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地产行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地产行业研究范文1
关键词: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互联网
一、我国商业地产发展分析
1.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商业地产建筑面积约为2.4亿平方米,共有约4000个商业购物中心。预计在2015年,我国商业地产新增量将再创历史新高,约新增480个商业购物中心。但是,从我国商业地产的开发来看,更多的集中在二线城市,且由于商业地产的激烈竞争,需要面临较高的空置率风险。
目前,我国诸多商业地产企业越来越重视商业地产运营管理,逐渐向运营理念转变,即通过整合运营管理自身商业地产,打造大型综合商业平台。
2.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商业地产在面临运营变革的同时,亟待将新科技引入商业地产的运营,打造商业地产新发力点。现阶段,科技、互联网、创新已经遍及国内商业地产领域,成为商业地产企业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商业地产实行“互联网+”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商业地产未来发展趋势之一。预计,互联网和商业地产耦合后,商业地产实现智能化运营,商业地产内的所有实体商业将在互联网平台成立线上运营,商业地产的客户不仅仅在商业地产正常营业时间了解相关信息,还可以在其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平台掌握商业地产的最新动态信息。此外,互联网的引入,还可以增加商业地产和客户的交互体验,在客户消费现场应用微定位技术,产生和客户的交互场景。同时,商业地产商家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动态传送商业信息,刺激客户消费行为。
二、新形势下商业地产运营创新分析
1.互联网和商业地产的强耦合
商业地产和互联网经济各具特色,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兼容,具有较强的耦合性。现阶段,我国诸多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纷纷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引进信息技术,高效配置商业地产配套措施,如大数据、自动收银、移动互联、智能货架、WIFI、线上APP、电子标签、自动打包等互联网工具,将商业地产的未来运营发展聚焦“互联网+”,推动商业地产新常态发展。笔者以商业地产和互联网的强耦合为研究视角,对商业地产运营创新思路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商业地产企业创造更高价值,为客户带来更多消费满足。
2.互联网形势下商业地产运营创新思路
在商业地产的传统运营模式中,企业更关注产品的营销,关注企业盈利水平。但是,在新形势下,商业地产运营则聚焦于“互联网+”,企业在运营中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增加客户的互动体验。商业地产作为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终端,因此商业地产竞争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效率和客户享受服务的交互体验强度。
商业地产传统运营模式下,商家虽然有市场、产品,但是却很难和客户直接接触,仍存在一定的消费距离。但是,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商业地产运营可以实行“互联网+”运营模式,直接和客户接触,缩短和客户的距离,以互联网平台实现和客户线上零距离接触,以用户思维向客户提供服务,增强客户在商业地产的消费体验和情感归属。“互联网+”商业地产运营模式,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革命,可以直接接触客户,快速响应客户反馈建议,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做到对客户吸引、留住、黏住的运营效果。
“互联网+”商业地产运营创新的首要要求是理念创新,即商业地产互联网运营提供用户体验服务,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互联网概念服务,更应该是从理念出发的商业地产互联网化的服务氛围塑造,即强耦合互联网和传统模式的两种文化下,实现商业地产“线上+线下”的蓄客、转化、导流、用户体验的完美运营模式。
“互联网+”商业地产运营创新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亦或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是将互联网渗入商业地产的运营,从运营基础做到互联网概念,即实现商业地产“人人营销+实时营销+处处营销”。
“互联网+”商业地产运营创新模式的基础应该是互联网模式平台,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延续商业地产传统模式的收益,如销售蓄水、土地溢价、租金蓄水等效益,此外还应基于互联网运营模式,推广商业地产,在客户的认可支持下,刺激客户消费行为,做好“线上+线下”齐进营销。
此外,商业地产是一个具有较强资本变现能力的行业,在传统运营模式下,往往采取资产置换、IPO、投行、整售、股权交易、散售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在“互联网+”商业地产运营模式下,可以利用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工具,更快更便捷的融资。
总之,现阶段我国商业地产竞争激烈,诸多商业地产企业为应对新形势对传统商业地产运营冲突,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纷纷在各自运营发展现状基础上,逐渐摸索研究结合“互联网”创新运营模式,聚焦互联网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影响,实行“互联网+”商业地产运营创新模式,从建设“线上+线下”运营平台、实行“人人+实时+处处”营销方式、利用多元化资本渠道等方面阐述运营模式创新思路,顺应商业地产互联网化发展趋势,为商业地产未来运营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红.基于定位视角的商业地产项目运营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4(22).
