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医学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医学常识范文1
[关键词] 自理学说;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自理学说是美国护理专家奥伦(Orem)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护理,是围绕护理目标即最大限度地维持及促进患者的自理而组织的,其理论由3个学说组成,即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及护理系统学说。其中护理学说是在人出现自理缺陷时护理活动的体现,又分成3个部分,即完全补偿性系统、部分补偿性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作用就是满足自理体的自理需要或调整自理体的自理能力[1]。但在疾病的某一特定时期,自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和支持教育三种基本护理方法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2]。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其切除范围包括远端胃、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头和上段空肠,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除,切除后再将胰、胆、胃、空肠关系重建[3]。由于手术创伤大,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多,患者心理、生理都大受打击。因此,要使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精心护理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把自理学说应用于患者术后的护理,有助于回归家庭、回归、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肝胆胰外科2005年3~8月共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1~78岁,平均65.8岁。术后患者黄疸消失,消化功能恢复良好,并发胰瘘2例、应激性溃疡2例及急性肾衰自动出院1例,平均35.9天康复出院。
2 护理
根据患者术后存在的护理、相关因素、危险因素,分别为他们提供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辅助教育的护理。
2.1 完全补偿性护理 全麻未清醒患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满足其一般性自理需要,包括供给氧气、防止呼吸道阻塞、个人卫生、排泄、营养、安全,保持活动与休息的平衡等。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静脉供给水、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满足其生理需要,均采用全营养混合液行胃肠外营养,即将各种营养素在体外先混合在3 L塑料袋内(3 L袋)再经中心静脉输入的方法,护理应遵循肠外营养的原则。妥善固定每根引流管,及时观察和记录量和性状。每2 h翻身、叩背1次,注意保护伤口减轻疼痛,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入量情况。口腔护理和会阴消毒每日2次。根据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及生长抑素药物。医疗性支持已完全补偿患者自理的不足,护士的行为是完成患者的性自理,帮助他们接受补偿,也就进行了完全补偿性护理[4]。
2.2 部分补偿性护理 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其自理程度,护士提供:补偿自理不足、在患者需要时提供帮助、克服自理缺陷、满足自理需要。患者在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能接受帮助和调整自理能力。护士和患者本人在满足自理需要时都起主要作用,在完成护理计划时需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活动,如手术后口腔卫生、翻身防褥疮、进行有效咳嗽、叩背排痰、雾化吸入、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维持正常功能时都需要较多的护理介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引流管多,饮食和活动的恢复时间较长。对于合理饮食不能维持正氮平衡时,应静脉输注氨基酸、白蛋白、水、电解质等医疗性支持以满足患者的一般性自理需要。
护理医学常识范文2
摘要目的:评价巴基斯坦本科留学生开展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提出意见和策略。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8级1班临床医学专业36名巴基斯坦本科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师质量及教材选用情况满意率达77%以上,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环节调查项目满意率达78%以上。结论:从师资、学生等方面分别予以改进,是提高留学生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常用护理技术;教学实践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63
Discussion on commonly used nursing technology teaching for Pakistan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YOU Shu-ping,DAI Ya-li,JIANG Yue-ying,et al
(Nursing School of Xinjiang Medcial University,Urumqi830000)
AbstractObjective: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on commonly used nursing technology for Pakistan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and submit its views and policies.
Methods: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2008 level of 1 class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ized,including of 36 Pakist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sults:The teacher quality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 the situation satisfaction rate to reach above 77%,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link,the investigation project satisfaction rate reached above 78%.
