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道德教育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道德教育概念

思想道德教育概念范文1

纵观教育的形式,我们不得不想到既令我们万分欣喜,又让我们无比困惑的网络的出现。网络的出现让每一个人既开阔了眼界,又充实了思想。但大量信息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无法轻易辨别真伪,大量信息未接受洗涤就直接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一道道难题无法解决,让我们既乐于其中又无法自拔。网络的双刃剑让我们在现实中都有所迷茫,更不要说对于所有教育者的影响,如何运用这把双刃剑完成现当代的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这是我们坚持的,也是我们新的“本”之所在。

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出现让无数人沉迷其中,大量信息的涌入无时无刻不冲刷着我们的大脑,传统教育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逐渐统治下无法找寻本身的出路,很多教育屏障被打破,如何继续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的不能抛弃却无法一如往昔,新进的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置若罔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好地在思想道德方面教育学生,就一定要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却满怀创新精神,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引。在众多多媒体平台中,最突出的一个典型就是易班。

易班作为新媒体出现在大学生面前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逐渐从不成熟的一个实验平台渐渐向全国进行推广。作为易班这种新媒体传播平台下最前线的实验基地,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与实验,希望通过易班的积极传播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大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易班平台作为多媒体的代表,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巨大优势,信息含量丰富,传播速度快捷,选择角度自由,这种种无可比拟的便利让教育教学必须参与其中,借用它的便利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而在教育教学的核心领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对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无论从实际操作到预期设想都影响着思想道德发展,具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际操作与预期设想两个方面:

从现实操作方面来看,易班这种新媒体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拓展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途径便是学校开展的各种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几乎从学生一开始接触一直延续到毕业,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改变却一直无法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连最基本的教育目标都是勉强实现。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所带来的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让类似于易班新媒体平台迅速占领大学生的视线,正是由于新媒体的这种优势,伴随易班的全国推广,很多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易班传播,而这种网络的传播让每一个大学生走出了思想教育的应试课堂,运用自己喜爱与擅长的学习手段完善思想道德品质。

其次,增强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动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强硬化的讲授与死记硬背式的推送,让每一个大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一种负担与压力,这样的教育一定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易班这种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桎梏,尤其是其中具有游戏式的各种学习环节,通过学习或者是思想传达交流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值,这种经验值可以最后兑换为实实在在的实物与奖品,在这种有趣且带有实际价值的学习引导下,切实贴合了当代青年人求实的思想态度,更好地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自学的高效的教育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很高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形成最后会直接带来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

最后,更新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认知理念。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让很多大学生开始曲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真正理念,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认知理念开始出现偏颇,在这种渐行渐远的教育中,我们的初衷被误解,效果得不到体现。易班的出现让每个学生自觉地选择被挑选过的话题学习,各种课程与老师可以被随意挑选,大家走出四面墙的教室,挑选适合自己学习思路的教师与教学内容,在这种自主自觉的学习中,大家慢慢找回了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认知,那就是道德不是灌输,而是潜移默化与自觉自主的选择与升华,易班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的不只是平台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告知学生教育是多元的,思维是开阔的,我们想要传播的思想虽然核心内涵专一,但是我们正在逐渐放开学习的可选择性,也许在这种类似于宽容与体谅的理念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加理想。

从预期设想方面来看,易班这种新媒体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不仅仅存在于表面肤浅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易班平台的发展,如何发掘其中的真正价值点,将易班与思想道德教育达到不可思议的结合,才是我们所关注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创新与突破。

思想道德教育概念范文2

关键词:未成年职校生 思想道德 现状 德育 创新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塑造学生“成人”,努力探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安徽芜湖技师学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笔者在安徽芜湖技师学院三个系的一、二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这6个班学生年龄为14~16周岁(见下表)。笔者共发放247份封闭式问卷,每道题目均有四个以上答案供选择,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回收率为100%。

表 学生基本情况

性别构成 是否独生子女 家庭居住地 家长职业 生活主要来源

男:178 是:129 城市:38 工人、农民:201 依靠父母:229

女:69 否:118 县乡:209 其他:46 其他:18

1.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呈积极向上的状态

(1)思想十分活跃,关注时政,民族自豪感强烈,对社会和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

(2)绝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追求,认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友谊和健康。

