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足球训练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女子足球训练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女子足球训练计划

女子足球训练计划范文1

作者简介1请保留:周鹏,1980年12月生,男,江苏连云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足球教学与训练.

摘 要: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Internet检索等方式,对我国女子足球落后的现状进行全面独特的分析,揭示了江苏女足近十年的发展,展现了江苏女足真实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建议,指出江苏女子足球运动未来的发展必须遵循女子足球运动自身存在的规律,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 江苏 女子足球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10年前,江苏女足还是一支人见人欺的弱小球队。但如今,经过了近10年的卧薪尝胆,江苏女足已经一跃成为了国内响当当的强队,不但在联赛和各级比赛中频频取得出色的成绩,而且还为各级国家队输送了众多人才,成为中国女足的中坚力量。不夸张地说,在未来的几年里,江苏女足将成为中国女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撑起中国女足的半边天。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江苏省女子足球运动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客观解读江苏省女足生存现状,指出江苏女子足球运动未来的发展必须遵循女子足球运动自身存在的规律,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对江苏女足发展的重要性

上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政府管理层认为女足运动发展并不需要过多投入,找些来自农村的吃苦耐劳的适龄女孩,进行高强度训练,肯定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这种肤浅理解女足运动的发展的行为,耽误了科学进行女足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时机,任其随意发展,导致目前日益衰败的局面。

目前,中国女足正处于低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去女足发展模式的短期见效性和不可持续性,并不能使我国女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因此要对女足运动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合理有效的发展女足运动,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运用到女足运动的发展建设中。江苏省女子足球运动作为全国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的情况下,首先要开始变革发展,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江苏女足运动的发展中来,全面、准确地规划和制定江苏女足可持续发展战略。

2 江苏省女足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2.1 江苏女足运动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江苏省虽然已经组建了女子足球俱乐部,但其实质仍然是以专业队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以全运会、省运会的比赛为依托,基本上是在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相对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地方行政手段的来保证管理和训练。女子足球部有专职管理人员两名,具有本科学历,其中专门负责青少年女足管理工作的人员仅一名,学历为本科;而竞训部的工作重点又在竞赛或男足工作方面,所以女足管理人员配置数量少,且整体素质偏低,亟待提高。

2.2 江苏省女足队现状分析

江苏省成年女足是属于省市足球管理中心专业化的传统管理体制。经费上主要由行政部门投入和社会企业赞助两部分构成,具有一定保障。当前江苏省成年女足队无论从运动员数量,还是从运动等级以及江苏的赛事锻炼环境而言均在国内处于优势水平,并且在学历层次上也基本实现了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对运动员将来的出路问题给予了一定的保障。在教练员方面,基本上都是曾经男子足球职业球员退役转行担任主教练的职位。场地设施资源是和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共用一个训练资源即南京江宁足球训练基地,其中配备的各种基础训练器材充足。

2.3 江苏女足运动后备力量的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式结构在体育运动的运动员培养中已得到了公认,江苏省近几年来虽然对足球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在女子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上,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2.3.1 江苏省发展较好的地方少体校女足基本情况

在青少年女足梯队管理体制上,当前处于多种管理体制并存的状态。包括省体育局足球管理中心管理体制、市运动技术学校管理体制、业余体校管理体制。在青少年女足经费方面,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每年投入全部来源于行政部门拨款。对于后备梯队训练,一般都是针对全运会比赛进行专门的训练和选拔。

2.3.2 江苏省学校女子足球发展的状况

在高等院校层面,除了四年一届的省运会,各地市间的城际间和城市内部比赛交流较少。因此,一些学校女足队往往在省运会前1-2年才开始选拔组队、训练。缺乏像男足“省长杯”这样的年度比赛,从而导致高校对女足运动的认可度不高。

而在中小学层面,主要是采取“体教结合”训练模式,不论具体方法如何,都试图在保证学生在有效完成文化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可经常性地参与足球训练和比赛。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往往无法得到保证。

