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技术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医药技术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医药技术报告

生物医药技术报告范文1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 融资 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

生物医药技术报告范文2

生物医药企业是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表现活跃的产业,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导致其融资困难,制约了它的发展。本文希望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特征,在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构建具有生物医药企业特征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客观、科学的评价其信用状况,从而拓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渠道。

关键词: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1生物医药产业的概念及特征

1.1生物医药产业的概念

生物医药产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新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治疗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业。狭义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在医药产业中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1.2生物医药产业的特征

生物医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因此,其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的一般特征:高投入性、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和知识技术的密集性。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一样,生物医药产业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因此对人才与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准入门槛也相对较高,这就导致了其高投入性。一般而言,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周期可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很容易实现其价值的快速成长,成长速度过快与技术成果的不确定性,共同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

此外,生物医药产业还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长周期性和政府管制性较强。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生产研发过程较为复杂,阶段较多,导致了其具有周期性较长的特点。如一项新药从最初的研发到在市场上流通,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而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涉及人身安全与社会稳定,必须受到政府政策的严格管制。

2生物医药企业应用传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2.1未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特征进行评价

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但是,高科技企业所属的行业众多,很少有学者结合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特点,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对其的案例应用方面研究更少。研究分析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生物医药的行业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构建针对该行业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补充和丰富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2.2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科研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企业由于其科技含量很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对其进行信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传统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考虑不够充分,如企业的产品认证情况、R&D投入比等。

2.3对财务现金状况的评价不充分

企业的财务现金状况是企业经营管理与整体运营情况的重要体现,而且这类指标可以从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中获取。为了使生物医药企业在应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时更具客观性与科学性,应该在指标体系中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现金状况,从企业内部决策的视角来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

3.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文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特征及其应用现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局限性的分析,本文在参考已有高新技术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评价科研创新能力的指标,增加了销售现金比率,并重视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构建了生物医药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该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财务与非财务两方面出发,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个部分。其中,定量指标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财务现金状况五个部分;定量指标包括企业基本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和企业信用记录三部分。接下来对所用的各一级指标进行解释:

3.1定量指标分析

(1) 企业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的保障前提,是企业信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企业的债务可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既然都属于负债,迟早都是要还的。如果企业不能保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生存将会面临危机;长期偿债能力则可以反映企业对财务杠杆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我们对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指标都进行了选择。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为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报酬率。

(2) 企业营运能力。营运能力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以及资产使用效率,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取利润的水平与其资产管理水平是正相关的。在评价企业营运能力时,我们选取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3) 企业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盈利质量能够反映出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与未来的前景,对以获取股利的股东而言,盈利能力的分析至关重要。我们选择了具有概括性的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4) 企业发展潜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对以往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得到,没有企业是停滞不前的,特别是对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的企业而言,预测其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本文筛选的评价发展潜力的二级指标有:净利润增长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

(5) 财务现金状况。持续健康的财务现金流可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断裂或存在隐患时,给企业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企业财务现金状况的指标,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些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销售现金比率。

3.2定性指标分析

(1) 企业基本素质。企业的基本素质反映企业的基本组织状况,对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很强的影响力。分析企业基本素质的具体指标有:政策环境、管理层及员工素质和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

(2) 科研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技含量高,生物医药企业也不例外,科研创新能力甚至能决定一个生物医药企业是继续生存发展还是走向灭亡。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分析从专利及核心技术、R&D投入比和产品认证情况三个方面分析。

(3) 企业信用记录。我们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信用状况合理推断企业未来期间的信用趋势,因此信用记录也作为考察企业信用的重要指标,具体包括企业担保记录和合同履约情况。

[参考文献]

[1]潘家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思路-―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J].财会月刊,2011.

生物医药技术报告范文3

    1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

    众所周知,生物化学属于生物医药相关专业课程中比较复杂且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涉及各种生化反应途径,如三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等,许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构象又非常复杂,如蛋白质、核酸等,而目前生物化学实验的课时比较少,因此,如何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在众多教学内容中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的确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1.2教材内容较为陈旧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课的延续和补充,更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目前,生物化学实验大部分采用的还是纸色谱、化学试剂显色等传统的检测和分析方法,而这些方法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已经逐渐被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电泳等现代仪器分析手段所替代.因此,需要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验室的特点,对一些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使之符合产业发展的特点.虽然近几年绍兴文理学院生物化学实验室增添了部分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还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1.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还是停留在灌输式教育的水平,当然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教师对基本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讲得比较多,学生只是重复做老师演示过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很容易做过即忘,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如何由施教者转变为导学者,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2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2.1对实验内容进行精选,重点选择一些与医药科学相关的实验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特点,以及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我们着重选择了电泳法分离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实验,生物催化剂酶活力检测方法设计和验证实验等实践性较强以及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并适当地对一些重要实验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由于实验经费有限,导致基因工程等比较重要的生化实验无法开展,对此我们专门做了多媒体影视教材,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整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和实验知识的理解,较好地弥补了由于缺乏实验设备而难以开展实验的遗憾.

