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和环境的关系

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血液净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b)-0030-03

Effect of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CRRT) o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ognosis

REN Yan-hua CAI Ying-li LI Hai-bin GAO Ming-xia LI Zhong-zhan

Comprehensive ICU,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52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CRRT) o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nd its prognosis.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0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blood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 hospitalization time, improvement of heart rate, improve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improv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heart rate, improve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improv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Blood purification;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Clinical impact

多器官功能障K综合征是指患者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或大手术后,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系统、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等,使得内环境维持不稳定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炎症、内毒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刺激下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失衡,是一种临床危重疾病,死亡率高。患者始终存在促炎和抗炎的相互作用,炎性反应主要表现在患者出现大量的炎性介质释放,引起免疫失衡等[2]。本研究就选取血液净化治疗对4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和预后进行深入的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4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实验样本20例。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22.9±8.3)岁;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9.8±8.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学会制定的标准。收缩压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患者行胃肠减压,同时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等;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清理创面,输血、补液及吸氧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的酸中毒,开展抗感染治疗,衰竭脏器患者给予综合疗法,密切观察患者的其他脏器,避免患者的其他脏器发生衰竭[3]。观察组给予患者血液净化,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采用贝朗Diapact CRRT或PRISMA机器,滤器为B.BRAUN AcuteM或prisma M100,在患者的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进行穿刺,留置患者的双腔管,创建体外循环,每分钟血流量设置为150~200 ml,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4-5]。

1.3判定指标

①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判定分为,基本治愈:各症状消失,胃肠道功能改善好;明显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通过各项指标检查显示,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改善良好;基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的改善,病情加重,有死亡。总有效=基本治愈+明显有效②住院时间和心率改善情况。正常心率的范围平均在75次/min左右(60~100次/min之间)[6]。③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的安静、躁动以及狂躁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④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对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消化道出血、腹胀、腹泻以及便秘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指标行有效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心率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17.03±3.6)分,消化道出血0例,腹胀1例,腹泻1例,便秘0例;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7.09±1,32)分,消化道出血3例,腹胀3例,腹泻4例,便秘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两组住院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6±3.6)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9±0.6)d。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危重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同时伴有急性肾衰竭,使水、电解质发生紊乱[7-8]。目前,随着临床的深入研究,该病患者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刺激,释放患者的的体液,使得细胞因子对血管的张力、渗透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患者的微循环系统发生一定的障碍[9-10]。正常患者的的炎症反应是一个自限性的过程,疾病时患者的损伤因子毒力较强,数量大,持续时间长,使得机体处于长期的超敏反应状态,产生大量的炎症递质和细胞因子,大量炎症递质失控性释放作用于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对患者的多项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11-12]。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说明,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较好。另外,本研究结果与程文涛[15]研究的结果一致。血液透析的治疗模式是,滤过泵在外侧施压,利用滤过泵的过滤原理,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和新陈代谢废物清除,在清除过程中电解质也将会随着水分的移动被排除[13-14]。因此,再进行补液,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在清除过程中,其他残余分子也将会排除,以维持身体正常功能[16-17]。血液透析的治疗作用也较为突出,除去血液中的多余水分,改善肺水肿的浮肿现象,维持输液空间的平衡;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避免相关疾病的产生[18-19]。

综上所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亢宏山,白艳,马珍,等.乌司他丁联合CRRT成功救治误输白开水致MODS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9):1211-1212.

[2]慧智,董宏,钱秦娟,等.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8):116-119.

[3]吕先念,刘辉,周飞虎,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疗效分析[J].医学院学报,2014,35(11):1090-1092.

[4]肖红艳,许卫江,刘彬,等.亚低温血液净化技术在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疗效及风险评估[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12):975-979.

[5]季大玺,谢红狼,龚得华,等.连续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 10(2):176-181.

[6]王旭,董斌,李|,等.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蜂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6):442-444.

[7]黎书,王峥,董丽群,等.血液净化治疗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6):703-707.

[8]刘安平,肖雪.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用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3-4.

[9]黎婉明,翁利.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炎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7-59,62.

