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既是数学学习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小学生正值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重,具有探究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基本特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数学学习中包含一些抽象性的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通常难以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质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和变通性,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作为小学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兴趣是源动力,只有对某一事物充满兴趣,才会激发起人们探索的欲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自制力较差,大多数学习活动都是凭借兴趣有选择地参与,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学习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正是由于小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进行学习的特征,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生态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不断强化师生互动,体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共建和自我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年、月、日”时,学生起初并没有对这个知识点提起兴趣,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如“同学们家里都有日历吧?你们知道日历上的那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吗?你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就能正确地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了,他们会十分开心的喔.”深入学生的生活场景,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制作日历回顾和强化“年、月、日”知识. 

2. 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联系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开发和培养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中出现的某些抽象度较高的知识点通常难以理解,而有的教师却听之任之,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教师应积极摸索正确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小学生正确理解抽象性知识,可以借助某些形象化的具体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先探究具体事物的特征,再过渡到理论知识上来,建立理论知识和具象化事物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启发思考、促进学习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各种多边形,但学生在判断时仍然容易出错,总是容易将几种多边形相互混淆.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多边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不同多边形的方法,教师需要化抽象为形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物体作为参照,而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物较为熟悉很亲切,容易形成共鸣.另外,教师还可参照现实中的具体事物设计一些模型,在讲课过程中进行辅助演示,无疑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3.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掌握数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后,教师要将学生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即实践学习.任何理论和方法都要通过实践去验证,教师应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学习中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和整理”时,小学生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从何处下手,而这块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都建立在相应的理论知识上.教师可围绕相关知识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生日、兴趣爱好,然后将统计好的数据进行整理,将每名学生的身高数据划入一定的区间,选出班级中生日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统计情况得出班级学生的整体偏向.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以生为本,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就是要挖掘学生身上的一切内在因素,促使他们发挥创造力,并将这些内在因素转化为丰富的学习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后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小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努力提升自己.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2

关键词:播音主持;广播节目;主持人

1语言基本功与广播节目制作

播音主持专业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在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前提下,有着标准的普通话与悦耳动听的声音是这个行业的基本要求,也被广大从业者们称为“基本功”。在中国当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也把“语言基本功”摆在了播音主持招生及教学的最前端。在每年末举行的播音艺术联合考试及个别艺术专业性学校的播音主持艺术单招考试中,也把普通话的语音基础放在了首要的考核标准。

1.1强调语言的创造性

广播节目制作中对语言基本功的要求,第一层次是强调语言的创造性,这也是基本层次,是准确、清晰的传递信息,让听众无障碍地获得广播资讯。广播播音主持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的媒介。这种特点决定了广播传递出来的声音一定要悦耳动听,广播播音主持人播出的稿件和节目对于主持人来说需要具备朗朗上口的特点,对于听众而言应该是有着通俗易懂的特点。这就要求每一位主持人要充分展现带有个人特色风格的语言特色在节目当中与听众进行互动,对听众进行引导,最终达到顺利与听众进行沟通交流的目的。广播主持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工作。首先,它需要根据观众的喜好来传递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从而赢得观众的青睐;其次,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受到各种网络平台的冲击,这为广播主持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自媒体带来的压力,广播播音主持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播音稿件的二次创造,更重要的是和广大听众来完成交流,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式地读稿。

1.2强调语言的规范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新兴媒介的兴起,传统广播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广播主持人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节目质量。这对广播节目主持人专业的语言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播音的过程中吐字清晰,说话清楚明了是十分重要的。在节目中考验的是广播主持人的语言基本功,在字音、语法和语调上都要细心揣摩。即使没有和听众面对面的来交流,播音主持人也要做到心中有听众,应该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让广大听众从广播节目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例如新闻类的节目中,存在大量的关键名词和数据等,而这些关键词往往都决定了新闻传播的准确性、时效性并且富有价值。这就要求广播节目中新闻播音员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必须以最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传达。这也是我们发现新闻主持人的播音腔调往往比日常口语交流更正式的原因。这也凸显了播音员主持是的特点与定位,这也是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对播音主持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

