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1

一、护理应用解剖学有利于把课堂知识与临床需求相结合

从解剖教学而言,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难以达到培养现代护理人才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学制下的护理教育,教学内容已有了较大的改变,逐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整体护理的需求。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应掌握适应这一发展的临床各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目前虽多数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但基本仍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没有向专业性强的护理模式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将远不能适应新世纪对护理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利于护理人员未来的发展及参与高层次的竞争。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护理人才,强化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促使解剖学教学与护理临床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为临床护理继续教育打下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实用。打破各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基础课与专业课优化组合,与临床课紧密结合,加强有机的逻辑联系,减少重复与脱节。因此,应注重医学基础与临床护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在第二学期把护理应用解剖课程列为限选课,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都要修,学时为16节,讲授一些临床常用操作的解剖基础。正如护生自己说:在校通过各个实验,一到临床,很快就能发挥出来,不论是静脉注射还是各种操作,都能做到胆大心细,能胜任临床工作。

二、护理应用解剖学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打破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目标。目前,解剖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未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和后续课的教学。因此,开设以应用为目的的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是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在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必须进行改革。教材内容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反映学科新进展,增加与临床相结合的内容。要为临床应用服务,以临床上有用、够用为原则,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加强与实际工作的有机联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要淡化学科意识,打破过去只讲系统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解剖学教学。随着国内外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入,与护理专业相配套的应用解剖学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或实习手册将逐步完善,教具也会越来越多,从而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将人体解剖学知识与护理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比较直观的形式认识或回忆护理操作所涉及的解剖知识,进而提高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率。护理解剖标本的应用是实现这一结合的有效手段。制作护理解剖标本、模型,要密切结合护理操作的特点,创建一个完善的能适应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实验室。我校在讲授护理应用解剖时,结合教学录像、护理模型和解剖标本,创造亲临其境的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从事解剖学教学的大多数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一般不在临床护理第一线工作。为了尽快适应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需要,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学,解剖学教师可以加强与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主动学习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利用第二学期无教学任务或任务较轻的有利条件,进修临床护理;参加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护理解剖学学术研讨会;等等。通过护理应用解剖学的教学,将促进教师钻研护理应用解剖学知识,加强与护理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教师们遇到问题互相请教,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时常也从学生中吸取临床知识。如在四肢的浅静脉穿刺这一章节中,教科书均提到要向心穿刺,但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看到临床教师在手背静脉穿刺时也有离心穿刺,并且不影响流速,我们就分析了这一现象,认为手背静脉网交通丰富,离心穿刺也是可行的。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增加护理知识,从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盯在能力上,激发学习动力,落实做中学,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利用护理应用解剖学这一平台,把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职业行动能力的训练;把理论与实践分离转变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听中学转变为做中学。

四、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护理操作能力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2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设计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实践能力的高低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均与临床医学专业相似,未能体现本科护理专业特色,也未能满足临床护理实践对解剖学知识的需求,不利于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提高胜任力为目标,改革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为后期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护理技能的需求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1编写护理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护理

解剖教学团队南京医科大学在本科护理的教学改革中,以召开解剖学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研讨会为契机,讨论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学时要求,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以胜任力为基础的解剖教学需求,共同制订适应护理本科生的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专门的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团队,加强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探讨各护理操作的解剖学基础,以明确解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由于本科护理专业只有一门系统解剖学课程,而护理实践技能离不开局部解剖学的应用,因此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局部解剖学、护理应用解剖学的横向综合,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在现行的解剖学教学中强化护理解剖学基础,突出护理学专业特点,是一个既易于实施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南京医科大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以临床护理应用为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护理解剖“自主学习讨论提纲”和实验学习指导。共设计讨论题目300个,覆盖护理解剖学课程全部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运动系统中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体表投影,臀区、肩区及表浅静脉、皮下、皮内、注射区表面应用解剖;消化系统中的口腔护理、胃管、结肠镜及灌肠等相关的解剖内容;呼吸系统中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支气管镜等应用解剖;心血管系统中的心内注射、心包穿刺、动脉与静脉穿刺解剖,感觉器中的泪道冲洗应用解剖;神经系统中的椎管穿刺等。

3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护理解剖实验室

由于目前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共用解剖室,而且教学标本匮乏、缺乏针对性,所以需优化实验教学的资源,参照最新出台的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标准,结合护理专业特征,优化解剖实验标本,同时配备皮内、皮下注射标本,与肌内注射有关的臀区层次标本,股动、静脉穿刺标本,腰椎穿刺术标本等。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物标本以及活体组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自主学习

