爽,舒适的最佳状态面对比赛。但,同时现在的网球服装也是时尚科技的潮流引领者。而女子服装则高是由原来的优雅,贵保守发展到现在的质地轻且富有弹性的网球衫,这样可以帮助球员在比赛时保持身体的凉快、干爽。现代女子网球的服饰在更加关注时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舒适,弹性,性能以便在网球比赛时发挥自己的水平。而网球运动发展至今,运动服饰更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并引领网球运动的时尚服饰潮流。

2.3 电子系统对网球赛事公平的促进

当高科技的球拍问世以后,球的速度过快导致裁判员用眼睛很难判断发球是否有效。这就削弱原有竞技规则难以保证的公平性。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性,将高科技电子设备服务于网球竞技。在1996年温布尔顿公开赛电子系统正式的取代司网裁判,被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电子传感系统。2006年,鹰眼应用于网球运动,鹰眼的应用给网球运动带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与网球运动的关系,引入鹰眼作为裁判的辅助工具,对网球运动的发展长生了巨大的影响,先把把电视转播带入一个崭新的并且有助于技术的改进:加速了比赛的进程,促进了比赛的公平性。黄道明认为:随着网球运动竞赛的迅速发展,运动员对自身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精确,在赛场上经常出现运动员与裁判为一个球的落点而发生争执。鹰眼技术的引入使网球运动竞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对运动员还是裁判员,还是球迷观众,这项技术都为网球注入了新的元素。鹰眼技术在网球运动发展的应用,它保证了比赛的公正判决,但同时鹰眼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避免的:比赛中的情绪干扰,赛程的连贯性,赛场使用的公平性等。

3 信息传播科学技术对网球运动的促进

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中的代表技术,是现代人类明文技术的基础。当前,信息及时日益普及,已经对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产生广泛的影响。网球赛事通过产业中科技成果的扩散,使得网球运动以及网球文化得以传播,发展,普及,网球这项运动得到发展使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带来了改变,生活品味得到提升,消费理念得到革新。在信息技术中,对网球运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传媒技术。传媒技术已经成为了网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赛事之前,借助电视转播,体育信息会波及比赛选手、教练、网球爱好者等,使得选手参加比赛时,商家投资赞助,观众买票观看。信息是促进网球赛事进行的前提保证,信息使得科技产品,球员、观众在网球赛事中的聚和,相聚在一起形成完成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信息技术同样把赛事的精彩,赛事的科技,赛事的魅力传播出去,扩散到世界的没一个角落,让人们共同享受网球运动的精髓。

同时信息化路径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最大宣传效果的科学途经,我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体验了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路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的。因此科技的作用下,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大型网球赛事的现场情况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分享。据CNN调查显示,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普及,网球的收视率逐年增加。这在促进网球运动的同时为科技在网球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完美的条件。

4 结论

网球运动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科技创新不仅影响着网球本身,也影响着赛事的革新、规则的改变和选手的发挥。可以想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球的世界必定会更加精彩。网球将比以前会有更多的变化。未来网球发展肯定是科技主导技术的发展,科技促进网球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等.学会打网球[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宫静.肌肉训练预防网球肘[J].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6.

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5

(一)科技的概念

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二)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二.科技对企业的影响

(一)科技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1.科技进步对企业的影响

(1)科技进步可以改善恶劣环境下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2)科学技术进步也扩大和提高了劳动对象的利用广度和深度,不断创造新的原材料和能源。

(3)科学技术进步,可以造就一些新的行业、新的市场,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4)科学技术进步,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影响企业。

2、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

(1)科技创新的概念。所谓科技创新就是指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即提出包括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新假设及新方法等新观点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同时它也是应用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提高,提供新的服务的一个过程。大体的可以将科技创新分为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三种类型。

(2)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技术是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与技术的创新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了技术的提高、技术上的出新,就无法体现高科技企业的优势,也就必将失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的法宝,所以技术创新具有必要性。

3.科技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现代科技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产形成一体化,新的理论不断应用于生产活动,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活动起到监控、协调和指挥作用。

(2)现代科技缩短了科学与技术的时滞,加速了企业生产与科学一体化的进程,即使是高度抽象的科学理论,只要它正确地概括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某些中间环节或中介,很快就能运用于生产实践,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现代科技使企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和知识逐步取代了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而日益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资源。

(二)科技发展给企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递过于快速,使得一些企业秘密被泄露出去,出现一些仿冒品,会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严重的影响。

2、科技的不断进步于发展,会使很多企业的员工产生不好的影响,从而给企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1)由于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过快,人们不得不拼命学习新的知识。有些人会因担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出现心理问题。

