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疫苗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疫苗的作用范文1
疫苗免疫是预防动物传染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疫苗免疫可使动物获得坚强的抵抗力。由易感动物转变为不易感动物,从而保障动物的健康。特别是对病毒性疾病,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疫苗免疫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疫苗免疫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疫苗的内在质量、类型以及保存、运输条件,动物的品种、营养、饲养管理条件、环境、应激、母源抗体,以及免疫程序是否合理和是否存在免疫抑制因子等等。这些因素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不足甚至免疫失败,导致个体或一定群体的疾病发生或流行,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并影响动物食品质量安全。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科学地开展疫苗的免疫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作用,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
一、免疫前的准备工作
1.市级相关部门应培训县级骨干,而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则负责乡镇兽医、村级防疫员和其他协助人员的组织,并进行疫苗免疫技术、个人防护知识和防止疾病扩散知识的专门培训。
2.制定详细的免疫计划。村级防疫负责统计本乡镇的养殖户、饲养动物品种及数量,乡镇兽医负责统计本乡镇的养殖户、饲养动物的品种及数量。因此,乡镇兽医可计算所需疫苗的品种、数量以及需要的防疫人员数量、天数。县级畜牧局根据各乡镇养殖量的不同,负责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协调。
3.准备充足的免疫物品。准备充足的疫苗,并配备保温桶和冰块,供村级防疫员使用;一定数量的注射器具,足够数量的针头,并做好消毒;其它物品,如隔离物品、消毒药、免疫记录表(免疫档案)、耳标、耳标钳和耳标阅读器等。
二、免疫人员的安全防护
1.可能的安全隐患
动物自身动物产生的危害;免疫操作的误伤;疫苗感染;动物长时间接触,可能造成人员的隐性感染(人畜共患病)。
2.防护物品和防护措施及意义
2.1 防护物品主要有:卫生帽、乳胶手套、口罩、隔离防护服、胶靴等。
2.2 防护措施主要是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另外,相关人员还要了解动物的卫生习性。
2.3 做好防护的意义除个人安全的需要外,也是行业形象、个人卫生、方便隔离消毒的需要。
三、注意免疫的安全措施
防疫员进出养殖场(舍)要进行严格消毒;被免动物免疫前健康状况观察;废弃物的处理;免疫后疫苗副作用的观察与处理; 保护好被免动物.
四、疫苗免疫的操作规范
1.疫苗使用过程中的贮藏与运输
2.疫苗使用前要仔细检查
在稀释或使用疫苗前,要认真仔细查检疫苗的名称和型号。防止误用,例如:仅禽流感就有一种之多的疫苗,即新城疫联苗、鸡痘载体苗、H5+H9二价苗、Re-4+Re-5等等。
3.冻干苗的稀释
冻干苗使用前需要稀释,由于每种疫苗对稀释液、稀释倍数及稀释方法的要求各异,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否则疫苗滴度会下降。稀释液优先使用专用稀释液,没有专用的,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过程中和稀释后的疫苗最好放置冰块。
4.油乳苗(灭活苗)的使用注意事项
冬天应置于室温2小时左右进行预温(若不预温,疫苗进入动物体内难融化、扩散、吸收,达不到有效浓度),夏天要防止阳光照射。使用前应充分摇匀,疫苗启封后应于24小时内用完。
5.选择好免疫方法和免疫途径
免疫方法有:滴鼻、点眼、饮水、气雾、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注射免疫,尤以肌肉注射最为常用。不同的疫苗要求的免疫方法不同,且不可随意改变。如:鸡痘疫苗必须刺种;新城疫Ⅳ系疫苗可滴鼻、点眼、饮水;新城疫Ⅰ系疫苗,必须骨肉注射;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涂肛,不可注射。
5.1 滴鼻、点眼免疫技术要求
滴鼻、点眼免疫时,保定是关键。保定 可防止 动物甩头而使疫苗流出,如雏鸡滴鼻、点眼后,要稍微停留一下再放下;滴鼻免疫猪伪狂犬时采用喷鼻器,可以防止疫苗流出。采用滴鼻、点眼法使疫苗从呼吸道进入体内,对于幼禽可避免或减少疫苗病毒被母源抗体中和,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是较好的免疫方法之一。适用于新城疫Ⅱ系、新城疫Ⅳ系、新城疫克隆30、新-传支H120疫苗。新城疫首免一般采用此法,适用于雏鸡。