    2.2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如酶活力检测方法的设计和验证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选择合适的底物测定酶的活性,确定酶活力的测定条件,并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每位同学选择的底物不同,测定条件也有所不同,避免了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参考抄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困难和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帮助.

    2.3让学生观摩教师的实验过程,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

    有些实验非常重要,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大规模开展实验教学.如蛋白质的分离及分子量的测定实验,其实验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实验设备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做实验的要求,但该实验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会经常应用到.我们组织学生到教师的科研室中观摩蛋白质层析仪分离蛋白质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观摩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认真加以解答,并让个别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操作,可以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通过设计这样一些实验,可以弥补实验室设备方面的不足.

    2.4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不惟实验报告打分

    学生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考察的重点.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打分,并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现场解答,将所得分数计入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所取得的分数只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相互抄袭的现象,解决了真正做实验的同学得不到高分的问题,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技能的训练.

生物医药技术报告范文4

1.1评价目的与依据

青岛生物谷评价目的在于总结“青岛生物谷”及其实施的经验和不足,为青岛生物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青岛生物谷评价的基本依据是:(1)“青岛生物谷计划”方案及实施现状;(2)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区域创新系统理论;(3)国际、国内生物科技园建设的经验。

1.2青岛生物谷定位

自身发展定位。从引进在孵企业、项目数量方面评价,2001年底基本达到预期计划目标;整体发展现状与预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国际对比定位。国际知名生物科技园区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其内部研发、孵化、生产、服务及管理体系也相对完整,已经或正在产生成熟的生物高技术企业,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青岛生物谷计划实施时间短,其体系、功能都在建设和发育之中。

国内对比定位。国内长春、上海等地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好,生物医药科技园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其内部研发、孵化、生产、服务及管理体系趋于完整,其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孵化或引进生物医药企业众多(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多家,上海张江高科技工业园84家),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高技术园区乃至本市的支柱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青岛生物谷计划实施时间短,其体系、功能都在建设和发育之中。国内北京、广州等地起步相对较晚,但其规划起点高,设计发展规模大,所依据的优势条件明显(北京依托众多国家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信息机构,加之其国际、国内信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充沛;广州具有国际市场和国际合作的优势),其发展不容忽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众多生物谷(或基因谷、药谷)的发展计划起步晚,但都有各自的资源(生物物种、医药原料、生态环境等)优势,其专业化医药产业发展具有相对强的竞争能力,应当引起重视。

高新区产业体系定位。生物医药产业是青岛高新区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之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根据初步调查,本区拥有生物医药企业31家,资产及产值规模远小于电子类产业,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研发等联系也十分有限。

1.3青岛生物谷发展环境辩识

1.3.1国际环境

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欧洲共同体等为代表)生物工程及生物制药行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品生产与营销等诸多方面都相对成熟,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技术产业化开发是21世纪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其核心技术得到国家、企业等大力扶植和资助。对青岛生物谷建设的有利影响表现为:(1)为青岛生物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对象;(2)应当成为青岛生物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象。*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生物医药产品更为容易地进入中国,国际企业通过直接投资也参与国内竞争,为青岛生物谷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国际技术成果和产品得到严格的产权保护,加入WTO意味着必须遵循国际技术贸易规范,获取先进技术将面临更大挑战。

1.3.2国内环境

加入WTO后促使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及政策法规改革,同时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将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国家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以及对于海洋产业的重视,对于青岛发展以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为特色的生物谷十分有利;国内已经或正在建设几十个各类生物医药园区(或称基因谷、药谷、生物制药园、生物岛、生物城、生物带、生物谷),造成对国际、国内生物医药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激烈竞争,对于青岛生物谷建设造成不利的国内竞争环境。