2.4 江苏女足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情况

目前,江苏高水平教练员紧缺,大多数退役的球员并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在青少年球员培训上来,更何况是青少年女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青少年队教练员工作琐碎,而且收入较低。尽管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数量和机会逐年增多,但青少年女足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学历和级别普遍较低,缺口较大。女足教练员待遇相对较低,与男足教练员待遇差距较大。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已严重影响到女足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

2.5 江苏女足运动的社会化程度分析

女子足球发展虽有稳定的政府财政保障和很好的媒体反响,但女足运动社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女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我省女子足球竞赛体系包括:4年一届的省运会足球比赛、省长杯各年龄组足球比赛、各少体校足球联赛。但由于女子足球运动社会化程度较低,缺乏媒体有力的宣传,缺乏社会主流群体的关注,因而进入市场的难度大。

3 实现江苏女足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建议

3.1 健全江苏女足运动的管理体制

积极寻求市场支持的女足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体育部门的主导作用,大力强化女子委员会指导和管理全国女足事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规划女足重点地区的建设。另外,足协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整管理的范围,并为江苏女子足球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女足运动健康、有序、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3.2 重视江苏女足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女足整体竞赛体系,以竞赛推动女子足球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规范、稳定各级国家队梯队建设,形成纵向衔接的递进系统。同时足协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大力开展学校女子足球运动,将学校足球训练纳入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资金的投入,积极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

3.3 提高江苏女足运动的社会化程度

江苏足协应与新闻单位相关部门进行全面的合作,为江苏女子足球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各级足球协会要重视对足球文化市场的培育,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江苏女子足球。同时足球运动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女子足球运动员的退役、再就业提供保障,从而推动我国女子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4 建立完善江苏青少年校园女子足球竞赛制度

制定《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阳光联赛方案(试行)》,形成“校长杯”、“区(县、市)长杯”、“市长杯”、“省长杯”四级竞赛体系,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体育行政部门紧密配合。

同时促进各级学校建立自己的女足运动队,积极参与进各级各类比赛。选择有条件的城市,重点建设女足网点学校。

3.5 加大对学校女足师资和教练员的培训力度

省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应制定培训计划,逐年分期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有关足球专项的业务指导和集中培训,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不同等级的足球专项培训,并颁发上岗证书,努力提高学校体育教师足球专项的执教能力和水平。

4 结语

在今天,我们认真的审视和解剖江苏女足发展的现状,只有客观的、科学的剖析江苏女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实现女足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继而提高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同时也能够对中国女足的重新崛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胜.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2006.

[2]赵 升.山东省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调研[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第 25 卷第 6 期

女子足球训练计划范文2

一、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

1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成绩现状

广东省是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发祥地之一,曾在1991年举办过第1届女子足球世界杯比赛。1990年12月11日,广东半球企业集团公司在中国足球协会、广东足球协会的指导下,成立广东半球女子足球俱乐部,这是中国第一个职业女子足球俱乐部。直至1996年5月,广州海印实业有限公司与广东女子足球队达成协议,成立广东海印女子足球俱乐部。广东女足从1983年建队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从建队时间来看我省女足运动开展的时间较早。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广东省女足运动从起步时稚嫩,到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前三名优异成绩,再到第9届全国运动会仅获第7名,竞赛成绩有明显波动。如今广东女子足球的水平在全国已经位居后列,近几年的全国女足联赛均未进入前8名,在全运会上也是未能进入前4名。

目前,广东省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我国其它女足强省(如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广东省现设有一、二、三线省女足代表队,地市体校青少年女足队伍主要分布在6个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佛山、梅州、湛江、江门,其他很多地区仍没有较好的开展女足运动,这样造成我省地市女足运动发展不平衡,后备人才选拔较为集中的不利因素。

2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管理现状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现设有竞赛部、技术部、人事部、财务部等一些基本的部门,而法律、商务开发等部门还没有设置。目前,省足球管理中心有专职管理人员20名,其中负责女足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有8名,大多数以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主,学历都是以“挂靠”大学的方式获得。