5.2 饮水免疫技术要求
一是采用饮水免疫时,疫苗用量要加大,因为饮水时会损失一部分疫苗,一般3-5倍为宜。二是稀释疫苗的饮水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所含的消毒成分会使疫苗失活,可用蒸馏水、无离子水或深井水。为了保护疫苗,可在饮水中添加1%脱脂奶粉。三是钢水器具要充足,以免降低疫苗效价。四是饮用疫苗前应停水2-4小时(时间长短视天气而定),以便使家禽尽快饮完疫苗。饮水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五是稀释疫苗用水要适量,根据饮水量计算用水量,然后适当加大(约增加饮水量的12%)。六是免疫前后2-3天内饮水中不能用抗病毒和消毒药。
饮水免疫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应激小、简便易行;缺点是每只禽饮水量不一,使得免疫效果参差不齐。
5.3 气雾免疫技术要求
气雾免疫时喷雾粒子的大小要适中,太大在空中停留时间太短,不宜被鸡吸收;太小则被鸡呼出。为了让鸡吸入足够量的疫苗,疫苗剂量要加倍,一般增加3倍量为宜。
5.4 注射免疫技术要求
一是发生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时,禁止一切免疫注射。二是针头大小、长短要适中,根据动物大小,选择大小、长短合适的针头。三是消毒注射器和针头。首先要清洗干净,放入不锈钢饭盒中(下面垫棉纱),经高压或煮沸15分钟后方可使用。四是选择注射部位。皮下注射多选颈后部,如雏鸡颈背部后2/3处;肌肉注射一般选耳后颈部,如牛、羊选择颈部上缘下1/3处,猪选耳后颈部。臀部肌肉注射时,进针方向要垂直皮肤。五是消毒动物或注射部位(包括带畜、禽消毒)。牛、羊免疫时要进行保定,故容易消毒;待产母猪、哺育母猪、仔猪容易消毒;保育猪、育肥猪、散养猪需要保定架保定后再消毒。禽类由于饲养量太大,不能做到逐一消毒,但是,可提前2天进行舍内消毒。六是更换针头。要求每注射接种一头家畜(牛、羊、猪等)后,更换一次针头。
6.保证免疫剂量
免疫剂量不可随意增减,规定的剂量一般是适当过量。剂量过小会导致免疫耐受,剂量过大可能导致免疫麻痹,特别是首次免疫。
6.1 剂量过大
猪瘟疫苗、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是最好的,使用1-3倍正常剂量即可。有的养殖场猪瘟疫苗使用5-10倍量,其依据是假定疫苗效价不足或需要克服母源抗体、高水平抗体的干扰,或饮水损失一部分疫苗,或饮水不均匀,也没有明显效果。种公牛、奶牛适当增加免疫剂量的1/3-1,肉鸡、肉鸭适当增加免疫剂量1/2,能明显提高免疫效果,可能是由于这些动物的代谢比较快。
6.2 剂量不足
这种情况不多,主要是疫苗稀释过程中疫苗损失造成的。有时口蹄疫疫苗免疫时,因为担心副作用(如免疫后动物不食、产奶量下降等),在免疫仔猪、犊牛时采用半剂量而导致免疫剂量不足。
7.掌握好免疫时机和免疫程序
使用疫苗最好在早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环境。
动物疫苗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 动物免疫;免疫失败;影响因素;疫苗;检疫
中图分类号 S85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74-01
对动物进行疫苗免疫是动物养殖过程中一种可以有效预防动物传染性病害的方法。通过疫苗免疫,使动物机体产生保护性机能,形成免疫性,从而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使机体获得坚强的抵抗力,从而有效预防各类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免疫应答是动物机体对于各类传染性病害的免疫性保护机制,保护动物机体免受各类传染性病害的侵袭,其影响因素较多,包括饲养管理、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不同的因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免疫抵抗力降低,导致动物个体群体发生流行性疾病,危害动物机体健康,降低动物养殖效益。现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具体总结,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具体免疫过程的不利影响,以期为动物免疫过程中避免免疫效果降低、提高动物免疫效果提供借鉴。
1 疫苗影响因素
1.1 疫苗质量
一是疫苗质量原因,疫苗质量好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直接因素,是免疫成败的物质基础,毒力较弱的疫苗接种后在动物体内有一个阶段性过程。接种疫苗中必须保证含有足够量的抗原。由于灭活苗接种后没有繁殖过程,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 抗原量,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二是未充分考虑疫苗接种的相斥性。同时给畜禽接种2种或2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疫苗,由于疫苗之间互相干扰,从而造成疫苗效果降低,导致免疫失败[1-4]。
