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1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做法往往都很矛盾,一方面在要求孩子对待生活中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却又害怕孩子能力有限,不能很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为避免麻烦,就直接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只要孩子遇到问题,不是喊爸爸就是喊妈妈帮忙,而父母也总是乐于去“帮助”孩子。殊不知,父母的这种行为让孩子意识到,只要自己一开口,立即可以获得现成的结果,于是他们慢慢地就养成惰性,遇事不思考,有困难就找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惰性会逐渐延伸到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从而导致她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她们一生的发展。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她们凡事都比较依赖父母,尤其是母亲。当遇到问题时,她们会习惯性地向母亲寻求帮助,所以像“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这个怎么办”“妈妈,帮帮我”这种话,在生活中很常见。

当面对这种情况时,父母对待孩子的请求要有耐心,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或直接帮助其解决问题,而应该通过语言、眼神或动作的暗示给孩子提供一些线索,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尽量给孩子留下探索与讨论的空间,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鼓励孩子多问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新奇事物太多了。所以每看到一件新鲜事物,孩子不是问为什么这啊,就为什么那啊。有时问得家长心烦,索性对孩子的提问不给予理会。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孩子提问行为是孩子思维发展的表现,所提问题的质量更能体现孩子思维发展水平。

当孩子提问时,父母首先应对于孩子提问的行为进行表扬,肯定孩子所提问题,以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加大胆的发问。其次才是和孩子一起解决所提出问题。另外,在生活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让孩子在问题中学会思考。

鼓励孩子多谈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在生活中,家长应注意选取一些贴近孩子生活以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这些话题可以是孩子爱看的绘本上或爱听的故事中的,也可以是孩子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例如“彩虹色的花把花瓣都送出去了,到了冬天她怎么办”“为什么说大卫做的事都不可以”“小区门口摆摊的老奶奶的牙齿哪去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他有兴趣的事物,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

在谈论过程中,父母应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孩子的观点及时的回应,以此鼓励孩子继续往下说。在此期间,只要孩子不犯原则性的错误,父母就不必去打断孩子的谈论。长此以往,孩子思考问题的条理性会越来越清晰,逻辑思维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对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反应方式是与他们一起去探索。如果他想了解蜜蜂住在什么地方,便说:“让我们瞧一瞧,也许我们能看到它飞到何处去了。”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可选择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它。”假如孩子回答错误,父母要有耐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再问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孩子。

温馨提示

父母需要注意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孩子在开始思考问题时,常常找不到方向,这时不要告诉孩子怎样思考,而应该给时间让他去思考。

跟孩子玩思维游戏

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因多果、一物多变、一题多法等游戏来训练孩子思维能力,这对提高孩子思维的逻辑性特别有帮助。例如,父母可以通过问“小鱼在水里游,还有什么在水里游?”“什么东西变大了一点更好,什么东西变小了一点更漂亮”“让热水变冷有哪些方法”等问题,让孩子快速说出答案,以此来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果想要增加难度,也可以给孩子限定回答时间。在家庭中开展思维游戏,既可以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又可以加深亲子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温馨提示

父母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注意游戏内容的趣味性及由浅入深。没有孩子不喜欢游戏的,只要父母选材适度合理,孩子很快就能融入游戏中。

引导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孩子亲身经历的东西远比父母或其他成人直接口头传授的会更加深刻。

如果孩子想知道,蛋糕是怎么做的,与其向他们描述做法,不如让孩子亲自做一次;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幼儿 思维 激发

幼儿期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孩子会天马行空的想象,会根据一个事物而联想到很多相关或无关的事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在教学活动和游戏中被孩子一些特别的想法所吸引,孩子的回答往往也会给我很多启示,引发我对孩子思维能力发展更深入的思考。通过下面一个“找不同”的游戏活动来说说我的感想和体会。

一张图片上面有这样四种食物:辣椒、胡萝卜、香蕉和番茄,要求是找出与其他三种不同类的一种食物。(参考答案是香蕉,理由是辣椒、胡萝卜和番茄同属于蔬菜类,而香蕉属于水果类。)在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下,我们会一眼就分辨出“香蕉”是不同类的,对于出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我们也不会存有异议。但在孩子们的思维模式的运作中,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多彩”的答案。

当我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开始了认真的观察和思考。看了一会儿后,有个孩子很自信的举起了右手,我示意他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很大声的回答了“番茄”。当孩子说出“番茄”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说的不对,但当他说出理由是辣椒、胡萝卜和香蕉都是细细的,长长的;只有番茄是圆圆的以后,我又恍然大悟,觉得这个想法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在我问其他孩子是否同意他的说法时,竟然有大部分孩子都同意他的观点。