广东省女足一线成年队的管理体制属于省市体育管理中心管理体制。虽然是体育局与企业联办的女子足球俱乐部,但实质仍然是专业队管理体制。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以全运会、城运会、省市运动会比赛为依托,主要依赖国家投入,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训练、比赛和管理。而在经费管理上,广东省每年用于女足运动发展的费用,仅仅能够维持一线队伍的训练和比赛经费,基本没有能力帮助和扶持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3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广东省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各地市业余体校队伍为基础,采用逐级选拔的形式向上输送优秀人才。目前广东省青少年女足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主要以业余体校为主,普通中、小学和足球学校为辅。根据中国女子足球发展纲要的要求,广东省也相继成立了各年龄段的后备队伍。我省现有海印女子足球队(省队)、省二线队(预备队),目前,广东省足协将省体校女足队伍归为省三线队(预备队),这一举措促使我省女足各年龄段队伍的衔接趋于完善。虽然,省女足代表队的梯队建设情况趋于良好,但基层队伍的分布情况却不尽人如意,除珠三角地区女足设有业余体校、学校球队以外,其他经济落后地市的梯队建设十分欠缺。

4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竞赛现状

竞赛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同时也是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 广东省成年女足全年有较高质量的比赛场次约35~45场左右(包括全国女足超级联赛、联赛、锦标赛、足协杯和女足冬训期间比赛),而省女足二、三线队伍全年的参赛场次约为20~30场左右。我省各地市女足竞赛情况更不容乐观,地市代表队每年能参加的比赛仅有广东省女足锦标赛、U11冠军赛和四年一届的广东省运动会女足比赛。其中,由省足协主办的广东省锦标赛主要以U16、U15队伍为主,少年组的冠军赛规定为U11队伍参加。而省运会女足比赛对参赛年龄的规定较为宽松,参赛对象都是各地区的优秀运动员。各地市代表队每年参加省级正规比赛维持在10~20场,水平较弱的球队每年参加的比赛不足10场。

5 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教练员现状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和省体育运动学校的一、二、三线女足球队共有在编专业女足教练员11名,全省各地注册的专、兼职的女足教练员约有35人左右。目前,广东省基层女足队伍教练员较为缺乏,除广州、深圳以及佛山等个别地市代表队能配备2~3名教练员外,其它球队仅配备1~2名,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教练员都是由体育教师转为专职教练员,或者是其他运动项目的教练在有比赛的时候客串女足教练工作。另外,各地市学校女足球队的教练员都是由学校的体育教师来担任。其中缺少女性教练员。

二、广东省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对策

1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应抓住中国足协也将与教育部开展庞大的校园足球合作计划这样难得的机遇,并借鉴美国女足“体教结合”的成功培养经验,与省、市教育局和学校合作,建立系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条龙输送机制,将我省女足后备人才培养和运动员的出路等方面交托给学校,真正实现我省女足“体教结合”的培养方式。

2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要建立良好的女足督导制度,通过聘用资深的女足专家、管理人员,并成立督导小组,对足球开展与训练工作实施指导与监督,并定期对这些队伍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抽查,让我省的女子足球运动能够在正确、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发展。

3 广东省要加强与其他省市女足发达地区的交流、学习与合作,定期派相关人员对这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吸取经验,并在广东省内建立一个完整的竞赛体系,让各级的女足运动员每年都能够有一定的比赛数量。

4 重视我省女足科研教练员的培养,完善我省女足队伍科研教练员的配备工作,强调每个队伍必须要有科研人员,对女足球队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为科学选材打下良好的基础,推进我省女足运动的科学化发展。

5 广东省足球管理中心的有关部门要抓住市场经济的需求,与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设为培养基地,从而拓宽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领域,切实解决女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9-31.

[2] 周毅等.中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现状、发展布局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2003, (1)

[3] 吴磊. 河南省青少年女子足球业余训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07.

