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1

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已有79个城市作为流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并计划在近几年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这是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又一重大举措,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整合、提升、拓宽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功能。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医保是社区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城镇居民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在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过程中

由于参保人员大多为老人、小孩、并轨转制企业的弱势群体、失业或无业人员,因此社区医疗服务便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眼下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仍然不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呈现处“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场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较多的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缺乏信心。胜利街道居委会的xx主任告诉我们,居民们普遍认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医术不高,设备简陋,生怕在社区就诊“小病拖成大病,感冒治成肺炎”。尤其对全科医生持怀疑态度。

第二,社区医院的硬件水平堪忧。其中有不少用药遭到患者非议。园林街道人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孟大夫称,虽然现在社区医院的医疗药品范围放开了许多,但还是没法满足患者要求,好多就诊的大爷、大婶们都要两头跑:在大医院就诊、看完病、拿着针剂药品到社区医院点滴。有些疾病需要作CT、彩超、X光片的。社区医院不具备这些设备、患者只能先在大医院就诊。这也是大多数岁数比较大的患者怕麻烦不来社区医院看病的重要原因。

第三,调研还发现,现在社区医疗卫生的定位非常笼统,大多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没有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疾病治疗和疾病防止加以区别,没有细致考虑各地医疗资源现状,发挥作用不够、机械地按统一标准划分社区卫生机构。

(二)社区医保管理平台建设滞后

职工的医疗保险平台是单位,城镇居民医保的组织实施网络则可以依赖社区。实际上,每一个街道、社区都已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站;但是省市一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负责具体操作;社会保险部门又不能隔着锅台指导街道、社区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这一块业务,这样街道社区机构等于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虽然,国家召开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也有规划。但是社会保险法规、医疗保障政策还不完善、需要细化,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障难以操作、街道社区无法律依据,对参加养老保险、登记缴费、审核、监察、责任的追究没有章程、缺乏措施、政策法律建设不健全,难以震慑和阻止违法行为、处罚乏力,难以维护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监察办案机构等等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的工作效益。街道社区医疗保障管理平台目前是硬件不硬、软件太软。

二、街道社区医疗保险工作的对策思考.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推开,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迈向全民医保、完善目标关键性的一步。但勿庸讳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险制度,加紧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的构思、根据城镇居民的特点和医疗需求、以及街道社区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在开展养老保险扩面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居民医疗保险扩面行动,避免城镇居民因大病造成的养老和健康风险,为城镇居民稳定构筑双保险机制。

(一)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基本原则

第一是低水平起步原则。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各方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保障标准。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住院和门诊的大病医疗需求,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试行医疗费用统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医疗保险的受益面,确保医疗保险的长足发展。

第二是确保自愿原则。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市、选定2—3个城市启动试点,明确确定地方进行试点的自愿性,充分尊重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城镇居民可自愿缴费、参加医疗保险,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政府作为后盾、建立财政辅助制度、引导和帮助居民参加医疗保险。

第三,属地化管理原则。明确国家、省、市、县的责任,国家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确定具体办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以有利于发挥现有管理体系的优势。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险的工作职能,贴近基层、和谐社会,从长远考虑要积极探索适合城镇居民特点的医疗保险办法,大力实施“低费率、保大病”的政策,鼓励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进而社会保险,将城镇居民完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第四,统筹协调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医疗保障相关工作基本政策、基本标准和管理措施等的衔接,保证城镇居民保险试点的顺利进行和医疗保障各类制度的协调推进。

(二)构筑预警、监管、处理三大网络体系

1.建立欠费监控预警网络体系。建立居民参保缴费监控预警体系,由街道(镇)、村、社区、劳动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关对欠费居民实行直接监控,每月对辖区居民缴纳保费情况进排查,督促参保居民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医疗保险费。

2.按经济情况对参保居民建立分类监管网络体系。对老、幼、转制、合并病残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行深入细致、客观的综合性等级排队评价;对经济收入比较稳定家庭居民的缴费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存在欠费的要限期补交、不按规定缴费的要降低其信用等级。

