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创新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更是评价一个城市或地域的标准。所以,不仅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还要加强创新环境管理的意识。我们可以从国外的环境管理模式中,看到一些有益之处和弊端,从而改变我国的环境管理方式,使其科学合理,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们主要从两大点进行了分析,先从国外的管理经验中看一下优缺点,然后分析一下,应该如果创新环境管理模式。

一、借鉴国外环保措施分析利弊

(一)行政管制措施。所谓行政管制措施是指先建立环境保护的标准,然后由国家环保局结合经济惩罚的手段进行环境污染管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污染的行为,但也有缺点,因为标准的设定是人为的,必然有标准模糊的时候,对污染的程度的界定也就不够明显,从而使很多污染性企业钻了空子。而且这种措施只是经济上的惩罚,治标不治本,不能让污染性企业发自内心的自愿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这是一个效果一般的措施。

(二)教育宣传措施。这个是在很多国家都采用的一种措施,通过公益广告或者书面教育,让全体市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环境。但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见效的措施,需要一定的耐心,同样,这个措施也是最根本的措施,通过对全体市民的教育,让其自己约束自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环境污染的现象。

(三)责任赔偿的措施。当污染造成之后,对污染者实行赔偿的机制,这样能保证污染者意识到环境的污染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让其主动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责任承担。这样就是时刻提醒污染者自己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进而避免不会再犯。同时,这一制度也能够处理一些突发的污染事件,减少因此引发的动荡事件等。

(四)污染税制措施。在西方国家,普遍接受一种“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政府应该对那些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质的企业和个人征收环境税或者其他行政费用。试图通过征收污染税,将污染这种外在影响内化到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从而借助价格机制控制污染。国外的污染税主要有两种:大气污染扩散税和水污染废物税。通过这种对污染的征税可以使得污染者自我实施控制污染的措施,而且,这能鼓励人们采用更新和更有效的控制污染方法。刺激企业降低控制污染的成本。还有,这种分配税制将使污染控制达到所期望的水平,自动而无需通过费力的行政办法去给每一个污染者规定排放的限额。

(五)津贴制措施。这实质上是一种负税形式。由州一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者企业治理污染的行为提供一定的资助或者实行税收优惠。例如,对地方政府建造污水管提供低息贷款;对建有减少污染装置的企业提供专项额外资助等。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治理污染积极性的提高,但是却可能诱使污染总量扩大(如企业扩大污染产品的生产能力,导致新的污染产品制造业),而且在津贴分配之前,污染者往往人为地扩大污染量,抬高基数,增加污染控制幅度,以期得到更多的津贴额度。

二、如何建设创新管理体制

(一)增强跨部门协调能力。环境管理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各个管理部门之间也没有良好的协调,这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的,所以,建设一个合理的创新管理体制是很必要的。对于环境保护的长期目标或者短期目标都要有部门进行协调解决。如果遇到重大的国家环境安全问题,甚至是国际上的环境问题,那么环境保护的问题就显得比较严重了。建议政府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协调机构,发挥协调能力,解决环境问题。

(二)增强综合决策能力。曾经的一切环境问题的发生和治理,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如今,我们必须明确的认识到环境是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没有它们的综合决策时没有科学的发展的。所以,具有综合决策的能力是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综合决策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其次是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其中包括两种主要形式:a.通过参与决策过程,包括主持拟订或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划和标准。参与拟订和制定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草案提出建议和意见。b.通过监督机制,包括对发展战略、社会经济政策、发展规划和建设项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监督部门、地方的环境保护工作。对生态状况、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实施监测。

(三)强调分工与统一相结合。1.创新环境管理体制,首先应该是进行明确的部门分工。分工合作的环境保护的国家性、全民性、长期性和跨部门性,决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必须有多部门参与,各司其职,分工执行。这种分工体现了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分担,执行的基础则是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也是因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有关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2.创新管理体制最终要达到工作部门高度统一的境界。统一决策是防止“政出多门”最有效的手段。鉴于环境保护的公共性质,决策只能是由代表国家利益又没有部门色彩的政府主管机构作出。其次是监督的统一,在统一决策的基础上,由代表国家利益又没有部门色彩的政府主管机构统一监督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然后是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统一。由于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事关国计民生,污染和生态分而治之的局面应当改变。

(四)加强公众监督的力量。目前,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新的经济形势导致了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应调节。应该及时把完全由政府掌控的环境管理转化为社会参与型的环境政策。需要大量的政府以外的社会实休从事环境监督和制约工作,这些实体可以是盈利性企业、非盈利组织和公民个人。环境政策特别是环境法律,要在强调公民应该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同时,迫切需要扩大他们享有的环境权益,具体主要包括知情权、监督权、索赔权等,通过责权利的规定来激励公众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此鼓励群众关心环保、参与环保,使公众参与成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基本力量。

