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范文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妇科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多部位栓塞。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而手术应激、术后强迫、输液及各种引流管常限制病人的活动。我们采用术后6 h被动肢体锻炼,效果确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2008年的1010例子宫肌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38~79岁,体重62~92 kg。1999~2003年的1722例子宫肌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子宫肌瘤1611例,卵巢癌、子宫内膜癌111例。年龄40~72岁,体重60~91 kg。两组有可比性。
1.2 治疗和护理 采用的手术治疗为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子宫切除术。术后两组病例均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 h,6 h后取半卧位,12 h下床活动。实验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 h,护理人员示范并为病人做下肢被动锻炼。6 h内以被动活动为主,6 h后以主动锻炼为主,两侧肢体交替进行。早期被动肢体锻炼具体方法如下:第1步,术后2 h操作者单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并轻捏小腿肌肉,持续2 min。第2步。双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拍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持续2 min。第3步。术后3~4 h,病人肢体麻醉状态逐渐消失,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时,操作者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握四趾做足趾的屈伸运动,连续。做20次。并鼓励病人主动参与足背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第4步,术后6 h,增加翻身次数,取侧卧屈膝位,手掌环形按摩大腿,并协助做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连续做20次。
1.3 结果 对照组发生DVT21例(左下肢17例,右下肢4例),其中15例有术中、术后下肢输液史;实验组发生DVT2例,均有术中、术后下肢输液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讨论
2.1 DVT形成的条件及病理生理因素 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高,静脉壁尤其内膜损害是DV了形成的要素。病人术中、术后卧床时间长,麻醉使下肢肌肉松弛,周围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创伤引起组织损坏,组织凝血因子释放。病人禁食、肥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均为高危因素。
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范文2
一、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
二、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坚持体育锻炼的毅力以及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程度。另外,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则是常来往的同学、学生家长、亲戚朋友以及学校的体育氛围等,这些都进一步影响到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再加上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不理想,如活动的场地不足、体育器材太少、场地器材不安全和不美观等,这些客观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大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三、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具体方法
1.教学内容要因人制宜,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实践证明,在一堂体育教学课中,教学内容合理搭配并且适用于学生身体发展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同时,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并富有知识性与游戏性的教材,选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
2.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优胜劣汰特点,而争强好胜正好是中小学生的一种心理特征,体育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小型[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dylw.net]的教学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比赛的机会,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艰辛及胜利后的喜悦。事实证明,体育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加深对体育运动的感情,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3.激励效应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发现学生有进步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马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讲解示范,鼓励他们多练习。实践证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如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表扬与认可,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4.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进行技术教学外,还要教育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对人的影响,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5.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
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范文3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需要有计划地、长时间坚持进行正确的身体锻炼。对于中学生要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要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使他们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地坚持体育锻炼。
所谓的习惯就是指学生不在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下自觉的、主动的、心甘情愿的进行的行为方式。我们的体育教育就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课堂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健身计划》要求无论哪个阶段的哪所学校都要全面的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体育教学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锻炼身体、提高技能的热情,同时促进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一、简析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一些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是让学生练习体育的基本技能,而对于学生的态度和兴趣则有些不太注重。其实,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不端正,又对体育锻炼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又怎么会真正的掌握那些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呢?无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就无从谈起身体素质的提高了。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到学生对于锻炼习惯的养成。正好相反,如果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浓厚的兴趣和端正的态度,就会以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参与练习。这样身体素质提高了,学生也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行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思考,对其学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健康水平以及民族的兴盛,保证学生能够富有活力和朝气,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人格品质,推动学生养成独立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不是说所有的活动都算是体育活动,也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都能提高身体的素质。不懂得正确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很有可能损害自身的身体健康。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运动的原理和知识的锻炼才是正确的、有益于身体成长的锻炼。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传递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其具体做法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特点,以及人体中各种器官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个人卫生常识,了解及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规律。体育课堂中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来传授给学生。然后在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科学的、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案和程序,懂得进行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点,采用适宜的锻炼手段和方式,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觉性的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加强学生进行良好锻炼的习惯性训练。让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习惯,拥有长时间坚持锻炼的意志和毅力。而体育锻炼意志和毅力的来源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复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来进行。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严格的要求学生,准确的、规范的进行体育训练。积极引导学生经过体育课堂的学习来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严密的、科学的、适宜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争取在每一堂体育教学中都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项目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的把握动作要领和练习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全部过程和整体结构。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反复进行训练。教师要做到勤督促,常检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锻炼心态。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体育学习中逐渐的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发挥好两个教学因素,有效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1、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体育示范环节,给学生树立一个可以直接效仿的良好榜样。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发挥自己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科学性的进行知识的讲解、规范自己的动作示范,加强对学生方式方法的指导。正确在体育课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一个科学性锻炼身体的过程,从而体验到进行科学锻炼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和暗示学生在生活中也要重视身体的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学产生新的认识
以往情况下,体育教师只是看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对于课堂之下的体育锻炼不够重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锻炼之后,在闲暇时间内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了体育课程过于形式化,难于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看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还要看重学生在课下的锻炼情况,鼓励学生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质以及免疫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更加科学
很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不够科学,产生了相反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锻炼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体育锻炼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教师要设置锻炼的时间,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锻炼,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产生良好的效果;最后,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对锻炼的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发挥教师的重要性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初中生的年龄不够大,很少具有坚持锻炼的毅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坚持锻炼,与此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坚持锻炼,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总体来说,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不是在短期内就能显现的,这就需要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只有师生之间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吴钢,余蔷文,丁聪.上海市中考体育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调查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04):194-200.