1.3.3青岛市环境

优势因素(按重要程度大小排序):(1)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主办城市:有利于迅速提高青岛市国际形象与地位,为吸引高技术产业提供良机;(2)国家海洋科技(含海洋生物科技)基地;全国海洋科技研究与开发、高等人才培养基地,为生物谷技术、人才源头建设提供坚实基础;(3)国家级疗养、康复基地:为生物医药产品应用、临床试验提供基础;(4)优越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吸引高级人力居住和创业;(5)国家知名企业集群: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等国内及国际知名企业,为其它企业发展带来示范效应和名牌延伸的优越条件;(5)区位优势:拥有海、陆、空交通运输优势;

不利因素:(1)青岛市生物医药企业规模、数量、知名度等都相对较小;(2)青岛市海洋科技产业化程度偏低;(3)生物医药高技术人才相对缺乏;(4)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小企业)不发育;(5)咨询、中介、金融等创新服务机构相对缺乏。

1.4青岛生物谷基本结构分析

1.4.1深层结构分析

生物谷建设的文化理念。主要生物谷计划提出的理念主要包括:“集聚人才、集中成果、集成技术、集结资金、集散信息”的创业平台;让学家由“科学人”变成“产业人”,再成为“自由人”;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创业留人;政府就是“服务”。提出创建的生物谷文化包括:挑战自我,创业报国;经营自我,追求卓越;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瞄准市场,走向国际;长远规划,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人才战略,资本运营。在理念上的概括中,注意强调要素的集聚和塑造以人为本的创业环境,而对企业、产品和人才的国际化竞争与交流等理念强调不足。对文化的概括则缺乏精炼性,难以进行宣传和贯彻。

生物谷制度建设。生物谷计划提出的制度建设内容包括:“遵循国际规范和通行惯例,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规律办事政府参与不参股,支持不包办,(宏观)协调不强制,(微观)服务不干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的的企业化科研机构高效率、大规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专业孵化器创业的文化氛围,靠创业留人的机制。”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于政府对生物谷计划实施的国际规范化管理与服务强调不足;对于生物谷计划实施的企业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国际化、专业化运作模式强调不明显。

1.4.2组织结构分析

资源整合体系。(1)技术源头整合。建立国家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十分必要,但同国际、国内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生物科技)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连接功能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谷现今同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究机构的联系尚比较分散。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战略联盟或合作伙伴,使得技术源头的稳定性、竞争力不强。(2)人才源头整合。青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对于生物技术人才的高级人才培育尚显不足;对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吸引和联合培养野味内入正规渠道。(3)资金源头整合。生物谷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良好的风险资金引进、利用与退出机制,而现在生物谷的风险投资机构建设相对欠缺;随着国家加入WTO后对国际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开放,青岛对于中小高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有些资金源头缺乏对前景好的项目的有效、及时投入,职业化的相关咨询、中介服务机构比较缺乏。*

技术及企业孵化体系。(1)应强化对被孵化企业、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不仅包括物业、办公等服务,而更应该建立专业化服务分支机构,强调信息咨询、市场营销、人才流动、质量评价、资金运作等功能;(2)促使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建立学会及企业协会;(3)建立与国际、国内相关生物技术孵化器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生产体系。(1)生产基地发展空间有限,基地建设落后于孵化器的建设;(2)成熟生物医药企业(尤其世界500强中的生物、医药企业和中国知名医药企业)建立独立生产、研究开发机构(分支)比较缺乏;(3)生物医药企业的生产体系的建于本区发展有限空间形成一定矛盾。

管理与服务体系。现在尚处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为主的时期,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战略规划与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生物谷自身应企业化自主管理也处于初步阶段。服务体系的生物企业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运作方式应该企业化以及国际化程度也比较低。

1.5青岛生物谷运行机制分析

现阶段青岛生物谷的外部资源整合机制和外部市场开拓机制更多地具有自发的性质,对国际要素吸引和国际市场开拓、营销的良性机制尚待加强。生物谷内部运行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正处于建设之中,而建设初期的关键是如何激发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

1.6青岛生物谷发展判断

发展阶段。青岛生物谷处于发展的初期,其特征为:(1)具有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巨大潜力;(2)生物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处于聚集阶段;(3)生物谷孵化、服务机构正在完善,产业化基地初步确定;(4)生物技术企业、产品尚未正式产出,国际、国内影响尚不明显。

发展途径。青岛生物谷发展初期的途径是以政府推动为主,旨在培育其生存与发展能力,为其自主发展打下基础。

2、青岛“生物谷计划”简介

青岛“生物谷计划”是指:在国家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鼓励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下,依托青岛独特的海洋生物科技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城市区位优势,在青岛高新区政府与青岛海洋大学联合建设“青岛海洋生物科技园”的基础上,与多个国家级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合作,借鉴世界生物科技园取得的成功经验,在青岛东部山谷中进行专业规划,引导社会资金大规模跟进,实施技术与企业孵化并举,聚集大批生物与医药企业,建设青岛生物谷产业区。