1.3强调语言的自然性

应该保证通过广播传达到听众耳朵里的声音是清晰自然的,提高听众的收听体验。在说话的方式上,要避免空话和套话,广播主持人的互动语言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相比日常用语更精确、更精炼一些。在广播节目的制作当中一定要注意有声语言的自然性,是希望播音员能够将文稿主要内容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声音表达出来,而不是不管什么类型的播音稿件都用同一种语气来完成表达。而是应该根据播音稿件的主旨与立意,用不同的声线与语言节奏把控内容,使主持人的主持方式更加贴合节目的主题。例如:日常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或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在使用普通话的前提下,要结合更加自然、轻松的交流式语态,语气明快而上扬,这使得听众在听节目时有更近距离的亲切感,节目也会更加好听,吸引耳朵。但是,如果换一种节目类型,例如晚间的夜话节目,就需要主持人的语速更慢、更缓和、柔润。这才不会给听众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违和感。所以,在播音主持专业中的关于声音与普通话的基本功,对广播节目的制作存在着根本性的影响。主持人在制作广播节目时,必须得根据节目的主题、形式,甚至是播出的时间,来权衡、拿捏自己的普通话与声音。另外,根据现阶段的广播媒体发展,更多的生活类节目,尤其是脱口秀栏目,为了接地气、有笑点,采用更加亲民的本地方言,反而收获到听众们更好的反馈。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广播的发展,广播节目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这么单一,而是成为普罗大众获得快乐的一种娱乐手段,所以方言更加吃香;另一方面是,主持人的定位与以往的年代越来越不同,随着自媒体浪潮的大力冲击,传统的主播也必须从“高高的主播台”上走下来,变得更加亲民,甚至是把自己变成听众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的存在。这往往更符合当下听众的喜好与需求。

2即兴及逻辑思维与广播节目制作

播音主持专业不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嘴上功夫”,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妙语连珠背后,一定离不开他优秀的逻辑思维及即兴思维。而在广播节目创作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主持人的这两种思维进行串联。

2.1注重逻辑思维的积累

逻辑思维的运用,决定了整个广播节目制作的基本架构与节奏。现在通俗模式的广播节目一般分为四个小节进行,中间会有频率频宣、广告、小单元等音频插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节目正常播出流程,又不被广告等音频打断其整体性及传递性,就成了广播主持人的责任。这时,就需要运用主持人的逻辑思维。例如:提前给节目做版块划分准备,确定每一小节的主题内容,并确认每一小节的连结性。这就需要主持人逻辑清晰,并精准地控制节目时间。在平常的节目当中就一定要注重逻辑思维的积累,节目经验越丰富,逻辑思维的积累自然也就越厚重。另外,逻辑思维的运用,也决定了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在广播节目直播的过程中,是主持人不断与听众互动的过程,既有电话连线、短信等形式的有形的互动,又存在主持人设置悬念、调动气氛、把握节奏来吸引听众的这种无形的互动。而在这两种互动中,就需要考虑到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接关系与主持过度的自然性。简单例子就是,在做嘉宾访谈类节目中,目的是运用仅有的时间,采访出更多有价值、听众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要遵从尊重嘉宾、符合节目主题的前提。这就需要主持人有提问技巧,话术即直接又委婉,即发散保证嘉宾不做闭合式回答,引导嘉宾说出更多的内容,保证嘉宾答及所问,并深入解析。同时,主持人还需要确保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顺滑不唐突、违和。

2.2注重即兴思维的培养

如果说逻辑思维的运用是广播节目制作中质量的保证。而即兴思维的运用,将会使一档节目增光添彩,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即兴,顾名思义就是临时的、突发的,根据当时的氛围、环境做出随机应变。而这是不能前期准备及研磨的。即兴思维的加入,会让节目更加灵活可听,而不是照本宣科。但同时要注意,如果掌控不好即兴思维,就会造成节目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播出事故。例如:在湖南卫视著名的《歌手》节目中,知名歌手孙楠在决赛临时宣布退赛,这一行为扰乱了节目规则,甚至影响了播出,险些造成事故。但随后主持人汪涵在短时间内,做了临时的处理,每字每句都为即兴创编,不仅礼貌地隐晦地批评了孙楠的退赛行为,也给孙楠留有了很好的颜面,并给其他的所有选手打了气。这段即兴主持,不仅为节目加了分,还为节目组预留出了足够的处理时间。所以,在平时的广播节目当中,对于即兴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很特殊的一点是需要自己通过广播节目来积累应对突况的经验,也就是对于即兴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3

逻辑在数学教学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严密的逻辑体系不仅有效的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果,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发挥着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作用。传统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即是逻辑,这种理念虽然没有将数学与逻辑学清晰的分解开来,但是却无形中强调了逻辑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逻辑及数学的关系

