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文1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08-02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人的创新精神的张扬,人的创造力的激发,国民整体创新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创造性的教育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技能教育同等重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和试验,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释放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常受情绪的制约,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到不体罚,不训斥,不歧视,不讽刺。学生问题回答对了固然要肯定,即使回答错了,也不应简单地否定,而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再思考。更何况对思想政治课来说许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合理性,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有利于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精神自然会非常放松,没有任何压力,思维也会变得非常开阔,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意见,并能发现一些新方法。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讲到“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这节内容时。因为学生从小接受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看到这样的标题,他们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那么我就将这讲内容安排成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认真学习,融会贯通,而且还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课堂上,学生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爱国版的“非常勿扰”、爱国主义主题诗歌朗诵、爱国主义主题舞蹈、歌曲等。这些活动,表达了当代“90后”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以及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理国;让他们明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豪言壮志,而是融合在日常学习及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虽然这一次简单的活动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揭开了创新神秘的面纱,让学生知道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思维方式,它能突破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束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善于提出具有新意的观点、方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抓住两点。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中的问题作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观察、分析、思考,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地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有所创新。

在讲到“加强道德建设”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就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一开始,学生的讨论都围绕着现代人的冷漠、没有爱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和害怕被讹诈、被纠缠的心理进行讨论。我让学生对这样的社会现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加深学生对不同人物内心世界的认识。表演完后,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站在不同当事人的角度,对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很多,他们不再局限于从批判路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件事情,对于摔倒的老人一些做法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引发大家的思考?这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这个讨论,学生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广阔的。对于一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些固定的模式和框框,而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才能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得出客观的、公正的结论。

(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教师口述,那么生动性、形象性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也不会有直观的感受,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借助视频、PPT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借助媒体取得原来难以得到的直接感受,进而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做到,不仅能够找到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的弱点,还能够发现那些学困生的闪光点,更要允许那些奇才、怪才、偏才和狂才的存在。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化视角出发,以高度的智慧和敏锐,因材施教,科学点化,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有的学生作业写得非常整齐,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也比较牢固,但是一旦遇到具体的案例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分析或者分析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课堂发言非常积极,见解独到,但是作业潦草,应付;有的学生不爱上课但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学生不爱发言但动手能力非常强。对于不同特长的学生,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比如课前时事新闻活动。我们将学生分成一个个的小组,每次上课时由一个小组对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来进行新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新闻团队,大家分工合作,有的人负责上网采集新闻,有的人负责做PPT,有的人负责在课堂上新闻,有的人负责对新闻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充分发挥的自己优势与特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每学期的考试中,我们一改传统的“一份试卷定成败”为“多方考核论英雄”的考核方式。把思想政治课考试分成知识考试和能力考试两部分,知识考试的笔试试卷占总分的60%,笔试试卷中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核,也有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另外40%来自于平时的考核中,比如学生课前时事新闻、课堂发言、课堂演讲、课后实践活动、作业等的成绩。这样既能够全面考核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教师要树立全面开放的教育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对学生开放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时间到阅览室、图书馆去,到网上、电视中去,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探索,获取有用的“营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推崇学生的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求异精神、实践精神、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改传统教学“一言堂”、“满堂灌”和简单问答等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讲到“遵守网络道德”这节内容时,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上网经历来谈谈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来总结遵守网络道德的必要性和如何遵守。这样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信服。

创新教育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体会到只要平时多留心,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好途径,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文2

关键词:员工;创新意识;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的创新意识是以追求和推崇自主的创新意识为荣的一种意识和观念。必须要在强烈自主的创新意识指导下,企业的员工才可以将自主创新的动机激发出俩,将自主创新的目标树立好,并且将员工自身聪明才智和自主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将自主创新的激情释放出来。实际上,企业是员工自主创新主体,但是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大的企业创新的意识很薄弱,企业不忘以花费大量的金钱去从事基础性且周期很长的技术创新和科技的研究。企业创新的意识就是企业员工意识,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员工创新意识的增强,可以将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

创立创新的机制

1.对创新进行正确的认识

开展创新活动的时候需要对创新方向掌握好,将创新的主要作用发挥出来,与企业整体的规划相符合,同时在引导和把握企业的总体规划进程,不能够让企业创新的活动在无秩序、无方向状态下实施。整个创新的过程中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需要对其高度重视,同时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对创新活动进行具体组织。同时需要对细节进行重点关注,将员工自身的能动性发挥出来,对员工提出的创新意见进行肯定。

