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前列腺的超声诊断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前列腺的超声诊断学范文1
中国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085-02
前列腺结石是一种发生在前列腺腺泡内及腺管腔内的结石,而钙化是一种发生在前列腺腺泡内的钙化结构,一般检查很难与前列腺结石鉴别,临床及超声文献报道很少。本文用简便而准确的经腹部二维超声诊断共检出前列腺结石140例,前列腺钙化56例。并对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内其它钙化类疾病(包括前列腺钙化、前列腺假性结石等)结合声像图特点进行了综述,着重对临床出现比较多的前列腺结石、前列腺钙化进行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9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45~75岁。检查时间:2008年7月―2009年11月
1.2仪器和方法利用MINDRAY-DP9900型、Caris Power-AU3型二维黑白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常规在耻骨联合上方纵、横切扫查膀胱及前列腺,测量前列腺的大小、结石或钙化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及分布情况,注意结石或钙化灶后方有无声影,并跟踪病例结合手术病人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2经腹探查前列腺结石
声像图表现:(1)具有一般结石的特点,根据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种:散在的小结石型、弧形结石型、成堆小结石型、单个大结石型。(2)结石多分布在前列腺中部或两个侧叶,在尿道旁也常有结石回声,或在内外腺交界处呈弧形排列。(3)单纯前列腺结石者,前列腺的外形、大小及轮廓包膜常无异常改变,呈斑状强回声,多出现在前列腺的中部或左右侧叶,结石直径均>0.5cm ,本组140例中仅有12例为此类型,病人亦无特殊不适。(4)余138例临床合并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感染、淋病、或前列腺憩室。 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89%以上,另外术后诊断为前列腺腺癌的1例。
3经腹探查前列腺钙化
声像图表现:(1)多为单发的强回声光团,其后方多无明显的声衰减。超声表现钙化灶形态较规则,钙化灶最大直径为1.2cm,最小为0.2cm(2)多发生在前列腺的内腺及外腺的腺体内,一般常不在内外腺交界处排列出现。(3)前列腺钙化灶也可发生在前列腺肿瘤或前列腺结核等病灶体内,超声表现为前列腺内部出现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多位于外腺内,此类病例合并发现前列腺内部有点状、斑状或团块状的强回声,一般声影不明显。此类前列腺钙化病例在本组56病例中出现9例。(4)前列腺钙化56病例中临床多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其中临床手术病理验证26例。余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考虑,对症治疗后效果佳。另要特别指出的就是在这56例病例中出现的9例前列腺肿瘤病例,占检出病例的16%。后通过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为:前列腺腺癌(高分化)8例,粘液癌1例。
4讨论
本讨论主要作出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钙化的鉴别,前列腺钙化与结石鉴别在超声表现上并不困难,其病因可能是前列腺发生炎症留下的疤痕,也多在前列腺结核或肿瘤等前列腺病灶内出现,当然也不排除是前列腺结石的前兆。由于前列腺结构特殊性,除了合并肿瘤出现的发生钙化一般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前列腺钙化、结石上会滋生细菌,所以又是前列腺炎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不能忽视。
鉴别诊断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4.1单发与多发:结合全部的196组病例可看出前列腺结石多为多发,而前列腺钙化灶多为单发,当然也有多发的钙化灶,出现在前列腺癌中的钙化灶一般表现为多发。
4.2形态:从结石和钙化的形态上来分析,前列腺结石多为团块状、弧形或条形的强回声结构。前列腺钙化多为单发且形态规则的强回声光团。前列腺结石多发生在前列腺的内腺和外腺的交界的区域,而前列腺钙化则无此特性,因此前列腺结石的发生区域可作为结石与钙化的主要鉴别根据。
4.3声影:前列腺结石多伴有明显的声影,前列腺钙化有或无声影,因此声影并不能作为前列腺钙化与结石主要的鉴别根据。超声常理多以声影来鉴别钙化与结石,但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根据前列腺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和病例的多样化,声影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
参考文献
前列腺的超声诊断学范文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酸性磷酸酶(PAP)检测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4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40例我院体检科健康体检合格人员作为对照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所有受检者的PSA、PAP的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及诊断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PAP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及对照组(p<0.01)。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为77.50%,特异性为67.50%;PAP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为52.50%,特异性为92.50%。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性明显高于PAP,但特异性明显低于PAP(p<0.05)。结论血清PSA联合PAP检测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可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酸性磷酸酶 放射免疫分析法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25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前列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PSA、PAP是临床中常用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准物,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PSA、PAP的明显升高[2-4]。