于是我把问题又抛给了孩子们,问他们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一个孩子说是“番茄”,理由是辣椒、胡萝卜、香蕉都是甜味的,只有辣椒是辣味的。这个想法是其他孩子没想到的,也出乎我的意料,这个答案却也赢得了很多孩子的认同。接着就有孩子说出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香蕉”,并给出了“正当”的理由,而且得到了所有孩子的认同。但在这时,我已感觉这个答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觉得它不同类的理由也并不那么的绝对了。

孩子在思考问题时,最容易捕捉到的是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和特征,所以他们先从味道和形状上找出了不同类的食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孩子的思维是肤浅的,因为事物都是具有多重属性的,能不受局限地思考问题也是孩子的思维优势。当孩子说出某种与我们不同的主张时,我们必须加以分析,考虑它是合理的吗?如果是合理的,那就未必要与我们心中的标准答案相同。尊重孩子的思路和想法才是对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欣赏。

到这里,我原本以为找到了正确答案,不会再有其他不同意见了。但当我问出是否还有其他想法时,有个孩子却毅然地举起了手,说出的答案是“胡萝卜”,而理由竟然是红辣椒、香蕉和番茄都是生长在地上的,只有胡萝卜是长在地下的。这个答案听起来很离谱,但听完孩子的解释后我们就能理解,这是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

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对事物理解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只从事物的外在特征和自己感官认识上分辨不同。而第三个孩子在理解这种问题时把握了一些比较本质的属性:从事物的属性上得出了正确的分类。而最后一个孩子却另辟蹊径,结合生活经验,整合已有知识,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探求出与别人不同的答案,最终也使得问题得到了解决。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是孩子思维发展要经历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对孩子的理解做出对与不对的判断。接受不同程度思考下的答案,在争议中引导孩子迈向更深层次的思维,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既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升了对事物的认识。

中国有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凡事都要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们成人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从而促使我们用一种新鲜的视角来看待孩子和看待自己。我们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为孩子提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3

创新思维,主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在当今的低学年的语文课程中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难以言喻的巨大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里都难以离开对创新思维能力应用。妇孺皆知的是,学生开始了解学习方法与出现理性思维的时期,以及他们身心发育的阶段均是小学这一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路,能很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充分运用到创新这一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详尽的介绍并提出了,锻炼提高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路,这便是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小学生创新思路的锻炼。进而,我们在严肃对待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完成并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一目标。

二、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怎样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诱导知识接受者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便是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要想调动潜力,激发知识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涌现创新思维的成果,只能靠主动参与这一方法。因此,阅读必须构建一个互动活跃的学习空间,建立一个敢于想象大胆思考的学习气氛及,培养一种求思笃行的学习环境。举个例子:在上《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老师提出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一方法,乌鸦还能怎样才能喝到水?学生可能会回答在瓶子上弄个洞或者是倾斜瓶子甚至提出找一根吸管来喝水等等,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这时则要充分鼓励学生回答,用合理的方式表扬他们,并把这些观点择写在讲台前,对其进行分析,让全体学生进一步思考。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合理利用积极参与这一方法,可以较好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锻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表述过这样的一句话:主动质疑比解决质疑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好的质疑,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大家一共需找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顿悟,所以支持学生合理提出问题。第一,要确保学生主动质疑的动力。在学习文章之前,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时对课文某些方面提出质疑,并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动力,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再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地在自己的质疑中找出解决之道,这中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第二,还要让学生有思索质疑的手段,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和质疑的途径,指导学生要有对症下药的能力。通过可诱导孩子联系课文的类别特征和生活主动质疑,可引导孩子思考标题主动质疑,可开导孩子依照文章核心段落和语句主动质疑,可指导孩子找到课文的中心词语主动质疑等等的具体操作办法,锻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想象的能力,激发思维,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曾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远胜于知识。这不光是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还在于它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想象是种催化剂,它能催生出知识。在语文阅读活动里,老师应该充分运用课本上的一些图片,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想象能力,通过让学术对课文细节的展开,对文章故事结局的补充描叙或者合理的编纂全文等方法,使学生能在图文结合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的能力,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在锻炼知识接受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时,合理利用现代科技。

在当下现代科学技术充斥着的时代,多媒体教学也更多的走入在我国的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师更因跟随时代的脚步,合理把现代科技融入到教学中,便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如今的社会,小学生早已接触了电脑等教育设备,因而为了更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平台,把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的读物放在这一平台上,在电脑上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例如:语文老师在取得学生家长支持配合的提前下,增加学生网上阅读的作业,这在让小学生掌握了解现代技术的同时,还能是他们拓宽阅读知识视野,更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儿童;发展方向;语言教学