1.2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是疫苗的质量保障,保存不当或者运输条件不合理会降低疫苗效果,甚至使疫苗失效,因此应妥善保存疫苗,运输过程也要符合疫苗运输的要求。由于疫苗是较为特殊的生物制品,为保证疫苗的使用效果,应根据不同疫苗的具体保存运输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与运输条件。但部分基层兽医站设备条件简陋,无法保证疫苗保存所需的适合环境条件,疫苗一般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制成,一般均怕热、怕光,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保证合理的稀释倍数,使用符合要求的稀释器皿,同时避免阳光直射,从而避免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免疫失败[5-7]。
2 防疫操作影响因素
一级防疫队伍和村级防疫员由于工作待遇较差而产生消极情绪,有的防疫员免疫技术不高,使用疫苗时未按规定操作,粗心大意,不注意更换免疫接种针头,消毒不到位,打飞针、剂量不足等问题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动物注射部位发生偏差,严重影响了免疫的效果。还有部分防疫员为了图省事直接将疫苗交由畜主,这都会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免疫失败。
疫苗注射应与相应的药物会发生排斥反应。因此,在注射疫苗前应避免使用与之发生排斥的相关药物。例如细菌类活疫苗注射前后不得使用抗菌药物,如注射猪链球菌疫苗前后使用青霉素、磺胺类抗菌药物,就会大大影响免疫效果,疫苗免疫期间使用皮质激素也会导致机体的免疫技能降低。
3 动物自身影响因素
有些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免疫效果,如非典型猪瘟存活的带毒仔猪对猪瘟疫苗产生免疫抑制,注射猪瘟疫苗后,不产生猪瘟抗体,先天感染的仔猪无论是吃初乳、注射疫苗都不可避免死亡或终身带毒,另外一些寄生虫病对疫苗免疫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动物患病后未及时发现,仍注射疫苗便会造成动物死亡。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动物免疫应答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动物机体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时,易产生应激,如高湿、高热、寒冷、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条件差都会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这些都会影响注射疫苗免疫效果。
一般疫苗接种后需要经过7~14 d才能发挥免疫效果,若环境病原微生物密度较大,动物发生感染的时期较早而易导致免疫失败,免疫接种所产生的保护力是有限的,当免疫接种的保护能力不及病原的侵害能力时,动物易患病,即使免疫接种比较成功,也会有个别动物免疫能力不足,从而造成病原感染,成为传染源,甚至引起流行。
5 饲养管理影响因素
免疫接种前后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饲养管理不当,在接种前后会出现各种不良应激因素,如打耳标、抓捕、去势等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动物应激,造成免疫系统功能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在免疫前后要加强饲养管理,使动物在接种疫苗的诱导期避免出现应激。
6 检疫与监督影响因素
检疫是为了及时发现病害畜禽、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而大多数乡镇检疫员重收费、轻检疫,甚至只收费、不检疫,加之现在实行了免收检疫费,致使个别检疫人员责任意识强而不作为,没有起到以检促防的作用。
7 养殖观念影响因素
农村大多为传统、分散养殖,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个别养殖户对动物免疫缺乏高度重视,存在懒于免疫的侥幸心理,致使免疫密度不高,一旦一户畜禽有传染病,就会很快传播到邻近的养殖户,引起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8 结语
总之,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较多,出现免疫失败时要全面考虑,查找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以确保畜群安全无疫。
9 参考文献
[1] 李文昌.浅析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12):73-74.