(3)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识到要诚实守信,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4)学生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敢于跟不良行为和丑恶现象做斗争。

(5)大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会过时,主张文化娱乐生活应该丰富多彩、活泼健康。

2.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明确,对各类事情的认知、判断能力较差,是非观念混乱,纪律性不强。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和方法不恰当,文化基础差。

(3)较为敏感、自卑,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别人的尊重,也希望能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4)与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多,很难敞开心扉,时常有孤独感,普遍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同学间的交流较多,讲义气。

(5)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韧劲,部分学生存在上网成瘾和早恋现象。

(6)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概念模糊,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今后的工作既轻松又能拿到高薪。

二、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

1.制定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中长期规划

制定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做到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1)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的硬件建设,从校园环境入手,开发学院全部教育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2)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场所建设,如学生心理咨询室、师生谈心室、学生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校园绿色网吧等的建设,确保思想道德教育场所多样性。

(3)抓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岗位建设,发挥学生组织如团委、学生会、青少年维权岗、校卫队等在学生自管自育中的作用。

(4)抓好校外基地建设,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文体活动基地等的建设。

(5)抓好好学生队伍建设,搞好业余党团校、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建设,搞好学生干部培训,在学生中利用榜样的力量树立正气,形成良好学风、校风。

(6)抓好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包装建设,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技能节等,形成良好、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活动更具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7)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主阵地的学科渗透,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学院思想道德教育全员化、全过程化,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习惯。

(8)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经费的落实,做到年初有预算、年度有决算,保证思想道德教育有场所、有经费、有手段,将思想道德教育落在实处。

2.确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为本,教学生学做真人,要求学生说真实的话、干真诚的事、做正直的人。直面学院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时俱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充分发挥学院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设计符合学院特点、针对性较强的“校本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道德讲堂”“中国梦”“青年志愿者”“身边好人评比”等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

3.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

(1)责任机制。明确学院、系部、班级直至每个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职责,做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体化,齐抓共管,形成联动机制。

(2)协作机制。利用校内、校外两个资源,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校外即与社区、家庭之间的协作互动,校内即为学院各部门工作、各学科教师、各管理与服务人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始终立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做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化。

(3)研讨机制。定期召开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研讨会,收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各类信息,讨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研究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方式与新方法,确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4)指导机制。首先是对家长的教育与引导,以提高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效益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其次是针对学生中可能产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健全积极向上的预防与干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引导的措施。

(5)评价与监控机制。大胆创新并建立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评价的内容、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院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预防―发现―干预―引导―反馈―再预防的闭环监控机制,确保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6)激励机制。完善对优秀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有进步学生的评优、奖励等细则,及时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弘扬正气,强化正效应。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以美载德”的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做到环境育人

(1)环境文化。包括伟人、名人塑像的设置以及名人名言的张挂、校园的绿化美化、艺术长廊的建设、文明礼仪的警示等,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之中。

(2)宿舍文化。包括整容镜、时钟的配设,格言警句的张挂,别具一格的宿舍布置,学生自己构思舍名、舍训及个人座右铭,张挂宿舍成员的照片和全体同学的合影等。同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宿舍内务管理,使学生宿舍洋溢着独特的人文气息,成为学生温馨的生活乐园。

(3)餐厅文化。包括名言警句的张挂,卫生设施的配备,文明用餐的规章,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的警示,电视、音乐播放的管理等。

(4)班级文化。包括国旗的悬挂,名人名言的张贴,学习、宣传专栏的开辟,报刊书籍的管理,班级板报的出版,卫生工作的规范,主题班会的举办,文体活动的开展和“班级之星”的评选等。

(5)文学艺术。包括各类社团的创办、艺术团体的组建、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以及演讲、征文、摄影、书法、绘画、舞蹈、手工等活动的开展。

(6)文明礼仪。包括《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安全常识的宣传普及等。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感受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