3.完善参保关系监察、争议调处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市、(县)镇、街道、社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机构专兼职人员到位,实现定人、定岗、定责,条件好的可以聘请为社会保险联络员、成立街道(社区)调解组织,形成四级监控、争议调处网络,实行网络式管理,随时掌握辖区内的举报投诉、争议情况,维护参保居民合法权益,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及萌芽状态。对参保当事人及时、满意答复,确保不出现恶性有争议案件或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建立执法、维权机制。

1.加强与工会、民政、工商、税务、公检法、银行等部门的互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对恶意欠费群众,严重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团体、机构,加大联合处罚力度,取消其信贷款、社保、民政,劳保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等,该强制执行的从速处理,该依法处理的决不手软,并在新闻媒体上、社区街道及时曝光,使一些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机构或居民受到严重处罚。

2.建立突发性应急机制。专门编制医疗保障关系专项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因医疗保障关系、医患矛盾而引发的突发性,明确应急的工作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分工预警机制、信息、应急保障等内容、全面提升事件处理的应急反应能力,将突发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完善医疗保障应急周转金机制。建立市、县、镇三级应急周转金制度,对短期内无法按正常途径解决医疗保险基金影响医疗保险声誉的,先由街道、社区专项资金垫付,当街道社区无力支付时,启动市、县级应急周转金,确保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1.全面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在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建设中,要有医疗保障工作责任,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服务建设,在村(社区)建立医疗保障服务站;梳理医疗保障工作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确保医疗保障管理与服务职能的下延。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28-02

乡村医生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的特殊时期,绝大多数人员仅经过短期培训后,就承担起农村防病治病的任务,他们曾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家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农民卫生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是,笔者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在岗乡村医生队伍进行调查后发现:乡村医生队伍由于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技能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致使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急需加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才能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和促进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

1 存在的问题

1.1 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宜昌市夷陵区共有182个行政村,228个村级医疗机构,在岗乡村医生552人,35岁以下67人,占12.1%;35-50岁197人,占35.7%;51-60岁200人,占38.3%;60岁以上58人,占11.1%。由此可见,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十分严重,超龄的因为老无所养不愿退,年青的由于以下原因进不来:一是待遇偏低,收入不高,且没有养老、医疗保障,工作环境大也多较差,导致年青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愿干乡村医生;二是风险较大,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患者家属往往狮子大开口,经济和精神均要承受极大的压力,致使年青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敢干乡村医生;三是人才引进机制不畅,少数愿当乡村医生、也具备资质的人,不一定能被村委会聘用,一般乡村医生多是本村人,非本地人很难在异乡被村民接受,这也导致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干乡村医生。

1.2 学历较低,水平较差 乡村医生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从调查情况分析,夷陵区522个乡村医生中,初中及以下166人,占31.8%;中专及高中328人,占62.8%;大专28人,占5.4%;其中具备执业医生资格的10人,执业助理33人,执业护士17人,三者总和也只占11.4%。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学能力、专业水平相应较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足,且乡村医生本身是农民,部分人还要从事农业生产,没有精力也缺少时间学习业务。由于目前缺少政策上的保障,如果要脱产学习就会收入锐减的现实。在工学矛盾和生存需要的双重阴影下,他们只能选择以急功近利地“行医赚钱”来维持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学习,无从长远考虑,结果就是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3 诊疗行为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村卫生室“以药养医”、“重医轻防”的现象很普遍。进药渠道混乱,药品质量难以保证,药品乱用、尤其是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乡村医生普遍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很多仅凭个人经验从业,并不按规范要求行医。这种纯粹以市场利益为导向的个体经营模式,容易给农民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2 对策

2.1 改革现有的机构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设置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作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职能和基本医疗任务,坚持公益性质是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即村卫生室全部由政府公办,设立和运行由政府财政负担,明确村卫生室的产权归集体所有,坚持村卫生室的非营利性性质,由于历史原因,对乡村医生在兴办村卫生室中的个人投入实行“逐年折旧、离任退款、滚动运行”的方式进行投资回赎。