[4] 陈立新. 我国女足U18队伍建制不稳定的原因及其对策与建议[J].湖北体育科技,2006,9

女子足球训练计划范文3

足球是世界最大的体育项目,社会关注度高,足球文化内涵丰富。2016年国家颁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中谈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振兴和发展足球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关系到群众身心健康和优秀文化培育,对于建设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足球发展水平和成就中国足球梦想的基础工程。

广东省梅州市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曾培养出了“亚洲球王”李惠堂、前中国队主教练曾雪麟,还有池明华、谢育新等足坛名将。梅州人民,不论男女老少,对足球喜爱的热度,从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小孩子在踢球的景象可见一斑。随着国家《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和加大对校园足球的投入,“足球之乡”再次掀起了一股足球的热浪,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梅州中学作为广东省足球传统项目名校,秉承多年来积累的人才资源,率先在这股足球的热潮中扛起了培养青少年足球健儿的大旗,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精神,于2016年6月9号被教育部确定选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梅州中学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为什么能在全国几万所中学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唤醒校园足球基因,传承足球传统。

“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而这种“无形资产”需要唤醒,需要传承,而梅州中学恰恰拥有这种优良的校园足球文化基因。

自从1979年起梅县地区被定为全国重点开展足球运动16个地区之一,梅州中学就被推选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并曾于1982—1985年连续4年先后获得“希望杯”南区8省联赛两次冠军、全国决赛两次亚军、“幼苗杯”全国足球重点地区比赛冠军,培养了原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国家队队员王惠良、杨宁、钟杰章等足坛名将。

优良的校园足球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过去辉煌的成绩,随着岁月的推移,难免为人淡忘。梅州中学校友、原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是梅州足球发展过程中两位泰斗级的足球人物之一。为了纪念他对梅州足球做出的卓越贡献,校友曾宪梓博士专门捐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雪麟楼”。该楼位于学校正门口位置,告诉每天经过校园的梅中学子,学校曾经培养出了一位这么优秀的足球人才。同时,每年的校庆时,学校总会给学生们印发有关曾雪麟校友等足球人才的校史资料,让每一届的学生都能够了解我们的校园足球传统文化。

作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足球人才,原国家队队员王惠良、杨宁、钟杰章等足坛名将也不忘带队回校参加活动,不仅通过他们的亲身示范、带动比赛、技术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足球队员,还通过他们的关系带来诸如广东足球明星俱乐部、英超西布朗维奇俱乐部的足球明星、青训教练等资源,在学校、社会中营造起良好的足球氛围。

通过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和足球明星校友的传帮带,唤醒了梅州中学学生血液中的校园足球DNA。梅州中学足球队传承了学校以“梅”为骨的韧劲,形成了在足球场上敢打、敢拼的勇猛作风。这种拼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梅中足球健儿,目前有谢锦政、林炼铭等一大批青年球员活跃在职业队青年队和国家青年集训队。

二、加强校园足球管理,打造足球开展平台。

梅州中学2016年被梅州市教育局、体育局评为梅州足球之乡60周年“校园足球突出贡献集体”。足球作为学校的传统项目,为区、市、省和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也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荣誉。这些都离不开代代梅中人对校园足球的支持。学校也不断的积累经验,加强对校园足球项目的管理,打造好校园足球的发展平台。

1、领导重视。足球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的副校长担任,组员由处室负责足球项目的主任和教练员组成,定期召开学校足球工作会议,制定学校的足球发展规划,加强顶层管理,为校园足球的开展创设良好的保证。

2、师资雄厚。学校现有4位专职足球教练,每位教练不仅具有足球专业知识背景,也有很强的责任心、责任感。除了正常的体育课之外,足球教练们不计报酬,坚持每天进行科学训练,寒暑假也不例外,带队业绩突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练、广东省优秀足球教练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定期送专业教练出外培训,不断提高教练业务水平。

3、资金支持。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每年投入近20万,从训练、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保证足球队活动的良好开展。2017年投资200多万将原来坑坑洼洼的泥地球场改造为正规的人工草场,从而吸引了更多青少年学生参加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来。

4、营造氛围。除了学校领导、专业教练和资金投入所打造的平台,学校同时也注重对营造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舆论环境,向老师、家长、学生大力宣传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理念、育人功能,校园足球文化和先进经验做法,及时报道学生足球赛事以及学校足球队所取得的成绩,对取得成绩的优秀运动员给予宣传奖励等等。学校通过广泛发动全校上下,从行政到老师,从学生到家长,均能够达成共识,全力支持学校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