Conclusion:We should improved teaching quality on commonly used nursing technology from the teachers,students,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Medicine foreign student;Commonly used nursing technology;Teaching practice
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留学生护理教育已成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校常用护理技术课程已纳入留学生教学有1年左右的时间,成为教研室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1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关任课老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在巴基斯坦留学生授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现报道如下,以期对以后留学生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8级1班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巴基斯坦本科留学生,共计36名。如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1]。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护理学基础教材第1版《Fundamentals of Nursing》,该教材涵盖了所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教研室参考教材的中文教材以我国四年制本科护理普遍采用的《护理学基础》(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主。本调查涉
作者单位:830000乌鲁木齐市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由淑萍:女,博士,副教授,讲师
及授课内容均为护理学中基本的护理理论及实验知识。
1.2调查方法参照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采取整群抽样进行现况调查,集中发放问卷,被调查者无记名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6份,回收36份,有效问卷36份,有效率100%。内容涉及the quality of teachers(留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总体评价),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教材选用情况),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每一个条目按照“good,general,no”3个等级进行评定。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授课教师质量及教材选用情况评价、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情况评价情况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授课教师质量及教材选用情况评价(表1)
2.2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情况评价(表2)
3讨论
作为一名巴基斯坦国家的医学留学生,掌握一定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他们不仅可以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常用护理技能,而且还可以全面了解基础护理学的相关知识。这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全科医师而言,能够更好地为病患服务。总体上讲,采取有效手段,可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2]。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巴基斯坦留学生对开展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效果是认同的。但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安排、师资培养及见习模式上亦存在诸多问题。
3.1存在的问题
3.1.1教师队伍水平仍需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仍有5~7名学生对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组织方面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语言能力的局限性影响了留学生教学的开展。虽然学院非常重视英语教学的程度,多数教师能熟练地进行医学文献阅读,但是,我院护理师资仍然存在专业外语及口语“听、说”能力均较差的问题,这就不能满足英文教和学两方面达到顺畅的交流。另外,巴基斯坦留学生所使用的英语具有明显的方言特色,刚开始师生之间交流有困难,也增加了全英文授课的难度。
3.1.2学生学习态度有待加强留学生同国内学生不同,纪律观念不够强,上课缺课、迟到、早退现象均存在,自由度大,课堂不时地小声说话。因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巴基斯坦留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到学习兴趣浓,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是课程的另一大问题。
3.2对策及建议
3.2.1提高英语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继续加强学院、教研室、课程组对整个课程的跟踪监管,包括试讲、集体备课、大纲、 教案、课件等的监督和检查,使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中应注意以“教学”而不是以“英语”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注意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为目的而不是以讲英语为目的[3]。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尽量用简短的句型和熟悉的词汇,有时需要借助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语意;同时在授课时尽量结合临床护理实际情况和护理病例讲解,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丰富讲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不同的讲授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4]。可以尝试在教研室中采取留学生课程英语角、英文讲课比赛、定期选派教师进行国内外培训等形式帮助护理教师提高素质和英文水平。巴基斯坦留学生在课堂主要是听和问,很多留学生都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喜欢拷贝PPT,因此,任课教师每堂课可以把课件拷贝给他们,并鼓励他们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把重点、难点做适当标注,这样有利于课后复习和总结。
3.2.2培养留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发现,留学生对于护理技术的实验课内容很感兴趣,动手能力强,常常反复询问实验课带教老师并进行练习,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留学生活泼、好问的特点,对其进行规范、正规的操作示教,并适当引入理论课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我们在修改教学大纲时适当提高了实验课的比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由24∶16改为18∶18。对于留学生教学,提问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是很好的手段[5-6],尤其是案例式教学,环环相扣的问题,可以迫使他们加强对知识的回顾,认识到思路连贯和紧凑的重要,促使他们上课更集中精力听讲;授课结束后,需要对留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积极地提问和再总结,多数留学生积极性很高。另外,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在生活中保持充沛的精神,可以提高心理水平[7-8]。
常用护理技术课程在巴基斯坦留学生教学上尚处于探索阶段,虽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需要不断摸索,及时总结[9],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结合巴基斯坦留学生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本专业留学生教学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管理有序进行,稳步提高[10]。总之,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巴基斯坦留学生常用护理技术教学工作一定会为今后开设更多的留学生护理课程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赵维彦,梁美荣,邱旭东,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巴基斯坦留学生外科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179-180.
[2]张晶,王尧美.来华预科留学生阅读策略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2):25-32.
[3]吴正蓉.印度留学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实践及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88-289.
[4]曾艳,赵瑞刚,刘智敏,等.关于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5):275-276.
[5]邓建川,娄世锋.留学生血液内科学教学实践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4):624-625.
[6]邹泓.巴基斯坦留学生病理学教学实践及体会[J].农垦医学,2008(4):342-343.
[7]柴萍,何江川.广西大学生与东盟留学生心理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96-97.
[8]周静华.关于如何提高南亚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6):953-955.
[9]周静华.对南亚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5):4478-4482.
[10]顾斌.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27-28.
