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能力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初等数学学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考虑到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基础、兴趣、接受能力,对部分学生给予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
一、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分析思维指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推理的形式与方法上,分清命题条件与结论,推论时要有理有据,符合因果关系,掌握基本论证方法等。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构成判断和推理至关重要的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思维,没有概念就无法构成判断,也没法进行推理参照。概念教学的基础是要求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内涵和外延。其中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叫这个概念的外延;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共同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内涵。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反之亦然,此种关系对从属关系的概念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种有先决条件的反相关关系,避免造成学生概念混淆及以偏概全的逻辑混乱状况发生。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哲学中,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是制造和实用工具,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人类特有的意识,随着意识逐步强化,渐渐出现思维。人类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思维已经跟随数学这一自然科学渗透到社会各处,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涉及的逻辑思维现象、事件,并以此让学生自行推断,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并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并且具备逻辑思维问题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能积极投入事情中,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进而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不是填鸭式地一股脑把知识倒给学生,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在基础知识清晰明确后,才能从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有目的地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但要注意的是,需要结合初中数学知识教学,同时明确数学不只是逻辑,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二者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融会贯通。
(三)如何在思维基本训练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学会和掌握思考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穿插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其中数学大多数概念都需要理解、想象,是构成判断推理的主要因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其次,选择判断能力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先有直觉判定,并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之后才有策略。所以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判断能力的关键。
结语
良好的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后作为一个个体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素质。素质教育观下的素质教育应以育人为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2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第二,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第三,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
第二,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中学数学内容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须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3
关键词:数学;实践教学;逻辑思维
一、数学教学
小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数学的阶段,也是一个养成数学学习习惯的阶段,更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以后的学习做知识储备。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两大特点:一是逻辑思维,二是细心耐心。逻辑思维是通过冷静的理解和分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迎刃而解;细心耐心则是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耐心思考,不能慌乱急躁,细心计算,不能急于求成,粗心大意,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若不能理解、明白解题思路,盲目运算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因此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强,思路清晰,才能很快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堂逻辑思维习惯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逻辑思维思考的习惯。逻辑思维习惯养成后,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直接采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使问题解决得更高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这三种计算方法中第三种是最简单的,但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向学生提问:你是如何理解(长+宽)×2的呢?让学生自由地说,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画图理解(长+宽)×2是表示两个(长+宽)的和。这样也为以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其实是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与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认为数学难懂、枯燥,让学生在征服难题的喜悦中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释放学生好奇的天性,使他们用各种方式去思考学习,老师可以对他们正确的思维给予鼓励,对不合适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多重角度看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答题速度及正确率都相差很远,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向学生灌输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起来,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和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直接给他鱼让他填饱肚子,不如教授他捕鱼的方法,让他自力更生。同理,老师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不如指导他们解题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例题讲解换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数学问题。思维能力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训练、思维测试、老师辅导的方式进行培养,也可以通过答题思路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例如,一道应用题,有两杯水,B杯中有100 ml水,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两倍少40 ml,A中有多少水?第一步,设A中有x ml水;第二步,列出方程:x=(100×2)-40;第三步,得出结果:x=160 ml;第四步,答:A杯中有160 ml水。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而且更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解题方法的学习还是解题思路的练习都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想出解题思路,使难题迎刃而解。老师在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些不善于思维训练的学生,对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对思维方式不合适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对思维训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同一种思维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把事情处理得面面俱到,才能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看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迅速调动思维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数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正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表现,可见实践教学在学习中的应用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强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4