“逻辑”一词含义非常丰富,它最早源于古希腊哲学体系,原意指思想、辞、规律等泛义的方法性知识体系。现代逻辑学认为,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推理形式是人们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逻辑学发展的历程当中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的逻辑学由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发展至19世纪则进入现代逻辑学阶段。现代逻辑学主要是形式逻辑及其相关理论。现代逻辑对逻辑推理规律的研究更加细致,并且数学性质在现代逻辑中越来越明显,数理推理为现代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数学中所包含的“简单逻辑”是这门学科形成和发展的骨架,它主要是在满足数学教学和学习的需要驱动下,对相关的逻辑知识在理论、思想、方法和语言方面做必要的了解。这些逻辑知识体系主要是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体现,同时对他们更加深入和准确的理解各种数学知识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对逻辑知识体系的介绍和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虽然也积累的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学科教育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科研工作者不断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在学生思维中首先建立起一个严密的逻辑框架。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各种数学推理和思维能力。因此逻辑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二、数学教学的逻辑透析

数学教学中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二是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解决“为何教?如何教?”的问题。而学生则也要清晰的认识到“为何学?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主体首先要对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这是逻辑知识体系的最基本要求。数学教学与逻辑之间的联系由此开始,数学教学这一过程中本身就包含了教师对教学这一工作的思考和实践,他们首先应对知识本身的逻辑特点有着更加深入的把握,数学知识的逻辑特点同时也是知识发生过程的直接体现。为此,教师应当在对知识特点与逻辑规律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按照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符合规律的教学,也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当把握好知识与逻辑之间的关系。在破解一些数学难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假设。如此反复的训练自己利用逻辑这一思维工具的熟练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就顺利的实现了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良好效果。

三、逻辑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1.在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中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作用。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首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优化和匹配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取不是随意的,他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搭配。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一些概念、命题、逻辑规则和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这些知识虽然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但是在教材中却很少对其直接讲述。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做系统的逻辑分析,将知识梳理为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将命题和概念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层次,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形式向学生解说。这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的体现。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一个最终的要求就是必须遵循逻辑规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逻辑指导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4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5

【关键词】审计证据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协调运用

审计证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结论,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收集审计证据的科学思维,就是在收集审计证据时进行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协调思维。

收集审计证据的科学思维

收集审计证据的科学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协调运用。科学思维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更好地取得更多的审计线索,找到更有力的审计证据。

特别是在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的《审计证据准则》第五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该规定明确了审计师围绕这些特征和性质收集审计证据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评价和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是否适当(即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需要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离不开科学思维。无论是在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内容、审计证据整理与评价,还是在审计过程中采用详查法或抽样法、顺查法或逆查法等审计方法,都离不开科学思维。

收集审计证据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

收集审计证据离不开逻辑思维。从逻辑思维的特性来看,逻辑思维倾向于解决科研、工作细节问题,做出严谨而可靠的推断,逻辑思维追求逻辑的严密性,其核心是分析、认识问题的规律性,因此在收集审计证据时,按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运用逻辑思维,对有关会计资料、经济活动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收集审计证据需要非逻辑性思维。从非逻辑思维的特性来看,非逻辑思维倾向于解决事物重大、疑难问题,具有发散性、联想性,常常可以将我们的研究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式。与逻辑思维不同,它具有发散和联想的特性,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它挑战固有审计程序,蔑视过去的审计经验,在认识、分析审计人证据时表现为无序而又跳跃,能发现通过逻辑思维不易发现的问题。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必须协调运用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性形成了二者协调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两者又密切联系,在收集审计证据过程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和协调运用过程,形成了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判断过程。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论证,需要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思维(非逻辑思谁)的启发,这种协调思维的运用过程是收集更多合法、可靠、有效的审计证据的关键,但也不可能离开收敛性的逻辑思维的正确推断和严密推理,收敛性的逻辑思维是收集审计证据的必要保证。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来做判断,如果我们只能收集到一些审计证据,那么能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先取得的证据可能是后取得证据的因素,那就非常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协调运用。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本质区别促使二者协调运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有本质的区别,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应把握好二者的实质区别,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认识、分析和判断审计证据,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处理好确定与非确定的、逻辑的与非逻辑的、相似的与相异的、单元的与多元的、抽象的与形象的等等各种思维因素间的关系,并将各种因素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中来,构成收集审计证据的全面思考、多环节思考、多层次思考,从而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从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有本质的区别来看,逻辑思维关注审计证据的确定性,而非逻辑思维则相反,促使审计人员多样性地收集审计证据。