护理医学常识范文3
【摘要】目的:探讨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一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238例血液透析患者动一静内瘘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同穿刺方式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38例患者中有内瘘感染者13例(5.5%);有内瘘阻塞者20例(8.4%);形成假性动脉瘤者84例(35.3%)。结论: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因素是穿刺方式、超滤速度、透析后压迫的方法;保护性使用内瘘的关键是个性化的穿刺方式、规范的操作流程。
【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静脉 内瘘 护理
动一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患者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因此,如何保护性使用动一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一直是医护人员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至2010年进行CHD的238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比较不同穿刺方式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更好的保护性使用动-静脉内瘘提供数据支持。
1 临床资料
238例患者均为血液透析2~3次/周,血管通路均为成熟的自体动一静脉内瘘,透析时均采用16 内瘘穿刺针及碳酸氢盐透析。男130例,女108例;平均年龄53.5±7.8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34例,高血压肾病41例。本组患者中有72例选择定点穿刺,有92例选择区域性穿刺,有74例选择“阶梯式”穿刺。
2 结果
2.1 238例患者中动-静脉瘘的使用时间为12至160个月,有内瘘感染者13例(5.5%);有内瘘阻塞者20例(8.4%);形成假性动脉瘤者84例(35.3%)。
2.2 三种穿刺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3.1 影响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因素
3.1.1 穿刺方式 穿刺方式直接影响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1]。动一静脉内瘘的穿刺方式一般包括区域性、定点和阶梯式穿刺三种。定点穿刺或区域性穿刺的优点是:成功率高,疼痛较轻,有些甚至感觉不到疼痛。缺点是:穿刺部位容易渗血,穿刺部位血管壁变薄,易于感染,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率高等。“阶梯式”穿刺适用于新成熟的自体动-静脉瘘的患者。本研究结果(见表1)显示,区域性穿刺或定点穿刺假性动脉瘤发生率高于阶梯式穿刺。
3.1.2 透析时的超滤速度 透析时超滤过快,过多可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发生低血压,影响内瘘流量及寿命[2]。透析间期应注意控制患者水钠的摄入,嘱其控制体重,两次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不得超过原有体重的4%[3]。有些患者在透析间期不注意控制水分的摄入,结果在HD过程中大量脱水,到HD中、后期往往血容量不足而引起低血压,导致堵塞内瘘。
3.1.3 透析后压迫止血的方法 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是保证动-静脉内瘘不被过早破坏的重要环节。如压迫力度过轻、压迫时间过短,和/或压迫位置不当,容易导致穿刺点周围渗血,形成血肿,甚至造成血管周围纤维化,最终形成血栓,导致下次内瘘穿刺困难或血流量不足,严重者会导致内瘘阻塞;如压迫力度过大、压迫时间过长,易导致内瘘血流阻断,内瘘血液灌注不足,形成血栓,严重者可造成瘘管阻塞。本研究也显示(见表1),无论采用何种穿刺方式,均有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发生。
3.2 保护性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
3.2.1 个性化的内瘘穿刺方式 采用责任化护理模式,由技术熟练且熟悉患者动内瘘血管走向、吻合方式、有无分支情况的责任护士分管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血管条件制定个性化的穿刺方式,避免反复穿刺。动脉端穿刺点从远离吻合口处开始选择,逐渐移向吻合口,但至少离吻合口5cm,静脉端穿刺点尽量离开动脉端穿刺点[4]。如静脉端与动脉端在同一条内瘘上,两端应相距8~10 cm,如果太近,容易形成重复循环而影响透析效果。
3.2.2 规范的操作流程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进针和拔针时引起血肿,严密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及血液透析后的血压,加强透析间期中患者的水分控制,防止低血压的发生。透析结束后采用正确的压迫方法,以创可贴加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也可以纱布卷辅助压迫,提高压迫的效果,压迫力度以血管穿刺点不出血且内瘘穿刺点两侧可触及震颤音为宜,按压时间为15至30分钟,特殊情况除外。
参考文献
[1] 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44.
[2] 王冬梅.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855.
[3] 王珉.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1):1651―1652.
[4] 沈风娟,朱剂众,许旭东.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及护理[J].天津护理,2005,13(2):84.
[5] 李月红,丁仲元.188例尿毒症患者内瘘成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2,1(2):11.