[2] 杨新刚.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J].北京农业,2009(24):64-66.
[3] 窦礼正.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78-279.
[4] 路银锁,郝瑞芳,程海庆,等.规模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畜牧与兽医,2005(5):67.
[5] 楮兴华,孙培良,邹殿民.就免疫失败原因谈农村防疫现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5):26.
动物疫苗的作用范文3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兽医站 624700)
摘要:免疫副反应是动物强制免疫时经常发生的,是阻碍免疫工作顺利进行的“绊脚石”。应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狠抓疫苗管理,规范免疫操作,增强畜禽体质,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有效减少免疫副反应。
关键词 :动物;强制免疫;副反应;原因;处理方法
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保护畜禽健康的重要途径,但疫苗免疫接种时,常常出现各种不良副反应,有甚者得不到有效诊治常导致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免疫恐惧心理,并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致使免疫接种工作开展不顺利,甚至出现拒防等现象。因此加强对免疫副反应的原因分析,并探索处理办法对提升动物免疫接种质量,保护动物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强制免疫副反应的原因
1.1 疫苗本身的因素
接种活性动物疫苗后,活毒株在动物体内繁殖、复制,并出现轻微的自然感染的临床症状。同时在疫苗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其他物质,如果不能除尽,这些残留常会出现免疫接种后的副反应。
1.2 疫苗保管及使用不当
各种疫苗对运输条件有不同要求,运输时要按照要求和规定经销、保存与运输。除此使用不当也是疫苗发生副反应的重要的因素,各种疫苗的稀释剂和稀释方法都各不相同,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使用。
1.3 疫苗接种方法不当
对动物的免疫接种方法很多,有皮下、肌肉、饮水等,接种时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出现接种失败。肌注免疫时出现“飞针”情况,疫苗没有注射进去或流失,会造成注射量不足。饮水免疫时,要提前3个小时停止供水,使用非金属饮水器皿而且要避免阳光直射;接种部位不正确导致疫苗不能发挥有效作用;消毒不严,接种时不能做到一畜一针极易引发传染病;在接种前未对接种疫苗进行检查,注射过期或性状改变的疫苗,直接注射后引发动物应激等副反应。
1.4 免疫程序因素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实施有效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如免疫程序不合理直接会导致免疫失败,如免疫程序不科学不合理、免疫的时机选择不当,直接对免疫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过早免疫接种,受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过迟接种,会出现免疫空白期,易造成猪群发病。同时进行多种疫苗免疫,有时会出现疫苗间相互抑制的现象,从而形成疫苗的免疫失败。
1.5 应激因素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气候突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噪音、环境和饲料的改变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给动物接种疫苗,会引起机体细胞介导免疫功能下降,使猪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从而降低猪的抗体水平。遭遇温度骤变,噪音、湿度过大或发霉饲料等各种刺激都能是动物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失败。
1.6 疾病及个体因素
动物接种疫苗时,已处于疾病潜伏期或存在严重寄生虫感染,导致接种疫苗后动物迅速发病。有些接种对象由于健康状况、品种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常导致免疫副反应发生。
2 处理方法
2.1 严格选购疫苗
疫苗旨在经免疫使畜禽产生特异性抗体,产生免疫效果。疫苗本身质量是导致免疫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选择有生产资质、有生产经验的疫苗生产厂,选择疫苗质量稳定、免疫质量好、副反应发生几率小、疫苗价格适宜的企业,确保疫苗质量。
2.2 加强疫苗管理
疫苗如保存和运输不恰当均会导致疫苗的变质和效价降低,对畜禽机体产生刺激,增大了免疫副反应。因此要重视疫苗管理,严格疫苗储藏环境,根据不同疫苗的种类和贮存,设置不同的贮存环境,避免因贮存不当而失败。同时要严防高温和阳光照射。在疫苗使用过程中不得与消毒剂接触,并注意检查和记录疫苗的贮存情况,在领用时要做好记录,确保疫苗在有效期内使用。运输时要按要求使用冷藏车运输到所需地区。动物防疫人员要做好保存工作,备用的疫苗要按要求进行冰箱储备,外出接种的疫苗要放置在有冰块的保温盒中。从出厂到疫苗的使用要做到冷链不断,确保疫苗价效。
2.3 规范免疫行为
免疫接种时选择良好的天气,避免高热和寒冷或气候突变时进行免疫接种,尽量减少气候原因带来的免疫副反应;在注射免疫时根据畜禽的种类、大小、体重选择适合的针头进行注射,避免因针头过短、过长对畜禽产生刺激,诱发免疫副反应的发生。
2.4 严格器械消毒
免疫器械的卫生洁净也是影响免疫接种的重要因素,在免疫接种时要对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消毒处理,并确保使用过程中的洁净卫生。使用后的针头应与未用的针头分别放置,做到一畜一针头,严格注射部位消毒,减少因免疫注射带来的免疫副反应。
动物疫苗的作用范文4
