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文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渔业产量在1980年代以后就趋于稳定并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渔业的大发展。2003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704.6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总产出中捕捞产量为1649.2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5%。渔业对于我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合理发展的渔业还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捕捞业先是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飞速增长阶段,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给与微观经济部门自主经营权,提高了经济效率,带来了渔业的大发展。到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增速突然减慢,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增长动力已经趋于衰弱,需要其它因素来推动产量增加。此后,随着渔业产业工业化的发展,捕捞技术的提高,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渔业产量增长的。而且到九十年代末,渔业产量增速明显下降。

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长,海上项目的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引起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使用不是无限度的。渔业资源的特点是当捕捞量不超过其自我更新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出,一旦超出其自我更新的能力,产量就会下降,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使整个物种丧失再生能力,成为不可再生资源。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地普遍出现对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在中国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已经有8%的渔业资源达到了耗竭的水平,形不成渔汛;有76%的渔业资源处于完全开发状态,产量已达到极限;只有16%的渔业资源处于适度开发状态。而我国近海海域的情况由于地理特点的原因还要更加严重。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以下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渔业资源目前的这种状况显然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如《超越极限》中所描述的:指数增长不可能长期维持,最终不加限制的指数增长将带来对资源的毁灭性后果,引起崩溃。资源相对稀缺性的变化要有制度的变迁与之适应,而环境经济学所要做的就是要分析这种不符合效率和可持续目标的状况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对策。

2引起这种危机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造成目前渔业资源当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效用或生产函数包括了一些实际变量,这些变量的取值由忽略了对这一经济主体的福利影响的其它主体决定。开放的渔场可以自由进入,渔业资源在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由于高额利润驱动,渔民会不断地扩张生产,增加捕捞努力量,直到捕捞收益等于捕捞成本,即利润为零,达到个体的经济均衡点为止。因此最大可持续产量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必然要出现过度捕捞问题。捕捞者的过度捕捞行为对渔业资源具有破坏性,捕捞者只考虑其个人生产成本,不考虑其行为的社会成本。所以渔业资源的需求是过度的;供给由于具有公共物品性,进入者普遍存在搭便车行为,所以供给是不足的。

对外部性的纠正,就要给损害者一种激励,使其限制其行为对他人的损害,将外部性内部化,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不同的方法。

2.1庇古税

庇古税是指对造成外部性的破坏者要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支付费用,支付额等于其所造成的损害额。庇古税的思想是引入一个价格,使损害者的破坏行为可以衡量。这样损害者可以把外部性纳入自己的效用或生产函数,做出对其自身也同时是对社会最有效率的选择。庇古税在环境污染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渔业问题上,对大型渔业企业收取一定的税费还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对于我国的个体渔民来说,由于数量过多,分布又比较分散,对其征税有一定的困难。

2.2调整产权

产权不明晰是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来源,所以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地界定所有权来消除外部效应导致的市场扭曲。使用产权调整的方法不同于庇古税,它不是引入一个价格,而是引入一个市场,通过界定清晰的产权,使各利益主体通过市场谈判,达成交易,从而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

产权是一个权力束,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权,让度权等。产权的安排有多种方式,要使产权安排能够对资源产生有效率的配置,产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所有权的排他性,所有权的可交易性,对所有权的宪法保护。

我国在渔业资源的产权上存在很大的缺陷,虽然从法律上来说,我国对于渔业资源的进入排他权有明确的限定,按照我国《渔业法》的规定,只有持有必需证件的渔船才能从事捕捞作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非法捕捞渔船却大量存在。即使无证捕捞被有效地排除在外,由于大量持证人的存在,渔业资源对他们来说还是事实上的自由准入。

对产权引起的外部性的解决思路,必须要建立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产权制度。依据上面所说的有效率产权安排的原则,各国设计了旨在通过完善产权来消除外部性负面效果的政策和规则。但这些调整产权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在我国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同样面临一些困难,首先,我国在渔业信息的取得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第二,配额的分配方法如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问题。第三,如何加强规则的监督。另外这一制度还会因我国个体渔民所拥有的份额太小而无法实际操作,或者难以实现捕捞的规模和范围经济,特别是在像我国这样的渔民多资源少的国家。2.3自组织管理

建立在产权分析的基础上,奥斯特罗姆在经过对小规模共有资源问题的案例研究,提出了解决共有资源问题的模型,强调了共有资源参与者有自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奥斯特罗姆条件共有八条,这八个条件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产权条件,“清晰界定的边界”,落实产权是自组织管理的基础。第二类是组织条件,“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强调各个地区存在资源的占用和供应的独特性,所以在规定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和资源单位数量的时候要因地制宜。“集体选择的安排”这一条件,也反映了对不同社区特殊性的考虑,即参与的经济利益体能够对规则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要求上一层级的权威不能干涉占用者集体设计制度的权利,这一权利是由更上一层级的权威以其宪法的形式确定。“分权制企业”这一条件要求有一个多层次的组织,将分散的群体通过一个个小的团体组织成较高层次的大团体,分别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第三类是规则的维护条件,“监督”与“分级制裁”结合起来,一起发挥作用。“冲突解决机制”要求较低成本的公共论坛的存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型式),对占用者之间或占用者与官员之间的冲突加以及时的协调解决。

奥斯特罗姆条件在相对小范围的共有资源情况下比较适用,参与者少,相互影响比较大,信息获得相对容易一些,比较倾向于由资源的占用者协商达成一致。但在参与者众多,公共资源本身边界并不清晰的渔业资源的情况下,其适用性仍需要研究。