三、丰富校园足球特色,完善足球培训机制。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梅州中学不断的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扩大校园足球覆盖面,把开展竞赛、游戏等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学生足球社团,让足球运动融入学生生活、扎根校园。

1、完善校内活动机制。

学校每年组织班际足球赛、新生足球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足球活动。如在初一级举行“新生杯”足球比赛,在初二级、高一级举行男女生足球趣味比赛等,可以说是做到“班班有球队,级级有球队”。通过这些比赛,学校选出部分优秀运动员或者有发展潜力的苗子组成学校足球队,让他们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

在梅州市于2017年把足球项目作为中考的选考项目背景下,学校也加大了招收足球特长生的力度。学校积极争取市、区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支持,每年专门有特招足球特长生的指标。这些特长生都经历了层层把关的选拔,考生在经过专业测试和文化分达到我校的录取资格才可以录取。通过对专业和文化两方面的把关,让专业技术过硬和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优秀人才到我校就读,为我校继续保持足球传统优势输送新鲜血液。

2、完善足球训练计划。

经过多年的沉淀,学校足球队在训练机制方面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每学期开学初,体卫处、体育组和足球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训练计划,具体到每周每天的训练内容以及比赛计划。在保证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每天下午放学后保证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式、对抗式、单项式等多种形式,对队员进行身体素质、灵活协调性、单项技术和战术素养等方面进行训练,教练分工明确,分队分项目进行训练。

针对目前学生对足球运动理解不够的情况,学校专门配备了多媒体课室,由教练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学生观看足球赛事,并对足球进行技战术讲解。

目前学校常年保持有高中、初中男女4支足球队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3、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为了检验学校足球队的训练水平,学校经常在周末邀请校外球队到校进行教学比赛,做到练赛结合,及时发现训练问题。同时,为了使球队能够保持强有力的战斗力,学校每次大赛前均会召开动员大会,并给予球队一定的成绩目标和奖金的激励政策。

四、比赛成绩斐然,打通球员上升渠道。

有了学校的全力支持、扎实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人才储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训练机制,梅州中学足球队重新焕发出了活力,在近几年参加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16年初中女子足球队取得梅州市首届“市长杯”初中女子足球比赛冠军;2015年高中男子足球队在梅州市“市长杯”足球赛中夺魁,代表梅州市参加“省长杯”决赛,另一支球队参加由团中央组织的“卓尔杯”全国中学生足球挑战赛取得了南区第4名,“谁是球王”足球争霸赛广州总决赛第4名,梅州市首届“禁毒杯”足球比赛第2名等优秀成绩,特别是2014年我校初中男子足球队获得华南赛区冠军,学校时隔30年后再度打入全国校园足球总决赛,最终取得总成绩一等奖,在2017年“市长杯”决赛中,我校高中、初中男子足球队均获得冠军,其中高中男子足球队代表梅州市参加11月28日-12月6日在湛江举行的“省长杯”比赛(获得全省第七名)。初中女子足球队获“市长杯”第3名。2018年“市长杯”决赛中,我校高中、初中男子足球队均获得冠军。2019年“市长杯”决赛中,初中女子足球队获“市长杯”冠军。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学校增添了光彩,也擦亮了球乡的品牌!更为重要的是,也为足球健儿们打通了上升的通道。梅州中学的足球健儿们,不仅可以参加高考进入高等院校进修,也可以加入职业俱乐部去寻找人生更大的价值体现,目前学校有15名足球小队员在各个职业俱乐部中训练,其中有两人入选U17国家青年集训队。这些成才通道的打开,增强了校园足球的影响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无疑也促进了校园足球运动更好的开展。

五、存在的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

1、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开展少,特别是征文、演讲等方面还需大力宣传。

女子足球训练计划范文4

笔者在伦敦奥运会采访前后,观看了一些场次的足球比赛,也采访了韩国和日本足球的相关人士。中国足球并没有能够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令人深思。那么韩国和日本足球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呢?

