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G625.1

目前,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及时的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爱好,合理的设置教学问题及准备教学方案。同时,有效的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促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高效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探究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言行及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较强,对于学习中遇到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班主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有效的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1]。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一)细心观察,深入的了解学生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组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老师应在日常学习中,细心观察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积极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及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其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班级管理规范,有效的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其次,班主任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I素养,以全面的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细心观察,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2]。

(二)以点带面,做好班干部培养

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除了班主任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干部也始终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目标,也需要班干部积极的进行配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抓好班干部的培养,以点带面,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影响力,带动班级学生逐渐适应班级管理的相关规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全面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案及规定,并抓好班干部的培养,实现以点带面的目标,这对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视抓好班干部的培养,以点带面这一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气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方式,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班级集体荣誉的重要性,积极的倡导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使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气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也是班主任教师应时刻关注的一种工作方式。

(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应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并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工作的措施,更好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扰问题。其次,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可以最为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也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

(六)科学规范,重视文化的建设

不断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积极的探究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发挥班级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逐渐引导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形成正确的理解,并能够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一种积极表现。改善以往传统说教中存在的弊端问题,针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完善管理措施,将有效的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重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深入到学生中,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学习动向,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建议,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育 以人为本理念 引入 意义 探讨

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文化,体育已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在锻炼人、教育和培育人方面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育已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其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各种技能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身体,强化他们的体育意识,培养他们的素养与能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健全他们的人格,拥有良好的心态,健康成长。以此,使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高中体育教育引入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

简单来说,“以人为本”就是崇尚、尊重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陶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以人为本”教育观和提倡的素质教育等有着相同的意义,“以人为本”是现代化教育价值观的重心。从本质上说,高中教育是传递、内化、选择、创新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社会化,培养更多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新时代下,高中体育教学已成为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因为体育学科中涉及到其它重要学科知识,比如,人文学科、自然学科。“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能够以一种“关怀、理解”的态度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它能够把学生具备的责任感转变为使命感,对其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和他人、社会构建一种“信任、互助”的关系,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践行。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其主体,以生命、健康为导线,深入挖掘学生价值,尊重个体差异,关心班级学生成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了很多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品质的培养,思想的熏陶。而“以人为本”理念融入了“真善美”精神,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构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高效课堂。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特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高中体育教育引入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在是整个教学阶段中,高中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渠道。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核心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为此,在引入“以人文本”理念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改革传统教育理念,突显其重要性,具有素质教育相同的内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行为。

2、强化体育作业设计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作业练习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延伸课堂教育。在实施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是爱好、心理特征等,采用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的作业设计。就体育作业设计来说,结合教材后面相关教材设计作业是常用的方法,但这并不有利于学生学习体育学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意识到多层次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性化。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具体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以“篮球运动课”为例,以学生身体机能表现情况为切入点,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身体机能较好的学生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锻炼,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需要强化训练各种基础动作,激发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体育学科。

3、优化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出“科学化、多元化”特点,不断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学科的积极性。学校要多角度、多层次出发,优化完善已有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体系,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点,开设一些社会中流行的体育项目,比如,跆拳道、瑜伽,吸引学生眼球,使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科教学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递进性,优化整合教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资源利用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各种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体育课程巧妙地融入到文化课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4、优化教学考评体系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创新已有的考评体系,改变过去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力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客观而全面地评价班级中每位学生,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以此,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把“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高中体育教育中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它能够改变体育教学现状,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转变师生角色,优化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成长、学习,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备各方面的技能,较强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能够使素质教育得到应有的实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晋升.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04:98-99.

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3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理念,提出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促进班级文化的深层、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 情感文化 情感育人 民主管理

班级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管理单位。班级有着不同于课程教育的文化育人方式,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质量。班级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该构建班级情感文化,来影响和推动其在班级这个集体中的健康成长。

一、班级情感文化构建重要性

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中心,是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最多、生活时间最长的集体。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必须适应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创造一个适应学生成长的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求得每一个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班级,它的管理是在文化的沙漠中进行的,那么,学生心智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就必将会失去生存的土壤,这样的教育就必然会枯燥乏味,黯然失色,这样的集体就必将没有生气。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而陶冶离不开情感文化的渗透。创设一个人文的情感化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人的情感往往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以人为本,构建积极的班级情感文化,能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平等、友好相处,形成奋发向上的气氛,使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向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这种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年青一代更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之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和谐班级的创建。大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思想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要想管理好这个群体,带出一个理想中的班级,班级情感文化建设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以人为本”的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理念

