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1
论文摘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新形势下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专科)半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就业率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新的就业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本人在生物系从事了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下面是我对应用型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认识。
1 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要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教育各年级学生认真上好就业指导课。低年级的就业指导课应侧重就业宣传教育,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毕业班的学生则侧重于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在我系应用型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转变就业观念就显得非常必要。低年级的就业指导课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应用型高职毕业生就是面向生产一线的基础技术操作工”观念。通过请企业单位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及优秀毕业生等为学生做就业形势报告会,让学生了解企业单位对员工的要求,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
毕业班的就业指导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等。即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如传授给毕业生具体的就业的技巧和方法,指导他们如何笔试、如何面试等,让学生在就业指导课上学到就业所需的知识。同时要引导毕业生锻炼各种能力,如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都十分重要。
2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
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也是就业推荐的前提。我们每年在毕业班的第一学期就建立毕业生个人信息系统,把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生源地、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就业意向等)输入计算机,便于推荐就业。同时建立历届就业学生的信息库,发挥已就业学生的作用,让已就业的学生推荐未就业的学生就业。
3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也就是用人信息,这也是推荐就业的前提。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取得,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一是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去收集信息,与各地的企事业单位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实习就业基地。二是通过媒体、网络及人才市场等方式获得就业信息。三是通过已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4 以实习促就业,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以实习促就业,适当增加顶岗实习及实践的学时。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主动地位,我们已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并不断发展新的实习就业基地。目前生物系已与上海、马鞍山、合肥等地的4家花卉、园林绿化公司,3家乳业、药业公司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双向选择,解决学生就业。2006年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通过顶岗实习就业33人,占该专业毕业生的45.8%.
5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几年更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人才职业技能的培训,因而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办学的开放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很难真正做到培养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加快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已成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专科)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研究与实践。
5.1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的培养目标及要求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高等院校的扩招,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及安徽省关于高职教育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院及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设置了新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我系2003级、2004级、2005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进行了花卉组培育苗和食品、药品的生化检测、微生物检测的课程教学设计改革试点,重点是突出培养学生组培育苗技术和食品、药品的生化检测、微生物检测的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出了“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重点掌握花卉及植物组培育苗、栽培和管理实际操作能力;掌握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和食品卫生的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技术”的培养要求。突出“能力、技能、应用”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的花卉及农作物组培育苗、栽培和生产管理实际操作技能和食品、药品的生化检测、微生物检测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5.2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随着社会对花卉组培育苗和食品、药品的生化检测、微生物检测等应用型人才需求加大,我们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培育苗方向和食品、药品检测方向)专科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针对岗位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增设就业实践课,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开设针对相关岗位的技能培训课程,提升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其中技能课程达390学时,占总学时的17左右;实践课程400学时,占总学时的20左右。
5.3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率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2
因而,学生在报考时一定不要盲目跟风,而应结合自身兴趣、性格及职业规划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拥有生物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培养目标
生物类本科专业基本分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大方向,以及师范类。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
生物专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在我国范围内,其目前的就业形势却相对有点“冷”。很多相关岗位通常需要求职者具备极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操能力,因此仅持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是较难找到对口工作的,生物技术专业在2010年已被教育部列为10大“红牌”的本科专业。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优势 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3
一、通过所系融合构建园艺生物技术教学平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一)整合资源,为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园艺学一级学科下包括的果树、蔬菜、花卉、茶学、园艺产品采后学等二级学科(或方向)都涉及生物技术。由于学科划分及管理方面的原因,从事品种改良以及采后生理学的教师、设备等被分散在5个不同系中,不利于园艺生物技术的发展。2002年,华南农业大学整合园艺学科中与生物技术有关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构建了园艺生物技术教学与实验实习平台———园艺生物技术研究所。该所为校级研究所,下设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室、细胞工程育种研究室和脱毒与快繁室等3个研究室(或实验室),主要为科研和培养研究生提供实验条件。园艺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人员全部来自园艺学院各系,其中教授8人。