逻辑思维要求一个审计证据所提供的资料对审计意见的形成以及得出审计结论,必须是确定的、唯一的,不能产生歧义。一个审计证据,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不同层次、不同思路出发,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审计假设;而每一审计假设的获得都不完全是逻辑推导的结果,大胆想象、多方联想,这一想象或联想过程属于收集审计证据的非逻辑思维。从思维方式来说,科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在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也必须进行发散思维,这类思维主要通过突破原有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束缚,进行逆向思谁、多向思维、联想思维。审计人员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对习惯、常规、已往的挑战,用逆向的思维,进行大胆假设,再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小心求证,从而得出审计结论;在对某些会计资料和经济活动的思维过程中,不被一些或一条线索限制,不受已经确定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测试等的约束,而是从一些会计资料和一条经济活动信息中尽可能向多角度思考,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和非常规的多种假设。

例如审计人员在对某公司审计时,发现该公司接受供电公司电单价为0.28元,而计入生产成本单价为0.82元,按逻辑思维的思路追查原因,就会取证于外供电单价、使用电单价及金额,如果被审单位提供了降压损耗以及用电损耗,审计人员往往对该证据不再使用,只能将此情况及原因写入审计底稿,甚至作出损耗的错误结论。如果采用非逻辑思维发散性思考该问题,就会考虑到是否转供,如职工、其他居民、农户、商铺用电成本也计入企业生产成本的情况,从而扩大审计证据收集的范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有着不同重点需要二者协调运用。逻辑思维着重审计证据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非逻辑思维着重收集审计证据的特异性、离奇性和差异性。依据上述收敛性思维与扩散性思维的不同点,可以看出,逻辑思维是按照合性性、恰当性、一致性将各种审计假设集中起来,以形成审计结论,因此,利用逻辑思维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所关注的是它是否正确、科学,是否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和会计法规。

而非逻辑思维恰恰相反,它往往是逆向思考,蔑视一般经验和常规审计方法,它排除一切在审计中的陈归、经验思维,实现思维自身的超越与跳跃,寻求奇特的线索和审计证据。因此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养成大胆设想和假设的习惯,综合运用发散思维、逆向考虑、纵深联想、跨越思考等方法,逐步提高思维的发散性、飞跃性,以寻求更充分、更适当的审计证据。

因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思考时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逻辑思维与财会知识的积累和审计经验的多少成正比,而非逻辑思维与审计人员的财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多少没有必然性的联系,甚至会出现财会知识积累越多,审计阅历越丰富,反而成为在收集审计证据时的思维障碍的情况。

非逻辑思维是意识活动的爆发式质变和飞跃,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时,进行逻辑思维的审计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实现收入直接有关的证(发货票、出库单)、账(收入的总账、明细表)、表(利润表)以及相关会计资料(合同),而进行非逻辑思维的审计人员主要考虑的是生产统计表、出门条、发货汇总表、销售主管的销售汇报材料和报告。可以看出后者更容易找出疑点,更容易形成新的审计线索。

充分发挥科学思维在收集审计证据时的作用

科学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协调运用。

摆脱常规思谁方式。审计人员在思考问题时,应该摆脱常规性的思维,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角度、情况、层次、环节,把问题引向更深、更广的会计资料和经济活动,甚至会计资料和经济活动以外的各种资料和活动,并将其他学科成熟的方法移植、嫁接,或者借鉴其他学科事物的机理,从而获得理想的问题思考结果。

善于利用非逻辑性思维。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从感性的事物、概念或现象开始,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借助于想象、联想等,引申到其他有关的审计事项,充分从已知条件出发,向可能出现审计问题的多方面延伸,以寻求审计证据的多种方法和结论。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文6

1 服装创意、创新设计的概念

简单的讲服装的创意、创新设计是指设计师在设计中突破现有的设计模式。它包括衣着观念的突破、服装造型的突破、色彩应用和搭配方法的突破以及材料应用的突破。其实质是设计师对服装款式的设计,通过大量的传播。来传达特定的信息、思想和观念,以期为大众所接受。所以服装创意、创新设计不仅是款式造型上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求新、求变的过程。

2 服装创意、创新设计必须于时展需求相吻合

服装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任何一次服装创新都与那时的哲学、艺术和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的。我们不仅看到“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服装与那时的宫廷文化有关,我们也看到迪奥(Christian Dior)的“New Look”给战后的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与理想,而60年代出现的“迷你裙”“比基尼泳装”可以说是战后的各种新哲学思想、新艺术风格以及妇女解放运动、性解放运动等各种人文关系变化在衣着上的综合体现。而近几年冒出来“雅皮士”、“波西米亚”、“混搭”等各种衣着风格都是当今社会“个性化”思潮的具体反映。