商业地产行业研究范文2
苗乐如:科学决策商业地产
开发商得学会当农民,你管得了天吗?刮风下雨管不了,种好地保收成就可以了。
现在有点条件的地产企业基本都在积极做商业地产项目,跟地方政府的沟通也呈现出一个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行业冷静思考,沉着对待。应该说地方政府很热情,在热情的诱惑下,地产企业对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应该有本身规律的要求。由于商业地产有区域约束力,或者承载力方面的要求,虽然现在商业地产存在很多好的形势和机会,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政府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决策。
李明:注重商业地产经营质量
未来商业地产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想象。最初搞地产开发的企业,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资本,五年以前净资产过100亿元的企业全国不出10家,现在找出30家都没有问题。现在,开发商业地产一样没有太多资本进来,商业地产在前期商业运作当中都是小本经营,确确实实是通过企业家自身的素质或者是他们的能力来实现商业价值创新。
下一步同行业的开发类资本一旦调整方向,会有巨多投资转向商业地产。这样一来,建设商业的地价和投资都会上去,但是也带来了问题,越是这时候,经营的志向越会忽略。经常说一铺养三代,几十年才能形成一个特色,十几年磨一剑,如果不注重经营的质量和秩序,对行业发展没有打好基础,也会重蹈覆辙住宅地产的问题。
刘平春:长远规划商业地产
住宅调控导致大量的资本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开发旅游地产对整个社会和产业发展是较好的选择和取向。但是从旅游地产角度来说,确实要注意一窝蜂而起。有些地产商觉得有点钱做就行了,怎么管理、怎么延伸,前端的设计、规划问题,后端长期的管理,这些问题都要考虑。
从政府角度来讲,对旅游地产要有规划,包括城市化的进程,跟小城镇、中心城市的关系,政府在这方面的取向会影响商业地产走向。现在有很多城市存在与商业不匹配的问题,商业地产经营期是个长期过程,没有一个长远规划就会出现问题。胡东海:商业地产回归论
中信算是商业地产第一人。1978年中信地产就瞄向商业地产领域,从大连、沈阳、河北,到北京、天津、深圳、广州,酒店和商场遍布中国至少15个城市。
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信的商业地产建设开始没落,重点开发住宅地产。前些年,主要在珠三角做了小部分的商业地产项目。确立了“立足京津、珠三角、长三角,有选择进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的战略布局,在业务上以中高档住宅开发为业务主线,坚持以二级开发为导向进行土地一级开发,适时有选择地培育商业地产,依托中信集团的金融平台发展金融地产。近两年,中信响应中央号召,做了一些危改保障房。最近又开始重新回归商业地产,主要集中在CBD核心区。
曾北川:保险资金介入商业地产
处于转型期的房地产业挑战和机遇并存。挑战,首先是国家增长战略的转型,另外产品定位也有根本性转变。换句话说,财产占有形式将发生变化,由私有产业到商业不动产业的转变。地产转型算是一个挑战。
同时,行业面临的机遇就是资金多元化,长期化的资金还会持续关注房地产。保险资金将会介入不动产、商业地产。国家允许10%的保险资金有3%投入不动产、7%投资商业地产。从保监会对险资的要求来讲,禁止和鼓励的正好和商业及旅游地产高度吻合。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银行政策,保险资金的鼓励方向都会推动整个不动产行业的转型。就是从出售到持有,从给别人到给自己,从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从综合性到专业化。也会促进不动产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杨步亭:电影院捆绑商业地产
院线创造的收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商业中心的电影院,电影院越来越离不开商业地产。短期来看,每个省都建一个文化基地、影视城,为商业地产提供了机遇,但却会造成中国经济像1958年那样的浪费。我们应该向国家呼吁,不能无序做大型影视基地,要讲质量和长远。
我们的电影院还在快速发展中。美国3亿多人,有4万多块银幕,平均8000人一块银幕。中国13亿人口,平均1万人有一块银幕。与美国比,中国还需要13万块银幕,但现在我们才6000多块。按这个速度,中国应该有6万~7万个银幕,才可以完成电影经济需要的基本建设。
大量的银幕需求都应在商业地产中产生。电影院不能以单厅形式出现而要建在商业地产当中,这是一个信号。目前,在大城市电影院还没有满足市场需求,中小城市几乎为零。另外,有些地级市连商业中心都没有就要建电影院。也有很多地产商已经放弃大城市将目光瞄准了中等城市和县城的影业发展。如今,商业地产发展和电影院建设一样活跃。
蔡鸿岩:延展商业地产链
现在商业地产发展重投资重建设,轻经营是行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还存在影视城过多、过烂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势必造成比住宅产业还大的资源浪费。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大会为地产业,包括商专委,树立起正面形象,并起到桥梁和推动作用。
我们策划跨界大会的初衷,是要借着搭电影界、搭文化的台,以此证明房地产业并不只是住宅,并不只是高房价,还有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商业地产的贡献非常巨大:第一,提供城市配套;第二,提供就业;第三,提供可持续发展的GDP的各个行业、产业项目,是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运营模式。
本次跨界峰会相当于一个相亲大会,把电影界和房地产开发界聚在一块,大家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包括租金问题、业态发展等等,通过共同讨论会比较有意义。尹龙:转移商业地产融资战略
目前,所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要达到的是显性效果。中国最大的地主是银行,对银行体系来说,如果中国房地产跌掉50%绝对是政府危机,因此谁都不敢让房价跌50%。这样跌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逼着银行挤兑企业,导致企业大量出问题;二是一旦暴跌,银行业就会恢复到原点,不再放贷。
而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收益率对银行不是最好的,虽然房地产行业的收益率很高,但风险系数却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会把房地产业作为首选项目。现在房地产业面临融资问题,未来融资还会不容易。