5.正确引导上网,防范网络危害

学生上网无非是因为三种需求:一是渴求友谊,寻找网友;二是享受网络游戏的;三是满足对异性的好奇。这些都是未成年人发育成长期正常的心理需求,关键是要正确引导。安徽芜湖技师学院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通过举办网络知识专题讲座、组建兴趣小组、开设选修课、开展网页制作比赛等,主动关心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需求,认真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设校园“绿色阳光网吧”,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和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封锁或删除不适合未成年学生的网站,对有害信息进行“解毒”“消毒”,让学生健康上网。

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吸引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回到现实中来,回到火热的校园生活中来。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面对学生存在的厌学、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脆弱、焦虑、抑郁等外显和内隐的心理问题,学院探索开展了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普遍欠缺的情况下,请专家到校指导,送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培训学习;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灵导航”信箱,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印发心理健康知识小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咨询、辅导工作;三是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运用方法;四是以家长为载体,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7.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关注未成年人的工作合力

思想道德教育概念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7-03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且,这一内容在今后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大学生思想特点

1.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可见,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高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却没有顺应发展的趋势,反而出现个体素质下滑的现象。但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取向总体上是正确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荣誉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代教学提倡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而学生也积极地响应这一口号的号召,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学,深入到各行各业,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又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2.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目标与现实形成反差。很多大学生带着一腔热情投入到社会实际中,他们怀揣着自己远大的梦想,离开和谐的校园,进入复杂的社会,接触真实的工作岗位来锻炼和实习。但是很快他们便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助。他们会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也许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轻松,而是异常枯燥和艰辛的。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对理想目标产生怀疑,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

1.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了解人的需求,还要了解她们的利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就必须尊重她们的需要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人的需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的,而且人与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这就造就了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尊重大学生的利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

2.高度重视以人为主体。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承认自我的主体性,也要承认他人的主体性。这不是单向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的主体性,才决定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不只是单纯被规定的对象,而是能够凭借自身理性去审视,去自主选择、建构、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置于目的境地来看待,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的。教学的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弘扬,所以我们时刻都要重视以人为本,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3.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而学校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她们多方面知识,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她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的教育重点绝不仅仅是教导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想,这三点里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你学习成绩多么好,工作能力多么强,如果你不具备良好的品德,那你就是失败的,是这个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

注重人文关怀,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在全员育人中,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资源,积极寻求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全方位育人中,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总之,要发动一切力量,寻求一切支持,努力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教会学生充满爱

交流谈心是一种交流的渠道,它是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不能替代的最普通、最随意、最经济的一种抒情形式。交流谈心看似是最简单不过了,然而它却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思想道德教育,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这应该是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很多教师一直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期间并不重要,反倒认为是教育知识更重要。虽然在校期间,学生学好知识是重点,但是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并且是重中之重。而思想道德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让学生充满爱。爱是一种奉献,是相互的包容和理解。正因为有了爱,才有了真善美,也因为有了爱,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才使得社会得以和谐发展。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变成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城,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改革传统教学观念。人格是人物品鉴、评价的最基本的概念,指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体现在人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或道德水平。在职业教育中可以通过有关人格的理论知识和不同类别的人格典型教育,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吃苦耐劳的品性,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重德轻智的教学观念。不能在向以前那样片面的强调认知教育,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职业从业资格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工作时,能够更从容的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时刻保持一颗热情、正直的心去参与到工作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2.创新教学方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仍然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将教育的重心过度的放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能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创意思维能力,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针对这样的现状,高校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选用其中某一个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悬念导入教学法等等。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变厂为校、厂校互动,让思想道德教育走出课堂,走向工厂。职业道德、价值取向、职业规划应该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四)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向来是单向灌输的工作形式,在学生心中,教师是一名信息的传播者,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好朋友。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一个单方向的活动,它是需要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要想真正实现和谐的教学状态,我们就要打破这种常规,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很多同学的眼里,教师总是高人一等,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强烈的距离感。通过网络这个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赖以信任的好朋友,学生也能和教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例如微博、QQ、微信等等交流工具的运用,都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也能恳切的交谈,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高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打破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影响面小的局限性,互联网倡导的是自由和平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调和枯燥。

参考文献:

[1]张华.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5).

[2]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2).

[3]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05).

