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05-02

一、引言

数学分析[1]是小学教育(数学方向)本科专业(以下简称“小教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具有“逻辑推理性强,抽象性高,应用性广”的特点。学习本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运算能力,是他们学习各门数学课程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搞好数学分析教学,是任课教师长期探究的课题[2-4]。但有关地方院校小教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鲜见被报道[5,6]。因此,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背景下,探究地方院校小教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地方院校小教数学专业数学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专业的“师范性”与“应用性”及个人的教学体会,提出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与同行探讨。

二、地方院校小教数学专业数学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践中,通过访谈、调查和考试质量分析等多种渠道,发现当前本专业数学分析教学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认为学习本课程的难度大,内容多学时少,每次课的学习内容量大且抽象难懂,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信心不足,有畏难心理。二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仍然局限于中学时的学习方法,过于依赖教师,偏重于既有结论和公式基础上的简单计算或论证,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视不够,缺乏数学证明中常用的化归思想,学习效率低。三是学生对本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缺乏学习兴趣。

(二)主要原因分析

1.教师因素。(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2)教师教学忽视专业特点,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中把小教数学专业等同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要求高,难度大,结果达不到既定教学目标;二是把本专业数学分析教学等同于大学文科高等数学教学,降低教学要求,不符合小教数学专业的培养要求。(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低。教学中,重理论知识讲授,轻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与训练;重教师的主观想法,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安排;重具体的习题讲解,轻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和学法指导。在教学手段上,仍然局限于“粉笔+黑板”,不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和丰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因素。(1)学生主观上存在不足。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主观上对数学分析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数学分析的学习。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例,调查结果表明,本专业近50%的学生认为:“数学分析课程太难,过于抽象,和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对今后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不想认真学习本课程。他们普遍认为,值得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三字一话、简笔画、音乐、美术和舞蹈等,因为这些课程与小学教学工作有直接的联系。(2)学生的数学素养不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本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例如,多数学生没有学习和掌握反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与极坐标方程等与数学分析中的微积分学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课外自主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教学质量。其次,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主要表现为: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没有养成克服困难、专心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自主学习和与教师、同学相互讨论的习惯,没有养成向教师提问和敢于质疑的习惯,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

三、小教数学专业数学分析教学的改革建议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基于小教数学专业的“师范性”和“应用性”及笔者的教学体会,数学分析教学改革应注意以下方面。

1.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既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又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既重结论又重过程;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个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在行为上应表现为尊重、欣赏、帮助和引导学生。

2.根据专业实际,科学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制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总体上应从“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四个层面去规范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从“经历、体验和探索”三个层面,指导各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掌握“四基”为授课具体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分析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分析思想和基本高等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对“定积分的应用”一节的教学要求,可表述为: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定积分几何意义的基础上,熟练应用定积分求相关平面图形的面积、曲线的弧长等几何问题,经历微元法的探究过程,掌握并熟练应用微元法求液体的静压力、引力和平均功率等物理问题;深刻体会定积分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分析的热情和学科情感。

3.确定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所有学科教学一样,小教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亘古不变的原则。综合考虑本课程“逻辑推理性强,抽象性高,应用性广”的特点和地方院校小教数学专业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实际,及遵循“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应确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比例。例如,对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等理论性强且抽象而复杂的内容,教师的讲授可多些,启发引导学生探究的内容所占比例要少些;对定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应用等内容,教师要减少讲授时间,增加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

4.注重引导学生真正认识本课程的重要价值,重视学法指导。当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分析课程的重要理论价值时,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用绪论课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本课程的重要理论价值。在绪论课上,需要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分析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抛出“曲边梯形的面积怎么算?”“sin31°的近似值怎么求?”及“e0.1=?”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由教师说明数学分析课程是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科学,学生自然会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这一学科的重要价值,自觉端正学习态度。二是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内心真正尊重和欣赏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三是对本课程内容向学生做一个总体介绍,使他们有一个整体认识,对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四是介绍数学分析课堂的基本特点、本课程的作业及考核要求及学生学习课程的基本方法,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例如,让学生明白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注重计算的同时更注重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及思想方法的掌握,要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课,课后对所学知识反复揣摩和自主探究,同时要养成与教师、学生讨论和查阅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地方院校小教数学本科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进行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教学实践表明,以上提出的教学改革措施是有效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讨论和解决,如编写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教材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文赫,张彩霞,李阳.《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23.