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思想、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要求自我表现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班级管理中, 他们往往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位班主任曾这样说过:“班级管理犹如将对兵,班主任要一呼百应。”结果该班主任费尽心思,却百呼不应。问题在哪?问题在于该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需要。作为班主任,不能总把自己放在一个师长的地位上来管理班级,不能单向地灌输和命令,否则会使学生反感而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便管理不出一个和谐的班级。因此,在新教育理念下,新型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感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班级情感文化理念,就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人为本,做到有一颗爱心,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有一颗诚心,诚心诚意与学生交朋友;有一颗公心,公平合理办事,让学生心服口服;有一颗热心,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一颗真心,真心实意解决学生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时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中锻炼和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反对对学生进行强制与命令、灌输与说教、压抑与责骂,不能扼杀学生的主体性。

坚持“以人为本”班级情感文化理念,才能使班级管理成为充满“爱意”的管理,成为富有“诚意”的管理,成为饱含“情意”的管理,成为体现“创意”的管理,成为透视着“理性”的管理。这样班级里才会充满温馨和人情,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亲情家园,才会洋溢着人文精神的芬芳,成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三、“以人为本”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构建尝试

(一)以爱诠释教育,以情接近学生

班主任工作所涉及的是一个个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只有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以心交心,才会发现教育之美。感觉到育人就是一种幸福。

1.倾洒爱心,情感育人。大学生远离父母,步入校园,他们需要关心、爱护。班主任要有博爱思想,要走近学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以诚相待,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也不可能有对其真理的追求”,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师生关系的亲和性是保持和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基础。因此班主任通过真实的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就是他们心灵的导师,要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一个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热忱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便体会到了学校的温情、社会的温情,从而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懂得应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待别人,正确看待人生。

2.涵养耐心、宽待学生。耐心是一种素质。必要的宽容,适度的激励,犹如春日的一缕阳光,能温暖人心,点燃心中奋斗之火,能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坚定前进的道路,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班主任对学生要信任和宽容,特别是学习等各方面相对弱一些的学生,班主任决不能低估这一群体的作用,学生犯错误时,批评要注意场合和方式,语言不能尖酸、刻薄。讽刺、挖苦、辱骂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越滑越远,其实许多逃课、旷课、扰课的学生也就是这样形成的。班主任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反之,尊重学生,鼓舞激励,善意教育,往往如春风化雨,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3.倾心谈话,架设情感之桥。大学生情感体验强烈而富有热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班主任要注意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所起的作用。班主任要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首先要将事情的情理讲清,试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及相应的对策。而后提出自己个人的想法供学生参考,注意摒弃个人的偏见,就事论事,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由学生自己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个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是沟通老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实践证明,这种无穷的感化力量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也无法取代的。

(二)以情激励学生,让班级焕发生机

优良的班风对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能使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使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一种积极上进的情感文化中健康成长。

1.激情励志,确立班级精神。文化是一种底蕴,人格是一种修养。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文化,让班级凝聚成一种精神。因此,班级教育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努力营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文化氛围。

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倡导“自信、励志、合作、竞争”的班级理念,倡导“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德;种下品德,收获命运”的成长理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努力形成“博学、勤奋、创新”的优良学风。同时,积极创设文化育人氛围,在学生教室中张贴名人名言,鼓励学生多看些名人传记,激励学生学习成才。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受到一种人格精神的熏陶,逐步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

2.发挥情感激励功能,在民主中实现管理。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以人为本,在保证公平的情况下,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将班级的管理活动制度化和指标化,同时让学生参与制度和指标的制定。比如,对于班委的任用,实行竞聘的管理制度,改变以往由班主任指定的做法。此外,还可以制定学生的综合测评评价指标,实行加分制,鼓励优秀宿舍,鼓励集体或个人参加各项竞赛,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认识到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班主任也可以从繁重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要发掘学生的个性,以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关怀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力,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那些本真的闪光的东西,让这些闪光点在班级建设中显现出来。例如,以班干部为核心,在定期开展班务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建设及管理,真正做到班集体人际互动,开发激励向上的东西,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就容易使班级获得考评成绩优秀,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集体由此而可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三)开展感恩教育,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4