韩国校园足球开展非常成功

由于韩国队和日本队在奥运会上成绩出色,所以在这期间,两国的球迷都非常疯狂。

其实在两队的球员中,并不是每一个都是很有名的球星,但他们依然有着巨大的魅力——因为在韩国和日本,踢球是非常高尚的一项职业。在参加伦敦奥运会的韩国国奥队中,有8人是大学生,他们占了大名单总数的44%。不过这些球员并没有完成最后的学业,而是被韩国K联赛选走了。

韩国足协从2008年以来就设立了韩国大学生联赛(U联赛),U联赛的发展速度惊人,2008年的时候只有10支球队,到2009年便增加到了22支队伍,2010年急速扩增至67支,之后两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分别是70支和72支。大学生联赛和参加选秀是球员选择的权利,正是因为未来有了更充分的保障,他们才能更从容地选择是继续学业还是做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

和欧美一些国家培养青少年球员的机制不一样,韩国的足球机制扎根于学校,以各级学校为基础。这一结构完全是受美国学校体育机制的影响。过去棒球一直是韩国的国球,他们完全抄袭美国人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这种机制也被后来的韩国篮球所接纳。

笔者现场采访得知,韩国的足球“金字塔”一共有5层,每一级梯队都与学校紧密相结合。第一级是小学,这是13岁以下的年龄组;然后是中学,16岁以下年龄组,之后高中,19岁以下年龄组,再之后是大学,23岁以下年龄组,最顶级的则是半职业和职业联赛。值得注意的是,在韩国足球协会下属的联赛委员会里,没有像中国那样笼统地分为职业联赛部和业余联赛部。除去韩国K联赛有专门的联赛协会外,大学、高中、中学和小学都有专门的联赛委员会,每年各个联赛委员会都负责组织各自年龄组的全国性比赛。

除去各联赛委员会之外,韩国的地方足协在青少年培养上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韩国按地区划分了16个地方足协,分别是汉城、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京畿、江原、城北、城南、全南、全北、京南、京北、济州和蔚山。这些地方足协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本地区四级学校的比赛,全国的优胜队伍再到汉城一带进行决赛。联赛委员会再加上地方足协,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纵横交错的管理,即有点又有面,这让韩国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工作做得相当扎实。

而当这些学生球员成材后,韩国K联赛就到学校里选人,这和美国NBA的学人机制非常像。随着韩国学校足球的发展,日本的J联赛也盯上了韩国学生。杭州绿城队的韩国外援丁东浩在来中国前,就是以学生的身份在日本踢球,他说:“在结束高中学业后,从旁边的声音和我自己的判断,我都认为自己的实力很难通过大学的途径打入到K联赛。当时我的高中教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鼓励我去日本继续尝试足球的生涯。后来我到日本成为了一名试读生,边学习日语边和球队训练比赛。最后被横滨水手队的球探发掘并成功签约。韩国的K联赛每年都会到大学去选年轻球员,这样的选秀活动有点像NBA,球队会提前接触球员并达成意向,而球员提早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虽然球员和球队之间在选秀前有意向合同,但这并不会影响选秀的公正性。”

日本足球缔造者:千万不要忽视青训

和韩国足球一样,日本足球也非常重视校园足球和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日本女足现在取得这样的成绩,就和他们重视校园女足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足协将女子足球分为10岁以下、18岁以下和18岁以上三个年龄层,依托的载体是学校。在日本高校,业余女足运动员有2000人左右,这个数字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倍。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日本女足的不断前进。日本全国拥有各类女子足球队1200余支,注册的女子运动员达2.5万多人。和日本足球职业联赛一样,日本大学生足球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级中小学也有非常完整专业的联赛制度。由于参与人数众多,这类联赛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虽然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很多,但日本足球发展严格遵循一个原则:先确保学业,再发展事业。根据规定,日本大学生球员必须毕业后,才能进入职业队去当职业球员。这样的培养模式和中国“先踢球,再读书”是完全不同的。这个“硬性规定”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日本球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发展起点,而成熟完整的校园足球计划,使得日本足球闯出了一条新路。

另外日本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则:特别指定选手制度,也就是日本职业俱乐部给高校的大学生提供短期兼职合同,学生可以一方面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到职业俱乐部参加训练甚至是比赛。这个制度正是现在杭州绿城队担任助理教练的小野刚在日本足协技术委员会担任委员长时负责的工作。