目的:采用质量控制方法降低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方法:未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前狂犬疫苗接种病人603例(对照组),主要由于病人缺乏狂犬病的防治知识;护士宣教工作不到位。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加强宣传及健康指导,专题培训动物咬伤病人处理流程后狂犬疫苗接种741例(观察组)。结果:两组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分别为9.45%、1.9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99.54,P0.01)。结论:质量控制活动能有效地降低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质量控制;狂犬疫苗;接种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78-02
质量控制(QualityContralQC)小组活动这种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对医院而言,致力于不断改善现有的护理工作流程,是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最佳服务质量的保证,而QC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随着家庭宠物饲养的增多,动物咬伤病人越来越多,狂犬病的发病率增高。我科针对“动物咬伤病人缺乏对狂犬病的认识,狂犬疫苗的漏接种率高”这一问题,开展了以“改变服务流程,提高动物咬伤病人依从性,降低狂犬疫苗漏接种率”为课题的QC小组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2009年1月至10月在我科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动物咬伤病人,根据开展QC活动前后分为两组。
第1组:未开展QC活动前进行狂犬疫苗接种病人,即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在我科进行疫苗接种的所有动物咬伤病人,此组为对照组。
第2组:进行专门的QC活动后进行狂犬疫苗接种病人,即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我科进行疫苗接种的所有动物咬伤病人,此组为观察组。
1.2方法
1.2.1活动方法
我科于2009年5月成立了QC小组,共有成员13人,其中大学本科3人,大专10人,护士长担任组长、策划设计,1名小组监控,1名秘书,其他均为组员。每1-2周利用业余时间召开会议一次,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
(1)对急诊科护理QC小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加强主动学习意识。培训内容包括:狂犬病预防操作指南、动物咬伤暴露后处理流程、疫苗接种须知、暴露后伤口处理须知、狂犬病科普知识及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加强主动学习意识,并进行服务质量意识的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
(2)狂犬病相关知识宣传材料上墙,在急诊科注射室门口将狂犬病疫苗接种须知上墙,内容包括:狂犬病疫苗的作用、应用人群、接种时限、程序(接种针次、剂量、时间)、注射部位、注意事项等。
(3)加大对动物咬伤病人的宣教力度,把握宣教时机,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背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采用宣传资料、宣传栏、讲解、交谈、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动物咬伤病人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依从性。
(4)每位动物咬伤病人均发一份狂犬疫苗接种告知书,内容包括:狂犬病的相关知识、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疫苗接种针次及该病人五次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
(5)免疫接种全程跟踪,将动物咬伤病人的一般资料、联系方式等登记在狂犬病疫苗接种本,每天下午十七时左右由QC小组护士统计今日需接种疫苗者而未接种的人员名单,并逐一联系其前来接种。
(6)QC小组每1-2周活动1次,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小组成员定时向组长汇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组长定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1.2.2评价方法:
于活动前后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进行记录比较。
1.2.3统计学处理:
两组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狂犬疫苗漏接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分别为9.45%、1.9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99.54,P0.01)。QC小组活动开展后,狂犬疫苗漏接种率明显降低。
3讨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死性疾病,伤后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及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尤为重要。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2003-2007年平均每年约有2000人死于狂犬病;而动物咬伤患者中,只有三分之一能接种狂犬病疫苗[2]。调查发现,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动物咬伤病人缺乏对狂犬病的认识,对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了解甚少,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认为无必要全程注射。大多数未完成随访患者,特别是青年人群,因工作、学习及升学等原因,常常无法按照既定时间就诊,从而导致接种时间不及时或停止接种。通过对病人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电话温馨提示,24小时的服务,使忙碌的青年人群能够及时的完成接种。