本研究中我院分别对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及健康体检者三组的血清PSA、PAP进行了测定,分析PSA、PAP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4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40例我院体检科健康体检合格人员作为对照研究。前列腺癌组患者40例,年龄为53~88岁,平均年龄70.44±4.34岁。均为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患者。前列腺两性增生组患者40例,年龄为47~84岁,平均年龄68.89±4.19岁。40例健康体检合格的正常对照组男性。年龄为52~89岁,平均年龄71.21±5.45岁。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清标本的采集,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中PSA、PAP的水平的检测。具体的方法为:所有受检者在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前,均禁止进行指检和导尿或经尿道的器械检查,也均未进行前列腺的穿刺活检。抽取血液3 ml,分离血清后,置入-30°的冰箱中进行保存待测。PSA和PAP的测定均采用罗氏化学发光仪进行。
1.3观察指标
检查后,分析三组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灵敏性和特异性。阳性检出的标准为:PSA>4 ng/ml;PAP>3 ng/ml。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各组间的比较采用?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血清PSA、PAP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PAP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及对照组(p<0.01)。具体数据见表1。
2.2三组诊断结果的分析诊断结果显示,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77.50%,灵敏性为77.50%,特异性为67.50%;PAP对前列腺癌诊断的阳性率52.50%,灵敏性为52.50%,特异性为92.50%。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性明显高于PAP,但特异性明显低于PAP(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PSA是前列腺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由前列腺腺管上皮细胞分泌。正常男性血清中会存在低于4 ng/ml的PSA[5]。PAP是一种能够水解磷酸酯的酶,也有前列腺合成,在精囊中储存,最终形成成分,正常人血清中的PAP水平应低于3 ng/ml[6]。目前,PSA和PAP是临床中被广泛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准物[7]。临床中常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患者的PSA、PAP进行检测分析,进而实现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多项临床研究均发现前列腺癌患者早期会出现PSA、PAP水平的明显升高[7-8]。本研究也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发现,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升高至(79.88±67.34)ng/ml,PAP升高至(43.57±94.32)ng/ml,与前列腺良性增生和正常体检者均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临床中对于PSA、PAP两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差异尚不明确,有相关研究报道两项检查可能存在优劣差异,可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检测。多项临床研究显示,PSA、PAP在前列腺癌的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存在着差异[9-10]。本研究中发现,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为77.50%,明显高于PAP(52.50%),但是PSA诊断的特异性仅为67.50%,明显低于PAP(92.50%)。因此,证实PSA、PAP对前列腺的诊断效果存在差异,PSA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用于前列腺癌的确诊,PAP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可用于前列腺癌早期的排除和筛选。因此,要想实现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需采用PSA、PAP联合检测进行诊断。另,据报道,TPSA的阴性结果亦可用于排除前列腺癌[12],血清PSA水平联合患者年龄及直肠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5.37%、93.51%及65.4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4%及85.35%[13],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预测结果较好,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本研究显示,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清中PSA、PAP水平的升高,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较高,PAP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较高,需将两种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应用。
综上所述,PSA、PA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吴琪俊,徐剑锋,施榕,等.前列腺癌易感基因及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5):672-675.
[2]何跃,秦国东,肖明朝,等.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筛查的临床研究现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11):1029-1032.
[3]牛越,徐勇,张志宏,等.FPSA/TPSA与PSAD在PSA灰区患者中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303-4305.
[4]褚靖,谢群,杨信,等.不同PSA相关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3):2123-2125.
[5]刘刚,岳明,刘淳,等.血清PSA及PSA密度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的关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8):597-599.