1班级概念淡化,班委组建难度加大

高校教育除了传统的书本教育,更大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增长知识、扩展视野。由于社团的各种锻炼益处、较之班级更加有集体归属感的氛围,班级概念随之逐渐淡化。高校学生现在更多的喜欢投身于社团,而不愿留任班委,在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体制下,由于班委人数的下降、班委成员的一成不变、班委工作热情的下降等情况,班级管理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目前高校的金字塔管理形式下,班委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基础,一旦有所动摇,必将影响到整个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体系。

2多管齐下,改善班级管理现状

2.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集体是由学生个体组成,唯有每个成员都奋发积极,更为主动、自主地管理自己所在班级,并且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促使自身改进不良行为,并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才能以自身带动他人,一起营造优秀的班集体。因此,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意识到张扬个性与维护集体共性的关系,找到既能在保证共性的情况下,又能张扬自己个性的正确方式,做一个不迷茫、不偏差、不颓废的当代大学生。

2.2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班集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依托的有效载体。一个好的班集体,积极向上、进步力强,能为自身以及同班同学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塑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相反,一个凝聚力不强,没有或缺乏正气的班级,不良风气和习惯也在班级的每个成员中传播、吸收,彼此影响。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须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班会、讲座等方式,宣传班级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班集体的重要性。

2.3加大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力度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看不见的软件,是联系班级成员的纽带,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这种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一种价值取向,一个拥有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共同理想和追求的班级,学生的集体意识就强,学生对班级就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若班级凝聚力大,成员之间就能产生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加大班级文化的构建对班级管理极为重要。管理者可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节日联谊活动、季节性出游活动等形式来增加学生的交流机会,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让班级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并成为班级成员间的联系纽带。

2.4发挥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特色;班级文化;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督导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并推动着学校的改进和发展,保障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督导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它为学校的自主发展、自我完善拓展了空间。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也越来越细致化,强调班级育人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也有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提高发展,更有效地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让学生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找到自己特长的发展空间,从而流连于这一特色境界中。古语曰:“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班级文化的浓郁芳香诱人与否,直接关系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塑造,以及奠定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可塑性。在班风逐渐形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个性特征,结合学校开展的办学特色氛围,我创设了一套属于自己班级发展的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一、环境的创设让班级文化灵动精致

西方学者杜威曾说:要想改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我国古人亦流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说法,可见境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扮演之角色是十分重要的,而直接影响境教的实施便是教室里的布置陈设了!

班级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地方,温馨、优雅的环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对学生的快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室环境的创设上注重营造氛围,整体上偏重于简洁明快,讲求整体和谐与美观大方。首先是教室的墙壁,教室的前方尽量简洁大方,切忌繁杂花哨,如黑板的上方我张贴精短班训“尊师守纪,勤学苦练”,黑板靠近教室门口的墙壁可以设计一个公告栏,主要张贴课程表、重要通知、班委电话、值日表等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信息。教室的两侧墙壁,以对称为美。如我在教室左侧墙壁张贴了两幅已装裱好的学生写的字画。一个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另一个是《弟子规》中“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黑板的左方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光荣榜――星光闪耀”;在教室的右侧墙壁角落,我让学生手工制作了两个塑料做的花瓶,分别种上富贵竹,插上几枝塑料制的梅花、兰花,形成一个具有高尚气节的情感角落,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班级氛围。

最后是教室后面的大墙壁,我让大墙壁“说话”。因为教室后面空间比较大,而且很多学生课下常在后面谈论、活动。所以,我力求将后面墙壁变成一个班级活动的平台。根据面积,我平等地分了三块。第一块是“我的学习我做主――星光学习小组”,第二块是“快乐读书――亲子同读一本好书”“学习园地――梦想痕迹”,第三块是“美术、书法天地”等栏目。旁边设计了“红领巾图书角”,图书角,是与他人进行互相阅读,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一方书香弥漫的小天地,每日课间阅读时间,学生带一本书回到自己的座位,或独自品味,或邀友同读,赏心悦目,乐在其中。

文化是有吸引力的,经过装饰的有文化气息的教室,学生会很自觉地到教室学习,让每个学生找到“家”的感觉,在这个“家”安心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让班级文化生动平实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呢?我根据班级学生个性特长,发挥其优点,发挥其长处亮点,以学校特色为宗旨,成立各类兴趣小组。