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范文5
锻炼方法;运动兴趣;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93—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体育的重要价值,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其终身受益。
一、转变学生传统的思想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体育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又要使其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身心协调、全面发展。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设法转变学生传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使体育练习与锻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将体育锻炼与自身的身体健康联系起来,与自身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与自身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体育宣传是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宣传体育的意义,丰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并通过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持久性。
二、教给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锻炼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如果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而且极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应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项目,并教给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并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使其做到科学锻炼。
三、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逐步促进其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好艺中专女学生;体育锻炼
1 概述
好艺中专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较为繁重,而健康体魄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调查好艺中专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为正确引导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的2014级、2015 级200 名女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十个专业32个教学班)。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好艺中专历年的国家体质测试记录以及相关的电子文献资料等。
2.2.2 问卷调查法 对好艺中专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有效率98%。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运用体育统计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出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女学生的体质情况 经统计发现,平均身高最高的为航空服务专业,最低的为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速录专业;平均体重最轻的为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最重的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肺活量最高的为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最低的为速录专业;50米跑速度最快的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速度最慢的为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立定跳远距离最远的为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距离最近的为工艺美术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坐位体前屈距离最远的为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距离最近的为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800米跑用时最短的为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用时最长的为工艺美术专业、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最多的为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次数最少的为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
3.2 女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学校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针对女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好艺中专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
3.2.1 参加锻炼的频率 本文以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作为体育锻炼的频率。实际统计表明,好艺中专有55%的女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而每周两次以上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学生占35%。
3.2.2 参加锻炼持续时间 锻炼持续时间是衡量体育锻炼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调查结果分析看出,大多数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较短,锻炼持续时间在21―30分钟的占21%,锻炼时间少于20分钟的占70%。这充分表明了大多数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要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科学的计划,更不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 导致体育锻炼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3.3 锻炼意识 调查表明有7%的女学生认为需要锻炼,93%的女学生认为“身体好没必要锻炼”。对“健身是否等同于运动”的问题,有认为相同或态度不明的有31% ,69% 的人认为不相同,由此可见,多数女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认识的误差。其原因在于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只注重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
3.4 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女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改善形体成为她们的第一目的,而促进身体健康成为次要。这表明健身美体功能对女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也成为她们参与锻炼的极其重要的内在因素。
3.5 妨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 调查表明懒惰是妨碍锻炼行为的最大因素,其后依次是“更喜欢上网、玩手机”、“没兴趣”、“怕晒黑”与“场地器材限制”等因素。这充分表明了女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上,受其年龄性别的特殊心理特点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她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理和身体能力。女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的学习和生活,但感情往往含蓄内敛,外部表现与内心体验常不一致;与男学生相比,生理机能和社会生活存在性别差异,情绪和情感内容往往丰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在深入了解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个性发展,用热情的关心、诚恳的态度对女学生进行耐心启发引导,帮助她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4.1 日常教育教学注重德育渗透 把体育的锻炼和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能增强体质的重要价值,提倡学生为了未来的职业工作、自己的健康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2 根据体育兴趣的层次不同,分开教学 对女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运动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动机进行分时间、分类型的区别。体育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又要考虑不同年龄层女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她们参加锻炼的兴趣。
4.3 体育教育中信息交流 在教学中注重语言艺术,通过积极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分析时,要注意做到吐字清晰,表达准确、生形象,不乏幽默,以便于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学生合理建议,主动了解她们的需要,教学从按需出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4.4 依据女学生热衷于体育锻炼改善形体状态,增加女学生适用体育锻炼项目教授,如体育舞蹈、瑜伽等内容,以此来促进她们主动锻炼的热情。
总之,中职女学生体育锻炼虽然不很乐观,但只要了解她们的真实想法,按需出发,结合青春期女生生理、心理特点,保护自尊心,帮助她们排除心理障碍,加强德育渗透,制定合理的锻炼内容,采取针对性教学,中职女学生的体育锻炼一定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慧春.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要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