青岛“生物谷计划”的基本宗旨是:以发展现代生物工程产业群为目的,发挥本地特色和优势,大力引进国际领先的现代生物技术人才和成果,努力建设卓有成效的创新服务与创业孵化体系,争取在10年内初步形成我国生物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产业高地。具体目标是:(1)2001年,生物高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入驻生物谷科研型企业30家以上;(2)2003年,生物高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基本完善,入驻生物谷科研型企业超过1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5家以上,争取1家以上企业股票上市;(3)2005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超过10家,争取有5家以上公司股票上市,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以上。

青岛生物谷的主要开发方向有:基因与遗传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及天然药物开发、纳米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农业生物工程。

3、存在问题总结

3.1青岛生物谷发展环境问题

青岛生物谷的发展在国际和国内都不具有超前发展的优势,需要其走后发创新和超越式发展的道路;青岛市的诸多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如名牌企业的延伸与投入,疗养与医疗机构的纳入,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申奥城市的影响,会展经济的推动等。

3.2青岛生物谷深层结构问题

青岛生物谷文化与理念应如何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管理决策和具体经营中体现出来,是解决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好政府管理、服务与生物谷自主运行的关系,是当前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3.3青岛生物谷组织结构问题

青岛海洋(生物)科技优势明显,而生物医药产业不发达,造成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和生物医药生产等三个环节的不协调,可能会使孵化企业将来面临缺乏下游生产企业的问题。对技术、资金、人才的整合,尚处于相对自发的阶段,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对优势资源的激烈竞争,生物谷服务体系(生命科学研究院、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机构需要进一步专业化和强化。对成熟企业、机构的整体(分支)引进不足,使孵化企业的产业化面临问题。

3.4青岛生物谷运行机制问题

现阶段青岛生物谷的外部资源整合、外部市场开拓、外部环境适应机制的建设需要提高到战略层次;青岛生物谷内部运行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也应通过组织建设来加强。

4、对策与建议

4.1青岛生物谷自身发展对策

建立协调生物谷计划整体运行的企业化组织机构,对各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与组合,使其具备相应功能,以保证生物谷计划的成功实施;健全各资源整合机构和团队,加紧对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强化与技术源头的联系的分支机构;加紧建设风险投资机构和资金投入中介机构;建设专业化的青岛生物谷信息交流与交易平台,增加网站的专业化信息交流与技术、人才、产品交易内容;加强对被孵化企业的跟踪服务,强化相互间的正式与非正式联系,建立相应专业协会与行业协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协助引进成熟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与国际、国内知名生物科技园区及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关系。**

4.2青岛高新区应采取的对策

继续大力支持“青岛生物谷计划”,在扶植方式上体现规范化管理的特征,按WTO国际通行规则要求改革政府管理生物谷的政策与具体方式;支持和协助筹建生物技术产业孵化与创新服务体系(孵化、中介、咨询、融资、物业等),促进其按企业化运作;积极支持和促进生物谷建设的国际化合作与竞争。

4.3对青岛市政府的几点建议

将“生物谷计划”当作青岛新世纪初期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战略,予以全方位支持,结合青岛优势企业和知名活动(会展、节庆)进行宣传和推介;积极协调与“生物计划”有关的地方及驻青单位企业、机构,使生物科技产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结合申办奥运会成功,积极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生产与生活设施的投资建设,为“生物谷计划”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2001中国高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38.

[2]LiuShuguang,ChenCai.ProgressofregionaleconomicgeographyinChina:acomparativestudy[J].The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1999,8(3):257-263.

