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急诊;护理隐患;预防措施
急诊科的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不确定因素多。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娴熟、思维超前,有预见性,处事果断敏捷。能结合个人经验和患者愿望,整合患者复杂的资料信息,作出较好准确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服务[1]。现总结多年来在急诊科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护理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1 急诊科护理工作常见隐患
1.1 应急能力低 由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人员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老化,预见性差,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独立应对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及护理。
1.2 安全意识较差 ①平时不注意学习抢救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消毒[2]。一般故障的排除;替代的方法。②毒麻、抢救药品的保管、请领不及时,帐物不符。③个别护士抱有侥幸心理,麻痹大意,得过且过。④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1.3 责任心不强 ①个别护士以能熟练完成各项技术性工作为主要任务,对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不善于发现,更不善于思考。②抢救患者的口头医嘱未听清,错用或重复用药。③病情观察不及时或观察不仔细,不能准确判断异常情况的来源,甚至反应麻木,不知所措。
1.4 法律意识淡薄 ①病情记录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事后患者或家属作为指证医院的依据。②对疼痛折磨、醉酒以及无经济能力的患者处置不妥,造成对病情的错误判断,治疗程序混乱等。③告知义务不能有效落实,造成日后投诉、纠纷等。
1.5 院前急救易出现的隐患 ①呼救电话接听不祥、未详细询问病情、发病时间、地点,导致延误患者的抢救。②出诊速度慢,未按规定时间到达现场,延误抢救。③抢救物品准备不全、不充分、不适用,导致现场抢救不力。④抢救技术不过硬。如:静脉穿刺不成功、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故障、简易呼吸机操作不熟练、心肺复苏的力度、部位不准确,心电监测电极板位置不准确,直接影响院前急救质量。⑤病情观察误差,误诊,导致抢救治疗无效。如:牙痛、腹痛、胃痛不能考虑到心梗的前兆。⑥途中转运交代不详。造成昏迷患者发生窒息、外伤出血过多造成休克等。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培训,使急诊科护士掌握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观察方法及护理要点,抢救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及一般故障的排除和替代方法。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管理、保养、维护等工作。定期组织理论、操作、急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图机、洗胃机、心肺复苏)应用能力的培训和考核。
2.2 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同情心,热情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可亲。娴熟的技术、良好的医德,使患者感到可信、安全。了解患者所想、所需,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基本需要,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融洽医患关系,避免纠纷。
2.3 加强法律意识 ①严格遵守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抢救患者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执行后保留空的安瓿,抢救结束后核对,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应用急救药品抢救危重患者是临床医生急救意识的一种体现,而护士对抢救药品的应用则是医生急救思维的延伸。②在抢救现场,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积极应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情况。不得长吁短叹,互相指责,更不得无视患者危险的发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对遇到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发现。急、危重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后,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此时的病情观察工作通常是通过护士完成的。这就需要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合格的护士对病情有预见性,对突发的病情变化有独立思考和抢救能力[3]。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如:有一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诉头痛剧烈、呕吐。此时护士提醒医生给患者做CT检查,结果显示再次出血。病情观察不应仅限于对生命体征的观察,例如高血压患者发生脑疝后,通过降低颅压的脱水治疗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检查患者血压已降下来,这时护士应考虑是甘露醇的利尿作用引起的尿潴留等。
2.4 院前急救防范措施 ①坚持常年不懈地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复合外伤的处理等训练和考核。②认真接听呼救电话、问清患者的病情及个人信息,针对患者的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物品、仪器、药品。③发现意外情况及时与院部取得联系。
2.5 总结经验教训 每次抢救结束后都要总结本次抢救过程中的得与失,并集体讨论,成功之处要形成制度,不足之处要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学习与实践,积累了相关的经验,科内护士的应急能力、观察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科内差错、纠纷的发生率也有了明显的下降。
参 考 文 献
[1] 刘虹.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当代医学,2009,16(5):75.