[6]刘君廷,张文,梁莉,等.血清t-PSA、f-PSA/t-PSA、DRE及TRU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4):650-653.
[7]郭枫,陈琳,李运柱,等.前列腺特异抗原和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3):394-396.
[8]曹万里.以PSA为基础的前列腺癌筛查研究的探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19(6):559-562.
[9]陈锦顺,周世娟,钟惠香,等.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16-117.
[10]阚秀芳,赵丽晶,李倩,等.前列腺癌诊断模式与发病率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6069-6071.
[11]曹璐颖,李克.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2013,31(1):44-47.
前列腺的超声诊断学范文3
[关键词] 膀胱;肿瘤;二维声像图;超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078-02
Bladder neoplasm ultrasound diagnosis
LI Qia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kou,Longkou 265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bladder tumor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Methods:To carry out the ultrasound inspection to 28 example bladder tumor patients, and observe the lump body's two-dimensional acoustic image chart, interior and peripheral blood stream characteristic,diagnosis result and pathology comparison.Results:According to the bladder neoplasm two-dimensional acoustic image chart,the union surgery investigation and the tumor pathology check result,the bladder neoplasm acoustic image chart was divided into four issues, and had certain rule.Conclusion:The ultrasound has high diagnosis value to the bladder neoplasm, generalized analysis two-dimensional and colored doppler acoustic image tuteur spot, may enhance the accuracy rate of bladder neoplasm diagnosis.
[Key words] Bladder;Tumor;Two-dimensional acoustic image chart;Ultrasound inspection;Diagnosis;Different diagnosis
膀胱肿瘤在泌尿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本病多以无痛性肉眼或镜下血尿为首发症状。在临床上诊断膀胱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如超声显像、CT、MRI及膀胱镜检查等,其中二维超声显像方便易行、无创伤,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准确率较高,受到临床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肉眼或镜下血尿(病史3 d~1年余),伴尿急、尿频、尿痛者2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探查和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最后诊断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27例,移行上皮状瘤1例。
1.2使用仪器
美国GE-LOGIQ-400PRO,探头频率2.5~4.0 MHz。
1.3检查方法
检查前患者饮适量温开水,待膀胱充盈后,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然后涂耦合剂,按常规方法,探头在耻骨上方作纵向、横向及斜向扫查,仔细观察各解剖部位的膀胱壁有无局限性增厚,或突向膀胱内的结节与团块,当显示有关病变后,观察并检测其大小与形态,确定其位置,对拟诊膀胱肿瘤患者,仔细观察肿瘤基底部的宽窄,有无瘤蒂及瘤蒂的粗细,肿瘤基底浸润膀胱壁的深度等,并进行声像图分期。
1.4膀胱肿瘤的分期方法
按国际统一标准对膀胱肿瘤的TNM分期方法,共分四期。T1期:肿瘤仅限于黏膜;T2期:肿瘤突破黏膜层入浅肌层;T3期:肿瘤浸达深肌层;T4期:肿瘤突破膀胱浆膜层,固定于盆腔,或有周围脏器转移。
2结果
2.1膀胱肿瘤大小位置与形态
本组28例膀胱肿瘤,单发肿瘤21例,多发性7例,共计34个瘤体。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膀胱黏膜局限增厚,局部可见状结节或菜花状团块突入膀胱无回声区内,状结节多有蒂,蒂粗细不一,菜花样团块蒂较粗或基底较宽呈浸润状,内部回声较高。
2.2声像图分期
根据本组28例膀胱肿瘤,34个瘤体浸润膀胱深度的二维声像图所见,结合手术探查和肿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参照膀胱肿瘤国际统一的TNM分期方法,将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为四期。