语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工具之一,童年期是每个人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只有在学会说话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情绪、意愿等表达出来,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之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因此,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儿童语言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发音不清晰,单音节词偏多

儿童在3~6岁时,容易发音含糊不清,说话时常常发出个别词语,不能形成很完整的句子。此时,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放慢语速,引导孩子将不连续的词语用简短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孩子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句子的长度和难度。

2.代词使用混乱

孩子在发育到这个阶段,对一些代词,如“你”“我”“他”和“他们”等表达不清,比如孩子说“你吃”的时候,其实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是他们自己要吃。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孩子说短句子,常常为孩子示范正确的“你”“我”“他”和“他们”的使用情景和使用方法,帮助孩子渐渐分清代词的使用规则,避免混乱。

3.语句残缺,语序混乱

语句残缺和语序混乱是儿童常见的语病。儿童的语言能力要想进步,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思维能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3~4岁孩子思维能力较欠缺,构思不严谨、逻辑性差、语言表达不准确的现象时常发生。此时,教师要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顺序来讲述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语句残缺、语序混乱的现象会得到很大改善。

二、儿童语言教学的技巧

1.教师在与孩子沟通中提高孩子的语言素养

教师在与孩子单独接触的过程中,容易准确判断出孩子在发音中以及词语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利于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在点滴中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正确良好的方向发展。

2.教师在孩子们相互沟通中提高孩子语言素养

孩子由于智力、生活环境等差异较大,所以其语言发展水平也不经相同。儿童之间的交流也容易相互影响,相反,也容易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孩子们互相之间的交流,适时纠正孩子们语言中的错误,指出小朋友说法正确的地方,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提醒了其他小朋友在说话时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儿童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孩子语言素养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5

黄佩珊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510631)

【摘要】本观察研究报告采用事件抽样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通过对广州某幼儿园94位2-3岁儿童进行语言、表象和动作等思维的载体进行观察、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结果发现:2-3岁儿童的思维发散性因个体情况差异而有所不同;肢体语言发展良好、乐观性格和丰富的社会环境与幼儿思维发散性成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思维发散性,肢体语言,性格差异,环境

一、问题提出

“思路决定出路。”而发散思维是以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受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其所见所闻往往被局限住。如以下情景:

老师带着幼儿上一节“学表情”课。当老师问到:什么情况下我会害怕(或高兴、伤心)?这时,幼儿的回答经常是这样:一个说道“遇到老虎”时,其他幼儿便说“遇到狮子”,接着还会说“遇到大象”。结果所有的答案都围绕着这个模式。以此类推。

本研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2-3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培养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潜力的儿童提出针对性措施。

二、研究方法

采用事件抽样观察法和参与流观察,主要收集该幼儿园94位2-3岁儿童的语言、动作信息等,并根据行为定义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

行为定义:

1.完全没有关联:指孩子思维中所联想或涉及事物在种类、性质、属性以及其他各方面没有任何联系;

2.有关联:指孩子思维中所联想或涉及事物不管在什么方面总有关系,包括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各种关系;

3.有很大关联:指孩子思维中所联想或涉及事物属于同等名词,或在种类、性质。

属性等方面存在大方面的联系甚至是属于同等性质的事物。

所回答情况 所涉及领域 完全没有关联(如飞机和台灯) 有关联(如鱼和水) 有很大关联(如爸爸妈妈)

事物个数 5个以上 2-4个 低于2个 5个以上 2-4个 低于2个 5个以上 2-4个 低于2个

思维发散性 很高 较高 较好 一般 差

观察场景:1.对教师问题的回答;2.自言自语;3.日常和其他幼儿的交流;4.象征性游戏;5.有无他人引导思考方向。

三、观察结果和分析

(一)影响思维发散性的因素

1.肢体动作发展水平

若幼儿所联想事物较广泛,则伴随动作幅度一般较大,但也存在所联想事物完全没有关联,但动作幅度小现象。笔者对数据采用控制变量―性格的方法,得出结论:2-3岁儿童的发散性与其肢体动作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肢体动作发展得越好,在2-3岁这个年龄段,其思维扩散性较好。

2.性格因素影响思维发散力

在控制动作发展因素下,性格较开朗的孩子,不仅其联想事物的积极性高,而且联想的事物较多;反之,性格较安静的幼儿则表现得较不积极。因此,得出结论:2-3岁儿童性格上的差异对其思维发散性有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一般地,性格外向则发散性较高,性格相对内向则发散性较低。

3.个体成长环境因素影响儿童思维发散性

笔者发现家庭条件不同,社会经验不同,接触事物的丰富程度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思维水平的高低差异。主要参考因素为接触事物的丰富性程度。