呼吸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感染 护理 职业暴露 对策
感染科是收治各类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科室,由于工作特点,护士易直接暴露于细菌和病毒之中。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如何避免护士的职业暴露,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是感染科管理者一个重要问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危险因素
1.1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沫核、菌尘、病毒等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不易切断,呼吸道护理操作明显多于其他病人,护士自身防护不当,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部分年青护士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思想上轻视和麻痹,防范措施落实差。
1.2操作不规范 一些护士缺乏防范意识,尤其是一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认为其业务熟悉,同时因医院的监管力度不够,操作不规范,加之工作繁忙,增加了感染的机率。此外,一些刚刚上岗的护士,由于工作不熟练,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使用防护用品的习惯,甚至对操作流程不熟悉,造成自己及他人的损伤。
1.3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
1.3.1物理因素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接触一些利器,而利器损伤被称之为物理性因素,如刀片、针头、剪刀、玻璃等,这些都会给护士带来伤害。
1.3.2化学性因素 主要是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造成,例如,一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因其经常用于物体表面或者空气的消毒,故此对呼吸道及皮肤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1.3.3生物性因素 包括各种经血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呼吸病房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是病房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1.3.4心理社会性因素 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易造成身心疲惫,从而增加了暴露的危险。
1.3.5环境因素 病房不能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病房空气流通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率。
2 防范措施
2.1常用器具类消毒
2.1.1氧气湿化瓶 为了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现普遍改用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3天,3天内检测湿化瓶内百分百无菌。如使用非一次性湿化瓶,其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
2.1.2雾化器导管 超声雾化装置及与呼吸系统吸入性有关的一切器具,应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雾化器及容器每个患者做完后应立即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使用前如还存有液体,均必须先倾倒干净,以免返流入瓶中。不同患者使用雾化吸入机、均使用一次性口含器。无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均专人使用一次性氧气雾化器。
2.2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2.2.1病房空气管理 呼吸病房内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细菌和病毒,使医护人员易通过呼吸道黏膜呼吸传染性疾病。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针对空气中细菌污染情况,可采取每日用三氧机消毒,病人人数增加,消毒次数也随之相应增加。
2.2.2严格洗手、戴口罩。
2.3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制定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目前,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因素的潜在职业性伤害,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
2.3.1组织护理人员寻找存在的问题,采取讲座及竞赛等方式,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改变错误的操作习惯。
2.3.2提供相关的防护物品,制订防护标准,将职业防护纳入护理操作常规。
2.3.3加强职业暴露的控制与管理。
2.3.4合理人员编制、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次数及与病人接触的频率,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2.3.5建立职业暴露应急管理预案和职业暴露工作制度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2.3.6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2.4心理辅导 给护士搭建交流的平台,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
3 结论
职业暴露及防护工作是医疗卫生行业的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规范普及相关知识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防护用具的供应和防护设施的完善;做好职业伤害的防范与补救工作。强调双向防护,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最有力措施。制定出适合我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临床带教工作,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科室广大人员积极参与,确保感染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 考 文 献
呼吸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3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人文关怀;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是指除具有肺炎等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血液、循环、神经等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需要立即进行救治的一类危重症。该病病死率较高,可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衰竭、慢性心脏病、吸烟、糖尿病、误吸等因素诱发。由于重症肺炎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因此治疗过程中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缺乏主动性,内容宽泛,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心理情绪的关注及应对措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人文关怀是临床上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其注重护理服务的个体化和人文性,以达到护理舒适为目标[1-2]。精细化护理的宗旨就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主要通过严格的管理与执行、按照制定好的规范化要求进行护理,体现护理过程的精心、精细化[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精细化护理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55~80岁,平均(61.36±1.43)岁;合并症为高血压20例,糖尿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有创机械通气40例,无创机械通气23例。观察组男34例,女29例;年龄55~80岁,平均(61.67±1.38)岁;合并症为高血压17例,糖尿病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有创机械通气38例,无创机械通气2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4],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确诊;年龄50~80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伴有严重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同时监测出入量,遵循“量出为入”原则;遵医嘱用药,检查确保静脉通路通畅,无堵塞、渗液,定时进行维护;按时发放口服药品,告知患者药物作用、用法、注意事项;维持呼吸机管路通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参数,及时吸痰等。观察组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精细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入院时。