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基于“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的儿童本位思想,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儿童本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儿童本位,不是将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把知识铺就一条可以任由孩子自由踩踏的美丽通途。这条通途,通往美丽智慧世界和精神高地,这样的教育,才是如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生命自觉”的高境界的教育。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儿童视野下的“思维体操”活动。通过各种适合孩童的,甚至伴有童话般、诗意般数学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探究中,形成了以下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开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通道
1.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其他不同的原因,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课堂过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并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地应用和理解;而有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将知识很快吸收。如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2.变通——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点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一味地解题、考试,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武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能让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习惯——提升思维能力的延伸点
这里所提及的习惯,指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到数学课堂上,这里的“渔”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有了数学思维能力做后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练习题解出,还会自觉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熟练解题之后开拓自己的思路,对其他类似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持数学思维能力特征,开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资源
1.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清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虽然是懵懂无知的,但确实充满创造力的。在完成了具体的功课和解决完具体实际的问题之后,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2.严密性——让孩子“钻”在其中
在“三维目标”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孩子的求是态度、求知情感等等,在此,都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但是,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万不能与严肃性混同,尤其对于初出茅庐的孩子,应当允许他们犯错,暂时说得不严密,算得不严密,做得不严密,也应该宽容他们。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当孩子,要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里抓住手中的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顺着藤去摸数学这个“瓜”,这就是一种“钻”。有了这种“钻劲”,孩子们就是在摸索数学逻辑游戏的规则,也是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当他们亲手摸到“瓜”的那一刻,天真无邪的孩童自然会喜形于色。
3.多样性——让孩子“心”在其中
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让孩子会演算,会丈量,会目测……更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无处不数学,生活有时需要严谨的推演,有时需要智慧的估算……灿烂的生命中,需要用宽容的尺子去丈量他人生命河流的宽度,需要用严谨的尺子去测算自己生命品质的高度。或许,孩子们学会这样的数学思维,就会时刻受用,终身难忘。
三、把捉数学教学活动特性,开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舞台
1.架设梯度,呈示数学教学的意味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和公式,引导学生求得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改变题干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教授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显示数学教学的趣味
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彻底放松,从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数学思维得到合理的建树。反之,如果一个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只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他们的思维只会紧紧地跟随着老师走,创新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熄灭,更别提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了。
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 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 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 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 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 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感知觉是认识的门户和基础,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以后认识世界,掌握知识,以及从事各种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终生的实践意义。家长要经常带孩子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及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其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语言能力