(二)教学与科研结合,努力提高本科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2003年,根据园艺学科及华南地区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园艺学院创设了园艺生物技术方向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为方便教学管理,在园艺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又组建园艺生物技术系,园艺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园艺生物技术系联合办公,人员及设备统筹使用。园艺生物技术研究所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园艺生物技术系则侧重于本科生教学和培养上,两者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相互支持。通过所系融合,使教学和科研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改善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条件,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园艺生物技术平台的使用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生物技术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同时还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园艺生物技术平台的教师近年来承担了2项“863”课题、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50多项省部级课题。以果树、蔬菜、花卉和茶树等园艺植物为材料,开展了分子标记、基因分离和克隆、转基因、基因功能鉴定、细胞工程、种苗脱毒与快繁及采后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显著;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为本院和外院学生开设20多门课程。
(四)加强硬件建设,为新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可靠的实验教学保障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需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如果没有相应的实验条件,创建园艺生物技术专业将成为空谈。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设备相对比较昂贵,仅靠教学经费不可能满足仪器购置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科研带动学科建设,利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广东省211工程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本科优教评估和人才引进等项目,多方筹措资金。有了良好的实验条件、配套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为新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可靠的实验教学保障。
二、制定科学的课程方案
园艺生物技术专业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特点,结合园艺专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园艺+生物技术”的复合模块培养方案。园艺,是本专业的立足点,要“站稳”,但不应该花费太多的学时。我们压缩了原有园艺专业课中的“各论部分”的课时,保留园艺学的核心课程园艺概论、园艺植物分类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和园艺植物栽培学等,形成“园艺模块”。生物技术模块则开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专业主干课,另外还设置了一些选修课,形成全新的课程方案。
三、建立和完善园艺生物技术学科及其理论体系
由于园艺生物技术是园艺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和学科分支,从园艺生物技术所成立之初起,就特别重视学科建设和园艺生物技术理论体系的建立。2002年,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编著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一书作为研究生校内教材使用。由于该教材学术体系较系统、理论较严谨、体例统一、内容新颖和能充分反应园艺植物特点等因素,于2005年被教育部遴选为“研究生教学用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国内首次公开出版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生教材[1]。2007年又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指导》等本科生教材[2-3]。
四、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实行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
从园艺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园艺生物技术系成立之初起,所系实验室就按照开放型教学研究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运作,建立和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本科生、研究生实行完全的开放管理,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力促进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综合与渗透,加强了横向联系和合作,提高了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教改
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学科,生物技术产业被认为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
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高等院校尤其综合性大学纷纷设置生物技术专业以适应经济和产业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思路不是非常清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理论课学时大于实践课程的学时。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生物技术专业整体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也随时代的发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改革及相关课程进一步优化势在必行,以适应社会及产业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1 培养目标的确定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我校2006年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建立时就确立人才培养要积极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尤其是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将人才培养的重点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将生物技术专业与我校传统工科专业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培养出理工结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2 教学内容的修订
按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突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新培养计划的要求。
1)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修订后的教学大纲,调整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上的重复教学,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
2)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适当减少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与专业培养方向相适应的综合实验和自选实验,引入学生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的顺序安排上由浅到深,相互渗透,循序渐进。使实验内容更加符合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和学科发展方向,内容分布更趋合理。
3 创立学生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全面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的锻炼,切身感受实验的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实验工作的能力。积极研究自主性实验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当减少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程的比重,增加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压缩课堂教学的时数,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人文学、社会学、工课类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辅修其他专业,除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外,还可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面。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增加除课堂外的其他知识汲取的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及领导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情商的目的。
从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都需要高校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但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开设时间较晚,产业发展又非常迅速,因此开展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很有必要。在探索和改革中,我们应敢于创新,敢为人先。使得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但改革中切忌步子太大,要做好调研,稳建操作。我们将继续对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实践。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和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探索更多的办学经验。
【参考文献】
[1]曹军卫,杨复华,张翠华.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02):99-101.