2.2 改革现有的人员管理模式,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聘任。根据村面积大大小、人口多少和村卫生室的业务情况,设定岗位编制,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杜绝不具备资质的人员在村卫生室执业。通过公开招考,由卫生行政部门择优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是现有的乡村医生参加考试;二是打破区域限制,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联系,由其推荐优质生源参加考试。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3

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已有79个城市作为流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并计划在近几年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这是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又一重大举措,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整合、提升、拓宽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功能。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医保是社区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城镇居民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在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过程中

由于参保人员大多为老人、小孩、并轨转制企业的弱势群体、失业或无业人员,因此社区医疗服务便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眼下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仍然不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呈现处“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场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较多的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缺乏信心。胜利街道居委会的xx主任告诉我们,居民们普遍认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医术不高,设备简陋,生怕在社区就诊“小病拖成大病,感冒治成肺炎”。尤其对全科医生持怀疑态度。

第二,社区医院的硬件水平堪忧。其中有不少用药遭到患者非议。园林街道人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孟大夫称,虽然现在社区医院的医疗药品范围放开了许多,但还是没法满足患者要求,好多就诊的大爷、大婶们都要两头跑:在大医院就诊、看完病、拿着针剂药品到社区医院点滴。有些疾病需要作CT、彩超、X光片的。社区医院不具备这些设备、患者只能先在大医院就诊。这也是大多数岁数比较大的患者怕麻烦不来社区医院看病的重要原因。

第三,调研还发现,现在社区医疗卫生的定位非常笼统,大多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没有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疾病治疗和疾病防止加以区别,没有细致考虑各地医疗资源现状,发挥作用不够、机械地按统一标准划分社区卫生机构。

(二)社区医保管理平台建设滞后

职工的医疗保险平台是单位,城镇居民医保的组织实施网络则可以依赖社区。实际上,每一个街道、社区都已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站;但是省市一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负责具体操作;社会保险部门又不能隔着锅台指导街道、社区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这一块业务,这样街道社区机构等于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虽然,国家召开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也有规划。但是社会保险法规、医疗保障政策还不完善、需要细化,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障难以操作、街道社区无法律依据,对参加养老保险、登记缴费、审核、监察、责任的追究没有章程、缺乏措施、政策法律建设不健全,难以震慑和阻止违法行为、处罚乏力,难以维护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监察办案机构等等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的工作效益。街道社区医疗保障管理平台目前是硬件不硬、软件太软。

二、街道社区医疗保险工作的对策思考.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推开,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迈向全民医保、完善目标关键性的一步。但勿庸讳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险制度,加紧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的构思、根据城镇居民的特点和医疗需求、以及街道社区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在开展养老保险扩面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居民医疗保险扩面行动,避免城镇居民因大病造成的养老和健康风险,为城镇居民稳定构筑双保险机制。

(一)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基本原则

第一是低水平起步原则。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各方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保障标准。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住院和门诊的大病医疗需求,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试行医疗费用统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医疗保险的受益面,确保医疗保险的长足发展。第二是确保自愿原则。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市、选定2—3个城市启动试点,明确确定地方进行试点的自愿性,充分尊重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城镇居民可自愿缴费、参加医疗保险,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政府作为后盾、建立财政辅助制度、引导和帮助居民参加医疗保险。

第三,属地化管理原则。明确国家、省、市、县的责任,国家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确定具体办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以有利于发挥现有管理体系的优势。社会保险机构医疗保险的工作职能,贴近基层、和谐社会,从长远考虑要积极探索适合城镇居民特点的医疗保险办法,大力实施“低费率、保大病”的政策,鼓励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进而社会保险,将城镇居民完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第四,统筹协调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医疗保障相关工作基本政策、基本标准和管理措施等的衔接,保证城镇居民保险试点的顺利进行和医疗保障各类制度的协调推进。

