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现象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文学现象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文学现象分析

网络文学现象分析范文1

关键词:网络文学;数字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一、数字阅读推广的时代意义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阅读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文本,更多的是以电子资料的形式承载于网络中,而利用网络推广文学阅读成为人们休闲的新形式。数字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是将阅读内容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网络小说、电子书、电子地图、博客等等,都是数字阅读的重要表现方式。数字阅读与传统纸刊物相比,具有搜索扩界、存储量大、易于保存、阅读便利等特征,这对读者来说,可以随时阅读书本知识,数字阅读拥有纸质图书所不具备的功能。数字阅读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文化创造模式,数字内容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带给人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二、网络文学是数字化出版物的重要组成

1.网络文学发展现状

(1)网络文学面临的质量危机

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不在于其数量,而在于作品的质量,在当前的网络文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质量问题,这也是文学作品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网络文学的自由写作在为大众带来自由写作空间的同时,缺乏质量审核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网络文学网站最初仅有榕树下、天涯社区等几家少数的网络门户,但随着文学网站的不断分化,新文学网站、博客以及个人文学主页呈现空前的繁荣现象,每天的网络文学作品数以万计,由于缺乏严格的质量审核,导致网络文学质量问题突出。

(2)网络文学的虚拟化繁荣与发展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虚拟化繁荣的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作品作者个人造势以及网站的虚假繁荣;二是文学网站的不断分化,使得作品、作者以及读者被不同程度分散,网站本身为实现网站表面的繁荣,通过操作数据的方式增加作品的点击量。网络文学的繁荣是指网站首页作品的点击量高,但对个网站内的各个栏目进行深入探究后才发现,阅读量不尽如人意。

2.网络文学阅读现状调查

对网络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阅读对象、阅读途径以及阅读主体。

(1)阅读对象

从文学体裁上来看,网络文学主要包括: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散文以及网络戏剧等,在这些体裁的作品中,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个重要体裁,在百度贴吧文学艺术专栏中,小说的数量及阅读量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文学作品。据新华网报道:在当今时代,小说仍是中国人在选择图书时的首选,而网络小说也恰好满足了读者这一阅读需求。在网络文学兴起之初,安妮宝贝等的都市言情小说较为受欢迎,笔者对榕树下、汉语文学、网络文学在线等十几个文学网站作品题材状况调查中显示:以搞笑、情感、武侠为题材的小说占据了网络文学作品的前三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穿越小说也逐渐成为网络小说中最为热门的题材之一,其基本要点为:小说中主人公因某种特殊原因离开自己所生活时代,穿越时空进入到另一个时代,并在这一时空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穿越小说的主线以情爱为主,因此,它也在题材划分上归类到言情小说一栏中,这类小说贯穿古今,极具想象空间,因此也备受现代女性的青睐与喜爱。

(2)阅读途径

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途径有四种,分别为:小说原创网站、小说论坛、博客以及电子图书。原创网站是阅读最为直接的途径,一些中文原创网站的日点击量均有数千万,通过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文学原创逐渐拥有了庞大的读者群和较高的关注度。论坛是阅读的又一重要途径,在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为每位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位用户均可在白板上书写,可相关信息,对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具有交互性强、内容丰富且及时的特点。博客又被称之为网络日志,它是通过个人管理、个人不定期张贴新文章来进行更新的网站,博客中的文学作品为博客拥有者个人原创,他们通过文学作品的质量获得读者的认可,将忠实的读者吸引到身边。从本质上来说,博客是论坛的演变,是阅读者较为固定的阅读途径之一。

(3)阅读主体

互联网的强技术、高成本和潮流化,决定了网络文学的阅读主体应为年轻化、高端化的网民。网络文学阅读中男女比例相对于之前相对均衡,但男性读者仍旧是网络文学阅读的主流,这与网站的经营战略是分不开的,各大网站不仅对男性喜爱的玄幻小说加大发展力度,同时也为女性开辟了专门的通道和途径。

3.网络文学作用意义分析

网络文学符合大众文化的阅读观念和概念特征,具有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商业性及庞杂性,从网络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文学不仅仅是大众文化,它也是大众文化中最为时尚的一种文化。本文对网络文学作用意义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对网络文学在社会发展中价值和意义的分析。首先,文化的意义在于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文化要表现对中国历史、民俗以及区域人文的价值,人们以放逐享受生活的现实乐趣为文化消费的基本需求。文化是被用来消费的,大众在消费文化时,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情调,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存在即合理,网络文学作为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大众需求。

三、利用网络文学进行数字阅读推广的策略

数字化阅读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阅读内容呈现出来,网络文学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以网络作为终端能极大减少纸张的消耗、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的阅读、较大存储量以及较低的成本。利用网络文学对数字阅读进行推广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策略:

1.完善推广方式

在一些文学网站中,文学作品的点击量和阅读量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网站的推广活动效率及方案有待改善。以创世中文网站为例,在加强推广战略上,可以加强在各大网站的推广广告植入,将网站的节日活动以广告推广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加强对优秀作品的积累,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网站可以加强对新晋作家的支持与栽培,加强对优秀作品的积累。

2.拓宽网络推广渠道

笔者根据网络文学推广的相关资料及数据分析表明,网站阅读量低的原因与狭窄的网络推广渠道是分不开的,大部分作品依然停留在少部分的平台上展示,而全渠道、多渠道的推广仅针对于少数的作品。为更好地的拓宽网络推广渠道,需各网站自主研发APP,增加掌上阅读方式,更好地吸引读者。在自主研发APP的同时,各网站还需要与腾讯文学、移动终端等加强联合,这样有利于手机阅读便利渠道。网络文学是于互联网共同诞生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的萌发和催生了数字阅读活动,利用网络文学开展数字化阅读,能有效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网络文学在方便人们阅读的同时,不断推进数字化阅读的改革与创新,这不仅能方便读者阅读、推进网络文学的发展,同时还能通过文学的发展及阅读方式的变革,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对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琳.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2.

[2]肖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3]李新祥.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4]张韵.微传播环境下的全民阅读推广策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4.

网络文学现象分析范文2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网络文学发展的运势迅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成为了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将从网络文学现状与传统文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其密不可分又彼此不同的文学艺术。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基本特征剖析

文学日益的发展也促使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的出现――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一种网络时代产生的新的文学样式,它由互联网传播、为网络用户提供阅读与互动。传统文学的文学理论里,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被公认为文学之中的四大种类。然而新兴的网络文学在传播媒介上与传统文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形态变化,随着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的大量出现,快速的机器印刷和互联网的高速运转,网络文学更倾向于为读者而创作。因为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面对的是听书的听众,更多的是潜入读者的内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它可以完全脱去说书人禁锢的外套,从而大胆的进行艺术的创新和实践。但是,在文学性质的认识上,网络文学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改变。

“消费文化”和“商业化”因素的发展占据了网络文学的肌理,甚至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大特征,它作为最平民化、大众化的一个艺术形式,以一个“虚拟美学”的空间进入了现代文学的视野,其消费主体也日渐明显,更多的集中在80、90年代的读者上,这些“网民”也促使了网络文学以读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商业化的文学导向虽然催生了网络写作的高产,但往往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网络追求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文学创作,他们往往不把作品的品质放在首位,而是过多的去迎合当前时代下的年轻人的审美口味,这样就会导致文学进程的缓慢,搁置了文学理论中最初的追求。

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之上,网络文学衍生出在一定程度上的语言形式突破。网络上使用的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部分语序变化或变异,进而造成了汉语词的超常转类现象。其风格特征是:诙谐性、新鲜热辣、侃风较盛、别具风趣。也正是由于网络文学语言的使用者多为年轻人,所以他们的活力与交际智慧,开放且轻松的交流方式,促使这一网络语言的形成。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由于传统文学出版或发表的过程复杂,不仅需要一些文学研究者或著名作家提供意见,还有很多编辑在各个方面的严格把关才可以最后被刊登和发表。而网络文学是在构思的过程中推进创作,在既有的传统文学框架上,还会根据读者的反映而不断地调整故事的框架。网友的反馈更促进了网络文学的编辑和发表。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的写作活动,因其虚拟实践的特征,写作主题的虚拟性人性内涵得以丰富延伸,从而使得人的未完成性和开放性本质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显然“虚拟美学”所支撑者的网上“虚拟写作”,无疑比传统的写作更有利于情感诉求和人性敞开。

在我国传统文学历史长河中,文学创作的审美方向因为时期的不同而发生了多次的改变。距离现代文学的发展最近的一次文学历史上的审美变化大概就是二十世纪“”前后,经过了鲁迅、等大量的新文学提倡者的变革,传统的诗歌文学开始解体,继而代之的是文学创作的四个派别:诗歌格律的强调衍生出了现代诗歌流派,社会形态的投影――戏剧文学流派,中西结合的现代散文流派以及有较强应变能力的小说流派。有的是迎合当时农民低下的文化水准与传统的审美理想,有的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对艺术要求的倚重和偏爱,同样反映了社会的要求。