T1期:肿瘤仅局限于膀胱黏膜层。本组有13例,15个瘤体。声像图所见膀胱黏膜带状回声连续性破坏,可见边缘不规则的肿瘤结节或团块突入膀胱腔内,表面呈状或菜花样,其内部回声略低于膀胱肌层,呈分布不均匀的点状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与团块多有蒂,且较细,肌层回声连续性好。
T2期:肿瘤浸入膀胱浅肌层。本组有8例,11个瘤体。声像图显示膀胱壁增厚,局部有边缘不规则的团块状回声突入膀胱腔,表面多呈菜花样,蒂较粗或无明显瘤蒂,基底较宽,浸入黏膜下,与肌层带状回声分界模糊或有低回声凹陷。
T3期:肿瘤深达膀胱深肌层。本组有5例,6个瘤体。由于肿瘤相对较大,基底较宽而浸达膀胱深肌层。声像图显示肌层带状回声连续性破坏或中断,低回声团块浸润,膀胱壁外呈膨隆状,可因其周围组织受压而回声增强,但分界较清晰。
T4期:肿瘤固定于盆腔,并浸及膀胱周围脏器,本组有2例,2个瘤体。具有T3期声像图表现,团块突出膀胱肌层,由于肿瘤浸润而与膀胱周围组织回声分界不清,膀胱周围或其他脏器可见结节与团块回声。
3讨论
3.1膀胱肿瘤的病理基础及超声诊断机制
3.1.1膀胱肿瘤的病理基础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居泌尿系统肿瘤首位,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膀胱肿瘤分为上皮细胞性与非上皮细胞性肿瘤两大类;上皮细胞性肿瘤占膀胱肿瘤的95%~98%,上皮细胞性肿瘤又分为移行上皮状瘤、移行上皮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和腺癌等。非上皮细胞性肿瘤占膀胱肿瘤的2%~5%,主要见于血管瘤、纤维瘤和平滑肌瘤等。膀胱肿瘤多为单发性,多发性者较为少见,占16%~25%。肿瘤可能发生于膀胱壁的任何部位,绝大多数见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两侧壁,发生在膀胱顶部者较少见。膀胱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或直接浸润、局部种植四种,主要为盆腔淋巴结转移,晚期转移多见于肝、肺、骨骼等处。
3.1.2膀胱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膀胱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4∶1。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镜下或肉眼血尿。肿瘤侵犯膀胱壁,刺激膀胱黏膜及并发感染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膀胱肿瘤晚期瘤体较大时,可于腹部触及浸润性肿块或出现严重的贫血、水肿等临床表现与体征。盆腔广泛浸润时可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等临床表现与体征。
3.1.3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机制 膀胱是一个中空性肌囊,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分,膀胱具有充盈尿液的特点,当膀胱壁发生肿瘤时,瘤体突入膀胱腔内,由于膀胱壁及其腔内尿液与肿瘤的组织密度不同,声阻差别较大,超声通过时可引起明显回声,鉴于瘤体的大小、形态、组织密度及其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与范围不同,其声像图表现也各不相同,上述为超声显像诊断膀胱肿瘤的物理基础。在二维声像图上,膀胱肿瘤呈明显高于膀胱腔内尿液无回声区而略低于膀胱壁的结节与团块。
3.2 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膀胱正常充盈时声像图表现为:呈类三角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暗区,膀胱壁亮而且光滑整齐,连续性良好。当膀胱内出现肿物时,声像图则表现为膀胱壁增厚,以黏膜增厚为主,大多数为局限性增厚,膀胱无回声暗区内出现大小不一、状或菜花状、回声中等或中高的不均匀团块,后方不伴声影(钙化时可出现),团块以宽基底或蒂与膀胱壁相连,当振动腹壁时,实时超声观察可见瘤体抖动,带蒂者漂动。晚期膀胱壁受侵犯时,声像图表现膀胱壁连续性中断,并可见肿瘤浸润膀胱肌层,甚至可见淋巴结及脏器转移,内部回声相对减低,并且分布不均匀。
3.3膀胱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3.3.1腺性膀胱炎本病为膀胱慢性增生性炎性改变,系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局部形成真正的腺体,呈绒毛状肿块或半圆形小丘。该病多见于成年男性,且具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等临床表现与体征。超声可见膀胱内的隆凸性改变,如可呈团块状或呈弥漫性膀胱黏膜增厚,酷似膀胱肿瘤,应注意加以鉴别。
3.3.2前列腺疾病前列腺中叶增生突入膀胱腔时,在声像图上需与膀胱肿瘤鉴别。仔细观察可见前列腺增生表面较光滑,边缘较规则,内部回声密度较均匀,且可显示受增生前列腺压迫而狭窄的尿道内口;当前列腺癌浸润膀胱壁时,二维超声鉴别可存在一定困难,可经直肠二维超声观察毗邻关系,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3.3.3膀胱结石膀胱术后以缝线为核心形成的结石和膀胱肿瘤钙化,声像图上均表现为附着于膀胱壁的高回声团。对此,若改变实时观察,以缝线头位核心的结石基底部虽不移动,但其体部在原位游离,呈“吊灯”样,而膀胱肿瘤则无运动征象;应用彩色多普勒于团块内显示血流信号对鉴别诊断有重大意义。
3.3.4膀胱内凝血块膀胱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凝血块时,亦可呈高回声而酷似膀胱肿瘤,对此嘱病人改变实时观察,可见凝血块高回声可随改变而移动,若血凝块附着于膀胱壁,改变移动不明显时,应用CDFI观察高回声团块内有无血流信号,则可进行鉴别诊断。