[10]陈艺坛,潘云虎,陈光,等.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9):945-947.

[11]何川鄂,杨林,黄倩,等.早期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蜂蛰伤致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4, 14(7):398-401.

[12]伍民生,周红卫,赵小琴.连续血液净化在ICU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8,14(2):292-295.

[13]张兴荣,王锦权,陶晓根,等.羟乙基淀粉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2):159-163.

[14]刘立新,朱海勇,王肖铭,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劳力性热射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505-506.

[15]程文涛.连续血液净化治疗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3):136-137.

[16]王函,李清初,明,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10):1608-1610.

[17]黄贤文,王黎,黄英.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1):2805-2807.

[18]马井生,黄江燕,邹贵勉,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4,12(3):34-37.

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文2

1.(1)观测图绘制。该图的绘制主要针对城市环境中某些特定参数,例如化学元素种类,在该图中应当有相关的标示,且每种元素的检测值应当与分布地理位置进行对应。这继承了传统地球化学观测图的绘制方法。

(2)化学系统分布图绘制。该图需要针对区域进行,通过特定的观测手段与数据统计,将区域内地球化学的相关参数以空间分布形式展现出来。

(3)化学系统关系图绘制。有了化学系统的数据分布,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还需要将这些信息有条理的建立联系。例如水文观测与地球环境化学转移,运用模拟迁移对地球化学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景观地球学则更有利于展示地球化学的系统概览,对于化学转移的过程有更加直观的理解,相关化学控制因素也更加突出。这样的关系图能够有效的模拟真实环境系统的各项化学行为,并且在加入评价体系后,人类主观的参与可以将该图作为环境规划的主要参考内容。

(4)预测图绘制。更接近实际的地理图,通过分布图和关系图的分析,在预测图上针对区域进行环境污染的分析,预测污染的过程和涉及范围,在联系实际情况规划污染治理策略,是主要的环境治理参考图。

2.城市环境地球化学中人为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释放了多种有害元素,这些元素一是生产活动释放,例如化肥农药的使用,向自然环境中释放了打破原有平衡的元素,还改变了土壤的主要结构,破坏了土壤化学平衡,相应的土壤受到污染还会将这些有害元素通过循环作用释放到更大的环境中;二是生活废物的排放,这些有害废物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中,例如生活废水和垃圾,因为食物变质产生的有害元素因此进入土壤或者水环境,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填埋等几种处理方法又将这些有害元素富集起来,加重了城市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污染。

二、城市环境地球化学治理工程学

城市环境出现了严重污染,就需要人为进行治理和帮助环境进行自我恢复,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的相关技术和原理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理学是工程学新生分支学科,对环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其根本目标和基本科学思想来看,有着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应当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也可以称作是地球化学改造应用科学,利用地球自然资源和基础化学特性,尽量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按照原有化学环境进行人为的平衡。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地球环境化学基本原理入手,研究地球上各大生态体系及生态体系之间的关系,更关注了交互关系的研究,将污染原理、规律和环境效应直观的表达出来,所以地球环境治理工程学应当用做与环境发展,合理治理和修复以破坏的城市生态坏境。

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文3

化学教材是将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化学教材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并不是只有一种逻辑体系,也就是说,化学课程内容可以按照多种逻辑关系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多种版本的化学教材,这就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一标多本”的基本涵义。[1]新课程改革中,环境教育内容已经正式纳入课堂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而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环境教育内容有系统的把握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

2 中学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目前,中学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来进行,一是在已有的学科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二是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三是开展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三部分中,课堂教育是基础,在必修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主渠道。[2]教材中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广泛,包括化学工业及化学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等各种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将化学教育与环境教育联系起来,并结合当今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介绍了绿色化学、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化学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3 三个版本教科书中实验内容的整体分布情况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三个版本教科书不同模块的实验数目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到:人教版中整体所安排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多,鲁科版最少。二者相差较大。而人教版与苏教版在实验个数安排上差别不大。[3]

(1)鲁科版中《实验化学》模块的实验个数占鲁科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23.16%。

(2)苏教版中《实验化学》模块的实验个数占鲁科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19.67%。