从此结论往下推,商业地产融资,就要考虑3万亿元的外汇储备。房地产企业如果总盯着传统的银行贷款,估计这几年会很难熬,各界地产老总要将思考方向转移到融资战略上面。韩健徽:商业地产向法制化迈进
2011年中国商业地产将呈现理性化。我个人认为,通过商业地产暴富的、炒作天价商铺的暴富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我们
要科学、理性地看待商业地产本性,要还原其本性。目前在商业地产发展过程当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下一步亟待解决。比如说,招商、人才、资金、长期运营的问题,特别是在资金方面,就是
RAS,需要确立法规来解决。
我建议,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委员会,应该出台关于商业地产行业的一些标准。这几年国务院对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在内,了意见。特别是2∞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出台的产业标准,为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疑,在商业地产标准化建设、宏观政策及理论基础研究方面都要加强。在适当时机,逐渐向商业地产法制化建设方面迈进。
谢家瑾:地产企业要放眼未来
商业地产一定不能走一拥而上的住宅产业发展之路。怎么才能做好商业地产,其实比做住宅产业难得多,也需要思考与应对很多问题。现在不是讨论计划经济的时候,这不是我们房产企业讨论的事情。最为重要的是,房产企业怎么控制一下节奏,让房价不再上涨,是比较现实的。我现在把话说在这儿,关于下一步政策怎么走,这在房产企业自己,不在别人。要解放自己,也是自己解放自己,什么救星都没有。现在中央已经走上调控这个路,你说政府该不该调控?
另外,房产企业还是要客观地看到,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把宝压在房地产上,因为当时过于宽松的政策,给后来的房地产膨胀带来了一定影响,所以现在收场就比较难。实际上,房地产业也存在前一段时间的过热问题,适当调整并不是把行业摧毁。有点思路的调整有利于下一步发展,开发商还是要想开一点,着眼于长远。
杨铿: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巨大
我觉得,现在发展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地产是必然趋势。在美国农村人均3500美元,城市是5000美元。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GDP才二点几,美国文化产业GDP大概占二十五点。
而中国发展商业地产及文化旅游地产,也是新的资源整合方式。我们在四川做了一些文化旅游方面的尝试,在峨眉山有一个1.2万亩的商业体,在都江堰也做了一个旅游综合体。我想说的是,文化旅游符合当前新的产业政策,因此从现在的投资需求来看,发展商业地产是未来总趋势。
朱中一:积极稳妥发展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行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统一管理;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005-03
近些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即使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依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上,90%的住宅项目都能盈利,而80%的纯商业地产项目都面临着困境。之所以呈现这样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商业地产缺乏成熟的开发运营模式,所以有必要基于现状探索出一套能满足我国商业地产发展需求的开发运营模式,以解决当前困境,推动我国商业地产快速、健康发展。
1 我国商业地产发展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实行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商业地产受到了一些影响,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化,我国商业地产逐步发展起来并日渐繁荣。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商业地产发展态势十分良好,投资增长速度一再高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也逐步增长,虽然目前有所回落,但整体来看依然有着很好的增长势头。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繁荣发展的背后存在的问题,尤其空置率上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不表示着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陷入了困境,亟待探索出一套科学、成熟的开发运营模式。
我国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大多由普通房地产商转型而来,所以商业地产的融资模式和开发模式也沿用了普通房地产的那一套。在融资模式上,以银行贷款为主,以致商业地产融资渠道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这样单一的融资渠道,很难满足商业地产长期开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在开发上,一些开发商在利益驱动下盲目“抢地”,不注重规划选址和市场定位,造成商业地产局部过剩、布局不合理等,这也是导致商业用房空置率逐步提高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不少开发商盲目投资,不重视融资,开发建设完之后本打算只租不售,可是在巨大资金压力下只得出售部分或全部。虽然这种运营方式有着可观的短期效益,并不利于后期的统一运营管理,甚至为自身带来桎梏,影响商业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在商业地产缺乏科学的开发运营模式的情况下就急于快速发展,很容易造成项目运营管理混乱,最终将组织商业地产行业发展。
为了应对当前困境,下面简要概括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和运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市场定位模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条商业街一边生意火爆,另一边生意冷淡,或是这条商业街生意好,隔条街生意却相差很多,这就是市场定位不当造成的。就当前来看,我国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抢地”上,对开发前期规划不够重视,不经反复推敲就投入建设,导致对项目所在区域内商业结构走势的认识不足,部分区域出现商业网点过剩或不足,造成商业结构不合理。