应用超声诊断膀胱肿瘤有以下优越性:①经腹超声显像简便、易行,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而且不受尿道狭窄、大量血尿、年老体弱、膀胱炎等限制,可弥补膀胱镜检查的不足。②可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尤其对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膀胱周围及毗邻脏器有无浸润和转移病灶的观察,图像较为逼真,可为临床提供相关的信息。③超声显像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方便易行,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强,受检者无痛苦,无创伤,还可以判断有无邻近脏器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膀胱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72-273.
[2]张劲元,严君,霍华.膀胱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11):851-852.
前列腺的超声诊断学范文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剖宫产技术的成熟和医疗关系的紧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因此剖宫产后术后疤痕妊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疤痕妊娠可出现子宫破裂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其发生率低,早期无特征性临床症状,易漏诊误诊,如未及时处理,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来挽救生命。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7例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要求终止妊娠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女性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岁,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均为1次子宫下段横切口的剖宫产术,剖宫产距发病时间1-10年,停经时间35-56天,1例阴道大出血就诊,1例人工流产术时阴道大出血,5例无明显症状,7例患者超声均提示孕囊位于子宫下段切口处,与周围组织无分界。
1.2 诊断方法:依据B超诊断,疤痕妊娠典型的超声影像是子宫峡部切口处可见孕囊样结构同时合并血HCG升高。
1.3 治疗:本院5例用氨甲喋呤100mg im和米菲司酮50mg BID×3d po杀胚胎药物治疗,在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查血HCG,如血HCG
2 结果
7例患者中,6例经药物治疗后,血HCG明显下降,清宫术后,术中刮出组织经病理证实为绒毛,1例患者当时考虑子宫不全破裂,行子宫局部病灶切除术。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国外已有研究者报告剖宫产疤痕早期妊娠致子宫破裂的情况[2]。关于剖宫产疤痕妊娠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Yial等[3]通过对既往病例的分析认为,剖宫产疤痕妊娠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羊膜囊种植在疤痕上,在子宫峡部和宫腔中生长,有可能生长至活产,但大大增加了植入部位大出血的危险;第二种情况是妊娠囊深深种植在剖宫产切口疤痕部位,在妊娠早期即可导致子宫破裂或大出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清除病灶,控制出血为原则,常用在子宫破裂或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术中视情况可行孕囊楔形切除术、疤痕修补术、全子宫切除术。保守治疗以杀胚胎组织、减少出血、保留生育功能为目的,主要方法有全身或局部应用氨甲喋呤、米菲司酮和介入方法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等。MTX属抗代谢药物的拮抗剂,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四氢叶酸合成障碍,干扰DNA合成。滋养细胞对此药高度敏感,用药后滋养细胞生成受阻从而使胚胎停止发育,最终被吸收。米非司酬是一种具有甾体结构的抗孕激素药物,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导致促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赖以发育的胚囊坏死、吸收[4]。本文对5例病情稳定的采用了氨甲喋呤和米菲司酮两种药物联合治疗,5例药物保守治疗均成功。另外2例因大出血急诊入院,最先未采用药物治疗。
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得当,则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检查仪器的应用及临床医师对剖宫产疤痕妊娠认识的提高,使早期明确诊断成为可能。氨甲喋呤和米菲司酮联合治疗在基层医院是一种比较有效和安全的治疗剖宫产疤痕早期妊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2] Liang HS,Jeng CJ,Sheen Tc,et cd.First-trimester uterine rupture from a placenta percret.The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2003,48:474-478
前列腺的超声诊断学范文5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日)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进行性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急性尿毒症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内科、外科及妇产科医生较常遇到的一种危重疾病。急性肾衰发生在原有的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基础上,肌酐清除率较原先水平又下降15%。ARF的发生率在住院患者中约占5%,在急诊监护病房的发生率约占30%。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及恰当治疗,肾功能多可完全恢复,延误治疗则可致死,部分病例可转为慢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3岁。肾原性24例,肾后性6例,过敏性休克1例,败血症1例,中毒性疾病26例,外科挤压综合征5例,脑外伤1例;产后大出血4例。无尿弄47例,少尿型15例,非少尿型6例。临床均有不同程度血尿、水肿、高血压。病程长者20年,短者2年,尿蛋白++~+++,尿素氮不同程度升高。