[4]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D].高校理论战线,2008,(03).

思想道德教育概念范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2016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时刻陪在孩子的身边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必要的照顾,给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大,已然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也影响全面小康地顺利推进。很长一段时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从问题出发,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措施,以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一、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主要来自农村,年龄大约在16岁以下,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其他地区打工而他们自己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由此形成的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并需要他人照顾或自己照顾自己的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心理和情感需要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缺乏必要的思想引导,思想道德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逆反心理强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都处在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2]由于父母经年累月在外打拼,一方面,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困惑无法得到及时的关爱和帮助,促使他们只能依赖自我,常常把自己关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容易出现消极情绪。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67.5%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给自己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25.5%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为不合群、喜欢独处。”[3]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极强,常常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遇事不顺便会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却难以得到父母的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脆弱、任性、缺乏爱心和同情心,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走向自以为是或自卑的两个极端。” [4]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不遵守行为规范,我行我素。在极强的逆反心理影响下,“容易让农村留守儿童对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极为不满。”[5]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

(二)农村留守儿童传统美德缺失,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不可缺乏的就是父母的爱和教育。由于现实,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与子女相处时间少,教育机会少。对子女的陪伴缺失也致使一部分家长选择用物质来弥补,缓解自身的内疚之情,以儿童心意为主提供大量的零花钱并鼓励子女随心所欲,自由购物。而这一畸形的物质享受容易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浪费、追求奢侈的坏习惯,“思想更趋于功利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和扭曲,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缺乏认同”,[6]进而极易使他们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读书无用”和金钱至上的想法就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加之我国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实施,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溺爱让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对于什么是传统美德完全没有概念,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尊老爱幼,何以勤俭自强;再加上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和榜样示范,缺失家庭美德教育。

(三)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差,法制观念薄弱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容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独立自主,互帮互助,另一方面,彼此影响,义气江湖。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差,常常呼朋唤友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游戏厅、网吧,甚至赌博、吸烟、酗酒等,这样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越来越重,进而无视校纪校规,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的影响和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引导,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完全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管教。在他们当中,“拉帮结派”思想盛行,甚至还养成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经常欺负同学等,更为严重者无视法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有调查表明:“各地公安系统对未成年人盗窃、抢劫类犯罪统计,有些县城中甚至有60%以上的案件是留守儿童作案。”[7]

二、新形势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心理关照不够,教育引导不足,环境氛围侵染所致。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创造一个有力地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发展

(一)加强家庭教育,侧重心理关照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父母缺席成长,缺少陪伴,便理想以物质满足的方式弥补子女,因而,他们往往侧重学业教育,忽视养成教育,侧重经济满足,忽视心理关照。殊不知丰富的物质生活远远无法替代情感上的呵护和心灵上的满足。解决这一问题则需家长经常保持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时刻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通过QQ或微信等新媒体,增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加强思想道德引导。当然还要随时保持与孩子的班主任、委托监护人的联系,全面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状况和日常表现,及时反馈孩子的近况,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合理进行心理疏导。最后,要走向儿童,贴近所想,以平等的姿态与子女交流问题,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以良好的方式促成道德教育。对于交流的内容,不拘泥于学习成绩的单一了解,还应对儿童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以成长问题为导向,灌注正确价值观,引导子女,鼓励子女,建立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性关系,使留守儿童在留守之中得到正常的心理关怀和情感满足,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不产生被父母遗忘抛弃的自卑心理,降低心理叛逆。