(2)一些水平较低的人们由于能力差,不会使用包括网络技术在的新的模式,造成无法与其他人共享信息和先进知识,出现了信息和知识流向的两个极端。

三.利用科技对企业的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的措施

(一) 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法律来约束企业的盗版行为。

(二)我国的监管部门要充分行使他们的权利,对于仿冒其他企业的产品,以及侵犯其产权者给予处罚。

(三)充分利用我们的大众传媒,对一些企业的不好行为进行曝光,起到相应的有利作用。

(四)多进行一下普及教育,提高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们的能力,降低他们发生事故的几率,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科技发展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科学技术 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世界各国体现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国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技术的不断升级。由此而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例如网络技术所引出的网络版权及网络标记问题,再如基因技术导致的基因食物、基因药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从而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表现在:

1.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技术发展阶段。从1840年的工业革命到之后的蒸汽革命、新科技革命以及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对知识产权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传统的知识产权主要是对专利、商标以及著作权的保护,而现在却已发展为包括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元对象。随着保护对象的不断增加,也就要求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地应对新问题,必须有所创新,必须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法律是有滞后性的,它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由于上述原因,这也就加速了知识产权法的立法与修改,使得知识产权制度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内容也越来越多。

2.知识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保护和促进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只有在自己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得到保护的情况下,才会有不断的科技创新。试想,在一个法律制度混乱,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无法得到国家强制力保护的环境下,谁还有那种积极性去创造能够产生财富的知识产权呢?一方面,这是一个经济循环的问题。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只有在自己的经济利益得到实现的前提下,才有资金去进行新一轮的发明创造,使科技创新走向良性循环。如此,才能够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保护也能为创新者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财力和人力的耗费。例如技术创新人员可以通过对专利或者商标的检索,从而清楚地认识到市场中哪些创新是不存在的,哪些技术手段是可以取得经济利益的。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发明、重复劳动等问题的出现。因此,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为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不断促进着更多创新成果的产生。

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冲击

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但是它也同样对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技的发展使知识产权的地域性趋弱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即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其具有严格的领土性,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知识产品的国际性需求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限制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由此,保护知识产权的各种国际公约也就应用而生了。国际公约的出现使知识产权不再那么明显的具有地域性,虽然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的程度在降低,区域在缩小。例如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建立,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开始向国际化迈进。再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通过标志着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了国际贸易法律框架体系。当然,完全的突破知识产权的地域限制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也是今后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方向之一。

2.科技的发展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其实也就是知识产品,即人们在科学、文化、技术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这主要包括了创造性成果、经营性标记以及经营性资信。起初,知识产权所保护的知识产品主要是指专利,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商业的发展,保护对象扩大到了商标。几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20世纪末科技的迅猛发展,现在的知识产品已经不仅仅包括专利和商标,还包括著作、商业秘密、产地标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号等等。可见,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在增加,也不断地在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对于出现的新客体进行有效的保护。

3、科技的发展使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日趋多样化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不断增加,单一的保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知识产品必然具有各种形式和载体,因此,综合的保护模式是当今各国发展的方向。例如现在有些知识产品既是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也是商标法保护的对象,这就需要两个法律的交叉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保护人们的创造成果。综合的保护模式不仅包括法律法规的健全,也需要相应的行政保护机构的建立。形成一种有法可依、依法执行的保护方式是科技发展所提出的新挑战。

三 在科技发展前提下,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建议。

如何应对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带来的冲击?这是现如今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参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条约,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相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还是落后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因此,需要利用参与国际条约、法律移植的手段来补足。一方面,积极地参与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条约可以有效的弥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缺失。因为国际条约也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因此,在不影响我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合理的国际条约是可以用于解决我国内部的某些知识产权问题的;另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用法律移植的手段将同时期其他国家的积极因素纳入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是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捷径,也是我国看清自己不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其他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阅读,可以将那些在我国未纳入保护范围的知识产品重视起来,进而建立相应的法律予以保护。

2.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提高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建立起步晚,对公民进行法律宣传教育也相较于很多发达国家迟一些,因此,普遍的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没有形成一种以不侵犯知识产权为荣的价值观。很多人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但却没有意识到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更有甚者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作为一种盈利的方式,所以,在全民中形成一种知识产权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现在就应当开始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宣传,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一种影响。一方面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以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法律教育,在不侵害他人权益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 结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这是辩证法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对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冲击着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进步的现实要求我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当遇到问题时,坦然面对,冷静分析其源头,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是我们长期要做的工作,这样,也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

[2]戴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性研究[J].技术经济.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