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配置

构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但每一方面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这种体现在个体身上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基本概念要素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源泉,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扩散的首要条件。因此,企业如何获得进行科技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本,怎样发挥人力资本的科技创新作用,是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人力资本概述

1.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本很早就引起了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注意,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才在正统西方经济学史上纳入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中。“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首次提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1960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何谓人力力资本?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大部分学者都支持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定义。他指出:“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这种资本是人自身在经济活动中可以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同时,舒尔茨还将人力资本与劳动力、物质资本进行相比,进一步指出了人力资本的不同之处。他认为与劳动力范畴相比,人力资本具有投资性、增值性等“资本”特性;与物质资本范畴相比,人力资本又具有人身依附性等“人力”特性。

虽然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内容与特征的论述还不够全面,但他从人力和资本两方面的特征来综合定义人力资本是非常具有启蒙意义的。

2.人力资本的分类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学术界对其探讨日益激烈,有关人力资本的分类学者们各抒已见。虽然对人力资本的分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有千秋。

李红霞、席酉民(2002)根据所处的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本进行不同的划分。在农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主要表现为劳力型人力资本;在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表现为劳力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和经营型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则表现为劳力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经营型人力资本和信息型人力资本。

吴能全、冯巨章(2003)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可以划分为通用的非专有、行业(职业)专用的非专有、企业专用的非专有人力资本和通用的专有性、行业(职业)专用的专有性和企业专用的专有性人力资本。

而敏等人(2003)从较广的范围对人力资本进行分类,从人力资本在组织中的角色将其划分为组织参与者、组织支撑者和组织主持者。

除了以上这些对人力资本的分类法外,还有许多种分类法,例如李建民(1999)从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来对其进行划分,魏奋子、罗亚凡(2000)他们从人力资本的时效性和动态性,将人力资本划分为现实人力资本和潜在人力资本等。

二、人力资本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1.什么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即科学技术的创新。指的是在前人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的基础上,基于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新观察,产生新的观念,提出新的理论,摸索出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并将之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2.人力资本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又依赖于人力资本。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许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中参与科技创新的各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人才就是拥有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形成和积累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如果从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不同科技创新活动环节的角度来划分,构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侧重于知识和能力)至少应包括以下五种能力:市场机会的辨别与把握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对外部科技资源、科技成果的选择、消化和吸收能力;试验及制造能力;市场管理能力或营销能力;贯穿于创新过程始终的创新管理能力。

企业只有具备上述五项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而这五项能力的形成,每一项都需要企业中不同层次和具有不同职能的人的组织和参与,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是科学与技术进步的源泉、是科学技术扩散的必要条件、是科学技术应用的基础。

三、怎样发挥人力资本的科技创新作用

人力资本内生于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是人力资本的根本属性,要发挥人力资本的科技创新作用,企业首先要树立人力资本理念和人力资本投资观念,积极主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尤其要提高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素质。其次企业还必须对人力资本进行合理配置,予以适当激励,调动人力资本承载者及运用者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

1.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念,优化人力资本投资

(1)企业应该重视开发人力资本的科技创新作用。企业应该真正把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作为工作重心,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人力资本意识,努力使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

(2)企业应该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增值,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能力和潜力。

(3)企业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激励。人力资本的创造性、人力资本创造力的本体性和创造力的无限性决定了对人力资本必须实行充分的激励。企业在内部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一些奖励制度,对于创新型人力资本应该加强激励。通过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一部分企业剩余所有权,使其地位有实质性的提高,推进知识产权的营运,让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分配,通过实施技术股、管理股,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者的积极性。

2.优化人力资本配置

(1)促进人力资本流动。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资本的流动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资本流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完成,要进行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必须使人力资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流动起来,使企业永远保持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 为此,一是要利益引导,对于人才要舍得投资,在工资待遇、家庭安置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二是要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人文环境。从硬环境来说,企业要加大进行科技创新所需的设备、资讯等方面的投入;从人文环境来说,企业要为创新人员提供较为自由宽松的工作氛围,要营造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作用的环境。三是要大量借助“外脑”和“外手”。

