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范文1

【关键词】 数学技能 拓展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41-01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呢?

1 在现实生活中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

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的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教师在现实生活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与归纳活动,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体系中,把知识点连结成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之后,数学意识就会得到相应发展,创新能力也会提高。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语言的转换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三种形态,并且各有他们自已的特点。文字语言准确、简练,是教学的核心;符号语言简明、美观、是计算、论证的工基本表达形式;图象语言直观、形象,是解题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必须在语言表述、板书过程中,要准确、严密、简洁、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对概念、性质、定理等中的字、词、句要仔细琢磨推敲,讲述时要做到“咬文嚼字”,一字不漏地不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求应严格,特别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作业表达中出现语言的不准确、不规范、不简洁要及时纠正,养成他们有冷静思考、善于鉴别、反复推敲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加强数学技能的培养

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4 在实践中拓展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不同方面的特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者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地思维品质。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课堂上除了耳听,眼看,脑想外,还得动口,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训练也将促进思维更加精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仍然重知识、轻能力。如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大纲》的知识要求,而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要求落实不到位;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认真”听讲的现象“涛声依旧”;只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很少顾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象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更是司空见惯。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是教学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有序的语言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低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语言不够丰富,数学语言比较缺乏,说的话也不够规范、完整和完善。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训练。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用口表达,动脑思考,从让学生说一句完整、准确的话开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要求,使学生更好地用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的逻辑性。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看主题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汇报。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说一些最基本的句子,促使其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意思,培养规范、完整的语言习惯。

再如,教“几是几的几倍”时,通过摆一摆、比一比,教师指导学生边摆边说正方形有16个,三角形有4个,正方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4倍,也就是说16是4的4倍,16里面包含4个4,所以要用除法计算。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中初步学会一些数学语言,掌握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

二、 教会学生说几句连贯的话,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思维。

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要进一步让学生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维,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说:“有12个竹笋,要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学生叙述完图意以后,让学生初步理解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理解,学生动手操作汇报可能是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两个两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并通过对比知道三个三个地分最方便,而且不管怎么分,分得的结果都是每盘放三个,计算时用到了口诀三四十二。聪明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知道计算除法时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而这一内容是下节课要讲的知识。把动手操作、语言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三者融为一体,这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 教会学生说合乎逻辑的话,使学生有根有据地思维。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逐步使学生会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对于低年级学生,首先要他们能有根有据地思维。达到这一要求,往往是通过说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话进行训练的。

例如,在教学计算25+37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方法①想把37分成30和7,再算25+30=55,最后算55+7=62;方法②想把25分成20和5,37分成30和7,先算20+30=50,再算5+7=12,最后算50+12=62……这样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初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再如,应用题教学是这种训练的好教材,学生学习应用题应该要求学生不仅要列式解答,还要能说出选择这种计算方法的理由。比如一年级的求一共的一步应用题和求还剩的一步应用题,要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从第一步开始打好基础,那么以后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

四、教会学生运用内部语言,使学生初步达到较高水平的逻辑思维。

内部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不出声的言语活动,要在大量的外部语言训练基础上逐步完成。通过自己与自己讨论的方式完成,促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逻辑思维转化。

例如,在教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学习用8―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应用以前所学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出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所用口诀不同,学生说出了这些对于要学的内容已经算是掌握了。

又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从找条件开始,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应该先求什么,再根据先求出的问题和另外的已知条件想应该再求什么,从问题想起,分析要求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已知的,哪些条件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必须先求什么,再求出什么。并设计让学生口述解题思路:想先求什么?( )列式( ),再求什么?( )列式( )综合算式为( )。这样把握住找中间问题的这一规律,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加强数学语言训练,由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到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由训练学生的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促使其思维不断发展,不断内化。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就能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探讨、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范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例习题 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形成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的心理基础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这一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加强例习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有些一线教师在例习题的教学中就题论题,照本宣科,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的恶性循环。那么一线教师怎样在例习题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一题多解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通过典型例习题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在解题时要求学生不能仅满足于一种解法,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与探究,通过讨论与交流,从中鉴别各种方法的作用与最优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解题的核心问题与共同本质,将会使学生思路宽广,促进思维横向拓宽,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下面的应用题时,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题目:小丽在水果店花18元买了苹果和橘子共6千克,已知苹果每千克3.2元,橘子每千克2.6元,小丽买了苹果和橘子各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所有的相等关系后,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解法:

(1)买苹果的钱+买橘子的钱=18元

(2)买苹果的质量+买橘子的质量=6千克

(3)苹果的质量×单价=买苹果的钱

(4)橘子的质量×单价=买橘子的钱

学生1:设苹果的质量为x千克,由(2)则橘子的质量为(6-x)千克,把(1)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得:3.2x+2.6(6-x)=18。

学生2:设橘子的质量为x千克,由(2)则苹果的质量为(6-x)千克,把(1)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得:2.6x+3.2(6-x)=18。

学生3:设苹果的质量为x千克,由(1)计算出橘子的质量为■千克,则有方程■+x=6(此法甚好,创造性强)。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的解法:能不能设买苹果的钱为y元,以总质量为相等关系来列方程呢?