4.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开始前,要求师生充分认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教知识,教方法”的理念,形成全新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前10~15min将下一次课讨论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围绕讨论题展开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解决学习过程所遇到困难、掌握重点内容的意义、理解难点内容的方法、相关知识的临床意义,并适当介绍学术界对相关知识点认识的历史演变、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大胆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勇于探索、自由表达思想的学习思维习惯。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讨论的快乐,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4.2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和人体解剖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索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①实行“执行组长负责制”。每自然班分为6个实验小组,每组有4~6名同学组成,每次实验课由1名同学轮流担任的执行组长,根据自编的《护理解剖学实验指导》实习的内容及标本的辨认方法,组织本组同学标本观察和讨论。教师“不示教”,负责答疑和考核。这种实验教学,改变了教师示教,学生再观察标本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学习、讨论交流、团结协作的良好自主学习氛围与学习习惯。②增加与解剖学知识相关的护理操作介绍。例如:在胸膜实验时,引入胸膜腔穿刺的解剖学基础及操作要点;在进行泌尿系统实验时,结合男女性尿道的特点,利用男女性导尿模型,介绍男女性导尿术的操作要点;在动脉标本实验时强调肱动脉的走形特点及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在脑和脊髓的被膜实验中结合脊柱的韧带,强调腰穿的部位、层次等解剖学基础和操作要点。③体表解剖学实验和护理实验模型相结合。将护理专业实验室的模型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如:利用“女性护理模拟人”结合活体进行解剖体表标志的定位;利用“半截人透明模型”结合活体进行重要脏器的体表定位;利用“手部静脉穿刺模型”结合活体进行上肢浅静脉的定位;利用“臀部肌内注射模型——带监测警示系统”结合活体和标本进行臀部血管神经定位;利用“口护模型”结合活体进行口腔解剖实验;利用“分娩机转模型”结合标本强化骨盆解剖学知识等。④强化医学伦理和感恩教育。护理学是极具有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将护理解剖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加强“尊重遗体标本,珍惜实验机会”医学伦理和感恩教育,培养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医学人文素质。

4.3应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成为普通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①开设护理解剖学网络课程,明确提出本科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②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护理学操作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提前了解相关护理学操作规程,强化对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构建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与评价体系——“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考试系统”,包括解剖标本结构辨认,单项、配伍和多项选择题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全面掌握,彻底做到考教分离,更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5采用过程性学习评价,提升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法“一卷定乾坤”,严重制约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改革评价方法,制定相对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并体现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学习成绩由四部分组成:①课堂讨论分:理论课根据学习小组参与讨论情况,师生共同评分,主动参与以得分制记分,被动参与以得、扣分制记分,占总分10%。②实验技能分:实验课根据实验小组每次标本学习效果考核,以得分制记分,执行组长的组织情况以得、扣分制记分,占总分10%。③阶段考查分:全课程分四个阶段,利用“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上机考试,占总分20%。④期末考试分:以主观题形式进行笔试,客观题和标本结构题形式进行上机考试,各占总分30%。护理学高等教育中传统的解剖教学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解剖和护理教师的共识,护理专业本科解剖学教学改革,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护理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的需求。所以,南京医科大学探索和实践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实行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自主学习模式,以培养应用解剖基础扎实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本科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张露青 丁亚萍 李雷 靳建亮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

参考文献

1Aversi⁃FerreiraT,LopesD,ReisS,etal.Practiceofdis⁃sectionasteachingmethodologyinanatomyfornursinged⁃ucation[J].BrazMorpholSci,2009,26(3-4):151-157.

2张露青,肖明,张永杰,等.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563-564.