(2)优化人力资本架构。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交流、积累、应用和创新。因此,企业必须加快构建起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学习型组织,为企业内部成员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学习已经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战略。企业为员工提供学习应用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因为它将使员工的前途更有保障,增加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使其获得更高未来收入的能力。

(3)合理配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就是要达到人才的充分就业与合理使用,形成人才良性结构,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财富,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自身较高的使用效率。人力资本只有与物质资本结合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全面实现人力资本的自身价值。企业必须识别各层次对人力资本的能力需求,确保人配其岗,事得其人,形成一种良好的用人机制,努力形成人力资本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使企业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人力资本投资和配置,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激发人力资本的科技创新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席酉民: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管理激励[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7~51

[2]周 霞 梁志谋:中小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2005(6):88~89

[3]姚树荣:论创新型人力资本[J].财经科学,2001(5):10~14

[4]闫永琴:对人力资本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问题,2004(9):8~10.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 计量 市场价值 业绩价值 潜在价值

一、引言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是指在各类经济组织中专职从事科技研发,为组织创造新技术成果,从而能够为特定组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专门科技人才所拥有的能力、技能、经验等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各类经济组织中研发部门的核心研发员工。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会计管理实践中,能否合理计量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已成为人力资源会计工具引入的“瓶颈”。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隐蔽性、复杂性与不易计量等特性使得计量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同时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在相关会计理论研究中也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与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源相比,其在质量与特性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使得学界对相应的计量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诠释。在计量的理论基础、计量的合理思路、计量的形式与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公认的、有效的计量方式。因此深入探究新型的计量思路与方法,为人力资源会计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尝试。

二、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及创新计量模式引入

(一)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创新计量模式引入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类型,必定遵循人力资源价值变化的一般规律。人力资源载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其为特定组织及社会创造新增价值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即内在价值在不断提升。在某个特定时点,通过市场机制,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达成契约。以契约为基础,人力资源与特定经济组织相结合,成为特定经济组织新价值创造的源泉。而后在为特定经济组织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在岗培训及“干中学”等方式其价值也在不断增长。在为特定经济组织服务达到一定年限后又退出特定组织,再次进入市场,从而再次进入其它组织,这一过程周而复始。从特定经济组织角度观察,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人力资源由市场进入组织阶段、人力资源为组织服务阶段。而其价值的变化符合具备可市场化的内在价值在特定组织中通过“干中学”等形式形成的新价值这一规律。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与一般人力资源相比,其拥有更宝贵的潜在的、创造性的劳动能力,而这种能力既来源于其内在价值,也存在于进入特定组织之后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新的能力以及未来可能为组织创造更多新增价值的潜力。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符合‘具有较高内在价值在特定组织内通过“干中学”形式增长的创新能力所形成的价值在特定组织中具备未来创造更高价值的潜力这一演进规律。从特定经济组织角度观察,这一过程即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力资源由科科创新人才市场进入组织阶段人力资源为组织提供现实科技创新服务阶段人力资源为组织提供未来预期高成长性科技创新服务阶段。对应地,其各阶段价值形式分别表现为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与潜在价值,而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的价值应是上述价值的综合。由于各价值形式处于不同的时点,而不同时点的连续则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相应的价值数据则构成一个动态时间序列,为此本项目拟引入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改进模型,以此实现对该类人力资源价值的合理计量。在进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之前提出两个基本假设:(1)信息完全假设。即假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各相关当事方对涉及价值计量的各方面拥有充分信息,不存在不充分信息。(2)连续履职假设。即假设核心研发者对组织环境比较满意,暂无跳槽的打算。企业核心研发团队在进入该企业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进入企业后随着经验的增加其价值亦随之增长,并且在未来预期价值也将发生相应的增长。因此该类人力资源的价值可分为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以及潜在价值三个部分。这三部分价值在总价值中应各自占有不同的比例,因此可引入下列计量模型框架P=■Wi ·Vi (1)