第二,运作程序不合理。我国商业地产采用先开发后招商的运作流程,有时甚至建设一半才招商,之所以这样,与商业地产招商难度大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是比较火爆,可这主要是针对住宅市场而言的。不同于住宅市场的供不应求,商业地产招商面对的是经营商,如果经销商不满意就很难销售出去,有的情况下甚至要按照经销商要求进行大规模整改,造成不少的资金浪费。
第三,营销理念不科学。由于房地产市场潜存着巨大的经济利润,一些开发商过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短期利益看不到长久利益。在这种理念下,商业用房在设计过于强调包装设计,甚至脱离物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导致设施利用率低,同时也不利于招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融资渠道单一,详见前文。
总而言之,融资渠道单一、人才短缺、操作流程不完善等是造成以上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商业地产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不为其配置一套科学且成熟的开发运营模式,将很难实现健康发展。为了消除风险、降低难度,应基于商业地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为商业地产提供科学的全程运作流程。
2 商业地产开发运用设想
在统一管理思想下,商业地产在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上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理念,简单地说,就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待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工作及其中的侧重点,注重地产和商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不可将两者进行简单分割。从商业地产的整个操作流程来看,开发设计是开始,而运营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以开发商要想获得预期效益,就必须做好运营管理工作。当然,也不能忽视前期开发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整合相关利益主体。在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中涉及着诸多利益主体,有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经销商,此外还有设计方、施工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之间的利益既对立又统一,既可以用损坏对方利益来增加自身利益,又可以通过互相合作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使自身获取预期利益。在全生命周期开发运营模式下,应对各方利益主体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制定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规则制度,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为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第二,集成各环节。从商业地产项目的操作流程来看,整个过程中要经历调研、市场定位、规划设计、招商融资、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各环节彼此独立,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市场调研结果直接左右着市场定位,而市场定位又是规划设计的基准,等等。在传统的开发运营模式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很难使整体实现优化配置。为此,应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集成管理,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去看待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不可忽视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贯彻执行统一管理思想。具体而言,统一管理就是要统一组织、目标、理念、规则制度等,使商业地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按照统一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来操作,利于消除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优化配置,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上述三种理念指导下,下面对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的整个操作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这样的构想能够消除商业地产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又快又健康发展。
第一,市场调研。市场调研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和分析与项目相关的信息,了解项目所建区域内的商业趋势等,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极为重要。
第二,市场定位。由于市场定位关系着项目建成后的销售情况,所以一些开发商在市场定位时往往从利于销售的角度出发,忽视了项目长期运营所要面临的各种情况,考虑时间不足。商业地产项目成功与否,由运营状况决定,所以市场定位这一环节不能沿用普通住宅地产的那一套模式。具体而言,商业地产市场定位包括圈定位、规模定位、客户定位、经营定位等。虽然各项定位内容都非常重要,可是经营定位尤为重要,所以要更加重视。在进行经营定位时,开发商一定要基于商圈发展趋势,立足于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体规划来进行相关操作,保证业态组合科学,才能在长久的经营中实现持续盈利。