护理医学常识范文4
【关键词】 妇产科;产前;产后;常规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2-01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各种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被充分运用到妇产科的医疗过程中来。针对我国女性的生理特征和体质的差异,妇产科产妇生产前后的护理以及得到了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怎样让生产前的产妇得到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安抚以及怎样的护理工作能够让生产后的病人身体得到更快的康复,一直都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着重探讨的问题。
1 产前护理
1.1 正常待产护理 对妇产科待产病人的护理中要格外注重病人的饮食营养和生活作息规律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待产妇营养的摄入,对日常生活护理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其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教会病人自测脉搏,授与病人在头晕时的自我处理措施、督促其进行有氧活动,以及提醒病人睡前的排尿。待产护理的工作内容除了在生活上和医学常识上进行人为指导,对待产妇的心理安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医学和生活常识为待产妇的疑虑和担心进行解除,同时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信心。另外,应该向待产妇介绍分娩过程和其他卫生护理知识,让待产妇做好分娩前的心理准备。
1.2 妊娠剧吐的护理 在产前妊娠期产妇剧吐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十分耐心负责,让家属一起配合,共同对产妇进行照顾。妊娠期产妇出现剧吐时,要让家属注意少让病人受到刺激,让其多做深呼吸抑制呕吐。呕吐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口腔清洁,对病人衣物穿着要宽松舒适。这个时间段不能让病人吃油炸等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也尽可能给病人吃一些病人喜爱而对病情无影响的食物。在饮食完毕之后,病人需要先保持坐卧一段时间,切忌进食完毕就马上卧床休息。在这期间的护理中,病人保持心情的舒畅和愉悦往往是最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配合才能让护理的效果达到最佳。
1.3 胎膜早破的护理 产前护理中,一些病人会出现胎膜早破的现象。对于这些病人除了要对其羊水的状况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以外,对胎儿要进行胎心的检测和脐带方面的观察,同时也要加强对病人整体状况的巡视,防止病人的不时之需。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该帮助其做好日常的进食和大小便,强调病人对会阴的清洁,保持病人的输液通畅。在这种情况下也往往免不了对病人进行鼓励,让病人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2 产后护理
2.1 产后病人标准护理 在妇产科对于产后病人的标准护理措施和方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病情和状况定制属于该病人的特殊的护理方案。在产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由于产后并入必须卧床静养24小时,在这过程中必须保证环境的舒适和安静,同时需要对病人家属进行沟通,让陪同家属一起协助产妇对婴儿进行哺乳。很多产妇在产后都有很多疑虑和不安的情绪,妇产科产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要试着和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病人的不安情绪来源,进行安抚,让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进行产后康复。
除此之外,对于产后病人的康复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掌握。在产后1小时内,需要对病人的各种身体状况进行监护。产后2小时内,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压情况是否正常。对病人阴道流血进行观察和分析,向病人及其家属强调好各种注意事项,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因为病人及其家属医学常识的缺乏而导致产后护理上的差错,对病人造成不利影响。
2.2 哺乳期的护理 众所周知,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免疫力,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智商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而很多哺乳期妈妈对母乳喂养有着例如担心变形等忧虑,另外一部分目前在怀孕前就有发育不良等症状。如何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又保护好自己的,是当今哺乳期妈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哺乳期可以适当的湿毛巾热敷,对起到一个刺激的作用,有利于排乳。而在哺乳时,尽可能地将乳晕部分也一同放入宝宝口中。这样的作法可以避免宝宝在吸吮时对的牵扯力,防止变形。喂奶结束前应该让宝宝自己将吐出来,防止因为哺乳期妈妈对的用力不当使受伤。同时,在哺乳期的妈妈还应该在哺乳时注意让宝宝多吸吮病侧,这有利于乳腺小结等病情的好转。另外,学会正确挤奶、选择适宜的胸罩进行穿戴以及经常对进行锻炼等措施也是哺乳期对的护理中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魏庆云.剖宫产术后早期食用蓖麻油煎蛋的临床观察[D].第三军医大学,2006.
[2] 张丽萍.妇科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0):69-71.
[3] 杨培莉.我院妇产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调查及培养方法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4):145-146.