3~6岁是儿童熟练把握口头言语的时期,良好的言语训练能加快这一进程。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实物、儿歌、识字卡等,教孩子说话、背诵简单的儿歌及复述简单的故事;注意正确的发音,培养孩子的辨音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并让孩子懂得词义;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孩子提问,如外出时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孩子回答。
观察力
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为孩子观察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家长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色及其变化,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泥塑、图片、幻灯及各种实物等,练习儿童观察能力;引导孩子观察日用品的用途(基本及多种用途)等,同时要培养儿童观察的随意性、组织性及顺序性。
记忆力
学龄前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注意也容易记忆。年龄愈小,图片、实物、图画等在保持和再现时所起的作用愈大,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图像、实物等让孩子讲出所见的事物;通过讲故事后让他们复述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及记忆的持久性和正确性。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学前期儿童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如讲“动物”这个概念时,要联系孩子在动物园所见到的各种动物,说出这些动物各自的特征及它们的共同点,使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动物。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孩子安排一些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的活动,如做游戏、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其想象力及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多提问,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等。
创造力
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 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儿童智力的开发;儿童抽象思维;美术教学方式
儿童启蒙教育既是在儿童阶段对予进行智力、体育、美术、音乐以及其他基本的启蒙教育。这一阶段儿童处于懵懂未知阶段,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很强,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决定,儿童在这阶段对各种教育都非常爱好,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积极性、脑力、智力、体力都会相对的提高。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
一、不同阶段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
在启蒙阶段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0~3岁: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3~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3岁后,幼儿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相当大的部分,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以下各种变化:1.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3.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二、美术对开发学生智力的突出作用
科学表明: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在此,儿童的绘画心理也相应的发展。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有着他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而且儿童绘画的发展状况同样也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儿童绘画心理分成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1-2年级),中级阶段(3-4年级),高级阶段(5-6年级)。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儿童由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转为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的学习生活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儿童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这种正规的学习方法感到新鲜好奇。儿童在进入三、四年级后,即前面所说的儿童绘画心理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状态。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具备。无法解决诸如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三、美术不同教学方式及对智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育方法方式上有以下几种:临摹:临摹对儿童阶段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重要途径,这既可增加他们的兴趣,也可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速写:速写同写生不一样,虽说都是面对实物作画。但速写要求在短时间内把眼前的物体表现出来,这种技巧的熟练掌握,将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用画笔表现生活的欲望和热情。写生:写生是面对着实物进行的绘画,因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锻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锻炼眼、手的协调能力,经过长期有目的的写生练习,学生便能建立起正确感知物体形态、结构、比例、色彩、空间等概念。默写:默写是指把曾经看到的形象回忆起来,并用绘画的形式把他们表现出来。这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绘画是不可能的。而在绘画中,最重要的记忆就是形象思维的记忆。事实上,绝大多数儿童画画都是靠记忆来进行的,哪怕对静物进行面对面的线描写生,也不能排除对对象的瞬间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记忆能力。四、结论现代基础教育注重人的素质培养的教育,引导并激发人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儿童绘画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想象和创意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独立自主性,拓展儿童的内在潜能,已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是基础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可见美术学科在儿童启蒙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是值得大力重视的一个学科。