2.创立企业创新的机制

2.1创新绩效评价机制

企业的效绩考核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制定绩效目标;实施绩效的目标以及评价绩效的工作。在对员工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要能够确保其考核 目标激励的作用,并且可以给绩效的评估提供依据。实施绩效目标的时候,需要按照绩效的考核结果来对绩效目标设定工作检讨。评估绩效是企业绩效的考核负责部门用一定考核的方法,评价员工工作的绩效过程。同时企业可以根据绩效的管理系统,坚决落实贯彻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将企业的员工自身价值体现出来。

企业绩效的考核制度是企业绩效管理规范的量纲,能够帮助有序进行企业绩效的管理体系,在评估绩效考核的结果时候,要营造科学、工作绩效的评价分为,确保赏罚分明,一定不能够出现缺失惩治力度和包庇的现象。除此以外绩效的考核人员要对自身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将考核的理念改变,确保工作态度的认真和积极性,从而确保整个绩效的考核权威性。对产品营销的方案和考核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完善好,将绩效的杠杆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逐渐拉开员工之间收入的差距。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终将员工创新的能力提高,从而将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

2.2创新激励机制

对在企业创新的方面有贡献的员工实施奖励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在企业里面的付出能够得到一定的回报,让员工自己有自豪感和满足感,有利于企业员工能够产生再一次创新的行为。企业要建立好合理公平奖励的机制,不断推动员工创新行为延续下去。

企业奖励的机制不但要对取得创新员工进行一定奖励,对于失败的员工或者是没取得一定成功的员工要在物质上或者是精神上面给予奖励,要鼓励企业的员工不放弃,振作起来重新开始,不断坚持努力,企业不断对员工鼓励和奖励,让员工一直保持创新热情。企业一定不能够对员工采取惩罚的措施,惩罚有非常大负面的影响,不但对创新的员工产生影响,也会对企业的员工产生,让其他员工不愿意冒险,不利于企业员工形成创新的意识。

3.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

3.1营造良好创新的氛围

良好创新的环境不但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同时也对企业全体员工创新的意识增强非常有利。第一,企业需要从经济上和政策上给企业创新的员工和团队提供非常大的支持。第二,突出重点,着重抓住整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工作里面主要的环节,不断开展重点的攻关,做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作用。第三,将企业宣传创新工作的力度加大,对创新的典型人物、好方法和好经验广泛深入的宣传,尽量做到企业人人皆知,将良好的舆论氛围营造好。在该方面企业工会的组织需要将其积极的作用发挥出来,用高度的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将员工整体的创新意识提高,多开展一些岗位的练兵比武的技术活动,给企业的员工提供必要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不断推进企业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工作深入的发展下去,将企业综合的竞争能力和经济的效益全方面提高。

3.2尊重员工个性

员工自信心与其自主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具有较强自主意识的员工主动性和好奇心较强,使得员工具有较强探索的能力,表现出创新的思维动机。创新自由自自愿性的原则下面,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喜欢的方向、事物和领域创新。兴趣可以让员工进入到忘我创新的境界里面去,将苦转化为快乐,将工作创新效率提高,所以企业要非常注重员工兴趣,不断鼓励员工进行自由行的创新。从某种角度上面来说,不断强调员工自主的意识,也就是不断强调员工个性,企业一定不能够将员工工作个性抹杀,那样整个企业会失去创新的动力基础。

4.讨论

综上所述,企业除了需要提供给员工必要激励和制度的保障之外,还需要给员工的创新提供成长的平台和土壤。作为整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具备强烈创新的意识以及到位务实的能力,并且还要有足够推动的能力和坚强意志,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各个方面积极性,推动整个组织的行动,最终将创新的意图实现。作为整个企业的员工,要不断更新和储存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与实际的生产相联系,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这样才可以将企业创新的能力提高,最终取得卓越的成果。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文3

1. 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探究的重要保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针对每节课的内容,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挂图、多媒体、实验等,生动的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第一节科学课中,我增添了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会变形的鸡蛋”,“变色花”,“会飞的”氢气球,“巧洗热水瓶内壁的白色固体”,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学生逐渐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并觉得自己现有的知识不够,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并树立起学好科学的决心。

2. 大胆质疑,提出猜想

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迅速地抓到问题的本质。发现、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

例如,介绍灭火原理时,我让学生分别划着两根火柴,其中一根火柴头朝上,另一根火柴头朝下,不一会儿,火柴头朝下的继续燃烧,而火柴头朝上的火焰越来越小,没等火柴全部燃尽就提前熄灭。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现象?请把你的猜想说出来。”学生甲说:“缺少O2。”学生乙反驳说:“都在空气中燃烧怎么会缺少O2呢?”学生丙说:“后者着火点低。”学生丁说:“不正确,相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着火点相同。”学生戊说:“火柴头朝上的火柴燃烧时火焰向上,导致其下部的火柴杆温度较低,达不到火柴杆燃烧的着火点,所以,火焰提前熄灭。”其他学生用热烈的掌声肯定了学生戊的回答。通过情景创设,既使学生掌握了灭火原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究的精神。