虽然众多的网络文学评论者都将网络文学分为多种类别,但是在网络文学审美特性的构成中,网络艺术充分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类网络生活的一种精神层面。而传统文学往往会带有趋势性、政治化的倾向,传统文学更多的是以诗文橹魈澹即使是明清时期也只是在白话文上进行了突破,但是新生代的网络文学可以说算得上是一场彻底的文化解放。其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的表现特点,衍生出一系列的网络化语言。这也改变了现代文学批评的标准,新的评判尺度应运而生。

三、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补性

在传统文学的人文精神中突破、解构中重构是网络文学目前的转型方向,也将是网络文学这一阶段的必然经历,目前的网络文学更多地是传统文学的网络化,虽然距真正的网络文学还有差距,但是在一定基础上取传统文学的精华,延续其文学价值。

网络文学现象分析范文3

网络上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幽默笑话,还是传记等体裁应有尽有。网络文学读者数量大,据文联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网络文学活跃用户达到4.3亿人。2013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3.6亿人,即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正在阅读网络文学。而以网络文学用户年均增长约20%的速度来看,该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网络文学读者主要为年轻人(18~35岁)。网络文学用户以18~35岁用户为主,其占比超过80%,近3.5亿人。2013年,中国16~59岁的人口数量为9.2亿人。据此,中国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正在阅读网络文学。其中阅读者以学生居多,占比22.6%。这几年来,对网络文学消费者而言,网络文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网络文学的出现解决了众人解闷休闲的需要,大学生群体休息时间较多,于是网络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休闲需要。

一、调查设计

笔者于2015年7月1日至9月10日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杭州市大学生进行网络文学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140份,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97%,意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市大学生网络文学消费心理进行分析,了解该群体网络文学阅读的消费情况以及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网络文学网站提出相应建议和改善方法。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占了47.67%,女生占了52.33%。被调查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在1000元以下,占8.77%,1000元-2000元之间,占70.18%,2000元-3000元之间,占17.54%,3000元以上占3.51%。年龄和专业不同,消费行为也就不同,所以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做调查问卷。其中大一占5.26%、大二占3.51%、大三占29.82%、大四54.39%、硕士及以上占7.02%。被调查大学生经管类占49.12%,人文社科类占14.04%,理工类占10.53%,医学类占8.77%,艺术体育类占3.51%,其他占14.04%。

二、网络文学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

大学生是网络文学的主要消费者。调查显示,看过网络文学的人占比89.47%,没有看过的占10.53%。同时大学生在网络文学消费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喜欢看武侠玄幻和一些与游戏有关的网络文学作品,而女生则倾向于都市言情和穿越小说。从消费动机来看,大学生有空就看网络文学的人占38.6%,睡前看的占28.07%,这些数据足可以证明网络文学已经深深地嵌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网络文学消费支出分析。

调查显示,有73.68%的大学生没有在网上花钱充值看过网络文学,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以直接付费的方式进行网络阅读。看盗版文学的大学生高达80.7%,说明我国网络文学盗版问题非常严重,在盗版猖獗的如今,众多网络作者的作品不断被侵权,尽管各大文学网站一直在打击侵权行为,但环境并没有好转,侵权盗版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和喜欢看盗版的读者也密切相关。调查显示,学生们虽然爱看盗版,但52.63%的大学生表示在文学网站加大优惠力度,38.6%的大学生表示在保证正版质量优于盗版的前提下,他们更愿意接受正版。也有36.84%的大学生表示是作者的铁杆粉丝。10.53%的人比较在意阅读时可能产生的花费,说明假如文学网站推出相关优惠制度,绝大部分学生们还是愿意去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什么最能吸引您去该网站阅读并消费?38.6%的大学生选择了设计精美的页面,24.56%的大学生选择便宜的阅读价格,28.07%的大学生选择了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

(二)网络文学收费模式偏好。

由于有50.88%的学生都爱到起点中文网看书,所以笔者就以起点中文网为例进行分析。包月制度是指比如花1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个月自由地阅读该网站任何一本书,起点的网页阅读并没有实行包月制度,但是有64.91%的大学生在购买网络文学时更倾向于包月制度,选择按字付费的大学生只占了3.51%。据笔者观察身边的网络文学阅读者,发现他们两天甚至更短的时间便可看完一部普通规格的书,阅读需求量非常大,所以他们认为包月制度更有利于自己的大规模阅读。高达92.98%的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网络文学阅读,40.35%的大学生阅读时更习惯下载后本地阅读。不光是现在的大学生们,各个年龄段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低头一族,因为手机携带方便,便于阅读。94.74%的大学生选择使用支付宝支付阅读费用,支付宝如今在学生中是最为盛行的支付方式。