3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几种主要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理论的论述,我们发现每一种理论都有其优越性和相对的局限,没有哪一种理论可以简单地解决这一问题,也没有哪个单独的经济主体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在设计规则的时候,首先要从产权的角度,制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符合上述三个原则的产权制度,其次,虽然自组织管理在较小范围内适用性比较强,但也不是说奥斯特罗姆的条件在这里就不适用。因为尽管从整体上说整个近海海域的渔业资源无法清晰地划分边界,但各个社区实际上活动的范围还是相对稳定的,还是能形成一个个小的利益团体。

我国《渔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统一管理,地方层层细化的限额制度,但限额并没有具体的分配方法,所以些规定在具体的实施中还要吸取地方的意见,做出明确的规定。配额的分配方法,由各个海区根据当地渔业的历史和现实,在广泛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方式划分成个别市县配额和商业捕捞配额。渔业局可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将其拥有的配额进一步划分成总渔村可捕量和总休闲渔业可捕量,并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采用行政方式将总渔村可捕量划分成个别渔村配额,下达给各个渔村;社区配额分配方法上,政府由于不能获得完全信息,分配不可能符合当地的情况,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原则,由参与者自己协商,参考传统规则、地理特点和产品特点自行决定。对于休闲渔业可捕量和商业可捕量,可采用拍卖方式决定其归属,分别形成个别休闲渔业公司配额和个别商业可转让配额。

制度的有效实施首先当然是要靠规则制订的合理可实施性,但如果没有对规则的监督,那么再好的制度也难以长期维持下去。应该采纳奥斯特罗姆自组织管理理论中的思想,把政府监督和社区参与者的相互监督结合起来,设计多层次惩罚机制,建立处理冲突的各个级别的论坛。

另外,制度的转变要适应效率和可持续目标,效率和可持续性是随着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而变化的。在渔业问题上,法律法规必须与渔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例如随着海洋生物种群的稀缺性的变化,某种数量曾经比较丰富渔业产品被过渡捕捞,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破坏,法律法规应做出及时反应,对此种物种的捕捞加以管理,本来没有限制配额的要及时引入配额制度。

要达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不能单靠经济方面的政策,相关政策必须加以配合才能使这些政策有效实施,例如做好信息的搜集,完善渔业统计体系,是建立配额制度的基础。同时,宣传教育也是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渔业可持续发展产权

论文摘要: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渔业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产权制度的缺陷和管理的不利,渔业资源面临普遍的过度开发,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本文对我国渔业资源状况以及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比较了几种纠正这种低效率的理论和政策,指出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提出完善法律制度与健全市场相结合,政府政策规范与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奥斯特罗姆等.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

[2]刘新山.ITQ渔业管理制度与物权理论的关系.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

[3]梅多斯等.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慕永通.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困境与出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文2

关键词:稻渔综合种养;现状;发展对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72-0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虾、蟹、鳖)结合起来,发挥水稻和鱼(虾、蟹、鳖)共作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鱼(虾、蟹、鳖)的双丰收。稻渔综合种养对拓展水产养殖空间,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面积超过6.67万hm2,之后逐年减少到2万hm2左右。自2006年起,安徽开始实施龙虾进稻田工程,大力发展稻虾轮作和稻虾共作。2016年,安徽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实现“亩产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安徽新一轮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综合效益。

1.1 集中连片 按照“百亩起点、千亩连片、万亩集聚”的发展思路,2016年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已发展6.67hm2示范点600个、66.67hm2示范片50个、666.67hm2示范区8个,2 000hm2以上大县达到10个,其中全椒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0.8万hm2,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1.2 模式多样 以稻虾轮作为主导,稻虾、稻鳅、稻鳖、稻鱼、稻蟹等多种综合种养模式全面发展。全省优化集成五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制定了稻虾轮作、稻鳅共作、稻田养殖水质调节等8项省级地方标准,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运用。

1.3 稳粮增收 稻渔综合种养通过田块小改大增加耕地面积,田间工程面积小于10%,水稻单产超过7 500kg/hm2,平均产水产品1 500kg/hm2。2016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4.67万hm2,平均增收22 500元/hm2以上,稻渔综合种养增收总量超10亿元。稻田养鳖可实现“亩产千斤粮、百斤鳖、万元钱”,稻田养龙虾平均纯收入37 500元/hm2。

1.4 质量提升 与常规种植水稻比较,稻渔综合种养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40%以上,稻米、水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在2016年11月份举办的全国第二届稻田养殖生态大米评比会上,生态大米最佳品质和口感5个金奖中,安徽获得3个。

2 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安徽是内陆水产大省,也是水稻主产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安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应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粮增效、稻渔结合、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依托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充分发挥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优势,着力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构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2.1 开展示范基地创建 以沿江、沿淮、环巢湖区域为重点,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核心,结合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创建稳产高效、生态循环、设施先进、标准规范、特色鲜明的稻渔综合种养“百亩示范点、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区”,构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新格局。建立集研发、培训、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稻渔综合种养研发基地,孵化技术、培养人才。突出区域化、特色化,发挥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带动适宜地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2.2 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科技水平 整合水稻、水产、物联网等相关行业产学研推资源,M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联盟。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生态机理、技术模式优化创新研究,熟化、集成稻虾、稻鳖、稻鳅、稻鱼、稻蟹等综合种养模式规范。加强稻渔品种选择、茬口安排、育插秧、水肥运筹、绿色防控、饲养管理等各环节的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大力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等物联网技术在稻渔综合种养领域的应用,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成果的推广应用。