[3]李松华,孙明保,涂建斌.地方本科院校数学分析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3):89-91.

[4]盛兴平,王海坤.新课标下高师数学分析教学实践与研究[J].大学数学,2013,29(1):11-14.

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课程整体设计;实践研究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设计理论知识,熟练运用AutoCAD、3DMAX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平面与装饰装修设计制作的高技能人才,可以适应广告公司、装饰装修公司等与专业相关的设计制作工作。目前该行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适岗能力不太理想的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与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模式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其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如何实现教学情境和工作情境对接,让学生更好的获得最一线的职业技能,从而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急需研究并付诸实践。

1 教学改革理念及思路

1.1课程设计理念

(1)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作为教学重点;(2)突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3)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4)实现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性,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

1.2课程设计思路

建立基于工作岗位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

课程选取真实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创建真实工作环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整合任务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职业道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体验企业对实际岗位的需求。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面向就业岗位设计工作流程与实施6环节如下:

电脑制图员与其工作流程:接受并分析任务单——绘制和处理图形图像——客户沟通修改——作品。电脑设计师与其工作流程: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分配任务——审核最终效果确认。六个实施环节:即项目情境、解决方案、合作实践、客户反馈、产品汇报、项目总结。

2 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2.1改革目标

基于电脑制图员与设计师工作岗位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创建真实工作环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实现“学习情境即是工作情境”,体验企业对实际岗位的需求。建立基于工作岗位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

2.2课程定位

室内设计方向课程包含了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3dsmax等系列课程,该方向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室内设计基本理论及Auto CAD等设计软件操作技能,能够从事电脑绘图员、电脑设计师等工作岗位,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3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时,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设计了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解决方案设计——合作实践。

(1)教学内容模块化

以知识够用为原则,摒弃了一些不常用的知识,对本课程模块化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体现岗位就业目标,与职业特性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职业特点,以下对本课程进行的模块划分即“平面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三维图像处理与制作”、“建筑动画后期”三大模块。

(2)项目设计

以项目和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职业成长规律,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模块。教学进度双线并行,项目A是基础技能的训练,项目B拓展能力的培养为贯穿项目。两个教学项目既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又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融入了素质养成的理念与内涵,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置同时兼顾了就业、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三方面的需求,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4考核方案

本课程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效果即时可测。考核由过程考评、期末考评组成。比例如下: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70%+结果评价30%

过程考评评价:70%学习时数、学习态度、合作能力、课上项目和课下项目设计成绩。

期末考评评价:30%综合考核auto cad、3d max、Photoshop等软件综合操作能力。

3 整体课程体系设计特色与创新

3.1重整课程体系

通过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调研、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以及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比较研究,改革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室内设计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重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关系,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3.2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最大的区别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和技能掌握的主体,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新教法:创设情境、自主学习,然后分小组合作练习、探究,得出结论。

4 小结

通过项目化教学的高职图形专业室内设计方向整体课程设计实践研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学生借助特定的情境能够亲身体验专业教师、企业员工以经验形态存在的知识,掌握职业活动的基本技能自觉缩小就业意向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形成比较务实的择业观,使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林静.商业空间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

[2]杨京玲.周波.关于国内高校设计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1,(03)

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范文3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办学方向不明、学科定位不准、毕业生就业困难、教材设置混乱、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等。这些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学科的良性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五个方面下工夫:明确学科方向;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拓展学生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加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据统计,目前全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累计达到220个,教育技术硕士点达到78个,另外还有8个博士点和4个博士后流动站尹河南省现有河南大学等10所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口,除河南大学为省部共建高校外,其余9所院校均为省属地方性院校。地方性院校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究竟该如何发展?是以重点大学为跟踪导向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还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按照现有重点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来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还是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都是需要高校教育技术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不可否认,重点院校具有“排头兵”和“风向标”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已经出现了办学方向不明、学科定位不准、毕业生就业困难、教材设置混乱、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势必影响我省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促进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科学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对专业改革作了一些实践探索,最后取得了一些成效,以期为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WWW.133229.CoM