(3)人教版中《必修一》模块的实验个数占人教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22.14%。

在《化学与生活》模块中,鲁科版安排实验15个,大于人教版的6个实验和苏教版的11个实验。《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三个模块,人教版与苏教版安排的实验个数远大于鲁科版安排的实验个数。尤其是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鲁科版仅仅安排一个实验。

实验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每一个实验课题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甚至每一个实验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过程学生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科学素养。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些实验探究的素材,以强化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4 结论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实验,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实验时应将有害气体尽可能地进行吸收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无法密闭操作的,加强回收,通风或其它防护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改进有毒、有害实验,从理论到实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把敞开式装置改为封闭式,实验仪器生活化、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等,尽可能减少污染。课改之后,3种版本教材中的实验都体现中学化学实验发展趋势:化学实验趣味化、生活化、简便化、微型化、清洁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崔巧生.不同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实验内容的比较与分析.东北师范大学,2010.

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文4

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我平时就留心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变为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例如,在讲卤代烃时,告诉学生在我们生活的大气上方有一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作用。如果臭氧层减少,则透过大气层达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将引起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高。那么破坏臭氧层的污染源是什么?引出氟利昂,让学生明白使用无氟冰箱的好处,教育学生要保护臭氧层。在讲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塑料时提出“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上街购物自备购物袋,每天少用几个塑料袋也可减少垃圾。尽量购买可再生或可生物分解包装材料包装的商品,减少包装所产生的垃圾。在讲电化学时把“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使用可再充电的电池”知识贯入其中。又如在讲二氧化硫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大部分二氧化硫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石油炼制等?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刺激人们的呼吸道,减弱呼吸功能,并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诱发呼吸道的各种炎症,危害人体健康,H2S、SO2都为有毒气体,其中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酸雨的介绍便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介绍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每年损失达15亿元、重庆市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8亿等,使学生认识到酸雨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其次,演示实验的改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的初、高中教材有60%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这些实验的设计有的只重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很少顾及环境污染问题。下面是三个实验的改进方案:

(1)例如在铜和浓硝酸的演示实验中,教材中就没有顾及污染问题,我就把装置改进了,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

(2)例如验证SO2漂白性的实验: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给试管加热。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此实验的缺点是:加热试管时放出SO2对环境造成污染。改进方案:在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口放一团用稀NaOH溶液湿润的棉花球吸收多余或生成的SO2;或当品红液体溶液刚好褪色时,在试管口套上一个气球,再给试管加热,然后冷却,防止生成的SO2排入大气污染环境。

(3)例如验证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在一个点滴板上不同位置分别滴淀粉KI溶液、Na2SO3溶液、FeCl2和KSCN的混合溶液,别的位置放一小块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最后一个位置放高锰酸钾并在其上面滴浓盐酸,立即加盖大小合适的表面皿:可以隔着表面皿观察现象。本实验由于是在封闭的体系中进行,氯气用量少,污染少,现象却很明显。其中Na2SO3溶液在实验后再加一滴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教育;探究

二十一世纪以来,面对全球性的生态以及环境污染的危机,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识。而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环保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环境问题,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环保意识。

1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探究

化学作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学科,其不仅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对于医疗卫生、国防建设以及稀有材料等方面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化学学科在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潜在因素。不论是工厂排放的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液体,还是在生产生活中肆意丢弃的化学废品和废渣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基础教育的中学化学教学当中,必须要加强环境教育,让学生在学到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以及化学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这样,通过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而且还能够帮助其正确的处理化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2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原则探究

中学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基础性和知识性教育的阶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既要覆盖一定的知识面,又要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道德情操的目的。而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进行环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2.1实践性原则不论是进行环境保护,还是进行环境治理,都需要通过实际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同时化学学科也是诸多基础学科当中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亲身去了解并解决一定的环境问题。而通过实践性的环境教育,学生也同样能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而培养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科学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只有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以科学的态度传授给学生与环境有关的概念和知识,还要使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价值观,进而实现有效的环境教育。2.3批判性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时,教师一定要避免教条主义。因为在诸多与化学有关的环境问题,其成因和解决的方案都不具有唯一性。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环境问题的讨论,从而达到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3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策略探究