QC小组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一种有效途径。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使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在漏接种例数中,65例均为狂犬疫苗第四、五针加强针,前三针疫苗的接种率为100%,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QC小组活动增强了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理服务质量全面管理的组织措施就是建立QC小组,护士通过参与质控工作,不断地增强质量意识,从而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QC小组活动强调的是群众的集体智慧,成员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小组成员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了团队精神和自我价值,护患沟通技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本次活动,期望就诊我院急诊科所有动物咬伤的病人都能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同时加大宣教力度,改变服务流程,免疫接种全程跟踪,将狂犬疫苗漏接种率控制在1%以下。也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秀云.医院QC小组在台湾[J].中国质量,2003,(7):63.
动物疫苗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 动物防疫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79-02
砚山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已成为砚山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畜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畜禽存栏数不断增加,畜禽及其产品的交易活动日益活跃。2012年,全县完成肉蛋产量5.16万吨;大牲畜存栏15.1万头,出栏肉牛6.5万头;生猪存栏34万头,出栏肥猪47万头;家禽存栏157.52万只,出栏家禽226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4%。伴随畜禽商品快速流转,疫病风险增大,畜禽疫病的发生呈现出了多样性,复杂性,疫病防控工作势必面临严峻考验。因此,为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有效发展,积极探索动物疫病综合防制措施,将是畜牧人肩负的一项长期重任。笔者从砚山县现行防疫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参考,旨在抛砖引玉。
一、砚山县动物防疫现状
1.现行动物防疫模式
我县动物防疫主要实行春、秋两防,市场和窝边补针进行防疫,在春、秋两防中以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分片包干为主、平时补防为辅的综合防制措施,每年强制免疫疫苗两季防疫密度都在96%以上,口蹄疫、高致性蓝耳病、猪瘟等疫苗达应免数的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国家,省,州,要求。畜禽标识率达98%以上。
2.动物防疫网络基本建成,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2012年,全县现有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人员103人,村级防疫员116人,电脑 36 台,防疫车辆 10 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了30平方米冷藏库一个,11个乡镇站添置了 22 台冰柜,村级防疫人员配备了300个,冷藏包11台显微镜,11台离心机,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和全县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开通了局域网,配备了24台电脑和相应的人员,利用信息平台对防疫情况进行规范管理。全年投入防疫经费37.9万元。
3.防疫管理信息化基本形成
对动物免疫、疫苗领用进行信息化管理。规范免疫档案填写,电子免疫档案,散养户免疫档案,畜禽免疫户口册三者的畜禽存栏,免疫数,耳标佩戴率等与实际相符并填写一致。强化疫苗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疫苗领用制度,建立疫苗领用台帐,做到疫苗发放、领用有登记,有签名。各乡镇必需将所有防疫信息传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准确掌握各类动物防疫动态,及时做好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检疫工作法制化
严格按照检疫工作法定的程序、流程和标准实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检疫到位率达100%,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执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二、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疫资金投入不足,防疫基础设施薄弱