3李雷,孙伟伟,袁小琴,等.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162-1164.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3

人体解剖学联系学习法应用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石,因此学好解剖学至关重要。而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内容枯燥乏味。面对如此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感到知识繁琐、抽象难记,逐渐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谋求解剖学记忆技巧。笔者作为一名解剖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六种联系学习法以便提高解剖学的理解、学习和记忆效率。

一、活体联系学习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挂图、模型和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免除许多繁琐的文字及语言描述,但教具毕竟不同于实物,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人体部位可让学生对照自身或同学认清其位置。比如,讲到体循环的动脉时,学生可以通过挂图、模型和多媒体的展示,在自己或同学身上触摸到全身脉搏搏动点,并讲解给学生临床常用止血的压迫部位,测量脉搏和血压的部位。这种逐层深入的学习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二、标本联系学习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实验室标本的辨认和尸体解剖的实际操作。要重视实验,学会运用图谱,联系活体实际,必须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和实际应用,把课堂讲授知识与实验室标本、活体触摸以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如“怎样计数肋骨和椎骨数?”“昏迷病人怎样穿插胃管?”“有的小儿为何熟睡时张口呼吸?”“法医学上怎样断定婴儿是产前或者是出生后死亡?”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避免学生脱离实际和死记硬背,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目的。

三、生活联系学习法

生活中常用语与解剖学的联系,比如人们常说的“小心眼”“偏心”“脑子进水了”等。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食品与人体器官的联系,比如:核桃与脑、西红柿与心脏、柿饼与红细胞等。利用生活联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四、功能联系学习法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在古代,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这充分证实了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这一观点。

五、临床联系学习法

解剖学属于基础医学,在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医学内容,这就要求解剖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解剖学知识,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临床知识。在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联系相关的临床医学病案,让学生在接受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定的医学临床知识。一个有代表性的临床医学病案,常常会起到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作用,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病例,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趣味,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解剖学内容的掌握,同时也增加了对临床医学内容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为以后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整体联系学习法

系统解剖学把人体分成九大系统,在学习时要把这九大系统相结合的学习和记忆。食管、输尿管、男性尿道分别属于消化、泌尿、生殖三个系统,但它们之间却相互联系。有不同三处狭窄,第二处狭窄的原因是受某个器官的影响等。所以解剖学的每个系统都不是单一孤立,都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在一起。因此,把每个系统相关的知识相互理解、消化、结合才能更高的提高解剖学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选用适合的记忆方法,经过与没有进行记忆方法训练的班级比较,受指导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要明显高于未受记忆方法指导班级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要更深刻。

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是笔者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中,通过学习实践与交流获得的点滴心得,希望以后能与解剖学界的各位同事共同探讨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兆华,李晓莉.解剖学课堂教学探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23-24.

\[2\]王怀生.解剖学基础\[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34.

\[3\]王云祥.解剖学精品课程视频.哈尔滨医科大学电教中心,2004.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4

1护理的概念及社会现状

美国护理学会1980年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现今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日趋交叉渗透,护理学科也呈现综合化和全面性发展趋势,护理人员的技术工作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照顾”或只与血管打交道,他在健康保护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护士的素质、价值以及在医疗卫生行业中所起的作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护理范围增大、内容增多、水平增高和时间延长等等。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精心安排。

2革新教材

张善强等[1]在“菲律宾护理解剖学教学浅析”一文中阐述了菲律宾护理解剖学教学方式。笔者发现张等提到“菲律宾护理解剖学课程不拘泥于一本固定教材,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其它教材的优秀内容”。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锦上添花”,有针对性的编写真正属于护理专业的解剖学书籍。笔者认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紧密联系临床,重点突出;②适当添加部分局部解剖知识,如:人体结构层次配布、胸壁结构安排,臀区结构层次特点等等,不能仅局限于系统解剖学知识点;③对神经系统的内容安排进行调整:以周围神经系统为主,以中枢为辅。通过给护理专业学生适当添加少量解剖操作的实验课内容,既掌握了局部结构关系,亦锻炼了操作能力,对临床护理工作建立足够的自信心。

3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各高校解剖老师教学方式基本类同,如:PPT教学,实验标本观察,并配合多媒体、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近年我室还采用了新的拓展性教学方式——对学生24h开放的数字化3D标本虚拟教学,促使尽可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里,笔者主要讨论对有关PBL教学模式的思考。PBL教学模式是由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1969年首创。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围绕现实案例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2]。笔者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一经问世,各大高校各个专业都争先恐后实施,并高谈其优越性和带来的正面影响。仔细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量体裁衣,并非所有专业所有课程都适用该教学方法。护理解剖教学就不甚合适。我校像其它多数高校一样,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是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要实行PBL教学方式,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才能有目的的围绕问题进行网络查询、形成观点并讨论,而我国的医学生包括护理专业学生在内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医学领域,并不具备医学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刚刚从十几年的“你讲我听”环境中来到略显开放的高校并不能尽快适应这种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式。因此,PBL在我国高校的医科院校低年级阶段实施可行性并不乐观或者说很难实施:课堂上学生不会讨论,也不敢讨论,更不用说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了,于是结果变成老师提出问题,老师总结问题。经过实践,笔者针对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状况,将PBL教学方式稍做修改:可以将一学期分3个阶段:①开始阶段授课时,每次课堂均以临床案例篇抛砖引玉讲解课堂内容,并做相应知识的延展。这一阶段中,案例选取很重要[3];②中间阶段,布置作业,独立查资料,独立完成作业;③最后阶段,可开展课堂后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这样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方面在一学期的时间内快速适应大学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学会带着问题进图书馆,独立解决问题。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与大家分享。

