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信息学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信息学基础范文1
传统的生物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课过程,但是我们忽视了单一的讲课很难让学生切身体会具体的知识。信息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更真实地贴近生物进行学习。在生物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同学展现生物知识。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知识性,同时也兼顾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另外,生物教学时我们同样应当注意结合区域特色开展相关教学。我们可将周围的生物资源很好地引入课堂,这样既贴近生活又能方便课堂教学的进行。例如,在进行“生物的分类”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现一些特有的生物物种。在介绍完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为学生生动地放映特有的动植物如藏羚羊、藏野驴、藏獒、格桑花、藏红花等。这些生物并不是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的,但它们却也真切地生活在我们周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找到相关的资料与图片,再现我们这片神秘而富饶土地上的生物财富。“耳闻不如目睹”,让同学亲眼见到这些珍惜的物种,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些距离学生较近的生物,更能带动生物课堂的课堂氛围。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展现生物,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大的便利。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师生的教学讨论平台
信息技术可以为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空间以利于师生更好的沟通以及交流。毕竟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同学更好地答疑解惑,及时地解决学生课下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同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为生物课堂上的有关知识以及实验进行相关的模拟教学。很多时候我们在课上教学条件受限,不能为学生很好地展现生物的多样性。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为学生模拟教学有关内容,为生物的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例如,在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在课堂上实际模拟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进行相关的模拟性教学。同时这种模拟性可以依据当地的特有性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模拟改造。这样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探求心理,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知识。另外,我们可以利用现在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留些课下作业,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进行有关的网络教学与解答,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能带给生物课堂很多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要适当地利用这一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三、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材料,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生物信息学基础范文2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操作效果较为关注,但由于课堂时间、教学条件有限,很多内容在课上无法为学生进行演示,或学生无法亲自进行实验。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苏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形象。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整合
在新课改推动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过硬的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指导教学,将两者进行整合。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科技也在不断走进课程教学,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生物教学来说,实现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中有一种教学方式叫做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视觉、听觉的有机整合,还能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感受,将成果通过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方法上,还能将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更直接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明确,并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必要的教学内容中播放相关影片进行教学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教师立即进行解答,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只负责教而学生只负责学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益处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基本都是教师在进行照本宣科的工作,提出的问题也很有局限性,学生只负责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经常是处于朦胧状态,似懂非懂,师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也较少。新课改以后,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并引进了新的教学设备,增添了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整合,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学所需的图像、影视动画进行综合处理,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主设置教学主题,将所讲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得更加直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实现课本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阶段的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网络信息也不陌生,但网络技术在发展中有利有弊,所以这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中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新颖、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找到要了解的内容,并出色地完成作业。
(三)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在经过一阶段或一学期的学习后,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就要求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很好的复习,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对所学的各个章节进行重复讲解,所以在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以往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播放,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从而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将信息技术与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具体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走进课堂
在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大量的道具,但不能将所需要的道具都拿到课堂上,即便有些道具方便带到课堂,但由于季节或条件的限制还是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应用。如在“观察花的结构”这项实验中就需要大量的花朵作为道具,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没有任何一种花朵是可以随意采摘的,所以在实验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找到实验中所需的内容,还能让学生观看得更清晰、生动,能很好地解决采摘等带来的问题。
(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师生进行互动的工具
现代技术较为发达,因而要正确利用这一点。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在进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项实验时,自行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网络上选取相关教学视频进行教学,通过视频中的试验,提出“在这项实验中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分解后产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会看到,在不同温度下,加入碘液后淀粉的颜色会不同,在37摄氏度时加入碘液颜色不变,但在100摄氏度时,加入碘液后颜色会呈现蓝色,这就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观察越仔细,收获也就越多。
(三)运用信息技术生动讲解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更新较快,教材更新永远跟不上科学研究,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如在关于“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需要小鱼作为实验对象,但传统的实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就可以选择最新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如用载玻片将小鱼的尾鳍压住,关注小鱼尾鳍的摆动情况,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达到实验目的,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实验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必然的,将二者进行整合以后,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对实验理解得更深刻。
作者:周婧玉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
参考文献
生物信息学基础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主动性 优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我们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手段辅助生物教学创造了条件,更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活力。生物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下面,我就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1.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材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生物学的教学中要经常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素材,创设情境,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比如教师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可以首先播放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大熊猫生活的录像片段,展示它那笨拙可爱、憨态可鞠的形态,把大熊猫的可爱可亲的形象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且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知,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比如在讲《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著名歌唱家演唱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美妙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让学生的思绪情不自禁地走进那美丽的大自然,领略大自然那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要,这样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导人了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形形的生物,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这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探索,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视频展示,加强直观,优化教学。
视频演示仪在教学中使用,可起到优化实物、标本、模型和图片等的演示。生物学教学中,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实物、模型能体现“直观性原则”的作用。但学生离得远,这样,实物、模型就显得太少。而运用视频演示仪能够由远化近,由小化大,可以更好地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比如教师在进行八年级下删的《植物的生殖》中“植物的有性生殖”的教学时,就可以在视频演示仪上对“桃花模型”进行展示示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以很快地让学生掌握花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又比如教师在进行“观察鸟卵的结构”的教学时,可以在视频演示仪上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这样,学生就很好地认识了鸟卵的结构及其卵黄上的胚盘。视频演示仪真实直观地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如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用具的操作要领等,这样就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因学生多、课时有限等原因而导致的个别指导难的问题,使教师指导到位、学生操作得法。