一、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现状

1.培养目标方面

笔者在对我省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查阅学校网站和从学生假期实习作业中获取的资料)后发现,这些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方面大同小异。如某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地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高级计算机操作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能力和校园网络综合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看似宏伟,实则定位不清。目前学生和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普遍看法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而不精,缺乏专业特色。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往往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电子技术方面的水平不如物理专业的学生,教育研究和教学设计方面的水平不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方面的水平不如影视专业和新闻专业的学生。这些不足很容易使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失去竞争能力,造成就业难。

2课程方面

(1)内容过杂,重复现象严重

由于对教育技术学定位理解不同,各高校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调查发现,我省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理学、工学、新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课程门数多、内容交叉重复是这一专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实际中则是专业课程讲授缺乏深度,浅尝辄止,造成学生“广而不精”,即什么都知道一些却什么都不精通。

(2)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许多核心课程都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无法体现这一特点。主干核心课程的学习停留在课堂教学上,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理论层次的教学过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虽然讲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但只处于让学生识记或领会的层面,没有达到教会学生应用的水平。而书面作业设计的成果也大多只是闭门造车,无从检验效果。如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本来是作为连接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却因有限的课时而限制了实践教学内容,结果这门课最终成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3)教材理论性过强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体现。以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的主干课程教材为例,这套教材学术性极强,但思辨性也极强,笔者认为更适合作研究生教材。因为本科生还未掌握相关媒体技术的知识以及运用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经验,让他们进行枯燥的学术探讨,很难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教材内容“消化不良”。

3.就业方面

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借助网络进行了大量调查,并通过课下、假期实习等方式对在校的和已毕业的2006届学生共计3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在对数据进行记录、挑选和整理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从对在校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在戈就业发愁。虽然部分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但比于忽略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系纺的掌握,以致大学四年碌碌无为。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方式大致分为三类:统考、应聘及其他。通过对调查数据进摘处理发现,70%的毕业生是通过地方统考的方式来实现勃业的,通过人才市场应聘就业的则相对较少,还不到总数跳30%。这种就业的格局从根本上限制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4.师资方面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大都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对本专业信心不足,并直接反映在教学和科研上。笔者作为专业负责人曾经与教师探讨过专业发展问题,教师大都对专业发展的担忧和迷茫,对专业研究不感兴趣,在教学和科研中缺乏创造性。另外,由于教育技术学是交叉学科,有关领导误认为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其中有些教师本身就缺乏教育学知识积淀,更不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性,教学中拿起课本就讲课,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去整体把握课程,而是孤立地看待这门课。殊不知,教育技术学是很具系统性的,这个专业开设的每一门课都需要围绕着专业核心来统筹讲授,这个核心就是媒体和系统。

二、思考与建议

1明确学科方向

学科是专业的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理依据。因此,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跟踪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基础上,也就是以学科知识体系来规范专业建设,建设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专业。作为教育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与信息技术学的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所谓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主要有系统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三大理论作支撑,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必然属于教育科学,是具有自然科学属性的社会科学。

2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前沿学科,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因此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制订出完备的培养计划。地方性院校不同于重点院校,因此要扬长避短,人才培养要为地方服务,这就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地方性院校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主要是媒体技术能力,这是本科学生的核心能力。因此,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遵循“技术先行”的原则,即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媒体技术,地方性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的是熟谙教育规律又精通各种技术并能够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人才。

3.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调查发现,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在从事教学工作,另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it业从事教育软件及数字媒体开发等工作。商丘师范学院结合就业现状并综合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分为三个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25学分)、教育软件工程方向(23学分)和数字媒体技术方向(14学分),并据此制订了新的课程计划,在大三对学生实行分方向培养。

新方案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践课程和假期实习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加大实验、实践课时。调整选修课课时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增加人文经典课的开设,如增加《中国古典文化》《经典影视作品欣赏》等课程;“有所不为”即适当压缩纯理科课程的课时。对于教材使用问题,商丘师范学院主要是在教学中把重复的内容删去,博采众长。