(三)网络文学产品偏好。

各大文学网站的小说广告扑面而来,首页被推荐、强推、排行榜挤满,但是,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听到网友埋怨,找不到喜欢的书看。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在文学网站阅读时所遇到的最大的困扰中,文学作品质量下降这个选项比例最高,占了38.6%。大学生在选择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时,50.88%的大学生最注重的是作品本身的口碑,89.47%的大学生注重内容情节。网络文学类型偏好调查中,选择科幻玄奇的学生占比63.16%,选择青春言情的学生占比50.88%,军事历史此类网络文学只占8.77%,如今很多受到热烈追捧的网络原创小说就恰是为读者提供了不需要天赋和辛劳,只凭运气就能实现种种愿望的神奇体验,从而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群体的热烈追捧。出于热爱,更有61.4%的学生会因为阅读了某部网络文学作品而去观看其改编的影视作品。

(四)推广方式偏好。

对于文学网站来说,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的宣传方式非常重要,调查显示有三种方式学生们愿意接受,29.82%的大学生选择有奖注册、24.56%的大学生选择线下活动(如作者见面会签售会)、29.82%的大学生选择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推广。87.72%的大学生喜欢有才华文笔好的作者,38.6%的大学生喜欢有亲和力的作者,问卷中愿意购买网络文学实体书的大学生占比56.14%,笔者也参加过某些作者的见面会,现场气氛融洽热闹,粉丝几乎都是学生,很多人甚至在现场大量购买实体书籍,几本乃至几十本,每一本都会得到该作者的亲笔签名,可以看出此类签售会效应十分有效。

三、对相关文学网站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相关文学网站应及时制定计划,做好调整策略准备,将有价值的服务提供给读者。

(一)制定标准,明确内容质量要求。

文学网站上作者的作品数量庞大,假如没有标准的内容质量要求,那将会出现上文所述的快餐文化,所以对网络作者必须进行约束。文学网站相关人员在审核作品内容时把好内容质量第一道关口,部分思想低俗、浅薄,故意迎合某些不良阅读者的文章进行严格把关。并且制定作品服务制度、制度、推荐规则等。积极引导网站作者创作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二)建立作者激励机制。

想要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的提升,先要提高作者积极性。如今网络上的原创作品是根据点击量来累计收入的,假如这部作品的点击量遥遥领先,那么这部作品的作者就可晋升为白金作家,然而这种机制是有缺陷的,很多作者条件非常好,于是就购买大量水军,替自己打榜造假。因此文学网站应建立监察制度,防止打榜造假漏洞,给广大原创作者提供一个公平的创作平台,建立完善的稿酬制度和保障制度,以此激励作者。

(三)打击盗版同时优化文学网站服务。

网络文学现象分析范文4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网络文学;评论

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以来,各种文学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的陆续的建立起来,网络文学空前繁盛。“网络”这个特殊的存在让所有的“声音”、“文字”都有了一个平等的、公平的、自由的发表机会,使得文学逾越了被“精英”和“权威”掌控的文学话语权,尽管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的背后还有着作品良莠不齐、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它的兴起让原本神圣的文学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坛,打破了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在网络文学中的评论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来,文学人类学对于业界的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实践,文学人类学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研究突出的成绩之一。而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学已经毋庸置疑的遭到了巨大的威胁,就是网络文学。现代传媒的革命性发展,网络文学应运而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学就坐以待毙,叶舒宪先生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从人类学的角度开启在知识全球化阶段文学研究的空间和美好前景,本文就讨论了现今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重要性。MBA论文

一、文学人类学和网络文学

1.文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即从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相关与互动着眼,是首次系统地专门研讨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关系的理论专题,是文学和人类学两种学科的边缘交叉性科目。顾名思义,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从文学视野来研究人类学,用文学来充实人类学;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自1970年以后,随着全球知识化的发展,从文化背景着眼,考察文学,或者考察文化现象等都成为文学人类学的范畴。

事实上,我国的文学人类学尽管已经有所发展,但是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其所面临的问题和课题都很多。由于我国研究文学人类学的学者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因此造成知识结构失衡、理论知识不全面。

2.网络文学

实际上,网络文学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义,其简单说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文学方式。但是很多专家对于网络文学还存在着质疑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种文学根本不是文学,本体空置、主体缺省、空间虚拟,根本不符合“文学”的规范。

然而,这种质疑并没有阻止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自1995年我国出现本土的网络文学网站,十几年了已经达近千个,发表原创作品约8亿多。

网络文学的存在表明,传统的文学经过互联网的这种特殊媒介的传播,在一定阶段内影响了很多人的写作和阅读习惯,从一个新的角度、视野给人们提供了全面认识文学的机会,包括文学的功能、本质等等。