生物医药技术报告范文5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竞争优势 钻石模型 生物医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首次提出于2009年5月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产业及金融服务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国际经济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政策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研究了当今全球经济形势,从已有的,或一些新兴的产业中进行筛选,在《2010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确定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类。同样,在经济危机和全球经济多极化发展的冲击下,许多国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新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2011年3月,两会中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强调了积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性及高回报等特点,在全球相关产业格局尚未形成的背景下,各国的政府纷纷根据本国的发展需要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力求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抢占科技制高点,获得全球竞争优势,我国也同样有机会把握机遇,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地位。因此,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整个国家竞争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评述

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时间还不长,但作为高附加值、高带动效应的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提出的,国际上一般将相关产业定位为“新兴产业”。对于这一概念,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国内各学者对其内涵和特点的研究大多是从战略性和新兴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肖兴志等(2011)等对“战略性”和“新兴性”所包含的具体含义进行了研究,认为新兴性包括创新性、需求性、盈利性和成长性,战略性包括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骆祖春,范玮(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为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并且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的产业。郭连强(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包括技术先进、具有较快增长率、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之后,一些学者得出了相关结论。如张嵎喆、王俊沣(2011)认为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存在人才缺口和资源浪费,投融资渠道不畅,政策操作中存在问题等。朱瑞博、刘芸(2011)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层级仍然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缺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针对其今后的发展问题,一些学者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地的发展经验作为借鉴(肖兴志等,2011;骆祖春、范玮,2011),提出了统筹新老产业,促进政企目标一致,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尊重市场功能,加强政府引导,建立退出机制等解决方法。虽然上述学者都是对于国家整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分析,但事实上国内对此的研究大多是以省市级地区为背景的,研究方向是区域政府的产业选择及发展政策,对国家整体的分析较少,并且在分析方法上,这些学者一般还是按照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几个方面来分析,较少将研究与已有分析模型相结合,只有郭凤侠(2010)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Weilin Zhao, Chihiro Watanabe, Charla Griffy-Brown(2009)结合“钻石模型”和SWOT分析研究了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研究。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钻石模型”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主要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与相关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及高级要素,初级要素主要指资源禀赋,而高级要素主要指技术;需求条件主要着眼于国内的需求,以需求驱动产业的发展;支持性产业主要考察某一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看已有产业是否能够满足新产业发展的要求;公司策略主要是依靠竞争带动产业的创新发展;最后政府行为和机遇会与要素、需求、支持产业和公司战略产生相互影响。“钻石模型”其理论的核心在于从产业环境的角度分析一个产业在一国的发展潜力,着眼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适合用以研究以“新兴性”为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钻石模型”中,除主要的四个方面外,机遇和政府作为外部因素,也从不同的方面对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一)生产要素方面

生产要素包括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其中高级要素是指投资结果形成的通信设施、科研设施、熟练劳力和技术诀窍等。对于技术依赖度较高的产业,高级生产要素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初级生产要素的缺乏,使资源禀赋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对于以高技术为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设备支持和技术尤为重要。

在通信设施和科研设施方面,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高新区的投入加强和完善了各种辅助设施建设。2009年生物、生化制品的设备投入达到27亿元人民币,2010年投入22.6亿(见表1)。尽管设备水平在近年有了不小的提升,但鉴于生物医药产业对科研设备的需求,其总体水平仍旧不高。熟练劳动力方面,随着跨国生物制药企业将研发中心向我国转移,以及一批留学人员回国,也在不断提升。仅武汉光谷就拥有不少高端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最为关键的技术层面,美国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就在于创新。美国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而中国仅属于第三层次,其创新多集中在模仿创新上,自主创新的能力仍较低。

(二)需求条件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就着眼于最新的、最前沿的技术,在产业选择中已经保证了其与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市场需求的一致性。2010年医药制造业中,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达到了当年价总产值120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28.7亿元的水平(见表2),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23.18%和22.78%,这无疑说明了生物医药产业乃至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存在着巨大市场,且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无毒、副作用,更为健康的生物医药成为了人们迫切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物医药年均递增率在20%以上,2000-2010 年十年主营业务收入就增长了超过10倍,相比2009年,2010年的增长率达到了22.78%,生物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巨大的需求拉动力一方面保证了企业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在研发、品牌、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和创新,有利于产业的后续发展。

(三)企业战略方面

企业战略对于竞争优势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市场的竞争所带来的差异化和创新效应上。表3统计了大中型生物、生化制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其中总体比例相对于整个生物、生化制品产业计算。从表3、及其与表2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目前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并且存在技术瓶颈。生物医药产业多应用国外技术,产品间差异不大,而医药产业的高利润及市场管理力度的不足使得目前我国生物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但秩序较为混乱。从表3中可以反向推出,我国生物、生化制品行业中小型企业占到总体比例的88.17%,产值和收入超过总体的一半;而OECD国家50人以下的公司所占比例平均为71.3%(不包括日本),远低于我国。这说明我国在这一产业中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存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和竞争。据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上市的25种369个剂型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6个基因药物就有88家企业生产,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并没有走向以创新带动竞争力提升的道路(见表4)。