1.2病因
肾前性原因包括血容量不足或血压过低等因素导致肾脏血供不足。肾性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疾病都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为继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在膀胱以上的梗阻,除非为双侧性或一侧原已丧失功能,否则不会发生肾功能衰竭。因致病因素不同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病理改变可有显著差异。肉眼观可见肾增大,髓质呈红色;皮质肿胀、苍白。显微镜下肾小管上皮变性、肿胀和坏死,管腔扩张,内有脱落的上皮、管型和炎症渗出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肾中毒所致者,可见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融合坏死,基膜完整。肾缺血所致者,肾小管细胞多呈灶性坏死,分散于肾小管各段中,基膜常遭破坏。
1.3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急性肾小管坏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少尿型(尿量400ml/24h),典型的少尿型急性肾衰可分为三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一个标志。每日尿量可成倍增加,多尿期第3日可达1000ml。进入多尿期后,肾功能并不立即恢复,存在高分解代谢的患者血浆肌酐和尿素氮仍可上升,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加时,血氮质逐渐下降。恢复期,自我感觉良好,血尿素氮和肌酐接近正常,尿量逐渐恢复。
2 影像诊断
依据有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疾病、尿量减少、进行性氮质血症、B型超声检查示双肾增大,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不难做出诊断。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本身无病变,一般由心功能衰竭、血容量减少引起的肾血流量减少所致。两侧肾呈正常声像图,下腔静脉管腔萎瘪,或可发现体腔积液、积血或腹水。肾前性肾衰竭如不能及时纠正,持续肾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肾实质损害,发展为肾性急性肾衰竭。肾后性肾衰竭一般由尿路梗阻所致,常见病因是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等,发生肾盂积水,肾实质因挤压受损害。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呈两侧肾盂积水声像图,或为一侧肾盂积水,另一侧肾毁损、肾发育不全或肾缺如。在积水肾脏周围有时可见到组织水肿引起的低回声带。有时因肾盂黏膜水肿在积水的肾盂内,水与肾窦回声间有一层低回声带。诊断肾后性急性肾衰竭较为容易,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表现为肾脏肿大、肾皮质苍白、肾髓质充血发黑、肾小管坏死和间质水肿。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双肾增大,或为肾皮质回声增强、增厚(皮质疾病),或为肾锥体肿大呈圆球形,回声极低(髓质疾病)。有时也可见肾周围低回声带和(或)肝肾隐窝少量腹水。急性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肾皮质增厚,肾柱亦增大、增宽,回声明显增强。
3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急剧,病情危重,双肾功能丧失,核素肾图、ECI和静脉注射肾盂造影均无作用。超声显像不仅能鉴别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并对体腔内积液、积血、尿路梗阻原因和肾皮质(肾小球)疾病抑或髓质(肾小管)疾病均能作出鉴别。在临床上有时不容易鉴别慢性肾病急性发作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超声显像根据肾形大小、肥胖程度、肾内回声改变等比较容易作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许多疾病能够以相同的方式侵犯肾脏.使患病肾脏的声像图表现类同,故超声对肾脏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能力有限。近年随着电镜的开展,肾炎的分类越来越细。声尚不能显示微观结构,故声像图的表现与肾炎的类型无相关性。仍需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才能作出诊断。
参 考 文 献
[1]董德长.实用肾脏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前列腺的超声诊断学范文6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一至五上午出诊。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第二年就被用于对人体进行检查,形成了放射诊断学,以后设备和技术不断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数十种检查手段的庞大体系,可用于诊断也用于治疗,这一学科被称作医学影像学。那么各种影像检查方法有哪些优缺点呢?
