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9—0047—0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从世界的发展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而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每一节课几乎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时间很少。因而,培养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目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自主地探索并学习新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多花一点精力去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多动、多说,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去学习数学知识。

二、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就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学习方法,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要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使他们懂得怎样去观察并发现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认知学家也认为,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三、巧妙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在数学教学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一些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并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积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以往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或直接给出问题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样做对学生的思维无形中进行了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在课改实验教学中构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模式是这样的:

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引导学生走上科学发现的道路,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进行创新性学习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上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之于发散思维,即非逻辑思维。数学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成正比。另一方面,知识量越大,则联想、类比、相象的领域就越广,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机会就越多,所以创新能力的大小又和知识量成正比。徐利治教授给出了以下公式:创新思维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提倡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一、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舞台

课堂教学是他们汲取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创造力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更要重视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要注意发现和引发学生的新思路和新观点。

同时,灵感、直觉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更加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教材内容,定期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课,给学生创造一个开阔的空间,促使学生认识数学,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我们可以巧妙的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有目的地创设能够让学生提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用比例解决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找出特征,再引发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比例。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多种解决途径,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有几种情况出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科技类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开阔眼界,而且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利于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能力培养。数学日记的撰写,从问题着手,搜集相应资料,然后在观察、调查、验证的基础上,确定科学事实,最后通过科学抽象,得出结论。通过数学日记的撰写,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学生学会初步的科学的方法论,提高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数学手抄报”“看图编应用题”等创造性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兴趣广泛,争奇好胜。开展竞争性活动能够吸引他们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老师的辅导、启发、示范,使学生了解步骤和方法。经过选题、构思设想、口述题意。培养了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评比中学生获得创造成功的乐趣。“看图编应用题”也同样会对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等要素增加感性认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相关的信息后,找出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集中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求同思维和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开拓思路,诱发学生的求异性和发散性思维

求异性和发散性思维在学习活动中常常表现为能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独立的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二者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串、一图多划等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究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联想、伸延、开拓。这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天地中。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数学活动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讲桌,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和学习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出他们各自的才能;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师生、生生间的和谐关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题能力,真正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六、重视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布置

作业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而且能使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要把作业的布置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联系起来考虑。

七、总结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我们要细心地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社会活动,掌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创新思维是指创造新形象、创造新事物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要求重新组织新观念,形成某种独特的东西,某种以前不存在的,至少其本人头脑中是不存在的东西。创新思维的重要特点是(1)新颖性,即不墨守成规,会破旧立新,是前所未有的发现和创新。(2)独特性,是指不平凡、不俗套,是别出心裁的创造活动。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或求同思维),两者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各种水平的创新思维。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呢?肯定地说,是的!我国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人。”幼儿的创新思维正处在萌芽阶段,我们应重视并积极引导,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较好地发展。怎样打开幼儿创新思维的闸门呢?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创设一个最优化的环境