2.3 加强稻渔品牌创建 引导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参与稻渔品牌创建,打造一批具有安徽特色、优质安全、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稻渔品牌,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效益。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三品一标”认证,严格投入品使用,强化源头、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稻渔品牌宣传推介,提高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提升稻渔品牌价值效应。大力发展稻渔产品电子商务,拓展产品营销网络,扩大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4 培育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 鼓励农户将承包经营土地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向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建设以品牌为导向,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紧密联系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培养掌握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稻渔综合种养生力军。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文3

一、产业

现代旅游业已经不再仅仅是景区的概念,涵盖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与之关联的行业达到110个,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山东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如何,服务水平如何,游客从服务的角度最有发言权。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出刊的《山东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2012年第二季度)》显示游客对山东旅游的满意度综合指数为83.1,较第一季度上升了4.5个百分点,较2011年第四季度上升了8.3个百分点,呈现出不断向好的态势,但发展也不均衡,从游客现场问卷调查看:对景点、导游、交通的评价最高,分别为80.17、78.18、77.84,对旅游公共服务、休闲娱乐、旅行社、住宿的满意度处于中游水平,分别为77.42、76.92、76.83、76.52,对购物、餐饮、性价比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75.53、74.96、74.74。

上述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旅游供需矛盾引起的问题,这说明旅游供给不足仍然是游客不尽满意的主要因素。因此,让游客满意首先要满足游客需求。这些年来,我们着力强化"产业"的观念,在工作职能上,加快从行业管理向产业促进转变;在发展思路上,加快从抓景区向抓产业链转变;在工作手段上,加快从旅游部门单打独斗向部门融合发展转变。

一是抓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从2008年开始,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引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到2011年,全省4年累计完成旅游投资超过4000亿元,如泰安方特欢乐世界、枣庄台儿庄古城、青岛海泉湾、烟台三仙山、德州泉城极地海洋世界等一批体量大、特色突出的竞聘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开业,全省旅游度假区达到27家。

二是抓产业配套。在“行”方面,积极推进济南、青岛等国际机场建设,增加通往日韩、港台等重点入镜旅游客源市场的航班。正在争取积极开通烟台-大连、威海-韩国仁川、长岛—天津的海上快速旅游通道。在“住”的方面,加快推进星级饭店建设,全省星级旅游饭店总数达到907家,还有35家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饭店已经建成营业或正在待批,另外还有76家正在建设中。在青岛、烟台、日照等滨海旅游城市规划了3处符合国际标准的滨海度假酒店集群,一处集群大概30家酒店左右,3处大概将近100家,也在招商筹建中。在“娱”的方面,开发了《封禅大典》、《神游华夏》等一批大型旅游演艺项目。

三是抓“宜居宜游”城市建设。我们积极引导各地适应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的需求,宣传“城市不仅要为市民服务,也要为游客服务”的理念,将旅游元素融入城市文化,将旅游交通标识、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停车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由财政投资建设。以优秀旅游城市复核等手段为工作抓手,推动重点旅游城市规划建设餐饮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娱乐一条街,规划建设城市旅游综合体,使城市不仅“宜居”,还要“宜游”。

四是抓人才引进使用以提升产业素质。刚才段董事长重点讲了这件事情,我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省内旅游院校、相关院校、旅游经营策划机构、重点旅游企业以及相关单位等300多个成员参加的山东旅游产学研促进联盟,支持联盟成员开展跨行业合作和强强联合,对旅游产业进行科学管理。省旅游局推出了积累多年的优质旅游资源和项目启动旅游产学研合作,明确表示优先支持联盟成员单位经营管理好客山东、鲁菜馆、山东客栈等品牌,支持旅游产学研联盟参与重点旅游景区、旅游饭店、重点旅游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旅游产业朝着集约化、科学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标准

旅游要素质量参差不齐,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主要是有标准和落实标准的问题,这是整体提升产业素质的关键问题。

一是全面推进国家相关标准的实施。按照国家相关旅游标准,在不同领域广泛开展了创建活动。全省建成了3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17个设区市全部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也因此成为全国3个地级市全部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省份。建成国家A级景区533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0家、国家级旅游强市1个。继青岛市成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之后,威海市、沂水县以及一批旅游企业进入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企业行列。最近,山东省政府拟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促进山东旅游标准化示范省建设的合作协议,这为山东旅游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重大机遇。

二是深入推进地方旅游标准体系建设。省质监局与省旅游局共同出台了《全省旅游业标准化发展纲要》,在纲要的指导下,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旅游强县标准》、《旅游休闲购物街区质量评定》、《旅游购物商店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旅游标准,形成覆盖整个产业的旅游标准化体系。

今年我们借鉴国际以及国内城市建设相关标准、优秀旅游城市评定标准等,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地方标准,我们城市要建多少集散中心、厕所、服务设施我们搞了一个地方标准。该标准分为旅游公共服务信息标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旅游安全保障三部分内容,这个标准的颁布实施,将会促进全省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山东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我们强调对各级旅游部门的考核,以此推动旅游部门加大检查力度,对达不到标准的饭店和景区一律给予摘牌或降级处理。2011年,全省10家星级饭店、9家A级景区被限期整改,29家星级饭店、3家A级景区受到摘牌处理,14家景区受到警告处理,保证了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的品质。

三、品牌

在2007年,我们率先在国内启动了品牌发展战略,将服务确立为战略积淀,成功打造了好客山东服务品牌,这一品牌显著增加了山东旅游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也确立了山东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方向。我们按照提高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培育依赖度三步走的战略,对好客山东旅游品牌了精心打造。