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一般状况、社会支持等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并与患者或家属充分进行沟通,了解其意愿及存在的问题,据此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部分患者入院即存在意识障碍,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吸痰、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等措施,并安抚患者紧张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②住院中。a.一般护理: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对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严密进行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血压、皮肤等情况,调节氧流量以确保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遵医嘱快速输液,一般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顺序。b.呼吸道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给予雾化吸入(吸入时间不超过20min,吸入完成后漱口)、机械排痰(排痰前1h停止进食或鼻饲,排痰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顺序为由下到上、由外到内)、变换(可同时给予拍背)等措施促进痰液顺利排出;准确识别并处理呼吸机异常情况,如常见的高压报警,可能原因有气道阻塞、人工气道脱出、支气管痉挛、气胸、肺顺应性降低,应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吸痰、更换套管、重新建立人工气道、解痉平喘、胸腔闭式引流、调整参数等,以确保呼吸机正常工作及患者的安全;每日进行两次口腔护理,尤其注意对昏迷患者,应动作轻柔,正确使用开口器,清洁完成后注意清点棉球数量,防止遗落在患者口腔内。c.压疮护理:每日定时给予患者更换,可辅助应用气垫床、水胶体敷料等预防压疮形成,更换时尽量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d.心理护理:待患者意识恢复后,主动向其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给予更多关怀与帮助,倾听患者的意见及建议,尽力帮助其解决影响康复治疗的问题,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平时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时可尝试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主动了解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必要时告知家属,与其共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e.饮食护理:注意加强营养,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生冷硬、辛辣刺激食物。f.治疗过程中随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患者的具体病情、诊疗方案、治疗进展、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主动拉近与家属之间的距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多站在家属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③出院时。给予详细的出院宣教,嘱患者回家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平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病情好转后运动锻炼应根据自身体能情况选择强度小的有氧运动;饮食上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按时服药,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后进行评定,痊愈为CT示炎性病灶完全吸收,临床症状缓解,吸入空气状态下血气分析指标正常,痰液量较少或无痰;显效为CT示炎性病灶吸收>70%,症状较前大幅改善,吸氧状态下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正常,痰液较前减少;有效为CT示炎性病灶吸收>50%,症状较前减轻,血气分析指标不稳定,需间断无创机械辅助通气;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5]。治疗总有效率=1-无效率。(2)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水平。采集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出院时)空腹静脉血5mL,采用迈瑞全自动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以全自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检测PCT、CRP水平。(3)生活质量。采用莱彻斯特咳嗽问卷(LeicesterCoughQuestionnaire,LCQ)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出院时)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心理(7个条目)、生理(8个条目)及社会(4个条目)3个维度,每个条目1~7分,各维度得分为条目得分之和除以条目数,总分为3~21分,评分越高表明咳嗽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小[6]。(4)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采用呼吸科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护理操作、护理礼仪、病区环境等内容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量表满分为100分,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该问卷信度为0.812,效度为0.79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用n/%、x±s表示,用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1)。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干预后,两组的WBC、PCT、CR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2)。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生理、社会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3)。2.4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4)。
3讨论
呼吸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安全; 护理
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因做诊断或治疗,需经过院内转运到其他专科病房,进行手术或做一些检查,如CT、MRI及血液透析等。虽然院内转运只需短短的十几分钟,但是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而危及生命[1],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并发症,并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护理经验,就此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护理人员转运前的准备
1.1 转运前的风险评估 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和风险是并存的。盲目转运或不合适宜的转运都会造成转运失败[2]。因此,对于重症患者,转运前应评估患者的全身病情状态,如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对路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的承受能力, 以及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经全面充分的考虑评估后,做到心中有底,再决定转运的时机。转运前通过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
1.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转运人员应熟悉途中所进行的治疗护理措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静脉留置管道等,对常用急救仪器也要能熟练的使用。
1.3 转运抢救药品及物品的准备
护士应根据不同病情准备转运设备:主要有简易呼吸机、带监护的除颤仪、呼吸气囊,足够转运途中需要的氧气、便携式吸痰器、微量泵、喉镜等。抢救药品要准备: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呼吸兴奋剂常规急救药物,针对转运中经常出现的高颅压、烦躁等情况,还要增加配备降颅压、镇静药物,如呋塞米(速尿)、甘露醇、地西泮等。
1.4 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对意识清醒患者或昏迷患者的家属做好解释,使其了解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并做好配合。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者关系,减少纠纷发生 。
1.5 与接收部门的协调 转运患者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同时协调电梯等候,为患者诊治争取宝贵时间。
1.6 设计人性化转运路线 转运前应设计最佳路线,以快捷、不重复为主旨,尽量缩短等待、交接的时间。
2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护理人员应检查带气管插管患者的人工气道是否固定牢固,防止转运途中不慎使导管滑脱 。有气道阻塞可能的患者,应放置口咽通气管,并将气道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确保气道通畅。