4革新考核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常采用的考核形式即期末考试,该学科是否过关拿到学分,期末成绩具有决定性。因此,学生平时不努力,全靠考前突击,考过之后,很快对学习的内容变得很陌生,如此各门学科最后都学的很不扎实,进入临床工作,导致基础差,基本功不过硬等现象。这与我们培养人才的最初目标显然有些差距。近年我室推出了针对临床专业学生局部解剖学教学的考核新形式——形成性评价体系,即将平时成绩纳入到期末总评中来,平时成绩包含了学生实验课表现情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实验报告、网络作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护理解剖学科终成绩也不能一锤定音,需要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总和。但平时成绩如何设置尤为重要。为了能够促使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独立工作思考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够建立良好的职业责任心,我们将上述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平时成绩可如上所述的分阶段教学样,第1阶段授完课之后行第1次正式考试,标本考试或理论考试,占期末终成绩的25%;第2阶段结束后随堂考试,题目可以安排与临床有关的案例来分析形态结构之类的题目,可查资料,占终成绩的20%;第3次考试即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形式,占终成绩的50%;尚有平时的出勤和上课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占5%。通过近年的护理课堂实践,学生带有一定的压力,上课期间积极努力,很快便养成了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效果明显。除了上述诸方面,伴随而来的当然还有一些其它问题,如学时安排的调整、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调整、实验操作课时安排等等。教学内容计划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线路,需要始终贯穿针对临床护理专业,培养能够满足临床护理的实际应用和良好的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根据我国现状,我们需要客观的评判新教学方式,特别是国外新教学手段,不能盲目挪用。因此,一本合适的护理解剖学教材,通过应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同时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使我们的护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真正上一新台阶,为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朱淑娟 盛华均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张善强,姚立杰,沈雷.菲律宾护理解剖学教学浅析[J].解剖学研究,2015,37(4):306-308.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5

【关键词】 甲床损伤;甲床移植; 甲床扩大;护理

指甲位于指端背侧, 由于结构上的特殊性, 不仅赋予指甲以美观, 保护富含神经的指尖免受伤害,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辅助完成捏持等精细活动、辅助指腹完成触压感觉的功能等。甲床损伤尤其是甲床缺损, 常导致指甲缺损及畸形, 并明显影响手指的外观和功能。深圳市南山医院手外科对甲床的系列研究[1-5], 如甲床扩大术、甲床移植、甲床血供等的相关研究, 为甲床损伤患者带来了福音, 同时也对我们的护理工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甲床损伤的治疗, 除了需要精细的手术修复, 术前术后的专科护理及康复指导也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67例患者, 男102例, 女65例, 年龄2~61岁, 左手117例, 右手50例, 致伤原因:刀砍伤53例, 电锯伤18例, 压砸伤24例, 玻璃割伤72例。

1. 2 手术方法 采用甲床扩大术、甲床移植术进行甲床修复。

1. 3 结果 本组167例病例, 其中甲床扩大术89例、甲床移植78例, 成活数167例, 成活率100﹪, 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2. 1. 1 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与患者沟通尽量用正面语音, 给患者正面支持与鼓励, 介绍手术医生及同类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等[6], 耐心倾听患者对其手术存在的担忧, 针对患者提出疑虑, 从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 并给予健康知识的教育指导。

2. 1. 2 医护配合 术前1 d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跟患者进行手术知识的健康教育宣教和针对性的交流。

2. 1. 3 心理疏导方法 针对患者不同文化层次和职业背景, 制定符合个体心理护理计划。避免讨论敏感话题, 如手术费用、经济状况等, 护士在整个交流中的言谈举止要表达出对患者健康的关心, 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爱[7]。