关键词:数学能力;逻辑思维;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的优化制控与调节,是大幅度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入门、证题,同时还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一、克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记忆结论,解题时硬套模式,这样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这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思维定势,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切忌把数学学习降低为对类型、套解法的过程,切忌用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取代对定理例题的理解。例如绝对值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实数和数轴的定性来建立起“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的概念。又要通过非负数来定量地认识“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接着再用算术平方根定量的认识绝对值的代数表示,即:
这样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提示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又如,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对分解因式解方程很熟练,但往往都是仿照教师讲的一种程序式解法,没有意识到这种解法本身的意义是降次,即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这一实质性的规律,因为抓住降次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更重要的要为以后学习高次方程的解法打下伏笔。从上面解法的过程中可知,教师要启发学生变被动地记忆结论为去主动地揭示方法的思考过程,这有利于掌握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开阔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人皆有之,它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比较片面,思路狭窄、呆板等方面。在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的思维定势较为严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总是打不开思维的闸门,这阻碍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问善问,因为问题是逻辑思维的出发点,无论是学生的设问还是教师的提问都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特别在解题训练中进行一题多问,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索性、求异性,这对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讨论所表示的曲线,指出曲线的特征,并画出略图。就参数k的不同取值进行讨论,这本身就含有多个问题,事实上,字母讨论题是训练思维机智的好题材。
解析:根据二次项系数可进行如下分类讨论
(1)当时,原方程变为
(1)
此方程表示中心在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当,它所表示圆心在(-1,0)半径为1的圆。
(2)当时,类似可得中心在实轴为x轴的双曲线。
(3)当,原方程变形为:,此方程表示定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轴,开口向左的抛物线。
(4)当,原方程变为:它表示y轴所在直线。
(5)当时,,
此时方程(1)表示中心在,焦点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椭圆,当时方程(1)表示圆心为(-1,0),半径为1的圆。
一题多问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思维,促使他们克服了思维定势,向多向思维发展,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对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克服学生消极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尽管我们承认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但问题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偏好弃差的导向,就会从小抑制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可否认,学困生也有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佼佼者。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充满信心,使其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与必胜的信念在数学领域中进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克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心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因而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就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只要积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探索,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明,王之涣.初等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逻辑思维;问题化;过程化;数学模型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与之相距甚远,即使是在比较规范的重点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也是体现甚微。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是一个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秧田式”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和观摩一些教学大赛,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总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没有看到学生真正的潜能有多大,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配角,一切都包办代替。二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例如有的教师在讲《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时,仍花大量时间去讲述科学家对膜的结构的研究历程。为什么不能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呢?三是教法不新颖。目前一些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流程是:熟悉课标与教材确定授课目标谋划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反馈评价,然后是高强度和大密度的巩固知识点的对应训练,其出发点是教材而不是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是被动的获取知识,而不能主动尝试去获得自身能力的发展。四是实验方式不恰当。比如学生实验,多数教师是让学生照搬教材,当然这没有什么错,但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根据教材实验进行改编,甚至是拓展创作。如:教材上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换实验材料再做此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老师提出的一系列拓展问题,如:怎样判断成熟植物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如何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等。我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声音,唤醒铁屋子一般沉闷的生物学教学。
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美国当代认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他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课堂教学的流程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化)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学生探究问题(实验学生化)师生解决问题(思维展示过程化)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巩固训练(思维飞跃)。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和把握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探究的问题进行选择,因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始由课程走向生活,由学校走向社会,由个人转向团队合作,这其中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的角度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是主体为了认识某种客体(解决某个问题)而对现在认知结构和认识方式进行改造和超越。我们知道,科学的发现能力是从简单发现中发展起来的,只有重视今天学生课堂上的“小发现”,才能创造明天的“大发现”,因为二者的研究过程(尤其是心理过程)具有相似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设探究情境,教学内容问题化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即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生活化,问题层次化。通过这些问题,给学生选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例如,学习了《人类遗传病》的知识后,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我国部分地区遗传病的视频资料,资料中谈到遗传病的类型,那么如何去调查某地的遗传病情况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部分学生就开始自己设计调查方案并开始实施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探究,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一问套一问,互相串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纵深发展,始终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问题解决之中。比如,在讲到ATP时,问太阳光能如何转变为肌肉收缩的机械能。若学生回答该问题时感到思考范围太广,难以有条理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此问题改成若干小问题:①太阳光中的能量人体能直接利用吗?②太阳光能首先被谁吸收,贮存在何处?③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形成的ATP动物能利用吗?④植物光反应形成的ATP,其中的能量到何处去了?贮存在何种物资中?⑤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被动物所食、吸收,其中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吗?⑥动物能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是什么?⑦动物体内的ATP从何处而来?用在何处?这些层层深入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2.突出思维过程,知识形成过程化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因素的干扰,生物学教师大都是按照知识原理训练反馈测验的流程实施教学,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较多地关注了结论,得出结论后就开始了强化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听课练习巩固复习备考的流程,大多处于一种被动应付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学生,放手学生,注重展示学科思维过程。特别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过程;原理定律的推导过程;问题思路的详细分析过程;模型的建构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次反复其思维过程,不同学生可以使自己的不同思维过程互相取长补短,教师也便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优缺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教师不要将结论轻易地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想象,主动去发现,将原来面对结论的被动学习转化为面向探索的主动学习,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宏观把握新课标,实现课堂教学从“一言堂”变成“多言堂”,由 “结果性”到“结果性”加“过程性”的转变。