二、网络文学评论的局限性

尽管网络文学蓬勃发展,但是文学界对这一新兴的文学方式却态度冷淡,并不十分热衷。文学评论界一边哀叹传统文学生不逢时、日渐衰败,另一边却对被称为“文化快餐”的网络文学嗤之以鼻,不予评论,即使评论,也仅从文学的角度对其百般刁难,将其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并且不重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所处的大环境、阶段不同,只一味的指责网络文学其中的肤浅和浮躁。然而,网络文学并不是全无经典的作品,必须要经历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成就经典,并且还要看某个阶段的文学特点。例如,陶渊明的诗作在当时根据评论标准《诗品》仅列二流作品,莫扎特的音乐也仅仅是流行,并未到广为传播的境地。以此来看,网络文学尽管发展迅速,但实际仅十余年间,某些专家就断定其不会出现经典还言之过早。

有些评论也只是一边倒,认为网络文学不属真正文学的范畴,但是并不能这样简单的就将其否定为非文学。李敖称其为厕所文学,陈村称其为卡拉ok,更有甚者说其是文字泡沫。但是其实网络文学跟传统的文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其的方式不一样,传播的方式不一样,都是为读者提供阅读素材,很多的网络文学,都是在网下写好了传至网络上的,即网络只是文学的表现工具;另一方面就是笔者可以不用担负过多的重任和局限于身份,超越名利进行自由写作。

拘泥于现有的角度对网络文学做出种种的否定和否决,更多的是对新事物的恐惧和对旧事物要消逝的担忧,更显示出网络文学评论的主观的、人为的视野的狭隘。

三、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评论中的重要性就目前的网络文学而言,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其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其创作特点及文本特征;二是对其创作现状进行文学价值评定,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预测;再者就是探讨网络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网络文学的兴起,正是文学传统与革命的差异的体现,表明我们的文化正在发生着变迁。因此,对于网络文学进行评论时应当考虑文化、文学所处的大环境,应该站在人、人类的高度来研究和评论网络文学。

文学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的高度上认识和评论网络文学的。

无论是从文学的视野看人类还是从人类的角度看文学,都必须要对人类和文学有着透彻的研究。而我国的文学研究方面着重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甚至少数民族及外国的文学,基本没有网络文学,这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不可否认上述文学都有着让人们探索的渊源,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同样的,网络文学同样能够成为人们研究现代的文学特点、状态和文化变革的重要对象。

据可考证的文献记载,我国文学最开始的传播方式是人们相互用口、用手、用肢体来传播,直至五千年前传说中的仓颉造出文字,才有了现在所谓的传统文学,如果稍稍的深入研究一下网络文学,就会发现,现代的网络文学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回归了最初的传播方式的特点,自由——每个人都有话语权,超越了权利和名利。那么,这是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呢?研究网络文学是一种对文学的重视,是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下的“自视”,这明显要比“后视”和“他视”更为重要。首先,网络文学虽然传播广泛、速度快,但是由于其发表方便,量大,很容易也会像最初的口头传播一样消逝在网络的海洋里。及时的对它进行现行研究,肯定要比它成为历史时像现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一样要容易的多的多,并且更能从研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到我国文化的变迁和革命。

其次,只有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够坚持比较文学的人类学的基本原则。正确的认识我国的文学、文化,才能够尊重其他的文化,欣赏其他的文化,才能够有真正的文化自由;再次,只有正确的自视,才能够在全球知识化的趋势下保证我国的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蚀。从人类学的高度出发,我们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还要看到其潜在的文化侵蚀和文化殖民。在全球知识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但是只输入不输出,那么早晚有一天,我们所为之骄傲的文化会彻底的化为虚无。

在研究网络文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较为直观的看到文学上对文化变迁的实际反映。专家们认为庸俗的例如拯救世界或者拯救人类的英雄小说,虽然比较落入俗套,但是其中的不同情节却反映出了儒家文化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换句话说就是体现出了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和人性特点。这个简单的例子表明,运用人类学的视野能够看到更多深层次的含义,能够以更公正、更宽容的态度对待网络文学,对其进行评论、研究。

四、总结

通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我们应该摆正对于网络文学的态度。不能因为它对传统文学的威胁而不屑一顾,更要看到它的优势和真实的表现出的一面,毕竟网络文学宽待所有的文学内容,不强制、不打压、不屏蔽,有充分的自由和话语权。综上所述,文学人类学能够以其视野的优势公平、宽容的对待网络文学、评价网络文学。我们应该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以及文化的变迁有所了解研究,这也是文学人类学重视网络文学的问题所在,是文学人类学的实际意义和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户晓辉.关于文学人类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J].广西民众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2]贺仲明.学科的界限与本土的距离——评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J].文艺研究,2007(01).