(五)咨询与协调结合。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咨询与协调的机制建设。环境的建设和规划还是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的,这是需要建立一个咨询与协调的机构来辅助的。建议应该加强咨询与协调机构的建设,这样有利于将有关环境方面的决策公开,符合强烈的民主要求,而且也是科学的举措。这样,不仅人民大众直接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自觉地认识到换将保护的重要性,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做到了环境保护的深入人心,法制观念强,可操作性强等。

总结:环境问题的出现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所以,科学合理的保护环境,让其在健康的状态下为经济发展做服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的。目前,环境保护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合理有效的创新环境管理体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在经济的影响下,尽量少的污染环境。本文针对目前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和现象,提出了几点创新环境管理的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概述。

参考文献

[1]别智,别涛.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 [J]环境经济,2011(11)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 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 环境保护

现在,国内有多种体系认证,质量管理方面是一个,一个企业获得了认证,不但能提高知名度,也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许可证,这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就不那么普及了,一是它不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做起来困难;二是该认证要求申请者承诺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方面的条件必须符合标准,这样企业就必须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很多企业不愿意这么做以减少生产成本。

1 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在上个世纪就曾被提出,那时主要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以后全世界进行了一场环保运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定义。现在所说的环境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方面、人类生活方面、自然方面。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发展生存空间时,对环境污染提出防止和解决措施,以减少甚至是消除对生活环境的破坏,使生活和自然两个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和依赖。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进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环境管理属于组织管理的一部分,用它来制定一些环境方针并进行有效实施,还有就是管理一些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有17个要素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是由认证机构根据ISO14001标准评定组织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并能有效运行。这是通过借助外力加强组织对环境的管理这样一种措施。通过该认证,提高了组织和员工的环保与守法意识、规范了对环境的管理,促进了环保方面一些法律法规的贯彻和落实,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要求

一个组织在向认证机构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前,认证机构一般会要求他们提交多达25种材料,这里包含了多项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材料不能提供或者有些材料是无效的,该组织就不能通过该认证。因为这诸多方面的要求,一些企业没有做环境影响的评价或者没进行“三同时”验收,为了获得认证他们会补做环境影响的评价,并提交有关部门批复,然后报请有关部门补做“三同时”验收。

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让组织识别所有的环境因素并找出其中重要的因素,这是做好环境管理的基础,重要环境因素是会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它是环境管理中的重点。组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该因素进行更新。组织对于自己的环境管理要制定出目标与指标,还有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办法。这些目标有排放浓度、排放总量的要求,环保目标,节能降耗的目标,这使组织找出了进行环境管理所要努力的方向,还可以把它们进行分解、展开,制定具体的措施,确保能够实现目标。组织还要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然后依据考核的结果对管理的方法与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推动地区与部门对环保目标的实现。此外和重要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要具备相关能力,这种能力是指用知识与技能解决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问题。为达到要求,就要对那些人员培训环境保护方面的很多知识,有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标准、环境科学、污染治理方面的一些技术等,通过对这些人员的宣传教育,提升它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促进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环保,积极地参与环保。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要注重该体系的信息交流,包括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能够对环境管理起到协调作用,组织外部的交流能够争取和获得有关部门和方面的理解、支持。组织要通过网站和标牌公示它们的重要环境因素、目标和实现的结果,接受舆论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要对他们在环保方面施加影响并且提出要求,从而推动他们的环境保护工作,也促使政府的环保部门公开他们掌握的环境信息。为了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组织制定好几项控制程序,并规定这些控制程序的运行准则,有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和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消防措施、能源资源的节约等这许多文件,这些文件能够促进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另外为确保控制程序能有效运行,很多企业也更新与完善它们的治污设备。

有些环境事故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是它有着潜在的危险因素,组织要能够及时的识别,还有一些可能会出现或者是以前曾经出现过的紧急情况,组织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出现事故或者紧急情况时,快速的做出影响或处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制定好的应急预案,组织要定期的进行评审,有些地方需要更新,还要在职工中间进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处理事故的意识。在环境管理上对于正在实施的措施或方案,组织要能做到实时的监视,并测量企业所在区域环境的变化,在环境管理的一些目标上达到了怎样的情况。

3 结语

一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他就特别注意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方针时,组织就以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为治理环境的目标,同时这也是对企业在治理污染方面能力的信任。通过了认证,组织就有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平台的资格,并运行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获得了管理上的工具,这是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紧要抓手,也是政府对环境管理的着力点和环境信息来源。

参考文献:

[1]周泓,李在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环境管理绩效[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2):100-104.