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到公园游览、到江边散步等来扩大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范围,为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最优化的环境,除了为幼儿准备纸、颜料、画笔、橡皮泥、小石子、沙子、水、玩具等材料外,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轻松的,愉快的,没有压迫感、紧张感、惧怕感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设想。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特的、新颖的创造,鼓励他们好奇、好问、求知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生活中,教师不要设框框、定模式,要让幼儿在自己的周围去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从而寻找信息、获得信息,通过自己的探索去了解周围事物的因果关系,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发现变化、辨认事物,使他们的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要经常对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幼儿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在课堂上、游戏中,在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例如在教幼儿学习折狐狸时,除了让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外,还启发幼儿联想到狐狸的本性——伤害小动物,从而引导幼儿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孩子画了一个陷阱,把狐狸捉住,有的孩子画一群小动物用木棒将狐狸打死,有的孩子画一根绳子把狐狸的腿拴住,有的孩子画一块大石头把狐狸砸死,还有的孩子画一些水把狐狸淹死,种种办法既不离主题,又各具特色,体现了创造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个“例如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设想,通过组织幼儿谈话、讨论,使幼儿先知道假如不遵守交通规则,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后果,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作画。幼儿的想象丰富,有的孩子画的是两辆车相撞,车上的砖头撒满地,西瓜也滚下来破碎了;有的孩子画是有人被车轧死,血流满地;有的孩子画的是撞车后,车轮飞上了天等……每个幼儿的画面表现的情节不同,但一看就知道马路上出事了,既使幼儿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上以《小小发明家》为题的谈话课时,教师没有采用习惯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用有声语言来谈话,而是采用了无声语言——作画来进行。这节课对绘画技能不做更高的要求,重要的是要让幼儿能用恰当的语言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运用无声语言的目的是避免幼儿依赖别人、模仿别人,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能避免有声语言的相互干扰,还可以使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都达到训练的目的,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有的孩子发明一种饲料,让母鸡吃了能下10个蛋;有的孩子发明一种带篷的自行车,不怕雨浇;有的孩子发明一种农药让西瓜长成正方形,便于运输;有的孩子说现在住高楼的太多,邮递员叔叔送信困难,他发明了一种直升机,专门给住在高层楼的人送信;还有的孩子画了一个桌子会自己走来走去,当教师问他为什么要发明这样桌子时,他说我看老师每天上课总要把桌子搬来搬去,太不方便了,我发明会走的桌子,只要老师说上课了,桌子会自己走来……

三、让幼儿参与实际操作

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出一些东西来,可使幼儿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得到训练。例如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1块豆腐切3刀,怎样才能切成8块?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而且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会使其印象更加深刻,当他们的想法与实际相符合时,便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就更加浓烈。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还要了解现代科学信息,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观念,注重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56-02

[作者简介]谷丽群(1961―),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第十七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中学阶段,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这给一线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由此可见,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在学习中探索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创造一个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如果我们每一堂课都能营造出学有乐趣、学得忘我的氛围,那么一定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乐园。

二、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推理过程等,都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要让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自主探索,从探索中找规律,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建构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让学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诱发学生求异意识,引发学生创新火花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是指从不同角度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面,或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数学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使学生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不拘泥于一种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观点、新解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古怪”的、别出心裁的问题时,应该及时给予鼓励。此外,教师还要善于选择具体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渐渐养成求异的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四、巧编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应当多进行变式训练,或引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而且,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巧编习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可以改编教材上的习题,进行“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的训练;也可以只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索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推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等等。这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实践表明,进行变式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也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引导猜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猜想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的合理推测,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它可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时尽量创设出形式多样、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发现规律,从而获取新知。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方法,引导他们得出猜想结果,使学生在不断的猜想和验证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

六、借助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计算机可展示常规教学中很难讲解的动态数学问题及规律,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软件制作出多样化、直观化和程式化的课件,借助良好的教学手段,让以往的数学学习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内容时,利用多媒体的“几何画板”进行教学能有效地让学生发现几何问题的实质。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一部分内容时,电脑可以逼真地显示抛物线的平滑效果及连续性,二次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也可以在电脑上直观地操作出来,图像动态地演示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开放意识,一方面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中;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索相应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日增.创新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一、精心备课,渗透创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可以联系社会、生活、科学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解读、钻研和思考,力求创新,创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励学生由自发到自学,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与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完JEFC Book 3中Lesson26这一课了解到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之后,可作如下教学设计:问学生们是否也想成为发明家,在学生回答“YES”之后给几分钟让他们分几小组讨论“What kinds of spirit do you need if you want to be an inventor?”学生们在积极讨论过后会得到诸如下列的一些答案:1、We must try our new ideas and always ask questions.2、 Hard 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3、 Internet is the best teacher. 4、One must be crazy about work and never give up.5、We must have confidence in what we are doing and try until we succeed.此教学内容并非属于教材,但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学生对此会比较感兴趣,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不仅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教学中我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我借助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物、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全神贯注,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如在教学对语时,我都给学生放一段有趣的课文配套动画卡录像,录像中卡通动物有趣的动作、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语调和录像鲜艳的颜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初步了解。随后,我又出示有关的幻灯片,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逼真的画面、优美的乐曲,加上教师贴切的解释,学生一下子便对所学课文熟悉了。接着,我放课文录音,学生模仿着说。经过这样学习,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很快便掌握了对话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利用表演体会情景。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积极学习。