[3]肖伟胜,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何处去?——评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4).

网络文学现象分析范文5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挑战;超越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网络写作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网络文学生存于电脑网络上,同传统文学“电脑版”有着非常大区别,“网络文学”用自身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性质,给传统文化,创作理念、文学形式、审美方式、传播形式上都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极大地冲击和影响着传统文学。当前网络文学正在大刀阔斧对传统文学进行更新和重构,同时网络文学也在用挑战和超越的姿态拓宽文学另一条生存途径。

1分析新形势下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1.1文学表现形式的新颖化

众所周知,传统文学是通过图片和文学来实现的。传统文学通过文本内容的展示文学的思想和内涵。网络文学主要是通过网络体系,基于传统文学基础上扩展而来的,最终通过网络展现出文字、超链接、声音、图像以及颜色等文学内容,最终实现文学的立体化和多元化,达到对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网络文学是文学发展道路一个前有未有的突破。在新形势下,网络逐渐成为文学展示的主要途径,同社会大众的生活接轨,并成了社会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拉近的生活同文学之间的联系,深受人们的喜爱,当前成了现代人参与文学活动的非常重要的形式,对传统文学市场带来的极大冲击力,同时也对传统文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

1.2文学表现手法的艺术性

语言艺术表现文学内容是传统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法。新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文学基于传统文学语言艺术上,利用网络当中多种元素,在其中融入声音、视频、图片等,让网络文学形成多元、多维的表现体系,进而让文学内容可以直观、形象且生动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容易接受理解。但是这种表达手法给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实质上,网络文学表现的过程有着非常鲜明网络物质特征,网络文学可以被计算机语言编译,进而被一些受众恶意通过多媒体和图像语言表现,所以,这种文学在形式上具有不确定性,最终达到文学语言的高级处理和展示。例如,通过超文本链接穿插相关文学内容,又或者将不同的文学内容组合,从而切实有效形成系统的展示体系。又如,对于网络文学中相关图像语言,可以通过图片表达形展示出文学作品当定的语言和场景,最终形成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的环境体系,由此可见,网络文学表现的艺术性切实完成了传统文学表现的革命,同时并成为新形势下文学表达最重要的途径。

1.3文学审美方式的个性化

传统文学审美方式较为单一,但是网络文学不管是从表达手法还是从表达形式上都全面地展现了文学的特征,同时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审美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审美打破了文字的局限性,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丰富了审美内容,极大地改变了审美方式,如在具体的表述过程中,利用声音美、图片美以及文字美等多种形式,最大化实现美学环境的构建。例如,网络文学通过上面所说形式,立体化的美学体系,进而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和特征,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文学纯文学审美,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文章的审美质量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学的发展[2]。

2新形势下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超越

2.1创作互动化同接受交互化

众所周知,传统文创创作主要是个人化的写作,在创作者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基本上同读者没有交流和沟通,整个过程都是创作者独立完成的,唯有文学作品出版之后,读者才有机会参与,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就是一种“我写你读”缺乏同读者交流单向创作过程,但是网络文学与之相反,信息技术同网络的融合,可以让作者同大众起来完成同一作品,同时也还可以让读者评论作品,还可以向作者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整个创作都是在线写作完成的。因此,经常会有读者参与在此过程中,这样一来,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就会越来越多。因此,作者会不可避免受到读者的感受和思考的影响。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相比较,充分体现出了文学创作互动化特点,我们深知传统文学作为美学欣赏,但是这种欣赏是单向性,只是读者个人化的书面阅读。新形势背景下的网络文学欣赏是双向度的,可以多元化、多角度的实现美学欣赏的交互性。另一方面,在阅读方式方面也会因为是机读方式变得更加的快捷和方便,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读者可以随时同创造者进行交流互动,特别是网络文学的超文本,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同作者的交流,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提问,作者解决其问题,与此同时,还可告知读者自身的创作动机,从而让读者真实意义上地参与到作品中来,实现同读者的互动性,促使作者写作更加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2.2文学作品文本的多向性与非线性