一是实施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工程,形成知名度。按照省里拿1/3,参与捆绑的市县和企业出1/3,集体采购主流媒体节约1/3的筹资模式,整合全省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在央视、香港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集中开展“好客山东”形象宣传。由于主题集中、形式新颖、冲击力强,使“好客山东”一炮打响。从此山东旅游有了自己鲜明的旅游形象。

二是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提升美誉度,我们深知“好客山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庄严承诺。我们实施好客山东庄严承诺,从旅游行业做起,一手抓典型培养,一手抓严格执法,擦亮旅游这个好客山东的服务窗口。

在全省旅游行业全面推行《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开展了以微笑迎宾、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为基本要求的规范化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依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整合相关院校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在全省构建了省市县旅游企业四级旅游培训网络,近年来每年参加培训的旅游从业人员超过了3万人次,组织开展了百千万金银铜奖等评选活动,今年在全省启动了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对比提升活动,向国家旅游局推荐济南顺耕山庄作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企业,引发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三是实施品牌体系建设工程培育依赖度。深入挖掘齐鲁文化,面向游客广泛征集最具山东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商品,推出了三个山东100品牌:到山东最想去的100个地方,最想品尝的100种美食,最想购买的100种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了六张旅游新名片--孔子在这里诞生,游三孔知天下,泰山在这里崛起—登泰山保平安,黄河在这里入海—赏奇观抒豪情,长城在这里始建—读齐鲁做好汉,运河在这里重现—品水城揽古今,奥运在这里—亲蓝海享休闲。联合省海洋渔业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推出了好客山东有三珍,阿胶海带胶东参三大品牌旅游产品。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文4

【关键词】特色小镇;东大镇;低碳旅游

0 前言

旅游特色小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和旅游二次创业的推动力,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关注,城郊旅游小镇作为旅游小镇开发最为活跃的类型之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发源地,享誉全国的有互联网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是规划与设计领域的一种创新品类。和“互联网+”一样,“特色小镇+”与“一镇+一业”日后一定会成为中国和部分地区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容器和利器。

东大镇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距城区21千米,处在城乡接合部,镇内地热资源丰富,景点有温泉浴、高冠峪瀑布和祥峪旅游度假区等,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显著的区位优势彰显着东大镇旅游业的独特魅力。借鉴浙江省特色小镇打造经验,依据自身资源优势,以“特色小镇”理念引领东大镇旅游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低碳旅游研究的较多,蔡萌,汪宇明指出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为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王润等以福建省平潭岛为规划案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宅、旅游活动等方面阐述,说明了低碳旅游规划设计的要点。丁金华,陈雅B,胡中慧,韩雨薇以黎里镇朱家湾村为例,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从自然景观、聚居空间和行为模式三方面梳理低碳旅游与乡村景观更新的关系。李小明等对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进行了研究。陈方丽,王锦良对浙江温州低碳小镇建设探析,提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先进理念。众多学者的研究对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浙江特色小镇案例分析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启动于2015年,同年6月公布了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名单。截止到目前,共有79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51个特色小镇列入培训名单,江南药镇、远洋渔业小镇、宠物小镇、和合小镇等等都是浙江特色小镇的典型代表。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既非行政区域概念,也非产业园区概念,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以“特色”为引领,将“特色”产业化,将小镇旅游化,走“特色产业+旅游”的发展之路,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环境因素的具有社区功能的平台和区域。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产业定位突出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是其立足点;功能定位突出聚合,功能聚合并非简单相加,而是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建设风格突出精美,根据小镇的地形地貌、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规划打造精而美的小镇。

3 东大镇低碳旅游小镇打造的可行性分析

东大镇特色小镇打造首先具有资源可行性。东大镇地热资源丰富,其大多属于第四系孔隙地下热水类型,富含S、Zn、Ca、K、Si等元素,具有良好的医疗效果[1],东大镇温泉旅游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和知名度,东大度假区是关中七大温泉度假区之一[2]。另外东大镇环境优美,众多景点分布其中。其次具有区位可行性。东大镇位于秦岭北部,距离西安城区仅21公里,经西太路、西沣路都可半小时到达。以历史文化著称的西安市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但分析其旅游产品发现历史文化古迹观光游是其主线,温泉休闲度假类产品和低碳产品是其短板,东大镇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和西安现有旅游产品形成有效互补。

笔者运用田野调查法,多次走访东大镇,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了解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产品的期望。实地调查发现,东大镇在低碳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有一定成效,例如,开发了以高冠瀑布为代表的徒步运动产品、不同季节的果蔬采摘活动等。虽然东大镇低碳旅游产品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低碳旅游产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东大镇低碳小镇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

4.1 重点低碳养生旅游产品

以低碳养生为主题,充分利用美丽清纯的自然风光,开展徒步、山地自行车、温泉、SPA等项目,不仅有多样化的养生形式,而且周围炫彩夺目的花卉景观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另外,沿着山体修建有氧运动步道和自行车道,方便游客进行运动锻炼和游客旅游活动的开展,让游客体验负氧离子“空气维生素”的独特健身效果。以东大镇地形特征为依托,分区域分季节种植不同的花卉,营造阳光花海的浪漫氛围。在花带中设置各种材质、形态、颜色各异的绿道慢行系统,形成意境深远风景道。另外,当前营养丰富和美味可口的野菜价值凸现、需求加大,野菜已经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饮食风尚,因此可以设置有机蔬菜和野菜种植基地,也提倡游客选择当地绿色蔬菜,减少食品的运送造成的高碳排。

同r可在本镇建设各种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升级改造精品景区旅游基础设施、 构建生态廊道、绿色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工程,策划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大力开发山地生态游、珍禽观赏游、休闲度假游、温泉游、乡风民俗游、健身养生游等低碳旅游产品。