4.拓展学生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技术工匠,而是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要注重构建素质拓展体系。素质拓展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素养,还应包括有利于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地开展校内素质拓展训练。例如:与科研工作相结合,通过让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科研能力;通过参与多媒体制作竞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5.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 信系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交叉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56-01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它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1]。其重点是掌握分析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利用计算机来搜集管理信息、挖掘分析信息,因此他与计算机专业有所不同。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层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2,3]。

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之后,其它各财经院校,理工院校相继创办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门类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2]。虽然我国建立“信管专业”已经很长时间,但是还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对这个专业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新申请到此专业的大学。咸阳师范学院于2007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信管专业”,隶属于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2011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学生为43人。

1 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我院2011届信管专业已毕业学生43人,其中3人考取研究生(1名计算机方向,2名管理学方向),其余分别就业于软件外包、教育业、保险行业、电子行业、贸易行业等,还有8人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从就业的情况来看,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就业区域较广泛。但就业单位多是一些小型的信息科技公司,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其他人士对信管专业的认识不够,工作岗位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但招聘却明确注明需要计算机专业,造成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信管专业的认识不够,学生不明确专业方向和目标,代课教师不能分清楚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相同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在对该校信管专业的大三本科生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对课程的设置不满意,对学习的重点也不明确,导致学生专业定位不明确,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 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2.1 重视引导新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对于新入学的信管专业学生,要不断地引导他们明确专业方向,定期聘请企业人士为他们做报告,让学生知道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生应该随时具有就业意识,及早制定方向,规划大学生活。

2.2 采用“本科导师制” 信息工程学院于2011年初步推出“本科导师制”,也称为“生活导师”,就是希望4-5名学生能够经常和教师就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交流,减少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陌生感和迷茫性。让每个学生在与导师的交流指导下,不走弯路,少走弯路。我院2011级信管专业学生共有45人,我所带学生有6人,在初次与学生见面交谈后,感觉学生对此专业了解不够,就业意识淡薄。

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无论教师教授什么课程,都必须让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在教授信管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管理运筹学》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只一味地纠缠于公式的推导和运算结果的演算上,而无暇顾及其中的方法和思想,更谈不上掌握和理解。因此学生把这门课程当做数学课程来学。随后,我改变教学方法,重新订购了教材,主要侧重与讲解运筹学中的方法和思想,至于求解结果只需要使用Excel工具中的规划求解即可,对于信管09级的学生来说,此门课程学习比较轻松,而且也认识到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领域,以及对就业的影响。

3 建设具有特色信管专业的措施

3.1 重实践,重应用 ①加大实践环节,减少理论授课;②实践教学独立设课;③建立实践模拟企业环境,建立实习基地;④加强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的比重;⑤毕业设计选题采用世纪工程背景的课题;⑥组织不同形式的校企学术交流活动;

3.2 培养一技之长,采用分支模式 ①一技之长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可按不同标准培养不同的人才;②分支模式融入一技之长,在“专业”中划“专业”,学生自主选择主攻方向。

3.3 设置6+X专业课程方案 ①6为教育部明确规定必开课程,X为学院自开课程;②课程机动灵活,可随时加入专业特色的最新内容。

3.4 导师制的学习培养方式 ①学生入学起,教师指导并带领学生10-15名;②建立学生兴趣小组,可选择不同的方向;③师生形成团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3.5 工程教育,产学研结合 ①构建与工程教育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②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

3.6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①针对不同人才需求,结合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人才培养模式;②ERP专业方向,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和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多元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教高[1998]8号文件.