服装反映历史、服装反映人文精神、服装是时代思想特征、哲学流派和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所以服装创意、创新首先要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们渴求精神和生理需求,这样的创意与创新才会有意义。

3 服装创意、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服装创意、创新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3.1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特点是理性的思维方式,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演绎、归纳、分析、综合与类比等方法获取的认识方式。其初级阶段是形式逻辑思维,高级阶段是辩证逻辑思维。就服装创作设计而言。收集情报、了解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料积累,如流行趋势的情报收集,市场销售报表的整理,市场地点环境与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哲学理念的更新,政治与艺术的发展,突发事件和实事新闻以及本企业资金预算,生产能力与设备的变化,库存情况,供货商和销售商的发展,员工的调离等等。把这些情报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导出合理设计计划与创新设计方向。这一工作,都离不开逻辑思维。它的优点就是严密。也叫直线思维、硬思维。它就像一根垂直的琏条,上下都环环相扣,没有松动的余地。所以逻辑思维就显得不够生动,它需要形象思维桌弥补不足。但逻辑思维在创作设计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企业品牌策划和季度企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为设计制定了方向和目标。没有它,作品就会缺乏深度、缺乏思想内涵。

3.2 形象思维

它是一种感性认识,它建立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的思维活动。感觉、知觉和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前提。与逻辑思维一样,都是要求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所不同的是形象思维更注重物体的形象。在服装创作设计中的灵感来源、款式结构设计、色彩搭配中常常使用形象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没有逻辑思维那么严密,它表现的更为活泼,常常是跳跃式的进行,突发奇想,能把两个或多个不相关的物体放在一起进行重新组合。这种思维方法又叫跳跃思维或软思维。它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但仅仅依靠形象思维而忽视了逻辑思维,在服装创意、创新设计中就会失去导向与目标。而光有奇异多彩的外表没有深刻的内涵。

3.2.1意象――服装创意、创新思维的重要元素所谓意象是指意识中的形象,是客观形象在人脑中的再现。它所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是设计师在头脑中把所感知的形象概念经过形成,储存,整理,合成,表达等过程。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在与客观世界的接触中,通过感官把大量的客观形象接收到头脑里,并对其中一些事物与特征经过大脑的初步分类和归纳、形成记忆形象被储存于大脑中。而在服装创意、创新的过程中,这种记忆的意象就会被选调出来作为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再由联想和想象进行整理加工。然后组成完整地综合意象,这就是设计师通过创意、创新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基本“草图”。所谓“画竹时,胸中有竹。”“成竹于胸。”也就这个意思。服装作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许多种类、风格都已经打下标志性的烙印成为设计师创作的意象素材。而把意象的诸元素协调组合起来;可以在意念中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环境。即“意境”。意象的运用到意境的形成,这就为创意、创新设计提供了重要创作元素。

3.2.2 联想――服装创意、创新的基础服装设计要有创意、创新必定离不开设计师创造性的联想。它是创意、创新的关键,是形成设计思维的基础。

联想是指由A事物联想到B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处的一件事物想到彼处的另一件事物。如我们看到华美的礼服就会想到明星走红地毯或高级隆重庆典场所,见到婚纱可以想到庄严和浪漫的婚礼。除了这些关联性很强的联想后,客观事物之间本身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正是联想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联系可以找到两者或多者表面毫无关系,甚至相隔遥远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联想还可分为虚实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联想可以说是服装设计师在创意、创新设计的翅膀,有了它可以使无形的思想朝有形的款式发展,并创造出新的美丽形象。

3.2.2.1 虚实联想

在服装创意、创新设计前的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常常是虚的。看不见的,而有些虚的概念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人们把“鸽子”“橄榄枝”来象征和平,和平本身是个的概念,没有具体形态。而“鸽子”和“橄榄枝”却是实的。这种虚实联想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如:“蝙蝠”象征有福、“丹顶鹤”代表长寿――。这种虚的主题思想和看得见的形体相关联就构成了虚实联想。