(四)关联和支持产业方面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其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研发机构和融资机构等。

表5统计了2003~2009年我国大中型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表6统计了部分国家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R&D强度。从表5中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09年,我国R&D活动人员、经费支出和专利申请数都不断提升,且提升比例有继续加大的趋势。2009年R&D活动人员比2008年增长了12.28%;经费支出增长了18.17%,专利申请数增加了11857项。但从表5中可以看出,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强度与之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支出总额几乎还不及美国一个公司;单个企业研发投入远达不到国外企业的水平。这说明在关联和支持产业方面,我国生物产业在技术研发部门的投入力度还不够,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既在自主创新能力上有所欠缺,又没有很好的发挥出高竞争力产业对研究机构的带动作用。

此外,对于高投入、高风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融资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不只是对生物医药产业,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都是政府,融资机构也多数属于政府性质,金额有限。而在这些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较小,所得到的财政拨款又较少。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R&D研发,政府的投入虽在增加,但企业的投入在减少。这说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缺乏正确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风险、高投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多数是中小企业,不具有规模优势,所拥有的资产又一般是以技术等为主的无形资产,难以以具体金额衡量。较差的信用水平导致这些产业不管是面对何种融资机构,都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最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风险投资的制度缺陷致使战略性新兴产在拓宽融资渠道上也面临不小的障碍。

(五)政府和机遇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政府选择的,用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未来主导产业,从提出以来一直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武汉光谷生物城从产业、人才、税收、投资融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台了各种鼓励政策,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降低了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风险和压力,为生物医药产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吸引国外资金的相关政策也使得发达国家生物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将加快向我国转移,跨国医药企业开始在我国构建较为完整的医药价值链。目前我国已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为我国生物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结论及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在自然禀赋、需求条件上具有较好的优势,但高级生产要素、竞争环境和支持产业上我国尚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但是鉴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即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规模也是较小的,总体看来,虽然目前国际竞争力还不够高,但前景看好。据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升科研设施水平,重视人员培养

科研设施是高级要素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科研过程中对于理论的验证和研发水平的提升。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其新兴性,对于最新技术的研发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迫切的需求。目前我国对于科研设备的投入虽然已经不小,但设施水平还较低,高水平设施严重缺乏,科研设施的水平还需提升,对科研设备的投入也不能减少。

人才开发方面,企业可与高等院校合作,针对性的开设专门的培养计划;高等院校也可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学科分类和方向,开设与市场需求联系更紧密的课程,提升人才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降低成本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的时间还不长,针对的又大多是最尖端的技术,故市场对其的熟悉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需求方面,可加强各大医院及药店对于生物制药的引入,以扩大和培养对于生物医药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生产技术成熟化,继而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令更多人接触到,并且能负担起生物医药费用。需求的扩大会提升需求的层次,刺激企业的创新,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提升企业技术水平,营造良好竞争环境

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引来了很多这方面的投资。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可以减少不恰当竞争带来的资源损失和福利减少,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是一个重要途径。提升技术水平需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吸收国外技术的能力。从政策上考虑可以以企业R&D投入金额抵扣税额,代替政府拨款,一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加大对于R&D的投入,增加研发,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这些新兴企业赋税过高制约发展的问题,还可以保证政府科研拨款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并且完善立法,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后形成新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减少地区间的重复建设,避免结构趋同。

(四)发展产业集群,完善融资渠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高知识和技术密集度为特点的。发展产业集群,增强技术溢出效应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优势。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研发人员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知识和技术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这一方面的优势。

融资方面,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为高投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来源,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专业的、权威的科研成果评估机构,增加小型企业的信誉度,解决小型企业难以抵押贷款的问题。另外,国内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市场性的融资机构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贷款,同时拓宽交易渠道,使生物医药产业更容易获利。

参考文献:

1.肖兴志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7)

2.骆祖春,范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11(7)

3.郭连强.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新动态及评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1(1)

4.张嵎喆,王俊沣.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述评[J]. 科学管理研究,2011(4)

5.朱瑞博,刘芸.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制度障碍与机制创新[J].社会科学,2011(5)

6.郭凤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

7.Weilin Zhao, Chihiro Watanabe, Charla Griffy-Brow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n industry cluster: The case of Dalian Software Park in China[J]. Technology in Society,2009(31)

作者简介:

生物医药技术报告范文6

关键词:生物医药 产品研发 处方药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208-02

唐山毗邻京津、环绕渤海,是北方工业重镇,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的经济结构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增长方式还是效果比较明显的,在工业化后期,唐山就显出了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世界科技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的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生物医药产业号称“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是典型的“通用产业”,唐山目前拥有生物医药企业13家,但是进入全国百强的只有1家,而同省的石家庄市却有至少4家单位进入了全国医药工业百强名单,这和唐山的经济地位是不太相符的。我们认为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唐山的生物医药企业普遍不重视研发,缺乏化学合成原料药能力。

世界知名的药企其年均研发投入都不低于营销收入的15%。对于中国制药企业而言,虽然这些年来有所进步,但整体而言研发投入依然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报告,2012年全国制药行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1.62%。唐山的大部分药厂不是很重视研发[1],笔者也走访过一些企业,老板普遍感觉药品研发的周期比较长,而且相当一部分要做临床试验,投入也比较大,因此,对于搞开发一般都是不很热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好的循环。没有新产品利润就低,利润低就造成积累低没有资金去搞新产品开发,唐山任何一家药厂都没有自己的研究所,也很少从研究所购买品种,唐山毗邻京津这些科技较为发达的地区,北京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还有北大、清华等大学的药学院,而民营的药物研究所更是星罗棋布,天津也有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药学院及天津药物研究院等,我们没有利用整合这些资源,去购买拳头产品,或者聘请相关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组建自己的药物研究所。

另外唐山的生物医药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合成原料药的车间或能力,这就使得产品在申报注册的时候,原料药不得不从外面买,而很多新药需要制剂和原料药一同申报,这就限制了唐山本地药企的研发能力。

通过将唐山的药厂和城市级别差不多的烟台、常州、连云港、扬州等城市的医药企业的药厂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表2)。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唐山的药厂几乎都是一些老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中药所占比例过大,而烟台、常州等城市药厂的产品产品附加值高,化药三类新药占比高,部门有自己的专利,西药占比高。

(2)唐山医药企业大部分是OTC类产品,处方药治疗大病药少,缺乏现代剂型。

通过研究上面表格的产品结构我们还发现唐山药厂的产品几乎都集中在非处方药,临床治疗主要针对感冒、胃肠炎等常见病,销售策略依赖于电视广告或者搞活动。其实非处方药在市场中始终不是主力,而且广告促销的费用在逐年上涨,而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家对于电视的关注度降低,而我国发病率高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乙肝、艾滋病、老年痴呆、小儿肺炎以及一些精神类疾病如失眠、抑郁等科室的用药唐山的医药企业很少涉足[2]。对于新的剂型,例如:缓控释制剂、分散片、泡腾片、气雾剂、滴丸、很少涉及,几乎都是传统剂型。全国许多医药很多的拳头产品也不是原始创新,而是采用me-better战略,对传统的剂型进行改造,例如: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对复方丹参片进行改造,单品的销售额已经接近23亿,康缘药业早期的主要品种桂枝茯苓胶囊也是传统中药的剂型改造品种,我们在产品创新方面,没有涉足3类新药,也同样没有涉足改剂型申报的5类新药。

(3)缺乏技术型管理者。

知识经济时代使专家依赖经理人员的传统关系正迅速转变为经理人员依赖专家的现代关系,传统的经理人员正在逐渐丧失他们在制定决策方面的垄断权,企业家主导类型开始由管理类的经理型企业家向知识类的专家型企业家转换。我国正从传统的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研发强国迈进,整体技术水准正在不断地深化。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要求的技术含量会越来越高,也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技而优则管会成为一种趋势。医药是一个高技术产业,但不代表任何一家生物医药企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他的竞争并不是在于成本的竞争,而是在于技术和创新研发的竞争,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同样对于医药行业也并不是屡试不爽。哈尔滨三厂和六厂的广告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繁荣景象,但是持久性有待观察。唯有针对医院的处方药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医药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技术非常敏感,对研发较为精通,对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非常的重视,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求贤若渴。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全国制药百强企业或者知名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我们会发现几乎都是药学科班出身,属于技术型专家。对于研发很热衷,有自己的药物研究所,而且不盲目多元化。

今天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公司, 如西门子公司、福特公司、杜邦公司的创办人都是技术专家、技术人员或著名科学家。另外唐山的生物医药企业的管理者很多是从煤炭造纸或者钢铁行业通过兼并一些老的国企而涉足医药行业,董事长几乎没有医药技术背景,而且对于高薪聘请医药技术人才又不舍得投资,在人力资源上走低成本战略,即使聘请医药职业经理人也注重其销售能力,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何解决唐山生物医药产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现有的产品结构基础上研发或者引进新的品种,向大病用药上过渡。