2. 2 疼痛护理

2. 2. 1 物理止痛法 方法如下: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 然后慢慢呼出, 而后慢吸慢呼, 呼吸时双目闭合, 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中。自我暗示法:当患者疼痛难忍时, 医护人员向患者讲清楚, 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 疼痛感是暂时的, 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做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患者的自我暗示, 心理上的疼痛即“减轻”了。

2. 2. 2 药物止痛法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根据病情、疼痛评分, 遵医嘱给予预防性用药和有效止痛药物治疗, 保持无痛状态, 使患者得到身心舒适。

2. 3 伤口护理

2. 3. 1 局部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手术过程中要彻底清创, 术后保持创面敷料的清洁、干燥。

2. 3. 2 预防感染 医务人员在换药、晨间护理前进行洗手是防范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7]。合理应用抗生素, 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密切观察创面情况, 伤口敷料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换药, 若有渗出, 可行细菌培养, 选择敏感抗生素对症治疗。一旦发生感染后, 及时扩创, 清除坏死组织, 用0.5%碘伏、生理盐水冲洗换药, 必要时拆除部分缝线, 加强引流, 保持皮片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并做好记录, 防止甲沟空隙处积血, 影响成活。

2. 4 甲床的观察 观察指标有指体及甲床颜色、皮温、毛细血管回流试验、肿胀程度。观察要点如下:①颜色:呈鲜红或粉红色为血供良好, 紫红色为静脉回流欠佳, 苍白或灰暗为动脉供血不良。②皮温:术后皮温计测量甲床局部皮温, 并与健侧对比, 室温25℃时, 皮温应为33~35℃, 如低于健侧3℃, 肤色有改变, 提示血运有障碍。③毛细血管回流试验的检查, 用一玻璃棒或空心注射器压迫皮肤, 使之苍白后移去玻璃棒, 苍白的皮肤即转为红色, 这段时间为毛细血管回流时间, 正常为1~2 s。如回流时间在5 s以上或无反应, 可能是血运障碍。④肿胀程度:一般组织因静脉回流不足及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 术后均有轻微肿胀, 其肿胀程度可根据皮肤的皱纹、外观、皮肤张力及有无水泡等判定。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行有效处理。

2. 5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 空气流通, 控制探访人员, 防止交叉感染。

2. 6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多食含粗纤维和钙丰富的食物, 有利于伤口愈合, 禁烟酒,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以防血管痉挛影响伤口的愈合。

3 小结

甲床损伤的治疗, 医生精湛的修复技术是关键, 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也至关重要。甲床修复术后周全的健康指导、密切的观察、及时有效的专科护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利, 杨涛, 李文庆, 等.指甲扩大术的解剖学基础.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 21(3):245-246.

[2] 王利, 杨涛, 李文庆, 等.甲床扩大术的临床分析.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4, 20(3):160-161.

[3] 李文庆, 王利, 杨涛, 等. 甲床扩大术的解剖基础及在指端横断性缺损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3):329-330.

[4] 王利. A simple and direct procedure for excision of peripheral skinabove the nail root to enable nail lengthening after fingertip amputation-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2VN ISSN:1748-6815, 2011.

[5] 朱小弟, 王利, 李文庆, 等. 吻合血管的甲瓣移植修复拇指甲床缺损的临床应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2, 35(2):37-38.

[6] 麦慧英, 蓝柳红, 方永琴, 等.带淋巴结游离皮瓣移植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学杂志, 2012, 27(8):23-24.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6

1.1培训考核小组

成立骨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由骨科科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3人,科室护理教学秘书4人,科室护理骨干4人,共12人组成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5年以上骨科临床工作经验。该小组负责制订骨科急救流程、急救培训及考核计划、急救能力考核细则并具体组织培训与考核。

1.2培训目标

通过对骨科低年资护士实施急救能力的培训及考核,使护士能在应对急重症护理及急救情况时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正确做出应急措施,忙而不乱,迅速进入抢救状态,正确处置,能够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急救物品、急救药品等知识,与医生密切迅捷、准确地配合,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时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3培训内容

1.3.1加强专科知识学习:以我院护理部编著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指南》和《临床疾病护理常规》等专业书籍为培训教材,加强专科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增强低年资护士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反应判断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可以为医生及时准确提供病情方面的信息,包括疾病的阳性体征、先兆症状等,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抢救预留充足时间。护士要具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而且骨科及相关理论知识要求准确扎实。骨科专科知识点包括: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理知识、骨科疾病护理常规、并发症观察护理要点、压疮评估单、危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良事件上报单书写等。