(二)改进学校教育,增强道德引导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获得知识,习得良好品德的主渠道。甚至农村学校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担负着补充家庭教育,解释家庭教育的重任。因而对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德育实效。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教育要在课堂教育中得到巩固和突破。首先、完善德育内容,宣传倡导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合理看待父母的金钱满足和爱的表达。其次,加强法制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通过正面传授法律知识,讲解法律常识使学生对世界有个基本的是非观和善恶观。通过学校教育的及时补充,把以家庭教育为主的美德教育填补起来,完善留守儿童的道德人格。再则,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周末之家”,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显隐相交。正常行课时间,除了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外,学校还要加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开辟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用潜移默化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周末,关照无处可去,在外游荡的部分学生,通过集中生活让他们远离社会不良气息的影响,远离网吧、游戏和打架斗殴。以关键少数的思想道德教育危机的化解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转化确立。以周末之家的温馨氛围影响学生心灵,消减孤独、叛逆的心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调动社会力量,优化培育环境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社会环境是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在增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第一、积极推进和相关部委关于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积极开展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真正的给农村地区带去新鲜的血液,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妇联的作用。通过少先队和共青团这两大组织,随时掌控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妇联还可发挥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第三,净化社会环境,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清除精神污染源,清除学校周边的黑网吧、黑游戏厅,还农村留守儿童一个洁净的校园生活环境。第四、充分发挥社工和公益组织的作用。社工组织进社区、志愿者下基层开展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都能使农村留守儿童切实的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最后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作用,利用视频网络,传播有利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增强形象感染。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6-02-1501.

[2]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08.

[3] 陈 洪. 学生流失现象留给人们的思考[ M ].贵阳: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5: 11 - 13.

[4] 徐宏升.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5):74-77.

[5] 刘 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9(17).

[6] 鲁 洁.教育社会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孙志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思想道德教育概念范文5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生态道德观;道德教育。

引言。

生态道德观(生态伦理或生态和谐理论)是一门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和生态关系的新兴伦理学科。几十年来,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既有理论上的突破,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实践成果,人们的生态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是,我国目前在生态道德方面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还没能形成体系,在德育教学中重视不够,在实践运用方面也落后于西方。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必须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大德育的范围之内,使其成为新德育的一部分。故此,本文就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的培养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生态道德观的由来。

生态道德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时代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对于自身征服自然能力的认可与满足,另一方面又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身行为反思的结晶。反观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史不难看出,一方面,人们习惯于把自然环境看作是人类活动的空间或满足人类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与自然之间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类完全可以不顾一切,不断地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待自然、改变自然。另一方面,人类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限制,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的状态下。农业对于自然环境的依存度唤醒了全体民众、乃至统治者,不得不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把自然当做高高在上的神灵顶礼膜拜。在没有现代工业支撑下的小农经济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有了绿色和清洁的环境。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总和。但是,它在为人类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人类的自身生存提出了挑战。一些西方的先哲们开始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生态道德(或称作“生态伦理”)这一全新的概念。其中有法国思想家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为生态伦理学的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么何为生态道德观?生态道德观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人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二、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必要性。

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要求必须培养生态道德观。

在我国环境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对环境现实认识有误、观念滞后等情况。建国后,国家生产全面恢复,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带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受错误生态观的指导,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和低效率的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三江源的原始森林的消失,洞庭湖的水面积锐减等,这也没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经济快速的增长。但是落后的粗放的发展和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水土流失、污水横溢、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森林的快速消失等,都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让生态道德观的培养变得势在必行。

2.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现状要求必须培养生态道德观。

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具体表现在:

思想道德教育概念范文6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生存问题;优化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许多新型的观念开始出现,外来文化与外来思想也开始涌入我国,这些因素对我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冲击,我国国民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有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始出现了变异,这对我国目前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一、思想道德素质解构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结构性