化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来获得化学知识。与化学教学相适应,在开展环境教育时,教师也同样需要将化学本身的课程特点与环境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而有效的策略实现环境教的价值。3.1进行渗透性教学化学课堂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当中蕴含的环境教育的素材,通过典型、有趣的事例来进行针对性、渗透性的教学。例如,在讲到“空气”方面的相关化学知识时,教师便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列举一些近年来影响相对比较大的、与空气污染相关的事例。通过在教材的基础上,采取渗透式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环境知识,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其环保意识。3.2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化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化学实验课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较好的场所之一。由于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会产许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液体或是气体,因此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指导学生要用最少的化学剂量,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实验结束后产生的有毒液体要倒入专门的收集器当中以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废物的利用,而不能随意的处理。这样通过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环节,逐步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3利用纪念日定期组织环保的专题教育活动为了普及环保的相关知识,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我国专门设定了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念日。例如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以及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等。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利用这些纪念日进行多种多样的专题活动,比如相关的知识讲座以及社会宣传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而且也能够丰富其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样化的形式适时、适度地开展环境教育,既是时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当然,目前我国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姣、李双成:公众环境意识及行为的初步调查[J],绿色教育,2007,12.

化学和环境的关系范文6

1 高中化学教育中实施STSE教育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STSE教育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革和交叉学科蓬勃兴起的必然产物。它是科学教育领域中实施的以改进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为目的的一种文化战略,它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作为进行科学和技术教与学的背景。而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崛起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增强综合国力的着眼点放在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已经集中在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上。面对这样的势态,强化全民族科技意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主题。这就要求要不断培养出大量的致力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家和各种技术人才,不断培养出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并能参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因此,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实施STSE教育。

1.2 学生成长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发展者。中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要走向社会,在广阔的社会领域里施展自己的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大军;一部分要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这就要求中学生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了解社会的发展,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STSE教育则从目标上强调从个体的发展出发,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承认个人发展的能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参与,在合作中注重个人责任的落实。而化学又是重要的自然学科之一,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学科,它与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必须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STSE教育。

2 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STSE教育的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一课程性质定位实际上是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STSE教育作了根本的规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都已充分渗透了STSE教育的内容和理念。

对于必修课程模块,课程标准要求应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化学1和化学2在“认识化学科学”、“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中,都对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更多的关注。如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提出“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内容更是从有机化学的生产与应用、自然界中化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化学”等多方面凸显了化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使STSE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必修课程的内容上。

对于选修课程模块,课程标准则鲜明地提出要“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为此,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了“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与STSE教育直接相关的选修课程模块。“化学与生活”通过“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和“化学与环境保护”三方面的主题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重视通过积极参与调查访问、参观、研讨、查阅资料等活动,使学生主要在“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而“化学与技术”则通过“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以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三个主题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和对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作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强化技术意识;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应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交流等途径认识实际化工生产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增强创新意识。另外,在其他选修模块中如“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的课程标准也都高度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环境、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

因此,可以说,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STSE教育不仅仅只是落实在理念上,而是更多地落实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

3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体现和落实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是为高中化学课程进行STSE教育打下静态的基础,要想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使STSE教育充满活力,则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化学与科技、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来,使静态的STSE教育转化成课程实施过程中动态的STSE教育。

3.1 找准教材与STSE教育的结合点,在课堂上进行STSE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化学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是STSE教育的主渠道。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着丰富的STSE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找准与STSE教育的结合点,渗透STSE教育。例如,教材中涉及的环保问题、能源问题、材料化学、化学家的发明创造和爱国主义精神等,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STSE教育的好材料。

3.2 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标准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深化STSE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方式有:(1)参观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工厂参观学习,了解化学知识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2)调查访问。组织学生到水厂、环境监测站等地进行实地调查、访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增加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实践(下转第277页)(上接第247页)操作。如组织学生参加本地区的水质测量,参加空气质量检测,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锌片和二氧化锰,参加土壤改良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基础,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3.3 丰富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