其中,W表示人力资源价值各组成部分价值所对应权重;V1,V2,V3分別表示该类人力资源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以及潜在价值。

(二)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的计量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在市场化配置的前提下,其内在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价值要素可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体现出其自身价值;同时,对该类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存在变化,这一变化影响到人力资源市场平均价格水平,也即影响到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因此各类经济组织聘用核心研发人员时的市场平均价格可作为计量其市场价值的基础。即Pm=f(V0,R……) (2);Vm=Pm (3)

Pm表示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格,V0表示其内在价值,R表示市场供求关系,Pm表示市场平均价格,即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而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格数据可通过同类或类似科技创新人才市场披露的价格信息获取。

(三)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业绩价值的计量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在各类经济组织中承担着创造性科技研发的职责,其科技研发产出体现了其在特定组织内的价值,有效计量其科技研发产出则是科学衡量其业绩价值的关键。而创新科技成果的价值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予以评价。即通过基于创新科技成果的产品的市场化计价方式评估这类人力资源的业绩价值,同时鉴于科技业绩产出周期可能较长,不确定性也就较高的特征,为合理估计各个时点业绩价值,可引入概率工具:假设第i年形成可予以市场化的创新科技产品的概率为Pi,创新科技产品市场价格为P0,第i年业绩产出值为Vp,则:Vp=(1-Pi)×0+Pi×P0=Pi×P0… (4);Vp=Vp-(CR+CP)…(5)。

Vp表示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业绩价值,CR表示创新技术研发成本,CP表示创新科技产品的生产成本。

创新科技产品市场价格数据可结合对产品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予以估计;而创新技术研发成本与创新科技产品生产成本数据可由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系统提供。而第i年形成可予以市场化的创新科技产品的概率则可根据科技研发的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估计。科技研发进展较为顺利、前景乐观情况下概率估计可以高一些;科技研发进展不顺利、前景不乐观情况下概率估计应低一些。

(四)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潜在价值的计量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不仅在于能够为各类经济组织创造当期效益,还能为其未来创造预期效益,即科技创新潜在产出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即为该类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由于潜在价值具有时间数列特征,所以引入时间数列预测方法计量潜在价值。而潜在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某些因素起长期性、决定性作用,可作为长期趋势;而某些因素呈不规则变动,可作为不规则变动。利用时间数列分析的乘法模式可完成对趋势规律的分析,进而进行预测。在具体操作时,可利用以前各期历史数据(即以前各期按此法确定的业绩价值计量结果值),即:Y=T·I …(6)。

其中T代表长期趋势,I代表不规则变动。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利用移动平均法削弱或消除不规则变动的影响,然后根据长期趋势的图像特征采用直线趋势分析法、指数曲线趋势法或抛物线曲线趋势法得出预测模型,据以对未来各期效益作出预测。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潜在价值是以(6)中为依据利用统计学中动态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依次确定各个时点的潜在价值。即其依据的基础数据为此前确定的前期各个时点的业绩价值计量结果。

(五)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权重的确定 针对上述体系中几个部分价值的计量结果,可采取加权平均方法确定其总体价值。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权重的确定。在改进模型中,由于涉及问题结构复杂,准则较多,权重的确定较为困难。而AHP法能够成功地将主观判断与逻辑推理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实现对主体推理过程的量化描述,避免了决策者在结构复杂和方案较多的逻辑推理上的失误。因此在计量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总价值的过程中,将运用AHP法确定权重。其原理图如图(1)。根据计量主体的管理需要,结合专家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评判,按照构建AHP模型第一层判断矩阵构建AHP模型第一层判断矩阵确定目标权重的思路即可确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业绩价值和潜在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的权重。