3.音像播放,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使信息传递形象化、色彩化、动态化,有利于强化概念、揭示原理、突出重点、分散和突破难点。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学教学中涉及大量新成果,而且常常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比如教师在进行八年级生物上册中《动物与人类生物的关系》关于“生物反应器”的教学时,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但它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媒体视频播放《生物反应器》录像,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学生边观看边思考,这样学生很好地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计算机以其丰富的功能,给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老师可以经常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配置功能,运用扫描仪扫描相关图片,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教学中所需要的相关图片,还可以将图片、动画资料、声音、文字等资料运用到制作课件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强化了直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画面与文字有机地结合,教学环节以过程化衔接,课堂分析简洁明了,使教学过程实现了条理、层次和序列的更优化。在生物教学中,老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如环保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4.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学习更主动。
生物信息学基础范文4
新课标和新教材最突出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笔者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自主学习、构建模型。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二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的功能,这一节是在此基础上探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几种方式,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基础之后,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和探究的基本步骤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理解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并且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很渴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有哪些方式等有关细胞功能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②教学难点:理解渗透作用原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简述扩散的特点。
②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③比较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概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概念;比较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二)能力目标
①学会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②设计实验,逐步领悟探究过程的一般方法与基本思想,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通过构建模型和概念图,提高知识建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领悟科学探究思想,体验探究活动中的成就感。
③通过探讨问题,设计实验,培养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改变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和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以问题探究教学为主线,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法、实验法、学案导学、模型建构等方法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二)课前准备
①学生预习本节课相关知识,提出相关问题;
②教师针对教学设计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案,实验所需的材料和用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通过不含蛋白质的脂双层):
①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②氨基酸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能进出细胞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根据教师引导总结出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方式。
(二)学习扩散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亲手实验将墨水滴到烧杯中并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扩散。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出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教师设计问题串:
①漏斗的液面为什么上升?
②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液面还会升高吗?
③如果烧杯中也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产生渗透现象两个必要条件以及渗透的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 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微观展示渗透实验。
问题探究:①渗透是水分子跨过膜的扩散。扩散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②那么渗透作用与扩散现象相矛盾吗?
(三)学习主动转运
教师组织引导,创设问题情境:①海带中碘的浓度高出海水中碘浓度的200倍,但是海带照样从海水中吸收碘,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师生共同小结:设计表格对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进行比较。
生物信息学基础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提高效率
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着特殊的教学功能。实验可以使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一步步地学会生物学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鉴于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意义
1.使抽象的实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多媒体进可以行虚拟实验,例如:展示人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过程是膝跳反射实验的难点内容。没有录像资料,又无法在课堂上演示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虚拟实验解决这一问题,把体内摸不着看不见的生理过程,在屏幕上一一展现在面前,不但将书本中的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了直观的图像,而且在同一时间将反射弧组成及功能依次介绍。
2.使实验现象、结果可视化,便于分享交流
初中生物很多实验是探究活动,探究的实验内容和形式较复杂且过程较长。而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登堂入室后,给实验教学注人了无限的生机。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將探究实验进程全程拍摄,学生自主剪辑后,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实验过程和结果,更有利于讨论、交流和评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进而弥补了传统的实验中有些实验过程太长,学生探究兴趣锐减,而教师也很难监控、管理实验课堂的缺点,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个性化自主学习蔚然成风。因此结合有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材形式的变革。
3.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
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整理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利用现代摄影工具资源,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借此去丰富生物实验课的内容。例如,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时,让每组学分工合作,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去观察、拍摄周边环境的生物形态结构及相关的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资料展示和交流。每组所展示的生物种类有所不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也多种多样。这种实验教学的尝试,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长足地发展。
4.扬长避短,与传统实验教学相得益彰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总是单一、枯燥、乏味、静止的。但是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系统增加了多媒体,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利用其音像效果、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高效等优势来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在教学方法上,如将讲授的特点和媒体播放的特点结合起来的讲授演播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的探索发现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学法等。
但结合并非是将多媒体技术与所有实验教学内容的结合,也不是用来解决实验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实验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
二、生物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具体操作办法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生物实验主要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主,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实验环境,应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电教手段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清晰的界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及多变的图像创设出一个独特的、恰如其分的情景课堂,学生置身其中,思维也异常活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设计PPT、Flash课件或收集相关视频突出实验教学的重难点更突出,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欲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乐此不彼、乐以忘忧,教师应广开渠道,把复杂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变抽象为具体,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在教师介绍显微镜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其立体性,有些部分无法清晰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每个结构也很难一一向学生介绍清楚。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更容易掌握本节实验的重难点。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件或视频,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相对枯燥的讲授就变得生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很大程度上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能高效进行,但仍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缺点。如:信息利用过多,有的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轻重缓急分不清,学生跟着老师走,准备一桶水泼出一桶水,过分依赖于信息,整堂用,信息量过大,信息干扰。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虽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但绝不能让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取代学生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忽视学生动手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次教师也需要加强专业素质,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总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串联,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玉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5(10):25-26.