各级财政对动物防疫专项经费投入不足,防疫装备较差,防疫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虽有专门贮藏疫苗的冷藏库,但没有专门的疫苗运输车,疫苗运输靠各乡镇站的工作用车,疫苗由于出库时间和运输环节等因素的影响,疫苗到注射时疫苗效价降低或失去效价。
2.防疫员业务技术水平低,难以保证免疫质量的提高
防疫工作中出现免疫注射部位不准确,疫苗稀释不彻底、注射器交叉使用,以及注射疫苗时打飞针,疫苗滴、漏、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不规范因素影响了免疫质量。
3.村级防疫员年龄参差不齐,待遇较低, 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
全县11个乡镇,3个华侨管理区,85个村民委,1033个自然村,仅有116名防疫员,其中,60以上年龄的有6人,43~59岁的有93人,26~30岁的仅有17人,防疫员工资每月150元,年工资收入1800元,还不如外出务工人员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这样的待遇很难维持队伍的稳定和聘用年轻力壮的防疫员,在职的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影响防疫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农村散养面大,畜禽免疫漏补现象严重
根据农业部规定的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病种实施强制免疫,我县动物防疫在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防疫模式下,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防疫密度逐年提高,免疫群体保护率达到国家、省、州要求大于或等于70%,有效保护了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然而,我县畜牧业养殖仍以散养为主,千家万户饲养畜禽的现象没有改变,,在防疫期间由于农户外出打工,办事等因素,在进行免疫注射时,漏户漏畜禽的情况仍然存在,影响了全县防疫工作的整体质量,免疫质量难有质的飞跃,这是动物免疫过程中的薄弱点,防疫工作很难保证不出漏洞,不出问题,同时为疫病的发生及疫情的传播埋下隐患。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加防疫经费投入,完善防疫基础设施
近年来,重大动物防疫疫苗得到中央和省财政补助,强制免疫疫苗采用无偿提供,但是疫苗的冷藏、运输、免疫消毒等费用仍由动物疫病防控部门承担,工作起力困难重重。砚山县每年要强制免疫注射畜禽206.62万头(只),防疫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因此,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投入,进一步解决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动物防疫、检疫和动物疫病监测诊断等工作经费,进一步完善基层冷链建设,保证疫菌苗效价不打折扣,提高疫苗免疫效果,杜绝动物疫病发生。
2.强化防疫员业务技术培训,规范操作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防疫员队伍自身建设,对全县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村防疫员、养殖大户进行养殖技术及免疫技术操作培训,对免疫技术操作中的疫苗保存知识、免疫剂量,针头的选用,注射部位及深度、应急反应治疗等进行讲解并现场操作演示,增强防疫员的防疫知识,规范免疫操作技术,提高防疫质量。
3.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稳定和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目前,级村防疫员是我县畜禽免疫的主力军。增加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防疫员补助经费机制,将防疫员的养老保险、医疗费、工伤保险等纳入社会统筹,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增加,充分调动防疫员工作积极性,安心做好防疫工作,提高防疫质量。
动物疫苗的作用范文6
1.1应用于家禽的DNA疫苗Ulme等用猪流感病毒的核心抗原NP基因制成DNA疫苗并在小鼠中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1]。陈化兰[2]研究表明,H7亚型血凝素基因DNA疫苗能在极小的使用剂量下成功诱导鸡免疫保护反应,并有效阻断同源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在机体内的感染。1.2应用于猪的DNA疫苗Gerdts[3]研究表明,用含有gD基因的质粒DNA构建疫苗,接种猪能诱导抗体的产生并在免疫后9个月还能检测到抗体。对PrV糖蛋白基因的DNA疫苗与常规灭活疫苗进行比较发现,DNA疫苗比灭活疫苗效果好。Macklin[4]研究发现,用HIV1株的血凝素HA和核衣壳蛋白NP质粒做成的DNA疫苗,能诱导猪皮肤黏膜免疫应答,产生保护力。1.3应用于牛的DNA疫苗在大家畜牛中,首次用疱疹病毒BHV-1的gD基因构建的质粒DNA进行免疫,能诱导免疫应答。有研究发现,用gD质粒DNA疫苗,免疫新生牛犊的效果较好,表明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DNA疫苗仍然可以发挥作用。1.4应用于犬的DNA疫苗殷俊和代长海分别用含有犬细小病毒VP1基因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Gg基因的质粒DNA构建疫苗,肌肉免疫接种犬后,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犬细小病毒疫苗对同源CPV的攻击能获得完全保护,狂犬病病毒疫苗也能获得对狂犬病毒攻击的保护[5]。