4.2 全方位建设低碳体验环境

在低碳体验环境营造上,东大镇还可建设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新能源汽车加油站、太阳能科普园、低碳生态民居、风能游乐园、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以及夜景照明采用LED 的低碳旅游吸引物。同时优化城镇布局,改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立低碳、生态、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东大镇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3 培育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更环保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旅游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低碳小镇的建设不仅是东大镇旅游的转型发展,也是东大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低碳小镇在推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更应引导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培育新的低碳生活方式。如从西安到东大镇的公交车可“森林”搬进车厢,呼吁选择低碳环保绿色的方式出入东大镇。东大镇的街道上可贴写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对社区低碳的积极践行者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

4.4 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东大镇旅游开发不能任其发展,科学系统的规划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产业布局、设施建设、市场开发,而且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少走弯路。东大镇的低碳旅游规划应该综合考虑产业布局、城建、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从而达到多规合一。

4.5 产业延展,市场运作

东大镇应围绕低碳旅游产业大力拓展上下游产业,以形成完成的产业链条,形成“低碳主题,旅游为主,产业完备”的局面。政府、企业各司其职,政府通过制定规划、政策等手段对产业进行宏观把控,企业通过市场行为策划产品、开发市场,并注重龙头企业集团的积极培育,通过土地使用、投融资、人才引进、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措施,积极发挥龙头企业集团在特色小镇打造过程中的作用。

4.6 制度保障,激励开发

在东大镇低碳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应转变角色,做企业和市场的服务者,围绕小镇开发制定包括土地、税收、人才、环保、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旅游开发活动的有序开展。另外,设立低碳旅游开发奖励基金和市场开发专项基金,对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先进工作单位和个人给予资金奖励;并制定市场开发资金补贴方案,对企业进行形象树立、广告宣传、营销活动进行资金补贴。

【参考文献】

[1]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13-17.

[2]王润,刘家明,田大江.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旅游论坛,2010(2):168-172.

[3]丁金A,陈雅B,胡中慧,韩雨薇.低碳旅游需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更新规划――以黎里镇朱家湾村为例[J].规划师,2016(1):51-56.

[4]李小明,张兆干,林超利.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J].河南科学,2010(5):626-630.

[5]陈方丽,王锦良.浙江温州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的低碳小镇建设探析[J].小城镇建设,2013,7:66-69.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文5

随着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渤海基金”)管理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挂牌时间的日益临近,更有多只产业基金正静候国家发改委批复。与渤海基金的诞生、《合伙企业法》等相关经济金融法规的修订出台相伴的是,私募股权基金巨舰从天津下水试航。

揭开私募基金“面纱”

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都属于以非上市企业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私募股权基金。目前在国际上活跃的私募股权机构有大大小小好几千家,KKR、凯雷、黑石、TPG德州太平洋、高盛资本、摩根士丹利资本等动辄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国际私募资本巨头,早已不满足本国市场,而将其触角探向了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在美国,产业投资基金一出现,迅速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大批企业,如微软、雅虎等知名企业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和培育而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

我国于2005年6月颁布了《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综合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参与经营管理的“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向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和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参与经营管理,从被投资企业资本增值后的股权转让中获得收益,按照投资者出资份额共享投资收益和共担投资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与贷款等传统的债权投资方式相比,一个重要差异为基金投资是权益性的,着眼点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他们的发展前景和资产增值,以便能通过上市或出售获得高额的资本利得回报。所以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远比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更具实际意义。

重点支持新区建设

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给予滨海新区的最大政策。其中,金融改革位列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之首,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建立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参与经济全球化。成立渤海产业基金是滨海新区金融改革方案中最早提出的举措之一。

渤海基金首期60亿元募集计划已基本完成。该基金是国内首只由国务院批准试点的中资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将用于重点扶持具有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投资企业。

渤海基金的首期发起机构是中国人寿保险、国家开发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邮政储蓄银行、中银集团以及泰达控股。天津滨海新区具有重大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资格,作为滨海新区直接融资创新的第一个典范,渤海基金试点是我国尝试拓宽融资渠道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渤海产业基金的成立对滨海新区乃至全国的资本市场将带来突破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产业投资基金管理的法律规范,相关主管部门坚持按照“先立法后放行”的原则来推进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试点,迄今为止仅以个案处理方式特批了两只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家尚未出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国务院特批滨海新区设立渤海基金,有利于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后,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要求,投资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项目,为环渤海地区服务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参股中央企业在津的重大项目;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与外国企业合资建设的重点项目的股本投入,充实中方股本,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利用外资健康发展。渤海基金初步计划按5∶3∶2的比例投资于天津(以滨海新区为主)、环渤海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企业。渤海产业基金可能投资的几大产业,包括了滨海新区内的金融商贸业、高新技术、现代冶金、空港物流、海洋渔业、循环经济、海港物流、化学工业、休闲旅游业等。

同时在滨海新区注册成立的基金,还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津科委联合出资,分别委托天津泰达科技和天津创投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滨海天使创业投资基金。这只总额为1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大股东是泰达科技,占有60%的股份,天津创投占有40%的股份。滨海天投资使基金将为处在初创阶段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科技企业和项目提供启动和发展资金。

配套措施紧紧跟上

中国市场蕴含的巨大投资机会,自然引来这些世界顶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大举进入。发生在中国内地第一起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就是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17.89%的股权。此后类似的案例接踵而来,凯雷收购太平洋保险、高盛拿下双汇、华平控股哈药,外资的介入让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也活跃起来。