3.培养动手能力,教材实验学生化
新课标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受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仍是教师演示,大部分课堂都是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引导例题训练巩固反馈,其效果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努力拓展教材实验,使教材实验学生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亲自动手实践。例如:教材中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的实验原理,然后让学生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实验失败了,未产生二氧化碳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培养其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观察什么?观察到什么?记录什么?数据说明了什么?现象表明了什么?当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要进行设计、发明、创造和筹划,尤其在解决问题的假设和办法中,如果能自己解决一个问题,那么他的思维就跟科学家思维一样是探索性、创造性的,就会使学生的眼、耳、口、手、鼻等有机结合,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同时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便落到实处。
4.重视学法指导,逻辑思维深入化
目前的教学,我们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获取知识的方法,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即不但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还要激发其学习的“欲”。逻辑思维是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变求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从更高层次、从更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之后,我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呢?学生归纳了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根据基因型判断等方法,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应注意采取延迟评判的方式,给学生留一个再比较、再质疑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指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深度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进一步调动了思维的欲望和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5.运用数学思维,生物问题模型化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它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尤为重要。数学的理性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等,建立数学模型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之后,学生要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结束语:本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提出的以上途径和方法,供同行们参考,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声音,唤醒铁屋子一般沉闷的生物学教学。
参考文献: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6
一、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通常认为数学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只要记住公式会运算即可。其实我们只是注重了数学表面的简单运算,忽视了数学的逻辑关系以及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重要联系。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只有通过对数学内容与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才能将数学题做对。学习数学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对事物的观察、思考、概括、推理与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性质的学科奠定良好基础。2、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数学是一门集兴趣与逻辑的学科,兴趣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好其他学科准备良好的动机。3、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数学是以事实为基础,根据合理逻辑推理而得,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讲道理、不妄加下结论的习惯,培养成良好的文化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思维对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思维混乱、没有条理,那他面对没有见过的题目会无从下手。小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根据教师所讲以及自己的理解,才能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对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不成熟,教师培养其数学思维不仅有利于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掌握,而非单纯死记硬背公式,可以分析与思考类似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判断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锻炼其判断真假的能力,且有利于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与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其见解。此外,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真假的判断力。
(三)体现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受先天基因、家庭教育与外界环境所影响,所以存在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强,学习快;而有的学生思维混乱,学习会吃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而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所以数学思维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措施建议
(一)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
好奇心与兴趣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驱动力,当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望时会产生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思维,可以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而合理、正确的教学提问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助于学生产生思维活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有意思、创造性的问题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并点燃其思维火花。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其思维的构建过程有明确的方向,并鼓励、指导其运用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使思维得到锻炼与提高。
(二)强化基础教学,加强思维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而且应当体现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论是在教授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复习时,还是在课堂上教授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操作技巧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教师应摒弃之前的填鸭式教学,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推断,注意与小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做好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计算方法,并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记忆,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联系现实生活,锻炼思维能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际。教师应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些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事例,使小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能够集中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通过让数学知识走进实际生活,可以使知识更加生动与具体,更能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数学思维,以达到实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