检查各种引流管是否合理放置,并妥善固定,避免扭曲、挤压或滑脱。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并估计途中液体量是否足够。在转运前应将尿袋,引流袋清空后夹管固定。躁动不安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如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使用颈托固定。
3 加强途中监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3.1 呕吐患者要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的漏者头偏向患侧;烦躁患者应给予保护性约束,并拉上床档。转运时尽可能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不畅是引起脑缺氧的常见原因[3],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呕吐患者应及时清理呕吐物及痰液,清理呼吸道。呼吸道阻塞是引起窒息的常见原因,由于路途颠簸有助于震动排痰,易致大量痰液涌入呼吸道[4]。听诊痰鸣音可以作为最佳吸痰指征,可用简易吸引器或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抽吸。带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的患者,应防止导管堵塞和打折;呼吸浅慢者,应给予简易呼吸皮囊辅助呼吸,必要时终止转运;自主呼吸弱或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用呼吸球囊或简单呼吸机维持呼吸,观察氧气管道,严防管道脱开。整个转动途中应严密检测生命体征,确保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3.3 确保静脉输液通畅 转运途中确保静脉输液通畅并随时掌握滴速,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管道通畅有效性,应妥善固定,防止牵拉。
3.4 严密观察病情 转运中,始终站在患者的头侧,严密观察病情及监测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面色、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环,注意便携式心电监护中各项指标(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如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对光反射,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敷料渗透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循情况; 内出血的患者应观察有无休克发生,重点观察患者的皮肤湿度、神志状况、血压等,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
3.5 做好途中记录 转运途中及时处理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转运中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4转运后的交接
护理人员将患者运送到目的地后,与接收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然后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包括病历的交接,转运前后和途中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治疗措施,患者的心理状态等, 接收科的医护人员了解交接内容无误后,进行接班记录,最后由双方医护人员签全名。
5 提高护士责任心和应变能力
对护士进行护德教育,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护士对ICU常见危重病抢救技能的临床学习,定期对专业护理知识及操作进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观察与处理能力。
6 小结
转运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成功转运患者的关键在于,首先进行充分必要的转运前准备,其次做好转运中的监护,同时要求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只有做好以上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危重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科室。
参 考 文 献
[1] 庄一渝,虞雪琴.ICU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华护理杂志,2002,3 7(7):7-8.
[2] 魏自强,崔云安,张捍卫,等.急危重病人院前及院内转运的经验与探讨.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12):43.
呼吸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呼吸科;纠纷;处理对策
护理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护理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产生分歧,当事人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经过行政或法律的裁决方案方能解决的护患纠葛[1]。从2012年1月起,我科对36起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近半年来,护患纠纷明显降低,家属及患者对护理效果与护理措施满意度明显提升。现将我科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态度不端正,缺乏耐心
在呼吸科就诊的患者由于呼吸现象出现异常,常处于恐惧害怕状态中,而家属则焦急,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帮助,更需要关心、同情,和尊重。少数护理人员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缺乏足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不热情,不能耐心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有效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有的甚至对患者及家属呼来喝去,态度恶劣,导致患者及家属与护理人员处于对立状态,对护理人员不信任、不满意,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2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主要表现在对护理文书的书写不够重视,不能及时的书写护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不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技术操作,如不保护患者隐私、不遵守“三查七对”等;不能识别护理风险及其后果、危害;忽视医源性损伤,缺乏预见性。不理解患者的知情权,对患者告知欠详细或说话随意、不负责任等。
1.3 护理技术不过关,缺乏经验
进行护理操作时,紧张、技术不娴熟,如静脉穿刺成功率低,放置尿管动作不轻柔,置胃管不能一次到位;对仪器的操作生疏,遇到紧急抢救时手忙搅乱;对待卧床患者忽视存在压疮和坠床的护理隐患;对患者及家属的相关专业咨询一问三不知等。
1.4 医疗费用产生不明,缺乏解释
虽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但是普遍人群均认为医疗费用过高,对待每日产生的医疗费用怀疑甚至不满。呼吸科患者由于住院的时间较长,病情重等特点,需使用的各种监护仪器较多,为了监测生命体征,常出现多项检查从而造成高费用,而护理人员在催缴费用时不对费用的产生进行解释,反而用催促的语气进行费用催缴,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2]。
1.5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缺乏抗压能力
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压力大,面对各色各样的人群多,且随时面对紧急抢救等场面,因此护理人员普遍精神高度紧张,加之超负荷工作。在工作时,出现书写记录字迹潦草,对待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态度冷淡、语气生硬,对待护理操作马虎大意等,有的护理人员甚至出现消极抵触情绪,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发泄给患者及家属。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护士良好的形象和语言本身对患者就有很大的心理和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对于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患者对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导向患者对治疗过程的完美配合[3]。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必须转变服务理念,提高专业素质。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努力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的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工作中,与人为善,加强护患沟通,重视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提高法律观念,加强法律意识
新形势下,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是医院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确保患者权益优化服务质量的需要[4]。因此,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必须向护理人员进行普法教育。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与护理工作关系紧密的法律知识。在学习中,要对学习方式进行多样化,人性化,如对已发生的案例进行讨论,请法制办同事进行讲座等形式使常用的法律法规深入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文书书写,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 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工作能力