三、案例分析

(一)市场价值的确定 EF软件公司是亚太地区零售和消费品行业软件及电子服务的领导供应商之一,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在广州、武汉、石家庄、南京、青岛、西安、福州、杭州、深圳设有办事处,并且在上海、广州、武汉设有软件开发基地。在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开发团队和服务团队,建立了国际领先的项目管理体系及大规模交付能力。目前已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管理软件公司,也是供应链前端市场全程流通软件海外上市第一股。EF是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和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EF是IBM Premier首要合作伙伴,同时与Oracle,Sybase,JDA和Motorola等全球领导企业建立了长期互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在EF公司中,核心研发团队主要包括:项目经理1名,高级需求分析师4名,高级软件架构设计师4名,高级软件工程师2名,软件工程师6名,软件测试工程师3名,现参照前述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以及员工自身的素质,公司与研发团队里的各岗位员工确定的月工资即市场价值以及一个研发团队中各岗位人员的数量分别为(万元),公司研发团队市场平均价格表(1)。

(三)潜在价值的确定 参照前述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改进模型的基本框架,该类人力资源潜在价值可采用动态时间序列分析思路进行计量,首先消除不规则波动的影响,然后再以直线趋势分析法进行预测见表(3)。依此方法类推,可顺次求出各移动加权平均值。在此基础上,运用直线趋势法可间接推导出未来四年的潜在价值。

回归可得: Y=126.8+18·t

将时间设定值t=3,4,5,6分别代入上述回归模型,可间接推导出2012至2015年潜在价值分別为106.2、270.2、274、283。由此可预测未来潜在价值:V3=933.6(万元)

从以上计算公式可知,C1的总得分Wc1实际上是C1在各方面WB1(C1),WB2(C1),WB3(C1),WB4(C1),WB5(C1)的加权平均,权即为各方面的重要性。同理可得,C2C3的得分为Wc2=0.243,Wc3=0.452。因此,C3所占权重为45.2%; C2所占权重为24.3%;C1所占权重为30.5%。

(五)EF公司中该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总价值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得出该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价值

V=V1×W(C1)+V2×W(C2)+V3×W(C3)=344.4×0.305+509.3×0.243+933.6×0.452=105.042+123.7599+421.9872=650.8(万元)

四、结论

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应遵循该类人力资源运动变化的规律,这一规律通过引入时间动态序列模型可得到合理的阐释。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通过市场契约方式与企业结合,其市场价值应以此时的市场平均价格衡量;进入企业后,在为企业研发创新产品过程中的创造的创新成果的价值也应从市场角度加以计量;而该类人力资源潜在价值也是其价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借助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即可估计。由于不同企业对该类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不同,因而对价值计量管理意义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可选择企业基于自身管理需要而进行重要性评判打分的AHP法将这种差异体现在具体权重值的确定过程中,从而能够破解对此类人力资源价值总额计量的困境。上述计量模型为观察与思考这一传统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本文受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核心科技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创新方法研究”(项目编号:HB12GL012)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永东:《“持续聘任假设”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4期。

[2]王天宇:《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的分析和实证》,《知识经济》2010年第18期。

[3]王桂胜:《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与评估若干方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6期。

[4]程蕾:《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8年第1期。

[5]宋丽丽:《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新探》,《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

[6]马德林:《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

[7]潘晓琳:《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物期权计量方法》,《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8]王珊:《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HRVMM试析》,《软科学》2002年第5期。

[9]樊培银、徐凤霞:《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探讨》,《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3期。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范文3

一、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具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坚实基础,截止2014年底,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9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1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6家、大学科技园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49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32家。同时,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从观念上尚未建立“大平台”的概念;二是缺乏站在全省层面上的设计规划、系统布局和人才政策导向,资源短缺与资源闲置并存,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三是科技平台建设基础投入不足,科研软件与硬件难以满足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需要,科技基础条件支撑尚很薄弱;四是管理体制与方式不适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单位各自为政,人才设备利用率低,缺乏共享的意识与机制;五是人才队伍不稳,专业素质下降。