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专业 就业形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79-03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但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岗位上却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未来的市场上,电子商务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从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看,存在学校投入力度不足、电子商湛纬躺柚萌狈κ导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需要根据发展形势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一、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一)全国大学生就业环境与形势分析。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的政策,为了提升学生的入学率,采取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方式扩大高校的规模。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逐渐增多,职业教育的高等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由于高校的扩招,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在增多,如2006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是413万,而到了2015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49万,短短的十年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300多万人。大学生数量增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导致社会竞争压力加大,许多大学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电子商务行业是新兴的行业,而且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不断地扩大,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这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选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超过1500万家,而且像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有超过300所的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特别是高职院校几乎都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从就业形势上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不明显。第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当前我国一本二本类的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一定的劣势。第二,许多用人单位都是唯学历能力的用人模式,由于高校毕业生多,用人单位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广,用人单位既看重学历,又注重应聘者的能力。第三,电子商务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唯一专业性。上述情况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地区排行上,2015年上海一共需求15499个职位,广州为12306个,北京10640个;在薪酬的排行上,电子商务职位的薪酬中上海地区最高,其次为厦门。由此可见,发达城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来说,发达城市的竞争力也大。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过于宽泛。从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上看,其主要是按照本科院校的模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存在笼统性,无法对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明确的界定。许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招生时提出打造全方位的电子商务人才,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却无法为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环境与条件,这种全能型的人才培养方向不符合当前我国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2.电子商务专业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我国的电子商务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但是电子商务教育却存在滞后性,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高校才逐渐认识到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性,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虽然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从电子商务师资人才的培养上看,许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是由计算机、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任,教师中对于电子商务知识的了解较为狭窄,由于教师并不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缺乏大量的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整体水平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优秀的电子商务教师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任职,导致高职院校师资严重缺乏。

3.电子商务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创新模式多元化,如从传统的B2B模式发展到B2C、C2C模式,再到当前的O2O、O2C模式,电子商务的社会需求内容在不断的革新,而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难以与社会需求匹配,许多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材内容陈旧,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最新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知识传授知识给学生,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学生在求职中竞争力不强。

4.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程度不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上与企业缺乏合作,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多数是针对技术型的专业,而电子商务专业上较少有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展校企合作,但也只是限于参观实习、推荐就业等比较浅层次的合作。

(二)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具体如下:

1.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中缺乏指导,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足,往往在学生快毕业时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以提升就业率为目标,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职业发展进行培训。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看,主要是鼓励学生能就业,并不是进行职业的生涯规划,凸显学生的优势。这种突击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导致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就业的重重压力下,学生无法全面地了解当前电子商务形势,也难以对自身的优势与缺陷进行很好的判断,不清楚自身的就业方向,也不懂得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于是匆忙就业,导致就业后跳槽离职的现象较多。

2.就业观念落后,存在好高骛远情形。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没有经济压力,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大多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够进入轻松的单位工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中,多数学生考虑的是专升本,其次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而且在择业的过程中只看薪酬,不看职位的发展前景,追求面子与地位,一般不愿意进入小企业工作,认为小企业缺乏发展前途。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许多学生追求专升本等学历上的提升,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上获得竞争力,但是专升本只是理论知识的提高,无法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因此本科就业时依然存在困难。

(三)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1.用人挝欢愿咧霸盒5缱由涛癖弦瞪存在一定的歧视。随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增多,用人单位的选择空间较大,而且电子商务行业与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导致用人单位在审视应聘者时要求的条件更加的严格。一些小的企业公司在电子商务类人才的招聘上设置的条件不亚于大型的企业招聘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来说,学历、技能掌握水平、证书等方面的条条框框容易导致其丧失面试的机会。

2.用人单位对于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许多用人单位在面临“互联网+”发展时,往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顾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一旦招聘的人才进入公司,才发现公司当前的业务需求上并不需要电子商务人才,或者是用人单位不会正确地使用电子商务人才,公司的管理者无法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不知道是将人才安置在技术部门还是市场部门,导致人才的浪费。

三、对策

(一)健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可从明确培养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更新课程内容、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要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身学习的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发展前景。高职院校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时,可以根据当前的用人单位需求而制订人才培养的计划与方案,促进人才的专业化发展。

2.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师资水平。电子商务师资力量的强弱关系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关系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素质。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升师资水平:一是通过学校自己培养的方式,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地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或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教师进入企业进修。二是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

3.及时更新电子商务教学的课程内容。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要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及时地更新电子商务教学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到电子商务行业中最新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不突出,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荐更多的学生进入企业就业,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

(二)学生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要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充分结合当前的电子商务就业形势以及自身的优点、缺点,确定适合的就业方向。通过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不断地完善,树立与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竞争的自信心。

2.端正就业观念,增强自我认识能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要端正就业观念,在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前提下,不断地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并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就业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地根据薪酬决定。

(三)用人单位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电子商务行业需求的人才是技术型与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用人单位在应聘的过程中,不应盲目地根据应聘者的学历而进行筛选,应当综合地考虑自身的需求与应聘者的能力。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做好岗位工作分析,根据工作分析去选择人才,而不是根据学历选择人才。