小野刚是日本足球辉煌的缔造者,甚至可以说,是他制订了这些年来日本足球的发展大纲。现在小野刚从中国足球的旁观者变成了建设者,他对中国足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伦敦奥运会上,日本男女足都打进了前4名。笔者从伦敦回国后,对小野刚进行了采访。小野刚说:“看到这样的成就,我当然觉得很欣慰。”小野刚回忆说:“1998年是日本足球第一次打进世界杯,但3场比赛全输了。这让我深刻地感觉到,日本足球离世界高水平还有太大的差距。我认为只重视国家队的集训,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提高,需要在制度上有所改善,也需要做好青训工作。首先我注意到,当时和一流对手交锋过的球员和工作人员,大概也就二三十个人。我就去征集他们的看法,然后把他们对高水平足球的理解整理出来,写成材料给更多人去分享。那时候日本足球还是自己管自己的,各级国家队和各家俱乐部,都没有统一的思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足球。我做的就是把大家的思路统一起来;再有就是加强青训,让好的足球理念从青少年就开始灌输。另外,就是对一些比赛制度的改造。比如以前日本的杯赛比较多,但联赛才能让球员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快提高,所以我就建议比赛能够更多地实行联赛制。”

小野刚表示,其实当时的改造并不算顺利:“很多人不理解,有些人认为青少年足球浪费时间,效果不明显。但我要说的是,足球发展真的没有捷径,青少年培养是必须的。”

女子足球训练计划范文5

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当时称“文部省”)把足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时会把踢球当作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目前,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足球与篮球、手球、橄榄球一起归为“进球型”运动,其教学目标为:通过控球和接传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可见,在一般的日本学校教育中,均以锻炼体格、培养团队意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培养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专业苗子为目标。日本中小学均不针对足球开设专门课,仅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球类运动的一个项目,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足球教学教材和训练指南。

同时,在体育课外,根据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的规定,在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下,日本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学生放学后自愿参加的“运动俱乐部活动”(BUKATSU),其中足球俱乐部的活动就非常受欢迎。因此,事实上,日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掘、输送专业苗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1.日本足球协会(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JFA)

日本足球协会是统括日本全国足球运动发展相关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旗下包括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日本足球联赛(JFL,半职业联赛)、日本室内足球联赛(Futsal League)和日本女子足球联赛等。

根据JFA《2005年宣言》,日本足球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协会会员人数达500万人,日本国家队进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举办世界杯并获得冠军”。JFA以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日本足球发展的两个车轮和自身使命。JFA认为,足球人才水平的提升均通过基层培养(Bottom-up)、选拔培养(Pull-up)两种方式进行,缺一不可。日本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主要通过JFA的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和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制度予以贯彻和执行,包括学校、俱乐部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2.从地方到国家的“金字塔”训练梯队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足球储备人才,JFA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制度,为日本的足球教育创造了专业的训练指导环境。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各地区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47都道府县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9大区训练中心”和“全国训练中心”。(见图1)日本的“全国训练中心”设在大阪府界市,是唯一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培训基地,其他各级训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各地区足球协会负责。各级训练中心设有专门场地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以及教练员的进修和研讨活动。

在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活动中发掘出的优秀足球苗子会被输送到各地区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训练中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选拔机制和梯队建设。在各地方足协的领导下,从年满l2岁的少年队到17岁青年代表队直至国家一线队,各级别选手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训练。

3.各年龄段有序衔接的“一贯制”足球培养理念

国家训练中心制度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了从6岁到16岁(U6~U16),每隔2岁的训练方针,保证了各年龄段运动员之间的有序衔接。在训练方式上,10~12岁期间主要学习基本技术;14~16岁为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

总之,日本对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一贯制”足球的培养理念。JFA依此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从小学开始,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分阶段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次往上分别是U12、U15、U18等各年龄段,训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保证了运动员扎实的技能基础。

4.JFA足球学校

在对足球人才进行普及式培养的同时,JFA分别在福岛(2006年)、熊本宇城(2009年)、坍(2012年)和今治(2015年)开设JFA足球学校,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精英教育,以培养具有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三、裁判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建立裁判员训练中心,以帮助提高各地区足球水平的均衡发展。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2级裁判员的水平并扩充3级裁判员的数量,发掘裁判员人才。裁判员训练中心分为国家训练中心、地方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以及女子裁判员训练中心等四类。