学生4:设买苹果的钱为y元,则橘子的钱为(18-y)元,以(2)相等关系,可列方程如下:■+■=6。

学生5:设买橘子的钱为y元,则苹果的钱为(18-y)元,以(2)相等关系,可列方程如下:■+■=6。

二、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中思维呆板和功能僵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学生陷于题海不能自拔,不能思考与探索如何去灵活解题,缺少应变能力。教师应在学生已掌握了典型例习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后,有目的地研究问题的变式,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根据新的条件、结论,寻求新的思路、方法,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应变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课本上的一个习题时,采用了一题多变的方法,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解决问题,真正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原型题:如图1把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C边上的A■的位置,则∠1与∠DA■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1 图2

图3 图4

变式1:如图2把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ED内部点A■的位置,∠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变式2:如图3把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ED外部点A■的位置,∠A■与∠1,∠2之间是否还存在上面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变式3:把ABC的三个内角都向内翻折,求∠1+∠2+∠3+∠4+∠5+∠6的度数。

三、剖析错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这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思维批判性强的学生还表现为善于订正与发现运算中的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重新进行计算与思考,有较强的反思与矫正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学生的作业中找到典型错误,让学生思考、评价错误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反思了分解因式中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公式法的必要性。

例:分解因式x■-x■,甲同学是这样分解的:x■-x■=(x■)■-x■=(x■+x)(x■-x);乙同学是这样分解的:x■-x■=x■·x■-x■=x■·(x■-1)=x■(x+1)(x-1),我适时地提出问题:一道题目用两种方法做,答案为什么不同呢?激发学生思考,评价,明白因式分解的方法是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公式法来分解因式,从而训练思维的批判性。

四、题组类比,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经常发现有很多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概念不求甚解;做练习时,照葫芦画瓢,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只满足于听懂,只要变个数字就不会做,这是思维缺少深刻性的表现。教师在平时的例习题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抓住问题与解题方法的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是决定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我在教学下面的问题时,设计了一组试题,让学生对这一组试题进行类比学习,从而抓住解题的本质,化立体为平面,也即为降维的数学思想,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图1 图2 图3

1.如图1,有一个圆柱,它的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相对的B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最短路程是多少?(保留π)

2.(变圆为方)如图2,正方体的棱长为4cm,正方体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相对的B处的食物,沿正方体侧面爬行最短路程是多少?

3.(变少为多)如图3,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摇 ?摇。

五、注重联想,培养思维的创造力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是使学生思维得以连贯持续的重要方式,丰富多彩的联想孕育着创造的智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地联想,从新知识到旧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对各个方面进行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范文4

一、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拓宽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像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的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使学生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教师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从而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在讲授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我再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起到了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拓宽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形成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相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拓宽逆向思维的思路。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范文5

一、注重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创设生动贴切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能激起学生好奇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途径和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如何创设情景呢?

1 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分数时,以学校的科技活动为切入点,如船模比赛和放飞航模,马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方向与位置时,军营总是充满神秘并令学生感到向往,他们渴望了解军营里的事情。所以选用军营生活为学习素材,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昂然,师生很顺利地完成此节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2 利用数学小实验或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提供一些成组的学具,让学生分一分,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可借助分纸条活动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沟通知识间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例如,教学合数时,让学生判断两个素数的积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除――约数――素数――合数”这样的知识链去思考:如果素数甲乘以素数乙得丙,则丙除了1和丙两个约数外,必然还有约数甲和乙,所以丙一定是合数。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演绎出来的结论,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评价后教师再做总结,归纳,提出注意事项。学生探讨中间出现问题,教师也只能合理引导,切勿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解答。即使学生思路出现问题也不要急,适当引导逐步解决就行。做到学生思考与教师引导有机地结合。

四、始终将数学方法教学贯穿全课。增强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五、用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缜密性。灵活性。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解答开放型习题,由于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题时往往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且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定会大大地提高。

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范文6

一、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解后评析可采劝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四、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小结论,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五、习题教学中几点注意事项

1.习题要“少而精”

“少而精”的习题是习题教学成功的关键。化学习题类型繁多,学生手中的习题资料也品种不一,如果面面顾及,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组织练习与剖析,从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达触类旁通之功效。

2.要启发讨论

练习评析积极启发讨论,这是习题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返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3.传授方法与培养能力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