[2]哈斯其木格.浅析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3,10(12):345-346.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1)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低。环境保护是关系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可是,事实上社会大众普遍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大部分的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概念认识十分模糊,较多关注对负面环境问题的敏感程度,对正面环境问题如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等关注不足。

(2)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3)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但是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染物每年都在增多,农膜、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量不断增加,使得土壤和水体污染加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频出。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对于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废物都并没有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环境问题十分严峻。

(4)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规划可以把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全面落实环境目标和决定。实践证明: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治与减轻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也是最经济的根本性措施。但现实中环境规划未得到与经济、城建规划同等地位。城镇经济发展中暴露出工业布局分散、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不利于实施环境污染的集中防治,增加了集中治理和环境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5)基层环保部门监管不力。目前,在环境保护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政策未落到实处,环保经费未得到充分利用,个别干部缺乏环保意识,因此造成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不力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一些具有较大污染的企业始终不能进行果断处理与处罚。

(6)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在环境保护中,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各大中型企业而言,环保生产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环保技术的支持。但是在中国对于环境保护技术上的创新、开发能力还十分薄弱。

二、环境保护的对策

(1)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社会公众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生力军,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国家要建立起各种相关的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可以通过立法逐步来予以支持,创造和扩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使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首先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要让公众了解自身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检举权和监督权,以便充分行使这些权利。其次要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环境信息的及时公开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这是公众了解和监督环保工作的必要条件。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化,让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使得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参与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公众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注重发挥环保社团和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发挥他们宣传环保、实施环保的职能。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不同产业的污染强度不同,带来环境后果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规模下,第二产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第三产业最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产业结构能成功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清洁产业转换,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有可能保持稳定下降。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更好地降低污染物总量,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产业互补生态链。如果能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能源转化为产品,减少排污,将会从根本上控制和解决环境污染。

(3)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国家政府要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加大农村环保经费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农村环保财政预算;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其次,国家应采取政策倾斜,对于注重环保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再者,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资渠道。最后,对于农村居民,应加强宣传教育,防止生活污染,要把提高群众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美化农村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从本质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农村新面貌。

(4)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在运用环境管理手段时,不能只偏重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更应该将其与法律手段、信息化手段、科技手段等综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以达到最佳环境管理效果。要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重点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环保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环保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以促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

(5)加强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管力度。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很多基层环保部门,还存在着监管不力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形成企业内部、政府主管部门、群众三位一体的多渠道的监管机制,使得法律真正的对环境保护起到作用。而部分基层环保部门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着眼于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效益。从大局出发,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将环保经费用在刀刃上。

(6)促进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任何一个企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注重对企业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的开发,从内而外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和引导,加大力度致力于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比如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等等。

总之,对于环境保护面临的各种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解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秀丽.浅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学.2010(08).

[2]李福刚,曾庆香.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态保护,2009(10).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4

政府在环保体系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的趋势是向着综合计划、行政命令、市场手段、自愿行动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了以政府直接控制为主,以市场手段为辅,倡导企业和公众自觉行动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一体系运作颇有成效,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将对我国环保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美国政府在环保体系中的作用

美国国家环保局设立于1970年,直接对总统负责,此举加强了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权限。此后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在国家财政的倾斜下环保各层次措施的协调配套能力日益强化。

美国现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政策措施是多层次的。整体而言其特点是以立法为基础,以行政措施为主,辅之以一定的经济手段。直接行政管制确立可能范围内的最低可污染标准,再由国家环境保护局执行,辅以经济惩罚强化实施。但这一举动存在明显不足,其设定标准的适度性问题没有解决,且缺乏对控制污染的激励措施。此外还有严格的责任赔偿制度,由污染者对造成的破坏承担责任赔偿,促使其事先在预期赔偿费和控制污染的投资上作出有利于控制污染的选择。这种措施用于处理那些不可预期的突发性污染事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因突发事件引起的动荡。政府对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质的企业和个人征收环境税或者其他行政费用的污染税制度也获得普遍认可。美国政府通过征收污染税,将污染这种外在影响内化到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借助价格机制控制污染。由此使污染者主动实施控制污染的措施,客观上鼓励了生产部门采用先进有效的控制污染设备,刺激了企业降低控制污染的成本。除去征税形式,美国政府还施行了一种负税制度,即由州一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者企业治理污染的行为提供一定的资助或者实行税收优惠。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治理污染积极性的提高,但在津贴分配之前,污染者往往人为地扩大污染量,抬高基数,增加污染控制幅度,以期得到更多的津贴额度。

同时,美国政府通过对公民的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靠公民自觉维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而这一政策和制度,也给美国环保NGO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中国政府的环保进程