目前,活跃在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绝大部分都有外资背景。在外资机构大举并购我国优秀企业的同时,由于法律框架的缺失和过度的金融监管,我国本土私募股权市场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受制于多种因素,生存空间狭小。

据了解,美国的风险投资组织中,有限合伙制公司约占80%,它们是推动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我国修订前的《合伙企业法》中“无限连带责任”的硬约束让不少民营资本望而却步,也使中国合伙企业数量近年来不断萎缩。类似金融法规的诸多限制是制约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原因之一。

融资、遴选项目投资和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者操作项目时的三大步骤,三者环环相扣,任一环节的堵塞都会影响整个项目运作。然而,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却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融资渠道的单一和股市创业板的缺失,往往使其融资和退出上市不得不在境外进行。

为了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服务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部门紧紧跟上,及时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编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天津滨海新区产业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并且实现定期、适时更新,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所急需的重点项目;根据滨海新区不同时期的建设重点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积极组织和举办各类优质项目资源与产业投资基金的对接活动;尽快制订并实施一系列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扶持政策等。

私募基金前景广阔

休闲渔业典型案例范文6

一、节水灌溉技术——刚好才是好

水与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两大自然要素。我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田占耕地的比重在65%以上,水稻、茭白、芋艿、莲藕等水生作物种植规模大,而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果园竹林等旱地种植品种也十分丰富。2004年以来,我市农业用水由10亿立方米减少到8.8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的比重也由50%以上降到42%,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近几年,我市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节水,加大对农业节水工程的投入。2008年,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施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83%,尤其是在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和喷滴灌技术应用方面亮点突出。

(一)水稻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

薄露灌溉是一项水稻节水增产技术。“薄露”就是“薄灌水,常露田”,有效减少田间水的蒸腾、蒸发量和渗漏量,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同时也更适应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要,可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平均每亩每年可省水150立方米左右,增产50-80千克。余姚从1993年开始推广薄露灌溉,是推广该项技术最好的县(市)。2005年,余姚市“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推广”项目入选“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被中科院、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的专家推举为10个优秀案例第四名,也是浙江省唯一获奖项目。该技术的推广还曾在国际节水灌溉会议上介绍,被认为“对缓解人类水危机有重要意义”。从1998年开始,余姚又开始示范无水层灌溉。无水层灌溉就是在秧苗返青后田面上不留水层,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率,节省灌溉水量每亩125立方米,并能增加产量9-31.5千克。

(二)经济型喷滴灌技术领先全国

采用喷滴灌技术是当前重要的农业节水措施。喷滴灌可按作物的需要,适时、适量灌水,节水效果明显,还减少用工、增加产量。但由于常规的喷滴灌设施投入较大,阻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从2001年开始,余姚市围绕降低喷滴灌设施的建设投入,开始研究经济型喷滴灌技术,成功将喷滴灌设施的每亩投入由原先的2000多元,降到目前的00元左右,提高了喷滴灌推广的经济性,成为南方地区推广喷滴灌的“发轫点”。经济型喷滴灌技术是根据应用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缩小灌区单元、利用小水库自压、平原集雨作水源、用河道代替主管道、塑料管代替钢管、移动机组代替固定泵站以及减小管道的直径等多种方式降低设施的投入,降低了喷滴灌推广的“门槛”,并形成大田喷灌、大棚滴灌和大棚微灌等模式,喷灌区的用水率已达到85%,大大高于渠灌55%的用水率。喷滴灌应用的作物品种,从平原上的蜜梨、葡萄、西瓜、蔬菜等作物种植,到山区的竹笋、杨梅、红枫、樱花、板栗、茶叶果桑杏桃等林特作物,宁海金龙浦农业合作社还将沼液利用与滴灌结合起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从2000年余姚小路下村首次尝试在523亩果园和蔬菜田里安装喷滴灌设施开始,到2008年全市的喷滴灌面积已达到15万亩,居全国前列,其中余姚总面积达4.8万亩,成为中国南方喷滴灌面积最大县(市)。喷滴灌推广已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按每亩年节水100立方米,增加收益500元计算,我市的15万亩喷滴灌设施,可节水1500万立方米,增加收益7500万元,而实际上许多的喷滴灌案例的效果要比这更好。我市还将喷淋装置推广到畜禽养殖场,用于养殖场区的降温消毒,改善养殖场的环境,降低畜禽病死率,提高产出水平,目前余姚市已经有7万平方米的畜禽养殖场采用了喷淋装置。

二、测土配方施肥——缺啥就补啥

施肥是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长时间以来,对农业施肥的认识和理解并不科学,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尤其是过量施用化肥,带来肥效降低、成本增加、地力下降和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有针对性地施用有机肥和配有不同比例元素的复合肥,是有效扭转当前施肥不当所造成的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土地退化趋势,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任务。广大农民把测土配方施肥形象的比喻为“缺啥补啥”、“精准施药”、“刚刚好才是真的好”,生动地说明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宁波从2005年开始,分级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各级农技部门把不同类型田块的土壤养分状态告之农民,并送上一张配方施肥建议卡,让农民对“症”施肥、提高地力。2007年鄞州区、慈溪市、宁海县被列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5万亩,建立各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7.25万亩,覆盖900余个村,惠及17万户农户。2008年增加余姚市、象山县、奉化市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至此我市农业集中的主要县(市)、区都已成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同时,全市进一步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投入,共投入各级资金624万元,举办各级培训班139期,培训农民和肥料营销人员17000余人;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墙体广告、标语等进行宣传,完成检测37500多项次,建立各级示范方或示范点126个,示范面积18.28万亩,施用配方肥59800吨,施用面积118万亩,涉及农户34万户,发放施肥建议卡30万份;全市主要作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产11.52万吨,总效益13920万元。从我市测土施肥的快速推广中,还可以看到全市近5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政府的推动下,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和引导农民,对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加速推进的作用,也使这项技术的推广有了很好的组织载体,为其持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安全是根本