护理医学常识范文5
1.1研究对象:冰上训练基地短道速滑运动员,男女共计45人,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12岁,训练年限最长的15年,最短的2年,运动水平:国际健将,国内一级运动员与刚进行专业训练的运动员。
1.2研究方法:病例查阅,对45名病例进行检索,统一进行病例分析归类。
1.3运动创伤分类标准:参照曲绵域教授主编《实用运动学》。
1.4护理方法:参照全日制本科大学教科书《临床护理学》。
2结论与分析
2.1短道速滑运动员损伤发生率,急性损伤发生率占62.7%,慢性损伤占领区8.3%。
2.2运动损伤种类及病变部位:挫伤、扭伤、拉伤、擦伤、切割伤、劳损。主要部位:膝关节、腰部、足踝、大腿、小腿、臀部、颈部、背部、手指、腕部。
2.3损伤程度:按运动员能力丧失程度,分轻度、中度、高度损伤。轻度损伤后能坚持常规训练与比赛;中度损伤后需经特殊处理,坚持训练或减少患部活动;重度损伤完全不能训练,退出比赛。
2.4受伤场地:陆地训练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为主,冰期劳损,开放性损伤多见。
2.5损伤原因分析:
A、训练水平不足,表现在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一般身体训练不足,短道小运动员过早进行活动专项训练,基本技术训练不足,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均不能协调发展,慢性劳损较常见。
专项技术较差者患病率也占为数较多,如运动成绩没有突出,腰肩盘突出,这样的病号占比例较少,但制约运动员成绩提高,专项训练手段单一,过多、过频采用一种手段也是造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腰伤过多,几乎所有运动员均有腰伤与屈腰专项运动有关,职业性腰痛。
B、体能下降:体能下降是旧伤复发新伤易患的高发,高危时期。运动员一旦体能下降,如不注意加以防范与保护易引起成陈旧性腰腿关节病复发,同时易产生急性创伤,应予以足够重视。
C、训练缺乏科学性。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不重视,不到位,没有充风分出训练前与比赛前准备活动,尤其易发生在大运动量期间,主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或时间比够用,如冰上训练,就一两个小时时间,如不加做任何准备活动,上场就训练,极易引发多慢性损伤,教练员与运动员缺乏运动损伤常识,训练按排不合理,训练保护工作不到位,如做好训练防护腰措施,颈部、踝部的防切割没有做好极易受伤。
D、客观原因:场地。场地防护特别重要,围护海绵垫厚度,质量,例如海面垫过薄运动员滑倒伤踝关节扭伤机率就高于符合厚度标准的海面垫。
3预防与治疗措施:
3.1预防措施:强化教练员,运动员伤病防治意识,重要训练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伤病知识学习,掌握防伤治疗常识与基本要领,建议设置伤病防护机制,教练员,运动员,医生建议三结合伤病防护,教练员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加强防伤措施,运动员遵守训练原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互相协作精神,医务人员经常到现场跟踪保健,制定相应的义务措施,防止伤病发生。
3.2治疗与恢复措施:对急性开放性损伤一定要即时送往医院,早诊断早治疗,短道重大比赛要有专门救护设备,发生开放性复发性损伤抢救时间务必争分夺秒进行救治,不要拖延治疗时机。
慢性损伤治疗原则,运动创伤有其专业项目特殊性,原则上要边训练边治疗,不要脱离训练实际,照搬传统治疗临床手段:有专业治疗程序。
4伤后恢复护理重点
4.1尽量不停止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训练水平,又不必免停训综合证的发生。伤病肌训练按实际情况越早越好,尤其是开放性损伤,如在未感染情况下,一期俞合就要安排适宜的活动,促进患部恢复,以防被动性肌肉萎缩。
4.2心理护理:严重创伤一但发生在大赛期间,运动员心理压力极大,要求康复心情十分迫切,对恢复速度、时间、恢复后是否产生功能障碍等,均忧心丛丛。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尽快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配合治疗,对治疗充满信心。
对伤部护理要点,运动创伤中术后护理基本操作框架按临床护理规则进行,但值得强调一点,也是本文的主题思想,护理与康复如果进行相结合,创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运动创伤康复体能护理常用操作程序。运动创伤专业护理员首先具备运动恢复一定常识,要有康复医学过硬本领,这样整个护理工作才能跟得上。
4.4护理工人按康复医学方法开展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创伤护理与临床一般护理工作密切结合,临床护理是前题,创伤护理是主题,功能康复是手段。
4.5护理人员应尝试下列康复手段及常用功能操;水中运动方法、按摩、功能操等,按运动损伤类别、项目而定,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水中运动方法,对上肢骨折、严重损伤有促进恢复、提高心肺肌能、捉进体能康复有较好的作用,可谓之替代谢训练法、方法仍以因人、因伤、因项目而宜。
4.6建立合理的康复程序护理指导,运动员伤后恢复过程中,希望安排康复程,是促进恢复重要保障,也是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医学观点,用最好方法、最新枝术去研究与开发病损部位护理操作技术。
护理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对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与时具进,撑握现代技术发展脉搏,护理工作要有创意,不断改进、完善操作常规,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秀雪.足踝断裂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中国运动医学,2002,4(2):58-60.