透视: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可通过透视看是否是肠穿孔或是肠梗阻;定位取异物;骨折手法复位等等,都离不开透视。透视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出结论,而且费用低。当然,X线透视也有缺点,透视时X线的辐射量较大,尤其对于儿童及孕妇,所以应当尽量以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透视检查。
超声:B超是我们最熟悉的另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它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可以动态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目前在腹部、盆腔,已成了首选方法。用于体检、妊娠过程观察时,更能体现它的优势。还有彩超,除观察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外,还可以观察病变内部的血管生长、血流供应情况,对于定性诊断帮助很大。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上,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如先天性心脏病,彩超是常规和必备检查。当然,超声检查也有一定的限度,它的分辨率不高,对病变的识别上不如CT、MRI等其它检查。
X线拍片: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之一。外伤时怀疑骨折,可拍X线片,确定有无骨折及部位,并作为骨折治疗后,观察有无骨痂形成,前后对比,看对位对线以及生长情况。X线平片几乎可以用来观察全身的骨骼系统情况,另外,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发展过程的观察有较突出的优势。现在医院里的CR、DR是数字化X线拍片的名称。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在颅脑具有独特价值,如对出血、梗塞、颅内肿瘤、脓肿、脑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后复查,为病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已成为颅脑病变的首选方法。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上,作为X线片的补充,可以明确肺内有无实质性病灶,纵隔有无淋巴结或是肿瘤转移灶。在腹部、盆腔疾病方面,作为B超检查后的一种进一步检查手段,可以观察肝、胆、胰、脾、肾、妇科、盆腔、男性前列腺等的肿瘤、炎症及外伤情况。螺旋CT检查速度快,尤其多排螺旋CT扫描,克服了以往检查的,如用于心脏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血管造影效果接近,已成为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另一方面,一次扫描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可做三维重建,从而以一种立体的方式显示病变,观察细节,更易为临床医师或病人所理解和接受。
磁共振成像(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明显优于CT,不论是颅脑还是脊柱都能提供近乎解剖图谱的清晰图像。在临床上,它可以在病人无任何创伤的情况下,无需病人特殊的配合,清晰地显示血管,诊断血管病变及其它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在腹部,其优势是水成像,包括胰胆管成像、尿路成像,可不使用造影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幅图像,现在已基本取代了原来的胰胆管造影像检查。然而,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此项检查。
介入放射学:是一种新兴的检查并可治疗的方法,它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行诊断或治疗。对于肿瘤,栓塞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减少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满意的选择,可以进行肿瘤栓塞、化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对于血管性病变,如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胃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肿瘤出血、动脉瘤等,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在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已成为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介入治疗术已成为与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立的第三种治疗方法,其禁忌症是相对的,如凝血功能障碍,全身衰竭、年龄过大、心肺肝功能不良、甲亢及造影剂过敏等。
SPECT:核医学成像属于“功能显像”。如:SPECT的全身显像,指显像剂进入人体后,进行全身采集放射性的分布信息,获取全身性分布图像。全身骨显像,全身血池显像,全身淋巴显像,全身软组织显像,全身肿瘤标识物显像等,进行“全身普查”,对寻找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十分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