二、建设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和意义

(一)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黑龙江省多年来的老工业基础,设备投入分散,资源的大量重复建设,缺乏共享机制等等状况,这不仅造成了政府投资的巨大浪费,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可以盘活科技资源存量,优化科技资源增量,使科技资源软硬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有效的促进区域科技发展。

(二)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提供公共科技服务

建立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可以向广大企业、科研人员开放共享提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基础科技条件,起到一个研究与试验发展基地的作用。通过一些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对于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研发和攻关。通过开展产品研发、检验检测、规范标准、知识产权等配套服务,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让产学研更合理更有效的融合。

(三)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黑龙江省科技与经济发展正在遭遇瓶颈,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资源比较分散,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困难。黑龙江省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要提供一个有效的、由上至下的全局性、制度性安排,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发挥创新资源的优势。

(四)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科技管理部门从过去单纯的抓科研项目,转向与项目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平台,最终目标是向社会提供优秀的、可转化的科技成果。由抓源头向过程化、绩效化、成果化转变,在提升各区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支撑。

(五)有利于促进新型工业化,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黑龙江省传统产业集聚,要有力的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必须充分应用网络、信息、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对传统产业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和战略定位,有效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增加现代化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本与风险,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建设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的几点建议

(一)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平台建设管理

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和允许开展多形式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有效的组织模式,提高平台的创新和服务功能,形成共享开放、竞争激励有效结合的运行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从投入政策、共享政策和绩效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建设的系列政策,并注重其与其他政策法规的配套与衔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对平台建设进行总体协调、统筹规划;组建专家支撑团队,在平台建设项目的论证、咨询及规章制定中全程参与;引入风险评估机构,加强对平台建设决策科学性的规范与监督;讨论制定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实现专业指导、规范管理,营造平台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的制度环境;做好绩效评估,建立以公共服务绩效为核心的评估指标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多元化、开放式投资渠道。政府持续性和稳定性投入为主,引入投融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主体吸引多方投融资,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自行吸引个人、国内外投资者、金融资本参与平台建设。

(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平台建设中的产学研合作有效模式,政府起主导作用,最终把企业打造成为平台建设的投入主体、应用主体和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面向省级以上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行业企业等,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科技研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平台,支撑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此外,科技创新平台要想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有一支专业化、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团队,要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吸引和集聚专业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智库人才,并注重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三)整合创新资源,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配套能力为主要目的。要促进产学研三者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一方向另一方提供需求,另一方向其提供高层次人才、专业知识以及前沿成果的有效配置,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集成,整合、释放各部门资源,构建统一的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为黑龙江省科技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加强各地方在平台设计、建设、应用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明确责任与义务。积极配合国家创新战略的总体部署,加强与各国家级平台的有效衔接,力争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创新平台,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在黑龙江的布点与规模。

(四)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对外合作交流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烟草行业一直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行业科技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国产卷烟焦油量和危害性指数持续降低,低焦卷烟产销量增幅较大。重大专项研究取得新进展。市场管理、营销模式及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实施,社会舆论对吸烟与健康问题将更加关切,现代营销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高端创新型人才等方面与行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中国烟草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

为此,2013年全国烟草科学技术大会提出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烟草行业核心竞争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全球视野谋划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充分整合国内外、行业内外的优质科技资源,强化前沿先导技术研究,推动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烟草商业企业对于科技创工作的认识

一是提高对创新工作的认识。随着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烟草商业企业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企业转变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而解决这些问题、困难与矛盾,光靠老观念、老经验、老办法是不行的,而需要我们有创新的精神,运用创新的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烟草专卖商业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创新人才,把握方向目标,大力推进创新。通过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1]。

二是进一步明确创新项目的主体和客体。烟草商业企业创新的主体应该是各职能部门及其全体职工。只有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及其全体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活动才能有效开展,创新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创新的客体是指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烟草商业企业创新工作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就是紧紧围绕市场管理、营销水平、客户服务及其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创新活动。明确了创新的主体和客体,也就明确了烟草商业企业的创新工作应该怎么开展,由谁来进行了[2]。