通过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相比,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学文本很大一部分都是单纯文字排列、留白、组合、字号以及书籍装帧所组成的,只有很少部分是用文字加图画构成的,传统文学的构成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让读者发挥想象,对相应的文字符号进行艺术加工。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理解,特别是一些较为深奥文本,读者一般情况下无法理解文字和图画的内涵。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切实有效地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了多向性和非线性特征,尽管这种特征在传统文学中具有,如意识流小说,但一般来说是有限的、局部的,通常情况下只是存在于读者的理解当中的。但是网络文学的这种特征主要存在于文本当中,多向性和非线性存在网络文学的虚拟空间,等待广大读者的点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顺序和文本空间。其实质上,超文本是一种奇特的信息组织,虽然一个信息单位—如一个词语———从属于某一个信息集合体,但是该信息单位并不受信息几何体整体意义机构控制和约束。由此可见,当前我们已经无法将网络文学超文本简单地完全归结为文本,网络文学超文本可以将文字,动画已经声音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一起,为读者呈现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文字符号,这种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的新文学形态,综合了各式各样的方式并其实践,另一方面,网络文本所包含的超链接方式,可以有效地让文本理解不断延续。有效地为广大创作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更好地让读者文本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切实打破文学作品传统的规范确定性。

2.3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传播效果广泛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切实有效地为网络文学长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此背景下,网络文学从创作到发表,再到被广大读者阅读都具前所未有的快捷和方便。网络文学通过各种网络链接不管是在传播效果还是传播速度方面都比传统文学更加广泛和普遍,同时也充分说明网络文学给传统文学冲击是无法估算的。

网络文学现象分析范文6

为迎合市场需要和追求商业利益,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跟风写作、雷同创作、注水长篇、趣味低俗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少作品缺乏文学基本的审美,情况令人担忧,网络文学的原始创作状态亟待提升。

网络文学尚如此年轻,它的自由天性与民间姿态似乎决定了它我行我素的性格。网络文学展现了更多的创作的可能性,它的变化层出不穷、永不停歇,这种状况使其难以找到固定的评价标准。如何坚守其价值底线,如何剔除其文化糟粕,如何更好地为作者负责、为读者服务,读者、网民、行业、社会、政府,均希望有一套科学、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本组专题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及数据建设的方法,探讨了多维度多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算起,网络文学发展迄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至少已经活跃了15年以上。在此期间,网络文学作为数字出版的主要形态之一,聚集了大量人气,也形成了一定的商业规模。各类网络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其他文化创作与传播的重要源泉,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作用。因此,相对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网络文学创作与传播无论从创作者、传播者还是受众角度都更加需要一套科学、合理、及时、中肯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网络文学评价门槛和标准缺失,各种发言随意性强,众声喧哗却又无所适从。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必将制约网络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不利于网络文学各种价值和功能的发挥。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12月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科学的网络文学作品评价体系。

阅读创作指引 版权传播参考 网络文学评价发挥正能量

据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94亿,较2013年底增长1944万人,年增长率为7.1%。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3%,较2013年底增长了0.9个百分点。

但是,伴随网络文学快速发展,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作品质量乏善可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

笔者以为在媒体融合时代,网络文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为读者网上阅读提供指引。网络文学网站众多,作品种类繁多,更新又非常快,题材五花八门,内容良莠不齐。在高消费、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对于有时间、有兴致进行网络文学阅读的读者来说,快速、准确地获取想要阅读的具体作品及其具体章节、片段,类似于大海捞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很多时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如果能有权威、中肯的评价和推荐,无疑可以大大节约读者的选择时间,提高读者的阅读效果,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作者创作提供参考。权威、中肯的评价,对于刚完成部分内容、尚在同一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作者来说,可以及时修改、完善之前已完成的章节、片段,优化、调整后续部分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对于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的创作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对于其他作者创作作品同样是一种启迪和参考。

为出版机构决策提供依据。网络文学网站自身作为数字出版机构,在是否与创作者签约、按何种模式签约、如何分成等问题上,其他出版机构尤其传统书、报、刊出版单位在是否进行线下出版、是否策划类似产品、与作者(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如何进行产品定价和宣传等问题上,也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决策依据。

为其他传播者提供支撑。在全版权运营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动漫、游戏等其他媒介产品形态,甚至通过衍生品等形式被跨界应用于其他领域。其他形式的传播同样需要考虑相应的网络文学评价。

体系混乱 功能弱化 网络文学评价需客观规范

当前,对网络文学整体的评价比较常见,散见于图书(如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评论100》、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期刊(如黄鸣奋《网络文学之我见》刊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周志雄《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刊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报纸(如欧阳友权《近十年网络文学的六大热点》,载于2012年9月17日《中国艺术报》)、网络等各种媒体,部分涉及对单篇(部)网络文学作品的“点”评(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通过公开渠道查询,专门对单篇(部)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的评价在传统媒体中尚未见到,但在各种网络文学网站和网络作家博客、微博跟帖中比较常见。就网上对单篇(部)作品的专门评价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的随意和浅薄。由于绝大多数网络领域尚未真正推行实名制,网络文学评价方面一则没有专门的资质要求,二则通常是在虚拟环境下迅即完成的,有关网络文学评价的随意性非常强。规范的文学评论要求对作品进行细致的钻研,“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在语言表述上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先有个总体评价,再结合具体内容展开详细论述。但目前众多的网络文学评价缺乏对作品认真地阅读和理解,既难在总体上对相关作品进行中肯的评价,也难在细节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贴切的评价。有的评论者对网络文学作品心怀抵触,一概反对,正常的文学评论成了“拍砖损人”的手段。也有些评论者评价语言浮夸、胡乱吹捧,不利于广大读者尤其青少年网民的理性选择与身心健康。