由于在呼吸科住院的患者通常有年龄大、血管脆、输液多、住院长等特点,因此需要加强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培训以及仪器的使用、保养、故障排除。对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进行护理操作培训计划、定期考核,尤其是新入院的同事,必须加强对其的训练。护士长及护理部要对各护理人员进行抽查,组织学习交流会,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识得到更新,在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
2.4 公开收费项目,加强收费透明度
公开科室每一项护理、仪器使用的收费标准,在门诊大厅及住院部收费处设立电脑网络自动查询费用设备,杜绝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要向其介绍药品的药效、价格、是否为报销药物,使患者及家属明了[5]。遇到患者或其家属对费用有质疑时,要耐心解释、回查,以消除其疑问。
3 小结
总之,充分分析呼吸科护患纠纷的特点,对提高呼吸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护理工作是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但不是不可防范的。只有从自身做起,提高各方面素质修养,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注重服务模式的转变,注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以患者和护理质量为核心,在护理过程中主动热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把护理纠纷降到最低限度,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冯秉华,才华,贺晓. 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69-70
[2]孙丽红,黄丽群,黄小珍.新时期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06-108
[3]谢先美.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2010,7(3):122-126
呼吸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血液内科;急诊;脑出血;护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水土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污染等[1]。这些环境问题都可能诱发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癌等。同时,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以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致使脑出血的患者不断增加[2],血液内科的急诊护理作为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的一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36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为例,探究优质有效的急诊护理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36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范围在18~79岁,平均41.6岁。其中出血性疾病最多占52.21%(71/136),以脑出血为主,红细胞系统疾病占16.91%(23/136),白血病系统疾病占30.88%(42/136)。1.2急诊护理:对于血液内科急诊的患者,时间是抢救的关键。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熟练的掌握急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分工明确,并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即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再进行呼吸系统管理、循环系统管理,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指标并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各项护理措施[3]。1.2.1评估病情:当患者进入急救阶段时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首先通过患者的症状初步进行归类,如急性出血、高温发热、贫血等[4]。再依靠家族病史或患者的既往病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判断患者所属的疾病类型,如较为常见的脑出血症状,应先对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依据CT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等,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指导。做到从整体上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2.2呼吸系统管理:呕吐是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一般呼吸道会被患者的呕吐物堵塞,造成的呼吸不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急救诊治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呼吸的通畅。如患者呼吸道有异物应及时清理,如患者仍在呕吐阶段应将患者的身体侧倾,以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如以上工作进行后患者仍然呼吸受阻,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呼吸的顺畅,防治缺氧造成的损伤。1.2.3循环系统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容量往往不足,医护工作者应检测患者的颈动脉以及桡动脉,当患者的收缩压低于60mmHg时,医护人员感觉不出颈动脉搏动,当患者的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医护人员感觉不出桡动脉搏动。此时应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1.2.4急救成功标准: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恢复,如心跳正常,呼吸正常,循环系统正常(动脉收缩压高于80mmHg),送往住院部无生命危险。
2结果
通过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手段,我院136例急诊患者中118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6.76%,抢救失败18例,病死率为13.24%。死亡18例中,9例为脑出血患者,4例为血友病患者,3例为白血病者,2例为淋巴瘤患者。
3讨论
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的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很多血液病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院遵循急救白金十分钟的标准,利用最高效的护理手段配合及时的救治挽救患者的生命。护理工作者合理的安排站位,及早的进行严密的组织分工,并在抢救过程中有秩序的配合。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呼吸系统管理、循环系统管理,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指标、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各项护理措施等链式并联样的操作,把握急救过程中最宝贵的10min。为了抓住抢救的宝贵时间,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多项措施同时进行,护理工作者由曾经的被动执行医师的安排转变为主动执行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使护理工作有预见性。如患者持续的呼吸不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护理工作者应提前帮助患者开放气道,并打开呼吸机,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合适的参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气管插管。同时另一位护理工作者可以建立静脉通道,并采血化验,同时操作保证护理的高效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急救护理时也要注意对症护理、对因护理,在不能明确患者病因的情况下要谨慎护理。对血液内科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正确、优质、有效的护理以及安全迅速的治疗,我院抢救成功率达到86.76%,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应该受到临床的推广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翠云.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5):60-61.
[2]徐丽珍,廖玲丽.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111-117.
[3]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19):1758-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