三是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要做到有组织的重点突破与群众性的改革创新相结合。有组织的重点突破主要是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参加人员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群众性的改革创新主要是解决市场管理、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工作中的局部和实际问题,参加人员以企业的一线及全体员工为主,反映的是创新队伍的大众化,创新成果的实用性。重点突破和小改革齐头并进,这样就会使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声有色,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充满活力,这是烟草商业企业开展好创新活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四是科技创新活动要做到与行业中心工作和一线需求紧密结合。烟草商业企业的创新工作必须把建立现代卷烟流通企业、强化专卖专营体制、增强行业竞争实力,作为开展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不断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品牌培育能力、市场控制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花气力,使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真正成为推进烟草商业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工作

一是创新观念。对烟草商业企业而言,只要能够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都应纳入创新的范畴,做到人人能创新、事事能创新、处处能创新。同时,烟草商业企业的创新定位应该是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营销创新为重点,把思想理念、组织体系、制度机制等各个方面的创新都看成是创新工作的组成部分,形成“创新”大概念。只有创新内涵实、外延宽,烟草专卖商业企业的创新工作才有事可做,有活可干。

二是创新机制。只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氛围,才能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首先对要落实配套资金,做好基础设备,为创新提供便利的条件;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促进创新成果的转换[3],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科学、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环境,引导和激励全体人员的创新实践,形成人人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

三是创新队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首先要做好培训工作,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其次,要增强创新团队的凝聚力,这样才能推动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再次要规范人才管理,完善激励机制。这是保障烟草企业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

总的来说,烟草商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行业目标,按照行业改革发展的需求,结合个商业企业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加强企业在营销模式、科学管理、服务零售户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实现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烟草商业企业自主创新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内涵构成要素

作为城市发展知识化的产物,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创新型城市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标志着现代国家城市形态出现了转型,也标志着在工业化初期和工业化日趋完善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已基本解决,现在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增长,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和知识社会。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意义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最早的“创新”概念,他在 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对创新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创新可以凭借其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通过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将知识转换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与国外研究者秉持“服务以人为本”,强调城市治理方面的创新,文化理念十分突出,讲求精神与物质同步发展的思想略有不同,国内学者根据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更强调创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创新型城市的英文表达有两种,“Creative City”和“Innovative City”。在本文更趋向于后一种提法,它包含了目前关于创新型城市研究的主流含义,即研究“创新(innovative)”作为驱动力的一种城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融合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创新型城市(Innovative City)是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一般是由区域科技中心城市发展演变形成,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融合的一种城市演变形态。

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持续不断、似无穷尽的过程,是民族的活力与凝聚力所在。创新型城市是一种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全过程联动的城市整体创新,是城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的呼唤、市情的需要、发展的必然,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创新型城市”是能够激活创新意识,集聚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作用,创造创新成果,把创新作为基本驱动力推动城市发展的城市 ,其对所在城市群或更大范围内的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它是涵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融资创新、营销创新等全社会创新的一个创新体系。从创新氛围来看,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创新主体来看,城市本身就是人才和技能的聚集点;从创新条件来看,城市拥有齐全、标准的设施设备,能够自我成长出最具附加价值的服务部门。

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徐州市的科技优势作用,从而有力地主导经济的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整个城市经济的增长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率先发展的进程;有利于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徐州。

二、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分析

西方学者在对几十个创新城市进行考察和研究之后,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1.创新主体