(二)构筑预警、监管、处理三大网络体系

1.建立欠费监控预警网络体系。建立居民参保缴费监控预警体系,由街道(镇)、村、社区、劳动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关对欠费居民实行直接监控,每月对辖区居民缴纳保费情况进排查,督促参保居民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医疗保险费。

2.按经济情况对参保居民建立分类监管网络体系。对老、幼、转制、合并病残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行深入细致、客观的综合性等级排队评价;对经济收入比较稳定家庭居民的缴费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存在欠费的要限期补交、不按规定缴费的要降低其信用等级。

3.完善参保关系监察、争议调处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市、(县)镇、街道、社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机构专兼职人员到位,实现定人、定岗、定责,条件好的可以聘请为社会保险联络员、成立街道(社区)调解组织,形成四级监控、争议调处网络,实行网络式管理,随时掌握辖区内的举报投诉、争议情况,维护参保居民合法权益,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及萌芽状态。对参保当事人及时、满意答复,确保不出现恶性有争议案件或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建立执法、维权机制。

1.加强与工会、民政、工商、税务、公检法、银行等部门的互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对恶意欠费群众,严重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团体、机构,加大联合处罚力度,取消其信贷款、社保、民政,劳保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等,该强制执行的从速处理,该依法处理的决不手软,并在新闻媒体上、社区街道及时曝光,使一些违反医疗保障法规的机构或居民受到严重处罚。

2.建立突发性应急机制。专门编制医疗保障关系专项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因医疗保障关系、医患矛盾而引发的突发性,明确应急的工作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分工预警机制、信息、应急保障等内容、全面提升事件处理的应急反应能力,将突发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完善医疗保障应急周转金机制。建立市、县、镇三级应急周转金制度,对短期内无法按正常途径解决医疗保险基金影响医疗保险声誉的,先由街道、社区专项资金垫付,当街道社区无力支付时,启动市、县级应急周转金,确保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1.全面推进基层平台建设。在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建设中,要有医疗保障工作责任,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服务建设,在村(社区)建立医疗保障服务站;梳理医疗保障工作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确保医疗保障管理与服务职能的下延。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4

一、着眼全局,充分认识做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和重视人的健康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卫生工作,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

人的健康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求、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高质量的生活。目前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把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卫生事业办好,是群众的热切期盼。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尽最大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把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

健康是重要的民生保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十七大确定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加强医疗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地方看病,能看得起病,能看得好病”,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治穷先治愚,治穷必先保健康。目前在我省一些贫困地区,许多居民因缺乏支付能力还享受不到必要的诊断和治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另外,城市居民医疗保障的总体水平也还不高。这些都需要统筹解决。卫生工作要为提高全社会医疗保障水平服务。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卫生工作快速发展,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健康的人力资源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健康就是生产力,人的个体健康直接关系社会整体的发展。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能够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增进社会诚信和友爱,激发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卫生工作,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推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二、统一思想,积极稳妥推进卫生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我省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二是医药费用快速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居民个人负担的比重增加,群众感到看病越来越贵。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还没有完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还有相当多的城乡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四是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实行“以药补医、创收归己”的运行机制,公益性质淡化。五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破解阻碍卫生事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积极稳妥推进卫生改革,是当前卫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了今后卫生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要准确理解把握。一是改革总体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根本原则。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人民健康、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改革重点。就是要着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体系。四是支撑措施。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强化政府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不同管理。在运行机制方面,公共卫生机构要实现全额预算管理,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健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在投入方面,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供公共财政保障,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此外,还要完善卫生监管、科技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制保障机制等。

国家关于医改的相关政策虽然还没有正式出台,但目标已经明确,要结合实际,未雨绸缪、提前思考、认真梳理、及早谋划,积极探索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待国家改革方案出台后,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方案,先易后难,试点探索,积极稳妥地做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卫生工作

(一)立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研究建立有利于农村卫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各级财政投入机制,推进解决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不足的实际问题。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县乡村卫生机构设施及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要按计划启动实施68所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和1000个示范村卫生所建设任务。大力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办法,加速培养、引进、吸收农村卫生“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型人才。要继续深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今年,新农合的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70元,各级政府一定要保证有关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参合率。按照新的筹资标准,调整完善补偿方案,让新农合制度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要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保护参合农民根本利益。

