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范文1

1、科学素养的概念

科学素养不是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教授认为:“科学素养应定义为对于科学技术具有读写的能力”。从三个维度定义了科学素养的概念:(1)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2)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3)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我国学者还认为学素养应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含义和解释,是从多方面界定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的。在我看来,科学素养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对科学事实的判断及预言。

2、中学生所具有的科学素养的现状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品质;科学意识,五大要素。中学生所具有的科学素养现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2.1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中学生掌握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医学、环境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但对于经济、医学、前沿学科方面的知识知道的较少。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2.2中学生的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偏低。中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重视程度不高,过分重视科学过程得出的结果,并不重视其探究过程和方法。

2.3中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较欠缺。中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较欠缺表现在中学生对问题、现象好奇不足,对自然现象不愿意追根究底。因而对自然现象不能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2.4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上课时能够提问,但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或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多数学生不会自学,不知道在书中做注释,在学习上缺乏主体参与和再加工。主要是被动接受任务,系统归纳总结少。

3、物理教学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养的关系是,物理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提高物理教学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3.1物理教学是传播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是传播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中学物理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

3.2物理教学在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中明确指出的。在物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物理科学素养,可以使中学生面对物理学现象、事件和问题时,能够运用物理学相关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做出判断或决策。

3.3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科学素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科学实验能使学生接触实际的物理,并能仔细地研究物理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4、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

4.1用物理知识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还能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思维的敏感性,快速抓住问题的重点,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很有作用。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范文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少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从根本意义上看,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极为重要。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相结合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观察、实验、电化教育、参观等),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如:讲述、谈话、提问、讨论、实验、读书指导和各种各样的练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概念。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和“本质”。概念清楚了,还要会用,一方面是在答题时用,更重要的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要探求规律,注意归纳总结。中学化学里有许多分散的知识,但是不少知识在做“横向联合”时就往往能找到一些规律。找规律不仅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也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培养自己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探讨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由很多事实总结出规律的归纳法,以及由此及彼的推导,即演绎法。学习化学时,这些方法像“钥匙”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三、学习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途径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范文3

一、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气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显现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条件。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线索,全力追踪,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予以观察,并将它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东西、新方法、新途径。教育学生理解学习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将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都认为: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即使错了,学生也不能在公开场合当面反对。不正确的师德观念,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直接降低了教学效益,而且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萎缩,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回答,创新性的见解往往就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之中。学生讨论热烈之时,往往正是发散思维最为活跃之际。我曾见过一位物理老师设计的一个可供学生讨论,并引导他们一步步探究解决的实验题目:不用长卷尺来测量两座相距较远的楼房之间的距离。有的学生提出利用自行车来测量,先测出车轮的半径,记下自行车经过两楼过程中转动的圈数,然后通过计算可测。有的提出利用声速和光速来测量,大家认为这一方案比较先进,物理知识含量高、有创新思想……接下来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问题的难点是当听到枪声掐表时间误差大,……问题一个接一个出现,被同学们一个又一个解决,终于大家得出了比较满意的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就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兴高采烈地去做实验,最后回到教室,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题目是教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议论研究出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创新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而主要是两种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结合。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问多答的练习,促使学生广泛搜寻自己的记忆储存,提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项目来寻求答案。

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如:进行测密度的分组实验前,先提出:想一想,有关密度的知识有哪些?利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你能设计出哪些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与思考,看学生能提出几种方案。接着让他们进行收敛思维训练,即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法进行筛选,从而开拓思维,针对不同物体、不同问题找出简单易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取得收敛思维训练的良好效果,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重视物理科学方法渗透,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探索未知自然规律时(实践活动),从实践或理论上,把现实的解决具体任务所运用的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人们要想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创新,就必须掌握各种有关的科学方法。牛顿能建立经典力学,这是他善于运用理论分析法、数学测算法、经验总结法和理想化法的有效成果;伽利略之所以能发现惯性定律和落体定律,与他正确选用了实验法、观察法、猜想假设法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步入热机(工业革命)时代,观察法成为他发明的佳传。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开辟了电能的新时代,这是他运用科学假说方法和实验验证的成功之处。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使人类走进了核能时代,理想实验起了重要的作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突破,造就了电磁破信息的新时代,这与科学理论假设的应用有重大的关系……纵观物理学发展史,众多的物理学家之所以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杰出的创新贡献,无不与他们运用正确有效的科学方法密切相关。以上的事实充分说明科学方法在物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创新地位,我们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适时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创新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范文4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学;核心任务