接触事物的丰富性程度分为三个层面:较高(曾跨省出游);一般(曾跨市出游)和较低(市区内)。

当不同孩子接触社会事物的程度不同时,也会影响到其思维发散力的发挥。因此得出结论:个体成长环境丰富性程度与思维发散性成正相关关系。

(二)2-3岁儿童的思维发散性在有无他人引导的情况下

在无他人引导和他人引导后,2-3岁儿童思维发散力并无显著差别。这与预假设不相符。为了提高计算科学性,采用相关分析。得出结果为r=0.56,为中等相关水平。因此得出结论:在他人引导后,2-3岁的儿童与其思维发散性只是存在中等正相关水平,这可能与前后时间间隔过短无法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有关。

四、建议

(一)多开设体育课,加强体育锻炼

一般的幼儿园并没有专科男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无法满足孩子们身体发展需求。因此建议幼师们在为孩子们设置动作时,尽量做到:幅度大、触及全身各个关节。

(二)多开设互动型课堂,让孩子多开口

该幼儿园开设了专门培养幼儿活泼度的课程――心本课程,这样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让孩子们开口,使原本很害羞的幼儿变得活泼。

(三)多让孩子接触更多事物,拓广知识面

不管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始终是幼儿园也是家长的责任所在。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尽量在节假日带孩子接触更多不同的事物,这不仅有益于2-3岁儿童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变,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四)教师或家长要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

教师或家长在适当时间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当幼儿好奇心强烈时,教师或家长应该立即正确引导幼儿认识该事物。其次,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或老师应该给予立即的正确的指示。

参考文献:

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人个体智力和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系统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去培养。小学期间是一个学生培养思维品质的基础时期,而小学数学又是锻炼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在学生这一阶段时,这都需要教师的细心诱导,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去培养学生。只有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才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我们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阶段,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奠基阶段。我们从个人来讲,小学教育的完好,为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我们从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的完成,才能够逐级想中等、高等教育发展,这样看来,小学教育为高级教育打下基础,同样也为培养各类人才打下基础。由此看见小学的重要性。

数学的重要性,大家都众所周知。从买卖的结算到社会的数学化。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让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以致更好的发展。

2、概念教学的弊端对思维品质的影响

自古以来,教学模式都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大多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完成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讲台教授,学生在下面听讲,然后完成教学内容的作业,反复的复习来完成考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有弊。弊端就是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这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一成不变的模式,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都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然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模式。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只有学思结合,老师因材施教,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我觉得概念的教学应该变革。它的弊端深刻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3、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批判性的培养

思维品质中的批判性指的是从实际出发,严格的根据客观标准评价和检查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成果。在概念中的教学模式中,大多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由于自古以来传承的尊师重道的思想。让新一代的学生感觉,对老师的讲授提出质疑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造成了即使老师在传授错误的教学内容时,学生也是在听,即使看出了错误,也不敢反驳。造成了思维品质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循循诱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如老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解读一道解算题时,用最为古板的方法去解答,并对学生说这是最便捷唯一的解法。然后看学生的表现,看是否学生都欣然相信,还是提出质疑。提出质疑的学生说明了思维能力活跃。相对于欣然相信的学生,老师应该循循诱导他们,让他们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墨守陈规。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的培养。学生只有着批判性的思维,不断去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这是相当重要的。

4、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敏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变化,及时突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能够迅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品质中的灵敏性和敏捷性,具体体现在生活中,说一个人脑子聪明,处通灵活,都是指的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在小学阶段,学生都是刚刚接受教育。在这个基础的阶段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能够让学生在以后进入社会后,更好的发展。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老师可以很好地教学方法来培养灵敏性和敏捷性。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课程。老师应该诱导学生在做题时,要摸准这道题的规律,用这些规律做更多的题。如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加减法的运算,这是基础。8+3的计算都需要8和2凑成10,把3分成1和2,然后8+2=10,10+1=11。这是在初学数学时小学生常用的方法。老师应该让他们摸寻其中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8+2、8+3、8+4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会寻找规律,这都简化了计算的过程,以至于比那些不懂规律的学生,更加迅速的计算。这都体现了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提高。

思维的灵敏性,体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一题多法,灵活变通的解决难题。数学也是一门变通的学问,一道问题的解法不是死板的,变通的运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解答这道题目。老师可以诱导学生去灵活的去看问题。如在数学授课时,选择一道题,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去解答,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解答。并让找到最多方法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方法锻炼了孩子的思维的灵敏性的提高。

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是相当重要的,它们能够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因为聪明、变通的人才能够有更多的办法让自己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5、结论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系统性。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同样老师有着很大的帮助。老师应循循诱导,教育学生们,用批判的眼光,灵活的运用规律,灵敏的去解决问题,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新一代的学生,全面的发展,成为国之栋梁,为我们的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