该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学习竞技规则;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能训练和强化;增强技术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各自所属区域足协制定的方针政策。

四、教练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规定很严,即便是退役国脚任教也必须要有教练资格证。日本一般通过足球协会培训教练员。

日本足球教练资格分为少儿教练级、C/D级、B级、A级以及S级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足协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少儿教练级培训主要面向指导10岁以下孩子踢球的教练员或者孩子的家长;C/D级主要面向指导12岁以下孩子并以班级为训练主体的教练员;B级教练需要有C级教练资格才可以参加培训,最高级别的S级教练资格可执教J联赛和国家队。

近15年来,日本已有超过2万名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带回了日本,从而保障了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接受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满足国内训练的需求。

五、足球学员短期派出政策

日本为提高本国足球竞技水平,一度将出国留学作为培养年轻运动员的途径。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从经验上看,虽然日本出现过三浦知良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得成功的球员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球员的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态势。

2003年,日本开始了U-13/14高水平队员的集训和海外训练制度。13岁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的男女运动员每年3次,每次5~6天赴海外进行集训。男选手主要从国家集训中心队中挑选,女选手主要从各地区及都道府县的基层训练中心中挑选。各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每年年初依照惯例与韩国同年龄球员进行合宿训练,以增强适应性和对抗能力。另外,17岁年龄组运动员每年参加AFC等国际比赛积累经验。

六、各级学校足球竞赛

近年来,随着学校联赛的不断壮大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竞赛品目繁多。在少年阶段(U12以下),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U12足球节。在初中阶段(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初中+俱乐部)、日本U15联赛(学校+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俱乐部)、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U13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学校)、J联盟U14强化训练(J俱乐部选拔队)在内的10项赛事。

女子足球训练计划范文6

1、召开体育部的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体育部的工作职责,工作安排,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使大家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部的工作中来。

2、更进一步的加强对体育部干事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很好的独立工作,有很好的组织能力来应对多变的比赛场合,并让他们指定本学期的学习和工作目标。

3、在11月份上旬将开展一些关于班与班之间的体育比赛,如:新生运动会(重要)、足球赛、篮球赛、体育趣味活动等,从而为校级活动选拔人才,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班与班之间同学的认识和联系,促进友谊,使全系的同学都团结起来。

4、组建系足球队、篮球队并定期的进行集中训练,以迎接校里的比赛。选一些体育比较好的同学参加院田径队的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还要选几名成绩比较突出的同学参加校田径队更正规和系统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素质以为系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重点工作:

1、在11月份将举办我院05级新生运动会,使全体学生会的成员和全系的同学都动起来,积极的投入到院运会的筹办和准备工作中来,也为下学期的校运会进一步选拔人才,做好充足的准备。

2、积极配合学校体育部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和宣传部做好宣传工作和预备工作。通过我们的热情和宣传来带动全系和全校同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机构设置:

1、内务组:主要负责体育部的日常工作与自身建设;负责制定每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和资金开支预算,结算、核实该学期学期资金运用情况;负责内部考核体育部干事工作情况,检查各项工作效果,审查各活动负责人所递交的工作总结和资金使用说明,整理各个活动过程中的活动资料,后装订成册统一上交办室。

2、外事组:负责体育部的对外工作,包括聘请各个学院运动队的教练,学院各项赛事的裁判;负责与其他学院的交流工作,联系各个活动的友谊赛;负责各个活动的对外宣传工作。

3、足球组:主要负责学院足球运动方面的工作,开展学院的足球运动,组织学院班级友谊赛。负责组建、管理学院足球队的日常训练、比赛工作,带队参加校综合运动会足球比赛和校级足球赛。

4、篮球组:主要负责学院篮球运动方面的工作,开展学院的篮球运动,组织学院班级友谊赛。负责组建、管理学院篮球队的日常训练、比赛工作,带队参加校综合运动会篮球比赛和校级篮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