中国环保工作起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级财政中一直没有环境污染控制专项资金。为此,我国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引进国外的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中一定比例的资金可用于地方环保机构的能力建设。在当时资金奇缺的情况下,这一手段解决了一些紧迫的污染问题。但由于“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有些污染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去治理污染,从而使排污收费难以达到预期目的。2006年,环境保护支出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这为矛盾的解决奠定了基础,但一些痼疾至今仍有争议,学界对此多有论述,本文不做详解。

以总量控制和源头控制这两种方法为基础,我国环保工作在推进中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往往是由于产生污染的企业或其它建设项目事先没有对项目的环境影响审慎地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对策造成的。为此,中国引进了国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建立环境污染申报及许可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总量控制制度。为了增强环境执法机构的权威性和参与综合决策的可能性,环保机构的级别不断提高,以加强监督协调能力和避免地方政府潜在的不当干预行为。《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各级环保局作为各级政府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任。如果未按法律授权行事,对于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不力,当然应该承担其统一监督管理不力的责任。近年来关于“绿色GDP”的持续研究与讨论,当是基于环保法的规定和国际社会的经验,以明确和督促各级政府在狠抓经济之余对环境质量切实负责。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和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同很多国家的政府、国际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开展环境领域的合作,这也是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体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

NGO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是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统称,也称为民间组织,本文所说NGO皆指环保类NGO。环保NGO是指所从事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活动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在美国,环保NGO达1万多个,不同环保NGO都有自己的核心活动,涵盖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方方面面。

美国NGO的积极影响

美国环保NGO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权益方面给予政府、企业的压力与合作可以说是美国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动力。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5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转贴于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8.加强农村环境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农村 环境保护 市场化

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属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下的必然趋势,其主要是指利用市场经济措施,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朝着更加完善、全面的方身发展的一种途径。但是,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我国目前的环保事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的意义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加大力度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已是必然地趋势,而将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具有以下几点积极的意义:⑴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督与管控,采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环境保护体制,使农村环保工作朝着良性方向发展;⑵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以一个产业的方式进行经营与管理,使之更加具体、完善、全面;⑶利用现代资本市场,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使环保工作能够深入地进行[1]。

2.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将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具有诸多的优势,此种途径也为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环保情况来看,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措施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工厂的排污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我国目前使用的法律法规却未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积极地更改,虽然相关的职能部门在重要的环保领域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但还有很多环保领域的法律体系存在不完善的现象,这给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地影响[2]。

2.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不合理

从我国大部分农村环境保护目前的现象来看,大多数的地区还是遵循着“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理念,且现行的治理方式过于分散,导致了污染治理投资的重复,这也严重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

2.3农村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的不规范

在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过程中,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营情况直接影响着公众环境利益,但是由于一些城市的环保设施未能实现企业化运营,使得设施设备的经营决定权、规定资质条件、收费制度等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这也会给农村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3]。

3.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加强措施

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完善,才能使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发展更加经济与合理。

3.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制约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与环境保护的需求,合理地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很有必要。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产业管理机构,并结合环保法律法规的合理应用,使环保产业市场环境形成统一、规范、有序、平等的竞争局面。

除此之外,政府职能部门也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制定一些有效的环保手段,例如环保产业专项贷款、专项基金等体系的建立,使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更加完善,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使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发展更加长效、持久。

3.2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合理化

⑴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多元化投资政策。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中,资金问题一直是主要的影响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的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多元化投资政策,使环境治理资金的筹集、更加合理。另外,将传统的“谁污染谁治理”转变成“谁污染谁付费”治理理念,使污染治理更加合理有效。⑵规范农村土地的产权。为避免农村私自占用土地,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时造成环境破坏,还应规范农村土地的产权,使公共地的使用更加合理,从而避免产权纠纷问题的发生。在规范土地产权的基础上,还应明确个体的环境保护责任,将环境保护与个人经济利益相挂钩,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市场化途径的有效开展。⑶将农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下挂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地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开发出绿色环保理念的产品,使其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环境保护的的合理化[4]。

3.3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的规范化运营

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过程中,环境保护设施运营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加强管理,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转换为企业性质,加强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的规范化运营。具体的实现措施如下两点:⑴将进入环保设施运营的企业进行特别立法管理,规定企业的经营、收费制度,合理地降低环境设备成本,使其应用更加合理。⑵改变环保产业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长期附属地位,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环境保护运营企业,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合理开展。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民个体的利益离不开关系,在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趋势也为环保事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但是也在实践过程中突显出了诸多的问题。为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我国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管理,并通过各种有效性的措施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发展,进而,使我国农村的环保事业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范梅玲.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生态环境监察[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31):129-130.

[2]甘德欣,罗军,蒋廷杰.湖南农村环境生态安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5):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