思想道德素质对人的行为以及行为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对人行为以及行为效果具有完善作用。人与人之间思想道德素质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思想道德素质的差异。事物的功能有事物的结构进行决定,想要有什么样的功能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结构来进行依托,如果要改变事物的这一功能那么也必然要从它的结构开始进行入手,人们为了证明素质的结构通常会对素质实行划分,素质可以被分为社会性素质、心理性素质与生理性素质,社会性素质可以被分为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又可以被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素质的划分依据仍旧是素质,并不是素质之间的结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道德素质都只是级别较低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不是思想道德素质中主要的构成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在实质上包括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以及大量的理论知识,思想道德目标由能力、知识与价值这三个方面组成,个体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思想教育目标都是结构性与整体性的存在,这一要素不可偏废,更不可以或缺。我们可以将能力、知识与价值这三个要素视为思想道德素质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对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内在结构最好的证明,实践上与事实相符合,理论上与逻辑相符合,能力、知识、价值这三者既能互相转化,又能紧密连接是最为重要的,它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各自功能与整体功能之间的转化,能力是素质的现实形式,知识是价值观念与能力的基础,价值观念是将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的决定性环节和关键因素。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通过观察思想道德教育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改变程度就可以衡量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这也就直接体现了素质是一种概念,一种结构,因此,我国需要将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作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目的,这就要求教育活动需要通过素质的构成要素来进行展开,否则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或许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在以往进行的教育中提到的“提高能力、传授知识、培养素质”难道不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结构吗?人从小开始就接受与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教育,可为什么思想道德低下的人越来越多?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越来越差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要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其中包含了许多的要素,不只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自身的问题,思想道德素质结构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与这些相关的问题不应该被忽视,需要认真地进行对待。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中,能力与知识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素质,本文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结构。那么组成结构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能力越强、知识越多那么素质的整体功能就越强,但是同样,能力和知识是可以被用来做坏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力越强,知识越多,那么素质也就越差。思想道德素质构成要素的价值观念是能力越强、知识越多、整体素质越高,可以这样讲,在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中,能力是操作体系,知识是工具系统与材料,价值观念是调控系统,那么素质便是其中的灵魂与核心。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构成要素

知识、能力、价值观念是社会性素质的基本构成要素。知识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成果,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思维科学知识,按照其获取方式可分为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牵涉到各方面的知识,在这里不进行列举,但是思想道德素质构成需要的知识与思想道德素质形成需要的知识不同,后者要多出前者太多。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涉及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有些需要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教学,有些则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的理解与接触,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受教育者教学知识是他们所需求的基本知识。能力指的是人们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来解决问题的本事,它需要以知识作为基础,不以知识作为基础的能力只能成为本能,知识无法对能力进行直接的体现,在素质结构中,价值观念是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的决定因素与关键环节,能力需要价值观念来进行引导,如果没有价值观念,那么能力就只能被隐藏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的有无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因此,能力是人本质力量的具体表现,也是综合素质的外在形式,它需要进行实践活动对自己进行表现,不同的价值领域内知识体系与价值观体系都不尽相同,因此,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个人的历史方向感、价值本位观念、社会规范意识、社会秩序信念、是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这其中既包括了社会,又包括了个人,还包括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全面的概括。对价值主体与价值课题的理解与掌握是价值观念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价值的本位问题是什么是最重要的客体,价值的归宿问题是将什么人当做最后的主体。价值本位问题与价值归宿问题对于价值观念具有决定性作用,它们决定了此价值体系与彼价值体系的不同,成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内容。

(三)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

知识、能力、价值观念这三大基本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知识在其中处于基础地位和作用,首先,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掌握知识多的人,思维会变得缜密,事情的处理速度也相对较快,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多,无知必然导致无能。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人进行认识活动所必需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需要知识来作为支撑,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观察程度,取决于他对相关理论或知识的把控,知识是人思维的核心,在解决问题是需要针对问题对知识进行重组,让问题顺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其次,知识也是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代表的是对物质价值的追求与理解,但是这种追求与理解是需要通过知识来作为前提的,如果人一无所知,那么他不可能对事物产生价值这一概念,人拥有的知识越丰富,他才能对事物产生合理的价值观念与估量。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力决定着人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与获取速度,能力越强可以拥有的知识就越多、越容易,能力也让知识的功能可以实现,如果没有能力,那么知识也就失去了效果。能力可以体现出素质,而素质也能够表现出能力,如果没有能力,那么素质自身也无法进行观察、把握与确认。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具有引导性,如此一来起到决定作用的就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对人能力与知识的运用具有导向效果,决定着人的行为,所以说价值观念才是思想道德素质中的核心要素。