我们不主张建立新的药厂,因为我们现在不缺产能,不缺设备,这些都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缺的是高科技的产品,缺的是研究能力。未来5年全球有1288个专利药物陆续到期,将给全球非专利药增加10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一些跨国药企专利过期的重磅炸弹级药物,我们在保护期到期前1年就开始研制,一旦保护期过就开始申报,率先上市,像唐山的这些医药企业以中小药企为主,发展的策略应该是在一两个专业细分领域上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准确的定位,而不要面面俱到,因为中小药企不可能有更多的钱去做更多的东西,所以只要在某个细分领域上做专、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在产品结构上要让处方药占据一定的比例,心脑血管用药、糖尿病用药、抗免疫排斥用药要有所涉足,另外,唐山的药企可以在新型的输药系统药物传递技术上下功夫,将原来的品种改造成更加先进现代的剂型,按照5类新药去申报,这种研究新药的方法,具有研发周期短,投入小,风险低的优点,相对也比较安全。

(2)在资金和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期,合作研发是一种更加快捷、性价比更高的方式。

战略联盟是最近国际上新兴的竞争模式和经营理念,它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企业,为实现其特点的战略目标,通过契约、协议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多向流动、组织松散结合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其本质是一种基于非零和合作博弈过程的组织制度创新[3]。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有多种来源,这些来源包括规模经济、有效的风险管理,有效的进入市场和从合伙人处学习以帮助公司减少交易费用,应变不确定环境,减少组织对其不受其控制资源的依赖性,唐山的医药企业可以和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弥补自己技术研发能力的不足。

药厂自己建立研究所买设备,招相关的人员周期比较长,而且唐山在吸引人才方面远没有北京有优势,因此,与研究所组成战略联盟是一种比较快速切入的方法。北京双鹭药业通过和卡文迪许、加拿大PNUVAX、美国DIAPIN等公司合作,双鹭药业获得了抗骨髓瘤产品来那度胺、白血病用药达沙替尼、糖尿病用药Diapin和23价肺炎疫苗的开发权,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我们也鼓励药厂收购北京的研究所或者北京的研究所占有唐山医药企业的一定比例的股份,以弥补唐山医药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强的问题。

(3)引入医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有技术背景、深谙药品研发而不仅仅是生产,组建专家顾问团队。

从历史上看,实现近代企业制度向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主要是那些从事技术出身的企业家,他们在技术创新的企业内部化、制度化方面起到了先导和示范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技术创新的交互出现和模仿浪潮。今天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西门子、福特、杜邦等公司的创办人都是技术专家、技术人员或著名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能够在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懂得如何选择与开发先进技术,怎样组织生产与管理,使各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得到科学的组合,然后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也许董事长并不一定是医药领域的专家,但是我们可以退居幕后,聘请精通医药领域的总经理来管理企业,这就是企业管理中的委托-模型,我们对总经理要进行授权,其在产品立项开发、仪器购买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企业家投入厂房、资金等物化的东西,收获的是经营利润;职业经理人投入的是管理才能,收获的是薪金和更丰富的才能。过去唐山的医药企业在聘请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倾向其有销售背景,是营销方面的专家。而对于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依赖于产品招商模式的企业来说,好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对于总经理是否精通研发,有比较强的技术背景个人感觉是更加重要的,纵观最近几年医药领域的发展,但凡是比较重视销售技巧,而忽略新产品开发的公司,其持久性就差一些,甚至是昙花一现,例如:曾经的海王制药、东盛药业、三精制药、汇仁制药等。反而是那些我们在电视上几乎看不到其广告的医药企业,其业绩在持续的增长,而且非常稳定,而且不用费劲心思整天考虑什么各种销售的技巧。例如:恒瑞医药、双鹭药业、现代制药、海思科、恩华药业等都是靠独特过硬的产品而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只有技术型管理者才会更加重视产品的开发,才会使医药企业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唐山的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京津,有地理区位优势,特别是十以后制定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唐山将很好的融入这个1 h的经济圈,京津的高科技的“外溢效应”将很好的使唐山受益,唐山的生物医药产业给自己把脉,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按照高科技公司的定位和标准来经营医药企业,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引进,重视创新、重视对世界医药市场趋势的把握,则唐山的生物医药企业一定会凤凰涅,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董莉,王哲.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J].中国药房,2011,22(25):23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