所谓创新主体即开展整个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作为创新型城市,其创新活动主要由创新主体来完成,创新主体是创新型城市中最重要的能动要素,其它要素均作为环境要素服务于创新能动要素,它位于最顶端,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徐州科技、教育发达,拥有各类高校12所,在校生10万人;拥有科研院所30余家,各类科技开发机构33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万人,在全国地级市中有明显优势。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企业家、党政领导骨干为重点,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要素分配制度,着力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从而加快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在徐州市这个“进取型政府”的带领下形成推动各项创新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2.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从数量看已经有了很大增长,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R&D/GDP)已经从最低时的0.48%提高到目前的1.2%左右,预计到“十五”末期能够达到1.5%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徐州市以加快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为抓手,启动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到40%以上。今后一个时期,徐州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重点在现代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等六大工业科技领域,集中优势力量和资金,着力支持智能化网络化工程机械、创制药物、医疗电子、半导体材料研发、污染控制技术与应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等24个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在推动产业创新上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我们应引导自主创新资源的有效集聚,为推动“徐州制造”向“徐州创造”转变创造重要条件。

3.创新制度

创新制度是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保障,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角色的明确定位本身就是“创新制度”首先要创新的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高于、大于单纯科技创新之外的基础性创新。没有这个创新奠基,科技创新就缺乏基础平台。为什么这么多年由中国原创的东西如此拿不出手,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仍然缺乏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支撑的体制环境、法制(治)环境包括文化生态。在我国现阶段政府主导的现实背景下,创新制度的改革和推进,必须首先将行政部门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的职能重新定位并尽快转变。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搭建鼓励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在基础研究领域,通过建构良好的科研院所体制,保障科研人员的学术自由;在技术开发领域,保护知识产权。行政创新、政府创新和政策创新应该也必须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因为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基础和原动力。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制度创新的前提。2004年徐州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获得“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称号。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一有利契机,精心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扶植与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企业集团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使知识产权成为提高徐州市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4.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创新文化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基本环境。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一种氛围,是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园区环境、整体形象和规章制度是创新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创新精神、科学思想、价值导向、伦理道德、爱国主义精神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创新文化和创新制度共同构成了创新活动能够持续进行的软环境,创新文化为创新活动提供文化上的支撑,而创新制度则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成为了创新型城市运转的有效机制。美国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摇篮,主要在于其有独特的创新文化。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徐州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顺利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提高徐州市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徐州市近年来对创新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良性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为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模式选择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是政治、历史、经济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根据政府和市场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不同组合,可将其发展模式分为三种: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混合型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指有城市政府指定明确的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指定和颁布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国际、国内创新型资源要素的聚集,营造一种利于创新的氛围,引导全民参与到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来。如果把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划分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成长阶段,根据城市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将成长阶段分为:前创新型城市经济阶段、创新型城市经济初级阶段、创新型城市经济中级阶段、创新型城市经济高级阶段。从国家统计局2005年11月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来看,徐州目前尚处于创新型城市经济初级阶段,那么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我们的最佳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要求政府要积极介入当地的创新建设,在创新中的每一个治理项目都需要其强有力的掌控与支持。政府的领导能力是整合各部门力量、促进城市创新发展的能力。积极强大的政府是城市进行社会复兴和创新发展的必然因素。基于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征,政府管理模式要向重在培育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转型。政府职能要由一般服务型政府转向加强创新激励型政府;工作重点要由一般的营造亲商投资环境,向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集聚创新资源转变;管理重点要由规范市场秩序,转向引导创新资源、激励创新要素的制度保障。

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更侧重于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自发的在城市地区形成产业创新集群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此模式主要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采用。相比较前两种模式而言,混合型发展模式强调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同时吸收政府与市场的力量,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城市的聚集,还需要利用政府的强势加大对城市科技和知识竞争力的投入。因此,未来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更趋向于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

四、结束语

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思想观念、体制改革、机制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予以整体推进。创新型城市是二十一世纪城市知识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城市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途径。城际间的发展竞争已越来越趋于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创新型城市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创新文化这些核心要素为支撑,形成城市持续创新能力,推进了城市基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础之上的城市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梅赵黎明闫凌州:创新型城市: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

[2]尹继佐:世界城市与创新城市: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李娜于涛方陈爽:城市竞争优势的驱动阶段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6)