[2]曲绵域.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2003,22
(2).
[3]马国川.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及防治的初步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1,20(1).
[4]葛艺明.运动伤病康复方法与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6).
护理医学常识范文6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难免生个病痛。对常见的疾病多有些认识,了解病因、病理,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效的诊疗方案以及护理和就医的要点,面对病痛心中有数,不至于动不动就去医院奔波,对医生的诊疗也不会一头雾水,了解了常见病,就是身体抱恙也不会紧张。
即使你不是专业医药人士,你也有必要多积累一些医药、护理、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男性在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承载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他们身体劳累,精神紧张,并且由于健康知识普遍贫乏,健康意识低下,导致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悲剧屡屡发生。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男性的身体结构及各项功能,旨在告诉男性朋友如何正确使用身体、做一个健康的好男人。本书实用全面、通俗易懂,是广大男士不可多得的健康宝典。
本书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分别量身打造了适合自身的运动排毒方法,在办公室及户外,指导您进行运动排毒,并且配合了饮食排毒方法,让排毒更有效果,也让您能够真正拥有健康的身体。
简单轻松的运动排毒方法,轻松清理体内垃圾与毒素。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草药宝库中精选出八十多种中草药,分别从简介、表源、采收加工,性味功用、功效主治、保健膳、验方精选等方面,对精选出的中草药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本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作者系统地介绍了高血压病中(西)医诊疗和日常养生常识,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中医论治、西医诊疗、常用中成药及方剂、中医名家论治精要、临床内服妙方、外治良法、常用西药、食疗药膳、保健常识等。本书内容系统全面,方法简单实用,语言通俗易懂,特别适合患者及家属使用,也可供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科研、教学工作者及护理爱好者参考。
教你掌握科学用药常识、家庭用药一般常识、西药应用常识、中药应用常识、帮你走出家庭用药误区、解读西药应用误区、解读中药应用误区。
现代家庭,备一个小药箱,贮几种常用药,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如何选购和贮存药品?如何识别假药、劣药和变质药品?作者集多年临床经验,针对读者最关心、最希望了解、日常生活中与家庭科学用药有关的方方面面问题,一一解答。
本书介绍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和常见食物营养成分及其价值、特点,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基本营养状况,指出了合理膳食、科学摄取营养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阐述了食品污染与防护措施、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最后还推荐了常见病的食疗与药膳以及日常饮食禁忌。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是一本很好的营养知识和保健养生的科普读物,适于家庭主妇、家政服务人员及普通人阅读参考。
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本书正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的影响,系统地阐述了顺应节气并科学地进行食疗方面的知识,适合各阶层的读者阅读,是关注健康者的必读之书,也是家庭必备的食疗宝典。
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与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息息相关。人要很好地进行养生保健,就必须要顺从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养生理念,随着24节气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养生思维。本书向人们系统地阐述了二十四节气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揭示了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奥秘,对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人们的身体更强健,生命更完善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对百余种常见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语言通俗易懂,重点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临床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常识,从疾病相关知识、检查指导、药疗指导、饮食指导、术前指导、术后指导、出院指导几个方面将健康知识展现给读者。本书可供社区医师、门诊医师、护理人员、医学生、患者家属阅读参考,亦可指导患者了解相关知识,使其积极配合医师、护理人员治疗。
本书总结出慢生活最实用的九大方法:慢吃、慢睡眠、慢工作、慢运动、慢读书、慢休闲、慢音乐、慢社交。倡导我们现在应该“节奏慢下来”、“效率提上去”、“心态平下来”、“健康升上去”,告诉人们“慢生活”追求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慢生活》的推出,是对中国人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反思,同时提倡“慢生活”也是健康、积极和自信的生活态度。
高血压、高血脂疾病的发生与膳食高热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密切相关。这就是一本告诉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及关心他们健康的家人们如何营养饮食的书。
本书突出营养饮食方法、突出实用性、保证科学性,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学营养饮食指导。