2.科学开发与使用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较广,用人单位要根据电子商务人才的特点进行岗位调整,正确地使用电子商务人才,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特长对岗位进行合理安排,网络营销、网络客户、网络维护、网络开发、网络信息搜集等岗位要最大化地发挥电子商务人才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吴爱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与就业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2]黄莉.高职创业教育模拟环境建设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4(15)

[3]丁辉,杨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与专业社团作用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12)

[4]任媛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分析及对策建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5]黄莉.基于模拟环境的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课题“基于电子商务的北部湾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KY2015LX671);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就业发展对策”(KY2016LX506)

科学教育专业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 本科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 培养体系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是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于2003年开始设置并正式招生的本科专业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设置是我院教育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教育系的办学空间和办学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合格成才,顺利就业,经过对省内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办学理念和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的办学思路,在学生入学之初,在开始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英语口语基础的训练,强化幼儿园英语口语,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课下操练、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1 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对幼儿英语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幼儿园英语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师范学校的英语师资,而幼儿园一线英语教师则主要来源于中等师范学校,也就是幼儿园教师英教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过剩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来从事学前教育的英语教学工作。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由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承担起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任务。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也开始承担的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专业的幼儿英语师资与英语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培养的只有中专学历的英语教师应该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这是我们创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幼儿英语方向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系统的国际音标与语音、幼儿园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如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很好的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和教学策略生成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对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与省内外高校的同行交流办学经验,到幼儿园与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研究幼儿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内涵,组织全系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认识到必须实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教材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必须在加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技能训练,尽快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技能培养过程尤其是特殊技能的形成过程。

2 内容

目标明确、切实实施、科学评价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英语语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一方面形成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同时要具备完整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1目标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能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为英语语言的听、说、声乐、琴法、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口语等8个基本方面;综合技能主要为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3个基本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本科幼儿英语师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2.2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幼儿园英语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说,发音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包括课程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

2.3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引导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以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英语儿歌、故事竞赛活动以及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3 途径和方式

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工作要突出课程渗透、空间拓展、时间贯穿、强化基础和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途径进行。

3.1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即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突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和其他技能结合运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

握。音乐(声乐和琴法)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连续开设不能少于六个学期。美术、舞蹈课程开设不应少于四个学期。所有理论课程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所有教学法课程则以实践教学为主,英语语言的相关课程贯穿始终。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以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3.2课外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空间拓展”的教学理念,即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在课外的一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外语角的活动、参加社团组织,经常进行与幼儿英语教学关系密切的舞蹈、绘画等技能训练活动,既可以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如每周利用早晨和周一晚上集中训练。也可进行分散训练,组织志趣相同的学生互相帮助。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

3.3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要突出“时间贯穿”的教学理念,即依托一定的实习基地,确定实习的内容,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不间断地进行英语教育见习和实习。

首先,建立实习基地,选择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或双语幼儿园作为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次,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实习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第三,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可以将幼儿园实习分为三个时间段: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安排半天去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学生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三年级开始随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进行短期实习锻炼,让学生承担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到四年级再利用八周时间集中进行专业实习。

3.4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幼儿英语方向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在完成扎实的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突出“强化基础”的教学理念,即把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有关技能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分散训练则由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用英语描绘出相应场景,唱好英文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每学期都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3.5科研训练

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突出“注重规范”的教学理念,即通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不仅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规范。具体指导方面,可以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课题关,要求学生选择角度小,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最好是进行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二是写作关,明确专业水平较高,并发表过一定数量论文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从论文选题到基本规范进行具体的指导。三是答辩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题答辩,第二阶段是论文最终答辩。只有通过开题答辩的学生,才能参加最终的答辩,答辩以后,凡是需要修改的论文还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

4 意义与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在学院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目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完成,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过程中为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师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内外同类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4.1理论意义

丰富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确立了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指导思想,在重视学生做人教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幼儿英语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开拓创新意义。

4.2实践意义

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系统训练的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业务能力较强,英语运用能力表现突出。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成为从事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熟练工”,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剑桥教育集团、省、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来我院挑选人才,首届幼儿英语方向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多数在幼儿园一线就业,还有一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毕业生就业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