农产品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农业生产采用农药治理虫害,其所产生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依托循环经济的理念,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技术的应用也日渐成熟。我市从2004年开始,在以前病虫害综合防治领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到2008年已是第四年。据统计,全市共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面积70.71万亩,其中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5616盏、应用性诱捕器12.72万只、应用黄色黏虫板5.75万块,推广新型生物农药28.82万亩。从实效看,工程实施区比非实施区平均减少农药2.8次,平均亩减少农药使用量64克(折纯),平均亩减少农药使用成本29.5元,平均亩节本增效133.2元。按照全市实施面积计算,可减少投放农药45余吨(折纯),相当于减少了数百吨商品量的农药投放,节本增效达9800多万元。为推进我市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政府加大对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市、县(市)和区按1:1比例进行配套补助,从而使这些技术推广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市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采用的有频振式杀虫灯、性诱捕器、黄板粘虫、防虫网等防控技术。这些防治技术具有投资省、使用安全、操作简便、对人畜无毒害等特点。我市还在病虫害综合防治实践中,不断摸索多种技术的组合配套使用,以增加防虫治虫的效果。如江北庄桥蔬菜农场里,97亩菜地装了性诱捕器398只、黄色粘胶板4000多块,性诱捕器和防虫网组合使用,效果非常理想,其防虫效果达97.7%。同时,还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4项新技术在该区大面积推广后,使蔬菜增产10.71%,菜价也有所提升,农民每亩增收1300多元。除了上述的防治虫技术的运用外,我市还探索用沼液喷洒种植物的叶子,在施肥的同时还达到了防杀虫的目的。沼液有着促进作物生长和控制病害发生的双重作用。我市宁海、象山等地一些农户,采用沼液喷洒种植物的叶子,对青虫、红蜘蛛、蚧壳虫等类害虫进行防治,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四、畜禽粪便和秸秆综合利用——废物变成宝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模式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再利用,集能源、环保、资源为一体的最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畜禽养殖粪便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污染源,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其对交通的影响,也成为社会公害。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采用合适的技术,在有效解决这些废弃物危害环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源化“变废为宝”,实现经济和环境双效益。

(一)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宁波市是全省较早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地区之一。2003年,我市就将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开发利用列入实事工程,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工程的实施。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明显的实效,逐步形成以沼气为纽带,集改善环境和能源、肥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体系,沼气工程和有机肥生产成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形式,在全市全面推广,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到2008年,全市生猪年存栏300头以上、牛年存栏30头以上的所有规模牧场,都得到了有效的生态化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尿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1%。全市已建成32家有机肥加工场,年处理畜禽粪便等20万吨以上,生产有机肥约7万吨,按每吨300元计算,毛利就有2100万元,并开发出西瓜、西兰花、蔺草、水稻、番茄、草莓等6个农作物专用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结合我市的“沃土工程”,我市加大了有机肥的推广力度。市农业局实施了《宁波市商品有机肥推广规划》。2008年安排了150万元资金用于推广补助应用商品有机肥,补助的覆盖面积达到了11.24万亩计2万吨,辐射面积达到了40万亩。全市有机肥施用达到170万亩,占我市播种面积的34.5%。在畜禽粪便生态化、资源化处理技术上,我市主要采用的是固、液分离处理技术,即尿液及场地冲洗污水经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作为能源可用于养殖生产供热、蔬菜种植大棚增温和提供二氧化碳气肥的用能,以及周边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较大的养殖场还添置设备进行沼气发电。沼液和沼渣都富含作物生长所需元素和养分,是很好的有机肥,可用于作物种植和养殖。鲜粪便经过添加生物菌发酵处理后,加工成有机肥或再加工成复合优质颗粒有机肥,可施用于农田。除采用固、液分离处理技术处理畜禽粪便以外,我市的畜禽粪便零排放处理新技术和蚯蚓养殖处理畜禽粪模式也有应用,并受到关注。宁波市鄞州区石碶春光牧场的畜禽粪便零排放处理是一项不同于固、液分离处理的新技术,通过接种高效微生物菌剂,利用太阳能,使畜禽粪便固液物进行好氧发酵,形成完全腐熟而稳定的有机肥料。金鳖山农庄和象山新厂村都采用蚯蚓养殖处理畜禽粪便。金鳖山农庄主要以牛粪、鸡粪为基质,添加EM箘快速发酵处理技术养殖蚯蚓,蚯蚓粪土用于种植施肥,蚯蚓喂鸡,有效提高了蛋鸡的免疫力和产蛋率。象山新厂村利用养鸡产生的鸡粪和种植柑橘产生的烂柑橘养殖蚯蚓,蚯蚓粪便作无公害柑橘和蔬菜的肥料,蚯蚓作鸡、鱼和黄鳝的饲料及饵料,形成以蚯蚓为媒介的柑橘、蔬菜种植和家禽、水产养殖产业循环链,提高了种植和养殖的效益。