第三,规划设计。开发商要清楚地认识到,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不单单是一种建筑格局的规划,也是一种商业经营规划,所以在规划设计时既要重视建筑格局设计又要强调商业经营规划,同时,还要满足各方利益主体以及后期运营的需求。商业地产规划设计要满足的条件:各功能业态比例安排合理、流动线布置合理、视觉通透效果良好、主力店设计满足技术要求等。
第四,融资。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中,商业地产对银行的依赖性较大,这一单一的融资渠道限制甚至阻碍了商业地产发展。为此,应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地产融资模式拓展我国商业地产的融资渠道。虽然我国房地产行业十分繁荣,但是商业地产融资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难度,除了依靠银行贷款之外,还要全力开辟其它融资渠道,如吸纳机构投资、银企合作、REITs、预租、商企联建等。只有融集了足够的资金,开发商才有强大的资金运营能力,项目建设和运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五,招商。商业地产招商主要分为两步,一是开发前进行主力店招商,二是在开业前进行散铺店招商。在主力店招商前,开发商要基于市场调研的结果找到与项目和商业圈相匹配的店,然后与之谈判沟通,最终达成合作。主力店要是不同的业态,不能重复,保证业态组合科学。在散铺店招商上,开发商可以刊登广告,对有意向的合作的店进行严格考核,不满足要求的务必淘汰,而对于重点商户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其入驻,这一方式同样适用于主力店招商。
第六,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运营中的重点内容,关系着项目成功与否。从全生命周期角考虑,商业地产在运营管理上要统一企划营销、统一客户服务和卖场管理、统一物业管理、统一品质管理,全力贯彻执行统一管理理念,确保运营管理的各项举措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3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地产在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采取统一管理理念,注重各环节的集成,使其统一服务于项目主体,才能使项目整体实现优化配置,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满足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
参考文献
[1] 蔡坚.浅谈促进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现代商业,2011,(7).
[2] 张泽颖.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研究[J].产业观察,2011,(1).
[3] (美)菲利普·斗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卢泰宏,高辉译.营销管理(第十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美)Johnnie Rosenaue,John Mayfield著,王霆译.房地产市场营销(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黄伟庭.中国商业房地产开发运营研究-困境与现实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7.
[6] 2010-2015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10.
商业地产行业研究范文4
过去,商业地产侧重于物业管理。然而,商业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总额高,投资回报期长,正确地将资产管理理念嫁接到商业地产的开发和管理中,提升商业地产的运营效率,才能实现物业的净利润和投资收益率的最大化。当前,成熟的机构,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商,都将管控项目的核心目标放在了资产管理能力上。
一、商业地产资产管理5大问题
1.资金链管理形式单一,缺乏完善的资金循环机制
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投融资过程中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获取开发资金,并通过商业地产后期的运营回收资金,偿还银行债务,资金链的衔接结构单一,资金循环机制缺失,使得商业地产资产管理能力不足。
美国商业地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信贷、自有资金、REITs、商业地产产业基金等多种渠道,其中只有10%的资金来自于银行,其余则来自社上的投资(REITs和商业地产产业基金是主要渠道)。低比例的银行贷款和高比例的社会投资,使商业地产开发商在开发模式和后期的运营管理上有较高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同时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大大降低了开发商的风险。
2.产权分散,资本市场参与度不高,未形成外部循环机制
传统的中国商业地产发展中,主要有三种主要经营模式,即完全出售、混和持有、完全持有(见表1)。
由于商业地产开发资金压力巨大,因此商业地产建成之后,大部分会对产权商铺进行出售。这可以帮助开发商迅速回笼资金,并获取利润。但这造成了地产产权分散,造成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的科学性和整体性效益难以实现。
而且即便建成后不出售,在以上三种模式中,资本都是在企业内部循环。在投融资管理中缺乏战略投资者,造成商业地产开发商兼投资人的职能,资金运转压力巨大。
3.商业投资模式比较低端落后
商业地产的投融资应该贯穿于企业开发、经营、管理的全程。但是,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在开发的过程中采用落后的资产运营模式,在商业地产竣工后通过出售等方式进行资金回笼,这种模式是比较低端的。落后的商业地产投资模式造成商业地产开发的筹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资产运营和管理无从谈起。
4.开发商缺乏资产管理的经验
不少开发商对商业地产资产管理和运营模式缺乏经验。对商业规划、商业招商、商业运营等经验的不足,导致商业地产的资产运营和额管理的效率低下,以及商业地产保值、增值目标存在困难。
5.开发利润高于商业经营利润
商业地产的价格远高于普通住宅地产,因为商业地产开发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开发的高利润,造成许多开发商急于将商铺销售出去并利用资金进行下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而非进行资产管理。
二、全程资产管理6大评价标准