1.3.2加强专科技能和急救技能培训: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包括轴式翻身法、单人多人搬运术、牵引术护理、石膏外固定护理、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气管推移术、气管切开护理,抢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除颤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呼吸机使用操作、电动吸痰术、心电监护技术、动静脉穿刺术、中心静脉压监测、抢救配合等。

1.3.3规范抢救流程:结合医院护理部下发的抢救流程,融入骨科护理特色,制定适合本专科的抢救工作流程,从急救车定点放置,急救物品药品定品种定量定位管理,到患者危急重症处理操作等都做了具体描述,绘制成骨科疾病抢救流程图表,使低年资护士能形象化记忆,熟练掌握抢救的流程。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并配合情景演练,使受训护士从基础理论顺利过渡到实际操作,并对各种危急重症出现的情况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处理,使得危急重症的抢救按流程实施,从而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1.3.4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应具备核心能力之一[8],低年资护士临床实践时间短,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促进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教学查房,急、危重症病例讨论及医院的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低年资护士敢于提出问题、参与急、危重症护理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1.4培训方法

1.4.1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每月一次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采用多媒体和高年资护士授课的方式,讲解BLS课程暨心肺复苏培训,合理排班,安排护士分批次参加,具体内容包括CPR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患者意识的判断方法,休克的相关理论知识,常用抢救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监护仪的使用与观察,简易呼吸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气道管理技术,呼吸机的使用等。

1.4.2急救流程培训:每月组织1次骨科急救流程培训,包括危重症患者的对接流程,各种药物过敏的抢救流程,患者休克的急救流程,患者大出血的急救流程,患者窒息的急救流程,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的急救流程,突况的急救汇报流程等在培训时强调急救配合中护士应明确分工,并组织护士进行思考、讨论,要求护士按照急救流程说出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上报,如何很好地与值班医生、主治医生沟通、配合,并详细记录。

1.4.3急救操作技能培训:急救操作技能培训是我们整个培训的重点,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将急救操作技能培训分为急救技能、急救设备、急救器械、急救耗材的使用技能及注意事项等。培训一个月一次。培训后护士按照操作流程,有组织、有计划,逐步、逐项进行练习,使每项技能操作达到动作规范、迅速、熟练、准确。急救耗材、急救器械要进行整理,定点、定量放置,每天交接班,过期物品及时更换;使护士能准确无误地获取急救用物并正确使用。

1.4.4急救模拟情景训练:以患者出现某种紧急情况为设置情景,引导护士进行模拟抢救和处理,提高护士对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水平和技能。通过模拟科室可能出现的各种急救情况,训练护士进行应急处理,科室带教采取一对一的情景培训模式,教会护士及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并不断强化训练。如出现失血性休克时,护士如何准确判断病情,按照休克的急救流程,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等等),同时报告医师。如患者突然发生窒息时,应迅速吸痰、吸氧、开放气道,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并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2考核方法

2.1急救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每季度进行急救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急救理论知识考核,满分100分。操作技能考核包括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等操作,由科室考核小组分批组织考核根据操作评分标准,满分100分。科护士长会不定期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抽查。例如检查护士从出诊箱、抢救车以及气管插管箱中取物的时间,要求取物时间控制在10s以内,确保护士对物品摆放位置的熟悉度[5]。

2.2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急救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急救操作技能及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等,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每月组织1次,考核时设置急救模拟场景,护士分批参加考核,急救综合能力考核细则由急救能力培训小组制订,以百分制评分评分。依据如下:病情观察能力20分,要求病情变化时迅速作出反应,准确做出判断,应急反应能力15分,要求护士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反应敏捷;急救设施、器械、耗材操作能力15分,要求急救设备操作熟练遵守操作规程;④急救药物知识15分,求掌握急救药物作用,、剂量、用法;⑤急救器械、耗材的使用能力15分,要求熟悉急救器械、耗材存放位置并能正确使用;⑥综合应急能力20分,要求在实操过程中,保持清晰、冷静的头脑,判断准确,处置正确,配合默契,整体流畅。

3效果

护士急救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敏锐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经过急救能力培训,我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相比培训前,各项能力考核成绩较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