3. 设计实验,自主探索

在获得既定的知识前,学生一般会对与之相关的奇特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此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假设”,让学生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修改,选择和综合,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客观条件

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教书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职责。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不再适用,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班级教学正向小班教学、合作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向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为此我们要有科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成一项长期工作,不懈怠、不折腾,坚持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知识数量的增长及更新换代加速。新学科的涌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改革,呼唤着教育终身化、现代化。不断学习成为现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必须要做到:(1)能有目的地学习;(2)能有选择地学习;(3)能够独立地学习;(4)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最终走上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以学导学,以学导教。同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合理,我们不能仅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除了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我们还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要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当好先生而去教好学生,从而赢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尊重。

三、创造条件,利用校内外活动平台,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作重点是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学校应该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创造条件,并使课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如一线的科技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或校处活动中心的平台,开展一系列充满智慧和创造性的工作,弥补学校科技教育的不足,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发展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四、以兴趣为起点,用问题触动思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要通过有效地组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探索知识,使创新意识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基石,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促使学生富有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海绵式”思维向“淘金式”思维过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敢于创新。”“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就是实践,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开设的新型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实践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良好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有很好的帮助。而语数英等传统学科的教师也应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份活动空间,多一些尝试成功喜悦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进而提升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来做。在日常教学中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真正将教育现代化的精神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冒培培.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2010(8).

[2]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学会提问[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文5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它包括强烈的创新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以及具有远大的理想、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以往在准备过程中常常是教师亲自带学生实习,学生常感到厌烦。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课的内容、准备活动中应该准备的部位以及快节奏或慢节奏的固定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学动作,自己编一套热身操,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领做准备活动。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课外认真准备,以便在课内展示自己的才华,就会全身地投入进去,使准备活动达到热身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搞好体育教学的又一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向上进取精神,在课的设置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改变老一套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篮球的行进间运球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站于两侧观察分析,然后两组交换,最后教师将学生集中到一起,先由教师提问总是被腿把球碰失的学生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运球方向,然后再由运球技术好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得出技术要领,发现了问题,既有一种成就感,又学到运球技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行进间运球技术练习中去。

总之,体育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力求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展、新体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它包括创新要领、创新思维、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由被动地学习到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三年级的跳远学习中,课前先让学生自己找资料在理论上体会想象,创造一个思维空间,让学生想象什么是三级跳远以及它与急行跳远的区别。在课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体会去练习,结果都采用三节奏的跳跃方法,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一跳采用了跨步跳。这时,教师可采用挂图,以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二、三跳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由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演示范。这样使学生由被动思维转为主动思维,使他们勤于思考,勤于思维探索。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例如在体操的鱼跃前滚教学中,练习前我先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省体操运动员,被分到某一大专院校任教师。有一天,这位教师骑着摩托车与一辆汽车相撞了当即被弹了起来,在空中这位教师习惯地翻个跟头后,落地又接着连翻了三个前滚翻,最后的结果仅是一手臂被轻轻微擦伤。这个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在鱼跃与落地与翻滚之间设置一个小小的障碍物,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分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改善了思维的空间,实现了认知的飞跃和突破。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前提,是人的能力中最伟大的、最具有活力、最有价值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和创造新事物,鼓励学生以创造新事物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得多、想得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但要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教学变为开放型教学,指导学生认定目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观察质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文6

【关键词】科技馆;资源;教育活动;创新

Abstrac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ass facility takes the social important non-regular education organization, has been take promotes the public scientific quality, to promote the non-regular education and the regular education relation as diligently the goal. Full resources and so on excavation and use hall's exhibit article, personnel, location realize this goal efficient path. The article take will raise the young people innovative ideolog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goal, take the scientific curriculum standard as the reference, will design the display pedagogical activity from aspects and so on project objective, content, practice way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exchanges with the professional.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resources pedagogical activity Innovation