三、激发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培养想象力不仅对发展创造力有价值而且为思维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我们在英语活动课中常让学生根据图画或教师提供的情景自编小品,学生在设计小品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有时我们改编一些熟悉的歌曲的歌词,再进行演唱。例如,“两只老虎”是首学生十分熟悉的儿歌,我常在教学中把所学的语言知识改编成这首歌曲.如: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pear. I’d like a pear. Would you like an apple? Would you like an apple? Yes, please. Yes, please.久而久之学生也能改编一些歌曲。如:一个学生把Let Your Kite Fly High改成 Ride, ride, ride your bike ,slowly on the road. Carefully, carefully, carefully, life is happy. 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使学生进入所学情景之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了多元态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体现。

四、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

一般的外语课堂教学,往往重复运用教师读,学生听,教师写学生看,然后再逐句翻译的这种单向式练习模式,由于时间、 空间的规定,限制了参与者的人次, 电教室的对讲系统设备和特殊座次环境,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多向性语言操练, 如人机对话:一段对话借助语言符号与图像出现后,再复现对话一方的提问,介绍等话语内容和相同图像,要求学生根据刚刚感知, 记忆的情节假设为另一方来即时应答; 学习者之间对话:屏幕上画面内容下常进行但没有声音,A、B两人根据屏幕上的动作, 表情做配音式练习; 师生间对话: 老师着重就语言提出要求, 由被问者即时回答。

五、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假说――演绎法;生物学;促胰液素;生物学史

一、生物学史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而科学发展又以人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基础。由于长期以来受高考压力、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地方依然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对生物学史内容的学习上,很多教师把其发展过程跳过不讲,只让学生记住其结果,更别提挖掘生物学史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了。这样一来,不仅使生物课堂枯燥无味,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高中生物学史大致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构建模型法、同位素标记法等。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可利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如促胰液素的发现史的科学探究过程。

在学生对“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运用假说――演绎法积极主动思考之后,教师应该做出准确的指导,对学生的思路加以整理总结,并准确地综合运用教学语言展示正确的思路,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其余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由教师指出。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有信心,认识自己能力不足的同时,能够积极地与教师沟通,以后也能够大胆创新。下面是教师自己的演示。

沃泰默的实验(假说――演绎法)

实验假设: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过程:(1)稀盐酸一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2)稀盐酸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3)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分析:1.实验中用稀盐酸代替胃酸,刺激小肠,(1)与(2),(2)与(3)对照说明刺激小肠时才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2)与(3)对照说明小肠内神经有无不影响胰液分泌。

实验结论:将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内引起胰液分泌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假说――演绎法)

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实验过程: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磨碎后制成提取液并注入同一条狗静脉,结果显示胰液分泌增加。

实验分析:该实验的对照组是沃泰默实验中的(2)组,更说明小肠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随血液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实验结论:在稀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引起胰液的分泌。

通过教师准确简明地概括,使得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形成、构建出一定的知识体系。通过对以上科学史的分析,使学生的生物知识素养,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素养,生物能力的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生物科学史的价值

生物科学史把生物与历史相结合,它的研究对象是生物,它的任务是研究人们对生物学的发展的认识。它用详细的资料论述了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生动地描述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思维及探究方法。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

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学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科学史时,通过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以及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让学生在体会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单独去观察他们的作用的科学理念的同时,更好地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概念。

2.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

生物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基本习惯。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主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地学习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例如,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通过对萨顿假说的学习,来体会类比推理法的真谛。

四、总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把培养创造性思维应用到教学中,素质教育才能够实施,也才能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最终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训练学生不墨守成规,不拘泥常法,不死记硬背,善于开拓创新,寻找多种方法和途径,使思维时而收敛时而发散,引申推广,对比择优,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恩德.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学创造性思维.,2011.7.

2.史晓胜.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教学,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