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已成为引领计算机基础教学健康发展的航标。因此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于进一步落实核心任务,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特别是解决各种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将产生重大而深遠的影响。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及现状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概念、技术和方法……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科、专业存在差异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在教学中,仍以介绍技能性的知识、原理和结论为主,内容多是晦涩的符号、表达式以及抽象难懂的定义。没有按照专业的不同需求分类分层组织教学,这就导致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求知兴趣下降;另一方面,学生又缺乏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在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意识、发现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积极探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全面展示计算机学科独有的思维魅力已迫在眉睫。

2.计算思维的提出

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 of the ACM撰文提出计算思维概念。她指出:“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研究这些内涵对于教师尽快将计算思维融人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意识、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提升运用计算机基本思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中,第一次把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项重要的、长期和复杂的核心任务。

3.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

为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落实核心任务,笔者认为首先应全面深入理解计算思维的本质和内涵;其次应积极探索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引导学生最终将计算思维有效运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处理中。

3.1重点突出计算思维意识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从萌生到逐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强化计算思维的培养,结合各校及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我们尝试以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作为突破点组织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将不同的知识点归纳为不同的知识单元,并系统梳理各单元所蕴含的可见、可实现思维;其次,改变或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可行性、确定性角度以各知识单元为线索,重点讲解知识内部蕴含的思维以及实现具体操作所运用的思维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实现由知识传授向基于知识的思维培养过渡。如在讲解数据结构知识时,以描述数据的两种存储结构为线索,讲解具有线性、树型结构的数据在实现实时存储以及实现对二叉树数据的遍历口’所运用的思维;再如在讲授操作系统中进程、线程等知识时,可以一个程序执行过程为例,借助多媒体技术或图示形式阐述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所完成的不同操作(通过进程实现)以及不同进程的切换(通过线程实现),通过此举不仅可帮助学生对进程和线程等重点知识有所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研习这些知识所应具备的思维方式,了解这种处理技术所采用的思维方法。

3.2着力培养学生将计算思维运用于专业实践的意识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研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探寻计算机科学和专业应用的结合点,并能运用计算思维及计算机技术开拓性地解决各种专业问题。本着这一宗旨和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既能反映计算思维处理思想又能体现各专业普遍需要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所运用的可见思维的讲授,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将计算思维思想运用于专业实践的意识。如:在讲解网络知识时,可运用关注点分离(SOC)法将教学重点定位到网络的组成及应用等知识点上,集中探讨和学习3种常见网络的连接及各种应用实例。由于连接范围、连接方式以及应用的不同,自然就涉及各种网络协议的使用以及这些协议所运用的思维。通过这些内容的系统讲解,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所蕴含的思维,更能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将这种思维运用于专业实际的强烈欲望并能实地探索各种实现方法。

3.3通过实验教学,不断提升运用计算思维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思维及计算机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破除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思想,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统筹协调的现代教学理念,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平台,逐步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基础规范性试验中全面体现计算思维思想,这类实验通常用于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验证基本知识点。可在现有内容中增加基于知识的思维性内容,帮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计算思维在实验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其次,通过构造性试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抽象思维方式构建常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借此了解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处理问题的过程(如:具体问题的提出模型构造结果的获得)。

最后,为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应适当增加一些具有研究探索性的综合实验。该实验在内容的取材上既要反映各学科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需要,又能涵盖计算思维思想。同时实验结果要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实现手段要有多样性。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探索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创新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3.4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利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资源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益于思维培养与能力拓展的空间,需进一步整合和完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便于自我发展和满足个性需要的全新、开放型的学习环境,可将以往分散、无序、富于多样性的各种教学资源科学有效地融合衔接起来,构成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便于使用的教学支持体系,使之成为师生获取知识及信息的重要来源、培养学生思维及拓展创新能力的舞台。具体可通过构建结合专业需要的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精品课程平台、各类学习支持系统等途径实现。通过这些共享平台可实现师生实时互动、实时交流,以此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这样的平台不仅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强化计算思维意识、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5积极实施有效的考核形式及结果评定方法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形式已基本实现了机考或机考+笔试。从考核内容或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它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及推动教学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为进一步落实核心任务以及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有必要在现有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这种考核方式。