资产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商业地产,从拿地、到建设开发、到运营管控,都是资产管理的内容。资产管理的KPI指标就是紧密锁定EBITDA-U的投资回报数据。
围绕EBITDA-U的核心财务回报数据,资产管理的评价标准也变得清晰可控。
从项目全程资产管理过程来看,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六个方面。
1.恰当选址,控制拿地成本
李嘉诚的信徒们普遍将地段和选址作为评估项目投资收益的核心关键。然而,从资产管理的指标来看,投资回报率只是个相对数据。换句话说,没有地段好坏之分,只有投资回报的高低之分。
2.精准定位,锁定市场人群
大量的实战案例告诉我们,人群定位错了,项目投资回报率就会大幅下降。而市场人群的消费趋势是最捉摸不定的,选对正确的目标人群,并对症下药,是考核资产管理者能力的重要一课。
3.控制投资,锁定造价
为了达到最佳的商业展示目标,牛逼的资产管理团队会精炼的控制各种投资成本。产品做得高大上或矮挫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投资配置下,后续的品牌定位以及租金、售价回报是否能与之成正比。
4.特色引领,同时考虑成本因素
商业地产是高速变化的潮流行业,没有创新的项目基本无法生存,而过度创新的项目也会将项目送入坟墓。拿捏好创新的度,一个重要的衡量标杆也是为创新所付出的投资回报的成果。财务数据是判断市场创新进化方向对错的最好标杆。
5.精选品类,看准品类黑马
业态规划和品牌选择是商业地产最为重要的问题。好的资产管理者,能够洞察品类发展趋势,巧妙的将未来快速成长的品类以较低的价格招入商场,从而让整个商场分享品类引爆的红利。这点和风险投资的逻辑没有两样。如果只选择当下最热的品类,付出的代价也越高,财务回报肯定不理想。选择成长中的品类才是王道。
6.强营运管控,提升后期经营坪效
EBITDA-U提高的另一核心在于增加购物中心的营运收入,控制营运成本。很多项目为了后期快速增加人流,配置了豪华的运营团队,并采用各种措施做旺场活动,以提振人流。考核经营管理绩效的指标也是这种投入和租金、销售增长的关系。诊断、优化、创新、提升是商业资产后期运营过程中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三、商业地产资产管理的可能模式
目前,标杆房企在商业地产领域,都在往资产管理方向迈进:典型的,万科、万达在商业地产与机构资本达成了小股操盘的轻资产模式;具备海外REITs平台的凯德、越秀、领汇等开始进入内地收购资产。
金融机构方面,以黑石、华平、光大安石、中信资本等私募地产基金开始有意入股或组建自己的资产管理团队;以险资、信托为代表,整个大资管行业开始整体从债权投资转向股权投资,盯准资产并购市场。
综合而言,当前商业地产做资产管理,主要有三个可行的路径。
1.商业地产顾问、机构模式
不甘于只卖报告和做简单中介的商业地产顾问和机构,可以凭借其独立专业身份去做独立的资产管理人。不过,这些机构需要重新对自己定位,摆脱乙方身份,从而获得资本的认可,分享资产增值收益。
2.凯德模式
像润、中粮等具有大投行思维的企业集团,投一个行业早已构想好未来资本市场的架构,有意将商业地产金融化,对其运管人员的要求天然地带有资本的指令,时机成熟自然升级,尤其对于购物中心这种对运营管理能力高度依赖的业态,资本就更加需要倚重成熟管理团队的力量。
3.金融机构自建资产管理团队的模式
由金融机构自己投资入股或组建资产管理团队的模式,对于一些有志于资产证券化大蛋糕的机构,做这样的准备是为更大的战役储备主动权,未来也必然成为一种潮流。领汇25亿收购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商业地产行业研究范文5
关键字:商业地产;发展现状;会计核算;问题;改进措施
一、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其会计核算意义
商业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是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民经济实力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商业地产行业正处在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模式转型时期,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该行业迎来了巨大商机,但“房价升温”也由此得到了社会的广范关注。为了抑制房价的不断上涨,政府对商业地产行业逐步调控,大大降低了该行业的利润。为在商业地产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企业竞争也变得愈演愈烈。会计核算工作的严格实施对于商业地产开发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财务核算,反映企业在一定阶段的经营现状,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依据。如果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势必会增加商业地产行业的运营成本,甚至会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在当下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虽然我国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几乎都设置了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但由于该行业本身具有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商品价值高等一系列特性,其会计核算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商业地产行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科目设置不完全合理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实施,通常要涉及到多种程序,也就要应用多个会计科目进行财务核算。由于商业地产开发往往耗资巨大,商品价值高,为使项目建造过程中,各环节的财务状况体现的更加直观、明细,就必须使得科目的设置和实际物资支出或所得收入情况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纵观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虽然规定了许多科目设定标准,但是专门针对商业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准则却并不存在,也就导致有时难以找到一个最佳科目来表达,许多不同种类的用都笼统对应一个科目,设置上不完全合理。除此之外,我国会计记账的一贯方法是要对所有的账簿,在年终结旧账,年前建新帐,而这样的规定并不能完全适合于商业地产行业。商业地产项目从开发到竣工验收直至用户确认付款等最终环节往往历时较长,正式交付完成之前均为“在建工程”,所以成本的结转期应当是以开发项目的建设周期为准较为合理。这就与前述的传统会计记账方法不相符,导致一个开发项目的工程建设情况要记在多本账簿上,无疑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管理者查账进行决策也变得不方便。