生物信息学基础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37-02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转变当前物理实验课堂机械式训练的现实情况,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乐于动手,培养学生寻找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属于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强调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也要求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强调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物理实验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实践性活动,它能够让学生借助于形象又具体的实验步骤来更加清楚地明白很多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定,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物理实验教学属于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关键内容,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并不理想,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实验装备水平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一些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与观察;部分物理实验无法借助于实验室中的现有仪器来实施,另外还有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物理定律也是无法依靠物理实验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的[1]。
如果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突破很多限制,依靠图、文、声等形式将物理实验过程或者现象全面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物理实验效果得以进一步优化。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措施,将初中物理实验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是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2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应用信息技术让抽象知识更形象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初中生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感到比较茫然,不了解应怎样去理解这些知识定理,更不懂得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因为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验,此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与意义[2]。
如在对轮滑组合相关知识实施讲解过程中,先从互联网中选择和滑轮组合相关的视频或动态图片,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下进行模拟操作。网络中的物理实验案例与相关视频都十分丰富,甚至包括模拟实验的软件等。以滑轮组合这一实验为例,滑轮包括定滑轮与动滑轮两种情况。定滑轮虽然相对费力,但能够转变力的主要方向;而动滑轮属于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能够节省一半的力,却无法更改力的方向。当学生了解滑轮组合的相关知识后,为他们播放实验视频,好让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了解实验基本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的过程中,需要和学生共同分析实验操作的依据和步骤,分析不同滑轮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后对学生运输规定货物进行要求,其中包含用力大小以及怎样才能够实现最优化、最省力。学生根据之前观看的实验视频,在软件中实施模拟操作,自由对滑轮组合进行安排,最后完成实验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滑轮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知识点,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环境 在组织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由于存在很多外部影响因素,造成实验无法实施或者实验结果不理想等。凭借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能够让很多相对复杂的物理定理都变得更加简单,也能够将一些无法再做的实验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对学生讲述色散原理的过程中,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首先在互联网中收集有关的视频资料,依靠图片或光的分解的视频,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光发生色散的基本过程,即了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过程,感受物理学中这一奇妙的景象。
另外,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置,课前利用互联网资料搜集、整合教育资源,课堂中通过视频、图片或者软件进行实验模拟,并让学生实践操作,依靠信息技术的辅助正确开展实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用自己的双眼去见证各种物理现象,在教师的指引下去挖掘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原理。如在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行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其中没有摩擦力的物体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等需要使用的工具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这些都能够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观察到相关的实验情况,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探究。
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 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展示很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无法进行的物理实验。
1)微观物理过程的实验。此类实验是无法为学生进行实际演示的,学生也难以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阻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依靠Flash对微观世界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比如扩散现象的演示,学生能够观察到空气与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的宏观现象,但是对分子运动这种微观现象无法理解。通过Flash能够非常直观地对两类气体的分子运行进行模拟,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的本质原因。
2)一瞬即逝物理现象的展示。部分物理实验过程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学生无法观察到。对于此类物理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比如皮球落地时能量的转化过程,皮球和地面接触的瞬间立即弹跳起来,对形变是如何发生的,学生往往无从观察。使用多媒体对整个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其中的能量转化。
3)无法重现的物理实验。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实验室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小型的半球实验,但是16匹马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场面是难以再次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的实验视频,同时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球体被拉开的瞬间,如此场景让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对于大气压强的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3]。
3 结语
总而言之,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营造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有效拓展学习空间,让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很大转变。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所发挥出的重要辅助作用,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来将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于物理实验教学中,从而让物理实验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段绍国.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J].信息化建设,201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