[2]韩雅莉.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03).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5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生物工程专业规范》和《生物技术专业规范》的指导下,普通高校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可以开设《生物技术政策与法规》课程。
一、课程开出的意义
21世纪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世纪,生物产业呈现出内涵日益丰富、布局更加集聚、垄断加速形成的新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公共媒体的力量迅速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随着公民社会的到来,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也迅速提高。这些都造成原本属于专业技术领域的很多问题逐渐演化为社会公共问题,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生物技术政策与法规》课程的开出,不仅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和技能,而且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法制、严谨科研和理性思维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均可发挥积极的影响。
二、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政策与法规》以20学时为宜,可分六章讲述,主要教学内容见表1。
三、课程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目前我国没有出版《生物技术政策与法规》专用教材。授课的主要参考书目有《生物技术法》[1]、《生物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2]和《高新技术产业法律保护》[3]等。典型案例可关注国家相关法律网站、主流媒体和科技期刊的相关报道。
四、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效果
1.教学方式。课程教学以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为素材,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等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市场和商场调查,搜集典型案例,获得第一手资料。
2.教学效果。(1)利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就业与创业选择。教学中涉及大量生物产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产业、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等,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了解和把握相关的产业和技术,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确定个人今后专业学习和就业创业的发展方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2)增强法制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立法现状和执法特点,丰富法律知识。通过“正宗”香油第一案、大学生掏了16只鸟被判刑10年半、河南耍猴艺人被拘案等案例的学习,增强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世界具有“巨大生物多样性”国家等案例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美国的优生运动等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破坏人权的残酷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增强科学研究和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可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结合黄禹锡造假事件和教师专利申请实例等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过程,增强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通过国内关于“挺转”和“反转”的争论相等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理性思维、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 专业建设 专业定位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63-02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集生物、化学、农业、营养、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人才层次有三:初级技术型人才,掌握生物发酵、安全检验、科学加工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后,熟知食品或生物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经营方式,懂得这个专业“能做什么”,能从专业角度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方案,是第二层次技能型人才在社会立足并发展自我的关键:通晓生物或食品行业发展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熟知至少一种产品或一种模式的专业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为企业进行长远谋划是高层次战略型人才特点。
作为培养高职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武汉1+8城市圈”,服务生-物发酵和食品加工行业,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食品生物技术、营养与检测基础的系统理论知识,能将生物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有机结合生产,具备产品简单开发、品质控制、安全检测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另外,通过基本素质的训练和拓展知识的学习,具有将专业知识转化或系统提升的意识与行为。
1 通过市场调研进行专业定位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它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4个行业大类,涉及营养保健食品、酒类、乳制品、生鲜食品加工、饮料、糖果及巧克力、粮油加工、糕点、焙烤食品、调味品、食品机械、食品包装、水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等24个门类。
现代生物技术植根于早期的食品和饮料发酵生产。,以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分离技术)改造传统食品加工工艺、生产新的食品原料和功能保健食品、开展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将成为调整食品工业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
为保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行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从2005年起,我院邀请企业人士建立了由校外长期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以及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毕业生从业岗位与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设置与岗位训练项目确定;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同时,他们还为学生开设专题技术培训讲座,为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顶岗实习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根据武汉市大力发展营养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和工程化食品的政策以及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学院“围绕三圈、服务三业、重构三系、打造三型”总体办学思想,秉承“厚德尚能”的校训理念,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确立以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主要培养方向的专业定位。
根据企业需求,我们还确定了生鲜管理为其特色专业方向。2005年,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武汉中百仓储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生鲜管理方向的食品生物技术订单班。两者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学校根据企业需求编制了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要求的内容纳入正式课程体系之中,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触。学生在企业既可参加岗位实践,又可进行技能训练,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共同实施教育,学生边工作、边训练、边实践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 通过工作任务确定知识、能力及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