袁慧君等[6]克隆了狂犬病病毒SRV白的cDNA,并构建了含有糖白的DNA疫苗;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免疫3次后,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显著提高,对强毒攻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5应用于羊的DNA疫苗将编码的羊绦虫45W抗原基因的质粒DNA辅以佐剂,免疫注射后能产生很强的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2生物技术在动物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2.1基因检测动物体内的病菌基因检测技术是利用基因标记的方法,通过基因芯片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比对,分析被检测者是否含标记基因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在活体动物的分泌液中检测病毒的存在。如果禽类死亡后,仅仅从表型性状难以判断其是否患有禽流感,而基因检测就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手段。采集活禽的咽喉分泌液或粪便、死禽的肌肉或组织脏器作为样本,采用RT-PCR基因检测技术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为病情的判断提供可靠的证据[7]。2.2生物传感器用于细菌性疫病的检测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它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倍受关注,它主要是将生物活性材料(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化学换能装置有机结合,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的高度选择性,来检测生化物质和细菌性疫病。Bourette等将抗E.coli抗体固定在有孔氨丙基玻璃珠上,构造了流动注射免疫传感器,对E.coli进行检测,时间短且灵敏度高[8]。美国Rochester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从细菌中提取了一种蛋白质作为感觉系统制成硅片探针,如果靶细菌存在就会与探针样本结合,通过相机拍摄探针,便能俘获靶细菌的相关信息,从而进行分析[9]。Kim等建立了沙门氏菌压电免疫生物传感器,通过抗体包被的顺磁小球的磁力加强作用可以检测到鼠伤寒沙门氏菌,而且整个检测过程能在1h内完成[9]。
3生物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1对细菌病的诊断猪链球菌是一种重要的共患病的病原菌,对养猪业和人都有严重危害。用传统的病原体分离技术结合血清学试验,能够对猪链球菌进行诊断和血清分型,但该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且敏感性不高,易产生非特异性结果。拜廷阳等[10]建立了SS9水解探针(TaqMan)模式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与常规PCR方法相比,诊断更加迅速,整个反应可在1~2h内完成,且不需要电泳,其检测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并能实现对样品的实时定量检测。3.2对病毒病的诊断动脉炎病毒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症状的一种重要病毒,其突变株可引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刘圆圆等[11]根据该类病毒在Nsp2基因1594~1680处缺失87个碱基的特点,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TaqMan探针,成功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很好地区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和其他病毒,而且没有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
4生物技术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技术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12]。1990年,第1例基因治疗的成功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治疗疾病成为现实。目前,基因治疗越来越多地受到科学界的关注。4.1基因治疗药物研制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是我国和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它的研制成功开创了基因治疗药物研究的先河,这种广谱的肿瘤基因治疗类新药能够杀灭癌细胞,可与放疗、化疗、热疗协同作用,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激活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13]。4.2动物疾病治疗基因治疗在动物疾病治疗中应用于多个方面。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液方面的疾病,其基本策略是把一些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因子如血管生成素-1(Ang1)和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通过合适的传递系统转移到靶细胞,使其在靶细胞内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因相关因子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治疗某些炎症和内科疾病[14]。目前,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已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部分临床试验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从理论走向实践,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5生物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