科技馆作为当代教育的有效补充手段,已经受到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那么,在展教展品相对固定的科技场馆,如何能让观众对它始终保持“新鲜感呢”?最重要的就是要紧紧依托展品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随着人们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科技馆传播科普知识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原来向公众传授科学知识到引导观众去探索和发现科学的过程。观众也在由被动的接受结果向主动的思考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转变。2009年,黑龙江省科技馆就着手在展品上下功夫,选择一些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科学原理浅显易懂的展品,参考学校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及课标中涉及的知识能力目标,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设计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旨在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起初的定位都是相对单一的:挑选的参与活动的展品大都是以竞技比赛类的活动为主。例如在生命环境展区,就开展了一个以行星秤为实体载体的以普及天文知识为目标的小活动:体重在行星中的变化。

设计活动之初,我们先是对该组展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由于主题是体重的变化,而且是与《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的“地球与宇宙”部分有关联,所以我们设计的题目都是相对简单的。首先在这十个行星秤上(其中有一个是已经降为矮行星的冥王星、一个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称量了一下自己的体重。然后通过记录的这些数值设置了几道相关的小问题,让选手们带着这些问题,称量体重、回答问题,进行计时比赛。例如:在哪颗行星上的体重最轻?在哪颗行星上的体重最重?在哪颗星上的体重是地球上体重的1/6?在那两颗星上的体重最接近地球?等等。我们的活动以计时的形式进行比赛,先统计各位选手的体验用时,随后由各位选手用小贴纸回答问题,回答完毕后由工作人员计算正确题数,每回答对一题就在所用的体验时间上减掉十秒钟,最后综合用时最少者为最终获胜者。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也随时收集观众对活动的反馈意见,有的观众评价很好,但也有些观众对活动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于是,我们便在暑期结束后及时总结、反复推敲。我们发现这个活动在最初的竞赛称量体重环节大家都比较感兴趣,到后面参与答题的时候就有好多小选手是由家长代劳的,这可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活动一定是让学生亲自参与的”,于是,“如何让学生亲自参与”成了我们改进的目标。因为之前竞技比赛并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于是我们尝试了另外一种活动方式,体验类的活动。这项活动的宗旨就是为了要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天文学的小知识,并不应该拘泥于一种竞赛的模式。于是,我们对原有的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

首先,我们将活动进行了些许微调:改变了原来活动卡片的提问形式。例如,修改后的第一环节“称一称”,我们就只让孩子们去单纯的称量、记录体重,(当然,为了得到相对准确的数值,我们要求每位选手在称重时要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并且不能在行星秤上蹦跳。)并没有提出任何问题。这就使青少年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来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体重数值呢?而在第二个环节“比一比”中,我们设置的问题是需要所有选手同时来回答的:在哪颗星上的体重最轻?在哪颗星上的体重最重?使得青少年能够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选择。当所有选手都选择完毕后,由主持人统一宣布正确答案,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有关地球与宇宙的知识渗透给大家了。接下来进一步引发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会在冥王星上最轻、而在木星上最重?进而让大家了解到有关冥王星、木星的质量、距离等等知识,当然我们还可以请家长也参与进来,称量一下自己的体重,使得青少年朋友能够通过被告知或多次体验等方法确切的了解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并且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其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例如:在了解了冥王星及木星的相关知识后,我们继续追加热点问题:为什么我们把火星称作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为什么不把木星称作是它的孪生兄弟呢?而这道问题本身在卡片上也是找不到的,这样就避免了有些选手喜欢提前做下一道题的现象出现。而且,这种“出其不意”似的提问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有些家长也乐此不疲地参与进来,形成了很好的一种互动氛围,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又能够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在交流探讨中学习与人合作及有效沟通的能力。

不仅如此,我们在第三个环节答一答中,还加入了该活动最中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不同的行星上会有不同的体重?以此将本次活动所要传授的核心知识点“引力不同、体重不同”的原理用这种形式告知给大家,让所有选手都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进而引出引力、万有引力的相关概念、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等小问题,让大家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学习相关科学知识,也便于加深大家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创设有效的情境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例如我们在第四个环节想一想中,除了简单的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外,还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设想:我们在地球上,由于受到了地球引力的吸引,所以不会掉到外太空当中去,那么如果我们身在月球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在冥王星上又会如何呢?这时就会有很多小选手回答“会飞起来”,当然,我们知道由于每个球体本身都是存在引力的,所以我们不论在哪颗行星上都会受到引力的吸引,而人体本身的重量与偌大的星球相比也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故而是不会发生任何意外的。但是学生也许并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不会马上宣布他的答案是错误的,我们总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评意识。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后,会给大家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的答案是不是符合科学的逻辑。在自我陈述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就会发现问题而改变答案,这才是最好的一种教育形式。当然,如果孩子没有发现问题,我们再将问题的答案以某种形式告诉他们,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告知。这样,在引发他们对其他天文学知识的思考的同时,也可以慢慢培养青少年“发明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