在接近的时间或空间里发生过两件或多件的事情,形成接近联想。如;我们看到闪电就会想到雷声,看到雁南飞就会想到秋风凉。当我们要在

女装中表现现代女性的独立与精干就会从男装里寻找灵感,女装男性化就此产生。也就是说在创意、创新设计中,当我们想起甲的时候就很容易想起乙。这就是接近联想。

有些事物在外形上或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而产生的类似联想。如:人们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比喻成八、九点钟的太阳,初升的太阳与青少年的成长形成了类似联想。在服装的创意、创新设计中也有用闪光涂层面料来表达现代都市高楼大厦,用土布、花布来表达回归自然的乡土休闲氛围。

3.2.2.4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就是有些事物在外形或内容上正好相反,人们看到某一事物会想起相反的另一事物。如:白天与黑夜、战争与和平。在服装创意、创新过程中常常使用相反的手法进行突破设计。如内衣外穿。女装男性化等等。

3.2.2.5 因果联想

指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想起原因,就会联想到结果。而想到结果,也会联想到原因。从森林的破坏就会联想到土地沙漠化。服装创意、创新中的因果联想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服装,如婚礼场合上的婚纱设计,职场上的竞争和优秀的职业装设计等等。

3.2.3 想象――服装创意、创新设计的动力

想象的心理活动能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款式造型。这些新的款式造型是已经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所形成的。它比联想更为复杂。想象有时能够产生从未有过或实际上也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它同样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是现实社会实践发展而来的。设计师往往通过联想把与设计主题有关的形象联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重新组合产生出全新的款式形象来。想象与联想可以相互沟通、相互转化而后产生新的形象。对创意、创新设计而言,想象必须围绕设计目的、要求,符合主题思想来进行。在构思中设计造型无论如何奇特奔放,都不能离开表达主题思想这个基本要求。尽管有时想象获得的创新作品可能不符合客观现实的逻辑性,但它却以虚构的幻觉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说明问题,以不合逻辑的形象表现出合乎逻辑的主题,从而成功的实现服装的创意和创新。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3.2.3.1 再造想象

是指根据已有的作品(文字的、艺术的、建筑的等等现有的作品)形式、内容与素材等要素的启示,和设计师自身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向其注入新的要素,创造出新款式的心理过程。而通过这种借鉴的设计方法创造出来的新款式已经完全脱离原来作品的意义,并赋予全新的概念。如;依夫。圣罗郎(Y.S.L)当年创造的《蒙德利安》系列。就是直接用蒙德利安得绘画作品移植到服装上去。

3.2.3.2 创造想象

它是根据设计前拟定的目标、主题、任务,独立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的心理过程。但这种全新视觉形象的产生并不是设计师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设计师用长期积累的知觉材料为基础,进过精心的筛选、改造,加以重新组合,才能以不合逻辑的形象去表现出合乎逻辑的寓意。在客观现实和想象之间形成新的意念,并给人以新奇与强烈的视觉感受。所以创造想象同样是以客观现实生活为基础,它源于客观事物中不明显的或是可能存在的规律中。

3.3 两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使用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互相成,相互交替与参透的。服装创意、创作设计的根本任务是“以意取形,以形达意”。设计师必须学会用逻辑思维方式建立深刻的主题思想,用形象思维进行丰富多彩与创意十足的款式造型设计。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熟练地结合起来。使得形与意紧密结合,互为表里,依靠两种思维密切合作,进行互动互补,从而推动服装创意、创新设计的思维活动,直至完成任务。

4 意与形的沟通――服装创意、创新的发展略径

这里的“意”是指设计师在款式设计之前,通过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的主题思想设计,它往往是比较虚的。而这里的“形”就是表达主题思想的具体款式。设计师在创作设计中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方式。通过联想、想象,把抽象的主题概念转化为可视的、可穿的服装,成为受众能够接受并喜爱的款式。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在意与意、意与形、形与形之间反复沟通、多重交叉、重叠,才能完成新的创造。

4.1 意与意的沟通

服装设计是围绕主题思想展开的,主题思想是反映设计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理解,也包含酗十师的理想和观念。主题思想的表现往往是通过服装设计的“意境图”来表现的,意境图能否很好的表达主题理念、色彩、款式风格、甚至面料特性。对最后的款式创造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所以意与意的反复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4.2 意与形的沟通

设计师完成意与意的沟通后,就明确了设计创造所要表达的内容,明确了设计方向。这样设计师就能开始进行服装效果图绘制(包括面料小样的收集、基本造型与色彩的确立,饰品配件的设计等)以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去表达主题思想。通过与意境图反复比较来修正自己的款式设计,这也就是创意、创新设计中从主题理念到直观的款式造型的过度阶段。

4.3 形与形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