参考文献:
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形成,在感知中最直观的就是图形,通过对图形的感知辨别能力产生认知思维,并思考和更新脑体中存有的知识个体,人的认知思维都是从儿童时期形成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深入,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提出:“儿童在自然特性下前提下,作为精神胚胎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反复观看图形或是影像环境造就对知识的吸收,从这个观点出发,在论证观点的实际意义的前提下并且将图形中弯,直,曲等搭建的二维三维印象就使得思维能力成空间状态,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思维的发展的规律,让儿童在自然的状态下通过图形来认知事物,“寓教于乐”就是儿童思维教育中教学观点达到自然教学观念,“天才宝贝”“乐睿儿”等儿童教育机构也开设相关早教思维拓展课程,让图形思维课程达到美学和教育结合,摒弃传统的儿童灌输知识,单一思维教学模式,用思维学习方法融入生活,并清楚的进行表述。
目前对于思维图形的描述有很多,我们怎样将出现的思维图形区分哪些是益于幼儿思维能力培养的图形,而哪些仅仅只是图形的一般表述。例如图示中动物和人物形象从最基本的开拓幼儿的认知能力,在空间的思维能力的设定上,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将最直观的带有立体的方向性的指标物做成玩具的事物,最好是布类制品如立体的纺织布面书本,将立体的公路直接做出来融汇到故事的情节当中,让幼儿感知性的去认识图形存在,这也是做到了我们图形的直接表述。通过这种表述,引申创意表达的方法。因为在创意表达的方法有很多种,区别于现有的图形应用,将儿童书籍更多的改为立体的书籍,将其中的一些指示的图形列出来用于只是具有行动思维的儿童,当在反复的行为动作时,慢慢有具象思维,可以将书籍中图案的模型图分解在书中并且配套立体贴纸或者图形贴纸,让孩子动起手来。或者是在表达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将图形直接附注在产品中,自身变为产品,还有应用在其他的材质上面,如一些儿童服装上也有的很明显的图形表达方式,应用在上衣上,学龄前的儿童刺绣吱唛上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小汽车,玩偶等形象图形。这些都在在首先吸引小朋友外一种新的思维启迪方式,例如我们做这样一项关于思维图形的参考设定和设计进行一组实验。在对于具体的图形参考,设定的很多关于思维能力的图形。例如很多正负形的思维方式,正负形在很多的时候也是可以称作为阴阳形,多重形式组成图案,思维联想图形,错位图形,分成很多空间的组合方式,二维到三维的构建平台等等,在这些图形对于现在成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带入思维到开发后的思维模式,很多的思维导图在对于成人的一个引导性之后更能够让成人的散发性思维拓展,更好的将很多问题想出来,并完成事情,这个方面的体现,在现代的设计师尤其需要这样的素质,找出自己的设计特性,那就是与别人设计出来不一样的图形,而这就需要思维方式的散发。其实人都是在最小的时候思维最敏捷,我们经常会说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因为没有受到外界事物发展规律影响,就是在无规律状态下的很多思维方式让儿童有着丰富想象力,例如生活环境的风格如参照的图形就是迷彩图形,将我们平时见到的多色迷彩图简化,并且减少曲线部分,合并部分小面积图形,这样孩子所看到的迷彩图形就是联系起来的并且使孩子产生联想。基本图可以想象成很多动物造型。但是在我们成人思维中基本就是定义为迷彩图形,就说道为什么人一旦成长很多想象思维能力就丧失了,其实这不难解释,因为在这个思维图形过程中,没有经过发散的思维训练,只是对一种事物有了解,之后因为环境的反复性使得思维就会停住在某个阶段,当然对于很多图形的认知就停留在原来的定位上,而缺失和这些图形的联系性。在联系的过程当中,我们从些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一成人思维图形为参考设定,通过哪几种方式进行转化,转换的方式通过基本的实验可以简单的总结了几点,首先就是图形的简单化,最好是块面和块面,由基本色块组合,当是几何物体的时候最好是用单线和实物的方块共同来解释引导,如是自然动植物个体简单的线描形式,也可采用国画画法来描述和转化本身对于老虎的形象的概念,也作为多种方面来解答,启发联想性,童趣的线条更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其次开始就是将各种思维的名作的原图带有简化的示意版本,例如研究图地转化关系的鲁宾(E.Rubin),他的著名的“Rubin之杯”图形表现的是在一个长方形画面中画着一只对称的黑色杯,如果仔细观察杯子的左右空白部位,则发现是相对着的两人侧面像。随着视觉的转换,杯和人的侧面像相互交替出现,形成特殊的画面,将这样的基本思维图形,变化为彩色版本,吸引孩子的视觉,引导孩子正负形的观察。最后一种分解方法就是将空间的图形和平面图形结合讲解转换,基本型的几何化如我们纹样上经典的图形的染织美术中的“千鸟纹”,在强调纹样本身是作为动物但是又是几何的空间的表达方式,图地反转变化的理论也强化和告诉孩子是和世界的共同存在,不是独立存在我们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中减少本身存在思维图形的简化,线条感,色彩化,儿童化就能基本做到到幼儿思维图形的转化过程。在市场上出现的各类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图形充分的挖掘在各类的产品上,相关性的书籍课本,绘本书籍,故事书籍,各式的游戏也是极具动脑的,反映思维的灵敏度,还有就是在家访产品中的配套设计,罗莱Kids系列,阿兰贝尔儿童系列所开发的儿童床品中,吸引孩子最大的注意力就属床品上的图形,还有宜家家居的儿童系列更是注重孩子的一个思维模式的引导,只要相关出现儿童的图形,就会在很多其他的附属产品上重复出现,每个年龄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图形,例如迷宫世界为例,就是作为一个立体思维的培养主要针对我们的男孩子,将关于汽车简化融入到生活中的物品当中,其实这也是一种图形的创意。孩子在玩耍的过程的反复记忆相同图形从而产生新的汽车想象思维,开发其形象思维能力。
当转化的思维的图形,怎样和现有的图形进行区别更能有针对性的针对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初步构想就像是在电脑程序的数据库一样,当我们需要哪些类别的图形元素可以很快的提取元素,有选择的基本图形,和散发性思维的图形,以及一个操作界面,如选择空间思维能力培养,马上在电脑界面出现空间魔方图形,马上跟随出来的就是一些名做思维导读,3D模式,由一个可爱的动画人物,开始讲解,之后还会有触摸视频,跟随思维隧道进入,最终进入幼儿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尝试的做个简单的数据模拟库:第一个是直觉行动思维图形数据库(1-3岁)简单的思维界面,图形为方形,三角形,圆形,并且图为动感图。第二个是具体形象思维数据库(3-5岁)开始出现具体形象,如简单动物图形,箭头,颜色,并可变动,可增减元素。第三个是基础抽象逻辑思维数据库(5-6岁)具象图像的拆卸版,将原有的多种事物图形用多个部分,重新组合多种事物。数据库这样具有明确目标性的建立,可以衍生很多的产品和新的思维能力的开拓图形。
通过这样一个引申思维形式带动思维能力提高的图形应用,总结图形和思维相互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难看出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图形的认知是占有多么大的位置,虽然近年来,我国儿童制品产业也越来越关注助于益智思维等具有一定功能性的产品设计,但在这些产品中的图形元素概念不是很清楚,尤其是经常提到的创意性思维锻炼,是根据哪些功能性思维开发图形,哪些不具有。然而所具有的思维性图形应该要更加受到重视和创意表达。能和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然状态。提升思维广度和缩短思维速度,能快速反应并且清楚的进行图形分析和合适的创意产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