2.收入确认较为复杂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的条例,一项收入确认的核心条件在于风险和报酬是否进行了实质性转移。这在理论上看似合理可行,但在实际应用中却相当复杂,难以辨别,尤其是对于商业地产这种行业,一个项目从开发到完成要经过取得工商部门的销售许可证、与买方签订购房合同、招投标购买大量物料、工队长时间建筑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买方确认、收款并进行产权过户等等程序,环节多、手续繁琐,且主要采取预售和分期付款两种方式,究竟何时何环节真正将风险与报酬完全转移给买方,这判断起来相当复杂。买方有时虽然已经能够居住使用房屋,但由于并未完成全款的支付,因此包括风险与报酬在内的所有权并未当即完全转移给住户,仍归企业所有,这时就不应立即确认销售收入。而有的房屋以出租或售后回租等形式对外租售,取得的款项是否应该确认为当下收入?实际处理中对这一标准的运用比较混乱,这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3.风险披露缺乏透明度
商业地产行业由于自身的多种特殊性,势必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包括国家土地政策和购房政策的变更、项目斥巨资引起公司内部的财务危机、豆腐渣工程带来的房屋质量风险等等。这就要求每一个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要能够事先对自己将要面临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与披露,并适时将信息反馈给会计核算部门,以助于管理者及时调整决策或制定新的方案,将损失降到最小,否则最终的会计核算结果就会失真,准确性大打折扣。提取质量保证金是防范风险发生的有效手段,中国证监会允许商业地产开发企业提取质量保证金并要求披露其核算方法,但并没有具体的条目约束,有的企业便因此投机取巧,对于质量保证金的披露程度极低或仅披露抵押贷款风险,导致对外界风险披露的透明度缺失,不利于消费者的选择判断和外部企业的投资决策。若未能及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本公司相关会计部门,也不利于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
三、商业地产行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改进措施
1.改进会计科目的设置
每一个经营商业地产的企业,建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开发项目多少以及公司自身的规模大小等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涉及的会计科目种类不一。尽管国内尚未统一该行业的会计核算准则,但是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灵活应用。例如企业投入资金开发新项目时,涉及的费用支出就可以直接计入开发成本费用,尽量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找到最贴切的会计科目,做到清晰对应。另外,为了简化账簿记账程序,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实务会计应用中,应尽量使得一个项目从开发到完工的所有程序涉及的财务信息都集中体现。传统会计记账方法导致账项不能连续记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以按照不同的核算对象设立不同的成本卡片进行装订,作为开发成本明细台账,到每年末只需要把本年度已竣工结转的项目建案归档,这就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更加清晰明了。
2.完善对商业地产企业收入的核算
商业地产企业确认销售收入应当遵循一定的标准,符合专业标准是确认收入的首要条件。专业标准即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中提出的四个要素:商品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无法对已出售的商品进行控制、相关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收入以及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其次也要符合一定的法律标准,即房产的售让必须经过正当透明的程序,一切环节须在我国法律约束的范围内进行,违法进行的交易均为无效。例如企业利用某空地私自建造完成出售的房屋,即使取得了相关的报酬,转移了相关的风险至买方,但由于企业并不实际拥有该空地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属于违法建造,这时销售房屋所得款项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对于按售后回租、售后回购等促销方式达成的交易,必须判断其真正的交易实质,然后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核算,确认是否计入企业收入。
3.提高风险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风险披露对于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核算至关重要,它表明了一个企业有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损失,是制定方案或研究解决措施的基础资料,理应得到重视。由于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因此都应当事先提取一定程度的保证金和风险准备金。尽管国家只规定了提取的最低标准,但是企业为了后期的良好运作,应结合项目实际提取或更高数额、更长期限的保证金和风险准备金,计入当期的成本项目,作为单独科目进行核算,以提高企业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并将风险状况及时传递给公司内部会计核算人员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保证其透明度和准确性,以树立良好的声誉和企业形象。财务报告中披露的风险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抵押贷款风险,应尽可能全面的呈现,包括各种开发风险和筹资风险,都要进行强调和说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霞.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收入确认问题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1).