(二)从城市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出发,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出发点,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衡量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小病是否不出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社区医疗费用是否合理,让群众看得起病;诊疗技术水平是否过硬,让群众看得好病;预防保健工作是否扎实,让群众少生病”。要认真研究,搞好规划,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使社区成为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平台。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加大社区卫生投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要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价廉和防治结合的服务特点和优势,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

(三)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职责,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重点强化疾病监控、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工作,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要严密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要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件等,健全应急处置机制。落实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职业病和精神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要巩固成果,创新方式,积极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完成农村150万氟砷病区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度。

(四)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关系重大,群众关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和诊疗规范,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有效。要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努力发展更多的“名医、名科、名院”,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大纠正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医疗卫生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无证经营、无证行医等违法违纪行为,净化医疗服务市场,让群众真正满意。

(五)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多年来,我省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省各级中医药机构已初具规模,队伍逐步壮大。要立足我省实际,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落实《**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完善我省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定实施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我省自然资源和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优势,组织力量克难攻关,推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四、真抓实干,确保卫生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及有关部门要把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力度。要深入实际,及时了解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按照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抓好责任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人的责任。要有落实的措施,并抓好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健全评估机制和督办机制,加大调度和督促的力度与密度,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有些工作不是卫生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尤其是一些难点问题,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树立责任意识、补台意识,遇到矛盾不推不拖,积极衔接,主动配合,相互支持,主动补台,合力突破。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5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增强后劲,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持久地抓好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使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工作目标:抓住机遇,继续开发市场潜力,完成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医院上等级工作,推进“两个效益”的增长,力争完成局党委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完成经济目标7000万元。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从而实现业务水平提高,服务品牌提升,职工收入增加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文明、和谐、发展、稳定的现代民政社会福利医院。

工作思路:抓住五个契机,图谋发展宏图,迎接医院发展的新时期、新局面。

1、以我院新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建设为契机,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加大力度推进门诊住院楼的建设;维修改造旧病房,拟新增一个老年科病房以适应老年呵护业务的不断壮大;做好长岭分院的规范化建设和设施设备及后勤服务设施等功能完善,从而达到拓展业务增加收入的目的;添置ct、色谱仪、x光机及康复器材等设备,提高医疗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档次,从而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2、以抓住新医改政策出台、国家对精神病医院投入加大、政策上倾斜这个利好为契机,正确理解新医改政策,准确把握其实质和要求,认真分析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高精神病医院职业化管理水平,打造民政福利脑科医院品牌。围绕如何加强我市精神卫生服务职能,完善我市精神病人救助体系,为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工作,做出贡献。

3、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医疗保障政策逐渐加大为契机,关注民生,切实做好农村、城镇精神精人、老人病人的收治救助工作。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这一方针,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权益。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6

一、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落实保障政策。一是做好城乡低保扩面工作,依照政策,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二是继续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使医疗负担较重的大病户得到救助,完成重度精神病患者集中收治任务;三是完善临时救助,把临时救助作为困难救助的重要补充,以缓解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重点优抚对象、边缘困难群众家庭突发的临时困难。

二、加强民政优抚工作。继续巩固“双拥”成果,一是落实优待抚恤政策;二是认真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三是实施优抚对象危房改造。

三、防灾减灾,提高救灾应急能力。创建一至二个防灾减灾示范村居落实应急救助预案,重点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防灾减灾。进一步加强灾情报送和统计核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救灾工作程序。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强化基层民主自治。一是进一步做好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强化督办和检查,切实提高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质效。二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社区组织监管,提高农村社区组织的运行水平,再创建一个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三是在社区居委会继续扩大社工+义工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活动。

五、依法规范专项社会事务,增强民政公共服务能力。一是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强监管和执法,全镇火化率达100%。二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区街道门牌认定工作。三是打造一个活动、效果有影响力的协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