评价主体的草根化和年轻化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混乱。我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一直以来非常脆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网络文学实践与批评体系之间严重不匹配。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主体和评价主体主要是年轻网民,尤其是青少年。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我国网民具有年轻化趋势:《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19岁及以下的网民占24.5%;而1997年10月第一次报告,我国网民只有62万人,其中20岁及以下网民只有5.6%。17年间,20岁以下年轻网民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这部分网民作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受众,对于网络文学作品显然缺乏批评者应有的学识、素养和阅历。

网上跟帖式和连锁性的评价方式导致了网络文学评价功能的削弱。与传统意义上专著、专门文章形式的文学评价方式不同,网上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呈现为跟帖式、连锁式。所谓“评论”的相关内容中,有些是对作品内容只言片语的读后感,有些则是对其他评语的评论,还有一小部分甚至完全与作品评价没有关联,纯粹系发帖者的自言自语,不知所云。在没有其他专门渠道、机制对单幅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情况下,这无疑会大幅削弱网上评价专区对网络文学的评价功能。在所谓的相关评论中,多数评语也过多关注眼球效应,片面追求短、平、快。这与青少年网民作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受众,对相关评语简短、鲜明、醒目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严格来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准确地看到一个时代的痛楚,并给予一些劝慰的东西;相应地,优秀的文学作品评价也必须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悉心挖掘文学作品的这些价值所在。但在快餐文化、眼球文化的网络环境中,网民连对相关文学作品都是浅阅读,不可能去关注长篇大论的网评。在跟帖式、连锁性的网络评价机制中,也很少有人愿意去长篇大论。

拓展网络文学评价渠道 加强网络文学作品评价体系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柠教授认为:网络文学是一种时空双重无限制的文学形式。在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时,传统的文学评价体系需要颠覆。

网民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选择往往是随机性的,其阅读心理带有较强的消遣动机。因此,不难想象,网民通过悉心阅读纸媒评论或知名作家微博、博客评论后再作网络文学作品选择阅读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换句话说,纸媒或微博、博客中的网络文学评价的影响力比较有限。在保持或进一步拓展网络文学评价渠道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网络文学作品集聚地(网上专区、专门频道等)中的评价体系建设。

(一)实行网络文学评价实名制

既然对他人作品评头论足,并且这种评论可能会对他人的选择和阅读带来影响,就有必要从机制上保证评价者是在负责任地说话。实名制可以有效消除虚拟空间肆无忌惮的心理,是保证评价者审慎发言、客观评论的重要举措。当然,为保证评价者隐私和网上的自由性,可以采取“前台虚名,后台实名”的方式,即:进行网络文学评价先在网上注册实名信息,评价可以用笔名、昵称等方式进行。

(二)引导专业人士开展网络文学评论

鼓励网络文学网站建立评论专区,延请高校教师、出版社编辑、作协会员等专业人士对相关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推介。专业人士具有评价业务所需具备的专门知识,其评价意见对与网络文学评价相关的各方有较大影响。为此,要积极发挥专业人士在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为避免评价业务中的不良现象,要建立相应的淘汰惩戒机制。

(三)鼓励广大读者参与网络文学评价

读者阅读体验是网络文学评价中最基础、最直接的部分。可通过随机抽奖和积分奖励等制度措施,鼓励读者参与网络文学评价,不断扩大网络文学评价的主体范围。考虑到一般读者的特点,在评价手段上可以考虑借助动漫表情选择、简短评语选取等方式灵活开展,并在必要时对自主发言进行必要提醒和干预。

(四)支持网络文学网站评价业务建设

网络文学网站作为网络文学评价的主战场,应在评价业务软硬件支撑体系上,加大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投入,不断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学评价业务。国家层面可以在细化、优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网站在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鼓励传统出版传播机构参与网络文学评价业务

传统媒体有较多的行业积累,在文化内容评价方面经验丰富。为此,需要鼓励传统出版传播机构积极参与到网络文学评价业务中来。在支持对网络文学事业整体评价的同时,对于重点、热点网络文学作品,开辟专门的栏目,配备专门的编辑,自行或延请专家予以评价和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