[2]唐眉.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3).
[3]马雅琴.对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
商业地产行业研究范文6
关键词 商业地产 项目开发 成本控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商业地产的出现正好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可以满足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商业需求。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是一个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商业形式和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对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体系进行深入探析,从而促进现代化商业综合体的顺利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基本内容概述
近些年来,由于其投资风险较小、可以满足市场化的消费需求、可以带来持续性的资金收入等市场优势,商业地产项目在房地产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商业地产项目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是基于降低项目开发成本、提升地产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企业管理战略,是商业地产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成本,从而显著提升商业地产项目的利润空间,有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商业地产项目不同于住宅地产项目,其经营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要求对项目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强调管理流程和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目标化。首先,应该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地域性消费需求确定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预算,即成本控制管理的目标。其次,应该从项目设计环节出发,对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精细化地控制项目开发所涉及的每个管理环节、各个管理部门及所有管理岗位,使成本控制措施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管理优势。最后,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旨在采用合理的信息管理技术和财务管理模式对项目成本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系统化的管理,才能真正使成本控制体系发挥效益,达成地产项目的低成本战略目标。
随着商业综合体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地产项目的数量急剧上升,项目开发成本控制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但由于我国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起步较晚,其成本控制体系并不完善,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过程中,目标成本控制意识较差、成本控制目标性不足、精细化成本控制模式不健全、信息技术成本控制意识较差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为了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多元化消费需求,需要对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进行深入探析,从而在提升项目质量的同时降低项目投入成本,为我国商业地产行业乃至整个房地产行业注入可持续的发展活力。
二、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商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商业综合体的数量显著提升,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使商业市场资源最优化利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进行深入探析,从而逐步完善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体系,不仅是提升地产开发项目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我国商业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商业地产项目不同于住宅地产项目,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市场消费多元化、合理分配市场资源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入探析商业地产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地产项目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由于国家购房政策的影响,许多企业转向商业地产的投资与开发,尤其是商业综合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深入探析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体系可以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求。
三、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一)精细化成本控制体系的应用
商业地产项目,尤其是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开发需要投入数量巨大的资金,开发过程的经济收支环节较多,成本控制的难度和广度极大。因此,只有采用精细化的成本控制体系才能真正使成本控制发挥作用。首先,应该强化项目开发相关人员的精细化成本控制意识;逐步使精细化管理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项目开发过程的一种管理新常态。其次,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成本控制所涉及的环节很多,必须对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各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行精细化的监控管理,通过集中招标的方式确定项目原材料的供应商家、选择高素质的施工团队、制定最优化的销售计划等都是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环节。最后,精细化管理是需要建立在高效流通的开发信息的基础上的,采用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标化成本控制体系的应用
商业综合体是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化和消费需求多元化趋势下的经济产物,因此,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需要以市场信息为导向。近些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成本法研究不断深入,在商业地产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采用目标成本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该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市场信息,通过分析和整合处理而确定项目的开发成本,即确保项目开发预算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应该结合企业的资源和管理现状,先从设计环节出发,对项目开发所涉及的商业选址、原材料采购、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招标、客户定位、营销管理等各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初始设计环节降低投资成本,以市场信息为导向来提升商业地产项目的先进性。
(三)科技化成本控制体系的应用
商业信息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成本控制环节中,采用科技化成本控制体系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近些年来,BIM技术快速发展,应用于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应用效益,进一步扩大信息化和数字化成本控制体系的应用范围符合现代化地产行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应该结合商业地产项目开发需求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成本管理平台,确保开发信息交互的高效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地产项目的外观、内部结构、空间布局、施工以及后期维护进行模拟设计,这样可以显著降低设计成本,从而缩短开发周期,确保商业地产项目顺利开发。
四、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多元化消费需求显著增加,商业地产项目在促进商业市场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采用系统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商业地产项目成本控制体系,致力于为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