(二)秸秆利用的新途径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秸秆的主要用途包括还田肥料、畜牧饲料、食用菌原材料、高温堆肥、作物覆盖材料以及作为工业原料等。有资料显示,前些年我市每年的秸秆废弃和露天焚烧量约占31%。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效提高了秸秆的利用效益和利用率。2008年,秸秆有机肥还田13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了82%。在我市的秸秆利用中比较突出的是“过腹”和“发酵”还田、能源化利用和用于食用菌种植。农牧结合的秸秆“过腹还田”和“发酵还田”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是充分利用秸秆中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进行改善种植土壤品质的有效方式,显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我市的宁海利丰牧业年收购周边农田种植产生的废菜叶、玉米秆等9000吨,用于奶牛饲养,为周边农民年增收550万元,牛粪便经处理成有机肥再还田;余姚欣农兔业有限公司利用河姆渡镇3万亩茭白种植的茭白尾草,经加工喂养獭兔,兔粪便生产有机肥还田,沼气用于生产生活,给茭白种植农户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增收。宁海绿丰生态有机肥厂每年向农户收购晒干瓜藤、柑橘废枝等秸秆,经粉碎用作畜禽粪便发酵的混合料,与当地的养殖户畜粪便处理结合,生产的有机肥后还田,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秸秆的能源化利用上,我市的鄞州下应镇湾底村、江北区洪塘镇灵峰小区都进行过秸秆气化试点、宁波惠佳编织品有限公司的掺烧废蔺草部分替代煤炭燃煤锅炉改造、余姚欣农兔业有限公司投资实施茭白尾草生物颗粒燃料加工等项目,也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将秸秆制作成食用菌的培养基是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秸秆利用新途径。余姚利用棉花秆碎末和修剪的桑枝进行食用菌栽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形成了新的产业;鄞州瞻岐镇利用晚稻草作为栽培蘑菇的材料,也发展起食用菌栽培;宁海绿丰生态有机肥厂正在进行利用秸秆粉碎末配合有机肥,尝试蘑菇、芦笋以及蔬菜的种植,一旦该项技术成熟推广,可形成非常广阔的利用市场,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大农业发展模式——产业相融通

所谓大农业是指通过对传统农业的系统重塑,并运用共生原理使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等密切联系,协同作用,成为一个产业耦合体,各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的整体性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就生产环节来讲,大农业发展模式,就是利用不同生态系统间进行的有效物质循环,和不同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有机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型生产系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在我市循环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大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宁波实际的循环农业的实施模式,涌现出许多循环经济亮点。具体说就是念好“轮”、“混”、“链”三字经。

(一)实践轮作、轮养新模式

“轮”是指轮作、轮养等。在同一块土地、水体里,根据不同生物的特性,合理安排轮作,一是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通过轮作维持或提高资源的品质,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在我市探索轮作的模式中,更多的是围绕保障我市粮食1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和80万吨/年的稳定产量这一重要的战略目标来展开的,具体有:“鸡(鸭、鹅)稻轮作”、“鸡瓜轮作”、“鸡菜轮作”、“粮经轮作”等。“鸡稻轮作”利用冬春休闲农田进行鸡(鸭、鹅)的养殖,实现了稳粮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余姚从2004年开展试验,发展到2008年已近达132亩。“粮经作物轮作”,利用冬春季粮田空闲期,发展适宜冬春种植的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从“油菜—稻”这一最为常见的粮经结合模式,发展到西红柿、冬季芹菜、甘蓝、榨菜、雪菜、毛豆、西瓜等许多品种,最大程度地提高农田的经济收益。据农技部门相关调查,粮经结合得当,亩产值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能很好地实现稳粮增收的目的。

(二)探索套种、混养新技术

“混”是指套种、混养等。不同的作物及养殖品种,在同一块土地、水体中同时种、养,达到共生共育,既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通过共生共育实现相互促进,提高产量,改善资源和环境。如“稻鸭共育”、“稻鱼(虾)共育”、和“茭鸭共育”,“鱼、虾、螺、鳖混养”等。“稻鸭共育”是国家农业部推广的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目前,我市余姚有稻鸭共育1000亩,奉化市农技服务总站开展的稻鸭共育生物防治技术攻关被列入2008年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鄞州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与“稻鸭共育”相同的“茭鸭共育”在我市余姚的茭白主要产区——河姆渡镇也有推广。从2000年开始着手研究,发展到目前已超过1000亩,达到茭白增产25%,质量改善的效果,加上养鸭收获,每亩可增收300元左右。江北洪塘的“鱼、虾、螺、鳖混养”、鄞州区咸祥镇的南美白对虾套养甲鱼和奉化象山港内的“鱼、贝、藻混养”有着相似的原理和共同的增收效果。利用不同养殖品种的生物链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微生态环境,既有利于养殖生物的增产,提高产品质量,又可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保障生产能力。特别是奉化的“鱼、贝、藻混养”是在开放型微生态系的浅海养殖区内进行,有效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减少赤潮和病害的发生。现已建立宁波市循环经济试点——1000亩象山港鱼贝藻生态养殖示范区。象山县在黄避岙海水网箱养殖产业基地还进行了海水网箱养殖、藻类养殖和贝类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试点,初步显示成效。“茭鳖套养”是宁波在福寿螺治理上的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实践事例。福寿螺约1997年进入我市,迅速扩散,在局部地区已泛滥成灾。河姆渡镇的茭白种植深受其害。2004年开始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实验,利用中华鳖能吞食螺特点,使中华鳖成为福寿螺的天敌,形成较为平衡的生态体系,大幅降低农药使用。目前,这一套养技术应用已扩大到510亩的茭白种植中,控制了1万多亩的福寿螺虫害,提高了茭白种植安全,套养的中华鳖品质优如野生,市场俏销价高,带动农户增收。奉化、象山等县也都实施了套养中华鳖治理福寿螺。

(三)构建多种方式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