1)改革和完善考核内容。

目前大部分机考是围绕着单选、填空、实际操作和打字等题型安排内容,这些题型在以往考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知识面比较狭窄、过于机械、反映的思维有限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作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其一,将单选题拓展为多选题,或增加多选题的比重,这样既有利于对知识的全面考察,还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通过大量蕴含益于思维培养的考题进一步帮助和带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掌握;其二,针对填空题型,将考核重点逐渐定位到思维与知识的结合点上,以涵盖思维的知识点作为问题提出,以处理问题所运用的思维作为填充内容,以此构成知识与思维的完美组合。此外,对于综合操作题型的内容,可在涵盖知识点的基础上向更能体现思维且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方向倾斜,如:针对管理类专业而言,可以综合操作题的形式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管理一个微小企业的设计思想,回答问题方式可以文字和动画的形式。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范文5

一、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1. 科学的认识方法

化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和研究化学的科学过程和方法,注重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注重对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整体领悟。人类研究、认识化学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结论应用,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二是问题

假设实验观察抽象结论应用,适用于基本概念和理论。教材在介绍各类知识时,总是尽可能地呈现这两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和认识过程,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基本的科学认识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2. 实验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来学习和研究化学,是科学方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初中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常用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技能、基本的操作技能等,能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独立地完成一项实验,如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现象,能对现象进行简单的处理和思维加工,并进而推断出结论,撰写出实验报告;要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具备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即能够先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找出实验依据的原理,再根据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案,选择需用的仪器、药品及装置,列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二、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几条途径

1.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功能。实验教学是实施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思维方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搞好这三方面的教育。要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与记录的方法,逐步领会解决初中各类问题所依据的原理、各种实验所需要的实验条件等,要通过实验习题教学和指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要加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观察兴趣、合理的观察习惯,使其逐步掌握各种观察方法和技巧;要培养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的良好习惯,注重实验、观察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做到实验、观察、思维三者的有机结合。

2. 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并运用规律,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规律,可为人们研究各类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考程序和思维模式,遵循这些规律去学习和研究化学,可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学中,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与总结规律,初中化学教学中除让学生认识前面所述的两条重要规律外,还要特别注意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各类典型习题的解题规律;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规律去研究与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与研究问题时,有章可循。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74-01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科学素质教育是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生物学科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科学潜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阐述了科学素质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态度、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合作意识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以期对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借鉴参考。

一、科学素质的内涵

所谓的科学素质,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认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可以说,科学素质的养成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为基础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才能逐步养成属于自己的科学观念。

尤其是在当前的新背景、新形势下,科学素质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才能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发挥,工作能力得到更好展示。在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要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着力培养一定科学素质的社会所需人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态度、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合作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

1.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养成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养成的核心,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促进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升。比如: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中讲到了“生长素的发现”,这是学生学会研究方法的较好范例。教师要学会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施以良好的教学设计,将教材中达尔文的胚芽鞘生长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做成动态效果投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形成学生自己的推想,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推想与达尔文的推想进行比较,进而激励学生大胆的设计证明达尔文的推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们的各种推想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对学生们的设计给予鼓励认可,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习和领会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们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态度

科学的实验态度是学生科学素质养成的基础。实事求是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也是学生们应该具备的实验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实的报告、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选好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思路,学会实验对照,实验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实事求的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真正在实验的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同时,教师要善于学会利用伟大生物学家的故事感染、教育学生,让学生们了解生物学家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遵循以及坚韧不拔的科学意志、严谨细致的科学方法,从而为培养学生们科学的实验态度树立良好榜样。

3.强化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则。比如:教师在讲授“细胞的癌变”时,可以联系实际讲到癌症的预防;在讲授“种群的特征”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生物科学活动,去试着调查公园山坡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各样的调查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比如:引导学生与当地卫生保健部门联合起来调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调查遗传病,让学生们推测其遗传方式。这种类似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操作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4.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生物教学过程,着力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方法。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这是学生们进行科学认识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们在参与科学研究中获得感性认知的必备环节。在教学观察中,要帮助学生们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手段,对观察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从上至下等生物学常用的科学观察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实验方法,让他们学会了解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等方法,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这一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水平。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相信,只要广大高中生物教师真正理解、准确把握科学素质的内涵,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创新方法方法、搭建丰富载体,努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养成,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态度,强化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为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家洪,彭万仁;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蒙绍权,李桂芬;在生物教学法课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