班级兴趣小组发展平台就成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摇篮,自主发展的舞台,自我教育的阵地。班级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动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有特色的班级,有特色的班主任就要充分认识到利用各类兴趣小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舞蹈队、葫芦丝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绘画组、建模组、跆拳道组、粤剧组、书法组、美术组等等。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等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教育效果。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可忽视活动环境氛围的营造,不可忽视活动育人。

三、教育活动开展让班级文化启智冶情

活动也是实施教育学生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在活动中育人就有了充实的内涵和不可小视的意义。我们班级就十分重视活动育人的功能。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升旗、扫墓、古诗词经典诵读等活动,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开展一列感恩教育活动。举办体艺节,经典美文诵读、广播操、队列、篮球、讲故事、道德讲堂、劳动实践能力大比拼、班级板报、手抄报评比,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防火安全”、“垃圾分类”、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结合安全逃生演练,举办读书漂流活动、开展禁毒宣讲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等,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中成长,奠定美好人生。

正因为活动的多花样、多层次、多内容,营造了浓浓的育人氛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社会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班级网络资源利用让班级文化引领潮流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伙伴,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他们在网络上玩游戏、传mail,交友聊天。他们在网络上学习社交、学习“生活”。网络世界对孩子们的影响,早已比真实世界更真实。对小学生而言,网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那么,如何让网络成为积极向上的主流教育资源,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勒令禁止。因此,我们班主任通过上网指导和训练,为学生撩起网络这层“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了解更加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懂得上网不仅仅是“传Mail聊天、游戏”和“交友”,还可以阅读、欣赏、创作和学习。教师大力推进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适应新形势,掌握网络知识,在班级网站上,建立班级博客或QQ、微信聊天平台等。营造一个自由沟通、积极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敞开心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参与网站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加强上网指导和训练,使网络这块德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不断增强,学会了如何正确辨别是非、真假、美丑;二是学生的欣赏品位进一步提高,积极主动地吸纳那些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信。

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它将通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定能为和谐班级发展乃至和谐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6(11).

[2]王文忠.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

班级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7-01

小学班主任肩负着学科教学、建设班级、全面育人的多重任务。新时代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更高。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核心管理者,在班级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样的方式,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班级活动在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中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形成以外,还兼任着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心理的熏陶;科学素养的养成;基本生活能力的辅导等。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班级活动有着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对于在情感发展不完善,认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的小学生开展多维度的教育无疑是极好的方式。

(一)开展班级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班级活动是全员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的是集体合作的力量,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班级活动丰富多彩, 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都能看到自己对活动的贡献, 体会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班级向心力。

(二)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内容,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声情并茂的让小学生体验到德育教育的意义。比如: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班级活动:“九一八”爱国书画展;母亲节:“送妈妈一枝康乃馨”板报征集等。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深入了解活动的主题,动手动脑集结力量搞活动,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意义深刻。

(三)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学习管理的新尝试

班级活动的开展,最直接的切入就是活动主题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结合。传统教学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没有新意,教师工作也无聊乏味。然而将教学内容与班级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学生以更灵活的形式乐学其中,教师以新的形式组织教学,师生共同生成的课程内容更多。

二、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研究

学校是小学生每天所在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而班级活动应该是最吸引学生的魅力舞台。充满趣味性、建设性、教育性的班级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是班主任教育的重要方式。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乐于实践善于通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的能手。

(一)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首先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最根本在于使学生最大程度受到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一定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都是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

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出发点是整体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开展班级活动是抓班级整体发展的最好机会。班级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的全员参与,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三方配合;班级活动的内容选择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正是因为班级活动的灵活多样,才使其成为班主任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首选方式。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源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特点,来自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

4.创造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班级活动的开展只有与时俱进才有意义。只有不断的创新,班级活动才具有吸引力。在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二)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实施

班级活动的实施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的效果关乎整个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班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在于是否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角。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人,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的实施中施展才华。

2.在活动中体现教育的价值。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环节的开展过程中。班级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班级活动开展的环节中从设计到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内化都要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班级活动的实施就是给学生营造发展机会的过程。

3.活动后总结升华教育意义。班级活动的实施并非到活动形式的结束就结束了,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活动的实施最难在于班主任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什么,这些活动中生成的东西具有多大的教育意义。班主任可以以书写文稿、日记、活动后感等方式指导学生领悟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总结

班级活动是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作者探讨了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进行学科教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学习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下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建设的现状,扬其长避其短。

参考文献:

[1]丁如许等.给班主任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林岩.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