[4]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2)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科技创新;机械电子;系统

机械电子又称之为机电一体化,是自动化与机械工程的一种。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转型时所形成的概念是为机电一体化,将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以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学科。从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开始,迅速建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领域,在结合了现代工业的基础上,机械电子技术综合应用了软件编程技术、信号变换技术、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等群体技术,根据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及系统功能目标,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以感知、运动、结构、动力、智能等组成的要素为前提,并科学、合理配置布局衔接结构、传输单元、生产、处理、加工、分析、微电子信息的接受、传感测试元件、动力驱动单元、执行机构、机械本体等硬件要素,对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能量变换机理、物质运动、运动传递、接口耦合、信息处理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促使整体系统达到综合集成和有机融合,最终形成能量和物质有序的规则运动在低能耗、高精度、高可靠性、高质量、高功能等方面实现了具有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一、开拓创新

因为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包销,企业只负责生产,仅是单纯的生产部门,因此,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很少、甚至没有市场意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向生存、发展下去,只能选择推出市场所接收的产品。企业花费了很大的经历从客户和市场处获得老产品的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信息,对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开拓市场,以研发出于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相适应的产品,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和产品创新开发,规划好产品,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发展后劲、企业实力。

二、创新技术开发手段

传统产品设计手段较为落后,绝大多数是经验设计或者模仿,而应用触及CAD,主要在编制明细表、改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而在工程机械产品研发过程中,信息与电子技术、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三维CAD设计等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依然很少应用,这就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缺乏,造成了机械产品结构陈旧、品种单一,最终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要想解决该问题,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只有增强和提高企业产品技术的开发手段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在产品开发中,伴随以CAD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深入,设计了新型的产品开发模式,在组织形式、设计方法、设计观念上都迎来了全面的创新。

三、创新资源

产品创新开发的基本保证通过高水平人才、信息、资金得以实现。开展可以开发并取得产业化成果的前提、保证就是必要的资金。第一,应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力度,采取多种的措施和方法,资金需求应跟得上企业技术开发以及获得产业化成果等。第二,产品创新设计的基础和来源是法规、经济、技术、市场,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加速产品创新开发的助推器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第三,影响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就是人力资源。有创新勇气、战略眼光,懂管理、经营、科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以及懂经营、懂技术、掌握高科技诀窍、有创新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是目前企业最需要的两种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对人才进行精选、并开展重点培训,这样才能留住和引进这些人才,并将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吸引高技术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合理培养和使用高层次技术人才,可建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体系,并在技术开发的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

创新、开发企业产品应以专利的形式来确定对创新成果的保护,要体现和应用自身专有技术。在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研究的各个环节中,企业应具有强烈的专利意识。在确定决策技术开发方向的同时,还应对国内外专利发展动态给予足够的关注及了解。为了确保项目具有先进水平,应提高创新开发起点。在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开发、研究的过程中应及时申请专利,应合理运用保密技术,可以更好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应利用以专利技术为首的新技术,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更完备的服务。

五、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形势对各个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重型机电制造企业等等。国际机电市场以高技术装配的中档、。低价格机电产品推向国内市场,着对于我国机电企业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虽然我国机电产品的开发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新技术的研发较为缓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新型技术的研发还具有着一定的差距,机械电子行业技术水平的不足还在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方面得以体现。机械电子又称之为机电一体化,是自动化与机械工程的一种。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转型时所形成的概念是为机电一体化,将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以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学科。我国重工机械电子业面临着对传统机械电子行业改造力度不足、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企业研发投入较少、科技研发能力薄弱、自动化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能够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加强产业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保护知识产权、扶持中小企业等措施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坤. 重型机械科技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索——以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 河北科技图苑,2012(6).

[2]范军红,沈晓芸. 细节缔造精品 创新成就伟业——软包装设备制造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广州帕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橡塑展惊艳亮相[J]. 广东包装,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