二、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对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环境信息含量较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大量内容随着信息革命的进行以及经济全球化,新媒体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媒体能够容纳许多信息,凡是存在于世界的内容都会有所涉及,这就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大量内容。新媒体涉及许多方面,例如知识与信息的传递、教育实践与空间的组织安排、各种术语等,这些内容都在对教育结构进行这潜移默化的改变,在旧时运用的演讲会、板报、报告会等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形式都需要通过新媒体来进行改进。2.新媒体更加形象,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新方式新媒体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音视一体、传输速度快,受教育者容易对它产生兴趣,去主动的学习而并不像以往那样被动的学习,青少年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时,对其中的知识记忆深刻,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对想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自由的选择,在寻找与探索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解,慢慢的接受教育者的观点,这是新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新媒体让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地点发生了变更,学习不再是唯一接受教育的地点,将新媒体进行完美的利用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手段,新媒体技术具有如下功能:德育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德育信息储存的现代化、德育信息搜集的现代化、在教学中利用音频与视频等形式。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运用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开发新的路径,通过新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它的灵活性进行了增加,对青少年进行了培养。3.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空间直接交互性与多边平等性是新媒体的特征。它是开放的,以多变形式进行连接,无论使用者什么身份、贫富与否都拥有使用新媒体的权力,参与到他们想要探讨的话题中,对事物有了情感基础,那么各方的沟通变得容易了。青少年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了解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承、学术流派,这可以增加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化。

(二)新媒体环境对思想道德素质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青少年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新媒体中,各种价值观都会有所体现,青少年没有足够的识别能力,一些不良信息会对他们的行为准则与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动摇。新媒体都样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自由性和匿名性,各种观念不同的文化在新媒体中交汇,青少年在接受优良信息的同时也容易接触到黄色、赌博等不良信息,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青少年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这种不良信息会对他们的三观产生冲击。2.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对青少年的现实交往能力进行弱化网络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虚拟世界,网络社交、网络游戏全部包括其中,由于这些东西的虚拟化所以让很多原本真实的事情显得不真实了,新媒体真正做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是人们只顾着在网络上与自己的好友进行交谈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与身边人的交流,长此以往,人与人的关系必然会变得冷漠与疏远,这就使得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得弱化,并且增加了他们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从以前的人依赖人变成了现在的人依赖新媒体、依赖网络。过于依赖新媒体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缺失,青少年的性格会慢慢地变得自私、孤立与冷漠,对待现实生活也会显得漠不关心,甚至产生人格障碍。

三、思想道德素质生成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内在机制

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于人类的精神范畴,它的生成是以人类的身心发展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并与人类的身心发展互相适应,从幼儿时期到儿童、少年时期,再到青年时期,人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能力、需求、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这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幼儿期形成的是基础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性格,儿童期与幼儿期的内容相同,但侧重点不同,幼儿期侧重信任、诚实与同情心,儿童期侧重自信心、自尊心与是非心,注重礼貌、遵守规则是这两个时期共同的重点,少年期是人开始对社会进行认识的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了独立的能力,因此也会提出独立的要求,但是仍旧以道德观念作为主体。到了青年期就开始学会从政治角度提出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他们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的理解更加深入,网络、广播、报纸、新闻这些蕴含信息的媒介都是他们探索人生与世界的方式,这一时期的他们需要哲学思想与政治理论的帮助,青年时期是人形成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时期,包括正确的“三观”,人成长的过程,可以说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生成与完善的过程。

(二)结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人思想素质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注重的就是对君子的培养,君子,指的是德行饱满之人,不仅对德有认知,也对德有实践,在处事上,“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在心态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人际关系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面对义与利的选择时,“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更是我们先人对我们的热切期盼,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小人得志,德不配位,所以要纠正中国现阶段的错误,改善思想道德问题,就应该从弘扬传统文化做起,以德立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志向,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面貌,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里面蕴含着无数的真理,现代的许多问题从其中仍旧可以寻找出答案,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纠正思想道德素质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工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从小接触什么样的东西,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都将对国家的未来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则尤为重要了。首先应该提出总体目标,将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建立成型的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其次,学校、社会、家庭应该构成一个体系与模式,在家庭注重行为养成与道德人格,在学校注重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初步的“三观”教育,在社会注重思想道德行为的实践,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取的知识与从家庭、社会获取的知识具有一致性;再次,组织、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协同发挥作用,建立与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教育机构,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接受与年龄相匹配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亮停.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7):66-67.

[2]马洪坤.思想道德素质生成的内在机制探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9(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